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通用)》优课导学案_7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能够评估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如画图、列举等。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计划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灵活。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素材。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学具,如画笔、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加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并实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回顾策略,引入列举1.回顾策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课题是什么?你知道策略的意思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一种新的策略。
2.揭示列举的含义师:王大叔最近新建了一个农场,(出示农场图片)漂亮吗?要想进入农场必须得知道大门上的密码,出示密码的相关信息:已知这个密码是由1、5、8三个数字组成的一个三位数(同一个数中每个数只出现一次),请问王大叔设计的密码共有多少种可能?指名学生板书,其余同学把自己例题写在纸上,集体订正。
师:像这样把问题的所有答案一个一个地全部列举出来,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把它称为一一列举。
(师把课题板书完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二、自主探究,使用列举1.教学例1:最近王大叔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他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呢?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师: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生1:围成的图形是长方形。
生2: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我们要找出长和宽各是多少?生3: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说明围法不只有此一种。
如果只要找出一种方法,这道题很简单。
但是要想把所有围法一个不落的找全,可能还是有点难度的。
下面先请大家试一试,借助小棒动手摆一摆,所有的符合条件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7)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策略性。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能够运用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索画图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情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图片中有3只兔子,每只兔子有2只耳朵,请问一共几只耳朵?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画图策略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了一些水果,苹果和香蕉一共5千克,苹果有3千克,请问香蕉有多少千克?”让学生尝试用数数的方法解决。
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数数方法存在局限性,从而引出画图策略。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进行解决。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及部分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来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活经验1.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生:画图、列表……2.其实今天学习的策略我们在很早以前就接触过了。
比如说:出示“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出示“8、5、2三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3.出示课题师:像这两个问题,我们在解决时都是把所有可能的情况一个一个地写出来。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叫做一一列举。
(板书:一一列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弄清题意,尝试列举(一)动手操作,弄清题意。
谈话:周末,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块长方形的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1.师:你知道了什么哪些数学信息?2.这个长和宽与周长是22米有什么联系吗?3.长加宽等于11米,你能具体举个实例吗?生1:我摆出来的是个长7米宽4米的长方形师1:你是怎么想到长摆7米,宽摆4米的?生:我会发现长+宽是周长的一半。
(课件:分离)板书:长+宽等于22÷2=11米师:除了长是7,宽是4,还有其他围法嘛?谈话:看来,周长是22米的长方形围法有很多,到底有多少种呢?你能将所有情况都记录下来吗?2、尝试列举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在草稿本上记录生记录,师巡视找记录展示无需遗漏、有重复的记录展示无序完整、有序完整引出: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2、请你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3、谈话:如果我们在中间加上竖线,就是什么了?其实呀,我们就是在用列表的方法一一列举。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一、课题名称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测与检验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小黑板2. 学生:彩色笔、纸、剪刀、胶水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实际问题:小明的家距离学校3公里,他每天需要步行上学。
请问小明每天需要走多少分钟?(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课本讲解课本原文内容:(1)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测与检验等。
(2)举例说明:以小明上学的问题为例,展示如何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问题。
具体分析:(1)画图策略:画出小明上学的路线图,标注出距离和所需时间。
(2)列表策略:列出小明上学的各种可能情况,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等,并计算所需时间。
3.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如果小明家距离学校4公里,他会选择哪种方式上学?(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小明家距离公园5公里,他骑自行车需要15分钟,请问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2)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展示练习题:小明家距离图书馆6公里,他骑自行车需要20分钟,请问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单元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列举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过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交流、反思,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教学难点:能运用列举得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分钟)学生自主认定学习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3.你能列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找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吗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多种方法,准备实物投影。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导学要点:从宽是1米开始考虑,按这样的顺序既不会多也不会漏。
(有序思考,不遗漏、不重复)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宽差距越大,面积越小;长、宽差距越小面积越大。
4.全班交流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预设:(1)写数的分成(2)有序写出用3个数字组成的所有三位数。
(3)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让学生比较有序和无序的两种结果,思考:同样都给出了四种围法,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列举。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三、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方法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活动:课前复习——回顾公式,铺垫新知利用全景平台布置课前预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计算。
