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
养老调研报告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养老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养老调研报告1XX社区多年来在区、街老龄委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完善本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尽可能地为社区的困难弱势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为他们的晚年生活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一、老年服务工作现状XX社区户籍人口为8295人。
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2128人,占总人口%。
老年人口中,独居老人6人,空巢老38人。
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没有。
100周岁以上老人没有,90—99周岁老12人,占总人口%,80—89周岁老人212人,占总人口%,70—79周岁老人771人,占总人口%,65—69周岁老人484人,占总人口%,60—64周岁老629人,占总人口%。
二、老年服务工作硬件设施建设1、XX社区办公服务配套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800平米,其中服务老年人的设施占500平米,设有日间照料室一间,约60平米,配有电视,电风扇,还有一些必要的生活日用品。
餐饮室一间,约55平米,厨房与其分开,配备餐桌、座椅、洗手池、消毒柜、碗、筷、锅等,还有防蚊蝇设备,及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日间休息。
2、XX社区老年活动设施齐全,分别配设了三间老年活动室。
还有一间多功能活动厅,约100平米。
其中设有电视、DVD等音像设备。
棋牌室一间,约60平米,里面设有棋牌桌椅。
卫生保健室一间,约10平米,里面设有床和医疗急救器械。
图书阅览室一间,约16平米,里面设有读书桌椅,报刊、杂志、图书20xx余册。
心理倾述站一间,约10平米。
还有一室内健身活动大厅,约100平米,里面包括各式健身器械和乒乓球台等设备。
及大地方便和丰富了老年人的娱乐活动。
真正地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乐、老有所为”的场所。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国老龄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
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DS街老年人需求现状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
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满足老年人不想脱离原有熟悉环境的意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渡养老形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全市每个街道建立起由专业社工组合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尝试以专业的社会服务方式,将专业社工引进居民社区。
其中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属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街道之中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DS街总面积13.10平方千米,辖内共设4个社区居委会。
户籍总人口18331人,流动人口45490人。
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并运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特别举办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是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惠民工程。
中心内设有多功能大厅、青少年活动室、婚姻家庭活动室、长者活动室、就业辅导室、个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偶到服务区等区域。
针对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家庭、长者、青少年、残障人士、就业辅导、志愿者培训与服务、文娱康乐七大服务平台。
老年社区需求调研报告
《老年社区需求调研报告》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社区的建设和服务成为了社会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社区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得出了以下的报告:
一、健康服务需求
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特别是医疗保健和健康咨询方面。
他们希望能够有定期的健康体检服务和专业的医疗指导,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服务。
二、社交活动需求
老年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社交活动参与,比如户外郊游、文艺表演、手工艺制作等。
同时,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社区组织能够给他们提供社交平台和交流机会。
三、便利设施需求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便利设施的需求也非常重要。
他们希望社区内有更多的便利店、医疗机构和公共交通站点,方便他们的日常购物和出行。
四、关爱服务需求
老年人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关爱服务,比如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照顾,更需要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持。
五、治安保障需求
老年人对社区的治安环境也非常关注,希望社区能够加强治安保障,保障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老年社区的需求非常多样化,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外,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精神关爱和社交活动。
希望政府和社区组织能够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重庆市渝北区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现象的不断加剧,社会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
根据日前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公布的2016年年底全市老龄化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人有704.74万人,占总人口的20.76%;65岁及以上老人有476.67万人,占总人口的14.04%;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100.39万人,占总人口的2.96%。
根据预测,2020年全市60岁以上总人口将达到800万人,超过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3%。
事实上,从1994年年底开始,重庆市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整整早了5年。
进入早、比重高、增速快、高龄多、空巢化是近20年重庆的老龄化社会特点,老龄化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全国,这让社会的养老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针对重庆市渝北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比较匮乏,对重庆市渝北区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有利于完善社会中养老服务方面的理论体系。
本文试图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寻找一条适合当前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发展道路。
关键词:社区养老、整合医疗一、目前重庆市渝北区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根据日前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公布的2016年年底全市老龄化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人有704.74万人,占总人口的20.76%;65岁及以上老人有476.67万人,占总人口的14.04%;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100.39万人,占总人口的2.96%。
根据预测,2020年全市60岁以上总人口将达到800万人,超过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3%。
事实上,从1994年年底开始,重庆市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整整早了5年。
进入早、比重高、增速快、高龄多、空巢化是近20年重庆的老龄化社会特点,老龄化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全国,这让社会的养老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重庆市渝北区共计18个社区、有33个养老机构、但只有2460个床位,对于针对渝北区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基本为0。
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解当前社区养老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某社区进行了一次养老调研。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社区养老中心设施陈旧,服务质量低下,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而一些社区养老中心则设施设备齐全,服务温馨周到,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另外,我们也发现社区养老人员队伍不够专业化。
在一些社区养老中心,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无法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而一些社区养老中心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养老护理团队,老年人得到了更好的关怀和照料。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有一些顾虑。
他们担心社区养老中心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承受能力。
部分老年人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社区养老中心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费用。
