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舞蹈欣赏
- 格式:pptx
- 大小:1003.18 KB
- 文档页数:16
2016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课件课件第四单元舞蹈的魅力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
在2016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课件的第四单元《舞蹈的魅力》中,我们将深入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代表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观念。
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动作、节奏和音乐,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民族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例如,西南地区的锅庄舞通常由男子表演,舞者手持鼓槌,踏着独特的节奏,表达出对自然的崇拜和祈祷。
而东北的蒙古舞则以轻盈翩跹的舞姿和优美的音乐为特点,展现了大草原上牧民的平静和祥和。
中国民族舞蹈还以其独特的舞台形式和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比如中国古典舞蹈以其优雅、高贵的形象和精湛的技巧而吸引人们的目光。
古典舞蹈强调身体的柔韧度和协调性,舞者通过优雅的动作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表达方式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审美观念。
与古典舞蹈相比,中国民间舞蹈更为朴实,贴近生活。
它们通常源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劳动,以庆祝农作物丰收、祈福、劳动等为主题。
舞者们通过舞蹈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和祝愿,同时也展示了民间生活的活力和韵味。
例如,广西的蝴蝶舞表现了对大自然生态的崇拜,既展示了蝴蝶的灵动和美丽,又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除了形式和题材的多样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还通过音乐和服饰等元素融入独特的文化内涵。
舞蹈音乐无疑是舞蹈表达的核心,它与动作的配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音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节奏和旋律,以及反映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
而舞蹈的服饰则展示了不同民族的特色和地域风情,通过颜色、纹饰和造型等设计元素来彰显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它们不仅保留了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现代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这些舞蹈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赞誉和尊重。
《中国舞蹈的创编与欣赏》第一章舞蹈艺术概说第一节舞蹈的本质第二节舞蹈的种类与形式第三节舞蹈的体裁与风格第四节舞蹈的功能与社会影响第二章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节舞蹈的律动性第二节舞蹈的情感性第三节舞蹈的节奏性第四节舞蹈的综合性第三章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第一节题材与主题第二节人物与情节第三节动作与语言第四节环境与氛围第五节舞蹈结构第四章舞蹈邻界的模糊地带第一节舞蹈与音乐第二节舞蹈与杂技第三节舞蹈与戏剧第四节舞蹈与美术第五章舞蹈作品的创编第一节舞蹈作品的艺术构思第二节舞蹈作品的创作手法第三节舞蹈作品的意境创造第四节舞蹈音乐的创作第五节舞台美术第六节舞台气氛第七节舞蹈的总体设计第六章编导与演员第一节舞蹈编导第二节编导与演员的合作第三节演员的表演与形象再创造第七章舞蹈欣赏与评论第一节舞蹈欣赏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舞蹈欣赏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第三节舞蹈欣赏的内容与方法第四节舞蹈评论的内涵与标准第五节舞蹈评论的方法第八章舞蹈美学第一节舞蹈的美及其本质特征第二节舞蹈审美心理第三节舞蹈的审美价值第四节舞蹈审美方法及其审美培养第九章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与发展第一章原始舞蹈寻踪第二节周代礼乐舞蹈的发展与变革第三节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舞蹈第四节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发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四节辉煌的唐代舞蹈第五节元、明、清时期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第十章中国近现代舞蹈的蓬勃发展第一节社会急剧变革中发展的中国舞蹈第二节革命运动中的中国舞蹈第三节当代中国舞蹈的起步与发展第十一章新时期中国舞蹈的多元化发展第一节新时期中国舞蹈的多元化发展第二节新时期中国舞蹈的传播与交流第十二章历史悠久的中国古典舞赏析第一节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国古典舞经典作品欣赏第十三章特色鲜明的汉族民间舞赏析第一节汉族民间舞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汉族民间舞的审美特征第三节汉族民间舞经典作品欣赏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赏析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经典作品欣赏第十五章绚丽典雅的世界芭蕾舞赏析第一节世界芭蕾舞的发展概况及流派第二节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审美特征第三节芭蕾舞经典作品欣赏第十六章敢于创新的现代舞赏析第一节现代舞的发展概况第二节现代舞的审美特征第三节现代舞经典作品欣赏第十七章突出时代精神的当代舞赏析第一节当代舞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当代舞的审美特征第三节当代舞经典作品欣赏。
