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形态学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11
肿瘤形态学分类肿瘤形态学分类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特点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是肿瘤学的基础,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肿瘤形态学分类主要有WHO分类和TNM分期两种。
一、WHO分类WHO分类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肿瘤形态学分类。
它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化程度进行分类,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肿瘤前病变三类。
1.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生长缓慢、局限于器官或组织内、无转移倾向的肿瘤。
它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正常组织相似,细胞分化良好,有较低的恶性转化率。
常见的良性肿瘤有腺瘤、纤维瘤、神经瘤等。
2.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指生长快、浸润性强、易转移的肿瘤。
它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正常组织相差较大,细胞分化程度不一,有较高的恶性转化率。
恶性肿瘤按照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上皮性肿瘤、间质性肿瘤和淋巴瘤等。
3. 肿瘤前病变肿瘤前病变是指一些组织细胞发生了癌变的早期变化,但尚未形成肿瘤。
肿瘤前病变的诊断对于早期发现肿瘤、预防肿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肿瘤前病变有原位癌和异型增生等。
二、TNM分期TNM分期是肿瘤分类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M)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TNM分期可为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1. T分期T分期是指肿瘤的大小和深度的评估。
它分为T1、T2、T3、T4四个等级,T1表示肿瘤直径小于2cm,T2表示肿瘤直径在2-5cm之间,T3表示肿瘤直径大于5cm,T4表示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
2. N分期N分期是指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它分为N0、N1、N2、N3四个等级,N0表示无淋巴结转移,N1表示有少量淋巴结转移,N2表示有中等量淋巴结转移,N3表示有大量淋巴结转移。
3. M分期M分期是指远处转移的情况。
它分为M0和M1两个等级,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肿瘤形态学分类是肿瘤学的基础,它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肿瘤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通过观察和研究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可以了解肿瘤的类型、分级、浸润程度以及预后等信息。
下面将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几个方面。
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在细胞核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
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常常变得异常增大,核质比增大,核内染色质逐渐减少,核仁也可能出现变化。
此外,核分裂像的出现也是肿瘤细胞的一个标志。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核分裂像较为常见,核分裂像的出现是肿瘤细胞活跃增殖的重要表现。
细胞质方面的变化也是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常常呈现异型性,细胞质颜色深浅不均,甚至出现浆液变性。
同时,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出现较多的有颗粒物质,这些胞浆内颗粒物质通常是由于过度增殖导致的。
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细胞的分化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正常细胞具有一定的分化程度,而肿瘤细胞则可能发生脱分化或分化障碍。
脱分化指的是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逐渐恶化,失去与原型细胞的相似性,表现为较低的分化程度。
而分化障碍是指肿瘤细胞未能完成正常的分化过程,呈现出原位未成型或幼稚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肿瘤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还包括细胞排列方式和细胞间关系的变化。
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常常失去正常组织的规律性,呈现出可变的、混乱的排列方式,往往以实性生长为主。
肿瘤细胞的细胞间关系也常常受到破坏,细胞间紧密排列的密度降低,并出现细胞之间的空隙。
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还与肿瘤的类型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细胞形态学上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具有较大的、多角的细胞形态,胞浆中常可见到角质化的细胞包裹物;腺癌的肿瘤细胞常呈腺样结构,细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常有多量分泌物等。
总之,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过观察和研究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肿瘤的类型、分级、浸润程度以及预后等信息。
因此,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分析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一、肿瘤细胞的多形性肿瘤细胞大小和形态不一,通常与其起源细胞相比较大,有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出现,例如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内分泌肿瘤,瘤细胞可呈多形性,但不能单纯据此即诊断恶性,尚需结合其他条件,如甲状旁腺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等。
二、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遗传物质贮存以及遗传信息复制和转录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增殖以及分化的控制中心。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核由染色体、核膜、核基质和核仁组成。
在光学显微镜下,为异型性核,表现为瘤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染色不一致,细胞核的体积增大,胞核与胞浆的比例增大,正常细胞的核/浆比为1:4—1:6,恶性肿瘤细胞的核/浆比可达到1:1,有时甚至核/浆比例倒置。
核形状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多核或奇异形核。
核染色深(由于核内DNA增多),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常聚集于核膜下而使核膜增厚。
核仁数目也常增多,核分裂像常增多。
特别见不对称性、多极性和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像时,对于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镜下,瘤细胞胞核增大,核形不规则,在电镜下显得更为明显。
有时可见核突和核袋。
核仁常较大,有时甚为突出,谓之牛眼核(bovine eye nucleus)。
数目常增多,并常偏位。
紧贴于核膜下,轮廓常不规则。
核内异染色质可增多,常凝集于核膜下,使光镜下核深染和核膜增厚。
有时常染色质增加使核在光镜下呈泡状或浅染微尘状。
核膜可有内陷,核膜内陷时可使部分胞质连同细胞器突人核内,形成胞质包涵体或称假包涵体。
三、细胞质细胞质占细胞体积的大部分。
在动物细胞中,细胞质约占细胞的9/10,细胞核悬浮其中,通过核膜的核孔与细胞质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
细胞质基本上由细胞骨架(微管、微丝、中丝、非肌动蛋白微丝和微小梁网络结构等)、细胞器及细胞液(cyto-s01)组成。
细胞液又称胞质溶胶,充满整个细胞核与细胞器之间的空间,含有数千种酶,参与各种生命活动的生物化学反应。
肿瘤形态学肿瘤组织学区别
肿瘤形态学和肿瘤组织学是肿瘤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都涉及到肿瘤的研究和诊断。
下面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肿瘤形态学:指的是肿瘤的形态学特征,主要依据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包括细胞形态、组织结构、核形态、核染色质、核仁、胞质等等。
肿瘤形态学研究的关键是对肿瘤细胞组织形态的观察分析和描述,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和分级。
肿瘤组织学:指的是肿瘤细胞在组织中的构成和排列方式,主要包括细胞、间质和血管三个部分。
肿瘤组织学主要关注于肿瘤细胞的组织学特征和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同时也考虑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与肿瘤的边缘结构,以期了解肿瘤在人体中的生长、扩散和转移规律。
肿瘤组织学可以用于肿瘤的分型、分级、预后判断以及对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总之,肿瘤形态学和肿瘤组织学在肿瘤的研究和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肿瘤的形态学肿瘤是一种通过异常细胞增殖引起的疾病,对它的形态学研究有助于对病变的性质和恶性程度进行判断。
肿瘤的形态学包括一些主要的内容,例如肿瘤的大小、形状、边缘、结构和治疗后的改变等等。
首先,肿瘤的大小是其形态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根据肿瘤的体积,并结合其生长速度,可以推断出肿瘤的生长动力以及其分化程度。
一般来说,体积较大、生长速度较快的肿瘤更可能表现出侵略性生长和恶性程度。
排列与形状是另一条重要信息通道。
根据肿瘤的外观形状,我们可以推测其生长方式和分布方式。
平坦型肿瘤可能生长在表皮,而球状或菌状肿瘤可能来自较深的组织;相比于规则的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可能更容易侵犯附近结构,因此恶性度可能更高。
肿瘤的边缘也是形态学评估的重要部分。
边缘清晰的肿瘤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这可能是因为肿瘤细胞排列紧密,且未侵犯周围正常组织。
相反,边界模糊、不规则甚至“浸润性”生长的肿瘤通常表明其恶性程度较高。
在患者接受治疗后,例如化疗或放疗后,肿瘤的形态学表现也会发生改变。
肿瘤可能会缩小,肿瘤的形状、边缘和内部结构可能也会发生改变。
这些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例如是否完全切除,是否有残留或复发,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此外,肿瘤内部的形态学表现,例如囊性改变、钙化或出血,也能够为评估肿瘤的性质和程度提供线索。
肿瘤中的这些改变可能预示着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肿瘤形态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全面地理解肿瘤的特性和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医疗资源更为精确地采用在需要它的患者身上,避免了无谓的医疗开支,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肿瘤形态学帮助我们做出更好地、更具科学依据的决策,提高了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肿瘤形态学(一)、肿瘤得一般形态与结构ﻫ(1)肿瘤得肉眼观形态肉眼观肿瘤得形态多种多样,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得良恶性。
1)肿瘤得数目与大小:肿瘤得数目、大小不一、多为一个,有时也可为多个。
肿瘤得大小与肿瘤得性质(良性、恶性)、生长时间与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
生长于体表或较大体腔内得肿瘤有时可生长得很大,而生长于密闭得狭小腔道内得肿瘤一般较小。
肿瘤极大者,通常生长缓慢,多为良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常长不大。
