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本状况数据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2
附表一城市基础信息调查表附表1-1 经济、社会基本信息调查表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填表说明:1、城市代码见《全国行政区划代码表》。
2、现状城市人口指城市建成区全部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
3、2010年和2020年人口为建成区和规划区人口之和。
4、发病率是指发病人口数与2005年城市人口数的比值。
附表1-2 用水供水量调查表单位:万吨/年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填表说明:1、用水量指2005年包括所有使用公共和自备供水的水量;本表中的用水量指一次新鲜水,生产用水总量栏包含重复用水量;2、生产运行用水包括工业及建筑业用水;3、社会服务用水,包括公共服务用水、消防及其他用水;4、城市用水总量=居民家庭用水+生产用水+社会服务用水;5、供水总量=集中式供水量+分散式供水量;6、供水总人口=集中式供水人口+分散式供水人口;7、分散式供水量=人均生活用水量×分散供水人口数。
表1-3 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分布情况调查表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填表说明:1、水源地类型按照河流(S)、湖泊水库(L)和地下水(G)填写三种类型填写。
2、河流编码参见附件一,河流编码要求填写到三级支流。
3、经纬度的表示为:ххºхх′хх″4、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已划分保护区的填写“√”,未划分填写“х”。
附表二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调查表附表2-1 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表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填表说明: 1、地表水水源地填写所在水系和河流名称。
2、属应急水源应在备注中说明。
3、采水方式填写:河流型水源地填写岸边(代码01)或中心(代码02)、湖泊水库型水源地填写底层(代码03)或者表层(代码04)。
附表2-2 地表水水源地一般污染物调查表单位:mg/L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填表说明:1、一般污染物项目为GB3838-2002表1中的项目和表2中的项目(29项),污染物编码见附件六。
2、已经划定保护区的水源地,水质监测选用的监测点(断面)应是该保护区的水质监测代表断面。
附件2
2016年发行单位年度核验情况汇总表
填表单位:(盖章)
一、基本情况
2016年参检单位总数家,其中,通过年度核验家,暂缓年度核验家,不予通过年度核验家。
二、发行单位按照经济性质划分统计情况
三、发行单位策划图书情况统计表
四、抽查企业情况
本次年度核验工作中,省、市、县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抽查企业总计家,其中:批发家,零售家,外资企业家,网上书店家。
五、物流中心(仓储面积5千平方米以上)名录
六、全国书城(营业面积1千平方米以上)情况汇总表
七、大型书城(营业面积5千平方米以上)2015年度经营情况
八、出版物批发市场名录
九、外资企业2015年度经营情况
十、网上书店2015年度经营情况
十一、本地区网点数量前20名发行单位名录
十二、本地区2015年出版物销售总额前20名企业
十三、本地区发行集团(新华书店)2015年销售(含批发和零售)数量前 50名图书
十四、本地区发行集团(新华书店)2015年零售数量前50名图书
十五、注销企业名录
处长签字:填表人及电话:填表日期:。
城市规划测量成果表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汇总城市规划测量的相关成果,为城市规划决策和项目实施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通过对测量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城市发展状况,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2. 测量成果列表
2.1 土地利用状况
- 各区域土地面积
- 城市用地分类统计
- 公共设施用地分布情况
- 建筑物分布和高度分析
2.2 交通网络
- 道路网络密度和分布
- 公共交通设施覆盖率
- 绿色出行方式占比分析
- 交通拥堵点和瓶颈分析
2.3 环境质量
-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 噪音和振动水平测量
- 水质和水资源分析
-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评估
2.4 经济发展
- 城市人口统计和增长趋势
- 就业机会和产业结构分析
- 商业用地规划和发展潜力评估- 土地价值和房地产市场分析
2.5 社会服务设施
- 教育机构分布和资源配置
- 医疗卫生设施分布和覆盖率
- 公共安全设施和警力分布
- 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
3. 数据分析和应用
基于上述测量成果,可以进行以下数据分析和应用:
- 制定城市规划目标和发展战略
- 评估城市发展潜力和风险
- 规划交通网络和交通优化策略
- 优化土地利用和用地分配
- 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
- 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 提升社会服务设施和民生福祉
4.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城市规划测量的成果表,并介绍了这些成果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科学测量和数据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经济普查需要的三个表格-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经济普查是一个国家经济数据的重要来源,它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了解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趋势。
在进行经济普查时,通常会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成表格,以便进行更好的分析和比较。
下面介绍三个经济普查中常用的表格类型:1. 收入表格(Income Table):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收入表格可以了解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收入情况。
收入表格通常包括各种收入来源(工资、投资收入、财产收入等)、收入水平的分布情况、收入的动态变化等信息。