中国舞蹈赏析第一篇:中国舞蹈赏析走近舞蹈:遇见古典之美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苏东坡的菩萨蛮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王暕《咏舞诗》情多舞态迟,意倾歌弄缓,举腕嫌裳重,回腰觉态妍,罗衣姿风引,轻带任情摇。
管清罗荐合,弦惊雪袖迟。
逐唱会纤手,听曲动蛾眉。
凝情眄堕珥,微睇托含辞。
日暮留嘉客,相看爱此时。
——何逊《咏舞妓诗》舞蹈是舞者借助自己的肢体以及表情向人们传递情感的一门艺术,在我看来一支好的舞蹈能唤起人类心底最原始的对于美的渴望,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多情才子被舞蹈所感染而留下赞颂诗篇。
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我所喜爱的古典舞,这份热爱应该最早开始于过家家玩儿穿越的儿时吧。
这同我喜欢古诗,喜欢汉服喜欢古典民乐一样都是源于对汉族古典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但这次舞蹈赏析的课程让我了解到了关于古典舞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我国的古典舞,在古代应该叫宫廷舞更合适吧,在宋元之前发展的十分之好,其中周代的《六代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都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但宋元以后,由于战乱频发,舞蹈的发展受到影响,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并逐渐被戏曲所替代。
现今的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正如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教授所诠释的: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这是建立在浓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
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中国舞蹈史第四章第三节知识点一、舞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一)“百戏”是流传最广的表演艺术形式“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
“百戏”中的各种表演项目,不仅广泛盛行于民间,还以最具代表性、最能显示汉王朝表演水平的艺术形式经常出现在宫廷,出现在皇帝招待域外使节及少数民族首领的集宴中。
“百戏”中的其他许多节目大多来自民间和继承前代传统。
它们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狩猎生活和图腾崇拜的模拟鸟兽舞(汉代称表演这类节目的演员叫“象人”)。
俳优侏儒的表演也是继承前代,特别是春秋战国的表演传统。
(二)“女乐”的舞蹈活动汉代除穿插在“百戏”中有舞蹈表演外,在后宫和贵族之家还有许多专门以表演歌舞娱人的艺人——“女乐”,有时也称为“歌舞者”,即隋、唐时代的歌舞伎人。
汉朝初期宫廷设置了两种乐舞机构。
一是属于奉常的太乐,掌管宗庙祭祀的雅乐;二是属于少府的乐府,管理供皇帝娱乐的俗乐舞。
汉代贵族享乐生活中的舞蹈活动,继承了奴隶制时代乐舞奴隶的创造和春秋战国时代“女乐”舞蹈的传统,是舞蹈发展成独立的表演艺术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以后经过南北朝各族乐舞大交流,为这类舞蹈的发展提供了极丰富的养料。
及至唐代,为数众多的专业乐舞艺人——宫廷乐工舞人及其他各种歌舞伎人,创造了更为多姿多彩、璀璨夺目、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表演性舞蹈。
(三)礼节性舞蹈与即兴舞蹈酒宴中,除观赏歌舞艺人的表演外,汉代还有宾客间相邀起舞的习俗,这种古老的“交谊舞”,古代叫“以舞相属”,既是礼节,又含有自娱性,汉、魏、晋各代都时兴这种舞蹈。
(四)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汉代雅乐舞蹈,一方面继承前代传统,另一方面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创作了一些具有民间风格的雅乐舞蹈,如《大风歌》、《灵星舞》等。
西汉前期的雅乐,不完全采用“先王之乐”,而是根据本朝的政治需要改造或新编雅乐,从内容到乐舞形式都有所创新,这与当时各种思想比较活跃有关,且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舞蹈作品赏析第一节中国古典舞
通过学习中国古典舞,及对古典舞《孔乙己》等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古典舞作品作出正确的理解。
男子独舞《孔乙己》的段落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舞蹈训练与编创》
作品欣赏、学生模仿PPT多媒体
提问:从未接触过舞蹈的人,能不能欣赏舞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一、中国古典舞
(一)古典舞发展的三个阶段:初创期、特殊发展期、质变期。
(二)古典舞的三个学派:身韵派、敦煌派、汉唐派。
二、古典舞作品赏析:
(一)男子独舞《孔乙己》
1. 男子独舞《孔乙己》塑造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一个旧时代酸腐落魄文人孔乙己的生动形象。
2. 带问题欣赏《孔乙己》
提问:《孔乙己》分为几段,分别讲述什么内容?
