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11
2024年全新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那么这个数是( )A. 9B. 9C. 3D. 3答案:A2. 下列哪个数是负数?( )A. 2B. 2C. 0D. 1/2答案:B3. 若一个数的三次方是27,那么这个数是( )A. 3B. 3C. 9D. 9答案:B4.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 )A. 5B. 5C. 0D. 1答案:A5. 下列哪个数是正数?( )A. 2B. 0C. 1/2D. 1/2答案:C二、填空题1. 若a的平方根是b,那么a的立方根是_________。
答案:b2. 若a的绝对值是5,那么a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5或53. 若a的三次方是27,那么a的平方是_________。
答案:94. 若a的平方根是b,那么b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答案:a5. 若a的绝对值是5,那么a的平方是_________。
答案:25三、解答题1.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有√x = 4。
解这个方程,得到x= 4^2 = 16。
所以这个数是16。
2. 若一个数的三次方是8,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y,根据题意,有y^3 = 8。
解这个方程,得到y = 2。
所以这个数是2。
3.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7,求这个数的平方。
解:设这个数为z,根据题意,有|z| = 7。
由于绝对值表示数的大小,不考虑正负,所以z可以是7或7。
无论z是正数还是负数,其平方都是49。
所以这个数的平方是49。
4.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5,求这个数的立方。
解:设这个数为w,根据题意,有√w = 5。
解这个方程,得到w= 5^2 = 25。
求w的立方,得到w^3 = 25^3 = 15625。
所以这个数的立方是15625。
5.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的立方根。
解:设这个数为v,根据题意,有|v| = 3。
由于绝对值表示数的大小,不考虑正负,所以v可以是3或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平行四边形D .等腰三角形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 .等边三角形B .矩形C .正方形D .圆4.点M(3,-2)关于x 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3,2)B .(3,2)C .(-3,-2)D .(2,3)5.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的()A .中线B .高线C .角平分线D .以上都不对6.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L 的取值范围是()A .2<L<15B .L<8C .2<L<8D .10<L<167.已知:△ABC ≌△DEF ,AB=DE,∠A=70°,∠E=30°,则∠F 的度数为()A .80°B .70°C .30°D .100°8.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点P 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PQ≤5B .PQ<5C .PQ≥5D .PQ>59.如图,△ABC 中,AB=AC ,∠A=36°,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D ,交AB 于E ,则∠BDC 的度数为()A .72°B .36°C .60°D .82°10.在ABC ∆中,已知::1:2:3A B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11.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60°,那么它是()A .正十二边形B .正十边形C .正八边形D .正六边形12.如图,已知AB⊥BC,BC⊥CD,AB=DC,可以判定△ABC≌△DCB,判定的根据是()A.HL B.ASA C.SAS D.AAS二、填空题13.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____°.14.已知点P(2,3),点A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1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2+|b-c|=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 16.若n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n=_______.1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2cm.18.如图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那么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9.求出图形中x的值.20.在△ABC中,已知∠A=30°,∠B=2∠C,求∠B和∠C的度数.21.尺规作图:如图,在直线MN 上求作一点P ,使点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不要求写出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22.已知: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 =DC ,AB =DE ,BC =EF ,求证:△ABC ≌△DEF .23.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且222222222a b c ab ac bc ++=++,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8cm 2,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25.数学中的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随处可见,在数的运算中就有一些有趣的对称形式.(1)我们发现:12=1,112=121,1112=12321,11112=1234321,…请你根据发现的规律,接下去再写两个等式;(2)对称的等式:12×231=132×21.仿照这一形式,完成下面的等式,并进行验算:12×462=_______,18×891=_______.26.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①求证:△ADC ≌△CEB .②求证:DE=AD+BE.(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判断ADC ∆和CEB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A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作答.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只有A 沿任意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重合.故选A .考点:轴对称图形.2.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判断即可.【详解】六边形、五边形、平行四边形都不具有稳定性;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一种,所以它具有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所有的图形里,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是三角形的特性,应牢牢掌握.3.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矩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一般地,正多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等于边数.故选D.考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B【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关于x轴对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坐标不变可以直接写出答案.【详解】点M(3,-2)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2).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变化规律.5.A【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解答.【详解】解: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熟知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其推论得:5-3<L<5+3,即2<L<8.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正确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7.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出∠D=∠A,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BC≌△DEF,AB=DE,∠A=70°,∴∠D=∠A=70°,在△DEF中,∠F=180°-∠D-∠E=180°-70°-30°=8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准确找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点P到OB的距离为5,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点P到OA边的距离等于5,∴点P到OB边的距离为5,∵点Q是OB边上的任意一点,∴PQ≥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9.A【解析】试题分析:∵AB=AC,∠A=36°,∴∠ABC=∠C=1801803622A︒-∠︒-︒==72°,∵DE垂直平分AB,∴∠A=∠ABD=36°,∴∠BDC=∠A+∠ABD=36°+36°=72°.故选A.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B【分析】设∠A=x,∠B=2x,∠C=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方程求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详解】解:∵::1:2:3A B C∠∠∠=设∠A=x,∠B=2x,∠C=3x.则x+2x+3x=180°,解得x=30°,∴∠A=30°,∠B=60°,∠C=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内角和定理.解答此类题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可简化计算.11.D【分析】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利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外角,根据外角和的大小与多边形的边数无关,由外角和求正多边形的边数,是常见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12.C 【分析】根据垂直定义推出90ABC DCB ∠=∠=°,AB=DC ,CB BC =,根据SAS 推出ABC DCB ≌.