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人眼看不见的光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1
初二物理人眼看不见的光试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那些人眼无法觉察的光称为,如。
【答案】可见光,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人眼能看到的光叫可见光,人眼看不见的光叫不可见光,红光外侧存在不可见的光叫红外线,紫光外侧存在不可见得光叫紫外线。
故答案为:可见光,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
2.红外线最显著特征: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太阳热主要以形式传到地球.紫外线最显著地性质是,机利用了这一性能.【答案】热效应;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红外线的热效应及其应用和紫外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红外线制成红外线加热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热谱仪等等,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其热效应很强,故我们感受的太阳的热主要是由于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的作用造成的.验钞机能发出紫外线,钞票上涂有荧光物质,荧光物质只有在紫外线照射时,才发光.故答案为:热效应;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3.红外线是一种()A.红色的光B.人眼看不见的光C.无色的光D.不是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红光外侧存在不可见光。
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红光复合而成的,在七种可见光的两侧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光,在红光的外侧存在不可见的光叫红外线,所以红外线看不见。
故答案为:B4.下列选项中,并非红外线的应用的是 ( )A.烘烤食物B.验钞机C.监视森林火灾D.电视遥控器【答案】B【解析】标题考查的是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有关应用。
A、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用来烧烤食物.不合题意.B、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符合题意.C、红外线热作用强,当森林有火情时,树木产生红外线强,人们可以对其进行监测.不合题意.D、遥控器可以通过红外线来对电视机进行操作.不合题意.故选B.5.最早发现紫外线的科学家是 ( )A.牛顿B.爱因斯坦C.里特D.摄尔修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理上的科学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 第三章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感知范围。
–掌握通过实验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光的波长与人眼感知能力的关系。
–能够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并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感知范围。
–通过实验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方法。
2.教学难点:–解释为什么人眼无法感知某些波长的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回想并讨论“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其他波长的光呢?”2. 知识讲解2.1 光的波长与颜色介绍光的波长的概念,简要解释不同波长的光在光谱中的位置以及对应的颜色。
2.2 人眼的光感知能力讲解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感知范围,并解释为什么人眼无法感知超出这个范围的光。
3. 实验探究3.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束紫外灯、一束红外灯以及一张纸。
3.2 实验步骤1.关闭所有灯光源,确保实验环境暗度恰好能够分辨各种不同颜色。
2.点亮紫外灯,并观察实验环境中是否有能够看见的光。
3.点亮红外灯,并观察实验环境中是否有能够看见的光。
3.3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眼无法看见紫外光和红外光,结合光的波长与人眼光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说明。
4. 拓展与应用通过引导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为什么有些物质是透明的?”、“为什么有些动物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5. 归纳总结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以及光的波长与人眼光感知能力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光的波长与人眼感知能力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并通过实验探究加深理解。
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光的波长与颜色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下节课我将结合更多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内容。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红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产生、紫外线的应用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以及它们的应用,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应用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实例,如电视遥控器、紫外线消毒灯等,引发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如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如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实验演示:进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如红外线的的热效应、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等。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1. 红外线的产生2. 红外线的应用3. 紫外线的产生4. 紫外线的应用5. 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
2. 请列举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请谈谈你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看法。
答案:1. 红外线是物体由于温度而发出的热辐射,紫外线是物体受到光照后产生的辐射。
2. 红外线的应用实例: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实例: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
3.5 人眼看不见的光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01 太阳光谱 .. (2)考点02 红外线及其特点、应用 (2)考点03 紫外线及其特点、应用 (3)考点04 不可见光和不可听声 (4)考点05 红外线、紫外线综合辨析 (5)考点06 色散光带+不可见光在白屏上的综合辨析(图像题) (7)考点07 实验题 (11) (13) (20)考点01 太阳光谱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呈现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光带最边缘的色光分别是光和紫光,实际上在紫光外侧还有人眼看不见的。
【答案】色散红紫外线【详解】[1][2][3]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带,这属于可见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因此光带最边缘的色光分别是红光和紫光,而实际上,在红光外侧还有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在紫光外侧还有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
2.红外线和紫外线经常被应用在电子产品中,它们都属于(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家中的空调遥控器是靠(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实现对空调的遥控的。
【答案】不可见光红外线【详解】[1][2]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红外线用来遥感遥控,紫外线用来杀菌和防伪,因此空调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空调的遥控。
考点02红外线及其特点、应用3.在人员密集的医院、车站、机场等地方都安装有“门式人体测温仪”,人通过门时就可检测出人的体温状况,这是利用来工作的,它属于一种(可见光/不可见光)。
【答案】红外线不可见【详解】[1][2]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带有温度的物体能够向外辐射红外线,所以生活中利用红外线工作的仪器很多,例如在人员密集的医院、车站、机场等地方都安装有“门式人体测温仪”,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4.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B.红外线是可以被人眼直接观察到的光C.不同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度相同D.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答案】D【详解】A.一切物体都可以发出红外线,所以0℃以下的物体仍能发出红外线,故A错误;B.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眼无法直接观察,故B错误;CD.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故C错误,D正确。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具体包括:1. 使学生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等不可见光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与可见光的区别与联系。
2. 让学生了解不可见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消毒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不可见光特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掌握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特性,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可见光的存在和作用,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包括不可见光的定义、特性和应用案例。
2. 准备实验器材,如红外线检测仪、紫外线灯等,用于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
