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艺术与时尚服饰七千年春
- 格式:docx
- 大小:390.30 KB
- 文档页数:8
2011年考研艺术硕⼠试题《中国美术史》已公布,具体内容请各位考⽣及时查看如下: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的括号内。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B)。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活D、仙⼈出⾏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于( A)。
A、吐鲁番晋墓B、昭通霍⽒墓C、安丘冬寿墓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活哀怨的作品是( C )A、虢国夫⼈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图D、簪花仕⼥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 )。
A、飒露紫B、拳⽑騧C、⽩蹄乌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B、关仝C、董源D、巨然 6、⾸次提出⼭⽔画“三远”的论著是(B )。
A、图画见闻志B、林泉⾼致C、画继D、⼭⽔纯全集 7、“元四家”中⼭⽔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B、吴镇C、王蒙D、倪瓒 8、明代纯以彩⾊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B )。
A、边景昭B、孙隆C、林良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经验与程式⼊⼿的绘画教科书是( D )。
A、顾⽒画谱B、程⽒墨苑C、⼗⽵斋画谱D、芥⼦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D )。
A、居廉B、⾼剑⽗C、⾼奇峰D、陈树⼈ 11、作为使⽤⼯具的( B ),既是⼈⼯制品的⿐祖,也是造型艺术的端倪。
A.壁画B.⽯器C.物件装饰D.雕塑 12、魏晋时期被奉为“正书之祖”的书法家是( C )。
A.王羲之B.王献之C.钟繇D.陆机 13、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B.汉代C.东周D.战国 14、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B.《马踏匈奴》C.《⽻⼈骑天马》D.《牵⽜像》 15、《读碑窠⽯图》作者是( A )。
A.李成B.范宽C.许道宁D.燕⽂贵 16、《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中国民间美术--生活中的器皿生活中的器皿--漆器中国现代考古发掘实物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
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了木胎涂漆(自然生漆)碗。
夏、商、西周三代已逐渐从单纯使用天然漆到使用色料调漆。
1978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古文化遗址发掘到大量文物。
其中“在第三文化层有一件木碗,造型美观,腹部瓜棱形,有圈足,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
”经科学鉴定“它的物理性能和漆相同。
”距今已有七千年历史。
七千岁的木碗,证实了我国是漆器艺术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苑中一支奇葩。
夏商周时期,漆器的应用有所发展。
1973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发现了漆器残片。
(《史记》中也有豫州贡漆之说。
漆器手工业主要由官家经营。
此后历代相袭,各朝均设官办作坊。
商周时代还设有专门的皇家漆园,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私家漆园,赋税为1/4,高于其它所有生产项目的税收比例,这可以看出当时漆器生产的红火。
有名的道家哲人庄子作过宋国的漆园吏,秦律有专门管理漆园的条款,这些都说明漆器生产在上层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青铜器用量极大的情况下,漆不啻为一种调济和补充,而且有铜器不可替代的作用。
铜器刚铸成时金光耀眼,但大件铜器分量重,搬运不便,而漆器则显得轻便,高贵典雅。
从《周礼》一书可知漆器在当时的使用范围是相当广泛。
商周时不仅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使漆器的天地更为广阔。
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制作,经过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和更为广泛的发展阶段。
漆胎有木胎、木片卷胎、夹苎胎、皮胎等多种。
漆器品种也很多,包括家具、器皿、武器、乐器。
这一时期十分重视漆树的种植和生产,设有专职官员进行管理。
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道教学派的重要人物庄子就曾在其家乡当过管理漆园的官吏。
((史记.老庄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
名周,尝为漆园吏”。
秦汉漆器的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汉代达到鼎盛时期,史书多有记载,出土文物亦不少。
1.中国艺术历史悠久如果从陶器出现算起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
2.秦代以前的艺术除了有政治性和象征性外还有鲜明的宗教性。
3.在中国远古艺术中,中国的先民比较重视形象的简化,变形和夸张,还热衷于曲折变化的抽象图纹,而没有去逼真摹仿。
4.商周时期雕刻艺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青铜器和玉雕上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次高峰期。
6.春秋战国艺术的地域性非常突出。
尤以楚国艺术最有特色,其艺术极有想象力,造型空灵精巧。
7.汉代艺术继承和发扬了楚艺术活泼空灵的特点。
8.汉代艺术较之前艺术,在各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鼓后人把汉代艺术称之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9.汉代艺术的最高成就表现在雕塑艺术上。
10.魏晋和唐以人物画和动物画成就最大11.五代和宋元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成绩斐然。
12.宋元以前的画多为重彩工笔画,宋元以后的画多为水墨画,笔墨技巧日臻精妙。
13.唐艺术以盛大热烈、情感丰富、五彩缤纷为特点,宋元艺术以轻悠淡泊、低吟浅唱、情感细腻著称。
14.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现代艺术的中国化,中外艺术的结合,已成为艺术发展的大势。
15.中国艺术是古代天人观的反映,注重的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灵与肉的和谐与统一。
16.就人与宇宙的关系而言,中国人强调宇宙;在灵与肉关系中,则重视心灵。
