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74
东营市地下水资源超采现状及对策措施李宝智【摘要】介绍了东营市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对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初步评价,通过对地下水超采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对地下水位预警预报监测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东营市;水资源;监测管理【作者】李宝智【作者单位】东营市水利局,山东东营 257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处黄河最下游。
根据埋藏条件,区内的淡水主要有浅层淡水及深层淡水两种。
区内地势平缓,地面平坦,地下径流缓慢,土壤含盐量高,咸水广泛分布,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分布范围只占全区面积的13%,仅在小清河以南的广饶县,地下淡水资源贫乏。
通过长时间的监测,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严重,造成大面积的漏斗区及咸水分界线的南移,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限制开采地下水并对地下水位的预警预报进行监测。
1 水文地质概况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西南岸,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
黄河三角洲总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形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小清河以南地面高程为25.0 m左右,近海地面高程一般为2.0 m左右。
地貌按成因除小清河以南为泰沂山北麓山前冲洪积平原外,其余为黄河近代三角洲沉积平原;微地貌形态有高地、坡地、黄河故道、海滩地等类型。
根据区域构造特征和地下水赋存条件,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单元可分为黄泛平原和山前平原2个水文地质单元。
1.1 浅层地下淡水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广饶南部及利津——陈庄沿黄河一带,此外黄河故道多处分布上层滞水,广饶南部含水层厚度10~20 m,顶板埋深5~10 m,以细砂、中细砂为主;利津——陈庄沿黄河一带黄河冲积层为中等富水区,岩性为粉砂、粉细砂,厚度为 5~15 m,底界面埋深 10~20 m,分布不均。
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入渗和黄河侧渗,主要排泄途径为潜水蒸发、人工开采、河流侧向排泄。
山东:着力构建山东特色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刘勇毅【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4(000)015【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山东【作者】刘勇毅【作者单位】山东省水利厅,250013,济南【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山东省自2009年启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水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3年度,全省用水总量为211.79亿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16.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16,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1%,四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控制目标。
2013年6月,山东省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试点工作中期评估,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具备验收条件。
经过试点工作实践,实现了全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明显提高、水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的明显增强,走出了一条有山东特色的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的新路子。
一、山东省水情山东地跨黄、淮、海三大流域。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9.5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3.0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98.3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65.4亿m3。
黄河水是山东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资源,每年进入山东的水量为359.5亿m3,按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黄河分水方案,一般来水年份山东可引用黄河干流水65.03亿m3。
山东省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等。
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 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9%(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远远小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1 000m3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m3的严重缺水地区。
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在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之间。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半岛突伸于渤、黄二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 km,占全国海岸线的总长度六分之一。
全境东西最长约700km,南北最宽约420km,陆地总面积15.71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东省行政区划,进入市制建设以来,目前设有青岛、济南两个副省级市,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临沂、德州、莱芜、日照、滨州、聊城、菏泽15个地级市,140个县级单位(其中市辖区49个、市31个、县60个)。
第二节地形地貌山东省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境内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是省内地势最高、切割最强烈、地形最复杂的地区。
泰山、蒙山、鲁山、沂山均在1000米以上,泰山玉皇顶海拔1545m,为省内最高峰。
泰山、鲁山、沂山座落于该区北部,山势挺拔陡峻,自西向东形成一断续的略呈北凸的弧形泰沂山脉,构成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脊背。
蒙山山脉呈北西向平卧于泰沂山脉之南,顶峰海拔1150m。
由中山向外围逐渐降为海拔高程800~400m的低山及海拔高程低于400m的丘陵,并过渡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
区内地势北半部高,四周低,排水通畅,水涝和盐碱危害较轻。
河谷平原和盆地土质肥沃,土层较深厚,是主要粮食产地之一;山地峰高坡陡,宜林宜牧。
鲁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环海,西部与鲁中南山区为邻。
分布有山间盆地、滨海平原、低山丘陵。
浅谈地下水超采区划分郭秀红;赵辉【摘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实际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因开采地下水引发了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是判定地下水超采的主要依据.通过阐述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应用,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尽快以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成果为依据,公布超采区范围,为新时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提供支撑.【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作者】郭秀红;赵辉【作者单位】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100053,北京;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100053,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12地下水是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是保障我国饮水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
在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发展需要、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对地下水自然属性认识不足等条件的影响下,我国曾一度盲目无序地开采地下水,造成许多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某些地区甚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进入21世纪以来,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受到高度重视,为查清地下水超采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工作,并分别依据1984—1993年、2001—2010年基础资料完成两次全国性成果,摸清了不同时期我国地下水超采区分布情况,探索和完善了超采区划分技术,培养了专业队伍,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超采区治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多个省份已在超采区划分的基础上,开展了超采区严格管理和治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地下水超采区的概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成果及文献中多次提及地下水超采区,凸显了对超采区的重视。
然而许多人甚至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对地下水超采区的概念和界定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给实际工作带来困扰。
