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 格式:doc
- 大小:18.31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模块介绍必修模块:《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选修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必修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中国历史: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②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③近代中国的民主改革;④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⑤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世界历史: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⑧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2)经济成长历程中国历史: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历史:⑤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⑥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⑦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⑧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3)文化发展历程中国历史: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②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③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④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⑤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世界历史: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⑦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⑧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选修模块:(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古代:①梭伦改革;②商鞅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王安石变法;中外近代:⑤欧洲宗教改革;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⑦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⑧明治维新;⑨戊戌变法调整社会内部矛盾:④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①②③⑤⑧(5)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①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②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斗争;③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焦文;④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⑤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⑥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专制的斗争;⑦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一、选择题1.16世纪,西班牙某王室成员公开宣布“乌木”贸易对国家至关重要,因为它与种植园、采矿共同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大来源,达90%以上。
这里所说的“乌木”是指( )A.热带雨林中的珍贵木材B.被贩卖的黑人奴隶C.从美洲掠夺的黄金白银D.从美洲掠夺的棉花和蔗糖答案 B2.戈雷岛先后经过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控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殖民者对戈雷岛的争夺实际上是对奴隶贸易权的争夺②戈雷岛的十几次易主体现了欧洲列强实力的较量和抗衡③戈雷岛在奴隶贸易中至关重要④戈雷岛面积巨大、环境优美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 C3.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原因是( )①见证了奴隶贸易的罪恶②体现各国、各民族之间应平等对话③加强沟通、和平协商的重要④自然环境优美,天然景观独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A4.1942年初,在希特勒的命令下,纳粹制定了在欧洲范围内“最终解决”犹太人方案。
这个方案是指( ) A.解决犹太人的就业问题B.解决犹太人的公民权问题C.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D.解决犹太人的住房问题答案 C5.下图所示为奥斯威辛集中营里让人胆战心惊的分式焚尸炉,大焚尸间内有五组焚尸炉,一组三个,每天焚烧3200具尸体。
这些被杀害的人主要来自( )A.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毒气室B.纳粹各个占领区C.瘟疫灾区D.前线战场答案 B6.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5周年,波兰外长巴尔托舍夫斯基在纪念讲话中说:“今天在这里,不管我们的信仰和种族如何,我们所遭受的苦难和失去的亲人,对于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欧洲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里的“重要的意义”是指( )A.惩办战争罪犯,重建欧洲秩序B.波兰获得解放,民族重获新生C.实现民族和解,促进欧洲团结D.谴责纳粹暴行,珍爱世界和平答案 D7.戈雷岛见证了殖民罪恶,造成这种殖民罪恶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家贪得无厌B.非洲的愚昧落后C.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答案 C8.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评价戈雷岛时说:“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
七年级下9单元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学期是初中生活的重要阶段之一。
本学期的第9单元是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世界观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七年级下9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
1. 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具有普遍价值和重要意义,在文化领域中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意味着对历史,艺术,宗教和哲学方面的重要贡献。
例如,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墨西哥的玛雅文明等,都是各自国家文化遗产的代表。
