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香详细事迹.doc-全国妇联
- 格式:doc
- 大小:37.18 KB
- 文档页数:6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篇13月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圆满落幕,年度人物揭晓。
他们是: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
在《感动中国》一段段庄重的颁奖词中,我们重温了获奖者感人至深的光辉事迹,再一次看到无处不在的中国力量和荡气回肠的民族精神,向世人生动诠释着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带来的不只是感动,更是精神价值的传承。
他们有着坚如磐石的信念能量。
钱七虎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一头白发终不悔;杨宁下决心要当“脱贫领头人”,结对帮扶,愈挫愈奋终成功;沈忠芳渴望保卫祖国,隐姓埋名60余载,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
他们有着心底无私的大爱胸怀。
邓小岚义务支教,将山里孩子托举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惊艳世界;银发知播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以青年,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诲人不倦。
他们有着精益求精的忘我精神。
徐淙祥“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从早到晚蹲在田里;林占熺为解决“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无数次试验,常年奔波中差点遭遇意外。
他们有着开拓创新的进取锐气。
徐梦桃带着钢钉出场,北京冬奥会上奋跃夺冠;陈清泉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陆鸿“生命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身残志坚,永不服输…...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虽然生活在不同地区,工作在不同领域,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只要坚持赤诚于心、奉献于行,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以行动践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每个人都可以谱写凡人英雄的奉献之歌。
2022“感动中国”,折射出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所以让人动容,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伟大。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特别需要这种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支撑。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个人事迹材料7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个人事迹材料篇1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
今天,她做到了,用35年的坚守做到了。
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士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3年张丽莉式优秀教师,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龚全珍式好干部、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
一、山村讲台,默默地坚守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现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目的地,她发现那里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的多,学校地处奉新和靖安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20多里,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老师象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过了一年又一年,家长们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坚持下来,还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的姑娘啊!二、孱弱身躯,为山村孩子遮风挡雨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她留在大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大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经常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当然,这个“好”不是短暂一两天、一月或是一年的,更不是一个、两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要得到长久的口碑并非这么简单。
沈家政故事沈家政是一位在中国政界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政治家,他曾经在中国政府中担任过多个职位,包括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等。
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沈家政出生于1963年,他的父亲是一位农村教师,在他的影响下,沈家政从小就对知识和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在学校中表现优异,很快就获得了一系列的奖项和荣誉。
1981年,沈家政考入了北京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在大学期间,沈家政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他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决心要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1985年,他顺利地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沈家政进入了中国政府工作,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在政府中一步步地晋升,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等职位。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沈家政也遭遇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
在1998年,他因为在工作中的失误而被调查,最终被撤销了所有的职务。
这对他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他没有放弃,继续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加快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他积极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政治生涯,沈家政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他在自己的家乡捐建了多所学校和医院,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还积极推动环保事业,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沈家政的政治生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沈琼枝主要事迹沈琼枝是一位杰出的女性领导者,她的主要事迹展现了她的坚韧毅力、智慧才能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沈琼枝的主要事迹。
