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房地产市场(DOC 81页)
- 格式:doc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91
重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第一部分: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一、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供应分析二、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三、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成交分析1、二级市场成交情况2、 三级市场成交情况四、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分析1、4-12月份全市价格趋势2、各区价格趋势第二部分: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综述(一)2004年房地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二)重庆房地产将呈七大发展趋势序 言重庆—做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城市,近年来,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房地产业政策日趋完善,政府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消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下,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良好。
今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重庆市政府根据重庆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体贯彻意见。
随着市政府的贯彻落实,2004年的房地产市场势必更加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将进一步好转,消费环境越来越好,房地产业将持续健康的发展。
目前重庆正处于大发展阶段,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八小时重庆”和“半小时主城区”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几年内将相继建成几个上百万人口规模的卫星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后,都市发达经济圈(主城区)内城市规划区面积将有所扩大,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招标完成后,数个片区将在重新调整规划后进行改造建设,这些因素都将极大地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消费的进一步活跃。
由于年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有以上有利因素,对存在的问题,政府已采取政策,对症下药。
2004年我市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情况是:房地产开发规模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成交有望进一步扩大;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房价稳中有升。
第一部分: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发展一、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供应分析(一) 土地优化土地、房屋供应结构,是引导市场消费、控制房屋积压,保障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2004年,政府在土地供应上,将调控土地供应总是供应区域和供应结构,确保房地产开发用地不得低于80%用于住宅建设。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根据最新的数据和市场信息,我们对重庆市房地产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该市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帮助各界人士了解市场趋势和机会。
1.市场概况: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快速发展的经济。
近年来,重庆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和巨大变化。
政府的支持政策和重庆作为国家级经济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量投资和购房者的关注。
2.价格走势:重庆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上涨的趋势。
尤其是在繁华区域和城市中心地段,房价上涨更加显著。
然而,随着政府加强调控政策,房价涨幅有所放缓。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重庆的房价将保持稳定增长。
3.供需关系:重庆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对住房的需求。
与此同时,市场上供应的住房数量也在增加,包括高楼层住宅和豪华公寓。
然而,由于新增建设项目的供货周期较长,供需关系依然紧张,房屋供应还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4.政府政策:重庆市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调控政策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最近几年的政策主要包括限购、限贷、限售和房源供应调控等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同时也使购房者和开发商更加谨慎对待市场。
5.投资机会:重庆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增长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特别是在地铁线路延伸和城市新区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有望产生更多的投资回报。
此外,租赁市场也具备潜力,租金收益较高。
综上所述,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然而,市场仍然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并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
投资者可以关注该市不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也要注意市场风险,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6.不同区域的市场特点:重庆市的房地产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
主要区域包括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等。
渝中区、江北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房价相对较高。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月度报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和人们生活基础,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其房地产市场每月的数据和动向都备受人们关注。
以下为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月度报告。
一、市场总体概况:本月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总体表现稳定,市场需求和供应持续平衡。
据统计数据显示,本月共有新开盘房源5000套,相较上月同期有所增加;同时,成交量也呈现出略微上升的趋势,月度成交量达到4000套。
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总体上稳定,整体价格指数相较上月基本持平。
