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作为微生物菌剂载体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87.93 KB
- 文档页数:6
微生物菌剂对菜粕堆肥的影响及堆肥腐熟度评价摘要:本文以来源于蔬菜种植基地的菜粕为原料,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腐熟度和成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堆肥的腐熟度,同时对堆肥中的有机质、总氮、总磷、有效磷等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其中,以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因此,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堆肥的生物活性,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改善堆肥的物理性质和营养成分,提高其肥效。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菜粕;堆肥腐熟度;营养成分1.引言堆肥是将有机废弃物经过微生物作用和自然代谢过程,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其转化成有机肥料的过程。
由于其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然而,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堆肥的腐熟度较低,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同时还存在着异味冲天、细菌、病菌等问题,限制了堆肥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2.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选用的材料为来源于蔬菜种植基地的菜粕,其主要成分为有机质、总氮、总磷、有效磷等成分。
本实验共设立五个处理组,其中一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四个分别添加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普通菌剂、复合菌剂、生物污泥和泥炭菌剂。
在每个处理组中分别添加相应的微生物菌剂,比例为堆肥中有机质的2%,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混合和保湿,进行堆肥的腐熟过程。
在堆肥腐熟过程中,分别对不同处理组的堆肥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和营养成分的测定。
其中,物理性质包括水分含量、pH值、堆密度等指标;营养成分包括有机质、总氮、总磷、速效磷等指标。
同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处理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3.结果与分析3.1 微生物菌剂对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微生物菌剂后,堆肥的水分含量、pH值和堆密度等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其中,复合菌剂处理组的水分含量最低,pH值最高,堆密度最大。
这表明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剂可以通过生物作用降低堆肥的水分含量和pH值,从而改善其物理性质和稳定性。
有机废弃物论文:微生物菌剂在有机废弃物堆肥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中文摘要】随着我国农牧业的发展,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积累量不断增大,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堆肥能够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但是传统的堆肥方式和技术由于存在发酵时间长、无害化程度低和肥力低等诸多弊端,已经不适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
因此,探索有机废弃物快速堆肥原理及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了EM菌种(EM)、群林发酵剂(QL)、北京神农采禾发酵剂(CH)3种微生物菌剂对堆肥理化性质、腐熟指标的影响,并利用凝胶色谱技术研究了堆肥过程中不同分子量分布区间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DGGE)研究了EM、QL处理堆肥真菌及细菌群落的变化。
试验结果如下:⑴3种微生物菌剂均能一定程度促进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质量。
各菌剂处理下,堆体升温速度及高温持续时间均得到提高,但不同菌剂之间略有差异,EM菌剂升温速度最快,QL处理温度最高。
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QL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CH。
EM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CH处理最低(对照除外)。
QL能够明显提高堆肥种子发芽系数、降低堆肥T值及E4/E6。
⑵凝胶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能够促进堆肥中有机物分解,加快大分子有机物向小分子物质的转化。
堆肥过程中,大分子有机物含量在逐渐减少,小分子有机物含量不断增加,但堆肥相同阶段,微生物菌剂处理大分子有机物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处理。
⑶PCR-DGGE研究结果表明,2种菌剂处理对堆肥微生物菌群具有明显影响,不同处理不同堆肥阶段微生物群落的电泳条带数目、条带位置、优势条带数目及条带强度均不完全相同。
微生物菌剂处理降低了堆肥微生物群落与对照处理之间的相似度。
整个处理期间,QL菌剂、EM菌剂处理下堆肥细菌平均丰富度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73%、5.43%,平均香农-威纳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32%、4.02%,真菌平均丰富度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3.28%、28.36% ,平均香农-威纳指数分别提高了65.52%、34.17%。
·综 述·微生物菌剂在鸡粪有机肥料堆制发酵中的应用*殷培杰1,2,孙军德3,石星群3,李培军1**(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6;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10;3.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摘 要 降解鸡粪的微生物菌剂是由蛋白分解菌、纤维分解菌、酵母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