沈琼枝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展现出独特的领导潜力和良好的学习能力。
她在学校里成绩优异,担任班长和学生会主席等职务。
在高中时期,她参加了全国化学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她未来的学习和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琼枝在大学选择了学习社会学专业。
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大学学生会担任职位。
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帮助社区中的弱势群体。
她还创办了一个学生志愿者组织,组织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和帮助。
毕业后,沈琼枝决定回到家乡发展并投身教育事业。
她进入当地一所乡村学校担任教师。
在这所学校,她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师资不足、设施简陋以及学生家庭困难等。
然而,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领导力,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和学生生活条件。
沈琼枝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资源,积极争取捐款和物资来改善学校设施。
她联系了各界爱心人士,组织了一系列募捐活动,筹集到了资金用于改建学校教学楼和购买教学用具。
她还引进了一些教育资源和培训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育质量。
除了改善学校设施,沈琼枝还关注学生的生活问题。
她花费了很多时间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帮助学生们开拓视野,培养兴趣爱好。
她还积极开展关爱贫困学生的活动,提供资助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琼枝的事迹逐渐为人们所知。
她的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赢得了广大人群的认可和赞许。
她被多次表彰为模范教师,并受邀到其他地区参与教育事业的交流与培训。
沈琼枝始终坚持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相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帮助乡村社区的发展。
她不仅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结一下,沈琼枝的主要事迹展现了她作为一名优秀女性领导者的杰出才能和她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奉献精神。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7篇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精选篇12022年4月,12位隐姓埋名的我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的名字首次向社会公开,沈忠芳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是他退休后12年,第一次以真名展示在公众面前。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是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小就立志为祖国设计飞机。
他将自己的一生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他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市,从小目睹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纷飞,他燃起了报国梦想,造飞机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沈忠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在飞机设计专业学习。
1958年,沈忠芳和他的同学们,大干一百天,终于将中国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送上蓝天,这是他的毕业设计,也是儿时的梦想。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从事导弹研究工作,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就是沈忠芳导弹人生的开始。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精选篇2中国的导弹是从仿造开始的,但是真正创新则是依靠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
当时美国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频繁进入我国空域侦察,高炮部队设伏防卫,当时碍于其飞行高度达到了21000米,飞机够不着,高炮打不准。
为了震慑敌人,摧毁U2高空侦察机,我军开始自主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
其中艰辛自然不必多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
自此U2不敢来犯,我国导弹核心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独立自主研制的路子上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规范。
30岁,沈忠芳又开始参与“红旗二号”研制。
在科研人员通力合作下,1967年研制成功,迈出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
36岁,沈忠芳正式加入FJ型号的方案论证和研制工作。
三年后攻关后,FJ型号第一次试飞导弹的试验。
点火几秒钟后,发动机就爆炸了,沈忠芳在从不离身的笔记上记下了这沮丧的一天。
从此带着团队进入“归零”,一举解决了导弹发动机问题,还创新地给导弹穿上一层隔热服,降低发动机飞行高温的同时,还降低了弹体温度。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授予浙江省妇联等32个单位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优秀组织奖,乔麟方等261名同志优秀调查员、优秀调查指导员、特别贡献奖的决定【法规类别】奖惩【发文字号】妇字[2011]33号【发布部门】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日期】2011.12.14【实施日期】2011.12.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团体规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授予浙江省妇联等32个单位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优秀组织奖,乔麟方等261名同志优秀调查员、优秀调查指导员、特别贡献奖的决定(妇字〔2011〕33号)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继1990年、2000年第一、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后组织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调查。
该项调查全面、客观地反映2000年以来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为各级妇联深入了解不同女性群体的需求、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进妇女工作的科学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为党和政府制定促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纲要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从工作筹备、组织实施、到主要数据的发布,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妇联组织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全国各地4000余名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克服种种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表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倡导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国妇联决定,授予浙江省妇联等32个单位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优秀组织奖”,分别授予乔麟方等261名同志“优秀调查员”、“优秀调查指导员”和“特别贡献奖”。
