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中文外来词》微课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7.72 MB
- 文档页数:13
Chapter 3 (II)英语中的外来词Teaching objectives1)understand the borrowed words from German ,French and Italian2)Comprehe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 borrowing and cultureTeaching approach1)oral discussion2)Brainstorming3)Group talkTeaching procedure汉语与英语词汇Kung pao chickenLarge meatballPeaceful risingThree reprensative theoryFour modernizationConfucianismFour booksFive classics法语对汉语的影响1)法语的借词官方用词英语当中与政府,管理等有关的词汇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法语。
比如: government, govern, administer, crown, state, empire, realm, reign, authority, tyrant, court, council, parliament, assembly, treaty, alliance, record, tax等词汇,从中不难看出,法国贵族当时在统治阶层当中的巨大影响。
官职的用词也是来自于法语,比如: chancellor, treasurer, chamberlain, marshal, governor,councilor, minister, warden, mayor,表示社会上层的用词也是来自法语,比如: noble,nobility, peer, prince, princess, duke, duchess,count, countess, baron。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大全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中国与外界的接触、特别是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主要是英语),最常见的词汇包括迪斯科(disco),沙发(sofa),芭蕾 (ballet),基因(gene),克隆(clone),高尔夫球 (golf),巴士(bus),博客(blog)等,不胜枚举。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君子,那么英语是否也吸收了来自于汉语的词汇呢?答案是肯定的。
不过,在数量上并不那么突出。
现根据网上搜索结果整理如下,如有遗漏之处,请读者自行添加。
以英语字母为序1.banzai 来自“万岁”的日语发音2.Beijing 北京3.Bok choy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后者已淘汰4.Bonsai来自于“盆栽”的日语发音)5.Canton 广东6.chai 来自于“茶”7.Changshan“长衫”,男子用8.Cheongsam “旗袍”,来自于“长衫”9.chi 或 qi 气(功)10.chin chin (toast) ,你好、再见、举杯祝酒,干杯11.China 或china“中国”或“瓷器”12.china ware 瓷器13.Ching,Qing 清(朝)14.chop chop 来自于“快”广东话发音(kap)15.chopsticks 筷子16.Chop-suey 来自“杂碎”17.Chow mein 来自“炒面”18.chow 或 chow chow“狗”广东话发音19.chow (food) 炒饭,食品20.Chung-Kuo 中国,已不常用21.Confucius来自“孔子”22.coolie(koolie))来自“苦力”23.Cumshaw赏钱,来自“感谢”24.dazibao 或 big character newspaper 大字报25.Dim sum 来自“点心”,现广泛用作“小吃”,“早点”26.Dingho来自“顶好”,虽然此词被收入部分辞书,但一般美国人似乎不懂这个词的意思27.dojo 道场 (武术训练场),日语发音28.egg foo young 蛋芙蓉29.Feng shui 来自“风水”30.futon 沙发床,来自于日语汉字“布团”的发音31.gaijin 外国人,来自于日语汉字“外人”的发音32.geisha 艺伎日语汉字“艺伎”的发音33.ginkgo银杏,可能来自于“银杏”日语发音ginkyo ,但在写作时出现错误而将错就错了34.Ginseng来自“人参”35.Gung ho或gung-ho(热情高涨)。
英语吸取汉语的外来词中国改革开放后,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大量涌现,三十多年来数以百计。
