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方法的比对试验-医学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38
对生化分析仪与POCT血糖仪检验结果的比对分析发表时间:2016-04-11T11:02:36.9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许鹏孟淑艳[导读] 新乡市中心医院 POCT血糖仪在急诊、快速筛查等临床检验中具有较好的便捷性,且结果可靠性较强,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 453000摘要:目的通过对实验室生化分析仪与POCT血糖仪的检测结构进行比对分析,来确保POCT血糖仪在急诊等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
方法通过对不同血糖浓度的全血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对多台POCT血糖仪与实验室生化分析仪分析结果的比对发现,POCT血糖仪符合国家检验相关要求,对于其中检测结果误差的分析,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比对,以避免测定值超过国家标准。
结论 POCT血糖仪在急诊、快速筛查等临床检验中具有较好的便捷性,且结果可靠性较强,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实验室生化分析仪 POCT血糖仪对比试验糖尿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在医院临床检测中,POCT血糖仪的应用较多,也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疗效观察提供了便捷。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对于血糖仪的测定原理及影响因素还不太了解,为了提升POCT血糖仪的应用可行行,本文将从生化分析仪检验与POCT血糖仪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并得出POCT血糖仪的应用准确性和价值。
1 资料及方法1.1 仪器及试剂本例采用日本GT-1640血糖仪及配套试纸-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日本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测定试纸-己糖激酶法。
1.2 实验标本实验室配制50份高中低五种不同血糖浓度的静脉全血标本(3ml),红细胞比积(35%-50%),血糖浓度分别为水平1(﹤2.8mmol/L),水平2(2.8mmol/L-6.5mmol/L),水平3(6.6mmol/L-11.0mmol/L),水平4(11.1mmol/L-16.5mmol/L),水平5(≥22.2mmol/L)。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A型题1.以下关于参考方法的描述,哪种是正确的()A.目前绝大多数检验项目都已有参考方法B.性能稳定的常规方法可以用作参考方法C.每个临床实验室都应建立主要检验项目的参考方法D.参考方法是鉴定基质效应的重要工具E.只要有参考物质,参考方法可有可无2.下列关于参考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确度与精密度已经充分证实B.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与重复测定的随机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C.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较宽的分析范围D.主要用于实验室的常规测定E.用于评价常规方法和试剂盒鉴定二级参考物质3. 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应属于()A.偏差已知方法B.参考方法C决定性方法D.偏差未知方法E.常规方法4. 方法学比对试验检测的是()A.偶然误差B.总误差C恒定误差D. 系统误差E随机误差5.方法选择和评价的过程必须开始于()A. 临床需求B.明确方法学评价目标C.正确地采用统计设计D. 设定适宜的评价方法E方法学评价的客观结论6.候选方法经过方法学评价后,接着进入()A.方法应用阶段B. 质控阶段C.日常维护阶段D. 结果报告阶段E.经验总结阶段7.在确定临床需求之后,新方法选择评价和进人常规应用的主要流程的关键步骤为()A.规定质量目标、方法评价、常规分析B.方法选择、规定质量目标、方法评价|C.方法选择、方法评价、方法发展D.提供样本、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实践E.方法选择、方法评价、质量控制8.候选方法经过方法学评估进入常规应用,为了随时发现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必须()A.建立反馈系统B建立质控系统C.进入方法应用阶段D.建立自动化系统E建立方法改进系统9. 方法学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测定方法的()A.偏倚B.误差C. 不精密度D.不准确度E.正确度10.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评价方案( evaluationprotocols, EP) ,其中用于精密度评价的文件是()A. EP5-A、EP5- A2B. EP6-P 、EP6-P2、EP6- AC. EP7-P、EP7-P2D. EP9-A 、EP9- A2E. EPI0-A、EP10-A211. 下列方案不是方法评价方案的是()A.精密度评价B.回收试验C.变异指数测定D.干扰试验E. 线性评价12.反映精密度好坏的指标是()A.标准误B. 变异系数C. 平均值D. 检测限E.灵敏度13. 精密度评价时,离群值是指双份重复测定结果的差值超过初始精密度的()A.5.5倍B.4.5倍C. 3.5倍D.3倍E.2.5倍14.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控制的是()A.准确性B.重复性C.可比性D.抗干扰性E.线性15.代表整个检测系统可重复程度的是()A. 批内变异系数B. 批间变异系数C.