2. 文化遗产分类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文化遗址和文化景观。
文化遗址指的是历史遗迹,如城墙、古城、宫殿、寺庙、墓葬等;而文化景观则是指人造和自然景观相互结合的地物,如花园、湖泊、山区等。
这两类遗产对世界的文化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共有10个方面,包括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传统、信仰、自然和地理条件等。
每个遗产至少要满足其中的一项,才有可能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4. 中国的文化遗产中国是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之一。
包括中国长城、故宫、颐和园、黄山、丽江等,它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吸引世界游客的重要景点。
总之,学习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文化知识面,还可以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挑战,保护文化遗产也变得尤为重要。
相信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以及更好地去保护它们。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第2课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测试题 2019.9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C.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 D.农产品的商品化2,中国的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A.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B.发展机器大生产C.树立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D.一切向西方学习3,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
该企业属于A.洋务企业B.外资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4,阅读下列材料:“水晶之夜”:1938年11月9日夜在德国和奥地利希特勒借口德国一外交官在巴黎被波兰籍犹太人大学生枪杀,发动了一场对犹太人的突袭报复行动。
仅在这一夜就有91名犹太人被杀害,数百人受重伤,约7500家犹太人商店被洗劫一空,近200座犹太教堂被焚烧或拆毁,3万名犹太人被逮捕。
暴行过后,被洗劫的地方到处是破碎的玻璃。
所谓“水晶”,指的是碎玻璃,人们用这个讥讽的词汇来表达难以抑制的愤恨。
此后,德国法西斯开始了大规模的反犹活动。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地每年11月9日都举行纪念活动。
用德国总理施罗德的话来说,11月9日是一个“耻辱的和值得思考的日子”,所有德国人都不应忘记。
请回答:根据材料“水晶之夜”,说明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一历史上空前种族灭绝惨剧是怎样开始的?它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示?5,德国法西斯迫害屠杀犹太人所制造的理论依据是()A.种族主义 B.民族主义 C.排犹主义 D.达尔文主义6,据估计,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害人数约()A.30多万 B.250多万 C.300多万 D.400万以上7,目前记念二次世界大战警示文化世界遗产申报成功的项目有()A.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广岛原子弹和平纪念公园B.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华沙起义纪念遗址C.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斯大林格勒战争遗址D.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柏林国会大厦遗址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世界警示文化遗产的宗旨是()A.杜绝人类社会彼此杀戮的罪恶行径B.批判种族主义的反动谬论C.呼唤人类珍惜生命权,反省重蹈覆辙D.追悼在人类杀戮中蒙难的亡灵9,非洲大陆上爆发的卢旺达民族大仇杀事件,说明了()A.种族主义的历史遗痛至今未被人们普遍认识B.非洲大陆种族主义矛盾激化C.生命价值在非洲不受重视D.联合国对非洲大陆人权问题重视不够10,1970年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的是()A.勃兰特 B.科尔 C.施罗德 D.阿登纳测试题答案1, B2, B3, C4, 德国法西斯在纳粹的种族理论的指导下,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
第3讲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和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考纲要求] 1。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1)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3)北京明清故宫和颐和园;(4)昆曲.2。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2)奥斯威辛集中营。
考点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理主干(一)万里长城1.历代长城(1)战国时期,秦、赵、燕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修建长城。
(2)秦始皇为防匈奴南下,命蒙恬大修长城。
(3)汉武帝重修长城。
(4)明代最后一次对长城进行大规模修建.2.长城的建筑原则、风格、结构和文化内涵(1)长城的建筑原则:因各地的地形地势和自然条件差异而不同,但都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进行修建. (2)长城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朴实浑厚,粗犷奔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3)长城的建筑结构:长城是由城墙、关城、烽燧、城障和军用道路等共同组成的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城墙是长城的主体。
(4)长城的文化内涵: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
围绕长城,还产生了许多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
3.重大积极作用(1)防御作用:保护中原农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2)中外关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3)边疆作用:对长城沿线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
(4)民族关系:促进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秦始皇陵的修建(1)目的:秦王嬴政为了死后能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受生前的无上尊严和荣华富贵。
(2)修建:秦始皇即位不久,就令人设计修建陵墓。
这座陵墓的修建,前后历时38年。
2.秦始皇陵(1)建制布局: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布局,宏伟壮观。
(2)地面建筑①围墙:在陵墓的周围环绕着三道围墙,分为内城和外城。