【活动要求】1.打开全景平台任务一,用“画板”完成课前预习表格。
2.完成后截屏分享至朋友圈,互相点评。
3.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回忆计算公式,为这节课研究围长方形的多种情况做铺垫。
)学习活动一情境与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受列举策略:①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预设: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出发、从问题出发)整理条件:列表画图今天我们来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②我们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一起来看下这一题:题目:36可以写成哪两个数的乘积?【活动要求】1.打开任务二,新建一个画板,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完成后截屏发至朋友圈,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列举策略。
)预设:学生资源有序无序,有写分与合,有写乘法算式对比呈现,讨论得出:写出来的时候要有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学习活动二活动与经验——小组研究,归纳整理①.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讨论交流)预设:一:周长是22米,可以围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二: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三: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加起来的和必须都是11米。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七第1~3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对一一列举策略的感悟,认识列举法,初步学会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有序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结果,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教学准备:课件、研学单、实物投影等五、教学过程:(一)预学汇报,唤醒旧知:师:请同学们打开研学单,谁来汇报一下第1题(学生互动)我准备的第2题老师直接展示学生的想法,老师问:我在检查研学单的时候,我怎么始终找不到一个正方形呢?(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检查)适时交流:是这样吗?也就是说这儿摆出的平面图形的边长都是整米数。
(二)合作研究,感悟策略1.理解题意:过渡: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先来看看王大叔到底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难题?出示例题: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评价:(1)周长:隐藏的这么深,你也能发现!了不起!(2)围成的是一个长方形:那是必须的!(3)启发:能不能进行破坏性的实验。
师:那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1)可以画一画;(2)可以把每一种情况都写出来;(预设:画图、算式、列举、无序的列举)2.独立思考:启发:那请你任选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巡视,注意收集与指导。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的几种方案)在交流中适时引导:仔细观察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1)你们为什么都要从长是10米、宽是1米的长方形开始写的?这样写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多请几位学生说说感觉)板书:有序不遗漏不重复(2)学生对比,有序与无序、几种不同方法的对比看来,我们在写的时候,还真得按照一定的(顿)顺序来写。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第63~64页例题及练习,第66页1~3题执教日期()月()日,星期()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学生已会运用画图和列表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运用策略的价值有一定的体验。
教师准备例题图,小黑板。
学生准备小棒。
预习作业设计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板块一〗(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回想一下,过去我们学习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们说到的列表、画图这两种策略都是用来整理问题中的信息的,便于我们分析数量关系,最后还是通过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这节课学习的策略则不然,运用这种策略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不需要再列式计算。
二、目标驱动 自主学习(预设10分钟) 1.根据提供的学习材料,理解题意。
2.学习菜单: (1)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你能通过有条理的的操作把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吗?。
(2)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吗?在探究本上试一试。
(3)你发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与你通过操作得到的结论一致吗?(4)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借助书本P63的提示完成。
〖板块二〗1.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学习材料。
请大家围绕下面的学习菜单自学。
2.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3.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完善认知结构。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8分钟)1.围绕探究提纲进行全班交流。
2.明确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3.出示例2的题目,理解题意。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一一列举的策略,学会用连线或画图的方法一一列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适用列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体会连线、画图是列
举的一种有效方式,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用连线、画图一一列举,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实际问题里有序排列和组合搭配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学习探究
主问题1. 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思考出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自学要求:通过思考能够准确无误的思考出题目中的信息。
第二步:互学探究:小组内互相交流思路。
合作要求:明确重点。
第三步:展学探究: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探究方法。
展评要求:准确表达,深化理解。
展学表达:让全班学生明确认识到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的意思,并能运用多种方法列举,有序列举的同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列举出结果后要进行检查、筛选,找出符合问题要求的结果。
主问题2. 每两人之间通一次电话,一共通多少次电话?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要寄多少张?
探究过程:第一步:互学探究:小组内互相交流思路。
合作要求:明确重点。
第二步:展学探究: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探究方法。
展评要求:准确表达,深化理解。
展学表达:组内三人合作分别演示通电话以及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明确通电话只要两人间接通一次就够了,无需区分谁是主叫,谁在接听。
两人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则要区分谁是寄出方,谁是接受方。
第二部分达标检测
(一)练一练
(二)导学单第5、6两题。
(三)重点题:有A、B、C、D、E、F六支球队参加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即每支球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
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探究题:小明和小华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如果用a表示剪刀,用b表
示石头,用c表示布,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