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7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括掌握五四运动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中共成立条件、内容、影响;国共合作的概况。
2.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正确区分国共两党的性质和评价国民革命。
过程与方法1.利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理解五四运动的原因及影响。
2.通过比较掌握新旧民主革命的联系与区别,国共合作的基础及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体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共两党合作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最终又因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而最终破裂,从中体会国共两党“和则利、分则伤”的道理。
【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风雷、中共成立和国共合作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导入:1.歌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北洋军阀统治: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2.引导:武昌起义前的歌谣,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愿。
武昌起义后,人民的心愿哪些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经验教训?和学生一起复习13课的相关内容。
3.过渡:既然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那么到底由谁来领导呢?导入新课一、五四风雷1.引入:现在只和你们青年人有关的正规节日有哪些?(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那么什么是五四运动?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它的根本原因吗?(学生讨论后,归纳:根据“纲要信号”理论用多媒体展示)(提示)原因:⑴国内:①根本: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及过程,认识到它们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2.了解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和标志,理解其合作的方式。
3.了解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开展情况,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探究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以及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2.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3.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历史小片段的介绍,如中共一大召开和国民革命军北伐等史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注意对他们进行激励:不忘五四精神,努力学习以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2.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教学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武昌起义之前,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
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这反映了当时老百姓们的心愿。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人民的这些心愿实现了没有了?中国是否就此进入了不纳粮的安定社会?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4课,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板书】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就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板书】一、五四风雷[过渡]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呢?请同学们看到五四风雷下的内容,我们大家来共同来探讨五四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
[讲解](请一位同学在书本上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我们把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方法与能力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共和许多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苦苦追求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
二、课程标准1、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史实2、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三、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合作探究一.根据教材分析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材料三: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材料四: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的搭配空前的思想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五四运动,中共创立,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2.过程与方法:教材研读概括。
多角度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国共合作与分裂是目标分合与阶级斗争的结果。
一、五四运动【自主学习】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口号、经过、意义?知识扩展: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比较【合作探究】1、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军阀混战,抓丁充军,1914年,中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则为85万多人;1919年为137万多人。
材料二: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人民苦不堪言。
材料三: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材料四:辛亥革命前,中国工人有50~60万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增至1200万人。
1912年~1919年的七年间,工人罢工130余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 ——《中国通史》2、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和手无寸铁的群众面对反动政府的严厉镇压,最终却取得胜利,你有何认识?你能体会到他们的什么精神?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主学习】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标志?2、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材料一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当即组织全站2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全线所有客货车一律停开,长达千余公里的京汉线立即陷于瘫痪。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2)利用图片,中共“一大”到“三大”会议决议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提问、启发、讨论、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4)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异同,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4)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内容、课标要求、重点难点1.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这节课正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理解国共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使学生理解、并逐步掌握历史资料认读和解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通过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历史事件分析,学习从时代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理解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继承五四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革命发展的曲折性,认识到革命的艰辛,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史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ppt)洪秀全、孙中山的图片。
师:他们领导了什么歌名或运动?生: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师:那么结果怎么样?生:失败了。
师:那么我们从中有得到什么历史教训?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
师:那么,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究竟要如何走下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五四运动,它所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ppt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五四运动浮雕)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风雷(一)五四运动的含义师:遥望北大红楼(ppt显示图片),注目民主广场,我们赞美不朽的五四精神;关于五四呢,一个是政治的“五四”,这主要突出的是其反帝反封建性质以及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另一个是文化的“五四”,这包括了新文化运动。
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作为政治运动的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背景大家结合课本第一段,我们重返五四现场,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1919年会产生震动人心的五四运动呢?师:1919是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我们重返无私现场,一起来看看五四发生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五四风雷”一目的学习,能够熟练背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性质及意义,说明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学生通过“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目的学习,能熟练背诵中共成立的条件,识记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意义,并能从不同角度说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新”的含义。
3.学生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史实的学习,能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等角度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4.学生通过阅读“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目第1、2段及P68“学思之窗”中的材料,从中共、国民党等角度概述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指出国共合作的标志、指导思想、形式及影响。
5.学生通过阅读“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目第2、3段,说出北伐战争的前提条件、口号、目的、对象,梳理北伐战争的过程并说出其历史意义。
6.学生通过阅读“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目第3、4段,指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能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说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重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史实。
难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新课导入】一.了解感知1.要求:请同学们根据提纲所设问题,用4分钟快速背诵上节课所学知识!(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性质及意义。
(2)说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意义。