3. 舞蹈《孔乙己》结构顺承式的三段式。
对三段逐一进行讲述,边讲述边欣赏。
(二)男子群舞《黄河魂》
1. 《黄河魂》是20世纪80年代表现中华民族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精神的古典舞经典之作。
2. 欣赏:《黄河魂》
3. 分析《黄河魂》,《黄河魂》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共进的群像,更由此生发了中华民族的雄伟意象。
(三)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
整个作品结构围绕水滴——溪流——江河——大海。
(四)作品欣赏:
女子群舞:《岁月如歌》
男子四人舞:《秦王点兵》
女子群舞《踏歌》
三、课堂小结。
中国藏族民间舞蹈《牛背摇篮》——中国藏族三人舞⏹编导:苏自红、色尕首演于1997年⏹获奖情况:1997年获第七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大奖;1998年获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银奖。
背景资料:舞蹈以西藏“卓”的舞蹈语汇为基础,通过展示姑娘与牦牛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景,从而表现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这个民族独特的生存状态、生活情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蒙古族民间舞蹈《蒙古人》——中国蒙古族女子独舞⏹编导:巴图、敖登格日勒表演者:敖登格日勒首演:1993年北京音乐:腾格尔⏹敖登格日勒敖登格日勒,1957年生于内蒙古,蒙古族。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一级演员,曾经主演舞剧《达那巴拉》、《蒙古源流》等。
曾举办个人舞蹈晚会,曾获得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第四届全国“桃李杯” 舞蹈比赛优秀剧目奖、园丁奖。
《蒙古人》即其代表作。
中国傣族民间舞蹈《雀之灵》——中国傣族舞女子独舞⏹编导及表演:杨丽萍首演:1986年⏹获奖情况:1986年在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1994年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
⏹杨丽萍:云南大理人,白族。
从小受到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熏陶,表现出良好的舞蹈天赋。
1979年在全国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活动中,在大型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中扮演孔雀公主获得表演一等奖。
1986年演出《雀之灵》获得成功后声誉鹊起,先后多次去泰国、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访问演出,受到广泛欢迎。
后又演出了“杨丽萍舞蹈晚会”,作品有:《雀之灵》、《猎中情》、《雨丝》、《火》等。
第二节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的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1、圆形的艺术⏹2、形神兼备的艺术⏹3、刚柔相济的艺术中国古典舞女子群舞《踏歌》⏹编导:孙颖孙颖长期从事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和教学,曾执教于北京舞蹈学院史论系。
中国舞蹈史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不同朝代的舞蹈特点及代表性舞蹈作品。
2. 学生能够认识中国舞蹈的五大类别,并了解各类别的表演风格和技巧特点。
3.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舞蹈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舞蹈作品,提高舞蹈鉴赏能力。
2. 学生能够在模仿和创作舞蹈动作中,运用中国舞蹈的基本技巧,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编排具有中国舞蹈特色的节目,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舞蹈史,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 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追求和表现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舞蹈史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舞蹈素养和综合素质。
同时,课程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为后续的舞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舞蹈史概述:介绍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舞蹈特点及代表性舞蹈作品。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中国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内容列举:先秦时期的乐舞、汉唐的宴乐舞蹈、宋元的戏曲舞蹈、明清的民间舞蹈2. 中国舞蹈五大类别:分别介绍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和当代舞的风格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中国舞蹈的类别与特点- 内容列举:古典舞的优雅、民间舞的地域特色、芭蕾舞的西方影响、现代舞的创新精神、当代舞的多元化发展3. 舞蹈技巧与表演:学习中国舞蹈的基本技巧,如身韵、步伐、手势等,以及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舞蹈赏析中国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舞蹈赏析涉及到了舞蹈的起源、传统舞蹈的分类、表演技巧、舞蹈形式和主题等方面。
接下来的文章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带领读者了解中国舞蹈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中国舞蹈起源于古代,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舞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美学理念,以及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和风格。
中国传统舞蹈可以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两大类。
古典舞源于宫廷舞蹈,受到儒家、佛教和道教等思想的影响。
它注重舞姿的端庄优雅、身体的柔韧和舞蹈技巧的高超。
