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1
--------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答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考点教育学的发展分值2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考点教育的属性分值2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考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分值2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答案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考点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答案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考点义务教育制度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2012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9)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D)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杜威E.凯洛夫2.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ACD)。
A.苏格拉底B.昆体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E.夸美纽斯3.马克思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是(A)。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E.神创论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C)。
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E.新教育运动5.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A)。
A.舒尔茨B.弗里德曼C.斯特鲁密林D.亚当斯密E.威廉佩蒂6.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B)。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意识形态D.民族性格E.文化传统7.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A)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A.能力教育B.集体教育C.情感教育D.价值观教育E.素质教育8.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E.活动因素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A)。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E.变动性10.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的是(C)。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E.教育机制11.教育目的制约的对象有(ABCDE)。
A.教育政策的制定B.教育制度的建立C.教育内容的确定D.教育方法的选择E.教育效果的评价12.独生子女的进取心强,表现在他们有较强的(BCDE)。
A.虚荣心B.自信心C.好胜心D.优越感E.自豪感13.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体现在(ABCDE)。
A.民主平等B.朋友式关系C.友好D.互相帮助E.彼此理解1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完整真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B.儿童中心论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4.我同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5.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6.“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7.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中。
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8.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
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0.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进行调节,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2012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l分。
共20分)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卢梭D.亚里士多德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 )A.早期干预B.缺陷矫正C.发展指导D.问题预防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C.教育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 )A.公共性B.生产性C.科学性D.未来性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B.为繁荣文化服务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 (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B.公开、直接、透明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 ( )A.提出申请B.受理C.参加资格考试D.颁发证书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 )A.国务院B.国家教育部C.省教育行政机关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 )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青无“过程之外”的目的。
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教育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精析】A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C.《政治学》 D.《大教学论》【精析】B《论演说家的教育》是昆体良的代表作,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学记》是世界最早的教育论著,注意两者的区别。
3.《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 )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 B.启发式教学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精析】D《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强调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
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精神 B.物质 C.组织 D.制度【精析】A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5.学生文化的特征包含 ( )A.过渡性、统一性、生成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C.稳定性、正式性、互补性D.适应性、多样性、互补性【精析】B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识记题。
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 D.形成学生品德【精析】B“授人以渔”即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2012年教师资格测试《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教育不应该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非正式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2.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 C.教育目的 D.教学3.属于讲授法基本要求的是()。
A.注意启发 B.做好演示 C.独立操作 D.明确目的4.在结构化策略方面成就最显著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苏霍姆林斯基5.教育的文化功能受()因素的影响。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7.提出普及初级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王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8.教学和教育的关系是()。
A.途径和目的 B.部分和整体 C.过程和结果 D.现象和本质9.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一般性 B.特殊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10.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11.下列()不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洛克12.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13.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答案解析】:“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从理论上概括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育经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1632年他写的《大教学论》,被世人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最早提出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倡始人是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他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明确提出了教育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超越于人类社会的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经在生物界存在的观点。
3、重视启发式教学,将自己比作“助产士”的人是【B 】。
A、亚里士多德B、苏恪拉底C、柏拉图D、昆体良【答案解析】:希腊三哲之一的苏格拉底在柏拉图记载的《泰阿泰德篇》中曾将自己比作一个真正的媒人,并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称之为助产士。
因而世人将这种启发式教学原则冠名为“助产术”。
4、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用性科学教育的教育家是【B】。
A、卢梭教师资格考试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解析】: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撰写的《教育论》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教育的实用价值。
5、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C】。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问题D、教育规律【答案解析】:教育学是关于怎样培养人的一门科学,而要解决培养人的问题,就势必会在解决培养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
“当人们体会到某些教育事实对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的发展有某种意义,但还不了解它,同时又想知道它,弄清它,而决定去研究它时,这样便构成教育问题。
2012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C)的观点。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2.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B)。
A.六艺B.八股文C.自然科学D.四书、五经3.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4.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C)。
A.1957年B.1982年C.1986年D.1990年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B)。
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C.专业技能D.专业品质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7.“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B)。
A.赞可夫B.维果茨基C.皮亚杰D.布鲁纳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9.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B)。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过程评价模式D.成果评价模式1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D)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11.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B)。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1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D)。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13.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D)。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15.(B)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2012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2.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B.加里宁C.马卡连柯D.凯洛夫3.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
