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节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448.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预习导引知识点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3.表现(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3)组织基础①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②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让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不同方案的讨论。
(5)个人作用: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
4.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知识点拨] 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的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二“二一九法令”1.签署法令于1861年3月3日,也就是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二一九法令”。
2.内容(1)政治上: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思维导图]“二一九法令”的内容知识点三进步与局限1.进步性(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作用①广大农奴有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地位: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历史认识]农奴制改革存在局限性的原因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1.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工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一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
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2.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