这些菌群在生长中产生的代谢物质相互利用,而不发生拮抗现象。
在鸡粪堆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以辅料为载体与鸡粪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能够快速、环保地发酵鸡粪并增加肥效。
介绍了微生物菌剂在鸡粪堆肥中的作用、机理、发酵工艺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鸡粪堆肥;有机肥料中图分类号 S1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4)06-0043-04 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保证营养元素的合理循环。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施用有机肥料,它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12]。
在消费领域,随着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由经济实惠转向自然、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施用优质有机肥料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养鸡业迅猛发展,鸡粪在商品性有机肥料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本文综述了鸡粪堆制发酵的发展以及微生物复合菌剂在鸡粪堆制发酵中的应用。
1 微生物菌剂在鸡粪堆肥中的应用研究1.1 鸡粪堆肥传统方法处理鸡粪作有机肥料传统上主要方法有干燥处理法、青贮法、化学处理法、热喷处理法和发酵堆肥法等,其中以发酵堆肥法的效果较好[2]。
美国、日本等国家60%以上的有机肥都是堆肥。
然而传统的堆肥发酵,鸡粪腐熟的时间常需2~6个月,堆制过程中堆肥周围恶臭难闻,污水流淌,蚊、蝇滋生,成为农业环境中重要的污染源[9]。
与此同时,氮素养分以氨气散发,从而降低了堆肥的农用价值,肥效缓慢。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参考文献:[1]刘 旭,李立会,黎 裕,等.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J].农学学报,2018,8(1):10-15.[2]穆 平.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14-15. [3]FAO.Secondreportonthestateoftheworld splantsgeneticresourcesforfoodandagriculture[M].Rome:FAOInter-DepartmentalWorkingGroup,2010.[4]卢新雄,辛 霞,尹广 ,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理论与实践[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20(1):1-10.[5]曹永生,方 沩.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J].生物多样性,2010,18(5):454-460.[6]王才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辉煌八十年:1932—2012[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6.[7]王才林.江苏省稻麦品种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孙 谱,孙婉薷,石占成,等.微生物菌剂在木本废弃物堆肥中的应用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57-6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5.010微生物菌剂在木本废弃物堆肥中的应用综述孙 谱1,孙婉薷1,石占成1,王 波1,俞文生2,3,尹江海3(1.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江苏苏州215123;2.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江苏苏州215107;3.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 摘要: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是资源化利用废弃物的重要方式。
将微生物菌剂接种于木本废弃物堆肥中,可以加快堆肥进程、提高堆肥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菌剂对菜粕堆肥的影响及堆肥腐熟度评价微生物菌剂对菜粕堆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微生物菌剂中的活性微生物可以产生多种酶,通过降解有机
物质,将其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养分。
这些酶可以降解菜粕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蛋
白质等难降解有机物,提高堆肥的降解效率。
2. 提高堆肥的温度:微生物菌剂中的一些菌株具有产热能力,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
产生热量,提高堆肥的温度。
适宜的堆肥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进有机物的降
解和转化。
堆肥腐熟度评价是判断堆肥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目测评价、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等。
1. 目测评价:目测评价是一种常用的简单快速的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堆肥的颜色、
气味和结构等特征来判断腐熟度。
一般来说,褐色或黑色的堆肥颜色,土壤的泥土味或腐
烂的气味,以及颗粒间的松散结构都是腐熟度较高的表现。
2. 理化分析:理化分析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评价方法,可以通过测试堆肥中的有机质
含量、全氮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来判断腐熟度。
一般来说,腐熟度越高,有机质含
量越高,全氮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也会相应增加。
3. 微生物分析:微生物分析是一种间接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方法,可以通过测定堆肥
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群结构来评估腐熟度。
腐熟度较高的堆肥中,会出现多样性的微生物
种群,并且微生物数量较多。
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菜粕堆肥的腐熟过程,提高堆肥的降解效率和转化率。