这些数据有助于政府和研究机构制定更好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 就业表格(Employment Table):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就业表格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
就业表格通常包括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不同行业的就业人数等信息。
这些数据有助于政府和企业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教育和培训政策,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 产出表格(Output Table):产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产出表格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生产情况和产出价值的分布情况。
产出表格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同行业的产出价值、生产者价格指数、劳动生产率等信息。
这些数据有助于政府和企业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制定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经济普查需要的三个表格——收入表格、就业表格和产出表格,对于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趋势,制定更好的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进行经济普查时,对这些表格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要特别重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示例2:经济普查是一种重要的调查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趋势。
第二章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2.1 现状调查的目的与内容2.1.1 调查的目的为确定公共交通线路走向、线路网调整、场(厂)、站设施布设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咸阳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2.1.2 调查的内容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咸阳市城市交通状况调查;●咸阳市公共交通线路、场(厂)、站设施及车辆调查;●咸阳市现状公共交通客运需求状况调查;●咸阳市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
2.2 咸阳市社会经济基础资料整理咸阳市市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历史发展状况数据见表2-1所示。
咸阳市市区*社会经济和人口历史数据汇总表表2-1*注:文中所提到的咸阳市市区,均指秦都区和渭城区两个区。
根据表2-1可以看出,咸阳市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均逐年递增。
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出现轻微的下降外,从2001年到2005年以年均递增15.7%的速度快速增长。
市区人口从1996年到2005年以年均递增1.93%的速度快速增长。
2.3 咸阳市公共交通线路现状调查分析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咸阳市公共交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为主体、个体客运户参与部分郊区线路运营的格局。
截止2006年底,在本项目研究区域内共有25条公交线路,其中包括15条城区线路,9条城镇线路和1条城际线路,公交运营线路总长430.6公里,运营车辆总数为530辆。
2.3.1 咸阳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一、咸阳市公交客运量咸阳市市区历年客运量、运营总里程和运营车辆数等统计数据见表2-1所示。
咸阳市历年公交客运量统计表表2-1注:数据由咸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提供,未包括5、6、8、10这4条城镇线路。
从表2-1可以看出,咸阳市公交客运量在1997年~2000年增长较为缓慢。
从2001年以后,咸阳市公交客运量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79%。
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咸阳市市民的公交出行需求大大地增加。
现状调查表、记录表、成果表等
表B.0.1 流域水质状况汇总表
表B.0.2 污染源清单
表B.0.3治理设施汇总表
表B.0.4公众调查汇总表
表B.0.5黑臭水体清单
表B.0.1流域水质状况汇总表
表B.0.2 污染源清单
注:各污染源应以重要性顺序排序;
注:
1治理设施类型指截污管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临时处理设施、污泥处理设施或监控设施等。
2建设情况指已建、在建或拟建。
3运行情况应简述
表B.0.5 黑臭水体清单
注:
1、编号与表 1 一致,一个水体多个河段或湖面黑臭级别不同时,可设置二级编号“a、
b、c……”来区分,分多行分别列出,但黑臭水体编号为同一个,以便统计;
2、黑臭水体起始边界宜采用地名、路名等描述,并标注起始边界地理坐标(经纬度);
3、水体类型是指“河流、湖塘”等;
4、所在区域是指黑臭水体所在行政区域;
5、黑臭级别是指“轻度”或“重度”;
6、水质现状是指主要水质指标(如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氨氮和其他能反映水质现状的指标等)的监测结果,可用平均值表示;
责任人填写相应河湖长姓名,并注明单位及职务。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及内涵说明1. 简介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是由教育部组织的一个项目,旨在了解全国高校的教学基本情况,为教育部制定教学政策提供参考。
该表格的填报需要由各地高校的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完成,数据将被收集汇总,形成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本文将介绍该表格的填报方式和内容,以及其填报后所呈现的内涵。
2. 表格填报方式该表格可在教育部官网下载,也可在各地高校的官方网站或教务部门网站下载,以Word文档的形式呈现。