综上所述,当前社区养老中心存在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老年人对社区养老的顾虑等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社区养老中心的投入,提高养老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推动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老年
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社区养老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相信只有政府、社区和居民携手合作,才能让老年人享有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实现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福利的推进,城市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
人的需求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活服务等多个方面,但由于年龄的增高和社会交往的领域及内容的巨大变化,当人们渐渐步入老年阶段时,会表现出与其它年龄组人群所不同的需求,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根据老年需求,借鉴世界上福利型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已成为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工作的当务之急。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主要取向是成立社区养老院、敬老院、托老所、老人公寓、老人新村等社会福利机构;设立社区老年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开设老人餐桌、老人食堂、家政服务中心;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等。
中国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了老龄型社会,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差,硬件设备和服务水平跟不上需要,仍存在着诸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不足、医疗保健网络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应通过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和构建社区医疗保健体系等措施以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需求;社区养老助老;取向;问题;对策Community support services to help older approach, problemsand solutionsAbstract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the promotion of the welfare,urban elderly has become a major social concern groups.Human needs,including material,spiritual,services and other aspects of life. However, as the age increased and tremendous changes of the areas of social interraction and contents, when people gradually into old age, it will show the diffirent needs from other groups. Psychological needs of older persons, security needs, the needs of the vesting and love ,respect demands for self-realization both universal and particular.Under the old requirements, drawing on the welfare-based national and regional experience,combined with our national conditions,to help develop and strengthen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aged person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of social welfare for the old age. Major orientation of the community support service to help elderly is to establish community nursing home,senior citizen,care center,elderly apartments,elderly villiage and other social welfare agencies;set up community shopping center and srevice center; set up table for the elderly,the elderly cafeterial,demestic service center;set up an old talent market;to carry out legal aid for the elderly,asylum service and so on.China entered into the aging socie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ess developed, inadequat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poor infrastructure;hardware and the level of services c an’t keep pace with the needs.There are still existing a lot of problems.such as lack of daily care for the elderly, inadequate health care network.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 think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this community,through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the cause of domestic servic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 systems,community and o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are services.Keyword:aging;old demand;community care assistant old;orientation;issue;solution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4)第一章:概述 (5)1.1 研究内容 (5)1.2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5)1.3 社区养老服务助老服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6)第二章:我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发展历程及取向 (7)2.1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发展历程 (7)2.1.1 起步阶段 (7)2.1.2全面发展阶段 (8)2.1.3逐步规范的阶段 (8)2.2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发展的取向 (9)第3章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1)3.1 城市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存在的不足 (11)3.2 导致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存在不足的原因 (13)3.2.1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起步晚,规模小,档次低 (13)3.2.2缺乏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分析 (14)3.2.3缺乏政策,资金扶持 (14)第四章:解决养老助老服务存在问题的措施 (15)4.1 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15)4.2 准确定位社区养老模式,构筑社区照料服务体系 (15)4.3 加强社区老年工作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174.4 加强社区老龄问题的理论和对策研究 (18)结论与展望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2)引言在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情况下,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型社会。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势及前景分析(一)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结构现状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约有1.3亿。
而在城市,截至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有3856万,被调查的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60-69)占56%,中龄老年人(70-79)占34.1%,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占9.9%。
其中,高龄老年人比例从2000年的8.4%增至2006年的9.9%,到如今,年龄结构高龄化问题显露。
(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优势分析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三种基本模式,而对城市养老服务来说,社区养老有着明显的优势。
1、政策优势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养老金标准年男男女女男男女女并且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建议,除了加强社会保障之外,还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中央的这一态度无疑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经济优势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进入老年,出现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个老人的现象。
而现代生产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压力加大,赡养四个老人对许多城市青年来说已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家庭养老功能愈发弱化。
而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机构养老也难以成为主要养老方式。