不过,需求呈现出分化的趋势,中高端产品的需求依旧旺盛,而一些普通住宅产品的需求相对较弱。
这也与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
二、市场分析:1. 新房市场:本月新房市场供应较为充足,房源数量有所增加。
尤其是一些中高端产品的推出,受到了购房者的青睐,成交量也相对较高。
而一些普通住宅产品的成交量相对较低,需求较弱的情况依旧存在。
2. 二手房市场: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度相对较高,成交量相比上月有所增加。
这也与购房者对于二手房价格相对较低的期待有关,一些购房者选择二手房进行交易。
3. 商业房市场:商业房市场在本月相对平稳,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不过,一些优质商业地产项目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争相购买。
4. 物业租赁市场:物业租赁市场相对平稳,租金水平相对较高。
一些商业地产项目和写字楼逐渐成为企业选择办公场所的首选。
三、市场前景展望:从整体来看,重庆市房地产市场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市场供需持续平衡,投资者和购房者对于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而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重庆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完善,这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市场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房价的上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防止房价突然上涨。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doc 11页)2001重庆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重庆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目录一、重庆市房地产市场环境概况1、人口概况2、经济发展概况3、居民生活水平4、城市规划二、重庆市房地产消费市场特征1、2001年重庆购房者人口结构特征2、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消费需求总体状况3、重庆市主城区域住宅需求特征4、重庆市消费群体特征与购房行为三、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发展趋势1、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形势2、重庆市房地产发展趋势四、结语一、重庆市房地产市场环境概况1、人口概况根据200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重庆市总人口为3090.45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66%,自然增长率为2.90‰,城市化率33.09%。
人口年龄结构:0-14岁的人口为677.78万人,占21.93%重庆市总人口3090.45万人15-64岁的人口为2168.57万人,占70.1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4.10万人,占7.90%城乡人口结构:城镇人口为1022.78万人,占33.09%重庆市总人口3090.45万人乡村人口为2067.67万人,占66.91%全市共有家庭户928.9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984.27万人,占总人口的96.5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 1人。
人口受教育结构:教育程度人数(万人)占总人口%大学(大专以上)86.58 2.80%高中(含中专)265.67 8.60%初中909.02 29.41%小学1340.85 43.39%文盲214.78 8.9%2、经济发展概况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50亿元,比上年增加161亿元,是重庆直辖以来经济总量增加最多的一年。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9%,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
增长速度列全国第18位,在全国的位次比上年提高了5位。
2002年以来,全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呈现出效益与速度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整体经济运行明显好于预期。
重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根据最近的数据和趋势分析,以下是对重庆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重庆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因此吸引了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者的注意。
以下是对重庆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关键点分析:1. 市场供需平衡:由于购房需求的不断增加,重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相对平衡。
购房者主要包括住房改善需求、投资需求以及年轻人的首次购房需求。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以遏制炒房行为,但市场需求仍然很高。
2. 在经济中心地区的需求增加: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聚集了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和人才。
这些人口的增加带来了住房需求的增长,特别是高端住宅和商业物业的需求。
由于地价的不断上涨和建设成本的增加,高端项目的开发风险也相应提高。
3. 限购政策的影响:政府的限购政策对重庆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限购政策主要是为了遏制炒房行为,稳定房价。
虽然这些政策有助于控制市场风险,但也可能对购房者造成一定的负担,尤其是那些急需购房的年轻人。
4. 二手房市场的活跃程度:二手房市场在重庆也相当活跃。
由于政府对购房政策的限制,许多购房者选择购买二手房。
此外,二手房市场上还有许多投资者和炒房客参与交易,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投机性。
5. 商业地产市场的增长: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环境的改善,重庆的商业地产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大型购物中心、写字楼和酒店等商业地产项目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投资。
这一趋势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商业形象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重庆房地产市场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下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尽管政府出台了限购政策,但市场需求仍然旺盛,特别是高端住宅和商业地产的需求。
未来,随着城市发展的深入和人口增加,重庆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健康发展。
重庆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重庆房地产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1.1 市场规模重庆作为一个大型城市,房地产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重庆的房地产市场总价值达到数千亿人民币。
1.2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口规模的增加,重庆房地产市场趋势会持续增长。