就总体而论,中国艺术具有出世的、超17.在中国艺术中”传神”最早是在人物画创作中提出来的18.在中国艺术中,画家把山水的生命之道画出来,把活力和气势画出来,就达到了”气韵生动”,所谓气韵生动指的是畅神。
19.在中国艺术史中,”意境”之说随着佛学的传入在我国唐代已经逐渐形成.20.山水画意境可以用空、静、灵概括。
空是道家哲学和佛经相互融合后产生的一种概念;静指意境;灵指有灵气、21.中国的园林往往根据山水画设计,可以说中国园林就是微缩山水。
22.中国的建筑物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具体表现为阴阳五行观在建筑中的巨大作用。
23.在中国画中,有些作品,其内容繁杂而浮华,意境浅薄,一味摹仿,人们长称这些作品具有匠气。
民间印染艺术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已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颜色,织出带有彩条的毛巾。
从此,印染花布的文化就此展开它历史的脚步。
一、民间印染工艺溯源民间印染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正是现代印染技术的根基,其织物的实用价值已随着历史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小,而其艺术价值却仍历久弥新,与日俱增,其淳朴浪漫的艺术特色正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不少旧日的实用品,正在转化为观赏性的艺术品。
中国蓝印花布源于秦汉、盛于宋代。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蓼蓝草中的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经过民间几千年的发展,早已成为纯正而成熟的染料。
民间蓝印花布相当流行,并已发展为城乡人民不可缺少的服饰生活用品。
不但在常德、湘潭、邵阳拥有蓝印花布的集中生产地,在湘西与湘南各地亦有不少民间印染作坊。
在苍南县一座不足100 平米的民间小作坊里,至今仍断断续续地保持着夹缬这种最古老的织染工艺。
在民间,蓝印花布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衣料,而且又被制成门帘、头巾、帐幔、床单和饰品,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蓝印花布也为中外人士交口赞誉。
二、民间印染的艺术特色(一)民间印染的实用意义工艺技术的艺术特色民间印染个性特征的形成,离不开对工艺程序的依赖。
正是材料、加工手段造成了印染成品“非这样不可”的特点。
例如,手工印刷的蓝印花布的华版必须是整体相连,不得断开,空间部分尽量缩小。
因此,出现了许多短线、圆点等基型,用这些基本形状组成纹样。
走到极致的作品即如通篇只有小圆点的“鸳鸯戏荷”面料。
用特制的凿子,在纸版上敲凿圆点,由无数圆点排成线条,勾勒出纹样。
又用圆点铺陈底色,构成一个装饰层次。
最终完成了笔意畅达、造型优美的图案。
这样的处理方法,已将工艺的局限转化为工艺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运用工艺特点造就了蓝印花布的独特风格。
印染图案的题材离不开迎祥纳福、驱邪避崇、富裕发财等,吉祥命题贯穿了印染纹样的全部。
海上名妓:晚清女性服饰时尚的引领者以‘九尾龟“为考察中心陈海燕摘㊀要:㊀就‘九尾龟“小说所集中呈现的妓女服饰形象,探讨晚清妓女尤其是上海开埠后的名妓引领女性生活时尚的沿袭及流变㊂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20世纪初,上海妓女凭借五方杂居㊁华洋并处的地域优势,其在公众场合的行为举止㊁穿衣打扮,乃至室内陈设及用具,都成为关注重点㊂尽管其中掺杂着道德瑕疵和人们不怀好意的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妓女特殊的边缘性社会地位相应给予了她们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性,甚至不受清代一些服饰禁令的约束;而勾栏生涯的职业要求,也同时促使她们在迎奉男性审美趣味及互相的竞争中使尽浑身解数㊂妓女形象,尤其是名妓的形象,在传统与现代㊁东方与西方杂糅的文化境遇和生活场域中扮演着时尚的引领者和风向标,成为上海这座新奇㊁洋派的 大魔都 无可争议㊁不容忽视的 新偶像 ,并成为晚清狭邪小说着力描绘的文学形象之一㊂关键词:㊀名妓;服饰;形象中图分类号:K25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8634(2019)02⁃0079⁃(09)DOI:10.13852/J.CNKI.JSHNU.2019.02.009㊀㊀‘九尾龟“是晚清最流行的狭邪小说之一,从1906年开始连载至1910年止,共190回,描摹了一名自命风流㊁能文能武的江南才子章秋谷在花柳丛中的情爱游历,为研究晚清以妓女为代表的女性服饰形象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本文拟就此做粗浅的探索㊂一㊁三寸金莲与苏州样式的推崇勾栏生涯的职业要求之一就是妓女的形象㊂‘九尾龟“所体现的形象审美有时代的习染,其中最典型的是以弓鞋指代小脚的刻画㊂自宋代以来,小脚审美有金莲㊁银莲及大于4寸的铜莲㊁铁莲之说㊂‘九尾龟“中着墨不多,却处处凸显出对小脚尺寸痼习的迷恋㊂小说在描绘妓女出场的形象时,除衣着装扮㊁形容体态的描写,对弓鞋的尺寸常做必要的备注㊂例如第一回的 走出一个倌人 元色缎子弓鞋不到四寸∙∙,①第十六回的 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子 一双红缎弓鞋约有四寸∙∙,第十七回的 忽见后房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绝色大姐来 一双不到五寸∙∙金莲 ㊂‘九尾龟“全书上㊁下册,对妓女小脚的描绘大都是概念性的尺寸标注,并无进一步的刻画,但这并不等于说小脚的其他审美的不重要,而是说明尺寸乃是最基础的标准和先决条件,成为性暗示的符号象征㊂譬如,小说第五回描写名妓陆兰芬的风姿,就有 只见他穿一件蜜色素缎棉袄,下系品蓝绣花缎裙,露着一线湖色镶边的裤子,下着97①作者简介:陈海燕,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上海200234)㊂漱六山房:‘九尾龟“,上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㊂元色弓鞋,一搦凌波∙∙∙∙,尖如削笋∙∙∙∙,看得方幼恽已是∙∙∙∙∙∙∙浑身发痒∙∙∙∙㊂特别是第一百八十四回,在描述从良的龙蟾珠与恩客分别时的赠礼 只见一支漆黑的头发,一个绉纱兜肚,一双元色缎绣白花平底弓∙∙∙∙∙∙∙∙∙∙∙鞋∙,尖尖瘦瘦的∙∙∙∙∙,只有四寸光景∙∙∙∙∙∙,鞋底上面只有微∙∙∙∙∙∙∙微的一些儿泥污∙∙∙∙∙∙∙,还有七八分新∙∙∙∙∙∙㊂辛修甫见了,明知道龙蟾珠的心事,给他这几年东西,是好像天天和他并头贴体的意思 ㊂以穿用过的私密旧物来表达情意,弓鞋与身体发肤之贴身物等同,这已不仅是小脚的指代或是审美的概念,而是同肚兜一样具有了情爱的意味㊂妓女深谙此道,充分利用小脚这一利器勾起男性视界的情色意象㊂比如第十八回,在描写妓女刻意不穿裙装㊁改择裤装的装扮时说, 举目看时,只见双林打扮得十分齐整,蛾眉挹翠,檀口含朱,媚态横妍,珠光侧聚,穿一件元色花纱夹袄,衬一条湖色熟罗裤子,却把裤管高高吊起∙∙∙∙∙∙∙∙,露出一对∙∙∙∙尖尖瘦瘦的双翘∙∙∙∙∙∙∙,真是:踏青有迹,一钩软玉之魂,落地无声,两瓣秋莲之影㊂秋谷见他这身打扮,已觉得有些心荡神摇,不能自主㊂暗想道:怪道他见∙∙∙∙了客人不穿裙子∙∙∙∙∙∙∙,故意卖弄他一对金莲∙∙∙∙∙∙∙∙∙㊂拥有金莲完美尺寸的妓女,十分懂得如何卖弄和夸耀自我的优势,刻意将裤管高高吊起以彰显㊁标榜,此风尚在晚清妓女群体中颇为流行㊂对苏州样式的推崇和模仿,一直也是北方妓女不二的选择㊂当南方以江南为代表的妓女时兴吊裤管时,以燕京为代表的北方妓女亦流行用绑裤腿的方式显露弓鞋㊂不过在当时南方的嫖客眼中,这种模仿显然是东施效颦㊂如第一百四十五回中,作者借描述章秋谷天津猎艳所遇,道出了北地胭脂和南朝金粉所谓地域之间的品级差异,并在小脚方面详细举证: 刚刚坐下,早见七长八短的拥出十余个倌人㊂秋谷约略看了一回,只见不论妍媸大小,都扎着一双裤腿,缠着一双金莲㊂那金莲,虽然一个个都缠得不盈四寸,却都是趾圆背∙∙∙厚∙,臃肿非常∙∙∙∙,那里像什么两瓣香莲∙∙∙∙∙∙∙∙∙,那里像什么∙∙∙∙∙一钩新月∙∙∙∙㊂比起那驿路旁边的马足㊁磨坊里面的驴蹄来,倒觉得有些相像㊂看官请想,好好一对增娇助媚的三寸金莲,像了那最龌龊∙∙∙∙∙∙㊁最不雅观的驴∙∙∙∙∙∙蹄∙㊁马足∙∙,可想而知∙∙∙∙,还有什么好看!