2)肿瘤得形状:肿瘤得形状多种多样,有息肉状(外生性生长)、乳头状(外生性生长)、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囊状(膨胀性生长)、浸润性包块状(浸润性生长)、弥漫性肥厚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溃疡状伴浸润性生长。
形状上得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与肿瘤得良恶性密切相关、3)肿瘤得颜色:一般肿瘤得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视其含血量得多寡、有无出血、变性、坏死等而定。
有些肿瘤会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现不同得颜色。
因此可以根据肿瘤得颜色推断为何种肿瘤、如脂肪瘤呈黄色,恶性黑色素瘤呈黑色,血管瘤呈红色或暗红色。
ﻫ4)肿瘤得硬度:与肿瘤得种类、肿瘤得实质与间质得比例及有无变性、坏死有关。
实质多于间质得肿瘤一般较软;相反,间质多于实质得肿瘤一般较硬。
瘤组织发生坏死时较软,发生钙化或骨化时则较硬、脂肪瘤很软,骨瘤很硬。
ﻫ(2)肿瘤得组织结构ﻫ肿瘤得组织结构多种多样,但所有得肿瘤得组织成分都可分为实质与间质两部分。
1)肿瘤得实质:肿瘤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得总称,就是肿瘤得主要成分。
它决定肿瘤得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肿瘤得特殊性。
通常根据肿瘤得实质形态来识别各种肿瘤得组织来源,进行肿瘤得分类、命名、与组织学诊断,并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与异型性大小来确定肿瘤得良恶性与肿瘤得恶性程度。
ﻫ2)肿瘤得间质:肿瘤得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起着支持与营养肿瘤实质得作用。
一般由结缔组织与血管组成,间质有时还具有淋巴管、通常生长比较快得肿瘤,其间质血管一般较丰富而结缔组织较少;生长缓慢得肿瘤,其间质血管多比较少。
肿瘤形态解析肿瘤是一种由于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异常物质,它们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
肿瘤形态学是对肿瘤外观、结构和组织学特征进行研究和描述的学科。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对肿瘤形态学进行解析。
一、肿瘤的组织形态肿瘤的组织形态是指肿瘤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形态、染色性质等特征。
根据肿瘤组织的来源和分化程度,肿瘤形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腺瘤:腺瘤是一种来源于腺体上皮细胞的肿瘤,常见于乳腺、胃、肾等器官。
腺瘤的形态特征是肿瘤细胞呈腺体的排列方式,有明显的腺腔形成。
2. 鳞状细胞瘤:鳞状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常见于皮肤、口腔、宫颈等部位。
其形态特征是肿瘤细胞呈鳞状排列,细胞间有角质形成。
3. 间叶瘤:间叶瘤起源于体内的结缔组织,如肌肉、骨骼、脂肪等。
其形态特征是由肿瘤细胞和纤维组织构成的间质。
4.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来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胶质瘤等。
其形态特征是肿瘤细胞呈神经元样或胶质细胞样的排列方式。
5. 混合瘤:混合瘤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肿瘤,如腺样囊性癌、畸胎瘤等。
其形态特征是肿瘤中存在多种细胞类型。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的组织结构是指肿瘤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结构和组织学特征。
根据肿瘤细胞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结构的不同,肿瘤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实质性肿瘤:实质性肿瘤是指肿瘤细胞紧密排列,形成固实的肿块。
这类肿瘤常见于肝、肺等器官,其结构特征是细胞紧密排列,呈堆积状生长。
2. 囊性肿瘤:囊性肿瘤是指肿瘤内含有囊腔,其形态特征是肿瘤细胞围绕着囊腔形成。
常见的囊性肿瘤有多囊肾、卵巢囊肿等。
3. 网状肿瘤:网状肿瘤是指肿瘤细胞排列成网状结构,常见于淋巴瘤、骨髓纤维化等。
其形态特征是肿瘤细胞呈网状排列,形成纤维支架。
4. 腺样囊性肿瘤:腺样囊性肿瘤是一种复合型肿瘤,其形态特征是肿瘤细胞呈腺管状结构,同时存在囊腔。
肿瘤形态学分类肿瘤形态学分类是肿瘤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肿瘤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描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该分类方法基于肿瘤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肿瘤的类型、预后和治疗方案。
肿瘤形态学分类主要依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和组织类型进行分类。
根据起源部位,肿瘤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
原发性肿瘤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器官发生的肿瘤,而继发性肿瘤是指由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该部位形成的肿瘤。
根据组织类型,肿瘤可以被分为上皮肿瘤、间叶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上皮肿瘤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它源自上皮组织,包括皮肤、内脏器官的黏膜以及腺体组织。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化程度,上皮肿瘤可以被细分为不同的亚型。
常见的上皮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直肠癌等。
间叶肿瘤是肿瘤形态学分类中的另一大类,它起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骨骼组织等。
间叶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分为多种亚型。
例如,纤维肉瘤和脂肪肉瘤是间叶肿瘤的常见亚型。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特殊的肿瘤类型,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
这种肿瘤通常在内分泌系统中出现,例如胰腺、肺部和消化道。
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小圆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癌等。
除了起源部位和组织类型,肿瘤形态学分类还包括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一般分为Ⅰ级到Ⅳ级。
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和转移情况来评估肿瘤的临床阶段,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和国际儿童肿瘤分期系统。
肿瘤形态学分类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肿瘤形态学特征的分析,医生可以确定肿瘤类型、判断肿瘤的预后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医生可以判断肿瘤是否为恶性肿瘤,并根据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治疗效果。
然而,肿瘤形态学分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同一类型的肿瘤可能具有不同的形态学表现,这导致在分类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主观性。
肿瘤形态学分类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由异常增殖的细胞组成。
对于肿瘤的分类是理解和研究这一疾病的重要基础。
肿瘤形态学分类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表现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的系统。
一、背景介绍肿瘤形态学分类是通过对肿瘤细胞的观察和分析,将肿瘤分为不同类型。
这样的分类便于医生诊断和治疗肿瘤。
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外观、大小、形状、核仁、核质比等特征的观察,肿瘤形态学分类可以将肿瘤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上皮肿瘤、间质肿瘤和混合型肿瘤等。
二、常见的肿瘤形态学分类1. 上皮肿瘤上皮肿瘤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常见的有乳腺癌、肺癌、肝癌等。
这类肿瘤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增生的上皮细胞排列成细胞团、腺体或管腔结构,细胞呈多形性、异型性。
2. 间质肿瘤间质肿瘤是起源于间质组织的肿瘤,例如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这类肿瘤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间质的增生和异型性,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较紊乱。
3. 混合型肿瘤混合型肿瘤是由不同起源的肿瘤组织混合在一起形成的肿瘤,例如肾母细胞瘤、卵巢畸胎瘤等。
这类肿瘤的形态学特征主要是细胞组织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三、肿瘤形态学分类的意义肿瘤形态学分类对于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肿瘤形态学分类,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的细胞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肿瘤形态学分类可以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不同类型的肿瘤有不同的生存率和治疗反应。
通过细致的肿瘤形态学分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为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此外,肿瘤形态学分类还为肿瘤的病因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参考。
通过对肿瘤形态学分类的探索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肿瘤的起源、发展和转移机制,推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总结:肿瘤形态学分类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将肿瘤分为不同类型的系统。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医保版肿瘤形态学icd10编码肿瘤形态学是研究肿瘤的形态特征及其组织学结构的学科。
ICD-10是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全球标准分类,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
肿瘤的ICD-10编码对于统计、诊断、治疗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医保版肿瘤形态学的ICD-10编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编码。
一、概述肿瘤形态学ICD-10编码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形态学表现进行分类编码的。
这些编码主要用于对肿瘤进行统计、诊断和治疗。
在ICD-10中,肿瘤形态学编码主要包括C00-D49段。
在医保版的ICD-10编码中,肿瘤形态学编码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范,其编码原则和方法也略有不同。
下面我们将根据肿瘤的部位和性质来介绍医保版肿瘤形态学的ICD-10编码。
二、按部位编码1.头颈部肿瘤头颈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头颈部的各种肿瘤,包括口腔、喉、甲状腺、颌面部等部位的肿瘤。
医保版ICD-10编码中,头颈部肿瘤的编码范围主要在C00-C14段。
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包括口腔颌面部肿瘤、喉部肿瘤、甲状腺肿瘤等。
其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00-C08段,喉部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32段,甲状腺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73段。
在医保版的ICD-10编码中,头颈部肿瘤的编码原则是根据肿瘤的部位和性质进行编码。
2.胸部肿瘤胸部肿瘤是指发生在胸部的各种肿瘤,包括乳腺、肺部、纵隔等部位的肿瘤。
医保版ICD-10编码中,胸部肿瘤的编码范围主要在C15-C26段。