【详解】∵AB ⊥BC ,BC ⊥CD ∴∠ABC=∠DCB=90°又∵AB=DC ,BC=CB ∴△ABC ≌△DCB (SAS )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13.60°.【解析】试题分析: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结果.试题解析:∵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设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的大小均是x ,则3x=180°,解得:x=60°.考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三角形.14.(-2,3)【解析】点P(2,3),点A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则点A 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15.等边【分析】根据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和偶次方具有非负性可得:00a b b c -=-=,,再根据三角形的判断方法即可知道该三角形的形状.【详解】∵(a-b)2+|b-c|=0∴(a-b)2=0,|b-c|=0∴a=b ,b=c ∴a=b=c∴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偶次方的非负性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6.6【详解】此题涉及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180(n-2),外角和=360º所以,由题意可得180(n-2)=2×360º解得:n=617.8【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详解】解:依题意有S 阴影=12×4×4=8cm 2.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运用割补法是解题的关键.18.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轴对称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台球走过的路径为:∴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2号袋.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结合图形解题的思想;严格按轴对称画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x=6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列出等式,即可求得x 的值.试题解析:解:x+70=x+10+x ,∴x=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20.∠B=100°,∠C=5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求出∠C ,再求解即可得到∠B .【详解】∵2B C ∠=∠,180A B C ∠+∠+∠=°,∴2180A C C ∠+∠+∠=°,即303180C ︒+∠=°,解得:50C ∠=°,∴2250100B C ∠=∠=⨯︒=°.答:∠B 等于100°,∠C 等于5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熟记定理列出并整理成关于∠C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1.答案见解析.【分析】作的平分线交直线MN于P点.【详解】解:根据题意,如图,作∠AOB的平分线,∠AOB的平分线与直线MN交于一点,则点P 即为所求.22.证明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AF=DC,可推得AF﹣CF=DC﹣CF,即AC=DF;再根据已知AB=DE,BC=EF,根据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即可证明△ABC≌△DEF.试题解析:∵AF=DC,∴AF﹣CF=DC﹣CF,即AC=DF;在△ABC和△DEF中∴△ABC≌△DEF(SSS)23.△A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求出a=b=c,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2a2+2b2+2c2=2ab+2ac+2bc,∴2a2+2b2+2c2-2ab-2ac-2bc=0,∴a2-2ab+b2+a2-2ac+c2+b2-2bc+c2=0,∴(a-b)2+(a-c)2+(b-c)2=0,∴(a-b)2=0,(a-c)2=0,(b-c)2=0,∴a=b且a=c且b=c,即a=b=c,∴△ABC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能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得出(a-b)2+(a-c)2+(b-c)2=0是解此题的关键.24.DE=2cm【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再利用△ABC面积是28cm2可求DE.【详解】解:∵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DE=DF,∵△ABC面积是28cm2,AB=20cm,AC=8cm,∴S△ABC =12AB•DE+12AC•DF=28,即12×20×DE+12×8×DF=28,解得DE=2cm.【点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25.(1)111112=1234543211111112=12345654321;(2)264×21;198×81.【分析】(1)分别观察112,1112,11112,…,得出结果的一般规律,再根据一般规律求值.(2)根据给出的题例,即把每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反过来写,乘积仍相等.【详解】(1)由12=1,112=121,1112=12321,11112=1234321,可知,这类数平方的结果为“回文数”,即从1开始按连续整数依次增大到最大,再逐渐减小到1,其中,最大的数字为等式左边1的个数,所以接下来的等式是:111112=123454321,1111112=12345654321.(2)124625544264215544⨯=⨯=, ,1246226421∴⨯=⨯1889116038⨯=,1988116038⨯=1889119881∴⨯=⨯【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关键是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找出这类数的平方的规律.26.(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ADC ≌△CEB ;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要证△ADC ≌△CEB ,已知一直角∠ADC=∠CEB=90°和一边AC=CB 对应相等,由题意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另一内角∠ECB=∠DAC ,再由AAS 即可判定;②由①得出AD=CE ,BE=CD ,而DE=CD+CE ,故DE=AD+BE ;(2)同理,根据上一小题的解题思路,易得△ADC ≌△CEB.【详解】(1)①∵∠ACB=90°∴∠DCA+∠ECB=90°又∵AD ⊥MN∴∠DCA+∠DAC=90°∴∠ECB=∠DAC又∵AD ⊥MN ,BE ⊥MN∴∠ADC=∠CEB=90°在△ADC 和△CEB 中ECB DAC ADC CEB AC CB ∠=∠⎧⎪∠=∠⎨⎪=⎩∴△ADC ≌△CEB (AAS )②∵△ADC ≌△CEB∴AD=CE ,BE=CD又∵DE=CD+CE∴DE=AD+BE(2)△ADC ≌△CEB ;∵∠ACB=90°∴∠DCA+∠ECB=90°又∵AD ⊥MN∴∠DCA+∠DAC=90°∴∠ECB=∠DAC又∵AD ⊥MN ,BE ⊥MN∴∠ADC=∠CEB=90°在△ADC 和△CEB 中ECB DACADC CEB AC CB∠=∠⎧⎪∠=∠⎨⎪=⎩∴△ADC ≌△CEB (AAS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面四幅图是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中的几个经典图案,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下面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6,9,14B .8,8,16C .10,5,4D .5,11,63.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均为135°,则这个多边形是()A .五边形B .六边形C .七边形D .八边形4.如图,ABC 中,60BAC ∠=︒,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E ,D 是AE 延长线上一点,且120BDC ∠=︒.下列结论:①120∠=︒BEC ;②DB DE =;③2BDE BCE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有()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5.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哪一块去()A .①B .②C .③D .①和②6.如图,在 ACE 中,点D 在AC 边上,点B 在CE 延长线上,连接BD ,若∠A =47°,∠B =55°,∠C =43°,则∠DFE 的度数是()A.125°B.45°C.135°D.145°7.下列几种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重合。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2B.15C.12或15D.189.如图,在Rt△ABC中,∠A=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AD=3,BC=10,则△BDC的面积是()A.10B.15C.20D.3010.已知:如图,FD∥BE,则()A.∠1+∠2-∠A=180°B.∠2+∠A-∠1=180°C.∠A+∠1-∠2=180°D.∠1-∠2+∠A=180°二、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BE和AD分别是边AC和BC上的中线,则△AEF和四边形EFDC 的面积之比为_____.12.赵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如图中所示的那样在门上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即图中的AB ,CD ),这其中的数学原理是__________.13.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则这个多边形______边形.14.小明从平面镜子中看到镜中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________.15.如图所示,一个角60°的三角形纸片,剪去这个60°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_____.16.如图,线段AC ,BD 相交于点E ,EB CE =,要使ABE DCE △≌△,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只要填出一个即可)17.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AE 平分BAC ∠,若30BAE ∠=︒,20CAD ∠=︒,则B ∠=______.18.