首先,成立养老机构在环境、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无一不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其次,养老院尤其是民营的养老院收费较高,许多老人在退休后并没有什么实际收入,其家庭无法负担高额的养老费用。
就如最近,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卖房养老”事件,他和老伴每月的住宿费大概要两万元,这已经是普通工薪阶层几个月的工资,试问中国有多少老人能够如此“奢侈”?再看社区养老,首先,社区养老服务成本较低,因为社区养老并不需要另外建设一个生活场所,只需有几间房屋作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即可。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X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在必行。
“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被写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成为31个专项规划之一。
这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首次进入国家五年规划。
据了解,从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着手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但“十年起步,起步十年”,始终没有大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这样提到:“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这一政策如何落地生根,形成中国特色的养老制度,建立适合国情的养老基本模式,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根据联合国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达总人口7%,即是“老龄化社会”。
1999年年底,中国即步入老龄化社会。
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67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2.5%;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8.5%。
过去以农村为主的经济,以及强大的传统家庭观念,弥补了中国社会化养老体系的不足,养老问题尚未凸显。
而当前在城市化的大潮下,人口流动、家庭小型化都冲击了家庭旧有的代际抚育功能;与此同时,大量高龄失能老人出现,传统家庭也难以承担起专业护理的任务。
由于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当前,全国失能老人已达940万人,部分失能老人约为1894万人。
而无论是专业的养老护理机构,还是护理人员队伍,都存有巨大的缺口。
2020年到2050年,中国将进入加速老年化阶段,人口红利将逐步转为“老龄化负担”。
“十二五”将是为这一切做好准备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
第五次人口普査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越来越高,高龄老人群体成为不容忽视的部分,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
本论文将从社区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入手提出完善养老服务的对策。
一、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的养老背景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
到2000年,中国80岁高龄老年人口从768万增加到了1199万,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56%,远远高于中国老年人口和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杜鹏表示,按照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中国的人口总量将控制在15亿左右,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按照人口预测的曲线图,从本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2100年,我们的老年人口都不会再低于3.5亿人。
2050年以后,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会保持在1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
因而,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继续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城市社区高龄老人养老的需求
1.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的日常照料需求。
一方面,由于高龄老人由于年龄过高,身体机能退化,很难独自生活,需要经常有人在身边陪同,对于她们的饮食起居进行照顾。
有部分高龄老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有人在身边二十四小时照顾和照料。
二是年轻人照顾高龄老人有困难。
随着核心家庭的出现,家庭成员数量越来越少,家庭中的年轻人学习工作都很忙,没有太多时间在家中陪伴父母,甚至有很多子女出门在外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
基于以上原因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的日常照料需求得不到满足,给晚年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社区高龄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开了工作环境,情感的需求就显得越发的重要。
传统中称呼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为 “老小孩”,主要就是突出了老人的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如同小孩子一样需要被关注和被关怀。
除了日常照料的需求,高龄老人更为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帮助与关怀,尤其是其中部分身患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失去了伴侣或子女的老年人,更加需要家庭亲情的呵护。
由于受年龄和身体情况的限制,高龄老人难以自由的外出,更不能经常与亲朋好友相聚,情感的交流仅仅局限与家庭内部的成员。
但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原因,家庭成员往往无法经常陪伴,也不能及时给予精神慰藉。
部分子女会雇佣护理人员陪护照顾老年人,但却无法弥补老年人对家庭的情感寄托。
3.社区高龄老人的医疗照料需求。
随着身体机能的减退,绝大多数高龄老人的都存在隐性或者显性的身体疾病,对于医疗照护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城市中大部分社区会组织辖区内老年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但是周期过长,而且检查项目不够全面,仅仅提供常规项目的免费检查。
这些都不能及时发现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问题。
对于检查结果的后续照护工作商没有开展。
同时,对于有医疗护理需要的高龄老人,社区也无法提供足够的专业人才为其提供护理服务。
同时,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的照护体系并未形成。
高龄老人养老服务市场还比较保守,社会服务机构资金不足,导致多数社区目前所能联系到的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服务水平还比较弱。
尤其是针对高龄老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医疗照料问题,服务的人数有待增加,服务质量以及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无法满足居家高龄老人的医疗照料的需求。
三、完善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的养老对策
1.完善社区高龄老人养老服务内容。
完善城市社区高龄老人养老服务内容,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身体康复、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需求内容覆盖所有社区居家的高龄老年,在满足高龄老人的生活需求的同时,重点关注他们的就医需求,完善社区高龄老人的康复职能,推进医疗卫生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真正的实现“老有所医”。
2.构建体系化的社区高龄老人养老供给服务体系。
完善社区高龄老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辖区内选择居家养老的高龄老人为对象,以社区服务机构为连接点,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经济组织参与提供有偿或者无偿的为老服务,根据养老服务需求合理设置有效地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周期有保障,为有需要的高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护服务,真正做到“老有所依”。
3.丰富社区高龄老人的文化生活。
社区高龄老人需要的精神慰藉不仅仅是陪伴与安慰,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年纪太大,高龄老人已经不适合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唱歌、舞蹈等耗费体力过多的文艺活动,社会服务机构应该安排这些高龄老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在家中进行写字、画画、读书、下棋等活动并且可以以此帮助社区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让高龄老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养老活动中所带来的便利与照顾的同时还能发挥余热,找到生活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小珍、我国高龄老人养老问题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2]王翠绒.城市女性高龄老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人口科
学,2005
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社会福祉学院城市管理系 马 哲
摘 要: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高龄老人在我国老年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
对其如何养老,怎样养老的问题已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
本论文从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疾病治疗需求等分析高龄老人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高龄老人 城市社区 居家养老 需求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3-0272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