未来几年,预计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二、区域分布2.1 主要发展区域重庆主要的房地产发展区域集中在主城区和近郊地区。
受重庆山地地形限制,一些山区地段并不适宜开发,因此主要开发的地区主要为平原和山脚地带。
2.2 发展潜力区域重庆的发展潜力区域集中在城市边缘和郊区地区。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这些区域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市场特点3.1 供需关系目前,重庆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比较平衡。
需求主要来自于市民购房需求以及投资需求,供给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项目。
3.2 价格水平重庆房地产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主要受限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开发成本的增加。
价格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和地段有较大关系,主城区相对较高,郊区相对较低。
四、未来发展趋势4.1 政策影响政府的相关政策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重庆市政府将继续加强土地管理和房地产开发规划,引导市场稳定发展。
4.2 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人口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水平的增长,重庆房地产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尤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五、结论综上所述,重庆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区性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重庆的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对于投资者来说,深入研究市场特点和趋势,及时把握机会,将有望获得丰厚收益。
以上为重庆房地产市场分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况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房地产市场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
本文将对重庆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1.1 市场规模根据重庆市房地产协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总规模达到XX亿元,占重庆市GDP的XX%。
1.2 市场特点重庆房地产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供需关系紧张:由于重庆市人口众多,购房需求旺盛,但土地资源有限,供应不足。
(2)价格上涨趋势:受供需关系的影响,重庆房地产市场价格呈现上涨趋势,特别是热门地段和优质楼盘。
(3)政策调控: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限制投资购房和房贷政策。
二、市场分析2.1 住宅市场重庆市住宅市场向来是房地产市场的主力军。
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重庆市住宅销售面积达到XX平方米,同比增长XX%。
其中,中高端住宅需求增长迅猛,成为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2.2 商业地产市场重庆市商业地产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商业地产需求持续增加。
2022年,重庆市商业地产销售额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商业地产项目的规模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2.3 办公楼市场重庆市办公楼市场发展迅速,特殊是在主城区和经济开辟区。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重庆,办公楼需求量大。
2022年,重庆市办公楼租赁率达到XX%,同比增长XX%。
办公楼市场前景广阔。
2.4 土地市场重庆市土地市场供应紧张,土地成交价格居高不下。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政策,限制土地供应和开辟。
2022年,重庆市土地成交额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三、市场前景重庆房地产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几个方面将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3.1 城市发展规划重庆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等。
这将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增加土地供应和房屋建设。
3.2 人口增长重庆市人口持续增长,估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加。
重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重庆是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快速增长,并成为了房地产投资热点之一。
本报告将对重庆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
1. 市场概况重庆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重庆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3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0.3%。
根据目前的趋势来看,重庆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势头良好。
2. 政策因素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以降低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需求。
其中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重庆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市场更趋向于稳健发展。
3. 房价走势重庆的房价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重庆的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3638元,同比上涨了5.8%。
重庆的房价相对于一线城市仍然较为合理,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
4. 投资机会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随着重庆市规划布局的调整和新城区的建设,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特别是在商业地产领域,如商业中心、购物中心等,投资者可以考虑在重庆寻找合适的项目。
5. 风险挑战然而,重庆房地产市场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确定性,政府随时可能调整政策来应对市场变化。
其次是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更多的房地产项目投入市场,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项目,以避免投资风险。
总结起来,重庆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投资者在参与重庆房地产市场时应密切关注政策动向,注重选择优质项目,以获取更好的收益。
继续写相关内容:6. 供需关系重庆的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相对较为平衡。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住房需求量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重庆的房地产开发商也积极投入市场,推出了大量的房地产项目。