评价堆肥
腐熟度的方法包括目测评价、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等,可以综合利用这些方法来评价堆
肥质量的好坏。
微生物菌剂对菜粕堆肥的影响及堆肥腐熟度评价
堆肥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将有机残留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的过程。
微生物菌剂是一种通过添加特定微生物来加速有机物分解和转化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菌剂对菜粕堆肥的影响,并提出一种腐熟度评价方法。
微生物菌剂对菜粕堆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速有机物分解:微生物菌剂中的特定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中的大分子化合物,使其转化为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提高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
2. 改善堆肥的通气性:堆肥过程需要氧气参与,微生物菌剂中的部分微生物能够产生大量气体,改善堆肥的通气性,提高堆肥过程中的氧气供应。
3. 提高堆肥的稳定性:微生物菌剂中的一些微生物具有抗生机制,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堆肥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臭味等不良反应。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评价菜粕堆肥腐熟度的方法。
腐熟度是衡量堆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成熟的堆肥对植物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下面是一种基于理化指标的腐熟度评价方法:
1. pH值:成熟的堆肥具有较为稳定的pH值,通常在6-8之间。
pH值过低或过高会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2. 电导率:堆肥的电导率可以反映其中的盐分含量,成熟的堆肥通常具有较低的电导率。
3. 有机质含量:堆肥的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其腐熟度的重要指标,成熟的堆肥通常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
微生物菌剂可以加速菜粕堆肥的分解和转化过程,并改善堆肥的通气性和稳定性。
腐熟度是评价堆肥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理化指标来评价。
谷糠和堆肥作为微生物菌剂载体的研究赵旭;王改兰;陈春玉;王硕林【摘要】[目的]探讨堆肥和谷糠代替草炭作为功能性微生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以湖南当地猪粪堆肥、谷糠和草炭等材料作为微生物菌体载体材料,通过制成不同配比的微生物肥料,比较载体中微生物数量以及pH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过自然风干的堆肥与草炭比较,吸附液体微生物菌剂后无论外观、手感还是微生物数量差异均不大.以75%堆肥添加25%谷糠,载体中微生物数量最高,且载体物理性状、pH、气味均达标.[结论]草炭是一种短期不可再生性的天然矿产资源,而自然风干的堆肥添加适量的谷糠可代替草炭,作为微生物菌剂载体的一种选择.【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4【总页数】3页(P179-180,223)【关键词】谷糠;草炭;堆肥;载体;微生物菌剂【作者】赵旭;王改兰;陈春玉;王硕林【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4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品,被应用于农业生产,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活性微生物起着关键作用[1]。
微生物肥料不但应用效果好,而且生产成本低,施用后能减少化肥用量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对于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产安全、无公害绿色食品以及降低农民投入、保护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微生物肥料质量控制一直是最突出的问题,其中载体是一个关键因素[3]。
目前微生物肥料载体主要有蛭石、草炭及菌糠等,其中草炭应用较普遍[4]。
但是,草炭是一种短期不可再生性的天然矿产资源,长期开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并且成本较高[5]。
现今微生物肥料生产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能否找到一种既满足微生物菌剂保存要求,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供养分的载体。
秸秆堆肥功能微生物与高效降解菌剂的研究进展
王鑫;彭仕乐;张旭屹;张宏森;毛国涛;谢慧;宋安东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24(43)4
【摘要】秸秆通过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是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在堆肥中添加高效微生物降解菌剂能加速秸秆腐熟的过程,使复杂的有机物在短时间内降解为植物可利用的简单化合物。
国内外关于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微生物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秸秆降解菌的应用研究较少。
该文详细介绍了秸秆降解的功能微生物、高效降解菌剂及其应用效果,阐述了多种功能微生物在降解秸秆间的协同作用,并对多功能秸秆降解菌剂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发高效多效秸秆降解菌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页数】7页(P22-28)
【作者】王鑫;彭仕乐;张旭屹;张宏森;毛国涛;谢慧;宋安东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1.4
【相关文献】
1.牛粪堆肥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2.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筛选及其复合微生物菌剂r在有机堆肥中的应用效果
3.低温秸秆降解复合微生物菌剂的
研究进展4.速腐菌剂在东北地区秸秆堆肥中的功能验证及微生物菌群动态研究5.微生物菌剂对秸秆降解及秸秆中微生物变化规律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