水泥稳定粒料基层
- 格式:xl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市政工程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检验单位:项目名称: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检验日期:一、施工概述本次施工针对市政工程的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进行了现场质量检验。
底基层是工程稳定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因此,对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的质量进行检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验范围:1.基层施工材料的选择和搅拌比例是否合理;2.基层平整度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基层密实度是否达到规定标准;4.基层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二、检验过程及结果1.基层材料搅拌比例检验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对底基层所采用的水泥、砂、骨料的比例进行了检验。
经抽样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材料比例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2.基层平整度和厚度检验通过对基层进行视觉检测和测量,检验基层的平整度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经测量,基层平整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基层密实度检验通过在基层上进行密实度检测,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方法,经过测量和分析,基层密实度达到规定标准。
4.基层强度检验采用静载试验方法,对基层进行负荷施加,观察变形情况,并记录测试数据。
经过测试,基层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结论及建议1.经现场质量检验,底基层的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在平整度、厚度、密实度和强度等方面均符合规定标准。
2.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底基层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检验项目的实验数据、实验方法、仪器设备及检测结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市政工程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的示例,你可以参考其中的内容和结构来撰写自己的报告。
不过请注意,实际报告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来进行编写,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检测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基层施工(二)QB/T2610-20041.适用范围水泥稳定粒料系指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用作高级路面的下承层,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基层施工。
2.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材料2.1.1.1水泥:宜采用标号为32.5级或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宜6h以上。
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
2.1.1.2粒料包括: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砂砾。
其最大粒径:底基层不超过53mm,基层不超过37.5mm。
粒料级配应满足规范要求。
粒料的压碎值基层不大于35%,底基层不大于40%。
2.1.1.3水:清洁无杂质的饮用水。
2.1.2主要机具设备2.1.2.1机具:平地机(PY180)、稳定土路拌机、12~15t或18t 以上振动压路机、稳定料运输车辆、装载机。
2.2作业条件2.2.1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合格路拱、宽度,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地质,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2.2对下承层进行联合验收,不合格的不能施工。
2.2.3混合料组成设计2.2.3.1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用水泥稳定土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2.2.3.1的规定。
水泥稳定土的抗压强度标准表2.2.3.12.2.4水泥稳定粒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1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粒料。
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确定掺加料的比例。
2.2.5原材料试验2.2.5.1原材料应进行液限和塑性指数、颗粒分析、相对密度、击实、压碎值、水泥标号和初、终凝时间等标准试验。
2.2.5.2对级配不良的碎石,砂砾,应改善其级配。
2.2.6混合料的设计应分别按五种水泥剂量配制相应试件。
2.2.7水泥的最小剂量:路拌法施工4%,集中厂拌法施工3%。
摊铺机摊铺水泥稳定粒料路面基层标高控制技术陈延河()摘要:从人员配备要求、施工放样、摊铺碾压等环节,详细介绍了摊铺机摊铺水泥稳定粒料路面基层标高控制的一些施工技术。
关键词:基层;摊铺;标高;控制水泥稳定粒料(碎石、砂砾等)基层以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稳定性好且坚固的特点和较高的经济实用性,越来越多的被用于高等级公路。
为了在几何尺寸、强度、表面平整度等方面获得较高的质量,现行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土基层,当土路基上层已用石灰或固化剂处理时,底基层的下层宜用集中拌和法拌制混合料,其上的各个稳定土层都应用集中拌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摊铺机铺筑基层具有一次成型的优点,但若标高控制不当,用其他方法弥补的效果很难达到摊铺机铺筑水平。
当标高偏差过大时,沥青面层施工时势必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或调坡或凿除,而这些措施均不可避免的造成沥青路面平整度、标高或厚度出现较大差异,不但影响路面的整体质量而且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因此,在施工中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路面基层标高进行控制。
1 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首先,要组织一支精干、责任心强的专业队伍,负责测量和基准钢线的架设工作。
应设专置测量员1名,辅工3名;基准钢线的架设最少配备4名工人,其中1名专职负责按照测算的挂线高,固定基准钢丝,另3名负责钢制基准架的打、移以及钢丝张拉等工作。
其次,摊铺机、压路机驾驶人员除了必要的机械知识以外,还应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基层施工知识和操作技巧,以更好的配合基层施工在线型、标高、平整度、压实度等方面的控制。
摊铺机应配备驾驶员3人,一人负摊铺机速度和行驶方向等控制、2人负责看护熨平板两侧纵坡传感器(把边)。