更兼北边女人的习惯,走起路来都挺着胸脯,仰着个脸,雄赳赳㊁气昂昂,全没有一些儿袅娜温柔,只觉得满面上都带着一团怒气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又走进来一个倌人,黑面长身,腰圆背厚,浓眉大眼,阔口方腮,挺着个肚子,摇摇摆摆的走进来㊂章秋谷见了,不觉吃了一惊,向金观察道: 这样的奇形∙∙∙∙∙怪状∙∙,吓也被他吓死了∙∙∙∙∙∙∙!就是上海的花烟间娼妓∙∙∙∙∙∙∙∙∙∙,也要比他好些∙∙∙∙∙∙㊂ 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北方妓女形象的刻薄嘲讽,显现出对江南妓女形象的推崇,而由此产生的地域优越感也可窥见一斑㊂清代中后期,苏州所代表的繁荣的文化经济和审美品位同时映照在江南秀女的典雅形象上㊂尤其是上海开埠后,城市的经济地位㊁都市的生活样态和文化的多元并存都深刻影响着末世中的清王朝风尚㊂以苏州为翘楚的江南妓女借助地域条件的优渥㊁形象装扮的出奇出新,难免被他者跟风学样㊂小说第一百五十四回描写时新的发髻时亦有佐证: 接着门外弓鞋琐碎的声音,又进来两个少年女子㊂三个人一色的都穿着闪光纱衫㊁蝉翼纱裙,脚下都穿着夹纱衬金纸的平底弓鞋,头上都∙∙∙挽着时新苏式的玲珑云髻∙∙∙∙∙∙∙∙∙∙∙㊂ 这种对江南妓女服饰时尚的模仿,甚而演化为对妓女出身地的推崇和身份认同㊂小说第一百四十四回亦有描写扬州妓女冒充苏州人说苏州话等的情节: 原来我们中国全国苏杭两处是个繁华富丽的地方㊂苏杭两处的女子,就也是个姽婳娇娆的尤物㊂这几个宝贝,平日之间总假充是苏州人∙∙∙∙∙∙∙∙∙∙∙;好在客人本来辨不∙∙∙∙∙∙∙∙出他们的口音∙∙∙∙∙∙,什么叫做扬州话∙∙∙∙∙∙∙,什么叫做苏州∙∙∙∙∙∙话∙,当真都把他们几个认作真的苏州人∙∙∙∙∙∙∙∙∙∙∙∙∙∙∙北边人和南边人的,装束也没有什么大分别,北边人多半是扎着裤腿,那眉梢眼角,都是吊得高高的,全没有一些儿温柔袅娜的丰神㊂秋谷看着,心中想道:究竟这班人生长北方,总觉得儿体态刚强,丰姿生硬,那里比得上我们江苏人的样儿∙∙∙∙∙∙∙∙∙∙∙∙∙!究竟北∙∙∙地胭脂∙∙∙,不及南朝金粉∙∙∙∙∙∙,这是一定的道理∙∙∙∙∙∙∙㊂ 这里要备注的是,在晚清时期吴语乃是高级妓女的标配,这与吴语地区娼妓业的发达和狎妓高规格的章程或流程有关㊂ 只有狭邪人物才说吴语,而这吴语乃是高级妓院之时尚的一部分㊂ ①其佐证08㊀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第2期㊀㊀①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页㊂之例是,韩邦庆(1865 1894)所著的‘海上花列传“同为狭邪小说,为如实呈现沪上高等妓院中的语言特色,其将吴语写作使用在人物的对话部分㊂在其后,‘九尾龟“自1906年连载至1910年止,作者张春帆卒于1935年,出生考证虽不详,但据小说成稿的时间大致可以推算出作者生于19世纪后叶㊂这一时段适逢上海妓女初成,直至名满天下的黄金时期㊂ 大致说来,上海名妓的时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㊂第一个阶段是她们搬到租界之前,苏州是时尚的中心㊂第二个阶段是1860年代,上海租界里的名妓将北京㊁广东和西方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发展出了一种高级时尚㊂第三阶段是1880 1890年代,上海名妓引领着整个江南地区的时尚潮流,逐渐闻名全国㊂ ①因此,上海欢场的风月格调对江南妓女的推崇,尤其是对以吴语为代表的苏州妓女的青睐和崇尚,也就不足为奇了㊂二、紧身与裸露晚清时期,女性服饰仍承袭遮蔽身体的传统,受传统束缚,妓女服饰的紧身与裸露,犹抱琵琶半遮面,却也呈现出别样的情色意味㊂譬如,第四十二回描述龙蟾珠的夏季装束时称: 龙蟾珠也走过来应酬两句,穿着一身湖色洋纱衫裤∙∙∙∙,内衬妃色∙∙∙∙紧身∙∙,梳一个懒妆髻,发光可鉴,兰气袭人,簪着几朵珠兰,不施脂粉,不衫不履的样儿,打扮得甚是素雅㊂秋谷见了,喝一声: 好!直头出色㊂ 龙蟾珠微笑说道: 倪是勿好格,就不过为仔天热∙∙∙∙∙∙∙,衣∙裳觉得清爽点∙∙∙∙∙∙,有啥格好㊂ 同样,第二十六回描写金小宝梳妆的迷人风姿时,也通过装束加以情色暗示: 只见金小宝坐在当窗一张桌上,正对那里对镜梳头,鬟凤低垂,新妆未竟,地隔夜的胭脂映在脸上,晕出淡淡的红色,越觉得丰神绝世,妩媚天然㊂身上穿一件半新的湖色熟罗短袄∙∙∙∙∙∙∙∙∙∙∙∙,衬着∙∙粉红色席法布紧身∙∙∙∙∙∙∙∙,胸前的纽扣一起解散∙∙∙∙∙∙∙∙∙,微微露∙∙∙出酥胸∙∙∙;内着湖色春纱兜肚∙∙∙∙∙∙∙∙,下身穿品蓝地纱裤子,脚下拖着一双湖色缎子绣花拖鞋,双翘瘦削,就如玉笋一般,不盈四寸㊂手中正在那里调和花露,一阵阵的脂粉之香,中人肺腑㊂眉弯秋月,颊晕朝霞,真是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㊂秋谷见了小宝这般风格,不由不暗暗称扬㊂又见贡春树坐在小宝旁边,呆呆的看着,一言不发㊂高级妓女利用穿着构成的富于挑逗意味的色欲引诱常常点到为止,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较之传统刻板保守的女性形象更富情趣,深得狎妓者的钟爱和追捧㊂‘九尾龟“中,对高级妓女默认㊁嘉许,对低俗花柳中人及戏娘的做派却加以贬斥,视之为粗鄙㊁放荡㊂小说第一百四十七回就有描写后者裸露效尤不及,反招致不堪的情节: 秋谷正和云兰说笑,忽然又听见得那些座客齐齐的喝起彩来,秋谷连忙看时,只见冯月娥索性把上身的∙∙∙∙∙∙∙∙∙∙∙一件纱衫卸了下来∙∙∙∙∙∙∙∙,胸前只扎着一个粉霞色西纱∙∙∙∙∙∙∙∙∙∙∙∙抹胸∙∙,衬着高高的两个鸡头∙∙∙∙∙∙∙∙∙,嫩嫩的一双玉臂㊂口中咬着一方手帕,歪着个头,斜着个身体,软软的和身倚在那小生的肩上,好似没有一丝气力的一般㊂鬓发惺忪,髻鬟斜亸,两只星眼半开半合的,那一丝淫情荡态,就是画也画不出来! 正在闹得沸反盈天之际,猛然间外面走进几个人,分开众人,一直挤到台前,头上都戴着缨帽,脚下都穿着黑布快靴,好像衙门里头的差役一般 有一个为首的人抢上一步,抢到冯月娥身旁,豁啷的一声,袖管里头掏出一根铁链,呼的就向冯月娥头上套去 台下(上)那班听戏的人,见了这个样儿,大家七张八嘴的嚷个不住㊂早见那几个人取出一张访牌,向着台下众人飏了一飏,大声说道: 我们是天津县沈大老爷手下的衙役,沈大老爷奉了天津府林大人的访牌,要立拘这个冯月娥到府听讯㊂我们是奉上差遣,概不由己,列位不要见怪㊂ 其中,作者为昭示自己的嫌恶,使用的文辞亦显得市井粗俗㊂同样的例子还有第一百一十五回中戏娘杂耍表演的描述: 跑马厅对面的马戏场 随后又有一个少女骑着一匹黄马出来,身上只穿一层绝∙∙∙薄的紧身衣裤∙∙∙∙∙∙,都连在一起∙∙∙∙∙,远远望去∙∙∙∙,好像不穿∙∙∙∙衣服的一般∙∙∙∙∙㊂马背上也没有鞍辔,四围绕着戏场乱跑㊂那女子在马上或坐或立,或睡或跳,颠颠倒倒的,做出许多身段㊂只听得四围一片拍手的声音㊂ 作者直接用 好像不穿衣服 这样的字眼,鄙夷之情不言而喻㊂此类直接卖弄身体的艳俗做18陈海燕:海上名妓:晚清女性服饰时尚的引领者①叶凯蒂:‘上海爱“,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36页㊂派,显然倒了欢场常客的胃口,更不符文人们的风雅情致,而作者不屑的态度在小说第一百四十八回中借章秋谷之口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和强调:只说金观察和章秋谷等见冯月娥被天津县差役拿去,虽然吃了一惊,大家心上却甚是畅快㊂秋谷只说: 拿得好∙∙∙,拿得好∙∙∙!