乳腺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50段,肺部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34段,纵隔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38段。
在医保版的ICD-10编码中,胸部肿瘤的编码原则是根据肿瘤的部位和性质进行编码。
3.腹部肿瘤腹部肿瘤是指发生在腹部的各种肿瘤,包括消化道、肝胆系统、泌尿系统等部位的肿瘤。
医保版ICD-10编码中,腹部肿瘤的编码范围主要在C30-C39段。
消化道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15-C26段,肝胆系统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22-C24段,泌尿系统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64-C68段。
肿瘤形态学编码ICD10字典库肿瘤形态学编码ICD10字典库(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 ICD-O)是一部广泛使用于世界范围内的肿瘤分类系统,它为肿瘤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标准化的编码和分类。
本文将介绍肿瘤形态学编码ICD10字典库的历史背景、编码结构以及其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
背景ICD-O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为了提供一个准确的肿瘤病例分类系统,以便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肿瘤分类和比较研究。
它最早是在1921年的国际肿瘤学会议上引入,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经过多次修订和更新,逐渐形成了现代的ICD-O版本。
编码结构ICD-O的编码结构由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topography(肿瘤部位)、morphology(肿瘤形态学类型)、behavior(肿瘤行为)和grading(肿瘤分级)。
每个部分都用特定的数字和字母符号进行编码,以实现精确的肿瘤分类和分类统计。
肿瘤部位(topography)是指肿瘤的具体发生位置。
它使用了字母符号,如C表示头颈部,D表示消化系统,M表示皮肤等。
肿瘤形态学类型(morphology)则描述了肿瘤细胞和组织的特征,使用了数字符号,如8000/3表示恶性上皮性肿瘤。
肿瘤行为(behavior)描述了肿瘤的性质,如良性、恶性或不确定性。
最后,肿瘤分级(grading)用于评估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预后,使用了数字表示。
应用肿瘤形态学编码ICD-O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使用ICD-O编码记录和诊断肿瘤病例,以便于交流、比较和统计分析。
此外,ICD-O还为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研究领域,ICD-O的编码系统被广泛用于描述和分类肿瘤样本,从而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它也为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球比较提供了一致的标准,使得国际间的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成为可能。
医保版肿瘤形态学icd10编码医保版肿瘤形态学编码使用的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制的一套全球通用的疾病分类系统。
肿瘤形态学编码是通过对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以便于医师对肿瘤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诊断。
在编码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是肿瘤组织的原始部位、形态学特征、肿瘤的良性/恶性性质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医保版肿瘤形态学ICD-10编码是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的,分别是:原位/非原位(Carcinoma in situ/not in situ,CIS/NIS)、良性(Benign)、不确定性/未定性(Uncertain/indeterminate)以及恶性(Malignant)。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具体编码进行详细介绍。
1.原位/非原位(Carcinoma in situ/not in situ,CIS/NIS):原位癌是指肿瘤细胞限制在原始部位的上皮内生长,没有穿过基底膜。
非原位癌是指肿瘤细胞已经穿过基底膜,侵犯了间质。
常见的原位/非原位的编码如下:- D00需要具体指定原位癌的部位,例如:D00.0食管原位癌、D00.1胃原位癌等。
- D02需要具体指定非原位癌的部位,例如:D02.0结肠非原位癌、D02.2直肠非原位癌等。
2.良性(Benign):良性肿瘤是指没有侵犯周围组织、没有转移的肿瘤。
医保版肿瘤形态学ICD-10编码中,良性肿瘤编码一般以"D"字母开头。
常见的良性肿瘤编码如下:- D10-D36根据良性肿瘤的生源部位进行编码,例如:D12.0食管平滑肌瘤、D25.1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等。
3.不确定性/未定性(Uncertain/indeterminate):当对肿瘤类型或肿瘤良恶性质不能确诊时,可使用不确定性/未定性编码。
这类肿瘤可能由于样本不足、混杂的组织类型、特殊的肿瘤类型等原因导致无法确定良性或恶性性质。
常见的不确定性/未定性编码如下:- D37-D48根据肿瘤的生源部位进行编码,例如:D44.3卵巢卵黄瘤、D47.1脾肿瘤等。
肿瘤的形态学肿瘤的形态学是肿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肿瘤的形态、结构及其组织学特征。
肿瘤形态学的研究有助于对肿瘤类型进行分类和诊断,对肿瘤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形态学的研究从肉眼观察到显微镜下的观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临床分类和分级。
肉眼观察主要包括肿瘤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以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观察项目能够为后续的组织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显微镜下的观察则更加细致,能够揭示肿瘤的细胞结构、组织学构成和细胞形态特征等信息。
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常常与其良恶性有关。
良性肿瘤往往有完整的包膜,边界清晰,细胞组织结构较为规整,细胞核染色体呈现正常形态。
而恶性肿瘤则往往缺乏包膜,边界模糊,细胞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核发生核分裂,染色体异常。
通过观察这些形态学特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一个肿瘤的良恶性,辅助临床诊断。
除了良恶性之外,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还可以反映其分化程度。
肿瘤的分化程度是指其组织学结构与相应正常组织相似程度的程度。
高度分化的肿瘤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似度较高,细胞结构接近正常,且组织结构比较有序;而低度分化的肿瘤则与正常组织相似度较低,细胞结构异常,组织结构紊乱。
肿瘤的分化程度可以反映其生长速度、侵袭性和预后情况,低度分化的肿瘤通常生长迅速,易于侵袭周围组织,并且预后较差。
肿瘤的形态学研究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医生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进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乳腺癌的分类中,根据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结构,可以将乳腺癌分为不同亚型,如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等。
这种分类对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另外,肿瘤形态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些肿瘤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通过组织学的形态学观察,可以发现一些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
例如,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中,通过对宫颈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一些预癌病变和早期癌变,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M800000/0良性肿瘤M800000/1良性或恶性未肯定肿瘤M800000/3恶性肿瘤M800000/6转移性肿瘤M800001/3恶性瘤M800001/6继发性肿瘤M800002/3癌症M800002/6肿瘤栓子M800003/3恶性未分化肿瘤M800004/3母细胞瘤M800100/0良性瘤细胞M800100/1良性或恶性未肯定瘤细胞M800100/3恶性瘤细胞M800101/1瘤细胞M800200/3小细胞型恶性肿瘤M800300/3巨细胞型恶性肿瘤M800400/3梭形细胞型恶性肿瘤M800500/0透明细胞瘤M800500/3透明细胞型恶性瘤M801000/0良性上皮肿瘤M801000/2原位癌M801000/3癌M801000/6转移性癌M801001/2上皮内癌M801001/6继发性癌M801100/0良性上皮瘤M801100/3恶性上皮瘤M801101/3上皮瘤M801200/3大细胞癌M801200/6转移性大细胞癌M801300/3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M801400/3具有杆状显形的大细胞癌M801500/3玻璃状细胞癌M802000/3未分化的癌M802100/3间变的癌M802200/3多形性癌M803000/3巨细胞和梭形细胞癌M803100/3巨细胞癌M803200/3梭形细胞癌M803300/3假肉瘤样癌M803301/3肉瘤样癌M803301/6转移性肉瘤样癌M803400/3多角细胞癌M803500/3具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癌M804000/0良性微小瘤M804000/1微小瘤M804100/3小细胞癌M804100/6转移性小细胞癌M804101/3储备细胞癌M804102/3圆形细胞癌M804110/3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M804200/3燕麦细胞癌M804300/3梭形细胞小细胞癌M804400/3中间细胞小细胞癌M804500/3联合小细胞癌M804510/3联合小细胞-大细胞癌M804520/3联合小细胞-腺癌M804530/3联合小细胞-鳞状细胞癌M804600/3非小细胞癌M804600/6转移性非小细胞癌M805000/0乳头状瘤M805000/2乳头状原位癌M805000/3乳头状癌M805000/6转移性乳头状癌M805100/0疣状乳头状瘤M805100/3疣状癌M805101/3湿疣癌M805102/3疣状鳞状细胞癌M805103/3疣状表皮样癌M805104/3瓦尔蒂癌M805200/0鳞状细胞乳头状瘤M805200/2非侵袭性乳头状鳞状细胞癌M805200/3乳头状鳞状细胞癌M805200/6转移性乳头状鳞状细胞癌M805201/0角化性乳头状瘤M805201/2乳头状鳞状细胞原位癌M805201/3乳头状表皮样癌M805300/0内翻性鳞状细胞乳头状瘤M806000/0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病M806001/0乳头状瘤病M807000/2鳞状细胞原位癌M807000/3鳞状细胞癌M807000/6转移性鳞状细胞癌M807001/2表皮样原位癌M807001/3表皮样癌M807002/2表皮内癌M807002/3鳞状细胞上皮瘤M807003/2上皮内鳞状细胞癌M807100/3角化的鳞状细胞癌M807101/3角化的大细胞鳞状细胞癌M807102/3角化的表皮样癌M807200/3非角化的大细胞鳞状细胞癌M807201/3非角化的鳞状细胞癌M807202/3非角化的大细胞表皮样癌M807300/3非角化的小细胞鳞状细胞癌M807400/3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M807401/3梭形细胞表皮样癌M807402/3肉瘤样鳞状细胞癌M807500/3腺样鳞状细胞癌M807501/3假腺样鳞状细胞癌M807502/3皮肤棘层送解性鳞状细胞癌M807600/2伴有可疑间质侵袭鳞状细胞原位癌M807600/3微小侵袭性鳞状细胞癌M807601/2伴有可疑间质侵袭表皮样原位癌M807700/2鳞状上皮内肿瘤III级M807701/2宫颈上皮内肿瘤III级M807702/2伴有重度发育不良宫颈上皮内肿瘤III级M807703/2阴道上皮内肿瘤III级M807704/2外阴上皮内肿瘤III级M807705/2肛门上皮内肿瘤III级M807800/3伴有角质形成鳞状细胞癌M808000/2凯拉增殖性红斑M808100/2鲍恩病M808101/2鲍恩型表皮内鳞状细胞癌M808200/3淋巴上皮癌M808200/6转移性淋巴上皮癌M808201/3淋巴上皮瘤M808202/3淋巴上皮瘤样癌M808210/3施明克瘤M808300/3基底样鳞状细胞癌M808400/3透明细胞型鳞状细胞癌M809000/1基底细胞瘤M809000/3基底细胞癌M809001/3基底细胞上皮瘤M809002/3侵蚀性溃疡M809010/3色素性基底细胞癌M809100