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97.00 KB
- 文档页数:5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时批复的名称,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状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一)施工期
(二)运营期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一)施工期
(二)运营期
结论与建议
委托书
山东民通环境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商王村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需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今委托贵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
委托方: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商王村村民委员会
时间:二〇一七年一月十一日。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2014年,按照省政府决定,白银监狱农场土地移交省政府用于漳县、岷县灾后重建等项目,监狱整体搬迁至白银市区后,有620余户居住在靖远平房的民警职工,有224户居住在农场公租房住户,有511户养老、遗属、精简下放人员等住户,共计1395户,商务房居住,面临安置难题,经白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特划拨本项目建设用地用于监狱职工的异地搬迁和安置。
为了改善企业职工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甘肃省白银监狱计划实施白银诚信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该项目选址于白银市白银城区街坊路以南、上海路以西,符合白银市建设用地规划,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2807.4m2,总建筑面积为109437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棚户区各类新建住房904户,配套商业建筑6000 m2,物业用房建筑面积2565m2;幼儿园建筑面积1200 m2;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1000 m2;地下车库及人防工程建筑面积10000 m2。
项目总投资为32829.95万元。
本项目西侧同时建设白银诚信小区公租房,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7220.8m2。
项目总建筑面积22701.4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8025.0m2,地下总建筑面积4676.44m2。
地上建筑面积包括住宅建筑面积14030.0m2,商铺建筑面积3033.5m2,物业用房建筑面积961.5m2。
2014年12月25日,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该项目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文件编号为地字第620402201412082号(详见附件2),确定本项目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
2014年12月8日白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市发改委投资[2014]759号文件,批准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详见附件4),同意该项目的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老旧小区改造环评报告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大量老旧小区,这些小区存在着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
为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本报告针对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
2. 背景该老旧小区位于某市市中心,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总占地面积约100亩,共有20栋住宅楼。
由于历经多年的使用,该小区存在以下问题:2.1 环境脏乱差:小区内存在大量垃圾堆放、绿化不良等问题,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2.2 基础设施老化:小区内部分楼栋的电线、供水管道等设施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2.3 外部交通不畅:小区附近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居民出行不便。
3. 环境影响评价为了保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不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改造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噪声改造项目可能引起施工噪声。
为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在施工期间采取相应的隔音措施,避免夜间施工,保障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
3.2 扬尘改造项目可能产生大量扬尘。
为预防扬尘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单位应配备洒水车辆进行路面洒水,采取覆盖等措施控制扬尘。
3.3 废弃物处理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妥善处理。
施工单位应指定专门的区域进行废弃物收集,并定期委托合法单位进行处理,确保废弃物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 改造方案为解决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改善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改造方案如下:4.1 环境改善4.1.1 清理垃圾:对小区内的垃圾进行清理,设置分类垃圾桶并张贴相关宣传标语,提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
4.1.2 绿化美化:增加小区内的绿化面积,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
4.1.3 涂料更新:对外墙面和楼道进行粉刷,使用环保型涂料,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4.2 基础设施更新4.2.1 电线更新:对老化严重的电线进行更新,确保供电安全稳定。
棚户区改造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棚户区改造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棚户区改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一次棚户区改造调查。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正文内容:一、改造项目的规模与进展1.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总体规模2. 改造项目所涉及的地区范围与人口数量3. 改造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完成进度4. 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5. 改造项目的政策支持与配套政策二、改造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1. 棚户区改造中遇到的法律、行政等方面的困难2. 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拆迁补偿问题3. 棚户区改造涉及的居民参与度和合作问题4. 改造项目中遇到的资金筹集难题5. 改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问题三、改造效果与居民满意度1. 改造后居民的住房条件与生活环境改善情况2. 居民对改造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的评价3. 居民对改造过程中实施方案与管理程度的满意度4. 居民对棚户区改造后社会环境变化的感受5. 改造后居民的社会融入与幸福感情况四、改造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 棚户区改造完成后的资产管理问题2. 改造项目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3. 改造过程中的效果监测与评估不足4. 改造项目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问题5. 改造结果的可持续性与长效机制建设五、改造工作的展望与建议1. 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的重要性2. 加大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3. 加强改造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4. 