调查研究是党的妇女工作的优良传统,十年一次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获得的非常丰富和宝贵的数据资源,为全面认识和客观反映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状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地妇联要高度重视调查数据的研究应用,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努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推动新时期妇女发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作出积极贡献。
全国劳动模范人物及事迹一、什么是劳动模范劳动模范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了表彰在劳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而设立的荣誉称号。
劳动模范是劳动者的楷模,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精神。
二、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评选劳动模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为国家、社会做出重要贡献;2.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为他人树立了榜样;3.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4.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作用,能够影响和带动他人。
三、全国劳动模范人物及事迹1. 张学良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全国劳动模范。
他在抗日战争中,带领东北抗日联军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为保卫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张学良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而且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
2. 陈香梅陈香梅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全国劳动模范。
她在家庭农场中努力工作,不仅养活了自己的家人,还带领村民发展农业产业,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陈香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农民也可以成为劳动模范。
3. 王国昌王国昌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全国劳动模范。
他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王国昌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劳动模范的影响劳动模范的事迹和精神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激励他人:劳动模范的事迹激励了更多的人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2.树立榜样:劳动模范的行为树立了榜样,引领了社会的风尚;3.促进社会发展:劳动模范的贡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模范的精神代表了劳动者的力量和价值,弘扬了劳动精神。
五、结语全国劳动模范人物及事迹展示了中国劳动者的智慧和勇气,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劳动模范的事迹激励了更多的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全国三八红旗手,系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颁发给优秀劳动妇女的荣誉称号,其表彰对象均是各个时期为国家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进妇女典型,是全国专项表彰妇女先进人物的最高荣誉。
1960年,全国妇联决定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50周年之际,表彰近1万名妇女先进人物和以妇女为主体的先进集体,并分别授予“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的光荣称号。
首届“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杰出代表为金学曙医生。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的评选表彰工作曾一度停止。
1979年,这一工作才重新得到恢复。
现代爱国人物的优秀事迹10篇现代爱国人物的事迹篇1爱国故事:溥儒不为名利所动溥儒,字心畲,书画家,清宫宗室。
为人清室。
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
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_下的傀儡。
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
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
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民党的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
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现代爱国人物的事迹篇2爱国故事:从小就有爱国的勇气1910年,瞿秋白进常州中学读书这所中学的校长和一些老师,经常对学生讲述清朝政府_的事实,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少年瞿秋白在校长、老师的教育下,非常关心国事,常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来勉励自己。
他取了一个名字叫“雄魄”,表达他救国的抱负。
他曾指着脑后那条长辫子对同学说:“这尾巴似的东西,我们非把它剪掉不可!”第二年爆发辛亥革命,他马上把自己的辫子剪掉。
1912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当上临时大总统,残酷_革命力量,中国人民依旧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年10月10日,常州城内家家要挂红灯笼庆祝“双十国庆节”,瞿秋白却把用黑墨写有“国丧”两个字的白灯笼挂在门口。
他说:“这个‘民国’就要名存实亡了,哪有什么国庆,明明是国丧!”一直挂到第二天天亮。
现代爱国人物的事迹篇3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向警予是中国_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是党中央的第一任妇女部长。
1928年,不幸被国民党_杀害,年仅33岁。
她原名向俊贤,为什么后改名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学校开运动会。
在400米决赛中,一位运动员奋力猛冲,后来居上,夺得第一名后突然晕倒在地,向俊贤和同学们将她扶起送到医院救护。
当晚,向俊贤对同学们说,今天400米赛跑获第一名的同学,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贵啊!国家光明灿烂的前途,全靠我们齐心协力去创造。
福建沈腾香