古典舞的代表作品有《白蛇传》、《红色娘子军》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古典舞的独特美感和艺术魅力。
民间舞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民间生活和劳动,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情感。
民间舞蹈的形式多样,有舞龙、舞狮、秧歌、踩高跷等。
这些舞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
中国舞蹈的赏析需要关注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舞者在表演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舞蹈技巧,如舞姿的优雅、肢体的控制和节奏的把握。
同时,舞者还需要通过舞蹈的动作和表情,塑造角色和情感,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中国舞蹈形式多样,包括独舞、对舞、群舞等。
其中独舞强调舞者个体的表现力和技巧,对舞演绎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群舞则展现了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不同的舞蹈形式有着不同的韵律和动感,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音乐的双重享受。
中国舞蹈的主题涵盖了人生、自然和历史等多个方面。
舞剧《红色娘子军》讲述了革命年代女性的英勇抗争和奉献精神,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展示了爱情的美丽和悲剧。
这些作品通过舞蹈的表现力和艺术手法,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总结起来,中国舞蹈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独特的舞蹈形式和表演技巧,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古代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舞蹈史,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文化传承以及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探讨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舞蹈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熟悉中国古代舞蹈的不同形式和风格;3. 能够理解中国古代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舞蹈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5.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1 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1.2 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阶段1.3 中国古代舞蹈的影响和地位2. 第二章:中国古代舞蹈的不同形式和风格2.1 宫廷舞蹈2.2 民间舞蹈2.3 宗教舞蹈2.4 族群舞蹈3. 第三章:中国古代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3.1 舞蹈与中国古代文学3.2 舞蹈与中国古代音乐3.3 舞蹈与中国古代绘画3.4 舞蹈与中国古代服饰4. 第四章:中国古代舞蹈的鉴赏与创造4.1 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舞蹈的典籍和实录4.2 掌握中国古代舞蹈的技巧和动作4.3 进行中国古代舞蹈的创作与表演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利用课堂教学、讲解、示范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2. 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提高交际能力;3.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舞蹈动作和创作过程;4. 比较法:对比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舞蹈,加深学生对舞蹈发展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贡献、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评估:包括书面测试、实际操作和表演评估等;3. 课外作品: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估其舞蹈创作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取相关参考书和教学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音乐、视频和图片,辅助教学;3. 实践场地:保证学生有适当的舞蹈练习和表演场地。
中国舞蹈赏析摘要:“国富则歌舞升平,国衰则舞步凋零”,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反应出一个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的艺术再现。
中国的舞蹈从原始社会以来一直与时代同步经历着形式与内容的演变。
从最原始的彩陶盆上的拉手踏歌舞蹈,到西周开始的宫廷乐舞,再到后来交汇的民族民间舞,无不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兼收并蓄的特点。
民族与现代舞蹈赏析的课程让我从更细致的方面了解了舞蹈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在这里以具体的舞蹈为例来浅谈一下我对中国舞蹈的感受。
关键词:腰鼓舞;孔雀舞;祭祀舞蹈“腰鼓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
原流行于中国陕北地区,以安塞等地腰鼓最为著名。
舞者腰挂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鼓槌边敲边舞。
节奏强烈粗犷,动作奔放有力。
后在许多地区流行。
正如培根所说“舞蹈是有节拍的步调,就像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
安塞腰鼓很有力的表现了一种高原人民的磅礴与霸气,黄土高原上的厚重的节奏感在腰鼓表演者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舞蹈皆含情。
安塞腰鼓通过打鼓者快节奏的韵律感与洒脱奔放的舞姿展现了高原人民对于生活深沉的爱。
高原的生活没有平原的精耕细作,没有平原的几乎年年丰收的安稳保障,高原是靠天吃饭的,在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辛勤的操作着自己的生活,却得不到足够的收获的成果,但他们毫不悲观,他们以舞蹈抒写着生命的热情。