完善改造效果监测与评估机制5. 推动改造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效机制建设总结:本次棚户区改造调查揭示了改造项目的规模与进展、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改造效果与居民满意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改造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强化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完善监测与评估机制,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长效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环评资质等级:乙级环评证书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422号禹城市兴业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禹城市三里杨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德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二○一四年十月前言禹城市三里杨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为安置工程,主要安置三里杨片区居民。
该项目位于禹城市东外环以西,老城街延长线以北,迎宾路以东,北辰路以南。
所占地为三里杨村所在地。
占地类型为商住用地,符合禹城市的用地规划。
该项目共占地面积85928m2,共建设22栋住宅楼,其中11栋为11层,11栋为18层,1栋2层的幼儿园,小区内不设医疗点,总建筑面积为218286.72平方米,住宅总套数为1568套,总安置居住人口5513人,总投资为63595万元。
拟建项目所在地占用三里杨村居民用地,现已进行拆迁,拆迁过程中会有废水和废气、噪声、固废的产生。
所产生的废水经旱厕收集不外排;固废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或填埋处理;加强噪声管理,禁止夜间施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好扬尘控制措施,减少扬尘量的产生,减少拆迁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做好措施、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拆迁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待拆迁完成后原有污染情况消失。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的有关规定,项目不包括在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的项目内,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选址位于规划内的商住用地,选址合理,且平面布置合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德州市天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特委托德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德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接受委托后,查阅和搜集了有关资料,对工程现场进行了详细勘踏,委托青岛京城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厂界噪声的监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禹城市三里杨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
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城市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棚户区问题也日益凸显。
棚户区地处城市中心区域,房屋破旧、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环境恶劣。
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开始了棚户区改造工作。
本报告将对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进行总结。
二、改造目标2024年棚户区改造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品质。
具体目标包括:1. 修缮改造破旧房屋,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条件。
2. 完善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排水等),解决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3. 改善棚户区的交通状况,缓解交通压力。
4. 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三、改造进展2024年,棚户区改造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房屋改造:在这一年,大量破旧房屋得到了修缮改造。
政府投入资金对房屋进行结构修复、屋顶防水、门窗更换等工作,确保了居民住房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同时,也提倡棚户区居民自愿参与集资改造,积极引导居民主动提高居住环境。
2. 基础设施建设:在2024年,重点加强了棚户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电、气、暖等供应设施的完善。
政府增加了投入,加大了改造力度,提升了供应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也加强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减少了城市内涝的问题。
3. 交通改善:为了缓解棚户区交通拥堵问题,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包括对交通道路的拓宽、改善棚区内公交线路的覆盖率、建设停车场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棚区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减少了交通压力。
4. 公共设施建设:政府着重加强了对棚户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包括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
通过增设学校班级、增设医疗机构和门诊部以及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等措施,提高了棚户区居民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水平。
四、问题与挑战虽然在2024年取得了一定的改造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资金问题:棚户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资金仍然不足,政府应该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改造,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高楼镇安置房棚户区改造飞云新区地块工程建设单位(盖章):瑞安市高楼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瑞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2035号二O一七年三月项目名称:高楼镇安置房棚户区改造飞云新区地块工程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的评价范围:一般项目法定代表人:陈锋(签章)主持编制机构:浙江瑞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章)高楼镇安置房棚户区改造飞云新区地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人员名单表编制主持人姓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号专业类别本人签名林学敏 0011662 B20350131000 社会服务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号编制内容本人签名1 林学敏 0011662 B20350131000 第5、6、7、8、9章2 董新00016143 B20350220300 第1、2、3、4章高楼镇安置房棚户区改造飞云新区地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参与人员名单表其他参与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称专业职责本人签名1 金其梭 工程师化学工程与工艺参与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 1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 11 -三、环境质量状况 ........................................................................................ - 21 -四、评价适用标准 ........................................................................................ - 26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 31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 44 -七、环境影响分析 ........................................................................................ - 45 -八、建设项目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 55 -九、结论与建议 ............................................................................................ - 56 -附件:(1)瑞安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瑞开发经字[2017]1号(2)瑞安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瑞开发规设字[2016]38号(3)关于主动公开全本信息的说明(4)环评委托书(5)企业承诺书(6)环评时效评分表高楼镇安置房棚户区改造飞云新区地块工程- 1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高楼镇安置房棚户区改造飞云新区地块工程 建设单位 瑞安市高楼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柯步良联系人杨经纬通讯地址 瑞安市高楼镇西村村(镇政府大院内) 联系电话 138****7278传 真——邮政编码325200建设地点 瑞安市飞云新区单元25-12地块,纬25#路以南,经15#路以西,火车站路以北主管部门 瑞安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批准文号 瑞开发经字[2017]1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 房地产开发经营K7010总用地面积 53693.5m 2总建筑面积 182208.8m 2总 投 资 61275.3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300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49%组织机构代码——预期投产日期2020年4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带动项目周边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瑞安市高楼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瑞安市飞云新区单元25-12地块,纬25#路以南,经15#路以西,火车站路以北地块拟建住宅项目。
红凌路头道沟棚户区改造及C区住宅小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则1.1建设背景为彻底改造头道沟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的目标,大连汇鑫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市政府的委托,携大连安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益海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大连万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锦绣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安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亚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大实企业集团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君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八家房地产公司通过摘牌方式已成为了“红凌路头道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中标单位。
建设单位拟将头道沟建设成以全新的楼宇设计风格、完善的社区生活配套服务和特有狭长的环境为特色的绿色养生住宅区。
该建设区域总占地面积约46.04万m2,分为A、B、C、D、E、F六个区,总建筑面积约90万m2。
现建设单位已取得该地块的中标通知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规划设计条件。
由于本规划区域由九家建设单位共同开发建设,根据各建设单位的施工安排,将分期分块进行开发,各地块详规将分别进行审批,各建设单位按照审批的时序分别进行环评。
其中C区为该建设区域的回迁居住区,需先期进行开发建设。
故本次对整个建设区域及先期建设、详规正在审批的C区(回迁区)进行评价(C 区住宅小区环评内容见附表)。
1.2评价原则及目的略。
1.3评价依据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相关规定及文件。
1.4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2005]42号《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本项目建设所在地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故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2)噪声建设区域: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中心城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06]190号)规定,项目所在区域为一类标准适用区,噪声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功能区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报告标题: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报告摘要:本报告总结了2024年的棚户区改造情况。
通过深入分析和详细调查,我们得出结论:2024年,棚户区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发展水平。
然而,仍存在部分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努力解决。
一、背景介绍棚户区改造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旨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提升城市的形象。
2024年,棚户区改造持续深入进行,得到了政府和居民的广泛支持。
二、改造情况总结2024年,棚户区改造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加大了对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政策优惠,加速了改造进程。
2. 改造效果显著通过改造,已经完成的棚户区得到了彻底改造,居民迁入了新建的现代化住宅区。
改造后的住宅具备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服务配套,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条件。
3. 生活品质提升改造后,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他们不再担心安全隐患和环境脏乱差问题,居住环境更加美观宜居。
此外,新建的住宅区还提供了更多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4. 城市形象升级棚户区改造也对城市形象有了积极的影响。
改造后的住宅区建筑美观大方,增加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形成了一种新的城市风貌。
这为城市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存在问题与挑战尽管2024年棚户区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 资金压力棚户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政府的财力和地方财政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
需要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加强合作机制,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公共设施不足在一些改造后的棚户区,公共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足,如公园、健身场所、儿童活动场所等。