若是凭着他一味的这般∙∙∙∙∙∙∙∙∙∙混闹∙∙,不去问他∙∙∙∙,将来各处戏馆都大家效尤起来∙∙∙∙∙∙∙∙∙∙∙∙∙,地方上的人心风俗还可问么∙∙∙∙∙∙∙∙∙∙∙∙! 金观察等听了∙∙∙∙∙∙,大∙家都点头称是∙∙∙∙∙∙㊂由上可见,审美和审丑的模糊界定使得紧身与裸露的尺度仍是道德的尴尬境地所在,一不小心就会触痛卫道士们脆弱的神经㊂不可否认的是,比之粗鄙的艳俗形象,高级妓女显然在技术上略胜一筹,不仅在装束上美轮美奂,勾勒得 身若束薪 ,在场合㊁时机上也显得自然圆融㊂譬如第十六回中描写妓女利用晚妆待客,呈其所妙的效果: 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子坐在对面床沿,神情流动,意态鲜妍,眉目清扬,身材纤巧,穿一件杨妃色绉纱紧身夹袄∙∙∙∙∙∙∙∙∙∙∙,蜜色绉纱裤子,一双红缎弓鞋约有四寸㊂看着这身打扮,更觉动人,想是临睡卸妆,所以只穿着这一身小衣服,衬着这酥胸玉腕,粉颈香肩,越显得态度温存,丰姿妩媚㊂ 身若束薪,除承续传统审美,亦受之于上海华洋并处的间接影响㊂开埠后,沪上集聚各类风貌服饰,尤以西洋装束令人大开眼界,彼时文人笔记㊁竹枝词㊁画报对此皆有关注和描述㊂除身形毕露的欧美服饰,在上海还能看到来自日本㊁印度,甚至非洲等地蔚为大观的服饰现象㊂另外,妓女出行自由,社交广泛,比普通女性更有机会接触外界,多元的服饰景观让喜欢争奇斗艳的高级妓女得以参照㊂19世纪90年代以后,沪上女性服装渐趋窄小紧身,妓女着装常常露出手腕和一点手臂,显露身形㊂1901年,‘世界繁华报“上就有相关评述: 现在北里衣服,最时者腰身不过五寸半,出手一尺七寸袖口,四寸长短㊂虽视其人之身,然至长不过二尺七寸,以视从前又寖寖乎以短为贵矣㊂ ①‘九尾龟“第一百六十五回和第一百六十六回中描写沈二宝穿用紧身服饰引诱潘侯爷,甚而骑脚踏车守候于府邸以期制造偶然相遇的情节: 上海地方,坐自行车的人虽然很多,却都是些男人,除了泰西妇女也一般乘坐自行车之外,那些中国的妇女,从没有坐自行车在马路上跑的㊂如今蓦然见了沈二宝居然坐起自行车来,大家心上都觉得甚是诧异,不由得大家的视线都聚拢在沈二宝一个人身上㊂ 还有几个人拍手喝彩的㊂只见沈二宝穿着一件元色泰西缎狐皮紧身短袄∙∙∙∙∙∙∙∙∙∙∙∙∙∙∙,下面∙∙衬着一条淡湖色泰西缎裤子∙∙∙∙∙∙∙∙∙∙∙∙;脚下踏着一双小小∙∙∙∙∙∙∙∙的尖头缎靴∙∙∙∙∙,尖尖瘦瘦的∙∙∙∙∙,差不多只有四寸∙∙∙∙∙∙∙;头上∙∙打着一条油松朴辫∙∙∙∙∙∙∙∙㊂再往面上看时,只见他腻粉搓酥,秾脂滴露;长眉入鬓,青含远岫之云;俊眼流光,碧漾明湖之水,轻同飞燕,婉若游龙㊂更兼身∙∙∙量苗条∙∙∙,丰神流动∙∙∙∙ ∙∙坐在自行车上自然比别人∙∙∙∙∙∙∙∙∙∙∙格外要好看些儿∙∙∙∙∙∙∙㊂ 这类服饰不仅勾勒出身体轮廓,也带来了活动方式上的改变,减弱了服饰对身体和行动的束缚,使得沈二宝的骑行变为可能㊂对于身体审美的观念解禁,在妓女这一行业中得到率先突破,此风的助长对日后沪上的穿衣哲学影响深远㊂三、逾制与僭越自黄帝 垂衣裳而天下治 ,服饰历来是政治和伦理物化的产物㊂上海开埠前,服制沿袭严格的等级制,所谓 古者贵贱有章,衣服有别,无敢惑紊者㊂羔裘豹袖者,望而知为大夫,褐宽博者,望而知为贱役 ㊂②庶民不可用富贵华丽之服,贵贱不能失序㊂上海开埠后,成为通商大邑,商业经济和近代工业渐次发展,吸引了移民的大量迁入,尤其是晚清内忧外困,官场腐败昏聩,城市商贾新贵通过捐官晋升㊁改变了阶层隶属,这也逐渐带来对既有服制的不满和不从㊂另外,晚清末世的颓势也让整个上海浸淫在夸富斗巧㊁声色犬马的享乐主义狂欢之中, 民间日用奢靡已极,衣服则绸缎不足必尚锦绣,饮食则鱼肉不足必尚珍错,居处则华屋不足必尚洋房,出入则小车不足必坐马28㊀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第2期㊀㊀①②‘世界繁华报“1901年12月26日㊂‘吴友如画宝“,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㊂车 ,① 上洋租界之中,五方杂处,良莠不齐,急切无从悉其根底㊂衣服辉煌耀人耳目者,人皆称之为阔佬,衣衫褴褛者不特嗤之为穷酸 ㊂②沪上洋商和买办居必华屋㊁衣必锦绣㊁食必粱肉㊁出必舆马的生活方式为世人所膜拜,地域文化恣纵了以貌取人的势头,无根游民通过靡费奢华的服饰可以重新标立身份认同,故而随意逾制㊁奢侈僭越之风甚嚣尘上,道德礼法彻底松动㊂其中,面料逾制首当其冲㊂‘清会典“规定奴仆㊁优伶㊁皂隶只准服茧绸㊁毛褐㊁葛布㊁梭布㊁貉皮㊁羊皮,其纺绸㊁绢缎㊁纱㊁绫罗及各种细毛俱不得用㊂庶民男女衣服不得僭用金绣,只许用纷丝㊁绞罗㊁绸绢㊁素纱 逾制者会被视为混淆贵贱㊁以下犯上乃至有叛逆嫌疑,将受到法律惩处㊂③晚清沪上乱象横生,王韬对此颇有微词: 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也㊂厮养走卒,稍足自赡,即作横乡曲㊂衙署隶役,不着黑衣,近直与缙绅交际,酒食游戏征逐,恬不为怪,此风不知何时可革㊂ ④‘九尾龟“描述妓女逾制穿用裘皮的现象俯拾皆是,如开篇第一回中就有, 正待上楼,只见一顶倌人轿子停在门前,眼前觉得毫光一闪,走出一个倌人来,穿一件黑地银花外国缎灰鼠皮袄∙∙∙∙∙∙∙ , 秋谷不及应酬,便留心打量黛玉的妆束,只见他淡扫蛾眉,薄施脂粉,穿一件蜜色皮袄∙∙∙∙,衬一条妃色裤子 ㊂小说第一百三十二回中描写妓女陆丽娟与同伴的出行装束,更是几乎人手一件: 只见他们一个个都是戴着满头珠翠,身上也是草色霜∙∙∙皮袄∙∙,也有狐皮袄∙∙∙;下面都是大红绉纱百褶宫裙,飘飘的垂着许多裙带;陆丽娟还穿着一双红缎弓鞋;一个个都打扮得裙袄鲜明,花枝招展㊂ 裘皮的奢华昂贵和等级象征,至今仍属炫耀性消费的奢侈符号㊂晚清的妓女们不遗余力地在奢华上极尽能事,超越阶层隶属,常用的还有熟罗㊁绉纱㊁春纱㊁缎子等中国传统的高档面料,以及附丽织金㊁织银㊁平金挑绣㊁刺绣等繁复华丽的织造工艺和纹样装饰㊂除此之外,上海大都会的商业环境下,妓女不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新事物,也可十分便利地从洋货店里购买㊁选取各种洋布㊂‘九尾龟“中的外国纱 外国缎 洋纱 西纱 等字眼触目皆是㊂例如小说第二十二回描写黛玉换装: 只见黛玉忽地起身,走到后房去了,过了一刻走出来,却是换了一身衣服,连弓鞋裤子一齐换更,明妆丽服,光艳照人㊂黛玉先前是穿一件湖色外国缎∙∙∙夹袄,杨妃色外国缎∙∙∙裤子,宝蓝弓鞋㊂现在进去,换了一件元色织银夹袄,宝蓝织金裤子,元色平金弓鞋,越显得明眸皓齿,粉颈香肩㊂ 此外,还有英文音译如 席法布 泰西 (旧时泛指西方国家)等命名的面料㊂如前述,小说第二十六回中描述的金小宝 衬着粉红色席法布紧身∙∙∙∙∙ ;又如小说第一百六十六回中描述的 只见沈二宝穿着一件元色泰西缎∙∙∙狐皮紧身短袄,下面衬着一条淡湖色泰西∙∙缎∙裤子 ㊂妓女们在面料上百无禁忌的逾制,以及对西方面料的青睐㊁杂糅和混搭,不仅成为该行业服饰的普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亦起到大众流行的先锋和表率作用㊂尽管当时的官府三令五申,士绅㊁舆论口诛笔伐斥之为 服妖 ,此风仍屡禁不止㊂这,同样体现在妓女对服饰色彩的僭越㊂清代对服饰的颜色有明文规定: 富贵人家的妇女穿长衣配长裙,劳动妇女则穿短衣裤子,江南一带男女多在腰伺加一条或长或短的裙子㊂贵者可穿绸绘彩绣服饰和裘皮装,可用红㊁金黄㊁紫等贵色,平民禁用大红㊁黄色,可用紫㊁桃红和各种浅色,一般不穿锦缎彩绣等高级绸料和细皮服装,低贱者只能穿粗糙低级的绸布皮毛和棉袄,禁用贵色㊂ ⑤1879年,‘指南报“曾刊有时评指出: 有些名妓选栀子花黄色做内衣,而这主要是男性觐见师长时穿着的颜色㊂ ⑥又如,名妓常钟爱饱和度极高的红色这一婚礼俚俗的专色㊂‘九尾龟“第一百零六回描写: 且说章秋谷同着金小宝上了马车,秋谷把丝缰38陈海燕:海上名妓:晚清女性服饰时尚的引领者①②③④⑤⑥‘欲富国先去奢俗论“,‘申报“1891年12月1日㊂‘吴友如画宝“,下册,第22页㊂张敏:‘试论晚清上海服饰风尚与社会变迁“,‘史林“1999年第1期㊂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㊂张敏:‘试论晚清上海服饰风尚与社会变迁“㊂‘论近今男女服饰之异“,‘指南报“1879年6月17日㊂一带,从老洋房弹子房那一面大宽转兜过来,马车路过老洋房门外,只见老洋房门口站着一个淡妆素服的丽人,头上打着一条油松大辫,发光可鉴,膏沐照人㊂身上一身本色单罗衫裤,胸前簪着一∙∙∙朵红花∙∙∙;下面的裤管高高吊起,露出一双尖尖瘦瘦的金莲,穿着一双大红缎绣花∙∙∙∙∙弓鞋,真个是一搦凌波,不盈三寸㊂那一身打扮,好像是个时髦儿戏班里头的人㊂ 