2 施工放样2.1道路中线放样用钢尺配合经纬仪(或用全站仪)沿中线方向每10米测设中桩(平曲线半径较小或在超高渐变地段间隔5米设置),距离构造物起终点约30cm处设置非整10米里程号中桩。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控制问题探讨杨妍海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比例逐渐增大,对高等级公路路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实际和施工角度来讲,基层应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如:整体性好,承载力度,使用寿命长,裂缝少,车辙轻,抗滑性能好,且经济可行。
半刚性基层由于具有上述整体性强、承转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经济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
我省修建的高等级公路较多的采用水泥稳定粒料作为基层,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现结合笔者在公路设计施工实践的体会,谈谈水泥稳定粒料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一、水泥稳定粒料的用特征水泥稳定的粒料属于半刚性板体结构,具有成型快,强度高,水稳定性好,收缩性小,分布荷载大,施工方便等特点。
水泥稳定粒料能很好地改善沥青面层底面的弯拉应力和土基顶面的压应力,从而使整个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处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以适应重复交通的需要。
和石灰稳定类结构相比;水泥稳定粒料具有更优越的水稳性,克服了雨季施工困难,增强了其适应性。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缺点是抗变形能力低,在温度和湿度交化时易形成反射裂缝,当沥青面层较薄时,也易形成反射裂缝,进而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
对于水泥稳定粒料而言,其干缩性与水泥剂量,细土含量等有关。
实践证明,水泥稳定粒料的缩裂性明显小于石灰稳定土类。
二、水泥稳定粒料的设计1.材料的选择。
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均可用于水泥稳定粒料。
一般采用低标号水泥如325#。
施工中对于终凝时间长,快硬早强及潮湿变质水泥不宜采用。
粒料的最大粒径不大干40mm(方孔筛),颗粒组成符合要求,级配曲线就较平顺,同时颗粒均匀系数应大于10。
对于颗粒中0.5mm以下的颗粒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12。
除上述要求外,对于粒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0%,有机物含量不大于2%,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25%。
2.混合料组成设计。
按照水泥稳定粒料7d漫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4.0M。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粒料有哪些要求
关于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粒料有哪些要求?下面本店铺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1)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粒料源材;
2)当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
3)当作底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超过37.5mm;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超过53mm;
4)各种粒料,应按其自然级配状况,经人工调整使其符合规定;
5)碎石、砾石、煤矸石等的压碎值: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得大于30%;对其他道路基层不得大于30%,对底基层不得大于35%;
6)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
7)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25%;
第 1 页共1 页。
水泥稳定类底基层、基层监理实施细则一、范围本节的工作内容包括在完工的路基上,铺筑水泥稳定土底基层或基层,或在底基层上铺筑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有关作业。
水泥稳定土为泥土、水泥砂和水泥稳定粒料(或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的统称。
同时用水泥和石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综合稳定土。
若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量的30%以上,则综合稳定土的一切规定、要求和技术指标均按水泥稳定土执行,否则按石灰稳定土执行。
二、施工要求(一)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颗粒的最大粒径不超过50mm。
其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所列范围内,同时土的均匀系数(通过量为60%的筛孔尺寸与通过量为10%的筛孔尺寸的比值,称为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细粒土的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
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
可用水泥稳定的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次干道基层)(二)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土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
土的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所列范围内,集料应少含或不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适宜用水泥稳定的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次干道基层)(三)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砂砾、碎石土、砂砾土、煤矸石和各种粒状矿渣等都适宜做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材料,碎石包括岩石碎石和矿渣碎石。
(四)主干道1、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40mm,其颗粒组成应在上表所列的范围内,并应为较平顺的曲线,或采用下表所列的范围(1号级配)。
2、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30mm,其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所列的范围内(2号级配)。
适宜用水泥稳定的粒料的颗粒组成范围(主干道底基层和基层)5%,细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3、水泥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抗压碎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次干道及互通匝道以下的城市道路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次干道及互通匝道的底基层,集料压碎值可以到40%);(2)对于快速路及主干道,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