沈腾香,1962年5月生,汉族,大专,中共党
员。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支部书
记。
工作经历及主要事迹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地处城郊,全村有266户,1186人,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7人)。
全村有耕地853亩、山地12467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草莓、银杏、蔬菜、百合等。
过去的南坑村曾经是个“山上没资源,人均八分田、砍柴卖草换油盐,养一头猪等过年”的贫困村,因水土流失,山上一溜全是红色的,从农村到县城上学的路上,沿途的山树木很少,草也很少,听不到虫子叫,更看不到天上飞的鸟,整个山头只有凄惨和静寂,就像战争刚结束被毁灭了的一样。
水土的严重流失,老百姓想种种不了、想养养不了,收入很少,外村的女孩不愿意嫁到村里,村里的男孩很多娶不到老婆,村民都抬不起头,南坑村被别人称为“难坑”。
“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我们这几代人对家乡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可怕记忆。
南坑村贫穷在山,但是希望也在山,致富也在山,南坑村要脱贫致富,首先要治理水土流失,改变穷山恶水。
1997年4月,沈腾香经过两推一选,当选为南坑村支部书。
上任
后,沈腾香组织全村党员和种养能手到漳州西坑村学习取经,看看西坑人是如何闯富路的,回来后,组织干部、党员开展讨论,结合南坑村实际,在大讨论、调查研究基础上,沈腾香提出了“山上种果树,庭院养鸡、猪,能源用沼气,耕地烟稻菜”,实施“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思路,并在村两委会上形成了共识。
思路明确了,但资金又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当时南坑村在厦门的老同志,原厦门市民政局副局长袁连寿及其夫人,原厦门华美卷烟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扶贫状元刘维灿,十分关心家乡的扶贫事业,在厦门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成立长汀县凌志扶贫协会,支持村民种果养猪,村民开发种果,养猪可以获得贴息贷款,并且专门聘请了4名种果、养猪技术员技术指导。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
当时南坑村党支部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要种果10亩以上,养猪5头以上,带头示范。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带头在苦竹坑开发种果10多亩,养母猪5头,逐年发展,如今种果面积达60亩,养母猪80多头,年出栏仔猪、生猪1600多头。
当时种果不容易,每个果穴要挖一米见方,因为地瘦,要下6担的农家肥。
有些村民不理解,沈腾香多次上门动员,村民都还是不能够理解,村干部们只好用事实说话,三年后,
初试结果的油奈卖到3元一斤,看到这样可观的收入后,他们主动在山场种了20亩油奈、银杏。
为了彻底治理荒山,南坑村在1999年引进厦门树王银杏制品有限公司,落实山地流转机制,租赁村民山场2309亩,修果园道路19810米,修沟埂9703米,管理房二座,蓄水池64座,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带动村民种植银杏2000来亩。
如今,昔日的光头山成了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全村宜果荒山全部种上了银杏、油奈、桃、李,种果面积7739亩。
其中银杏4300亩,实现人均种果5亩多,与此同时,沈腾香也积极引领群众发展林下种植、现代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建立了百合基地500亩、大棚蔬菜基地100亩、草莓采摘园50亩、荷花基地15亩、兰花基地10亩,建成民宿20余间和农家乐2家。
2017年,南坑村接待游客数量超过20万人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南坑村组织实施“一树一山一水一田一路一民居”六个一工程:一树,在原有10万多株银杏树及已开发银杏茶、果的基础上,对4300亩银杏园实施除草施肥管理,建设银杏园沼液网管19.8公里。
一山,利用自然山体规划开发建设休闲运动区,道路两侧植草、植树,补植景观树。
一水,投资600万元建设绿泉水库,既彻底解决农田引水灌溉问题,又充分发挥绿泉水库库面资源,以贯穿全村6.4公里的
南坑溪为主线,沿途建设五级拦河水坝、6座跨溪桥、沿河步行道、公园等,溪边实施绿化、美化。
一田,以土地流转为平台,引入各种特色农作物种植,规划建设包括租种区、体验区、观赏区为一体的现代高优农业产业区。
一路,建成宽6.5米的村道3.2公里,绕银杏基地自行车道3.5公里,新建生产生活道路32条。
一民居,拆除现有旧危房、空心房,对全村房屋进行立面改造。
建设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管道,全面改善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南坑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群众“不砍树、也致富”。
重点提升草莓、蔬菜等大田产业档次,做强休闲农业;引进旅游公司参与管理,做优乡村旅游业;利用好银杏基地林荫条件,科学规划做大林下种植业。
努力将南坑村打造成能留住生态、留住记忆、留住乡愁的“杏福特色小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南坑村将始终牢记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嘱托,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发挥好南坑村的优势与特色,以打造乡村旅游景区为目的,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以保持乡土特色为原则,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突破,着力培育和建设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村风文明、宜居宜游的“杏福田园特色小镇”。
沈腾香从1997当选村支书到如今,深刻感觉到“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当初“难坑”能变“富坑”,靠的就是支部和党员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要靠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他们始终坚持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调起来统筹考虑,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让群众“不砍树也能致富”。
青山上,他们主要发展林下经济,引进长汀县华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银杏基地套种保健药材百合500亩、互叶白千层700亩、茱萸20亩。
大田里,他们重点建设有百合基地500亩、大棚蔬菜基地100亩、草莓采摘园50亩、兰花基地10亩,发展淡水养殖130亩。
旅游中,他们大力实施景观工程建设,建成有廉政文化、人口文化、环保和国土文化等主题公园4处,沿南坑溪水景走廊建设小公园5处。
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和休闲渔业,开展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知晓率,2017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为实现南坑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蜕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多汗水,几多拼搏,南坑村从一个山光人穷的严重水土流失村,成为全国、省级文明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省优秀妇女之家等,南坑
村也是南方人工培育和种植银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最成功的村。
主要荣誉和奖励
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老区妇女创业创新标兵
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
福建省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