/3多源浅表性基底细胞癌M809101/3多中心性基底细胞癌M809200/3浸润性基底细胞癌M809210/3非硬化性浸润性基底细胞癌M809220/3硬化性浸润性基底细胞癌M809221/3硬斑性基底细胞癌M809222/3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基底细胞癌M809300/3纤维上皮性基底细胞癌M809301/3平库斯型纤维上皮瘤M809302/3平库斯型纤维上皮基底细胞癌M809303/3平库斯癌M809304/3纤维上皮瘤M809400/3基底鳞状细胞癌M809401/3混合性基底鳞状细胞癌M809500/3异型癌M809600/0雅达逊表皮内上皮瘤M809700/3结节性基底细胞癌M809710/3小节性基底细胞癌M809800/3腺样基底癌M810000/0毛发上皮瘤M810001/0布鲁克瘤M810002/0腺样囊性上皮瘤M810100/0毛囊瘤M810200/0毛根鞘瘤M810200/3毛膜癌M810201/3毛鞘癌M810300/0毛发瘤M810301/0增殖性毛鞘囊肿M810302/0增殖性毛鞘瘤M811000/0毛基质瘤M811000/3毛基质癌M811001/0马勒布钙化上皮瘤M811001/3恶性毛基质癌M811002/3基质癌M812000/0良性移行细胞乳头状瘤M812000/1尿路上皮乳头状瘤M812000/2移行细胞原位癌M812000/3移行细胞癌M812000/6转移性移行细胞癌M812001/1膀胱乳头状瘤M812001/2尿路上皮原位癌M812001/3尿路上皮癌M812002/1移行细胞乳头状瘤M812100/0施奈德乳头状瘤M812100/1内翻性移行细胞乳头状瘤M812100/3施奈德癌M812101/0鼻窦部乳头状瘤M812110/0外部生长的鼻窦部乳头状瘤M812110/1内翻性施奈德乳头状瘤M812110/3柱状细胞癌M812111/0真菌样鼻窦部乳头状瘤M812120/0良性内翻性移行细胞乳头状瘤M812120/1柱状细胞乳头状瘤M812130/1嗜酸瘤细胞性施奈德乳头状瘤M812200/3梭形细胞移行细胞癌M812201/3肉瘤样移行细胞癌M812300/3基底细胞样癌M812400/3泄殖腔源性癌M813000/1潜在低度恶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M813000/2非侵袭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M813000/3乳头状移行细胞癌M813000/6转移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M813001/2非侵袭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M813001/3乳头状尿路上皮癌M813100/3微乳头状移行细胞癌M814000/0腺瘤M814000/1非典型腺癌M814000/2原位腺癌M814000/3腺癌M814000/6转移性腺癌M814001/1支气管腺瘤M814100/3硬腺癌M814100/6转移性硬腺癌M814101/3硬癌M814102/3癌伴有多处纤维化M814200/3皮革状胃M814300/3表面扩散性腺癌M814400/3肠型腺癌M814401/3肠型癌M814500/3弥漫型癌M814501/3弥漫型腺癌M814600/0单形性腺瘤M814700/0基底细胞腺瘤M814700/3基底细胞腺癌M814800/2腺状上皮内肿瘤Ⅲ级M814810/2前列腺上皮内肿瘤Ⅲ级M815000/0胰岛细胞腺瘤M815000/1胰岛细胞瘤M815000/3胰岛细胞癌M815000/6转移性胰岛细胞癌M815001/0良性胰岛细胞瘤M815001/3胰岛细胞腺癌M815002/0胰岛母细胞瘤M815010/0胰岛细胞腺瘤病M815100/0胰岛素瘤M815100/3恶性胰岛素瘤M815100/6转移性胰岛素瘤M815101/0β细胞腺瘤M815102/3恶性β细胞瘤M815200/1高血糖素瘤M815200/3恶性高血糖素瘤M815200/6转移性高血糖素瘤M815201/1α细胞瘤M815201/3恶性α细胞瘤M815300/1胃泌素瘤M815300/3恶性胃泌素瘤M815301/1G细胞瘤M815301/3恶性G细胞瘤M815302/1促胃液素细胞瘤M815302/3恶性促胃液素细胞瘤M815400/3混合性胰岛细胞和外分泌腺癌M815401/3混合性腺泡-内分泌癌M815402/3混合性导管-内分泌癌M815500/1胰腺瘤M815500/3恶性胰腺瘤M815600/1生长抑制素瘤M815600/3恶性生长抑制素瘤M815601/1生长抑制素细胞瘤M815601/3恶性生长抑制素细胞瘤M815700/1肠高血糖素瘤M815700/3恶性肠高血糖素瘤M816000/0胆管腺瘤M816000/3胆管癌M816000/6转移性胆管癌M816001/0胆管瘤M816001/3胆管腺癌M816100/0胆管囊腺瘤M816100/3胆管囊腺癌M816200/3克拉特斯金瘤M817000/0肝细胞腺瘤M817000/3肝细胞癌M817000/6转移性肝细胞癌M817001/0良性肝细胞瘤M817001/3恶性肝细胞瘤M817002/3肝细胞瘤M817100/3纤维板状肝细胞癌M817200/3硬癌性肝细胞癌M817201/3硬化性肝癌M817300/3肝细胞癌梭形细胞变体M817301/3肉瘤样肝细胞癌M817400/3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M817500/3多形型肝细胞癌M818000/3联合性肝细胞癌和胆管癌M818001/3混合性肝细胞和胆管癌M818002/3肝胆管细胞癌M819000/0小梁性腺瘤M819000/3小梁性腺癌M819001/3小梁性癌M819100/0胚胎性腺瘤M820000/0外分泌性皮肤圆柱瘤M820000/3腺样囊性癌M820000/6转移性腺样囊性癌M820001/3圆柱瘤M820002/3圆柱性腺癌M820003/3圆柱形支气管腺瘤[观察]M820010/0头巾样瘤M820020/0皮肤圆柱瘤M820100/2筛状原位癌M820100/3筛状癌M820101/2筛状型导管原位癌M820200/0微小囊性腺瘤M820400/0泌乳腺瘤M821000/0腺瘤样息肉M821000/2腺瘤样息肉内的原位腺癌M821000/3腺瘤样息肉内的腺癌M821001/0息肉样腺瘤M821001/2管状腺瘤内的原位腺癌M821001/3管状腺瘤内的腺癌M821002/2腺瘤样息肉内的原位癌M821002/3腺瘤样息肉内的癌M821003/2息肉样腺瘤内的原位癌M821004/2息肉内的原位腺癌M821004/3息肉样腺瘤内的腺癌M821005/2息肉内的原位癌M821005/3息肉内的腺癌M821006/3息肉内的癌M821100/0管状腺瘤M821100/3管状腺癌M821100/6转移性管状腺癌M821101/3管状癌M821200/0扁平腺瘤M821300/0锯齿状腺瘤M821310/0混合性腺瘤样和增生性息肉M821400/3壁细胞癌M821410/3壁细胞腺癌M821500/3肛门腺体的腺癌M821501/3肛管的腺癌M822000/0结肠腺瘤样息肉病M822000/3结肠腺瘤样息肉病内的腺癌M822001/0家族性结肠息肉病M822002/0腺瘤病M822100/0多发性腺瘤样息肉M822100/3多发性腺瘤样息肉内的腺癌M823000/2实体型导管原位癌M823000/3实体癌M823001/2实体型导管内癌M823010/3伴有粘蛋白形成实体癌M823011/3伴有粘蛋白形成实体腺癌M823100/3单纯癌M823100/6转移性单纯癌M824000/1潜在的动态未肯定的类癌瘤M824000/3类癌瘤M824010/1阑尾的类癌瘤M824010/3典型性类癌M824010/6转移性类癌M824011/1阑尾类癌M824020/1嗜银性类癌瘤M824020/3类癌支气管腺瘤M824021/1嗜银细胞瘤M824100/3肠嗜铬细胞类癌M824101/3恶性嗜银性类癌瘤M824102/3恶性嗜银细胞瘤M824103/3血清素产生性类癌M824200/1肠嗜铬样细胞类癌M824200/3恶性肠嗜铬样细胞瘤M824201/3恶性肠嗜铬样细胞类癌M824300/3杯形细胞类癌M824301/3粘液类癌性瘤M824302/3粘液性类癌M824400/3复合性类癌M824401/3混合性类癌和腺癌M824500/1管状类癌M824500/3腺类癌瘤M824600/3神经内分泌癌M824600/6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M824700/3梅克尔细胞癌M824701/3梅克尔细胞瘤M824702/3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M824800/1APUD瘤M824900/3非典型类癌性瘤M825000/1肺腺瘤病M825000/3细支气管-肺泡腺癌M825001/3细支气管-肺泡癌M825002/3细支气管腺癌M825003/3细支气管癌M825004/3肺泡细胞癌M825004/6转移性肺泡细胞癌M825100/0肺泡腺瘤M825100/3肺泡腺癌M825100/6转移性肺泡腺癌M825101/3肺泡癌M825200/3非粘蛋白性细支气管-肺泡癌M825201/3克拉拉细胞细支气管-肺泡癌M825202/3Ⅱ型肺细胞细支气管-肺泡癌M825300/3粘蛋白性细支气管-肺泡癌M825301/3杯状细胞型细支气管-肺泡癌M825400/3粘蛋白性和非粘蛋白性混合性细支气管-肺泡癌M825401/3克拉拉细胞和杯状细胞型细支气管-肺泡癌M825402/3Ⅱ型肺细胞和杯状细胞型细支气管-肺泡癌M825403/3不确定型细支气管-肺泡癌M825500/3伴有混合性亚型腺癌M825501/3合并有其他型的癌腺癌M826000/0乳头状腺瘤M826000/3乳头状腺癌M826000/6转移性乳头状腺癌M826010/0腺状乳头状瘤M826010/3甲状腺乳头状癌M826020/3乳头状肾细胞癌M826100/0绒毛状腺瘤M826100/2绒毛状腺瘤内的原位腺癌M826100/3绒毛状腺瘤内的腺癌M826110/0绒毛状乳头状瘤M826200/3绒毛状腺癌M826300/0管状绒毛状腺瘤M826300/2管状绒毛状腺瘤内的原位腺癌M826300/3管状绒毛状腺瘤内的腺癌M826301/0绒毛腺性腺瘤M826310/0乳头状管状腺瘤M826310/3乳头状管状腺癌M826311/3管状乳头状腺癌M826400/0腺状乳头状瘤病M826410/0胆管乳头状瘤病M827000/0嫌色细胞腺瘤M827000/3嫌色细胞癌M827001/3嫌色细胞腺癌M827100/0催乳素瘤M827200/0垂体腺瘤M827200/3垂体癌M828000/0嗜酸细胞腺瘤M828000/3嗜酸细胞癌M828001/3嗜酸细胞腺癌M828100/0混合性嗜酸细胞-嗜碱细胞腺瘤M828100/3混合性嗜酸细胞-嗜碱细胞腺癌M829000/0嗜酸性腺瘤M829000/3嗜酸性腺癌M829001/0嗜酸细胞瘤M829010/0许特尔细胞腺瘤M829010/3许特尔细胞腺癌M829020/0许特尔细胞瘤M829020/3许特尔细胞癌M829030/0滤泡性嗜酸细胞腺瘤M829030/3滤泡性嗜酸细胞腺癌M830000/0嗜碱细胞腺瘤M830000/3嗜碱细胞癌M830001/0粘液细胞腺瘤M830001/3嗜碱性腺癌M830002/3粘液细胞腺癌M831000/0透明细胞腺瘤M831000/3透明细胞腺癌M831001/3透明细胞癌M831001/6转移性透明细胞癌M831010/3中肾样透明细胞腺癌M831100/1肾上腺样瘤M831200/3肾细胞癌M831200/6转移性肾细胞癌M831201/3肾细胞腺癌M831202/3格拉维茨瘤[观察]M831203/3肾上腺样瘤[观察]M831300/0透明细胞腺纤维瘤M831300/1交界恶性的透明细胞腺纤维瘤M831300/3透明细胞囊腺癌性纤维瘤M831301/0透明细胞囊腺纤维瘤M831301/1交界恶性的透明细胞囊腺纤维瘤M831400/3富脂质癌M831500/3富糖原癌M831600/3囊性关联的肾细胞癌M831700/3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M831701/3嫌色细胞性肾癌M831800/3肉瘤样肾细胞癌M831801/3梭形细胞肾细胞癌M831900/3集合管癌M831901/3贝利尼导管癌M831902/3集合管型肾癌M832000/3颗粒细胞癌M832000/6转移性颗粒细胞癌M832001/3颗粒细胞腺癌M832100/0主细胞腺瘤M832200/0水样透明细胞腺瘤M832200/3水样透明细胞腺癌M832201/3水样透明细胞癌M832300/0混合细胞腺瘤M832300/3混合细胞腺癌M832400/0脂肪腺瘤M832401/0腺脂肪瘤M832500/0后肾腺瘤M833000/0滤泡性腺瘤M833000/1非典型滤泡性腺瘤M833000/3滤泡性腺癌M833000/6转移性滤泡性腺癌M833001/3滤泡性癌M833100/3高分化的滤泡性腺癌M833101/3高分化的滤泡性癌M833200/3小梁性滤泡性腺癌M833201/3小梁性滤泡性癌M833210/3中分化的滤泡性腺癌M833211/3中分化的滤泡性癌M833300/0微滤泡性腺瘤M833301/0胎儿腺瘤M833301/3胎儿腺癌M833400/0巨滤泡性腺瘤M833401/0胶样腺瘤M833500/3微侵袭性滤泡性腺癌M833501/3包膜性滤泡性癌M833600/0透明小梁性腺瘤M833700/3岛回癌M834000/3滤泡性变异乳头状癌M834001/3滤泡性变异乳头状腺癌M834002/3乳头状和滤泡性腺癌M834003/3乳头状和滤泡性癌M834100/3乳头状微小癌M834200/3嗜酸细胞乳头状癌M834300/3包膜性乳头状癌M834400/3柱状细胞乳头状癌,M834401/3长细胞乳头状癌M834500/3伴有淀粉样基质髓样癌M834501/3滤泡旁细胞癌M834502/3C细胞癌M834600/3混合性髓样 – 滤泡性癌M834700/3混合性髓样 – 