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这类 扎眼 服色,却成为沪上妓女张扬自我形象的不二法门㊂浪游子在‘海上烟花琐记“中对此亦评注道: 此风惟海上为然,他处断不敢僭越㊂①‘九尾龟“中妓女的服色明艳㊁丰富,常用白色㊁湖色㊁杨妃色㊁蜜色㊁宝蓝色㊁品蓝色㊁天青色㊁粉红色㊁粉霞色等,对暗沉色彩的采用极为审慎,但也不乏个案㊂如黑色一般是已婚或守寡妇女的常用服色,小说中的陈文仙是一众妓女中最被作者推崇的贤德代表,第八十二回对其形象的描绘却正是通过稳重的服色来写意: 只见他体态依然,丰姿如昔,只身上穿着一身元色衣服∙∙∙∙,曳着一条元色长裙∙∙∙∙,淡扫蛾眉,薄施脂粉,铅华不御,芳泽无加;头上只带着一支珍珠押发,一个珠骑心簪,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些儿珠翠,低眉敛袖的立在那里,不笑不言,竟没有一些儿荡逸轻扬∙∙∙∙∙∙∙∙∙∙,全是一派∙∙∙∙的大家风范∙∙∙∙∙㊂ 虽说妓女在服色上无所忌讳,但亦鲜有以一身 元色 (黑色)示人的,其所指向的道德伦理意味不言而喻㊂无独有偶,小说第一百七十二回描绘赛金花时亦如是: 进了门,只见赛金花笑吟吟的迎上来,穿着一件元色绉纱夹袄∙∙∙∙∙∙∙∙∙∙,元色∙∙绉纱裤子∙∙∙∙,玄色缎子弓鞋∙∙∙∙∙∙,一身黑色∙∙∙∙,越显得山眉水眼,云鬓花颜㊂虽年纪略略觉得大些,却还是体态娇娆,丰姿清丽㊂ 这其中的 元色 玄色 都是不同程度的黑,作者在塑造这个历史名妓时,用服色暗藏玄机,不得不说是烘托人物的一种文学手法,也从侧面反映了名妓深谙装饰之道的能力和阅历㊂在上海∙∙∙,妓女领时髦之先∙∙∙∙∙∙∙,成了时尚的风向∙∙∙∙∙∙∙标∙,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其不蒙羞耻∙∙∙∙∙∙∙∙∙∙∙∙∙∙㊁公开参与都∙∙∙∙∙市生活的程度∙∙∙∙∙∙㊂通俗小报经常点评妓女年年更换∙∙∙∙∙∙∙∙∙∙∙∙∙∙服装颜色的习惯∙∙∙∙∙∙∙,例如几十年前不看好的玫瑰色和紫色,现在成了注重时髦女子的标准色㊂ ②从中可以看出,晚清以沪上妓女为典型集中在面料和色彩上的逾制僭越行为,不论舆论的非议诟病,仍然引发大众流行,其影响力确实不容小觑㊂因此,有研究者指出: 妓女既以媚惑为业,服饰自然也就有别于其他女子㊂她身着鲜亮的绫罗绸缎,除非特别有钱的人家,哪是一般的妇女能比㊂她走在街上,成了注目的对象,那些想了解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女装新式样的人都盯着她看㊂ ③四、妆饰与素面在晚清上海这样光怪陆离的大都市,以仪容招揽生意的高级妓女十分懂得利用浓艳妆饰引人注目,其豪奢娇娆之状有文如下: 过去用鲜花打扮自己:春天戴菊花,夏天戴香甜的桂花,秋天戴李子花,冬天戴兰花;到了19世纪末,鲜花都换成∙∙∙∙∙珍珠做的花了∙∙∙∙∙∙,虽说要花好几百元,但好处是色泽保持不变㊂ ④有个迷恋妓女的外国人注意到名妓们在酒宴上唱曲的装饰形象: 她们满身珠光宝气,耳朵㊁手指㊁颈项㊁衣服上无不佩戴着各种各样的饰物:如榛子大小的钻石∙∙∙∙∙∙∙∙,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珍∙∙∙∙∙∙∙∙∙珠∙,还有说不出名堂的神奇玉石∙∙∙∙∙∙∙∙∙∙∙∙㊂ ⑤前述‘九尾龟“第一百三十二回描写妓女陆丽娟等出行时亦写道: 只见他们一个个都是戴着满头珠翠∙∙∙∙,身上也是草上霜皮袄,也有狐皮袄㊂ 此艳丽妆饰的描述在‘九尾龟“文中各处不胜枚举,这也是晚清狭邪小说惯有的文风,其远超对形容体貌的关注㊂如此靡费铺张并不只为争奇斗艳,而是借此抬高身价,遴选有实力的恩客以从中获利㊂而除却豪奢的浓妆艳抹,‘九尾龟“中亦时时透露出对淡雅妆容㊁妆饰的喜爱,以此比对贵族阶层与商贾新贵的审美区隔㊂对此,妓女们往往能48㊀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第2期㊀㊀①②③④⑤浪游子:‘海上烟花琐记“,卷4,第6页㊂‘中华图书集成“,第3卷,1925年版,第67页㊂WileyJamesHundley,AStudyofChineseProstitution,M.A.:UniversityofChicago,1929年,第74页㊂半生痴:‘海上冶游备览“,卷4,1891年,第6页㊂LemièreJ.Em., TheSing-SongGirl:FromaThroneofGlorytoaSeatofIgnominy ,ChinaJournalofScienceandArts1.2(March),1923年,第127页㊂。
生活、艺术与时尚:中国服饰七千年(2018春)期末试题(慕课)学堂在线单选题(2.5/2.5 分数)1.冕服规范化形成于()时期。
殷商周代周代- 正确汉代唐代2.冕服是用于()的礼服。
祭祀祭祀- 正确登基朝贺大婚3.冕服一共有()种345 6 6 - 正确4.周代王后及命妇的礼服与帝王和群臣的六种冕服、四种弁服相对应的是()制度。
六服六服- 正确弁服常服朝服5.冕服“十二章”纹样中的粉取其()。
洁白洁白- 正确光明财富吉祥6.在周代礼仪服饰制度中,除了各种祭祀场合穿用的冕服外,还有()其他礼仪场合时穿用的弁服。
3种4种 4种- 正确5种6种7.()是身份比冕服等级略低的祭祀服装,是古代士助君祭时的服饰,也是士的最高等的服饰。
爵弁服爵弁服- 正确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8.()谓穿大裘而戴冕冠的礼服,大裘用黑羔皮做。
其穿用场合是祭天。
衮冕大衮冕大衮冕- 正确毳冕希冕9.中国古代上层统治阶层穿的冕服采用()的形制。
A.上衣下裳B.袍服C.上衣下裤D.氅衣上衣下裳上衣下裳- 正确袍服上衣下裤氅衣10.汉代政府又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将官员的服色与季节的变换相联系,即所谓的()。
A.四时色B.五时色C.六时色D.七时色四时色五时色五时色- 正确六时色七时色11.汉代袍服式样不分男女,基本看不出性别差异。
此时,最具时代特征的当属()式样。
三重衣三重衣- 正确四重衣五重衣六重衣12.汉代时期,官员服饰上的等级差别标识主要为冠帽和()。
服色佩绶佩绶- 正确鞋履纹样13.汉代文官朝会时一般皆着黑色袍服,时有()之称。
黑服黑衣皂服皂单衣皂单衣- 正确14.在秦汉时期,在女性发髻上插有顶部挂玉垂饰的簪子叫做(),走动时随脚步而摇动。
步摇簪步摇簪- 正确垂珠簪首簪发髻簪15.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裤褶服是由上褶和()所组成的二部式服装。
下裤下裤- 正确官帽鞋履大带16.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袴褶相配,可以用作戎服和常服的服装是()。
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距今7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
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
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到达相当高的水平。
木雕我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发现的最早的木雕艺术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
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呈“T〞字形,象手杖柄,柄上刻有横线、斜线和直线。
另一件木雕鱼长11厘米、高3.5厘米,很象一条活泼的游鱼,是一件纯供欣赏的艺术品。