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4AB =,6AD =.延长BC 到点E ,使2CE =,连结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的值为______________时,ABP △和DCE 全等.三、解答题19.如图,电信部门要在公路m ,n 之间的S 区域修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P.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P 到区域S 内的两个城镇A,B 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m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 建在什么位置?在图中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它的位置并标出(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2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1)已知腰长是底长的2倍,求各边长.(2)已知其中一边长为8厘米,求其它两边长.21.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并写下四个等式,(1)AB DC =,(2)BD AC =,(3)B C ∠=∠,(4)BDA CAD ∠=∠.要求同学从这四个等式中选出其中的两个或三个作为条件,推出第四个,请你试着完成王老师提出的要求(写出三种)并选择一种说明理由.22.已知BC ED =,AB AE =,B E ∠=∠,F 是CD 的中点,求证:AF CD ⊥.23.如图,三角形纸片中,AB=8cm ,BC=6cm ,AC=5cm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求ADE 的周长24.如图,在△ABC 中,DM ,EN 分别垂直平分AC 和BC ,交AB 于M ,N 两点,DM 与EN 相交于点F .(1)若△CMN 的周长为15cm ,求AB 的长;(2)若70MFN ∠=︒,求MCN ∠的度数.25.探究与发现:如图①,在Rt △ABC 中,∠BAC=90°,AB=AC ,点D 在底边BC 上,AE=AD ,连接DE .(1)当∠BAD=60°时,求∠CDE 的度数;(2)当点D在BC(点B、C除外)上运动时,试猜想并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3)深入探究:若∠BAC≠90°,试就图②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1.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可得答案.【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A【解析】【分析】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详解】解:由6,9,14可得,6+9>14,故能组成三角形;由8,8,16可得,8+8=16,故不能组成三角形;由10,5,4可得,4+5<10,故不能组成三角形;由5,11,6可得,5+6=11,故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运用,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D【解析】【详解】︒-︒=︒,解: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相等,每个外角为18013545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所以边数为:360458故选:D.4.D【解析】【详解】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BC+∠AC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BC+∠ECB,然后求出∠BEC=120°,判断①正确;过点D作DF⊥AB于F,DG⊥AC的延长线于G,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F=DG,再求出∠BDF=∠CDG,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DF和△CD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D=CD,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DBC=3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BE=∠DEB,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D=DE,判断②正确,再求出B,C,E三点在以D为圆心,以BD为半径的圆上,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可得∠BDE=2∠BCE,判断③正确.详解:∵60BAC ∠=︒,∴18060120ABC ACB ∠+∠=︒-︒=︒,∵BE 、CE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12EBC ABC ∠=∠,12ECB ACB ∠=∠,∴11()1206022EBC ECB ABC ACB ∠+∠=∠+∠=⨯︒=︒,∴180()18060120BEC EBC ECB ∠=︒-∠+∠=︒-︒=︒,故①正确.如图,过点D 作DF AB ⊥于F ,DG AC ⊥的延长线于G,∵BE 、CE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AD 为BAC ∠的平分线,∴DF DG =,∴36090260120FDG ∠=︒-︒⨯-︒=︒,又∵120BDC ∠=︒,∴120BDF CDF ∠+∠=︒,120CDG CDF ∠+∠=︒.∴BDF CDG ∠=∠,∵在BDF 和CDG 中,90BFD CGD DF DG BDF CDG∠=∠=︒⎧⎪=⎨⎪∠=∠⎩,∴BDF ≌()CDG ASA ,∴DB CD =,∴1(180120)302DBC ∠=︒-︒=︒,∴30DBC DBC CBE CBE ∠=∠+∠=︒+∠,∵BE 平分ABC ∠,AE 平分BAC ∠,∴ABE CBE ∠=∠,1302BAE BAC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0DEB ABE BAE ABE ∠=∠+∠=∠+︒,∴DEB DBE ∠=∠,∴DB DE =,故②正确.∵DB DE DC ==,∴B 、C 、E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BD 为半径的圆上,∴2BDE BCE ∠=∠,故③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有①②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特别是③的证明.5.C【解析】【分析】观察每块玻璃形状特征,利用ASA 判定三角形全等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 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应带③去.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利用ASA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实际应用,难度不大,但形式较颖,要善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6.D【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EC,再求出∠EFB可得结论.【详解】解:∵∠A+∠C+∠AEC=180°,∴∠AEC=180°﹣47°﹣43°=90°,∴∠FEB=90°,∴∠EFB=90°﹣∠B=35°,∴∠DFE=180°﹣35°=14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D【解析】【分析】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即可求解.【详解】解: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正确;②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但周长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能重合,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④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故正确;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D.8.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要分情况讨论:①、3是腰;②、3是底.必须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详解】解:①若3是腰,则另一腰也是3,底是6,但是3+3=6,∴不构成三角形,舍去.②若3是底,则腰是6,6.3+6>6,符合条件.成立.∴C=3+6+6=1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9.B【解析】【分析】过D 作DE ⊥BC 于E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E =3,对12BDC S BC DE =⨯ 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过D 作DE ⊥BC 于E ,∵BD 平分ABC∠∴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3DE AD ==∴111031522BDC S BC DE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BDC 的高.10.A【解析】【详解】∵FD//BE ,∴∠2=∠4,∵∠4+∠5=180°,∴∠5=180°-∠4=180°-∠2,∵∠1+∠3=180°,∴∠3=180°-∠1,∵∠3+∠5+∠A=180°,∴180°-∠1+(180°-∠2)+∠A=180°,∴∠1+∠2-∠A=180°,故选:A.11.1:2【解析】【分析】设△DEF的面积为S,先判断F点为△ABC的重心,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得到AF=2FD,=2S,再利用E点为AC的中点得到S△DAE=S△DCE=则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EF3S,从而得到△AEF和四边形EFDC的面积之比.【详解】解:设△DEF的面积为S,∵BE和AD分别是边AC和BC上的中线,∴F点为△ABC的重心,∴AF=2FD,=2S,∴S△AEF∵E点为AC的中点,=S△DCE=S+2S=3S,∴S△DAE∴△AEF和四边形EFDC的面积之比为2S:(S+3S)=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与高线乘积的一半,即S12=⨯底×高.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12.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它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则多边形的形状就不会改变.【详解】解:赵师傅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的稳定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13.十二【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21801800n-⨯︒=︒,解得:12n=.故答案为:十二.