乳头状癌M835000/3无包膜硬化性癌M835001/3无包膜硬化性腺癌M835002/3无包膜硬化性瘤M835010/3弥漫性硬化乳头状癌M836000/1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836001/1内分泌腺瘤病M836100/0球旁细胞性瘤M836101/0肾素瘤M837000/0肾上腺皮质腺瘤M837000/3肾上腺皮质细胞癌M837001/0良性肾上腺皮质性瘤M837001/3肾上腺皮质腺癌M837002/0肾上腺皮质性瘤M837002/3恶性肾上腺皮质性瘤M837100/0致密细胞肾上腺皮质腺瘤M837200/0色素性肾上腺皮质腺瘤M837201/0黑腺瘤M837202/0色素性腺瘤M837300/0透明细胞肾上腺皮质腺瘤M837400/0小球细胞肾上腺皮质腺瘤M837500/0混合细胞肾上腺皮质腺瘤M838000/0子宫内膜样腺瘤M838000/1交界恶性子宫内膜样腺瘤M838000/3子宫内膜样腺癌M838000/6转移性子宫内膜样腺癌M838001/0子宫内膜样囊腺瘤M838001/1交界恶性子宫内膜样囊腺瘤M838001/3子宫内膜样癌M838001/6转移性子宫内膜样癌M838002/1潜在低度恶性的子宫内膜样瘤M838003/1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样瘤M838010/3子宫内膜样囊腺癌M838100/0子宫内膜样腺纤维瘤M838100/1子宫内膜样交界恶性腺纤维瘤M838100/3恶性子宫内膜样腺纤维瘤M838101/0子宫内膜样囊腺纤维瘤M838101/1子宫内膜样交界恶性囊腺纤维瘤M838101/3恶性子宫内膜样囊腺纤维瘤M838200/3分泌变异性子宫内膜样腺癌M838300/3纤毛细胞变异性子宫内膜样腺癌M838400/3宫颈内膜型腺癌M839000/0皮肤附属器腺瘤M839000/3皮肤附属器癌M839001/0良性皮肤附属器瘤M839002/0良性附件瘤M839100/0滤泡性纤维瘤M839101/0毛盘瘤M839102/0纤维毛囊瘤M839103/0毛囊周纤维瘤M839200/0汗管纤维腺瘤M840000/0汗腺腺瘤M840000/1汗腺瘤M840000/3汗腺腺癌M840001/0良性汗腺瘤M840002/0汗管腺瘤M840100/0顶泌腺腺瘤M840100/3顶泌性囊腺癌M840200/0结节性汗腺腺瘤M840200/3恶性结节性汗腺腺瘤M840201/0外分泌性肢端汗腺瘤M840202/0透明细胞汗腺腺瘤M840300/0外分泌性汗腺腺瘤M840300/3恶性外分泌性汗腺腺瘤M840301/0汗腺螺旋腺瘤M840400/0汗腺囊瘤M840401/0外分泌汗腺腺瘤M840500/0乳头状汗腺腺瘤M840600/0乳头状汗管腺瘤M840601/0乳头状汗管囊腺瘤M840700/0汗管瘤M840700/3硬化性汗腺导管癌M840701/3汗管样癌M840702/3微小囊性附件癌M840800/0外分泌性乳头状腺瘤M840800/1侵袭性指[趾]乳头状腺瘤M840800/3外分泌性乳头状腺癌M840801/3指[趾]乳头状腺癌M840900/0汗腺汗孔瘤M840900/3恶性汗腺汗孔瘤M840901/3汗孔癌M841000/0皮脂腺腺瘤M841000/3皮脂腺腺癌M841001/0皮质腺上皮瘤M841001/3皮脂腺癌M841300/3外分泌性腺癌M842000/0耵聍腺瘤M842000/3耵聍腺癌M842001/3耵聍癌M843000/1粘液表皮样瘤M843000/3粘液表皮样癌M843000/6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M844000/0囊腺瘤M844000/3囊腺癌M844000/6转移性囊腺癌M844001/0囊瘤M844100/0浆液性囊腺瘤M844100/3浆液性囊腺癌M844100/6转移性浆液性囊腺癌M844101/0浆液性囊瘤M844101/3浆液性腺癌M844102/3浆液性癌M844110/0浆液性微小囊性腺瘤M844200/1交界恶性浆液性囊腺瘤M844201/1潜在低度恶性浆液性瘤M844202/1非典型增生性浆液性瘤M844300/0透明细胞囊腺瘤M844400/1交界恶性的透明细胞囊腺瘤M844401/1非典型增生性透明细胞瘤M845000/0乳头状囊腺瘤M845000/3乳头状囊腺癌M845000/6转移性乳头状囊腺癌M845100/1交界恶性乳头状囊腺瘤M845200/1实体假乳头状瘤M845200/3实体假乳头状癌M845201/1乳头状囊性瘤M845202/1实体乳头状上皮肿瘤M845203/1实体囊性瘤M845300/0导管内乳头状-粘蛋白腺瘤M845300/1导管内乳头状-粘蛋白瘤伴有中度发育不良M845300/2非侵袭性导管内乳头状-粘蛋白癌M845300/3侵袭性导管内乳头状-粘蛋白癌M845400/0房-室结的囊性瘤M846000/0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M846000/3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M846000/6转移性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M846001/3乳头状浆液性腺癌M846010/3微乳头状浆液性癌M846100/0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瘤M846100/3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癌M846110/3腹膜的原发浆液性乳头状癌M846200/1交界恶性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M846201/1潜在低度恶性的乳头状浆液性瘤M846202/1非典型增生性乳头状浆液性瘤M846300/1交界恶性的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瘤M847000/0粘液性囊腺瘤M847000/1粘液性囊腺瘤伴有中度发育不良M847000/2非侵袭性粘液性囊腺癌M847000/3粘液性囊腺癌M847000/6转移性粘液性囊腺癌M847001/0粘液性囊瘤M847001/3假粘液性腺癌M847002/0假粘液性囊腺瘤M847002/3假粘液性囊腺癌M847100/0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瘤M847100/3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癌M847100/6转移性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癌M847101/0乳头状假粘液性囊腺瘤M847101/3乳头状假粘液性囊腺癌M847200/1交界恶性粘液性囊腺瘤M847201/1交界恶性假粘液性囊腺瘤M847202/1潜在低度恶性的粘液性瘤M847203/1非典型增生性粘液性瘤M847300/1交界恶性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瘤M847301/1交界恶性乳头状假粘液性囊腺瘤M847302/1潜在低度恶性的乳头状粘液性瘤M848000/0粘蛋白腺瘤M848000/3粘液腺癌M848000/6腹膜假粘液瘤M848001/3粘液性癌M848001/6转移性粘液腺癌M848002/3胶样腺癌M848003/3胶样癌M848004/3粘液癌M848010/3腹膜假粘液瘤伴有未知的原发部位M848100/3产粘液性腺癌M848101/3产粘液性癌M848102/3分泌粘液性腺癌M848103/3分泌粘液性癌M848200/3宫颈内型粘液腺癌M849000/3印戒细胞癌M849000/6转移性印戒细胞癌M849001/3印戒细胞腺癌M849001/6克鲁肯贝格瘤M850000/2非浸润性导管内癌M850000/3浸润性导管癌M850001/2非浸润性导管内腺癌M850001/3浸润性导管腺癌M850002/2导管内癌M850002/3导管腺癌M850003/3导管癌M850003/6转移性导管癌M850004/3导管细胞癌M850010/2导管原位癌M850011/2导管上皮内瘤3M850100/2非浸润性粉刺癌M850100/3粉刺癌M850101/2粉刺型导管原位癌M850200/3乳腺分泌性癌M850201/3乳房的幼年型癌M850300/0导管内乳头状瘤M850300/2非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腺癌M850300/3伴有侵袭导管内乳头状腺癌M850301/0导管腺瘤M850301/2导管内乳头状腺癌M850301/3浸润性乳头状腺癌M850302/0导管乳头状瘤M850302/2导管内乳头状癌M850302/3浸润性和乳头状腺癌M850303/2乳头状导管原位癌M850400/0囊内乳头状腺瘤M850400/2非浸润性囊内癌M850400/3囊内癌M850401/0囊内乳头状瘤M850401/3囊内乳头状腺癌M850500/0导管内乳头状瘤病M850501/0弥漫性导管内乳头状瘤病M850600/0乳头的腺瘤M850601/0乳晕下导管乳头状瘤病M850700/2导管内微乳头状癌M850700/3浸润性微乳头状癌M850701/2微乳头状导管原位癌M850710/2粘性导管内癌M850800/3囊性分泌亢进性癌M851000/3髓样癌M851000/6转移性髓样癌M851010/3髓样腺癌M851200/3伴有淋巴样间质髓样癌M851300/3非典型性髓样癌M851400/3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导管癌M852000/2小叶性原位癌M852000/3小叶癌M852000/6转移性小叶癌M852001/2非浸润性小叶癌M852001/3小叶腺癌M852002/3浸润性小叶癌M852100/3浸润性小管性癌M852200/2导管内癌和小叶性原位癌M852200/3浸润性导管和小叶性癌M852201/3小叶和导管癌M852210/3浸润性导管和小叶原位癌M852220/3导管内和小叶癌M852230/3浸润性小叶癌和导管原位癌M852300/3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其他型癌M852310/3浸润性导管癌和筛状癌M852320/3浸润性导管癌和粘液癌M852330/3浸润性导管癌和管状癌M852340/3浸润性导管癌和胶样癌M852400/3浸润性小叶合并其他型癌M852500/3多形性低度腺癌M852510/3终末导管腺癌M853000/3炎性癌M853010/3炎性腺癌M854000/3乳房佩吉特病M854100/3佩吉特病和乳房的浸润性导管癌M854200/3乳房以外的佩吉特病M854300/3佩吉特病和乳房的导管内癌M855000/0腺泡细胞腺瘤M855000/1腺泡细胞瘤M855000/3腺泡细胞癌M855000/6转移性腺泡细胞癌M855001/0腺泡腺瘤M855001/3腺泡细胞腺癌M855002/3腺泡腺癌M855003/3腺泡癌M855100/3腺泡细胞囊腺癌M856000/0混合型鳞状细胞和腺状乳头状瘤M856000/3腺鳞癌M856000/6转移性腺鳞癌M856001/3混合性腺癌和鳞状细胞癌M856002/3混合性腺癌和表皮样癌M856100/0腺淋巴瘤M856101/0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M856110/0沃辛瘤M856200/3上皮-肌上皮癌M857000/3伴有鳞状化生腺癌M857001/3腺棘皮瘤M857100/3伴有软骨和骨化生的腺癌M857101/3伴有软骨化生的腺癌M857102/3伴有骨化生的腺癌M857200/3伴有梭形细胞化生的腺癌M857300/3伴有顶泌腺化生的腺癌M857301/3伴有顶泌腺化生的癌M857400/3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腺癌M857401/3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癌M857500/3化生性癌M857600/3肝样腺癌M857601/3肝样癌M858000/0良性胸腺瘤M858000/1胸腺瘤M858000/3恶性胸腺瘤M858100/1胸腺瘤A型M858100/3恶性胸腺瘤A型M858101/1梭形细胞胸腺瘤M858101/3恶性梭形细胞胸腺瘤M858102/1髓性胸腺瘤M858102/3恶性髓性胸腺瘤M858200/1胸腺瘤AB型M858200/3恶性AB型胸腺瘤M858201/1混合型胸腺瘤M858201/3恶性混合型胸腺瘤M858300/1胸腺瘤B1型M858300/3恶性胸腺瘤B1型M858301/1富淋巴细胞胸腺瘤M858301/3恶性富淋巴细胞胸腺瘤M858302/1淋巴细胞性胸腺瘤M858302/3恶性淋巴细胞性胸腺瘤M858303/1以皮层为主胸腺瘤M858303/3恶性以皮层为主胸腺瘤M858304/1类器官胸腺瘤M858304/3恶性类器官胸腺瘤M858400/1胸腺瘤B2型M858400/3恶性胸腺瘤B2型M858401/1皮层胸腺瘤M858401/3恶性皮层胸腺瘤M858500/1胸腺瘤B3型M858500/3恶性胸腺瘤B3型M858501/1上皮性胸腺瘤M858501/3恶性上皮性胸腺瘤M858502/1非典型胸腺瘤M858502/3恶性非典型胸腺瘤M858503/3高分化胸腺癌M858600/3胸腺癌M858600/6转移性胸腺瘤M858601/3胸腺癌C型M858700/0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M858800/3伴有胸腺样成分棱形上皮性瘤M858801/3伴有胸腺样分化棱形上皮性瘤M858900/3表现出胸腺样成分的癌M858901/3表现出胸腺样分化的癌M859000/1性索-性腺间质瘤M859001/1性腺间质瘤M859002/1睾丸间质瘤M859003/1卵巢间质癌M859004/1性素癌M859100/1不完全分化的性索-性腺间质瘤M859200/1混合形式的性索-性腺间质瘤M859300/1伴有小性索成分的间质瘤M860000/0泡膜细胞瘤M860000/3恶性泡膜细胞瘤M860100/0黄体化泡膜细胞瘤M860200/0硬化性间质瘤M861000/0黄体瘤M862000/1卵泡细胞瘤M862000/3恶性卵泡细胞瘤M862001/3卵泡细胞癌M862002/3肉瘤样卵泡细胞瘤M862100/1卵泡细胞-抛膜细胞瘤M862200/1幼年型卵泡细胞瘤M862300/1伴有环状小管性索瘤M863000/0良性男性细胞瘤M863000/1男性细胞瘤M863000/3恶性男性细胞瘤M863100/0高分化睾丸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塞尔托利-莱迪细胞瘤]M863100/1中分化睾丸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塞尔托利-莱迪细胞瘤]M863100/3低分化睾丸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塞尔托利-莱迪细胞瘤]M863101/1睾丸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瘤M863101/3肉瘤样睾丸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M863200/1两性母细胞瘤M863300/1网状睾丸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瘤[塞尔托利 – 莱迪细胞瘤]M863400/1伴有异种成分的中分化睾丸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塞尔托利 – 莱迪细胞瘤]M863400/3伴有异种成分的低分化睾丸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塞尔托利 – 