当时没有金属工具,凭原始的动物骨、齿和硬质的石块来磨刻,制作的艰难程度可以想象。
商周时代,出现殷代王室的“六工〞和周代的“八才〞,说明木雕已经被纳入国家管理范围。
遗留下来的木雕多为礼器,装饰方法已有施漆、镶嵌和雕花等多种。
春秋战国的木雕工艺分成了建筑装饰木雕、木俑、宗教造像、礼祭等不同的木雕行业。
盛行漆绘木雕,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战国木雕女俑,俑体以长木削成,形体仅具轮廓大形,面貌、服饰皆为彩绘、鬓发整齐,是代表作品。
木雕的起源与开展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
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
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到达相当高的水平。
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荣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
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
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收、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送。
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各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开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享誉全国,东阳木雕诞生于宋代的浙江东阳,擅长雕刻,图案优美、结构精巧。
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之“雕花之乡〞的东阳地区,竟有400多名工艺师被召进京城,修缮宫殿;乐清黄杨木雕从清代中期起就成为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以雕小型黄杨木陈设品而闻名中外;明初有长乐人孔氏,利用天然疤痕树根进行雕刻,是福建龙眼木雕特有的传统工艺,被世人所重视;广东金漆木雕起源于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贴金,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浅谈陶瓷艺术作者:刘方林来源:《艺术时尚》2013年第06期摘要: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
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商品,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维持着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
关键词:工艺美术;形态;神韵;理解与传承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6-74-2一、回顾历史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
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首先,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
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
其次,青铜工艺。
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
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
第三,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
目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
三代时期,漆器是贵族用品,战国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楚汉漆器是人类漆器史上难以比肩的经典之作。
唐宋时代还创制出了各种雕漆,如剔红、剔彩、剔犀等。
漆还作为造像的工艺,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工艺形式。
最后,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
doi:10.19677/j.issn.1004-7964.2023.02.013《簪花仕女图》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皮革制品中的设计实践张琛1,弓太生1,2*(1.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16;2.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西安710016)摘要:《簪花仕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极具艺术文化价值。
文章在系统梳理画卷服饰图案的前提下,从造型、构图、色彩、寓意等四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通过图案的提取与变形、色彩的提炼与重设、文化寓意的表达,就画卷服饰图案在皮革制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并以实际案例论证可行性。
文章是对设计赋能传统图案、文化赋能产业的实际践行,希望能为《簪花仕女图》服饰图案的活态化传承及皮革制品设计文化内涵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服饰图案;皮革制品设计;传统图案;设计实践中图分类号:TS 56;J 524文献标志码:A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ess Pattern in the "Group Portrait of Noblewomen ”and its Design Practice in Leather Goods(1.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Xi ’an 710016,China;2.