【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4.16:25:08【解析】【分析】关于镜子的像,实际数字与原来的数字关于竖直的线对称,根据相应数字的对称性可得实际数字.【详解】解:∵是从镜子中看,∴对称轴为竖直方向的直线,∵5的对称数字为2,2的对称数字是5,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这时的时刻应是16:25:08.故答案为16:25:08.【点睛】本题考查镜面对称,得到相应的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若是竖直方向的对称轴,数的顺序正好相反,注意2的对称数字为5,5的对称数字是2.15.240°.【解析】【分析】三角形纸片中,剪去其中一个60°的角后变成四边形,则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即可求得∠1+∠2的度数.【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四边形除去∠1,∠2后的两角的度数为180°﹣60°=120°,则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1+∠2=360°﹣120°=240°.故答案为:240°.【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角度的计算,关键在于结合图形运用角度转换.16.AE=DE或∠A=∠D或∠B=∠C【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添加条件即可.【详解】解:∵BE=CE,∠AEB=∠DEC,添加AE=DE,可根据SAS证明△ABE≌△DCE,添加∠A=∠D,可根据AAS证明△ABE≌△DCE,添加∠B=∠C,可根据ASA证明△ABE≌△DCE,故答案为:AE=DE或∠A=∠D或∠B=∠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题目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17.50︒【解析】【分析】想办法求出AED∠,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AE∠,∵平分BAC∴∠=∠=︒,BAE CAE30∴∠=∠-∠=︒-︒=︒,EAD EAC DAC302010,⊥AD BC∴∠=︒,ADE90∴∠=︒-∠=︒,AED EAD9080,∠=∠+∠AED B BAE∴∠=︒-︒=︒,B803050故答案是:5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8.1或7【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题意得出BP=2t=2或AP=16-2t=2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当点P在BC上时,∵AB=CD,∴当△ABP≌△DCE,得到BP=CE,由题意得:BP=2t=2,当P在AD上时,∵AB=CD,∴当△BAP≌△DCE,得到AP=CE,由题意得:AP=6+6-4﹣2t=2,解得t=7.∴当t的值为1或7秒时.△ABP和△DCE全等.故答案为:1或7.【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求解.19.作图见解析【解析】【分析】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再作直线m与n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两线的交点就是P点.【详解】解:如图所示.20.(1)365cm,725cm,725cm;(2)14cm,14cm.【解析】【分析】(1)设底边BC=acm,则AC=AB=2acm,代入求出即可;(2)分类讨论,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判断求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解:如图,(1)设底边BC=acm ,则AC=AB=2acm ,∵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 ,∴2a+2a+a=36,∴a=365,2a=725,∴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365cm ,725cm ,725cm .(2)①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 时,腰长=(36-8)÷2=14(cm );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cm 、14cm 、14cm ,能构成三角形;②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8cm 时,底边长=36-2×8=20;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cm ,8cm 、20cm ,不能构成三角形.故等腰三角形另外两边的长为14cm ,14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21.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SAS 、ASA 、AAS 进行推理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①②③可推出④;由②③④可推出①;由①③④可推出②;第一种情况证明:∵AB DC =,BD AC =,B C ∠=∠,∴ABD DCA ∆≅∆(SAS )∴BDA CAD∠=∠第二种情况证明:∵BD AC =,B C ∠=∠,BDA CAD∠=∠∴ABD DCA ∆≅∆(ASA )∴AB DC=第三种情况证明:∵AB DC =,B C ∠=∠,BDA CAD∠=∠∴ABD DCA ∆≅∆(AAS )∴BD AC=22.见解析【分析】连接AC 、AD ,由已知证明ABC AED ∆≅∆,得到AC AD =,又因为点F 是CD 的中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或全等三角形可得AF CD ⊥.【详解】解:如图,连接AC 、AD,在ABC ∆和AED ∆中,AB AE B E BC ED =⎧⎪∠=∠⎨⎪=⎩,()ABC AED SAS ∴∆≅∆.AC AD ∴=.ACD ∴∆是等腰三角形.又 点F 是CD 的中点,AF AF CF DF AC AD =⎧⎪∴=⎨⎪=⎩,()ACF ADF SSS ∴∆≅∆,90AFC AFD ∴∠=∠=,AF CD ∴⊥.23.7cm【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DE=CD ,BE=BC ,然后求出AE ,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BC 沿BD 折叠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DE=CD ,BE=BC ,∵AB=8cm ,BC=6cm ,∴AE=AB-BE=AB-BC=8-6=2cm ,∴△ADE 的周长=AD+DE+AE ,=AD+CD+AE ,=AC+AE ,=5+2,=7cm .24.(1)AB 的长为15cm ;(2)MCN ∠的度数为40︒.【解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M CM =,CN NB =,可得△CMN 的周长等于线段AB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MNF NMF ∠+∠,再求出A B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 ACM ∠=∠,B BCN ∠=∠,即可求解.【详解】解:(1)∵DM ,EN 分别垂直平分AC 和BC∴AM CM =,CN NB=∵△CMN 的周长为15cm∴15CM CN MN cm++=∴15AM BN MN cm++=∴15AB cm=AB 的长为15cm(2)由(1)得AM CM =,CN NB=∴A ACM ∠=∠,B BCN∠=∠在MNF 中,70MFN ∠=︒∴110FMN FNM ∠+∠=︒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FMN AMD ∠=∠,FNM BNE∠=∠在Rt ADM △中,9090A AMD FMN∠=︒-∠=︒-∠在Rt BNE 中,9090B BNE FNM∠=︒-∠=︒-∠∴909070A B FMN FNM ∠+∠=︒-∠+︒-∠=︒∴70MCA NCB ∠+∠=︒在ABC 中,70A B ∠+∠=︒∴110ACB ∠=︒∴()40MCN ACB MCA NCB ∠=∠-∠+∠=︒25.(1)30°(2)∠CDE=12∠BAD(3)∠CDE=12∠BAD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BAD=60°,由于AD=AE ,于是得到∠ADE=6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CDE=75°﹣45°=30°;(2)设∠BAD=x ,于是得到∠CAD=90°﹣x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D=45°+12x ,于是得到结论;(3)设∠BAD=x ,∠C=y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180°﹣2y ,由∠BAD=x ,于是得到∠DAE=y+12x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AB=AC ,∠BAC=90°,∴∠B=∠C=45°,∵∠BAD=60°,∴∠DAE=30°,∵AD=AE ,∴∠AED=75°,∴∠CDE=∠AED=∠C=30°;(2)设∠BAD=x,∴∠CAD=90°﹣x,∵AE=AD,∴∠AED=45°+12x,∴∠CDE=12 x;∴∠CDE=12∠BAD(3)设∠BAD=x,∠C=y,∵AB=AC,∠C=y,∴∠BAC=180°﹣2y,∵∠BAD=x,∴∠DAE=y+12 x,∴12 CDE AED C x ∠=∠-∠=.∴∠CDE=12∠BAD21。
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数学【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21B. 25C. 28D. 31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5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 18cmB. 20cmC. 22cmD. 24cm3.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27B. 29C. 35D. 394.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6cm,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A. 24cm²B. 36cm²C. 48cm²D. 60cm²5. 下列哪个数是立方数?A. 64B. 125C. 216D. 343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0是最小的自然数。
()2. 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周长也相等。
()3. 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是正数。
()4. 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5. 任何两个奇数相加的结果都是偶数。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2的平方根是______。
2.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10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cm。
3. 下列各数中,最大的合数是______。
4. 一个等差数列的第1项是3,公差是2,那么第10项是______。