莱迪细胞]瘤M863401/1伴有异种成分的网状睾丸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瘤M864000/1睾丸支持细胞[塞尔托利细胞瘤]M864000/3睾丸支持细胞[塞尔托利细胞]癌M864001/1皮克管状腺瘤M864002/1睾丸支持细胞腺瘤M864003/1小管状睾丸母细胞瘤M864004/1睾丸细胞腺瘤M864100/0伴有脂质贮积的塞尔托利细胞瘤M864101/0脂质卵泡瘤M864102/0伴幼脂质贮积小管状睾丸母细胞瘤M864103/0富脂质睾丸支持细胞瘤M864200/1大细胞钙化性睾丸支持细胞[塞尔托利细胞]瘤M865000/0良性睾丸间质细胞[莱迪细胞]瘤M865000/1睾丸间质细胞[莱迪细胞]瘤M865000/3恶性睾丸间质细胞[莱迪细胞]瘤M865001/0良性间质细胞瘤M865001/1间质细胞瘤M865001/3恶性间质细胞瘤M865001/6转移性恶性间质瘤M866000/0卵巢门细胞瘤M867000/0卵巢脂质细胞瘤M867000/3恶性类固醇细胞瘤M867001/0类固醇细胞瘤M867010/0男化卵巢瘤M867100/0肾上腺剩余瘤M868000/0良性副神经节瘤M868000/1副神经节瘤M868000/3恶性副神经节瘤M868100/1交感神经节旁体瘤M868200/1副交感神经节旁体瘤M868300/0神经节细胞性节旁体瘤M869000/1颈静脉球瘤M869001/1颈静脉副神经节瘤M869002/1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M869100/1主动脉体瘤M869101/1主动脉体副神经节瘤M869102/1主动脉肺动脉副神经节瘤M869200/1颈动脉体瘤M869201/1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M869300/1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M869300/3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恶性M869301/3恶性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M869310/1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M869310/3恶性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M869320/1化学感受器瘤M869320/6转移性化学感受器瘤M870000/0嗜铬细胞瘤M870000/3恶性嗜铬细胞瘤M870000/6转移性恶性嗜铬细胞瘤M870001/0肾上腺髓样嗜铬细胞瘤M870001/3恶性肾上腺髓样性嗜铬细胞瘤M870002/0嗜铬性副神经节瘤M870002/3嗜铬母细胞瘤M870003/0嗜铬性瘤M871000/3血管球状肉瘤M871100/0血管球瘤M871100/3恶性血管球瘤M871200/0血管球性血管瘤M871300/0血管球肌瘤M872000/0色素痣M872000/2原位黑素瘤M872000/3恶性黑素瘤M872000/6转移性恶性黑素瘤M872001/0痣M872001/3黑素瘤M872002/0黑素细胞痣M872010/0毛痣M872100/3结节性黑素瘤M872200/0气球细胞痣M872200/3气球细胞黑素瘤M872300/0晕样痣M872300/3退行性恶性黑素瘤M872301/0消退性痣M872500/0神经痣M872600/0巨细胞痣M872601/0眼球黑素细胞瘤M872602/0黑素细胞瘤M872700/0发育不良痣M872800/0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M872800/1脑膜黑色素细胞瘤M872800/3脑膜黑素瘤病M873000/0无色素痣M873000/3无色素性黑素瘤M873000/6转移性无色素性黑素瘤M874000/0交界痣M874000/3交界痣内的恶性黑素瘤M874001/0表皮内痣M874100/2癌前黑变病M874100/3癌前黑素沉着病内的恶性黑素瘤M874200/2哈奇森黑素雀斑M874200/3哈奇森黑素雀斑内的恶性黑素瘤M874300/3表面扩散性黑素瘤M874400/3恶性肢端着色斑性黑素瘤M874500/3恶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黑素瘤M874501/3恶性亲神经性黑素瘤M874502/3无色素性促接地组织增生性黑素瘤M874600/3粘膜着色斑性黑素瘤M875000/0皮内痣M875001/0真皮痣M876000/0复合痣M876001/0真皮和表皮痣M876100/0小先天性痣M876100/1巨大色素痣M876100/3巨大色素痣内的恶性黑素瘤M876101/1中等和巨大先天性痣M876101/3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内的恶性黑素瘤M876200/1先天性痣内的增生型皮肤损害M877000/0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痣M877000/3混合性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黑素瘤M877001/0幼年痣M877002/0幼年性黑素瘤。
8000 肿瘤,恶性8001 瘤细胞,恶性8002 恶性瘤,小细胞型8003 恶性瘤,巨细胞型8004 恶性瘤,梭形细胞型8005 恶性瘤,明细胞型8010 癌,NOS8011 上皮瘤,恶性8012 大细胞癌,NOS8013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8014 具有杆状显型的大细胞癌8015 玻璃状细胞癌8020 癌,未分化,NOS8021 癌,间变的,NOS8022 多形性癌8030 巨细胞和梭形细胞癌8031 巨细胞癌8032 梭形细胞癌,NOS8033 假肉瘤样癌8034 多角细胞癌8035 具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癌8041 小细胞癌,NOS8042 燕麦细胞癌8043 小细胞癌,梭形细胞8044 小细胞癌,中间细胞8045 联合小细胞癌8046 非小细胞癌8050 乳头状癌,NOS8051 疣状癌,NOS8052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8070 鳞状细胞癌,NOS8071 鳞状细胞癌,角化的,NOS8072 鳞状细胞癌,大细胞,非角化的,NOS 8073 鳞状细胞癌,小细胞,非角化的8074 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8075 鳞状细胞癌,腺样8076 鳞状细胞癌,微小侵袭性8078 鳞状细胞癌,伴有角质形成8082 淋巴上皮癌8083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8084 鳞状细胞癌,明细胞型8090 基底细胞癌,NOS8091 多源浅表性基底细胞癌8092 浸润性基底细胞癌,NOS8093 基底细胞癌,纤维上皮性8094 基底鳞状细胞癌8095 异型癌8097 基底细胞癌,结节性8098 腺样基底癌8102 毛膜癌8110 毛基质癌8120 移行细胞癌,NOS8121 施奈德癌8122 移行细胞癌,梭形细胞8123 基底细胞样癌8124 泄殖腔源性癌8130 乳头状移行细胞癌8131 移行细胞癌,微乳头状8140 腺癌,NOS8141 硬腺癌8142 皮革状胃8143 表面扩散性腺癌8144 腺癌,肠型8145 癌,弥漫型8147 基底细胞腺癌8150 胰岛细胞癌8151 胰岛素瘤,恶性8152 高血糖素瘤,恶性8153 胃泌素瘤,恶性8154 混合性胰岛细胞和外分泌腺癌8155 胰腺瘤,恶性8156 生长抑制素瘤,恶性8157 肠高血糖素瘤,恶性8160 胆管癌8161 胆管囊腺癌8162 克拉茨金瘤8170 肝细胞癌,NOS8171 肝细胞癌,纤维板状8172 肝细胞癌,硬癌性8173 肝细胞癌,梭形细胞变体8174 肝细胞癌,明细胞型8175 肝细胞癌,多形型8180 联合性肝细胞癌和胆管癌8190 小梁性腺癌8200 腺样囊性癌8201 筛状癌8210 腺瘤样息肉内的腺癌8211 管状腺癌8214 壁细胞癌8215 肛门腺体的腺癌8220 结肠腺瘤样息肉病内的腺癌8221 多发性腺瘤样息肉内的腺癌8230 实体癌,NOS8231 单纯癌8240 类癌瘤,NOS8241 肠嗜铬细胞类癌8242 肠嗜铬样细胞瘤,恶性8243 杯状细胞类癌8244 复合性类癌8245 腺类癌性瘤8246 神经内分泌癌,NOS8247 梅克尔细胞癌8249 非典型类癌性瘤8250 细支气管-肺泡腺癌,NOS8251 肺泡腺癌8252 细支气管-肺泡癌,非粘蛋白性8253 细支气管-肺泡癌,粘蛋白性8254 细支气管-肺泡癌,粘蛋白和非粘蛋白混合性8255 腺癌,伴有混合性亚型8260 乳头状腺癌,NOS8261 绒毛状腺瘤内的腺癌8262 绒毛状腺癌8263 管状绒毛状腺瘤内的腺癌8270 嫌色细胞癌8272 垂体癌,NOS8280 嗜酸细胞癌8281 混合性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癌8290 嗜酸性腺癌8300 嗜碱细胞癌8310 明细胞腺癌,NOS8312 肾细胞癌,NOS8313 明细胞腺癌性纤维瘤8314 富脂质癌8315 富糖原癌8316 囊性关联的肾细胞癌8317 肾细胞癌, 嫌色细胞型8318 肾细胞癌, 肉瘤样8319 集合管癌8320 颗粒细胞癌8322 水样明细胞腺癌8323 混合细胞腺癌8330 滤泡性腺癌,NOS8331 滤泡性腺癌,高分化8332 滤泡性腺癌,小梁性8333 胎儿腺癌8335 滤泡性腺癌,微侵袭性8337 岛回癌8340 乳头状癌,滤泡性变异8341 乳头状微小癌8342 乳头状癌,嗜酸性细胞8343 乳头状癌,包膜性8344 乳头状癌,柱状细胞8345 髓样癌,伴有淀粉样基质8346 混合性髓样-滤泡性癌8347 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8350 无包膜硬化性癌8370 肾上腺皮质细胞癌8380 子宫内膜样腺癌,NOS8381 子宫内膜样腺纤维瘤,恶性8382 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泌变异性8383 子宫内膜样腺癌,纤毛细胞变异性8384 腺癌,宫颈内膜型8390 皮肤附属器癌8400 汗腺腺癌8401 顶泌腺腺癌8402 结节性汗腺腺瘤,恶性8403 恶性外分泌性汗腺腺瘤8407 硬化性汗腺导管癌8408 外分泌性乳头状腺癌8409 汗腺汗孔瘤,恶性8410 皮脂腺腺癌8413 外分泌性腺癌8420 耵聍腺癌8430 粘液表皮样癌8440 囊腺癌,NOS8441 浆液性囊腺癌,NOS8450 乳头状囊腺癌,NOS8452 实体假乳头状癌8453 导管内乳头状-粘蛋白癌,侵袭性8460 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8461 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癌8470 粘液性囊腺癌,NOS8471 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癌8480 粘液腺癌8481 产粘液性腺癌8482 粘液腺癌,宫颈内型8490 印戒细胞癌8500 浸润性导管癌,NOS8501 粉刺癌,NOS8502 乳腺分泌性癌8503 导管内乳头状腺癌,伴有侵袭8504 囊内癌,NOS8508 囊性分泌亢进性癌8510 髓样癌,NOS8512 髓样癌,伴有淋巴样间质8513 非典型性髓样癌8514 导管癌,促结缔组织增生型8520 小叶癌,NOS8521 浸润性小管癌8522 浸润性导管和小叶癌8523 浸润性导管合并其他型癌8524 浸润性小叶合并其他型癌8525 多形性低度腺癌8530 炎性癌8540 佩吉特病,乳房8541 佩吉特病和乳房的浸润性导管癌8542 乳房以外的佩吉特病8543 佩吉特病和乳房的导管内癌8550 腺泡细胞癌8551 腺泡细胞囊腺癌8560 腺鳞癌8562 上皮-肌上皮癌8570 腺癌,伴有鳞状上皮化生8571 腺癌,伴有软骨和骨化生8572 腺癌,伴有梭形细胞化生8573 腺癌,伴有顶泌腺化生8574 腺癌,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8575 化生性癌,NOS8576 肝样腺癌8580 胸腺瘤,恶性,NOS8581 胸腺瘤,A型,恶性8582 胸腺瘤,AB型,恶性8583 胸腺瘤,B1型,恶性8584 胸腺瘤,B2型,恶性8585 胸腺瘤,B3型,恶性8586 胸腺癌,NOS8588 梭形上皮性瘤,伴有胸腺样成份8589 癌,表现出胸腺样成份8600 泡膜细胞瘤,恶性8620 卵泡细胞瘤,恶性8630 男性母细胞瘤,恶性8631 睾丸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瘤,低分化8634 [塞尔托利-莱迪细胞瘤],低分化,伴有异种成份8640 睾丸支持细胞[塞尔托利细胞]癌8650 睾丸间质细胞[莱迪细胞]瘤,恶性8670 类固醇细胞瘤,恶性8680 副神经节瘤,恶性8693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恶性8700 嗜铬细胞瘤,恶性8710 血管球肉瘤8711 血管球瘤,恶性8720 恶性黑色素瘤,NOS8721 结节性黑色素瘤8722 气球细胞黑色素瘤8723 恶性黑色素瘤,退行性8728 脑膜黑色素瘤病8730 无色素性黑色素瘤8740 交界痣内的恶性黑色素瘤8741 癌前黑变病内的恶性黑色素瘤8742 恶性小痣黑色素瘤8743 表面扩散性黑素瘤8744 肢端着色斑性黑色素瘤,恶性8745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恶性8746 粘膜着色斑性黑色素瘤8761 巨大色素痣内的恶性黑色素瘤8770 混合性上皮样和梭形细胞黑色素瘤8771 上皮样细胞黑色素瘤8772 梭形细胞黑色素瘤,NOS8773 梭形细胞黑色素瘤,A型8774 梭形细胞黑色素瘤,B型8780 蓝痣,恶性8800 肉瘤,NOS8801 梭形细胞肉瘤8802 巨细胞肉瘤8803 小细胞肉瘤8804 上皮样肉瘤8805 未分化肉瘤8806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8810 纤维肉瘤,NOS8811 纤维粘液肉瘤8812 骨膜纤维肉瘤8813 筋膜纤维肉瘤8814 婴儿性纤维肉瘤8815 孤立性纤维性瘤,恶性8830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8832 皮肤纤维肉瘤,NOS8833 色素性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8840 粘液肉瘤8850 脂肪肉瘤,NOS8851 脂肪肉瘤,高分化8852 粘液样脂肪肉瘤8853 圆细胞脂肪肉瘤8854 多形性脂肪肉瘤8855 混合性脂肪肉瘤8857 纤维母细胞性脂肪肉瘤8858 去分化性脂肪肉瘤8890 平滑肌肉瘤,NOS8891 上皮样平滑肌肉瘤8894 血管肌肉瘤8895 肌肉瘤8896 粘液样平滑肌肉瘤8900 横纹肌肉瘤,NOS8901 多形型横纹肌肉瘤,成人型8902 混合型横纹肌肉瘤8910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NOS 8912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8920 小泡型横纹肌肉瘤8921 横纹肌肉瘤,伴有神经节分化8930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NOS 8931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低级8933 腺肉瘤8934 癌性纤维瘤8935 间质性肉瘤,NOS8936 胃肠道间质性肉瘤8940 混合瘤,恶性,NOS8941 