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基于碳排放与碳生产率的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基于碳排放与碳生产
率的视角
武义青;陈俊先
【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2018(32)4
【摘要】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碳排放核算方法,测算1980-2015年中国大陆二氧化碳排放量、碳生产率、碳排放与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中高碳增长→低碳增长→高碳增长→中低碳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近五年来中国经济属于中低碳增长.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碳生产率,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8页(P6-13)
【作者】武义青;陈俊先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5
【相关文献】
1.碳生产率视角下经济增长与低碳进程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24个碳排放大国的实证分析 [J], 于雪霞
2.碳减排行动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分析——基于DDEPM模型预测值[J], 张苗;赵振国;陈银蓉
3.基于碳排放视角的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J], 刘薇;丁明磊;赵荣钦;李宇翔;侯丽朋;张战平
4.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视角 [J], 范海君
5.气候政策的经济环境效应分析——基于碳税政策、碳排放配额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视角 [J], 杨仕辉;魏守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关键词:能源消耗;碳排放;经济增长一、研究背景近些年来,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气候变暖、雾霾天气、河流污染等等,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耗国,也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二、理论分析(一)能源Energy、环境Economy、经济Environment理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理论,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这一理论强调了能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综合平衡与协调发展,以及对各子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程度测算方法和模型的研究。
但是,我国在实践能源―经济―环境理论时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冲突,例如发展传统行业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这些都将造成环境污染。
同时,国际上的相关条约也制约了我国的能源发展,我国也在履约中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这一切也都在提示我国,要真正将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和谐统一起来。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曲线是用来分析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曲线。
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会随着经济的增长程度而先增大后减小,呈现倒U型形状。
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也相对较轻,但发展经济就更多的投入,因而环境污染会更加明显,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即“拐点”时,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清洁能源,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些都会对环境产生正效应,从而使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三、实证分析及检验(一)变量的选取和说明构建一个包含上述四个变量的生产函数:Yt=fKt,Lt,Et采取自然对数形式的计量模型:(二)ADF检验首先,对lnYt、lnKt、lnLt、lnEt进行ADF检验。
经过检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变量的原时间数据序列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而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则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这说明lnYt、lnKt、lnLt、lnEt都是一阶差分平稳序列,即:ΔlnYt~I1、ΔlnKt~I1、ΔlnLt~I1、ΔlnEt~I1。
D01:10.13546/ki.tjyjc.2019.22.030蓬旃实证3我国技术创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陈婕(重庆邮电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重庆400065)摘要:文章选取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动态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选取能源消费作为门限变量,基于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来量化分析我国技术创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门限效应与关联性。
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会对碳排放的增量与存量产生正向显著作用。
以“自主创新”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以"技术模仿”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变量能够有效地抑制碳排放规模。
同时我国仍将长期处于库兹涅茨曲线“上升阶段”,当区域内经济增长达到“门限阈值”时,碳排放持续增长的趋势可能会得到有效抑制。
关键词:技术进步;碳排放;经济增长;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19)22-0126-050引言当前学术界与实务界一致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我国碳排放增长幅度会大大提高。
同时由于我国能源类技术基础的制约,导致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结构仍是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叫为了能够实现以削减碳排放来提高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就必须探索导致我国碳排放居高不下的核心驱动要素叫因此研究降低碳排放的战略逻辑与实践路径,对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选取能源消费作为门限变量来构建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并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动态截面数据,采用库兹涅茨曲线来量化研究经济增比与碳排放之间的互促作用机理。
1理论分析1.1理论分析框架当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已经基于“内生”与“外生”两类经济增长视阈,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并在“碳排放”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发现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并合理地促进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因此,本文将能源消费作为门限变量,并在碳排放视阈下分析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基于碳生产率的低碳生活方式研究摘要:相比生产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生活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更具有本源的意义,也是推进低碳发展的关键。
本文围绕影响构成碳生产率的经济总效益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勾勒了转变生产方式与低碳发展的关系,并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和消费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低碳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当前高碳排放的根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碳生产率;转变生活方式;低碳发展低碳发展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习惯,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单纯减少碳排放更重要,相比于生产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生活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更具有本源的意义,是推进低碳发展的关键。
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是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碳生产率概述低碳发展的本质应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充分实现经济对于二氧化碳的脱钩发展。
碳生产率的提出将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有机地联系起来。
碳生产率是指一段时期内GDP数量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刻画的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也反映了经济发展占用碳排放空间大小。
该概念由Kaya和Yokobori在1993年提出。
用公式表示为:碳生产率=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
首先,低碳发展是以低碳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低碳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反映在碳生产率的概念中就是要使分母尽可能小。
其次,低碳发展的目标是发展,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反映在碳生产率的概念中就是要使分子尽可能大。
碳生产率指标实际上也是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碳排放)指标的倒数,碳排放强度可以分解为单位GDP能耗(能源效率)和碳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的碳排放)两个指标。
基于碳源和碳汇视角的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王懋雄;罗爱明
【期刊名称】《西南金融》
【年(卷),期】2024()1
【摘要】农业绿色发展事关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事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实施“双碳”战略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体现。
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构建绿色农业品牌,有助于促进生态保护、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确保食品安全、降低碳排放,实现农户增收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既是我国农业大省,又是生态资源大省,本文以四川为例,从碳源和碳汇角度分析绿色农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力求搭建起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机制,从而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总页数】12页(P69-80)
【作者】王懋雄;罗爱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基于碳源碳汇视角的绿色低碳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基于低碳视角下园林景观运营维护阶段非一次性碳源与碳汇比较研究——以天津市金色雅筑居住区为例
3.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收敛性分析——基于碳汇和碳排放双重视角
4.碳交
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碳汇和碳排放双重视角5.基于碳排和碳汇双重视角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