5. 一个圆的半径是4cm,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cm²。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2. 请简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3. 请简述因式分解的意义。
4. 请简述无理数的定义。
5. 请简述概率的意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00m,他每分钟走60m,那么他到学校需要多少分钟?2.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6cm、4cm,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³?3.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2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cm²?4. 一个数列的前5项分别是2、5、8、11、14,那么这个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5. 一个圆的直径是14cm,那么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cm?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1项是3,公差是2,求这个数列的前10项之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6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 .4B .5C .6D .73.如图,△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A .BDB .AEC .BED .CF4.若△ABC ≌△DEF ,AB =2,AC =4,且△DEF 的周长为奇数,则EF 的值为()A .3B .4C .3或5D .3或4或55.如图,在△ABC 中,点D 为BC 边上一点,连接AD ,取AD 的中点P ,连接BP ,CP .若△ABC 的面积为4cm 2,则△BPC 的面积为()A .4cm 2B .3cm 2C .2cm 2D .1cm 2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边上的点,DA DE =,DB BE EC ==.若130ABC ∠=︒,则C ∠的度数为()A .20︒B .22.5︒C .25︒D .30°7.如图,将一副含30°,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则∠1+∠2等于()A.200°B.210°C.180°D.225°8.如图,在△ABD与△ACD中,已知∠CAD=∠BAD,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依据“ASA”证明△ABD≌△ACD,需再添加一个条件,正确的是()A.∠B=∠C B.∠BDE=∠CDE C.AB=AC D.BD=CD9.在△ABC中,∠A=40°,∠B=60°,则∠C=()A.40°B.80°C.60°D.100°10.如图,已知△ABE≌△ACD,下列选项中不能被证明的等式是()A.AD=AE B.DB=AE C.DF=EF D.DB=EC二、填空题11.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此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12.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若它的周长为18,一条边的长为4,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___.13.若△ABC的边AB、BC的长是方程组93x yx y+=⎧⎨-=⎩的解,设边AC的长为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14.如图,在△ABC 中,∠ACB =90º,∠ABC =60º,CD ⊥AB ,垂足为D ,若BD =1,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_.15.如图,△ABC ≌△ADE ,且点E 在BC 上,若∠DAB =30°,则∠CED =_____.1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以边AC 为腰作等腰ACD △,使AC CD =,连接BD ,若32ABD ∠=︒,则CAD ∠=__________°.三、解答题17.如图,已知CD 为ACB ∠的平分线,AM CD ⊥于,46,8M B BAM ∠=︒∠=︒,求ACB ∠的度数.18.如图,∠C =∠E ,AC =AE ,点D 在BC 边上,∠1=∠2,AC 和DE 相交于点O .求证:△ABC ≌△ADE .19.如图,已知△ABC.(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BC于点D,(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基础上,连接AD,若AE=5,△ABD的周长为20,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20.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①化简:|a﹣b﹣c|+|b﹣c﹣a|+|c﹣a﹣b|;②若a+b=11,b+c=9,a+c=10,求这个三角形的各边.21.如图,在△ABC中,∠ACB=90°,D是AC上的一点,且AD=BC,DE⊥AC于D,AB=AE.求证:(1)AE⊥AB;(2)CD=DE﹣BC.22.如图,在△ABC中,∠ABC=45°,CD⊥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BE与CD交于点F,与AC交于点E.(1)判断△D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证:BF=AC.(3)试说明CE=12 BF.23.如图,在△ABC中,AB=AC,∠BAC=90°,点D、E分别在AB、BC上,∠EAD=∠EDA,点F为DE的延长线与AC的延长线的交点.(1)求证:DE=EF.(2)判断BD和C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4.如图,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2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x轴于B,AC⊥y轴于C,点C(0,4),A(4,4),过C点作∠ECF分别交线段AB、OB于E、F两点.(1)若OF+BE=AB,求证:CF=CE.(2)如图2,∠ECF=45°,S△ECF=6,求S△BEF的值.参考答案1.A【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就可得到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若 a > 0,b < 0,则下列哪个选项正确?( )A. a + b > 0B. a b > 0C. a × b > 0D. a ÷ b > 02. 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3,AC=4,则BC的长度为( )。
A. 5B. 6C. 7D. 83. 有理数-3/5、-5/7、-7/9的大小关系是( )。
A. -3/5 < -5/7 < -7/9B. -7/9 < -5/7 < -3/5C. -3/5 > -5/7 > -7/9D. -7/9 > -5/7 > -3/54. 下列哪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A. 等边三角形B. 矩形C. 圆D. 梯形5. 如果一个多项式能被(x-1)整除,那么这个多项式( )。
A. 必定有实数根B. 必定有复数根C. 必定是偶数次的多项式D. 必定能被(x+1)整除二、判断题1. 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一定是正数。
(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 )3. 任何两个有理数之间都存在无数个无理数。
( )4. 二次函数的图像一定经过原点。
( )5.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 )三、填空题1. 若 |x-3| = 5,则 x = _______ 或 _______。
2. 已知a = 2 + √3,b = 2 √3,则a² + b² = _______。
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3, -4)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_______。
4.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则第10项的值是 _______。
5. 若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 _______ 函数。
四、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并给出一个例子。
2. 描述平行线的性质。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的算术平方根是()A.±3B.-3C.√3D.32.下列四个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π2B.227C.√﹣83D.√4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3)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3=√5B.2√2-√2=1C.√2x2√2=3√2D.√8÷√2=25.已知直线y=-x+2经过M(1,y1),N(3,y2)两点,则y1与y2的关系为()A.y1+y2=4B.y1>y2C.y1=y2D.y1<y26.在半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a,b)在第三象限,则函数y=ax+b的图象大致是( )7.已知{x=3y=﹣2是方程ax+y=7的一个解,那么常数a的值是()A.5B.﹣5C.3D.﹣38.《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其中一道题,原文是:"今三人共车,两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意思是:现有若干人和车,若每辆车乘坐3人,则空余两辆车;若每辆车乘坐2人,则有9人步行,问人与车各多少?设有x人,y辆车,可列方程组为()A.{x=3(y+2)x=2y﹣18B.{x=3(y﹣2)x=2y﹣18C.{x=3(y+2)x=2y+9D.{x=3(y﹣2)x=2y+99.如图,在△ABC中,∠ACB=90°,BC=2,AC=1,BC在数轴上,以B点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D,则D点表示的数是()A.3﹣√5B.√5C.√5﹣3D.3﹣√3(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1,将矩形ABCD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D边在x轴上,AB=2,直线MN:y=x-4沿x轴的①点A 的坐标为(1,0);②矩形ABCD 的面积是8;③a 的值为2√2;④b 的值为10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如果有序数对(1,4)表示第一单元4号住户,那么第三单元6号住户用有序数对表示为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A.17B.15C.13D.13或173.如图所示,∠1+∠2+∠3+∠4+∠5+∠6=()A.180°B.360°C.270°D.540°4.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B.36°C.40°D.45°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AB:AC=3:2,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为()A.3:2B.6:4C.2:3D.