相比之下,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从十六世纪至今只有屈指可数的三十来个单词,根本不成比例。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有:克隆(英语CLONE的音译)、的士(英语TAXI的音译)、迪斯科(英语DISCO的音译)等等。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粗略统计约有四十来个。
16世纪:(1个)Lychee或litche (1588年来自“荔枝”)17世纪:(3个)Yin yang (1671年来自“阴阳”)、Sampan (1620年来自“舢板”)。
China 或china(十八世纪以前来自“中国”或“瓷器”。
)18世纪:(16个)Feng shui (1797年来自“风水”)、Tai chi (1736年来自“太极”)、Yamen (1747年来自“衙门”)Kaolin (1727年来自“高岭”)、Longan (1732年来自“龙眼”)、Pe-tsai (1795年来自“白菜”)、Petuntse (1727年来自“白墩子”)、Suan-pan (1736年来自“算盘”)、Tao (1736年来自“道”)、Tung(油桐属)(1788年来自“桐”)、Whangee (一种竹)(1790年来自“黄藜”)、Typhoon (1771年来自“台风”)、Paktong(一种钱币)(1775年来自“白铜”)、Sycee (1711年来自“丝”)、Souchong(一种茶)(1760年来自“小种”)、Tuchun (1917年来自“督军”)。
19世纪:(7个)Kowtow (1804年来自“叩头”)、Tofu (1880年来自“豆腐”)、Kylin (1857年来自“麒麟”)、Taipan(大商行的總經理)(1834年来自“大班”)、Wampee(一种果)(1830年来自“黄皮”)、Chop-suey (1888年来自“杂碎”)、Cumshaw(赏钱)(1839年来自“感谢”)20世纪:(10个)Kung fu (1966年来自“功夫”)、Ho-ho bird (1901年来自“凤凰”)、Toumingdu(透明度)(來自1980年代中英談判期間用語“透明度”)、Gung ho或gung-ho (热心)(1939年来自“共和”)、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来自“麻将”)、Dim sum (1948年来自“点心”)、Wok (1952年来自“镬(炒锅)”)、Bok choy (1938年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Won ton (1948年来自“云吞”)、Chow mein (1903年来自“炒面”)。
(一)丝绸——silk中国是养蚕大国,丝绸的故乡。
瓷器和丝绸始终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密技术和看家商品,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进口到广州的钢琴,还干不过珠光宝气的丝绸。
“silk”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这个词代表了中国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贸易强势。
即便现在,丝绸仍在现代生活中充当雍容华丽、典雅高贵的象征。
(二)茶——tea这个词,又是英国人从拗口的闽南话里偷走的。
茶,和丝绸、瓷器比肩,堪称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
目前,品茶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几乎都能在袅袅茶烟里找到。
据萧乾的《茶在英国》介绍:“茶叶似乎是17世纪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到欧洲的……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17世纪40年代,英人在印度殖民地开始试种茶叶,那时,可能就养成了在茶中加糖的习惯。
”据说,即使在“二战”那样物资困乏的时期,法国人定量配给咖啡,英国人则要的是茶,还有一点点糖。
茶成了欧洲人的“主心骨”,他们只能跟着茶香如醉如痴地行走,这不是本土的历史与遗传;而是异域文化的征服和同化。
18世纪的柴斯特顿勋爵干脆在《训子家书》里写道:“尽管茶来自东方,它毕竟是绅士气味的;而可可则是个痞子、懦夫,一头粗野的猛兽。
”(三)世外桃源——Shangrila (Xanadu)这是两个近意词。
都有“世外桃源”的意思。
“Shangrila”出自西藏的传说之地——香格里拉,“Xanadu”则是蒙古的元上都。
如果要表达“世外桃源”,通常采用“Xanadu”这个词。
看来,以出世自居的美国作家梭罗,白白地在瓦尔登湖旁边,做了那么久的“隐士”。
讲究“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哲学,中国人是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四)风水——Feng Shui风水,还是音译。
它凝聚了古代中国在活人住宅和死人墓地方面的集体智慧。
尽管有人打着所谓“科学”的旗号,指斥风水是封建迷信;但是,迷信所谓“科学”,故步自封,则是另外一种迷信。
风水的整体原则是“趋利避害”,这也是安全生存最起码的信条。