②礼仪性建筑和陪葬墓:陵园的北部为礼仪性的建筑和陪葬墓,东侧依次有兵马俑坑、马厩坑和陪葬墓区,西侧为烧造砖瓦、加工陵材的地方以及修陵人的墓地。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多维演练·融类旁通]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1.戈雷岛先后在众多殖民国家之间易主,其中包括( )①荷兰②葡萄牙③法国④英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2.作为长达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集散地,戈雷岛上遍布欧洲殖民者建立的各式建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炮台 B.要塞C.奴隶堡 D.囚室3.在黑人奴隶贸易中,最后成为非洲西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的是( )A.达喀尔 B.古巴C.戈雷岛 D.莫桑比克4.19世纪初,西方国家纷纷宣布禁止奴隶贸易的原因是( )①工业革命的影响②对黑人劳动力需求的减少③广大黑人的反抗④启蒙思想的影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5.德国对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宣告破产是在( )A.1942年 B.1943年C.1944年 D.1945年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世界警示文化遗产的宗旨是( )A.杜绝人类社会彼此杀戮的罪恶行径B.批判种族主义的反动谬论C.呼唤人类珍惜生命权,防止重蹈覆辙D.追悼在人类杀戮中蒙难的亡灵7.据估计,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害人数约( )A.30多万 B.250多万C.300多万 D.400万以上8.1970年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的德国总理是( )A.勃兰特 B.科尔C.施罗德 D.阿登纳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9题13分,第10题13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奴隶堡材料二塞内加尔的戈雷岛,于197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评价:“戈雷岛濒临塞内加尔海岸,面向达喀尔,自十五至十九世纪,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
岛上隐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
今天,戈雷岛既是人类发掘研究的考古遗址,也是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
第2课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种族灭绝政策。
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
通过比较“种族”与“民族”概念的不同,分析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的谬误与危害。
情景再现对照比较问题探究。
从根本上认识纳粹的种族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才能避免种族歧视与种族迫害这一历史悲剧的重演。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最后解决”方案。
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
结合史实体验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的罪恶。
情景再现体验感悟。
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
警惕历史的重演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
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
通过对比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和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感悟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情景再现对照比较问题探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的罪恶;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作用。
难点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引言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简单介绍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概况。
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
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
第二,引导学生思考“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一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给世界的共同警示。
本课讲授1课时,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集中营建立的背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集中营里的罪恶;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意义。
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2)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后,即在本国建立了大批用于关押和虐待犹太人的集中营,大肆迫害犹太人。
1935年9月15日,纳粹政府制定了反对犹太人的《纽伦堡法》,公然剥夺了犹太人自19世纪开始以来享有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取消了犹太人的国籍,不允许犹太人担任公职。
此后,反犹太人运动不断升级,直至最后实行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把种族主义理论在占领区实施,建立了许多集中营,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奴役,最终演变为赤裸裸的大屠杀。
此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集中营的性质与用途,出示“德国纳粹集中营分布图”,了解德国法西斯在德国和占领区利用集中营对犹太人犯下罪行的规模。
第二目“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本目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第二部分:集中营里的罪恶。
(1)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威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七千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
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威辛集中营从此为外人所知。
到苏军解放时为止,已有四百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奥斯威辛原本是波兰南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人占领,这里处于当时德国控制区的中心地带,有许多铁路在此衔接,交通便利。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一千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