不能确定6.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7.若一个图形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以-1,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为()A.关于x轴成轴对称图形B.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C.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D.无法确定8.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绕点O自由转动,就△≌△的理由是()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 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 OA B''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9.如图,已知Rt△OAB,∠OAB=50°,∠AOB=90°,O点与坐标系原点重合,若点P在x轴上,且△APB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可能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底角的度数为()A.60°B.120°C.60°或120°D.60°或30°二、填空题11.如图,C、D点在BE上,∠1=∠2,BD=E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使△ABC ≌△FED .12.在ABC 中,AB =6,AC =10,那么中线AD 边的取值范围是___.13.如图,∠AOP=∠BOP=15°,PC ∥OA ,PD ⊥OA ,若PC=4,则PD=___.14.如图,在△ABC 中,10AB AC ==,120BAC ∠=︒,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BAD 的角平分线,DF//AB 交AE 的延长线于点F ,则DF 的长为_____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AB=AC ,∠BAC=36°,(1)作出AB 边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E ,连接BD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BD 平分∠ABC ;②AD=BD=BC ;③△BDC 的周长等于AB+BC ;④D 点是AC 中点;16.如图,等腰△ABC 中,AB=AC,∠A=20°,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AC 于E ,连接BE ,则∠EBC=__________度.17.如图,AD,BE在AB的同侧,AD=4,BE=4,AB=8,点C为AB的中点,若∠DCE =120°,则DE的最大值是_____.三、解答题18.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求证:AB=DE.19.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建筑物的地板,你就能发现地板常用各种正多边形地砖铺砌成美丽的图案,也就是说,使用给定的某些正多边形,能够拼成一个平面图形,既不留下一丝空白,又不互相重叠(在几何里叫做平面镶嵌),这显然与正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关,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拼成了一个平面图形.(1)如图,请根据下列图形,填写表中空格:正多边形边数3456…n正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2)如果限于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形?(3)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中选一种,再在其它正多边形中选一种,请画出用这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并探索这两种正多边形共能镶嵌成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说明你的理由.20.如图,△ABC中,∠BAC=90°,AB=AC,O为BC的中点,点E、D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且满足OE⊥OD,求证:OE=OD.21.如图,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D,△BCE都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E=CD;(2)若M,N分别是AE,CD的中点,试判断△B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2.如图,点E,F在BC上,BE=CF,∠A=∠D,∠B=∠C,AF与DE交于点O.(1)求证:AB=DC;(2)试判断△O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3.如图,线段AB=8,射线BG⊥AB,P为射线BG上一点,以AP为边作正方形APCD,且点C、D与点B在AP两侧,在线段DP上取一点E,使∠EAP=∠BAP,直线CE与线段AB相交于点F(点F与点A、B不重合).(1)求证:△AEP≌△CEP;(2)判断CF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求△AEF的周长.24.如图,''',使它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1)利用网格线画△A B C'''的面积;(2)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直接写出△A B C(3)若建立直角坐标系后,点A(m-1,3)与点Q(-2,n+1)关于x轴对称,求m2+n的值.25.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E,AB//CD,BE=DE.求证:△ABE≌△CDE.26.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1)求证:△ABM≌△BCN;(2)求∠APN的度数.参考答案1.B2.A3.B4.B5.A6.C7.B8.A9.D10.D11.AC=DF(或∠A=∠F或∠B=∠E)【解析】【详解】∵BD=CE,∴BD-CD=CE-CD,∴BC=DE,①条件是AC=DF 时,在△ABC 和△FED 中,12AC DF BC DE ⎧⎪∠∠⎨⎪⎩===∴△ABC ≌△FED (SAS );②当∠A=∠F 时,12A F BC DE ∠=∠⎧⎪∠∠⎨⎪⎩==∴△ABC ≌△FED (AAS );③当∠B=∠E 时,12BC DE B E ∠=∠⎧⎪=⎨⎪∠=∠⎩∴△ABC ≌△FED (ASA )故答案为AC=DF (或∠A=∠F 或∠B=∠E ).12.28AD <<【解析】【分析】延长AD 到点E ,使AD DE =,连接CE ,得出ADB EDC ≌,推出6CE AB ==,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延长AD 到点E ,使AD DE =,连接CE,AD 是ABC 中线,BD CD ∴=,在ADB △和EDC △中,AD DE ADB EDC BD DC =⎧⎪∠=∠⎨⎪=⎩,()ADB EDC SAS ∴△≌△,6AB EC ∴==,∵在ACE 中,AC CE AE AC CE -<<+,∴106106AE -<<+,4216AD ∴<<,28AD ∴<<,故答案为:28A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13.2【解析】【分析】过P 点作PE ⊥OB 于E ,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E=PD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PCE=∠AOB=30°,接着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PE=12PC=2,从而得到PD 的长.【详解】解:过P 点作PE ⊥OB 于E,如图,∵∠AOP=∠BOP=15°,∴OP 平分∠AOB ,∠AOB=30°,而PD ⊥OA ,PE ⊥OB ,∴PE=PD ,∵PC ∥OA ,∴∠PCE=∠AOB=30°,∴PE=12PC=12×4=2,∴PD=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也考查了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14.5【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D⊥BC,∠BAD=∠CAD,求出∠DAE=∠EAB=3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F=∠BAE=30°,从而得到∠DAE=∠F,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出AD=DF,求出∠B=30°,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详解】解:∵AB=AC,AD是△ABC的中线,∴AD⊥BC,∠BAD=∠CAD=12∠BAC=12×120°=60°,∵AE是∠BAD的角平分线,∴∠DAE=∠EAB=12∠BAD=12×60°=30°,∵DF∥AB,∴∠F=∠BAE=30°,∴∠DAE=∠F=30°,∴AD=DF,∵∠B=90°-60°=30°,∴AD=12AB=12×10=5,∴DF=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1)详见解析;(2)①②③.【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求解即可求得答案,(1)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进而得出即可.(2)由在△ABC中,AB=AC,∠A=36°,根据等边对等角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BC 与∠C的度数,又由AB的垂直平分线是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AD=BD,继而求得∠ABD的度数,则可知BD平分∠ABC,可得△BCD的周长等于AB+BC,又可求得∠BDC的度数,,求得AD=BD=BC,则可求得答案,注意排除法在解选择题中的应用.【详解】(1)(2)∵在△ABC中,AB=AC,∠A=36°,∴∠ABC=∠C=72°,∵AB的垂直平分线是DE,∴AD=BD,∴∠ABD=∠A=36°,∴∠DBC=∠ABC-∠ABD=72°-36°=36°=∠ABD,∴BD平分∠ABC,故①正确,∴△BCD的周长为:BC+CD+BD=BC+CD+AD=BC+AC=BC+AB,故③正确;∵∠DBC=36°,∠C=72°,∴∠BDC=180°-∠DBC-∠C=72°,∴∠BDC=∠C,∴BD=BC,∴AD=BD=BC,故②正确;∵BD>CD,∴AD>CD,∴点D不是线段AC的中点,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等量代换.16.60°.【解析】【分析】先根据△ABC中,AB=AC,∠A=20°求出∠ABC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AE=BE,即∠A=∠ABE=20°即可解答.【详解】解:∵等腰△ABC中,AB=AC,∠A=20°,∴∠ABC=180-202=80°,∵DE是线段AB垂直平分线的交点,∴AE=BE,∠A=∠ABE=20°,∴∠CBE=∠ABC-∠ABE=80°-20°=60°.故填:6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7.12【解析】【分析】如图,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M,作点B关于直线CE的对称点N,连接DM,CM,CN,MN,NE.