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A.“六三”制B.“五四”制C.九年一贯制D.多种形式并存6.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容是对前面容的扩展和深化。
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B.螺旋式C.分科式D.综合式7.主课程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8.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A.纲要信号教学法B.探究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例教学法9.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则坏乱而不修”。
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测验的()代表了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评估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2.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师工作应当被视为一种()。
A.专门职业B.职业C.技术D.行业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初步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思维的儿童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 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突然意识到解决办法的现象称为()。
A.反省B.建构C.顿悟D.反射5. ()年起,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进行免费师范生招生试点。
A.2006B.2007C.2008D.20096. 孔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 )。
A.君子B.兼士C.圣人D.绅士7.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A.汉武帝B.董仲舒C.郑玄D.朱熹8. 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和()。
A.体育B.体育、美育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9. 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师B.学生C.教材D.教学手段10.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教师的()。
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管理者角色D.示范者角色1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深化拓展时期12.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13.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识结构[Yao_page]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3.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4.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隐私权B.人身权C.名誉权D.荣誉权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7.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9.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0.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1.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A.亲知B.见知C.闻知D.听知E.说知1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A.是否实行义务教育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C.是否确定重点学校D.教师的任免、E.科学技术的发展1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内发论B.成熟机制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D.教育E.外铄论14.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E.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15.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个人本位倾向的教育学者有()A.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B.存在主义者C.自由主义者D.沛•西能E.涂尔干16.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A.教育学B.心理学C.学科教学法D.教育心理学E.义务教育法17.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实际性E.操作性18.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A.准备好问题B.准备好谈话计划C.提问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D.善于启发诱导E.做好归纳、小结1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A.上课B.课外辅导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备课E.批改作业20.中学教学原则包括()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你最佳的考试选择】 2011年4月23日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的教育特征。
2.D【解析】生产力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3.B【解析】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
4.B【解析】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5.B【解析】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6.C【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7.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8.C【解析】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9.A【解析】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
10.B【解析】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二、多项选择题11.ACE【解析】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要亲知、闻知、说知。
、12.ABC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是否实行义务教育、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确定重点学校、教师的任免等。
13.ACE【解析】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内发论、多因素交互作用论、外铄论。
14.ABC【解析】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5.ABCD【解析】涂尔于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6.ABC【解析】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
17.ABCD【解析】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实际性。
18.ABCDE【解析】以上五项都是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9.ABCDE【解析】教学工作包括上课、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备课和批改作业等。
20.ABCDE【解析】中学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
共40分)1.学校教育始于()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原始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中期2.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王夫之B.孔子C.朱熹D.墨子3.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A.1957年B.1982年C.1986年D.1990年4.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5.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它是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A.劳动B.潜能C.知识D.意识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7.素质教育是以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10.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1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13.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14.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________三个阶段进行。
()A.导人、详述和汇总B.导人、分析和汇总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1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17.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18.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19.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2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的一门社会科学。
22.学生具有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23.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其中一种是将课分为新授课、________、技能课和________。
24.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________和控制。
25.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6.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________的教育思想。
2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具有________的新一代人才。
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从西周以后,出现了“国学”和“乡学”,这就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2.B【解析】孔子从探讨人性入手,主张“有教无类”。
3.C【解析】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l986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
4.C【解析】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5.B【解析】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6.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7.B【解析】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8.A【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见大纲中对德育的阐释。
9.B【解析】本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
10.A【解析】正是社会对个体的客观需要,才促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发生。
11.B【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2.A【解析】将课程划分种类,需要一定的标准。
课程类型就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13.D【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4.A【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15.D【解析】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16.C【解析】见大纲中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部分。
17.D【解析】德育个体发展功能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8.B【解析】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9.A【解析】由我国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可知,采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20.A【解析】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了解研究学生是他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填空题2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22.向师性23.巩固课检查课24.协调25.德育内容德育方法26.平行影响27.创造精神和能力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l分。
共20分)1.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培养》C.《普通教育学》D.《民本主义与教育》2.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德谟克利特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5.“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 )A.平衡性B.顺序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6.“理想和未来”是人生______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