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模拟】最新2020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上册)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随堂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前导入
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
点击图片,让我们来看看著名诗人臧克家对鲁迅有着怎样的认识并思考: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下这首诗的?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课前预习
1
1949年,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几年鲁迅先生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
睹物思人,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他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2
鲁迅:
(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
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选出各组词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不朽.(xiǔ qiǎo)情愿.(yuàn yuán)俯.下(fǔ fù)摔.垮(shuāi lǜ)雕刻.(ké kè)群众.(zhòng zòng)抬举.(jǚ jǔ)春.风(chūn chōng)二、辨字组词。
率亏栏俯胯摔朽烂附跨三、选择题。
1.“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话中对“野草”理解错误的是()A.野草暗指鲁迅,因为他作《野草集》,以象征手法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B.野草生命力顽强,不怕风吹雨打,更不怕火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情愿作野草的人顽强不屈,斗志昂扬,永不言败。
C.野草野蛮生长,到处蔓延,不受控制,会侵占庄稼和有益植物的领地。
D.因为鲁迅先生有一部作品叫《野草集》,作者借此赞美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2.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对人生的价值进行了形象对比,肯定了那些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的人生价值。
B.诗歌反复吟咏,情感层层推进,其中诗歌中两个“死”字含义相同,都是指失去生命。
C.诗歌第一小节中两个“活”字含义不同。
前一个“活”指躯体活着,后一个“活”指精神永存。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 ) 不朽——( )永远——( ) 俯下——( )记住——( ) 情愿——( )五、用“___”画出错字,并在括号内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脾气暴燥()不屈不饶()高屋建令()司空见贯()洗耳躬听()燃眉之极()六、课文直通车。
(1)《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是诗人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周年写的。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方式,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和,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人。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一个“死”的意思是。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小练笔及范文展示
一、练笔要求
《有的人》这首现代诗,通过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诗歌虽短,但意义深远,鼓舞人们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那么,本次小练笔,就请你仿照《有的人》这种句式,写一写你身边的人吧!
二、练笔指导
1.确定所写内容。
用诗中的句式,采用对比,写一写截然相反的“有的人”。
2.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对比中,揭露批判一种人,进而歌颂另一种人。
3.句式整齐美观。
在仿写时,注意适当押韵,达到整体美的艺术效果。
三、范文展示
有的人
有的人
似乎非常傻,做事总想着别人唯独不想自己;
有的人
自以为很聪明,做事不想别人老考虑他的一己私利。
有的人
勤俭节约,克己为公甘愿奉献;
有的人
奢靡浮华,爱慕虚荣自私又贪婪。
有的人
人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有的人
生命虽然长久,但没给人们留下任何记忆。
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以介绍鲁迅来导入新课,为课文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新课教学()分钟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反动统
治者活:肉体还在死:精神已亡
他们虽然“活着”,在老百姓心目中却是“行尸走肉”,即灵魂死了。
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视和轻蔑;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
课文详解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鲁迅
以及像鲁迅
这样的人活:肉体不在死:精神永存
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赢得人们的赞颂和敬重。
一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一个“活”字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天辰注册。
类文阅读-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悼鲁迅先生(节选)巴金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
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
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
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
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
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
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选自《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33期)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汇集——()悲痛——()2.“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的心情。
4.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
5.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用“”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参考答案】1.出生分散欢喜2.鲁迅先生逝世了3.比喻悲痛4.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5.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类文阅读-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悼鲁迅先生(节选)巴金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
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
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
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
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
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
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选自《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33期)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汇集——()悲痛——()2.“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的心情。
4.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
5.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用“”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参考答案】1.出生分散欢喜2.鲁迅先生逝世了3.比喻悲痛4.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5.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一、在正确读音后打“√”。
不朽.(xiǔ qiǎo)俯.下(fǔ fù)摔.垮(shuāi lǜ)
雕刻.(ké kè)春.风(chūn chōng)群众.(zhòng zòng)
二、正确填写“的、地、得”。
专心()听讲认真()劳动理解()透彻
结实()身体热情()招呼尽情()呼唤
三、选词填空(填序号)。
A.舍己为人
B.臭名昭著
C.恨之入骨
D.流芳百世
E.肃然起敬
F.无私奉献
1.由“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话,我想到了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
有:、。
2.“把名字刻入石头的”是想,可“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说明
早已。
3.“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对他;“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对他。
四、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
()
2.题目“有的人”是指鲁迅先生和一切革命者。
()
3.“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这句话的朗读节
奏是对的。
()
4.这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批判了反动统治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
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
五、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A.两个都指肉体的生存。
B.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
C.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
参考答案
一、xiǔ fǔ shuāi kè chūn zhòng
二、地地得的地地
三、1. A F 2.D B 3.C E
四、1.√ 2.× 3.√ 4.×
五、1.两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鲁迅及像鲁迅这样一生为人民甘愿作
牛马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