多形性腺瘤内的癌8950 苗勒混合瘤8951 中胚层混合性瘤8959 恶性囊性肾瘤8960 肾母细胞瘤,NOS8963 恶性横纹肌样瘤8964 肾的明细胞肉瘤8970 肝母细胞瘤8971 胰母细胞瘤8972 肺母细胞瘤8973 胸膜肺母细胞瘤8980 癌肉瘤,NOS8981 癌肉瘤,胚胎性8982 恶性肌上皮瘤8990 间叶瘤,恶性8991 胚胎性肉瘤9000 布伦纳瘤,恶性9014 浆液性腺癌性纤维瘤9015 粘液性腺癌性纤维瘤9020 叶状瘤, 恶性9040 滑膜肉瘤,NOS9041 滑膜肉瘤, 梭形细胞9042 滑膜肉瘤, 上皮样细胞9043 滑膜肉瘤, 双相分化9044 明细胞肉瘤,NOS (除外肾的9050 间皮瘤,恶性,9051 纤维性间皮瘤,恶性9052 上皮样间皮瘤,恶性9053 间皮瘤,双相分化,恶性9060 无性细胞瘤9061 精原细胞瘤,NOS9062 精原细胞瘤,间变性9063 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9064 生殖细胞瘤9065 生殖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样9070 胚胎性癌,NOS9071 内胚窦瘤9072 多胚瘤9080 畸胎瘤,恶性,NOS9081 畸胎癌9082 恶性畸胎瘤,未分化9083 恶性畸胎瘤,中度9084 畸胎瘤,伴有恶性变9085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9090 卵巢甲状腺肿,恶性9100 绒毛膜癌,NOS9101 绒毛膜癌,伴有其他生殖细胞成份9102 恶性畸胎瘤,滋养层的9105 滋养层性瘤,上皮样9110 中肾瘤,恶性9120 血管肉瘤9124 库普弗细胞肉瘤9130 血管内皮瘤,恶性9133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恶性9140 卡波西肉瘤9150 血管外皮细胞瘤,恶性9170 淋巴管肉瘤9180 骨肉瘤,NOS9181 软骨母细胞性骨肉瘤9182 纤维母细胞性骨肉瘤9183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9184 骨佩吉特病内的骨肉瘤9185 小细胞骨肉瘤9186 中心骨肉瘤9187 骨内高分化骨肉瘤9192 骨膜外骨肉瘤9193 骨膜骨肉瘤9194 高等级表面骨肉瘤9195 皮质内骨肉瘤9220 软骨肉瘤,NOS9221 近皮质软骨肉瘤9230 软骨母细胞瘤,恶性9231 粘液样软骨肉瘤9240 间质性软骨肉瘤9242 明细胞软骨肉瘤9243 去分化的软骨肉瘤9250 骨巨细胞瘤,恶性9251 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9252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9260 尤因肉瘤9261 长骨的釉质瘤9270 牙源性瘤,恶性9290 釉质母细胞牙肉瘤9310 釉质母细胞瘤,恶性9330 釉质母细胞纤维肉瘤9342 牙源性癌肉瘤9362 松果体母细胞瘤9364 周围性神经外胚瘤9365 阿斯金瘤9370 脊索瘤,NOS9371 软骨样脊索瘤9372 去分化的脊索瘤9380 神经胶质瘤,恶性9381 大脑神经胶质瘤病9382 混合性神经胶质瘤9390 脉络丛癌9391 室管膜瘤,NOS9392 室管膜瘤,间变的9393 乳头状室管膜瘤9400 星形细胞瘤,NOS9401 星形细胞瘤,间变的9410 原浆性星形细胞瘤9411 饲肥星形细胞性星形细胞瘤9420 纤维性星形细胞瘤9423 极性胶质母细胞瘤9424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9430 星形母细胞瘤9440 胶质母细胞瘤,NOS9441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9442 神经胶质肉瘤9450 少突神经胶质瘤,NOS9451 少突神经胶质瘤,间变型9460 少突胶质母细胞瘤9470 髓母细胞瘤,NOS9471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结节性髓母细胞瘤9472 髓肌母细胞瘤9473 原始性神经外胚瘤,NOS9474 大细胞髓母细胞瘤9480 小脑肉瘤, NOS9490 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9500 神经母细胞瘤,NOS9501 髓上皮瘤,NOS9502 畸胎样髓上皮瘤9503 神经上皮瘤,NOS9504 神经胶质母细胞瘤9505 神经节神经胶质瘤,间变9508 非典型畸胎样/杆状瘤9510 视网膜母细胞瘤,NOS9511 视网膜母细胞瘤,已分化9512 视网膜母细胞瘤,未分化9513 视网膜母细胞瘤,弥漫性9520 嗅神经源性瘤9521 嗅神经细胞瘤9522 嗅神经母细胞瘤9523 嗅神经上皮瘤9530 脑(脊)膜瘤,恶性9538 乳头状脑(脊)膜瘤9539 脑(脊)膜肉瘤病9540 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9560 神经鞘瘤,恶性 [观察]9561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伴有横纹肌母细胞分化9571 神经束瘤,恶性9580 颗粒细胞瘤, 恶性9581 软组织腺泡状肉瘤9590 恶性淋巴瘤,NOS9591 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型,NOS9596 复合性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9650 霍奇金淋巴瘤,NOS9651 霍奇金淋巴瘤,富淋巴细胞性9652 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NOS9653 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减少型,9654 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减少型,弥漫性纤维化9655 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减少型,网状9659 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9661 霍奇金肉芽肿 [观察]9662 霍奇金肉瘤 [观察]9663 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OS9664 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 富细胞相9665 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1级9667 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2级9670 恶性淋巴瘤,小B淋巴细胞性,9671 恶性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性9673 外套细胞淋巴瘤9675 恶性淋巴瘤,小细胞和大细胞混合性,弥漫性9678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9679 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9680 恶性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NOS9684 恶性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免疫母细胞性,NOS 9687 伯基特淋巴瘤,NOS9689 脾缘区B细胞淋巴瘤9690 滤泡淋巴瘤,NOS9691 滤泡淋巴瘤,2级9695 滤泡淋巴瘤,1级9698 滤泡淋巴瘤,3级9699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OS9700 蕈样真菌病9701 塞扎里综合征9702 成熟的T-细胞淋巴瘤,NOS9705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9708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9709 皮肤T-细胞淋巴瘤,NOS9714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细胞和无标记淋巴细胞型9716 肝脾γ-δ细胞淋巴瘤9717 肠T-细胞淋巴瘤9718 原发皮肤的CD30+ T-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性疾患9719 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鼻和鼻型9727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NOS9728 前体B-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9729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9731 浆细胞瘤,NOS9732 多发性骨髓瘤9733 浆细胞白血病9734 浆细胞瘤,髓外9740 肥大细胞肉瘤9741 恶性肥大细胞增多症9742 肥大细胞白血病9750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9754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播散性9755 组织细胞肉瘤9756 朗格汉斯细胞肉瘤9757 交错树突细胞肉瘤9758 小结树突细胞肉瘤9760 免疫增生性疾病,NOS9761 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9762 重链疾病,NOS9764 免疫增生性小肠疾病9800 白血病,NOS9801 急性白血病,NOS9805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9820 淋巴样白血病,NOS9823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9826 伯基特细胞白血病 (另见 M-9687/3)9827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9832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NOS9833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9834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型9835 前体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NOS9836 前体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9837 前体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9840 急性髓样白血病,M6型9860 髓样白血病,NOS9861 急性髓样白血病,NOS9863 慢性髓样白血病,NOS986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15;17)9867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9870 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9871 急性髓样白血病,伴有异常的骨髓嗜酸性粒细胞9872 急性髓样白血病,最低分化9873 急性髓样白血病,不伴有成熟9874 急性髓样白血病,伴有成熟9875 慢性髓性白血病,BCR/ABL阳性9876 非典型慢性髓样白血病,BCR/ABL阴性9891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9895 急性髓样白血病,伴有多谱系发育不良9896 急性髓样白血病,t(8;21)9897 急性髓样白血病,11q23异常9910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9920 与治疗有关的急性髓样白血病,NOS9930 髓样肉瘤9931 急性全骨髓增殖症,伴有骨髓纤维化9940 毛细胞白血病9945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NOS9946 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9948 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995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9960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NOS9961 骨髓硬化,伴有髓样化生9962 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9963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9964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9980 顽固性贫血9982 顽固性贫血,伴有铁粒幼细胞9983 顽固性贫血,伴有胚细胞过多9984 顽固性贫血,伴有转化中的胚细胞过多9985 顽固性血细胞减少症,伴有多谱系发育不良998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有5q缺失(5q-)综合征9987 与治疗有关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OS998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OS。
肿瘤形态学(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1)肿瘤的肉眼观形态肉眼观肿瘤的形态多种多样,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良恶性。
1)肿瘤的数目和大小:肿瘤的数目、大小不一。
多为一个,有时也可为多个。
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性质(良性、恶性)、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
生长于体表或较大体腔内的肿瘤有时可生长得很大,而生长于密闭的狭小腔道内的肿瘤一般较小。