当前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基本匹配,使得市场运行相对稳定。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CONTENTS 目录 聚焦楼市资讯 NEWS FOCUS【最新资料,Word 版,可自由编辑!】 A聚焦楼市资讯一、时事评析1、南海纷争再起内部需求是根本❒越南政府:“三艘中国巡逻艇在南海骚扰一艘越南探油船,不但破坏探油船上的设备,还警告它侵犯了中国海域。
”❒数百名越南民众6月5日在中国驻越大使馆门前集会,以抗议所谓的中国船只在南海争议水域“侵犯越南领土”行为。
❒中国渔船在南沙海域正常作业时,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
越方船只拖曳中国渔船倒行长达一个多小时。
❒菲律宾将与美国于本月下旬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不过有相关官员表示,此次演习与菲中两国的南海争端无关。
❒越南6月13日在其中部海岸附近某海域举行持续6个小时的实弹演习,并警告各种船只远离该海域。
最近这一系列的活动,说明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的问题已经非常激进,甚至已经到了一意孤行的地步。
之所以南海问题愈演愈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内部需求导致经济利益冲突,这些小国家都有一样的通病,通货膨胀,贪官横行,贫富分化极为严重,这就导致社会矛盾激烈化,为了转嫁矛盾,挑起外部矛盾是他们重要的政策部署,一方面转移国内注意力,减少民间社会对政府的压力,一方面如果获胜还能获得有效的经济利益,这对本来就需要钱的他们而言,无疑是一块香饽饽。
2、温州动车事故考验政府公信力❒2011年7月23日20点左右从杭州开往福州南的D3115次动车组在距离温州站附近时由于当时强雷电天气的影响无法继续通行,因此列车暂时停在距离温州站不远的轨道上。
时隔5分钟后,D3115列车再次启动并缓慢前进,此时列车速度相当低。
而在其后从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的D301次动车组正以高速行驶,在时隔八分钟后与正在同向轨道上行驶的D3115次列车生追尾事故,造成D301次列车的第一、第二节车厢从高架上坠落后叠在一起,第四节车厢像蜡烛一样直直插在地上,高架上还有两节车厢车体由于巨大的撞击力已经嵌合在一起的严重铁路交通事故。
第一章重庆市社会经济概况一.地理环境和居住结构分析(一)地理环境分析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城,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形起伏有致,立体感强。
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均海拔400米。
地势从南北两面向长江作山谷状倾斜,起伏较大,多呈现“一山一岭”,“一山一槽二岭”的形貌。
辖区拥有8.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设15个区、12个县和4个市。
独特的地形,造就了重庆是一座“山城”兼“江城”,既是有特大城市的某些特点,又有显着的农村特征。
城市不是放射型发展,而是组团式建设。
各组团相对自成一体,自发形成商业中心、居住区、行政办公区等功能区。
(二)居住结构分析由于交通的不便利,致使重庆的区域居住比较有本地特色。
市民在选择居住时更倾向于其现工作、原生活的区域。
据调查,重庆人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仍是公交车,几乎占了1/2,其次是中巴车约占1/4,其它依次是计程车、步行及其它交通工具。
在购房者或有意向购买的消费者中,中、高收入者较多,经常乘坐计程车占15%,拥有私家车6%。
在区域居住结构里面,渝中区是传统的行政和商业区,也是原来重庆人心目中的“高尚居住区域”,沙坪坝区是教育文化区,江北、渝北是新兴的城区,南岸区是工业和旅游区。
虽然,重庆没有上海原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居住结构趋向,但由于两江分割和交通不便带来的传统居住结构在短期内不易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全市路桥一票制的实行,南岸与北部新城环境交通的改善以及全市性优秀住宅小区建设,在居住结构中南岸和北部新城的比重已有较大提高,逐步形成了渝中区、南岸区、沙坪坝区、北部新城四分天下的格局。
二.经济发展状况(一)G DP持续稳定增长,为房地产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1995年至2003年间,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投入力度的推动下,重庆市经济发展快速平稳,全市GDP由1995年的1009.4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250.11亿元,增加了1240.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2年增长11.4%,增幅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是重庆成立直辖市七年来经济增长较快的一年。
稳健运行、增长势头良好的经济,为房地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望2004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持续好转,全市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快速、稳健势头。
同时,2003年,重庆房地产增加值达到87.8亿元,全市GDP约11%的增幅中,房地产就占了近4%。
加上相关行业,房地产对GDP直接与间接贡献在5%以上。
房地产首次成为支柱产业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庆过于单一的经济结构,为重庆发展成为长江经济中心奠定了基础。
重庆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曲线图154.54298.41417.87751.211179.091729.261589.341971.12250.1150010001500200025001985年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由1995年末的25.9 :42.3 :31.8演变为2003年末的16 :41.9 :42.1。
2003年重庆市一产业增加值343.0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96.45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31.09亿元,增长9.4%。
显示出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逐年下降,第二及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逐年上升,重庆市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
第三产业中,新兴产业如房地产、旅游、信息服务、广告、社会服务等行业发展明显加快,就业人员快速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增长显着。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表明了重庆经济更有活力,经济结构也向现代型方向好转。
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三)重庆市基础建设情况1996至2003年期间重庆市强化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加大了对交通运输邮电、市政设施及住宅建议的投资力度,从而极大的改善了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
2003年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93亿元,同比增长25.9%。
其中交通运输占全市基础设施总投资的35.8%,年内,渝长、长涪、渝合、长梁、梁万、渝黔一期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渝黔二期、渝临、渝合二期高速公路、渝怀铁路、渝遂铁路、江北机场航站区扩建、寸滩港口码头及三峡库区码头扩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集水运、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得到完善。