英语吸取汉语的外来词中国改革开放后,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大量涌现,三十多年来数以百计。
相比之下,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从十六世纪至今只有屈指可数的三十来个单词,根本不成比例。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有:克隆(英语CLONE的音译)、的士(英语TAXI的音译)、迪斯科(英语DISCO的音译)等等。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粗略统计约有四十来个。
16世纪:(1个)Lychee或litche (1588年来自“荔枝”)17世纪:(3个)Yin yang (1671年来自“阴阳”)、Sampan (1620年来自“舢板”)。
China 或china(十八世纪以前来自“中国”或“瓷器”。
)18世纪:(16个)Feng shui (1797年来自“风水”)、Tai chi (1736年来自“太极”)、Yamen (1747年来自“衙门”)Kaolin (1727年来自“高岭”)、Longan (1732年来自“龙眼”)、Pe-tsai (1795年来自“白菜”)、Petuntse (1727年来自“白墩子”)、Suan-pan (1736年来自“算盘”)、Tao (1736年来自“道”)、Tung(油桐属)(1788年来自“桐”)、Whangee (一种竹)(1790年来自“黄藜”)、Typhoon (1771年来自“台风”)、Paktong(一种钱币)(1775年来自“白铜”)、Sycee (1711年来自“丝”)、Souchong(一种茶)(1760年来自“小种”)、Tuchun (1917年来自“督军”)。
19世纪:(7个)Kowtow (1804年来自“叩头”)、Tofu (1880年来自“豆腐”)、Kylin (1857年来自“麒麟”)、Taipan(大商行的總經理)(1834年来自“大班”)、Wampee(一种果)(1830年来自“黄皮”)、Chop-suey (1888年来自“杂碎”)、Cumshaw(赏钱)(1839年来自“感谢”)20世纪:(10个)Kung fu (1966年来自“功夫”)、Ho-ho bird (1901年来自“凤凰”)、Toumingdu(透明度)(來自1980年代中英談判期間用語“透明度”)、Gung ho或gung-ho (热心)(1939年来自“共和”)、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来自“麻将”)、Dim sum (1948年来自“点心”)、Wok (1952年来自“镬(炒锅)”)、Bok choy (1938年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Won ton (1948年来自“云吞”)、Chow mein (1903年来自“炒面”)。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转载)英语中的外来语为数众多,但是来源于汉语的并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也不常用。
主要原因大概还是因为明朝锁国之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一直比较低的原因。
这些汉语借词主要还是集中在食品上,语源和借入年代来自于韦氏大词典。
BBok choy:白菜。
来源于粤语的“白菜(baahk-choi)”,1938年。
CCheong-sam:旗袍。
来源于粤语的“长衫(cheuhng-saam)”,1952年。
chop-chop:快点,赶快。
来源于中国洋泾浜英语,粤语的“急(gup)”的叠音,1834年。
chopstick:筷子。
来源于中国洋泾浜英语,chop + stick,1699年。
chop suey:杂烩菜。
来源于粤语“杂碎(jaahp-seui)”,1888年。
chowchow:腌什锦菜,蜜饯。
来源于中国洋泾浜英语,可能是粤语的“炒”的叠音,1850年。
chow mein:炒面。
来源于粤方言台山话的“炒面(cháau-mihn)”,1898年。
coolie:苦力。
有些字典认为这个词来源于汉语的“苦力”,有些字典认为来源于印地语或者乌尔都语。
1638年。
cumshaw:赏钱,消费。
来源于厦门话“感谢(kam siā)”,1839年。
Ddim sum:点心。
来源于粤语的“点心(dímsām)”,1948年。
Ffan-tan:一种赌博游戏。
来源于粤语的“番摊(fantan)”,1878年。
feng shui:风水。
来源于官话的“风水(fengshui)”,1797年。
foo dog:佛犬,指佛像前的狮子。
来源于普通话的“佛(fo)”+ dog,1953年。
Gginseng:人参。
来源于官话的“人参(renshen)”,1654年。
gung ho:齐心协力的,强烈的。
来源于汉语的“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社”的简称,1942年。
hoisin sause:海鲜酱。
来源于粤语的“海鲜酱(hóisīn-jeung)”,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