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
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一号集中营,1940年6月收容了首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
这里通常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其中包括政治犯、战俘以及犹太和吉卜赛平民。
德国1941年6月入侵苏联后,苏联战俘被陆续送往那里关押。
二号集中营,该营建于1941年10月,官方称为比克瑙。
比克瑙是德国法西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场所。
三号集中营,亦称布纳,是纳粹德国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同时还负责在几座较小的集中营从事挖煤和生产水泥。
这里经过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以奥斯威辛一号、二号、三号集中营为主营的庞大的集中营群。
建议教师出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图片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分布图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牢房、囚室格局图”,使学生了解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与布局和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2)集中营里的罪恶。
①“最后解决”方案。
早在1939年,希特勒就开始谈论“全部消灭”欧洲犹太人的可能性。
最早提出“最后解决”的是纳粹党和国家的第二把手赫尔曼·戈林。
1941年7月31日,他致信中央保安总局局长海德利希,委托他尽快制定出对犹太人“最后解决”的计划,当年年底,海德利希向希特勒和戈林呈交了对犹太人进行最后解决的详尽方案。
1942年1月20日召开给欧洲犹太人带来悲剧性后果的万湖会议。
会上海德利希阐明了“最后解决”的具体运作办法:“必须加快步伐,把他们迁移到东方去──主要是波兰……这些被迁居的犹太人,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
把有劳动能力的犹太人按性别分开,编队送到波兰等地去筑路。
许多人在这样的劳动中肯定会受到自然淘汰。
剩下能活下来的人,可能是犹太人东山再起的祸根,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
”这次会议使纳粹党政军各部门统一了思想,决定尽快从肉体上灭绝全欧洲的犹太人,首先是灭绝犹太人当中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老少病弱。
他们一致通过了海德里希提出的一个把全欧洲犹太人一律关押到波兰东部集中营加以灭绝的秘密计划。
万湖会议确定的“最后解决”方案就成了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代名词。
在这一方案的指示下,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了一天毒死6 000人的最高纪录。
“最后解决”一直进行到战争的最后一刻,只是由于盟军的快速挺进,一些犹太囚徒才幸免于难。
纳粹的暴行究竟使多少犹太人丧生?对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的魔掌中。
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约有1 800万犹太人,其中1 200万生活在欧洲。
这就是说,希特勒“消灭”了全部犹太人的1/3,欧洲犹太人的1/2!这不仅是犹太民族遭遇的灭顶之灾,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悲剧。
建议教师出示海德里希关于“最后解决”的具体运作办法的材料及阅读【历史纵横】,设置问题,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罪恶目的。
②监禁。
波兰奥斯威辛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学家日前发布研究报告说,大约有110万人被关押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有约40万人到集中营后登记过。
大部分关到集中营的犹太人遇难。
此外,集中营还关押着大批波兰等国的政治犯,苏联、波兰等国战俘,囚犯共来自30多个国家。
仅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通常就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
③灭绝。
奥斯威辛集中营囚禁犯人的规模是所有集中营里最大的,每天有18万—25万名囚犯在这里生活(其实是在受罪),到1944年夏最盛时,高达43万人以上;它杀害囚犯的数量也是最大的,是唯一一个杀人逾百万的灭绝营。
它处死犹太人的方式是最为骇人听闻的,它折磨囚犯的手段是最惨无人道的,它给予囚犯的生活待遇是最为恶劣的,因此奥营中囚犯的残存率也是最低的。
这不仅低于设在德国的各个集中营,也低于设在波兰和其他占领国的集中营。
据记载,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过每天毒死6 000人的纪录。
曾经担任该集中营长官的鲁道夫·盖斯在纽伦堡法庭供认,他所使用的毒气是剧毒的氰化氢,施放后只需3至15分钟便可将室内的人全部毒死,每次可毒死2 000人。
在奥斯威辛,光是被毒气屠杀的人就多达200万人之多。
奥斯威辛集中营里,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是号称“死亡工厂”的氰化氢毒气室和焚尸炉,这些建筑物上方的高高的烟囱,终日不停地向外面排放烟雾,也就意味着又有许多人被杀害。
集中营的纳粹头子在囚犯们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④掠夺。
所有被关押到这里的犹太人以及其他无辜平民百姓和战俘的最终命运除了惨遭屠杀之外,他们的随身财物也被劫掠一空,就连死者身上的牙齿、头发及至皮肤都不放过。
纳粹用遇难者的人皮做成手套和灯罩、用头发做成褥垫、把死者假牙上镶的金子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
囚犯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
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脂肪,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作肥料,头发都被做成人发毛毯。
奥斯威辛的一个党卫军军官弗立兹·鲍曼战后受审时交代说,从奥斯威辛的囚犯那里掠夺的贵重物品至少价值10亿马克。
但事实上,被掠夺的死难者的财物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鲍曼的估计,纳粹光是在奥斯威辛就修建了35个特别仓库来分类储藏他们从囚犯身上抢来的赃物。
⑤奴役。
希特勒提出:对于“全部具有劳动能力的犹太男子和妇女”暂时予以豁免。
这一原则成为纳粹集中营、灭绝营对犹太人进行“挑选”,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
德国法西斯在大量灭绝犹太人的同时,又暂时留下为数不少的犹太人服苦役。
每当新来到一批囚犯,党卫军的医生就会赶到火车站台上,对他们进行挑选:适合从事繁重劳动的青壮年男女被挑出来排成一队,走向劳役营。
在集中营里,犹太人被强迫做苦力,制造军需品。
纳粹分子只是出于劳动力紧缺,才暂时放过他们,对其执行慢性的处决──让超负荷的苦役、营养不良、寒冷与瘟疫在无形中夺取他们的性命,当他们不再能够劳动了,就会被送到灭绝营里,被毒气毒死。
⑥实验。
在奥斯威辛等集中营,纳粹医生还允许一些年轻的犹太男女、吉卜塞人和非犹太政治犯不从事苦役,也不杀死他们,但他们的命运却往往比迅即被毒杀者更悲惨。
他们将像试验用的豚鼠一样,被纳粹医生多次进行活体试验。
即使在惨无人道的手术中没有因难以忍受的痛苦死去,也往往会在失去试验价值后被杀害。
就算极少数幸运者苟全了性命,也必然会变成终身残废或至少丧失掉生育能力。
以上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及【资料回放】,出示图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
第三目“警惕历史的重演”本目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