各重大投资项目主要有“半小时主城”、长江一路改造、大坪循环道改造、中兴路——石板坡立交、渝澳大桥二期工程、四公里立交桥等。
受土地价格、三材价格上涨及大规模拆迁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2003年重庆房地产开发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增速继续高走,各月投资增幅均保持在30%以上。
全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7.89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25.8%,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177.43亿元。
(四)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是2003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000美元,已超越人均800美元的基本小康水平;二是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5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幅比上年高出0.4个百分点。
新一轮消费热潮逐步形成,住房、汽车、电子通讯设备持续旺销。
全年商品住宅、汽车、通讯器材销售额分别增长了34.9%、37.6%和45.7%,消费结构升级趋势进一步明显。
城市居民消费逐渐向教育、医疗保健、通讯、居住(不含购买住房)等非实物消费倾斜。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对居民的消费产生巨大影响,部分收入和很大部分存款投资于住房。
最能反映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2003年重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恩格系数不断下降到35.5%和51.2%,主城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已接近实现“小康”,消费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
充分显示出重庆市居民特别是主城区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需求旺盛,经济收入稳步增长,使住房、旅游、通讯、教育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重庆市1995年至2003年人均GDP变动图单位:元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重庆市1996至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三.人口状况截止2002年底重庆全市的总人口为310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总户数约为950万户,平均每户居住人数为3.26人。
重庆市现已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占全国总人口的2.4%,位居全国第20位。
随着重庆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来渝务工经商人员的增多,将产生大量的住宅需求。
重庆市主要年份总人口及非农业人口(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主城区人口分布变化呈以下特点:(一)渝北区人口最多,九龙坡区人口增长率最快。
老城区及老工业区人口下降,其它区人口平稳增长。
随着旧城区发行和新区的开发建设,渝中区和大渡口区的人口开始下降,居民开始从人口拥挤、土地紧张的渝中区和工业污染较重的大渡口区向外区迁居;江北、渝北及南岸区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区。
(二)人口密度与人口变动大致相同,渝中区人口密度仍是最高。
全市总的人口密度为375人/平方公里,在八个主城区,渝中区的人口密度为最高,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27000人,渝北区人口密度最低,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600人。
从人口密度上来看,近两年内,江北区的人口密度增长率最高,其次是南岸区,而渝中区人口密度增长率位居主城区各区最低值。
三区人口增长与各区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渝中区的人居状况已经处于超饱和状态,房屋建筑只能往高处发展(这也是渝中区高层建筑位居重庆各城区第一位的根本原因),导致房屋居住质量不高;而相比之下,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的人口密度较小,其房地产发展潜力相对较大。
尤其是江北区与南岸区,离渝中区解放碑中心商务区与中心商圈距离较近,交通方便,相对满足重庆人居家、购物的现代需求。
与此同时,渝中区从功能上来说已愈来愈趋向于商业、信息、贸易为主导的专门商务区,而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也成为市民选择居家地的主要地区。
(三)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87个百分点,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居民住宅结构在一定的阶段也将发生相应的市场变化。
这种结构的变化与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教育、经济等多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且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长了203.83万人,增长率为7.06%,平均每年增加19.73万人,增长率为0.66%。
其中主城六区(渝中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人口为378.16万人,占重庆市总人口的12.24%。
(数据来源:《重庆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四)人口分布各城区的地理环境与经济结构等导致人口的具体分布呈现出不平衡状况。
例如,渝中区各街道人口密度均较大,尤其是解放碑新华路、朝天门、储奇门、一号桥、人和街、上清寺、两路口、大坪等,相对而言李子坝地段较为疏松。
而南岸区的人口密度主要集中在南岸商圈附近,越往四周扩散,人口密度相对减少,尤其是从南岸商圈沿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方向延伸,人口密度逐渐稀少。
重庆市是一个重工业发展城市,近几年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城区建设呈现新旧交替状况,人员居住与商业经营没有严格的区分,加上重庆人对都市生活的“固着”情结(如老解放碑人对解放碑的情结),导致商业越发达地段,人口密度越大。
其次,人口密度与各城区工业分布情况、教育分布情况也密切相关。
(五)人口文化程度重庆主城区人口文化程度结构(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人口普查资料)调查显示,重庆市主城区人口的文化程度比重庆市总体人口文化程度高,这与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成正比。
然而,与国内同等经济规模的城市相比,重庆主城区家庭中具有高学历的人口比重较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又据调查了解,重庆各经济单位近年来普遍重视文化程度的普及与提高,成人教育较为普及,这一定程度地提高了重庆从业人员的文化教育水平。
此外,重庆市人口的文化水平总体上来说也在不断的提高。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全市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出现了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070人上升为280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230人上升为859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2860人上升为2941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5000人下降为433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