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管理和维护问题一些改造后的住宅区存在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的问题,如车位管理、垃圾分类处理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该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编制依据及评价标准 (2)1.3、项目概况 (3)1.4、项目建设合理性 (6)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9)2.1、自然环境简况 (9)2.2、社会环境简况 (12)2.3、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 (13)3、环境质量状况 (14)3.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4)4、评价适用标准 (17)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0)5.1、施工期 (20)5.2、运营期 (25)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2)7、环境影响分析 (34)7.1、拆迁期环境影响分析 (34)7.2、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35)7.3、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39)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5)9、建设项目环保投资及竣工验收清单 (47)10、结论 (48)10.1、项目概况 (48)10.2、项目合理性 (48)10.3、区域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48)10.4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结论 (48)10.5、环境总量控制指标 (51)10.6、评价结论 (51)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应城市新河社区棚户区改造二期“新河湾”项目建设单位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法人梁新宏联系人罗总通讯地址应城市新河社区联系电话189995692352 传真邮政编码432400 建设地点应城市新河社区立项审批部门应城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房地产开发经营K7210 占地面积51089.57m2 绿地率35%总投资(万元) 68294.97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74%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1.1、项目背景项目所在地位于应城市新河社区,新河社区北临新河路,东面和南面为城区内河,该项目西部均为居民用房,东边为“新河湾”一期,北部为新河路。
2024年铜川市棚户区改造市场环境分析1. 前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导致了棚户区问题的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铜川市的居住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铜川市政府决定进行棚户区改造项目。
本文将对铜川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旨在为该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
2. 市场概况2.1 城市概况铜川市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一个工业城市。
人口多、用地紧张、交通便利是该市的显著特点。
2.2 棚户区概况铜川市的棚户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工业区周边地区。
棚户区的住房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居住体验和生活质量。
2.3 改造项目规模根据铜川市政府的规划,该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将分为多个阶段实施,总规模约为xx万平方米。
3. 市场需求分析3.1 居民需求铜川市的居民对于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非常迫切。
他们期望有更好的住房条件、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社区设施和优美的环境。
3.2 市场竞争情况目前,铜川市棚户区改造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一方面,政府引入了多个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改造项目;另一方面,私人企业也积极进入市场,推出各种棚户区改造产品。
3.3 融资需求与政策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规模庞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该为改造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和相关政策扶持,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 SWOT 分析4.1 优势铜川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政府支持,能够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
此外,铜川市的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和物流,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
4.2 劣势棚户区改造项目面临资金需求大、难度高的挑战。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要想获得市场份额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4.3 机会铜川市政府鼓励私人资本进入棚户区改造市场,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企业创造了机会。
此外,市场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也为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机会。
4.4 威胁市场竞争激烈,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将对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威胁。
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公建布置:小区中部集中安排公共配套设施(如幼儿园、社区服务、管理用房等),这样既方便居民生活又保证了小区整体环境不受干扰。
住宅布置:居住组团均为高层住宅,小区布置3 栋17 层的高层住宅,5 栋11 层的高层住宅。
户型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主要规划三种类型:80 平方米、120 平方米和160 平方米,其中80 平方米426 户,120 平方米163 户,小区内总户数为589 户。
考虑通风、视觉感受要求,内部住宅尽量采用整齐式布置,通过空间环境组织,在小区内部形成整齐有序,形成又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内部住居形态。
绿地布置:在地块北侧和东侧各布置一处集中式公共绿地为小区内部的景观核心,另外在各个居住组团内部均安排组团绿地,以满足居住环境均好性的要求。
停车场地:铸锻产业园内住宅负一层设置地下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
室外停车:小区沿车行道路安排部分地面临时停车位。
4.道路及竖向设计规划地块高程控制以现状地形为基础,尽量减少土方,以有利于地表水排放及有利于交通为原则进行竖向设计。
5.建筑设计根据XXX市开发区管委会要求:设计以安置房为主,适当考虑公共设施及配套设施。
铸锻安置房结构型式均采用剪力墙结构,其填充墙均为加气混凝土砌块。
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合理使用年限为50 年。
6.建筑立面设计建筑风格采用简欧式建筑风格。
以简练、纯粹的风格对话自然风光。
使居住者回归宁静与自然。
完整和谐的整体格局与精心设计的建筑细节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
立面设计考虑城市景观需求和保障房的特点,力求新颖美观,整体建筑比例均衡,色彩协调,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①立面构图强调竖向感,采用玻璃窗与实体墙面对比的手法,结合竖向构件及空调机位的处理,形成立体、错层、退台空间;②按新城区建设的特点屋顶采用平屋顶,阳台顶部局部后退及高低起伏的女儿墙有机统一;③本保障房以灰棕色墙为主点缀少量咖啡色细部,展现稳重端庄的气质;④以简欧式建筑风格诠释共生的人居环境。
居民小区改造环评报告一、项目概况本报告旨在对居民小区改造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监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该项目位于xx市xx 区,总面积约xxx平方米,主要包括建筑物拆除、土地平整、绿化美化等工程内容。