证明△CMN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DE≤DM+MN+EN,当D,M,N,E 共线时,DE的值最大.【详解】解:如图,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M,作点B关于直线CE的对称点N,连接DM,CM,CN,MN,NE.由题意AD=EB=4,AC=CB=4,DM=CM=CN=EN=4,∴∠ACD=∠ADC,∠BCE=∠BEC,∵∠DCE=120°,∴∠ACD+∠BCE=60°,∵∠DCA=∠DCM,∠BCE=∠ECN,∴∠ACM+∠BCN=120°,∴∠MCN=60°,∵CM=CN=4,∴△CMN是等边三角形,∴MN=4,∵DE≤DM+MN+EN,∴DE≤12,∴当D,M,N,E共线时,DE的值最大,最大值为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18.见详解【解析】【分析】先根据条件求出BC=EF,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B=∠E,∠ACB=∠DFE,根据ASA推出△ABC≌△DEF即可.【详解】∵FB=CE,∴FB+FC=FC+CE ,即BC=FE ,又∵AB ∥ED ,AC ∥FD ,∴∠B=∠E ,∠ACB=∠DFE ,在△ABC 和△DEF 中,B E BC FE ACB DFE ∠=∠⎧⎪=⎨⎪∠=∠⎩,∴△ABC ≌△DEF (ASA )∴AB=D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19.(1)60°,90°,108°,120°,…(n-2)•180°÷n ;(2)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或正方形)、正六边形都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形;(3)答案见详解.【解析】【分析】(1)利用正多边形一个内角=180°-360n°求解;(2)进行平面镶嵌就是在同一顶点处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应为360°,因此我们只需验证360°是不是上面所给的几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的整数倍;(3)常见的两种正多边形的密铺组合有: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能密铺,正六边形只能和正三角形密铺.所以要从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中选一种,只能选择正四边形.【详解】解:(1)由正n 边形的内角的性质可分别求得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n 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60°,90°,108°,120°,…(n-2)•180°÷n ,故答案为60°,90°,108°,120°,…,()2180n n -∙︒;(2)如限于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则由一顶点的周围角的和等于360°得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或正方形)、正六边形都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形;(3)正方形和正八边形(如下图所示),理由:设在一个顶点周围有m个正方形的角,n个正八边形的角,那么m,n应是方程m·90+n·135=360的正整数解,即2m+3n=8的正整数解,只有12mn=⎧⎨=⎩一组,∴符合条件的图形只有一种.【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的知识点,求正多边形一个内角度数,可先求出这个外角度数,让180减去即可.一种正多边形的镶嵌应符合一个内角度数能整除360°;两种或两种以上几何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20.见解析.【分析】连接AO,证明△BEO≌△ADO即可.【详解】证明:如图,连接AO,∵∠BAC=90°,AB=AC,O为BC的中点,∴AO=BO,∠OAD=∠B=45°,∵AO⊥BO,OE⊥OD,∴∠AOE+∠BOE=∠AOE+∠AOD=90°,∴∠AOD=∠BOE,∴△AOD≌△BOE,∴OE=OD.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21.(1)证明见解析;(2)△MBN 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分析】(1)利用SAS 证明△AOC ≌△BOD ,则有AE =CD ;(2)由△ABE ≌△DBC ,可证△ABM ≌△DBN ,从而得BM =BN ,∠MBN =60°.【详解】(1)证明:∵△ABD 、△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BD ,BC =BE ,∠ABD =∠CBE =60°,∴∠ABD +∠DBE =∠DBE +∠CBE 即∠ABE =∠DBC ,∴在△ABE 和△DBC 中,AB DBABE DBC BE BC=⎧⎪∠=∠⎨⎪=⎩△ABE ≌△DBC(SAS).∴AE =CD .(2)解:△MBN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ABE ≌△DBC ,∴∠BAE =∠BDC .∵AE =CD ,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AM =DN ;又∵AB =DB .∴△ABM ≌△DBN .∴BM =BN ,∠ABM =∠DBN .∴∠DBM +∠DBN =∠DBM +∠ABM =∠ABD =60°.∴△MBN 是等边三角形.22.(1)证明见解析(2)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详解】证明:(1)∵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又∵∠A =∠D ,∠B =∠C ,∴△ABF ≌△DCE (AAS ),∴AB =DC .(2)△OEF 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BF ≌△DCE ,∴∠AFB=∠DEC .∴OE=OF .∴△OEF 为等腰三角形.23.(1)见解析;(2)CF ⊥AB ,理由见解析;(3)16【解析】【分析】(1)四边形APCD 正方形,则PD 平分∠APC ,PC=PA ,∠APD=∠CPD=45°,即可求解;(2)由△AEP ≌△CEP ,则∠EAP=∠ECP ,而∠EAP=∠BAP ,则∠BAP=∠FCP ,又∠FCP+∠CMP=90°,则∠AMF+∠PAB=90°即可求解;(3)过点C 作CN ⊥BG ,垂足为N ,证明△PCN ≌△APB (AAS ),则CN=PB=BF ,PN=AB ,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四边形APCD 为正方形∴PD 平分∠APC ,∠APC=90°,PC=PA∴∠APD=∠CPD=45°在△AEP 和△CEP 中,EP EP EPC EPAPC PA =⎧⎪∠=∠⎨⎪=⎩∴△AEP ≌△CEP(SAS)(2)CF ⊥AB .理由如下:∵△AEP≌△CEP,∴∠EAP=∠ECP∵∠EAP=∠BAP∴∠BAP=∠FCP∵∠FCP+∠CMP=90°,∠AMF=∠CMP ∴∠AMF+∠PAB=90°∴∠AFM=90°∴CF⊥AB(3)过点C作CN⊥BG,垂足为N∵CF⊥AB,BG⊥AB∴四边形BFCN为矩形,FC∥BN∴∠CPN=∠PCF=∠EAP=∠PAB又AP=CP,∠ABP=∠CNP=90°∴△PCN≌△APB(AAS)∴CN=PB=BF,PN=AB∵△AEP≌△CEP∴AE=CE∴AE+EF+AF=CE+EF+AF=BN+AF=PN+PB+AF=AB+BF+AF=2AB=16【点睛】本题为四边形综合题,涉及到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等知识点,其中(3),证明△PCN ≌△APB (AAS ),是本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2;(3)-3.【解析】【分析】(1)根据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图象即可;(2)用割补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3)根据点A 与点Q 的对称关系,求出m ,n 的值,再计算最后结果.【详解】(1)如图为所作,略;(2)111232213112222A B C S '''=⨯-⨯⨯-⨯⨯-⨯⨯=△;(3)∵点A(m -1,3)与点Q(-2,n+1)关于x 轴对称∴m -1=-2,n+1=-3解得m=-1,n=-4∴m 2+n 的=(-1)2+(-4)=-3.【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及面积计算,坐标计算,熟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见解析【解析】【分析】先观察要证的线段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再证出全等即可.【详解】证明:∵AB ∥CD ,∴∠B=∠D ,∠A=∠C ,在△ABE 和△CDE 中,∠B=∠D ,∠A=∠C ,BE=DE ,∴△ABE ≌△CDE (AAS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问题,关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一般采用证三角形全等来证线段或角相等,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26.(1)证明见解析;(2)∠APN 的度数为108°.【解析】【分析】(1)利用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出AB=BC ,∠ABM=∠C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M+∠ABP=∠APN ,进而得出∠CBN+∠ABP=∠APN=∠ABC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1)∵正五边形ABCDE ,∴AB=BC ,∠ABM=∠C ,∴在△ABM 和△BCN 中AB BC ABM C BM CN =⎧⎪∠=∠⎨⎪=⎩,∴△ABM ≌△BCN (SAS );(2)∵△ABM ≌△BCN ,∴∠BAM=∠CBN ,∵∠BAM+∠ABP=∠APN ,∴∠CBN+∠ABP=∠APN=∠ABC=()521805-⨯ =108°.即∠APN 的度数为108°.。
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 a > b,则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a b > 0B. a + b > 0C. a × b > 0D. a ÷ b > 02. 下列哪个数是负数?A. -(-5)B. -|5|C. |-5|D. -5的平方3. 若 a = 3,b = -2,则a × b 等于多少?A. 6B. -6C. 5D. -54.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9B. √16C. √3D. √15. 下列哪个数是实数?A. √-1B. 3/0C. ∞D. -5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 a > b,则 a b > 0。
()2. 任何数的平方都是正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若a × b = 0,则 a 和 b 中至少有一个数为0。
()5. 任何实数都有平方根。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 a = 3,b = -2,则 a + b = _______。
2. 若 a = 5,b = -5,则a × b = _______。
3. 若 a = 4,b = 2,则a ÷ b = _______。
4. 若 a = -3,则 a 的相反数是 _______。
5. 若 a = 9,则 a 的平方根是 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解释什么是有理数。
2. 解释什么是无理数。
3. 解释什么是实数。