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Education,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Xi ’an 710016,China)Abstract:The picture of “Group Portrait of Noblewomen ”is one of the top-ten famous paintings in China,which is of great artistic and cultural value.On the premise of systematically combing the scroll dress patterns,this paper analyzed their artistic features from four aspects of modeling,composition,color and moral.Through the extract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se patterns,the refining and resetting of colors,and the expression of cultural moral,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scroll dress patterns in leather goods design and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with practical cases.This work is a practical practice of designing and empowering traditional patterns and culturally empowering industries,hoping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idea for the living inheritance of the costume patterns in "Group portrait of Noblewomen"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eather goods design.Key words:Group Portrait of Noblewomen;dress patterns;leather goods design;traditional patterns;design practice收稿日期:2022-07-10第一作者简介:张琛(1990-),女,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及创新设计研究。
2022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调研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分)(2),先治其国。
(《·大学》)。
(2分)(3)《短歌行》中,诗人想象贤才屈驾前来归附自己的诗句是“,”。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以下体现横暴权力的一项是()。
(2分)A.家长教训不懂规矩的孩子B.合同违约时要求对方赔偿C.封建君主对百姓提高赋税D.在图书馆里禁止大声喧哗(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中国的科幻文学,。
,,。
①不断将人类抛入陌生化的世界中②它以丰富的想象力消解科学的枯燥与晦涩③以颠覆传统文学的方式赓续中国文学传统的使命④迫使读者从异于日常生活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世界A.④②③①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材料一①艺术创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精微的精神性生产劳动过程。
一般认为,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划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
艺术家从先于主体的客观世界的体验中获得创作欲望,然后对客观世界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在脑海中形成主客渗透、情景交融的“意象”,这便是体验和构思的阶段。
②然而,艺术创作真正的困难在于,无论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阶段怎么样进行海阔天空式的想象,但从根本上说,艺术家若是不把他的所思所想通过具体的艺术语言凝定成艺术作品,则这一切还都是空的。
正如雷诺阿说的,“一个人是在一幅画面前,而不是在一片美景面前立志要当画家的。
”这里所提到的“艺术语言”,指的是构成艺术形象的物质材料媒介或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绘画的画面是以线条、形状、色彩、明暗等艺术语言来构成;而音乐以有组织的音调、音色、旋律、节拍来构成音乐形象。
③对艺术家来说,必须与他所无法回避的艺术语言作殊死的搏斗,努力克服表达的焦虑和语言的痛苦,才有可能穿过迷雾,看到霞光。
江苏省宿迁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艺术概论自考真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50题)1. 被艺术家们评价为“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的作品是()A.《清明上河图》B.《李大钊》C.《父亲》D.《奔马》2.唐代著名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关于___________的理论。
()A.艺术发生B.艺术创作C.艺术欣赏D.艺术批评3. 下列作品属于西方高度技术派建筑的杰作之一的是()A.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B.圣彼得教堂C.巴黎圣母院D.朗香教堂4. __________艺术流派属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A.古典主义B.自然主义C.浪漫主义D.存在主义5.《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取材于( )A.圣经B.艺术C.希腊神话D.民俗6.在当代艺术理论中,认为形象只关系到理性而与感性无关的思想是()的观点。
A.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社会学D.马克思主义7.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取材于( )A.原始壁画B.希腊神话C.社会生活D.雕塑8.《百鸟朝凤》通常所使用的演奏乐器是()A.唢呐B.古筝C.笛子D.琵琶9.建筑属于()。
A.表现艺术B.实用艺术C.装饰D.造型10.《洛神赋图》相传为东晋大画家()的作品。
A.王羲之B.钟繇C.顾恺之D.张芝11.著名二胡曲《汉宫秋月》的作曲家是______。
( )A.A.冼星海B.聂耳C.华彦钧D.刘天华12.《蓝色多瑙河》是一首()。
A.交响乐B.幻想曲C.圆舞曲D.协奏曲13.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产生的时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4.艺术活动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B.奴隶制前期C.奴隶制后期D.文明时期15. 歌剧《黑桃皇后》、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和舞曲《天鹅湖》是著名旨乐家______的作品。
小巷三寻,织一段旧日时光作者:绿绮来源:《新青年》2017年第03期在郑芬兰的眼中,织布机咿呀着旧日时光,家织布包裹着淡远的乡愁。
她走进磐安小村,小巷三寻,“一寻岁月的悠长,二寻岁月的静好,三寻岁月的温情。
”剥蚀历史的尘封,家织布晚礼服惊醒了世界的审美。
郑芬兰用手织土布扮靓磐安小村,用独特的创意引来世人惊鸿一瞥。
一、三次辞职,目光锁定家织布1995年,郑芬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杭州一家大型国营企业当会计。
工作稳定,收入不错,杭州城市户口令人羡慕。
但是,平凡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溅不起一点涟漪。
这样的生活與她的梦想相去甚远。