肿瘤极大者,通常生长缓慢,多为良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常长不大。
2)肿瘤的形状:肿瘤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息肉状(外生性生长)、乳头状(外生性生长)、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囊状(膨胀性生长)、浸润性包块状(浸润性生长)、弥漫性肥厚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溃疡状伴浸润性生长。
形状上的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密切相关。
3)肿瘤的颜色:一般肿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视其含血量的多寡、有无出血、变性、坏死等而定。
有些肿瘤会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因此可以根据肿瘤的颜色推断为何种肿瘤。
如脂肪瘤呈黄色,恶性黑色素瘤呈黑色,血管瘤呈红色或暗红色。
4)肿瘤的硬度:与肿瘤的种类、肿瘤的实质与间质的比例及有无变性、坏死有关。
实质多于间质的肿瘤一般较软;相反,间质多于实质的肿瘤一般较硬。
瘤组织发生坏死时较软,发生钙化或骨化时则较硬。
脂肪瘤很软,骨瘤很硬。
(2)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的组织结构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肿瘤的组织成分都可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分。
1)肿瘤的实质: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
它决定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肿瘤的特殊性。
通常根据肿瘤的实质形态来识别各种肿瘤的组织来源,进行肿瘤的分类、命名、和组织学诊断,并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和异型性大小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和肿瘤的恶性程度。
2)肿瘤的间质:肿瘤的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间质有时还具有淋巴管。
通常生长比较快的肿瘤,其间质血管一般较丰富而结缔组织较少;生长缓慢的肿瘤,其间质血管多比较少。
此外,肿瘤往往有淋巴细胞等单核细胞浸润,这是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免疫反应。
此外,在肿瘤结缔组织中还可以见到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双重特点,这种细胞即能产生胶原纤维,又具有收缩功能,可能对肿瘤细胞的浸润有所限制,这种细胞的增生可以解释乳腺癌的乳头回缩,食管癌和肠癌所导致的肠管僵硬和狭窄。
(二)、肿瘤的特异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异型性是肿瘤异常分化在形态上的表现。
异型性小,说明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说明分化程度低。
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与其来源组织相似。
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也称为间变性肿瘤,间变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
间变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多形性,瘤细胞彼此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大的变异,因此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
间变性肿瘤一般具有高度恶性。
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良性肿瘤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瘤细胞常具有高度的异型性,表现为以下特点:(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即肿瘤细胞形态和大小不一致。
恶性肿瘤细胞一般比正常细胞较大,有时可见瘤巨细胞。
但少数分化很差的肿瘤其肿瘤细胞较小,圆形,大小也比较一致。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瘤细胞核比正常细胞核增大,核大小、形状和染色不一。
并可出现双核、巨核、多核、奇异核、核着色深(由于核内DNA增多)。
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常堆积于核膜下,使核膜显得肥厚。
核分裂像增多,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时,对恶性肿瘤具有诊断意义。
恶性肿瘤细胞的核异常改变多与染色体呈多倍体或非整数倍体有关。
(3)瘤细胞胞浆的改变:由于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而多呈嗜碱性。
瘤细胞产生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如激素、粘液、蛋白、色素等),因此具有不同特点。
(4)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型性:一般来说,良性肿瘤的超微结构与其起源的组织基本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根据其分化的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异型性。
总的来说,恶性肿瘤细胞通常绝对或相对明显增大,核膜可有内陷或外凸,使核形不规则甚至形成奇异型核。
胞浆内的细胞器常有数目减少、发育不良或形态异常。
细胞连接常有减少,有利于肿瘤浸润生长。
2.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肿瘤的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包括极向、器官样结构及其与间质的关系等方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
良性肿瘤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但排列与正常组织不同,诊断有赖于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如子宫平滑肌瘤。
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列更为紊乱,失去正常的排列结构、层次或极向,如纤维肉瘤、腺癌。
(三)、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l)肿瘤生长的动力学。
肿瘤的生长速度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肿瘤群体的细胞周期也分为G0、G1、S、G2和M期。
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并不比正常细胞更快,而是与正常细胞相似或比正常细胞更慢。
2)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阶段(S期+G2期)的细胞的比例。
恶性转化初期,生长分数较高,但是随着肿瘤的持续增长,多数肿瘤细胞处于G0期,即使是生长迅速的肿瘤生长分数也只有20%。
3)瘤细胞的生长与丢失:营养供应不足、坏死脱落、机体抗肿瘤反应等因素会使肿瘤细胞丢失,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共同影响着肿瘤能否进行性长大及其长大速度。
肿瘤的生长速度决定于生长分数和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之比,而与倍增时间关系不大。
目前化疗药物几乎均针对处于增殖期细胞。
因此生长分数高的肿瘤(如高度恶性淋巴瘤)对于化疗特别敏感。
常见的实体瘤(如结肠癌)生长分数低,故对化疗不敏感。
(2)肿瘤血管形成。
诱导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
肿瘤细胞本身和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及其周围的炎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能产生一类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这些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毛细血管出芽生长。
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又为肿瘤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3)肿瘤的演进和异质化。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有侵袭性的现象称为肿瘤的演进,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等。
这些生物学现象的出现与肿瘤的异质化有关。
肿瘤的异质化是指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
由于这些不同,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得以保留那些适应存活、生长、浸润与转移的亚克隆。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1)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恶变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
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因为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容易摘除,摘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
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也呈浸润性生长,且外生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肿瘤往往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
临床触诊时,肿瘤固定不活动,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为防止复发,切除范围应该比肉眼所见范围大,因为这些部位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3.肿瘤的扩散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
(1)直接蔓延: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浸润,破坏临近正常组织、器官,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例如晚期子宫颈癌可蔓延至直肠和膀胱,晚期乳腺癌可以穿过胸肌和胸腔甚至达肺。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迁移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1)淋巴道转移: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2)血道转移: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肉癌、肾癌、肝癌、甲状腺滤泡性癌及绒毛膜癌;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4.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l)局部浸润。
浸润能力强的瘤细胞亚克隆的出现和肿瘤内血管形成对肿瘤的局部浸润都起重要作用。
局部浸润的步骤:1)由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力减少;2)瘤细胞与基底膜紧密附着;3)细胞外基质降解。
在癌细胞和基底膜紧密接触4~8小时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LN、FN、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可被癌细胞分泌的蛋白溶解酶溶解,使基底膜产生局部的缺损。
4)癌细胞以阿米巴运动通过溶解的基底膜缺损处。
癌细胞穿过基底膜后重复上述步骤溶解间质性的结缔组织,在间质中移动。
到达血管壁时,再以同样的方式穿过血管的基底膜进入血管。
(2)血行播散。
单个癌细胞进入血管后,一般绝大多数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所消灭,但被血小板凝集成团的瘤细胞团则不易被消灭,可以通过上述途径穿过血管内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转移灶。
转移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明显的器官倾向性。
血行转移的位置和器官分布,在某些肿瘤具有特殊的亲和性,如肺癌易转移到肾上腺和脑,甲状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乳腺癌常转移到肝、肺、骨。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可能是这些器官的血管内皮上有能与进入血循环的癌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异性结合的配体,或由于这些器官能够释放吸引癌细胞的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