3.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不可见光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参考书籍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预习的心得,激发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渴望。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初步了解到不可见光的相关知识,如红外线、紫外线等的基本特性和作用,还能锻炼他们独立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不可见光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包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来探究不可见光的性质和特点。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活动,如使用红外线检测仪来观察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情况,或者使用紫外线灯来观察荧光物质的反应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不可见光的存在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这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引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美丽的星空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夜晚的神秘与深邃。
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及反思教学项数详细内容一、教材分析《人眼看不见的光》是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以及透镜等知识后,本节课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光的认识范畴。
它主要介绍了红外线和紫外线这两种人眼看不见的光,包括它们的发现历程、特性和广泛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了这些不可见光在现代科技、医疗、生活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不仅局限于常见的光学现象,更深入到人类感知之外的领域,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光学技术和其他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广泛应用的认知。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物理观念:- 建立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不可见光的物理观念,理解它们是光的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能量。
- 认识到不可见光与可见光一样,在物质相互作用和能量传递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形成完整的光的概念体系。
2.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发现实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根据不可见光的特性对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进行科学预测和解释,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科学探究:- 了解科学家发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辛,培养探究精神。
- 鼓励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探究红外线或紫外线的某些特性,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学习不可见光知识过程中尊重科学事实和实验数据。
- 使学生了解不可见光在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包括它们的热效应、化学效应、荧光效应等。
- 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科技、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原理。
2. 教学难点:- 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与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根据特性开发出相应的应用。
-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中抽象出不可见光的原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5人眼看不见的光一、知识梳理1、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外侧的不可见光。
红外线的特点:能使被照射的物体热,具有效应。
2、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越。
3、红外线的应用:(1);(2);(3);(4);(5)。
4、紫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外侧的不可见光。
紫外线的特点:能使,能。
紫外线的应用:(1);(2)。
二、巩固练习1、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红外线没有能量,所以不可见B.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能传递能量C.红外线因为不可见,所以它不能传递能量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传递2、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 ( )A.防止火星飞溅到眼睛上,把眼睛烫伤 B.防止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C.防止红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D.为了使眼睛看到焊接点3.最早发现紫外线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里特 D.摄尔修斯4、下列各例中,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A.验钞机可通过验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C.光纤通信实际上是光在光导纤维内壁上多次反射形成的D.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红外线传递信息的5、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红外线没有能量,所以不可见B.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能传递能量C.红外线因为不可见,所以它不能传递能量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传递6、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都是可见光光谱以外的两种看不见的光B. 紫外线可以杀菌,照射越多越好C. 低温物体不会向外辐射红外线D. 红外线具有显著的荧光效应7、下列现象分别属于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应用:①夜视仪;②遥控器;③防晒伞;④医院用的消毒灯;⑤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⑥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其中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有()A. ①②⑥B. ②③⑤C. ①②③⑥D. ③④⑤8、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会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喊有以下哪种光线造成的( )A. 紫外线B. 红外线C. 红光D. 紫光9、过量的太阳光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发皮肤癌,这是因为太阳光中含有哪种光所造成的()A. 红外线B. X光线C. 紫外线D. γ光线10、关于光能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可见光不能传递光能 B. 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C.光能主要是靠可见光传递到地球上 D.红外线可以传递光能,而紫外线不能11、纸币或商标通常用荧光物质做防伪标志,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识别这些标志,这是因为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________.医院的手术室、病房,常用紫外线灯________.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________生长和身体健康都有好处.12、自然界的________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_________.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_____________.13、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
看不见的光知识要点知识要点梳理主干知识梳理1.光谱:把太阳光(复色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并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人眼看不见的光(辐射)叫做红外线。
3.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人眼看不见的光(辐射)叫做紫外线。
学习方法导航1.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X围内的光即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的光称不可见光。
不管可见光还是不可见光,均能传递光能。
2.太阳光中有红外线,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因此,红外线的最大特点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就是说,任何“热”的物体都辐射红外线。
3.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紫外线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和人类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医院常用紫外灯灭菌,验钞机利用了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却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
学习目标盘点1.知道发现红外线的过程。
2.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3.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说明与建议光谱的概念学生比较生疏。
可以第一节分解太阳光或白光的色散为基础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可以指出,图2.5-1光谱上的各种色光,是可见光。
在可见光两侧,还有不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一、红外线红外线已走入家庭,讲述红外线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现代科技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