填报时需仔细阅读每一项指导说明,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填报表格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相应的项目内容,但应尽可能完整地填写。
每个填写栏目后均有具体的填写指导,需要按照填写规范填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填报表格内容填报表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各项:1.学校名称、所在省份和城市2.学生人数、专业设置、学科门类等学生基本情况3.教师人数、职称比例、年龄结构等师资力量情况4.教学科研经费、实验仪器设备情况、外聘专家数量等教学资源情况5.课程设置、开设情况、课程安排方式等课程情况6.教学质量评估和监管情况,包括教师评聘、学生评教、课程评估等方面的情况。
7.研究生培养情况、硕博士比例等研究生教育情况8.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学校培育创新人才的情况4.填报表格内涵学校填写表格的目的在于全面、准确地反映高校的基本教学状况,并为教育部制定教学政策提供参考。
表格填报的数据能够反映出高校的教学资源、课程设置、师生比例、教学质量和特色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展现出高校的整体教学状况和办学特色。
教育部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比较和分析,汇总出全国高校基本教学状况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教学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同时,各地区和高校也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优秀的教育经验和办学特色,为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借鉴。
5.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是一项重要的数据指标,反映出各高校的教学基本状况和办学特色。
建成区停车位情况汇报表根据最新的调查和统计,建成区停车位情况如下:一、停车位总量。
建成区总共拥有停车位XXXX个,其中包括室内停车位XXXX个,室外停车位XXXX个。
二、停车位利用率。
近期停车位的利用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停车位的利用率达到了XX%以上,甚至出现了部分停车位供不应求的情况。
而在非工作日,尤其是节假日,停车位利用率也有所上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
三、停车位分布。
建成区的停车位主要分布在商业中心、居民区和公共场所周边。
其中,商业中心的停车位数量占比最高,约为XX%,其次是居民区和公共场所。
四、停车位管理。
目前,建成区的停车位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停车位的规划和布局不够合理,导致了部分区域停车位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次是停车位的管理和收费不够规范,部分停车位存在乱收费、乱摆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停车秩序和市民的停车体验。
另外,建成区的停车位标识和信息公示不够清晰,导致了停车位使用的混乱和不便。
五、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1. 加大对停车位的规划和布局力度,优化停车位分布结构,提高停车位利用率;2. 完善停车位管理制度,加强对停车位的监管和维护,规范停车位收费标准和方式;3. 完善停车位标识和信息公示,提高市民对停车位的识别和利用便利性。
六、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建成区停车位的管理和优化力度,不断提高停车位利用率和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停车服务,营造良好的停车环境。
以上为建成区停车位情况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努力,解决停车难题,为市民创造更好的出行环境。
萍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日期:2011年05月26日来源:中国萍乡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于2010年11月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近万普查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总数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54510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市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年增加881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9%。
二、家庭户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共有家庭户481517户,家庭户人口为1777789人,占总人口的95.8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1人减少了0.2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938751人,占总人口的50.62%;女性为915759人,占总人口的49.38%。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06下降为102.51。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366976人,占总人口的19.79%;15-64岁的人口为1331907人,占总人口的71.82%;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5627人,占总人口的8.3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8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51013人,占总人口的99.8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497人,占总人口的0.1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6474人,增长了4.90%,占总人口比重减少了0.09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84人,增长了92.88%,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0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