一年后,她选择了辞职,来到了一家私人服装企业,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她利用业余时间上夜校,学习服装设计。
不到三年,她升任为总经理助理。
但是,心有远方的她在两年后再一次辞职。
两个月后,她的依可服饰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跑市场、进原料、搞加工、出设计,她身兼数职。
2004年,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开出了几家连锁店。
做生意的闲暇,郑芬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难道这就是自己梦寻千遍的生存状态?答案是否定的。
她说:“我就是感觉我做这种女装生意没有激情了。
跟着别人的东西做,没有自己的卖点。
当时,心情就变得很烦。
”喜欢玩户外运动的她打算徒步一次,散散心。
她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找出了一条结婚时妈妈亲手为她织的娘家被。
她心有所动,忍不住征询妈妈的意见:“妈,要不我们改做手织布服饰?”她妈妈却持反对意见:“现在城里哪还会有人喜欢这么土的东西。
”郑芬兰却觉得这是一条通幽曲径,说不定会柳暗花明。
如今她想起当时的情景,心情还是很激动:“当时没有一个人支持我做土布生意。
但我还是顶着压力前进。
”郑芬兰对土布的情感是浸淫在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的。
提起家织土布,郑芬兰难掩喜爱之情:“小时候放学回家,就会帮助织布的妈妈做些事情,织布啊,纺线啊,玩穗子啊,就像现在孩子们玩手机一样,是一种很自然的消遣。
我用的织布机是外婆的嫁妆,它传给妈妈,又传给我。
生活艺术与时尚服饰七
千年春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生活、艺术与时尚:中国服饰七千年(2018春)
期末试题(慕课)学堂在线
单选题
(2.5/2.5 分数)
1.冕服规范化形成于()时期。
殷商周代?周代 - 正确汉代唐代
2.冕服是用于()的礼服。
祭祀?祭祀 - 正确登基朝贺大婚
3.冕服一共有()种
3456?6 - 正确
4.周代王后及命妇的礼服与帝王和群臣的六种冕服、四种弁服相对应的是()制度。
六服?六服 - 正确弁服常服朝服
5.冕服“十二章”纹样中的粉取其()。
洁白?洁白 - 正确光明财富吉祥
6.在周代礼仪服饰制度中,除了各种祭祀场合穿用的冕服外,还有()其他礼仪场合时穿用的弁服。
3种4种?4种 - 正确5种6种
7.()是身份比冕服等级略低的祭祀服装,是古代士助君祭时的服饰,也是士的最高等的服饰。
爵弁服?爵弁服 - 正确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
8.()谓穿大裘而戴冕冠的礼服,大裘用黑羔皮做。
其穿用场合是祭天。
衮冕大衮冕?大衮冕 - 正确毳冕希冕
9.中国古代上层统治阶层穿的冕服采用()的形制。
A.上衣下裳 B.袍服C.上衣下裤 D.氅衣
上衣下裳?上衣下裳 - 正确袍服上衣下裤氅衣
10.汉代政府又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将官员的服色与季节的变换相联系,即所谓的()。
A.四时色 B.五时色 C.六时色 D.七时色
四时色五时色?五时色 - 正确六时色七时色
11.汉代袍服式样不分男女,基本看不出性别差异。
此时,最具时代特征的当属()式样。
三重衣?三重衣 - 正确四重衣五重衣六重衣
12.汉代时期,官员服饰上的等级差别标识主要为冠帽和()。
服色佩绶?佩绶 - 正确鞋履纹样
13.汉代文官朝会时一般皆着黑色袍服,时有()之称。
黑服黑衣皂服皂单衣?皂单衣 - 正确
14.在秦汉时期,在女性发髻上插有顶部挂玉垂饰的簪子叫做(),走动时随脚步而摇动。
步摇簪?步摇簪 - 正确垂珠簪首簪发髻簪
15.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裤褶服是由上褶和()所组成的二部式服装。
下裤?下裤 - 正确官帽鞋履大带
16.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袴褶相配,可以用作戎服和常服的服装是()。
辫线袍官帽大带裲裆?裲裆 - 正确
17.魏晋南北朝时期衣衫尚(),一袖之大,足断为两。
长袖大袖?大袖 - 正确小袖短袖
18.在唐代男装中,可与幞头配套穿用的左右开衩的直裾长袍为()。
缺胯袍?缺胯袍 - 正确辫线袍深衣朝袍
19.隋唐时期,中国在政治上又一次南北统一,但服装却分成两类:一类继承了中原地区农耕文明传统的汉式冠冕衣裳,用作祭服、朝服和较朝服简化的公服。
另一类则吸取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使用便捷、实用的幞头、圆领缺骻袍和乌皮靴,用作平日的()。
礼服常服?常服 - 正确便服补服
20.唐代常服为幞头、圆领袍、()、乌皮靴。
銙带?銙带 - 正确大带绶带玉佩
21.在唐代,膝盖处加襕的圆领袍,被称为()。
襕袍?襕袍 - 正确礼袍常服便服
22.隋唐以后,标志官职身份的汉式冠帽被大力简化,无官职等级区分的常服使用普遍,促成了以不同服色区分身份贵贱、官位高低等序的()制度。
礼服补服常服品色服?品色服 - 正确
23.唐代女性穿用最多的当属自汉末以来一直流行的()。
短襦长裙?短襦长裙 - 正确袍服冕服襕袍
24.唐朝政策开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兼收并蓄异域文化。
唐代女性的社会生活也呈现出一种开放态势。
在开元天宝年间,西域文化大规模传入,妇女们流行(),身穿圆领袍,头裹幞头;或学胡服,多穿翻领窄袖袍,头戴胡帽。
A.短襦长裙 B.女效男装 C.深衣 D.冕服
短襦长裙女效男装?女效男装 - 正确深衣冕服
25.在宋代女子服饰中,以()最具特色,穿用场合最广。
A.背子 B.大袖C.深衣 D.冕服
背子?背子 - 正确大袖深衣冕服
26.直脚幞头是宋代最富特色的一种首服,上自帝王,下及百官,礼见朝会均可用之,实际上就是官帽。
这种幞头的最大特点是两脚(),长如直尺,使用时插在幞头之后。
平伸?平伸 - 正确竖立垂下斜插
27.女子穿的背子,以直领()居多,中间不施衿纽。
窄襟平襟交襟对襟?对襟 - 正确
28.宋代妇女出门,头上戴有()。
A.通天冠 B.盖头 C.乌纱帽 D.冕冠
通天冠盖头?盖头 - 正确乌纱帽冕冠
29.宋代妇女常在腰间围一幅围腰,色彩以鹅黄为最时髦,时称()。
A.腰上黄 B.腰上裙 C.裙腰黄 D.黄裙
腰上黄?腰上黄 - 正确腰上裙裙腰黄黄裙
30.宋代妇女流行“旋裙”,前后开衩的裙子,乘骑方便。
最初多用于妓女,后流传开来。
宋理宗时,宫廷嫔妃时兴穿一种前后相掩(不缝合)的裙式,因走起路来裙裾扫地,被称为()。
赶上裙?赶上裙 - 正确百褶裙千褶裙石榴裙
31.元代统治阶级穿的官服最具时代特征的是()。
质孙服?质孙服 - 正确旗袍圆领衫道袍
32.蒙元时期盛行一种腰部折细褶的袍服,时称()。
质孙服辫线袍?辫线袍 - 正确海青衣圆领袍
33.元代流行一种大袖衣。
因衣袖宽博,如海青展翅,故名()。
海青服海青袍海青衣?海青衣 - 正确海青衫
34.在蒙语中,下摆加襕之袍被称为()。
宝里?宝里 - 正确贴里比甲褡胡
35.明代无袖背心时称()。
比甲?比甲 - 正确贴里宝里马甲
36.明代命妇穿用大袖衫时,还配套带()和坠子。
比甲霞帔?霞帔 - 正确大带冕冠
37.明代妇女穿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
水田衣?水田衣 - 正确海青衣深衣道袍
38.清代马褂袖子的式样有()和舒袖。
挽袖?挽袖 - 正确大袖小袖无袖
39.清朝皇帝的龙袍,绣有()条龙(有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
从正面或背面看,只能看五条龙。
789?9 - 正确10
40.清代裙子的基本形制是马面裙,所谓“马面”是指裙前后有两个长方形的外()。
裙门?裙门 - 正确裙边裙缘裙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