日间变异系数D.日内变异系数E. 总变异系数16.正确度评价主要有三种方法.即与参考方法进行方法学比对、检测定值的标准物和回收试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验期间应保证有效的校准及室内质控在控B.进行回收试验时向样本中加入的待测物纯品标准液,体积不应超过样本总体积的20%C.方法学比对试验所选择的样本浓度应尽可能覆盖整个分析测量范围D.检测定值标准物应注意标准物与常规方法的互换性问题E.在确认无漂移和携带污染后,才可进行正确度评价试验17. 方法学比对试验中的样本数至少为()A.15个B. 20个C.30个D. 40个E. 100个18.单位浓度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指示物理量的变化称为()A.精密度B.正确度C.检测限D. 分析灵敏度E. 分析特异性19.某法测血钙的回收率为95. 7% ,用该法测定真值为2.5mmo/L的样本,该方法测定误差为()A. 0. 11mmol/LB. -0.11mmol/L.C. 0. 22mmol/LD. -0.22mol/LE. 0. 31mmol/L20. 下列不属于内源性干扰物质的是()A.胆红素B. 脂类物质C.类风湿因子D. 治疗药物E.试剂中的杂质和杂酶21.下列不属于外源性干扰物质的是()A.抗凝剂B.防腐剂C.稳定剂D. 治疗药物E.试剂中的杂质和杂酶22.关于干扰评价试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于干扰评价的样本应与患者样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基质B. 向测试组样本中添加干扰物时,干扰物储备液的浓度不可过高,应该与干扰浓度接近C.对照组样本中需要加入等量的溶剂,以保证样本基质的一致性,溶剂本身不能是干扰物资D. 分析物浓度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3次及以上)E干扰是指在测定某分析物时,受某非分析物影响致测定结果增高或降低23.某实验室尿微量白蛋白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五个被检测的质控品有三个结果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得分为40,并且其偏倚均为负偏倚,提示该实验室检测系统存在的误差最可能的是()A.随机误差B.偶然误差C.操作误差D.系统误差E.过失误差24.从方法学评价的角度看,干扰可造成()A. 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 系统误差,也可造成随机误差D. 比例误差E.恒定误差25.测定比例系统误差的试验是()A.重复性试验B.回收试验C. 线性试验D.方法学比对试验E. 干扰试验26.计量学“溯源性”是()A.测量结果的属性B. 检测系统的属性C.检测方法的属性D. 校准的属性E. 检测仪器的属性27. 阐述测量不确定度的两个关键词是()A.合理、量值区间B. 合理、分散C.分散性、误差D. 合理统计控制状态E.误差、量值区间28.以下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在临床检验领域,不确定度实际上与总误差的意义相当B.标准差、偏倚、总误差等概念将很快不再使用,一律用不确定度描述检验结果质量C.室内质控数据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代表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D.不确定度和溯源性是测量结果的重要指标E.厂家提供的校准物定值的不确定度基本上就是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29. 临床生化实验室检测所用的校准品大多为()A一级参考物质B. 二级参考物质C.质控物D.厂家产品校准品E.有证参考物质30.根据IS017511,下列测量程序按不确定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一级参考测量程序,二级参考测量程序,厂家首选测量程,用户常规测量程序B. 用户常规测量程序,厂家首选测量程序,二级参考测量程序,一级参考测量程序C一级参考测量程序,二级参考测量程序,用户常规测量程序,厂家首选测量程序D一级参考测量程序,厂家首选测量程序,二级参考测量程序,用户常规测量程序E.用户常规测量程序,二级参考测量程序,厂家首选测量程序,一级参考测量程序B型题(1-3题共用各选答案)A.1.2%B.1.6%C.1.43%D.6.05%E.4.07%1.血清白蛋白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为3 2%,个体间生物学堂年为4.75%,根据生物学变异计算该项目适当的()A.允许不精密度为B.允许偏倚为C.允许总误差(90%置信水平)为(4~6题共用备选答案)A.正确度B.灵敏度C.精密度D.特异性E.准确度4.建立一个新的检测方法时常做回收试验,其主要目的是验证检测方法的()5.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一般用来表示()6.重复测定样本中某物质的浓度,其均值很接近于真值,说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哪种性能好的是()(7-9题共用备选答案)A.总误差B. 随机误差C.系统误差D.人为干扰E. 偶然误差7.采用计量标准或标准物质对测量仪器进行调整或校准,是为了尽可能消除()8. 重复性试验是考查候选方法的()9.大多数临床样本进行的是单次测定.其包含的是()(10~12题共用备选答案)A.决定性方法B.参考方法C.常规方法E.推荐方法 D. 经典方法10.用于评价常规方法和试剂盒的分析方法是()11.可满足临床或其他目的需要的日常使用方法是()12. 用于发展及评价参考方法,,并为一级参物质定值的方法是()(13~15题共用名选答案)A. 基质效应 C.溯源性B. 互换性E特异性 D.准确性13.被测量以外的某种样品特性对测量及被测量的值的影响,称为()14.常规方法和参考方法测量参考物质所得结果数字关系,与上述方法则量实际临床样本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的一致程度,称为()15.检测方法不受样本中存在的潜在干扰物或干扰因素的影响,测定目标分析物浓度的能力,称为()(16~18题共用备选答案)A. EP5-A、EP5- A2B. EP6-P 、EP6- P2、EP6-AC. EP7-P、EP7-P2D. EP9-A EP9- A2E. EP10-A、EP10-A216.描述线性范围评价的EP文件是()17.描述干扰试验的EP文件是()18. 描述方法学比对试验的EP文件是()(19~20 题共用备选答案)件喷2A.一级参考物质B.二级参考物质C.校准品D.定值血清E.质控品19.一般是高度纯化的物质,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可由一级参考测量程序直接定值,也可通过可靠的杂质分析间接定值,这种物质是()20.一般具有与实际样本相同或相似的基质,由一种或多种二级参考测量程序定值,主要用于量值传递,这种物质是()。