(4)说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新”的含义。
2.要求:请同学们根据提纲所设问题,用5分钟时间阅读“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目,在课本中勾画圈点,记忆基础知识!二.新课讲述(学生分小组结合以下材料,讨论问题)材料: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发生和诞生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它们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2、了解国共合作实现的基本史实。
3、了解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开展,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让学生认识到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2、探究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是最主要的原因。
3、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历史小片段的介绍,如中共一大召开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注意对他们的激励:不忘五四精神,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93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6页,先阅读相关的内容。
背景:(可简化这两点)国际:美日加紧侵华俄国十月革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工人阶级壮大(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过程:意义: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作用工人阶级——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指导推动)——领导作用与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首先我们要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无产阶级领导的凡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有新肯定就有旧,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凡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而要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到底新在哪我们可以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较得出,首先是他们的领导阶级,其次指导思想,还有革命前途旧←五四→新资无产阶级(领导阶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革命由失败逐渐走向胜利(革命前途)我们知道了它的新的地方后,对于说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就好理解了,因为要区分新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两种革命的领导阶级的不同,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的舞台,从此以后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所以说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阅读课本,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五四运动时期的图片,提问:五四运动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背景?引入新课:1919年,在中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师: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师:除了学生提到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师: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师: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师: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师: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师: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小结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课堂练习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二题。
预习下节内容。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材分析】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2.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探究一】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思想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材料一根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注册资本共计4890万元;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注册资本共计22340万元;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归纳:五四运动的意义(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3)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①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
思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表现在哪?思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二、中国共产党诞生【探究二】结合课本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条件有哪些?【探究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在哪里?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思想和理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辛亥革命”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关联?”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 通过教师讲解与解答,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并与学生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知识点的填图。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五四运动”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过程和主要事件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关系?”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过程和主要事件。
2. 通过教师讲解与解答,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过程和主要事件,并与学生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知识点的填图。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建国大业”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1.1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 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民族危机1.3 民众的苦难与反抗1.4 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探索第二章: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2.1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影响2.2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2.3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影响2.4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对革命的影响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党的发展3.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活动3.2 国民党的成立与北伐战争3.3 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内战3.4 国民党的统治与共产党的地下活动第四章:抗日战争与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1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国民党的抗战4.2 共产党的抗日救亡运动4.3 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4.4 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五章: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5.1 解放战争的爆发与进程5.2 国民党的失败与共产党的胜利5.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意义5.4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反应第六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6.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6.3 土地改革与农民问题解决6.4 革命根据地建设与红色政权巩固第七章: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筹备7.1 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与国共内战7.2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发展与建设7.3 国民党政府的崩溃与逃往台湾7.4 新中国筹备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第八章:新中国的成立与初期建设8.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8.2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体制改革8.3 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8.4 对外关系与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第九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就与影响9.1 革命胜利带来的社会变革9.2 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民族自豪感9.3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9.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启示第十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产与未来发展10.1 革命遗产在新时期的作用1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10.3 应对新时代挑战与机遇10.4 继续发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展开,详细介绍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成就和影响,以及革命后的发展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阿盟一中张守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2)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提问、启发、讨论、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4)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二.教材内容、课标要求、重点难点
1.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这节课正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学习,分析清楚这两个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3.教学重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古代中国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知识有所了解。
我校高一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思维活跃,但是从学习方式上看,他们尚未彻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主体意识和独立思想不足。
同时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
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策略图
五、教学方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六、板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阿盟一中
张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