本评价报告将全面分析该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建议和措施。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拆除对噪音、振动和粉尘的影响;2. 土地平整对地质环境和水土流失的影响;3. 绿化美化工程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4. 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以下方法:1. 实地考察:对项目周边地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现有环境状况;2. 数据调查:收集当地气象、水质、土壤质量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3. 模型模拟:使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对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模拟仿真;4. 参考文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专家意见和科学研究成果。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1. 建筑物拆除影响评价结果:根据实地考察和模拟分析,建筑物拆除可能产生一定噪音、振动和粉尘污染。
为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隔音和防尘措施,并制定合理作业时间,以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土地平整影响评价结果:土地平整可能对地质环境和水土流失产生一定影响。
为保护地表层土壤和植被覆盖,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如使用防护网和植物覆盖措施等,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3. 绿化美化工程影响评价结果:绿化美化工程可提升小区环境质量,但也可能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为减少施工期间的空气污染,建议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并配备湿式施工设备。
同时,应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以提高生态效益。
4. 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影响评价结果:合理处理建筑垃圾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建议采用分类收集处理方式,并与相关单位合作,选择环保处理设施进行垃圾处理。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加强破损垃圾的防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目录前言 (IV)1总论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1)1.3环境功能区划 (3)1.4评价标准 (4)1.5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8)1.6评价时段 (13)1.7评价内容及重点 (14)1.8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 (14)1.9环境保护目标 (18)1.10评价工作程序 (20)2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2)2.1项目概况 (22)2.2工程分析 (31)3区域环境概况 (58)3.1自然环境概况 (58)3.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2)3.3区域污染源 (64)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6)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6)4.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71)4.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73)4.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5)4.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77)4.6存在的环境问题 (79)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0)5.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0)5.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5.3内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117)5.4外环境对本项目影响分析 (119)5.5环境地质影响分析 (123)5.6环境风险分析 (123)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130)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130)6.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134)6.3其它污染防治措施 (136)6.4环保投资 (137)7项目选址合理性与规划协调性分析 (139)7.1与产业政策相符性 (139)7.2与规划符合性分析 (139)7.3项目建筑景观及风貌与桂林市相关政策相符性分析 (140)7.4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141)7.5项目平面布局合理性 (142)8公众参与 (145)8.1调查目的 (145)8.2调查方法和调查 (145)8.3调查对象 (146)8.4调查结果统计 (146)8.5调查结果分析 (149)8.6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150)8.7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150)9清洁生产、建筑节能及总量控制 (152)9.1清洁生产 (152)9.2建筑节能 (155)9.3环境总量控制 (159)10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60)10.1社会效益分析 (160)10.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61)10.3小结 (162)11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64)11.1环境管理计划 (164)11.2环境监测计划 (166)11.3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建议 (167)12结论 (169)12.1项目概况 (169)12.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69)12.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69)12.4污染防治措施结论 (174)12.5总量控制结论 (175)12.6项目建设与产业政策、当地规划的相符性 (175)12.7生态适宜性结论 (175)12.8公众参与结论 (176)12.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176)12.10综合结论 (176)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3项目日照分析图附图4项目周边敏感点及污染源分布图附图5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附图6项目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附图7项目排水管道规划平面图附图8项目给水管道规划平面图附图9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图(2010-2020)附图10桂林市环城南路南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营业执照附件3项目土地文件附件4项目规划方案审查意见书(市规技审字[2014]148号)附件5项目选址意见书(市规选[2014]21号)附件6第一次公示附件7第二次公示附件8公众参与调查表附件9监测报告附表:附表1审批登记表前言桂林市建成区中仍有相当数量不宜居住的棚户区,这些棚户区内的房屋破旧简陋、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该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编制依据及评价标准 (2)1.3、项目概况 (3)1.4、项目建设合理性 (6)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9)2.1、自然环境简况 (9)2.2、社会环境简况 (12)2.3、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 (13)3、环境质量状况 (14)3.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4)4、评价适用标准 (17)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0)5.1、施工期 (20)5.2、运营期 (25)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2)7、环境影响分析 (34)7.1、拆迁期环境影响分析 (34)7.2、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35)7.3、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39)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5)9、建设项目环保投资及竣工验收清单 (47)10、结论 (48)10.1、项目概况 (48)10.2、项目合理性 (48)10.3、区域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48)10.4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结论 (48)10.5、环境总量控制指标 (51)10.6、评价结论 (51)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应城市新河社区棚户区改造二期“新河湾”项目建设单位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法人梁新宏联系人罗总通讯地址应城市新河社区联系电话189995692352 传真邮政编码432400 建设地点应城市新河社区立项审批部门应城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房地产开发经营K7210 占地面积51089.57m2 绿地率35%总投资(万元) 68294.97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74%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1.1、项目背景项目所在地位于应城市新河社区,新河社区北临新河路,东面和南面为城区内河,该项目西部均为居民用房,东边为“新河湾”一期,北部为新河路。