比对试验工作总结
比对试验是一种常见的科研工作方法,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科研领域中,比对试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等。
在进行比对试验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循科学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首先,比对试验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
研究者应该清楚地定义研究问题,并提出明确的假设,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在确定研究目的和假设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设计。
其次,比对试验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在选择对照组和实验组时,需要考虑到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干扰因素的排除,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操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最后,比对试验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在实验结束后,研究者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可信度。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提出结论和建议,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比对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科研工作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比对试验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循科学方法,进行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通过比对试验工作,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结论,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是指在进行试验研究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在科学研究中,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判断,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三个方面介绍比对试验结果评定的方法。
首先,实验设计是比对试验结果评定的基础。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应该具有随机性、平衡性和同质性。
随机化是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相似分布的关键,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和随机偏差的影响,增加比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平衡性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各个处理组之间的样本数量和实验条件都是相同的,这样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比对。
同质性是指在进行实验时,实验对象应该尽可能相似,以减小因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评定试验结果。
其次,数据分析是比对试验结果评定的关键步骤。
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
数据清洗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和清理,去掉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描述性统计是对试验结果进行整体描述和总结,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频率分布等。
推断性统计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和假设检验,通过对比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判断实验处理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
最后,结果解释是比对试验结果评定的重要环节之一、结果解释应该建立在统计学原理和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解读和合理解释。
在结果解释过程中,需要考虑其他潜在因素的干扰,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避免过度解读或偏颇解释。
此外,结果解释还需要考虑实际应用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具体建议和决策。