安塞腰鼓流畅飘逸,快收猛放,对节奏的张弛有度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乐观,不在乎生活的跌宕起伏,而是适应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每一分变化。
安塞腰鼓在技术上也是一流的水平。
它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
他们前进、后退、踢腿、转身,展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龙,酣畅淋漓,飞扬激越。
将陕北人民的敦厚乐观与舞蹈的技艺浑然天成的结合起来,是中国民间舞蹈非常精彩的组成部分。
中国舞蹈赏析中国舞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世界瞩目的舞蹈艺术形式。
从古代宫廷舞蹈到现代创作舞蹈,中国舞蹈一直以其精美的舞姿、丰富的表现内容和独特的舞台形式深深吸引着观众们的眼球。
中国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古代,最早的舞蹈形式是由劳动人民在丰收时节或庆祝神祭仪式时表演的原始舞蹈。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中国舞蹈逐渐形成了现代舞蹈的形态和风格。
中国舞蹈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表达真情实感,通过舞姿、音乐和舞台布景等多种元素来展现舞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中国舞蹈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古典舞、民族舞和现代舞等。
古典舞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古代宫廷舞蹈的风格和特点,舞姿高贵优雅,富有仪式感。
古典舞的动作美妙流畅,舞者要求具备出色的体能素质和优秀的舞蹈技巧。
民族舞是中国各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动作特点。
现代舞是中国近代以来创作的一种新型舞蹈形式,它融合了西方舞蹈的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现实和情感。
中国舞蹈的魅力体现在其精湛的舞技和文化内涵之中。
观赏中国舞蹈,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如《红楼梦》中的宴会舞蹈、《西游记》中的美猴王舞等,这些舞蹈作品通过精巧的编排和动作设计,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中国舞蹈还注重彰显人物形象的气质和内涵,使舞者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舞台表演中,舞者们通过舞姿的翩然起舞、轻盈飘逸的动作和独特的舞步,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舞蹈的世界中,使观众们在观赏时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中国舞蹈在国际舞台上也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众多中国舞蹈团体和独立舞者在国际比赛和交流中频频获奖,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推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传统舞蹈的雅致和独特之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选修课《中外舞蹈赏析》教学大纲学时数:20 学分:1 适合范围:全院选修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中外舞蹈赏析》是唐山学院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关于舞蹈赏析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中外舞蹈门类、优秀舞蹈作品和舞蹈欣赏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在传授上述知识的同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艺术原理和美学思想对舞蹈作品和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进行赏析和鉴别。
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为宽广深刻的艺术之美。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舞蹈艺术基本理论课程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舞蹈欣赏的意义第二节——舞蹈欣赏的心理过程第二章舞蹈艺术基本理论第一节——舞蹈的概念第二节——舞蹈的种类本部分主要讲述了舞蹈的概念、舞蹈的起源、中西方舞蹈的分类。
舞蹈的分类涵盖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体育舞蹈、流行舞等舞种,以及近年来西方新兴舞种,例如:后现代舞蹈、日本舞踏等舞种。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舞蹈与其他人体艺术的区别,区分不同的舞蹈种类及艺术风格,了解舞蹈欣赏的意义,并建立舞蹈欣赏的心理过程。
(二)、中国古典舞蹈的欣赏课程大纲:第三章中国舞蹈第一节——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1 原始舞蹈2 周代“雅乐”3 汉代“俗乐”之美4 建安“风骨”与舞蹈5 魏晋南北朝的舞蹈6 隋唐“燕乐”中的舞蹈7 宋、元、明、清的舞蹈第二节——中国古典舞蹈1 中国古典舞蹈美学标准2 中国古典舞作品讲析及欣赏本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演变过程,具体包括不同朝代、文化、地域下,中国古典舞蹈的特征、中国古典舞的体系建立、新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名家名篇、如何欣赏古典舞等知识点。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现状、美学标准及欣赏角度;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与古典舞蹈的关系;掌握中国古典舞欣赏的基本方法。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欣赏第四章中国汉族民间舞蹈1 秧歌的起源、种类2 地域特色、代表性种类、风格特点3 作品赏析第五章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第一节——蒙古族舞蹈(舞蹈种类、风格和特点、作品讲析和欣赏)第二节——藏族舞蹈第三节——维吾尔族舞蹈第四节——傣族舞蹈第五节——朝鲜舞蹈本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汉族舞蹈、少数民族舞蹈,如:蒙、藏、维、傣、朝等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舞蹈服装、代表作品及欣赏方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