4. 解释什么是相反数。
5. 解释什么是平方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若 a = 4,b = -3,求 a + b 的值。
2. 若 a = 6,b = 2,求a × b 的值。
3. 若 a = 9,求 a 的平方根。
4. 若 a = -5,求 a 的相反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方程2x + 3 = 7的解?A. x = 1B. x = 2C. x = 3D. x = 4答案:B2.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3B. -3C. 3或-3D. 以上都不对答案:C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那么这个数:A. 一定是正数B. 一定是负数C. 可以是正数或零D. 以上都不对答案:C4.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8,那么这个数是:A. 2C. 8D. -8答案:B5.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等式3x - 5 > 7的解集?A. x > 4B. x < 4C. x > 2D. x < 2答案:A6. 计算 (-2)^3 的结果是:A. -8B. 8C. -6D. 6答案:A7. 一个角是90°,那么它的补角是:A. 90°B. 180°C. 270°D. 360°答案:B8. 一个数的倒数是1/2,那么这个数是:B. 1/2C. 1D. 0答案:A9.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A. 16B. -16C. 4D. -4答案:A10.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A. 8B. -8C. 2D. -2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6,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42.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那么这个角是______。
答案:60°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这个数可以是______。
答案:±54.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27,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5. 一个数的倒数是1/3,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方程:3x - 7 = 8。
答案:x = 52. 已知一个角是45°,求它的补角。
八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 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A. ±1B. 1C. 0D. 0和13. 下列说法:①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2张1寸相片是全等形;②所有的正五边形是全等形;③全等形的周长相等;④面积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形.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③4.将一矩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折叠后//A B E B与与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BD的度数()A. 大于90°B. 等于90°C. 小于90°D. 不能确定5.()A EBDCA'E'得分评卷人A.9 B.9±C.3 D.3±6. 估计20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在()A.2与3之间B.3与4之间C.4与5之间D.5与6之间7. 如图1所示,将矩形纸片先沿虚线AB按箭头方向向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向下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则打开后的展开图是()A.B.C.D.8.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5个B.4个C.3个D.2个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9. 无理数3-的相反数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___.10. 在-3-1,0 这四个实数中,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11.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B图1得分评卷人当输入x的值为4-时,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___.1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 .13. 如图,△ABD≌△ACE,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____,∠BAD的对应角是______.14. 如图,AD∥BC,∠ABC的平分线BP与∠BAD的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第13题图)15.如图,点P在∠AOB的内部,点M、N分别是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线段MN交OA、OB于点E、F,若△PEF的周长是20cm,则线段MN的长是___________.16. 如图所示,90E F∠=∠= ,B C∠=∠,AE AF=,结论:①EM FN=;②CD DN=;③FAN EAM∠=∠;④ACN ABM△≌△.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第15题图)(第16题图)三、解答题(共56分)得分评卷人17. 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1)(21 2()2-18.(6分)自由下落的物体的高度h(m)与下落时间t(s)的关系为h=4.9t2.有一学生不慎让一个玻璃杯从19.6m高的楼上自由下落,刚好另一学生站在与下落的玻璃杯同一直线的地面上,在玻璃杯下落的同时楼上的学生惊叫一声,这时楼下的学生能躲开吗(声音的速度为340m/s)?19.(6分)已知: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 DF交AC于点E, DE=FE, FC∥AB.求证:AD =CF .20. (6分)如图,写出A 、B 、C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并作出与△ABC 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21. (8分) 认真观察下图4个图中阴影部分构成的图案,回答下列问题:EAB DFC(1)请写出这四个图案都具有的两个共同特征.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下图中设计出你心中最美丽的图案,使它也具备你所写出的上述特征22.(8分) 如图,两条公路AB,AC 相交于点A ,现要建个车站D,使得D 到A 村和B 村的距离相等,并且到公路AB 、AC 的距离也相等. (1) 请在图1中画出车站的位置.(2) 若将A 、B 抽象为两个点,公路AC 抽象为一条直线,请在直线AC 上找一个点M ,使△ABM23.(10分)在△ABC 中,AB =CB ,∠ABC =90º,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1)求证:Rt △ABE ≌Rt △CBF ; (2)若∠CAE =30º,求∠ACF 度数.24.(10分)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A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BCEFCDD当点E 为AB 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 (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 与DB 的大小关系是:AE DB (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 (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直线BC 上,且ED EC =.若ABC ∆的边长为1,2AE =,求CD 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一、选择题(24分)1. B2. C3. C4. B5. D6. C7. D8. A 二、填空题(32分)9. 3,3 ; 10. 0, -3; 11. 2 ; 12. 70°40°或55°55°;13. AC ,∠CAE ; 14. 4 ; 15. 20cm ; 16.①③④. 三、解答题(64分) 17.(10分) (1)原式=7)2(9.061+--⨯…………………………2分 =7210961++⨯ ……………………………4分 =2039 …………………………………5分(2) 原式=)2(164222-⨯-+-…………………2分 =324222++-……………………………4分 = 24334-………………………………… 5分 18. (6分)解:根据题意得 6.199.42=t …………………1分 9.46.192=t …………………2分 2=t …………………3分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是 )(6.03406.19s ≈÷ …………………4分 因为 6.0< 2…………………………………5分答:楼下的学生能躲开。
…………………………………6分 19.(6分)证明(1)∵CF ∥AB∴ ∠ADE =∠F …………………1分在△ADE 和△CFE 中 ∠ADE =∠FEABDFCBCE FDE =FE ∠AED =∠CEF∴△ADE ≌△CFE ………………………………5分 ∴AD =CF ………………………………6分20.(6分) A 、B 、C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分别为(4,1)(1,-1)(3,2) 每点1分,共3分图略(3分)21. (8分)解:(1)特征1:都是轴对称图形;…………………2分特征2:这些图形的面积都等于4个单位面积; (2)分(2)满足条件的图形有很多,只要画正确一个,都可以得满分.…………………4分22. (8分)(1)∠BAC 的平分线与线段AB 的中垂线的交点即为车站位置(图略)………4分(2)符合条件的点共有4个。
每找对一个得1分,共4分。
23. (10分)(1)∵∠ABC =90°,∴∠CBF =∠ABE =90°.在Rt △ABE 和Rt △CBF 中,∵AE =CF , AB =BC , ∴Rt △ABE ≌Rt △CBF (HL) …………5分 (2)∵AB =BC , ∠ABC =90°, ∴ ∠CAB =∠ACB =45°. ∵∠BAE =∠CAB -∠CAE =45°-30°=15°. …………7分 由(1)知 Rt △ABE ≌Rt △CBF , ∴∠BCF =∠BAE =15°, …………8分 ∴∠ACF =∠BCF +∠ACB =45°+15°=60°. …………10分 24.(10分) (1) = ………………2分(2) = ………………2分证明:在等边△ABC中,∠ABC=∠ACB=∠BAC=60°,AB=BC=AC,∵EF∥BC,∴∠AEF=∠AFE=60°=∠BAC,∴AE=AF=EF,∴AB﹣AE=AC﹣AF,即BE=CF,∵∠ABC=∠EDB+∠BED=60°,∠ACB=∠ECB+∠FCE=60°,∵ED=EC,∴∠EDB=∠ECB,∴∠BED=∠FCE,∴△DBE≌△EFC,∴DB=EF,∴AE=BD.…………………7分(3)答:CD的长是1或3.…………………3分初三数学试题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