应城市新河社区原有居民100户(名单见附件),拆迁房屋总面积14440m2,户均140m2。
此片区房屋多为当地居民自建的简易房居住,居民对住宅房大量擅自的翻建、新建和扩建,历史遗留的问题以及长期的私房乱建和混乱管理导致了经济开发区棚户区出现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集中连片、平房密度相对较大、建设使用年限久、结构简易、人均居住水平低、居住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齐全、道路狭窄、治安和消防隐患较大,该地区是交通、治安以及火灾事故易发区。
二是该地区雨污未分流,肆意排放,生活污水并未进入城市市政管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及妥善收集,造成严重的恶臭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棚户区内部分居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环境卫生脏乱差。
三是该地区基本无绿化,生态环境单一,公用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齐全,生活环境差。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推动各乡镇办事处的保障性住房工作,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拟投资68294.97万元对新河社区进行改造,该项目的开发建设符合应城市城乡总体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推动城市化进程,拟建小区占地面积51089.57m2(76.63亩),建筑面积227870.70m2,规划建设5#一栋33F高层住宅楼,1#、2#、3#、4#、6#、7#、8#7栋32F高层住宅楼共计150370.70平方米,开闭所(配电)一座96.00平方米,公用配电房三座合计384.00平方米,专用配电房一座96.00平方米,消防控制室一座60.00平方米,医疗卫生用房564.00平方米,社区服务用房480.00平方米,商业配套3340.00平方米。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的要求,该项目为新建房地产类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用地符合当地总体规划要求,符合产业发展的主体导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为此,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委托我所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在完成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环评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呈报审批部门审批。
1.2、项目编制依据及评价标准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起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6月29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起实施);(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9)《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起实施);(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2013修正);(12)《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7月1日起实施);(1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14)《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1.2.2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3、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应城市新河社区棚户区改造二期“新河湾”项目建设地点:应城市新河社区建设单位: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总占地面积51089.57m2(76.63亩),总建筑面积227870.70m2,容积率3.04,绿化率为35.00%,项目总投资68294.9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51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0.75%。
1.3.1拆迁安置该项目拟对应城市开发区新河社区进行棚户区拆迁改造,改造过程涉及100户居民拆迁,拆迁房屋总面积14440m2。
拟建项目位于应城市新河社区,具体地点为:东边为“新河湾”一期,南面为城区内河,西部为居民用房,北临新河路。
详见应城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湖北省应城市2015年第一批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函》。
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以投资和承建的方式与应城市新河社区居民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经协商,房屋拆迁采取货币买断和单元房置换两种方式进行,以拆迁正屋建筑面积为依据,按相关标准置换单元房;拆迁户资源申请房产评估中介机构,对拆迁房屋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实行买断拆迁。
总之,建设方与拆迁安置户之间通过友好协商,采用还房补偿的方式妥善解决了拆迁安置问题。
1.3.2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该项目位于应城市新河社区,总投资68294.97万元,包括住宅楼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拟建小区占地面积51089.57m 2(76.63亩),建筑面积227870.70m 2,规划建设5#一栋33F 高层住宅楼,1#、2#、3#、4#、6#、7#、8# 7栋32F 高层住宅楼共计150370.70平方米,开闭所一座96.00平方米,公用配电房三座合计384.00平方米,专用配电房一座96.00平方米,消防控制室一座60.00平方米,医疗卫生用房564.00平方米,社区服务用房480.00平方米,商业配套3340.00平方米。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平面图见附图3。
该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1.3.3工程建设内容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住宅楼、公共及配套设施等,项目组成见表1-2。
表1-2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项目组成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备注 1 净用地面积 m 2 51089.57 约76.63亩2 总建筑面积 m 2 227870.703 计容建筑面积m 2 155390.70 3.1 其中住宅面积 m 2 150370.70 3.2 开闭所(配电用) m 2 96.00 3.3 公用配电房 m 2 384.00 3.4 专用配电房 m 2 96.00 3.5 消防控制中心 m 2 60.00 3.6 医疗卫生用房 m 2 564.00 3.7 社区服务用房 m 2 480.00 3.8 商业配套m 2 3384.00 4 不计容建筑面积m 2 72480.00 4.1 地下室 m 2 72480.00 5 容积率 3.04 6 建筑密度 9.12% 7 绿地率 35.00% 8 住宅户数 户 1668 9建设工期月21主体工程1#—8#住宅楼5#住宅楼为33F,其余为32F,建筑面积为150370.70m2辅助工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72480.00m2,停车位1912个开闭所96.00 m2配电房两公用,一专用,总建筑面积480.00m2消防控制中心60.00 m2医疗卫生用房规划为社区医疗服务站,建筑面积564.00 m2,社区服务用房480.00 m2商业配套建筑该项目商业主要为商业门面,经营范围为普通商业类,不规划引入餐饮业项目。
同时,不会引进卡拉OK、机动车修配厂及其他噪声超标的加工厂以及兴办恶臭、异味的修理业、加工业等生产、维修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