总之,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需要科学严谨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数据分析能够从统计角度评估试验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解释则是将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比对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近年来临床实验室均开展了常规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但室内质量控制效果如何,长期以来没有找到一种精确的方法能对其进行全面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只能评价其不准确度,但还无法对实验室内的不精密度进行评价。
现在我们近年来临床实验室均开展了常规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但室内质量控制效果如何,长期以来没有找到一种精确的方法能对其进行全面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只能评价其不准确度,但还无法对实验室内的不精密度进行评价。
现在我们终于能从“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比对计划”中获取不准确度和不精密度这两个方面有价值的信息。
一、原理和方法“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计划”要求检测同一批号质控物的不同实验室,向该计划的组织者提供每月原始的室内质控数据 [1] 。
组织者会按时回报结果。
在回报的结果中,各实验室可得到自己实验室分析过程的不准确度和不精密度与使用相同方法的其他实验室的不准确度和不精密度进行比较,也可得到与其他使用不同方法的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较。
这些信息很有价值,尤其是解决潜在的问题时能够提供帮助。
如相同方法组 ( 使用同一方法的实验室 ) 的均值是该质控物靶值的最好来源。
该计划的组织者通过汇总的数据或单个数据点来分析数据并剔除有显著性的离群值。
计算机对每一批号质控物、每一项目、使用每一分析方法的所有实验室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如果每月定期评价这一信息,相对于相同方法组可评价自己方法的不准确度和不精密度。
比对计划对每一分析项目和每一批号质控物提供下列信息[2] : (1) 当前月份的均值、标准差 (s) 和结果个数 (N) ; (2) 计划开始至现在该质控物的累积的均值、标准差 (s) 和结果个数 (N) ; (3) 相同方法组的方法均值、标准差 (s) 或变异系数 (CV) 和实验室个数; (4) 每一分析项目所有实验室的所有实验室均值、标准差 (s) 或变异系数 (CV) 和实验室个数; (5) 方法的标准差指数 (SDI) ——本室均值偏离相同方法组均值的变异,以相同方法组标准差 (s) 为单位的度量; (6) 所有实验室的标准差指数(SDI) ——本室均值偏离所有实验室均值的变异,以所有实验室的标准差为单位的度量; (7) 方法变异系数指数 (CVI) ——本室报告的变异系数 (CV) 或标准差 (s) 与使用相同方法实验室报告的变异系数 (CV) 或标准差 (s) 的比值; (8) 所有实验室的变异系数指数 (CVI) ——本室报告的变异系数 (CV) 或标准差 (s) 与所有实验室报告的变异系数或标准差的比值。
临床化学分析方法选择与评价本文将就临床生化检测中的试剂选择,试验方法的选择,以及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使大家对试验方法的各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的检测方法评价的重要性。
一、对试剂及试剂盒的选择(一)对试剂的要求为了保证一定质量,对生化试剂的要求,首先实验室使用的检验试剂应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的批准,拿到批准文号;第二,产品的名称,应参照 SFDA 颁布的“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确定产品的名称;三,规格型号,应规定可进行测试的次数,也可用包装规格表示。
(二)对试剂盒的要求对试剂盒的要求都有哪些?第一,检测原理,即方法学原理,简单扼要说明测定原理及名称;第二,试剂组份,要明确说明试剂中组份,组成成份的数量、比例及浓度,应采用国际标准或法定单位;第三,所用校准品应该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 SFDA )的标准和要求;第四,试剂的稳定性,应该标明试剂盒的贮存条件与有效期,同时还要注意开瓶后试剂的贮存条件与有效期。
有特殊要求时应该明确说明;第五,检测程序,包括校准和质控的程序;第六,参考区间及其参考人群的说明,实验室给临床发报告时候,必须要给出参考区间,结果的参考区间切忌不要直接使用国外人群的参考值,不能代表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
第七,诊断性试剂的性能评估,它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治疾病非常重要。
评估包括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或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准确性、溯源性、方法对比结果等;第八,注意事项,应该注明是体外诊断用,以及化学品危害的说明等。
二、实验方法和标准品的选择实验方法根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级,即:决定性方法(一级参考方法)、参考方法(二级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厂家选定方法和终用户实验室常规方法)。
(一)标准品的分级标准品可以分为一级标准品(一级参考物质)、二级标准品(二级参考物质)和校准品,前两级是国家认可的,它有标准物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