鲁西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漏斗问题摘要:随着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城镇深层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和浅层地下水井灌区,均已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可分为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与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
根据本次调查和收集资料,工作区内现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有冠县-莘县-临清、博兴、广饶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德州-聊城、滨州-东营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
关键词:地质环境问题地下水超采漏斗一、发育现状(一)浅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工作区主要有3处大的浅层地下水漏斗,即冠县-莘县-临清漏斗、博兴漏斗及广饶漏斗。
1.冠县-莘县-临清漏斗冠县-莘县-临清超采漏斗位于聊城市西部,以冠县城镇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该漏斗形状近似椭圆形,长轴方向呈NW向,漏斗圈定的面积1777km2,根据本次水位统测结果,漏斗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最大埋深已达到24.86m。
2.博兴漏斗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区域,博兴地段的漏斗呈东西向长条型,东与广饶与桓台连为一体,中心位置在曹王南部的王海村一带,其面积大约200km2左右,由于受边界条件及行政区划的制约,漏斗的扩展速度不大,只是地下水位呈现连续下降状态。
3.广饶漏斗广饶南部井灌区由于开采过于集中,开采量远远大于补给量,致使该地段已形成了大范围的超采漏斗。
(二)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随着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城镇深层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由于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已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
工作区主要有两处大的深层地下水漏斗,即德州-聊城漏斗、滨州-东营漏斗。
1.德州市深层地下水开采区降落漏斗德州市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是一个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属华北平原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一部分。
而在华北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各组成漏斗中,德州漏斗中心水位埋深最大,漏斗规模最大。
在德州境内,德州漏斗以德城区为中心向东南方向辐射,德城区漏斗面积最大,埋深最深。
平原、陵城区、齐河县为德城区漏斗外围区域性小漏斗,与德城区漏斗一起共同组成德州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第一节自然环境概况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德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黄河北岸,北与河北省接壤,位于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38°00′。
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等相邻,西以漳卫南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等相邻,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滨州市,城市总面积10356km2。
德州市城区包括德城区、德州经济开发区和运河经济开发区三部分。
德城区位于德州市西北部,总面积227km2,西邻运河经济开发区,西北、北分别与河北省故城县、景县、吴桥县等相邻,东与德州经济开发区相邻,南邻平原县,是山东省及德州市的北大门,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谓。
德城区北部高端工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位于德城区的北部,距中心城区3公里,距离火车站10公里,与京沪铁路、德滨高速、104国道等区域性交通道路为邻。
德城区北部高端工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属于天衢工业园北片区的重要一部分,西侧为二屯镇,南侧为德城区,东侧为德州市城区的景观河—岔河。
德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改造项目位于德城区北部高端工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内,具体位置见图2.1-1。
二、地形地貌德州市城区处于鲁北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境内有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决口,造就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
整体上,德州市城区地形平坦,海拔高度20.34~21.01米,基底为奥陶纪灰岩,浅层沉积物均系长期以来黄河进入山东后冲积物质,地形变化受黄河近期迁移泛滥的直接作用,形成了垄岗地形、缓平坡地、洼地及河槽洼地等四种地貌形态。
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自然坡降为1/5000~1/10000,地面标高一般为18~24米。
该地区属第四系地层发育,厚度可达280米以上,基本以粉土、亚砂土、亚粘土沉积为主,沉积相复杂。
拟建园区位于德州市城区的北部,地形平坦,起伏很小,区域内没有大型河流、湖泊、坑塘等。
三、水文地质德州市城区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程度一般,区域地下浅层淡水区、浅层咸水区、深层淡水区相间分布(分为浅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组、中深层承压含水层组、深层承压含水层组)。
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5~2025)(征求意见稿)山东省水利厅2015年6月目录第1章绪言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2)1.3编制思路和原则 (4)第2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超采状况 (6)2.1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6)2.1.1气象水文 (6)2.1.2水文地质条件 (7)2.2地下水资源状况 (11)2.3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13)2.4地下水超采状况 (17)2.4.1超采区分布 (17)2.4.2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划定情况 (18)2.4.3地下水超采量 (18)2.4.4地下水超采引发的问题及危害 (24)第3章综合整治总体布局 (26)3.1治理范围 (26)3.2治理原则 (26)3.3治理目标 (26)3.4实施进度 (27)第4章综合整治主要任务 (32)4.1控采压减 (32)4.1.1严格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 (32)4.1.2实行全方位节水压采 (34)4.2水源置换 (35)4.2.1加快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 (35)4.2.2建设完成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 (36)4.2.3实施引黄供水提升工程 (36)4.2.4积极推进非常规水利用 (37)4.3修复补源 (37)4.3.1积极开展人工回灌补源 (37)4.3.2加强湿地建设与保护 (38)4.3.3防治海水入侵 (38)第5章保障措施 (39)5.1明确分解任务,落实各方责任 (39)5.1.1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39)5.1.2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39)5.1.3严格考核问责 (39)5.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40)5.2.1增加公共财政投入 (40)5.2.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40)5.3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综合整治 (41)5.3.1深化水价改革 (41)5.3.2调整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41)5.3.3推进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 (42)5.4强化监控能力,严格依法监管 (42)5.4.1加快地下水管理立法 (42)5.4.2加大执法力度 (42)5.4.3加强地下水监控能力建设 (43)5.5广泛宣传动员,形成社会合力 (43)5.5.1建立宣传教育引导机制 (43)5.5.2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 (43)第1章绪言1.1编制目的山东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山东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李瑜;吕红;刘江【期刊名称】《治淮》【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77-78)【作者】李瑜;吕红;刘江【作者单位】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50002;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50002;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50002【正文语种】中文本文根据山东省地下水资源保护现状,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在地下水功能分区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以地下水功能区开采控制量、水质保护目标、水位控制目标为控制指标的地下水保护控制方案。
一、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山东省共划分地下水一级功能区60个,其中开发区29个,面积91374km2,占58.3%;保护区17个,面积48620 km2,占31.0%;保留区14个,面积16682km2,占10.7%。
在一级功能区的基础上共划分二级功能区215个,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源区105个,面积5106km2,占3.2%;分散式开发利用区45个,面积86269km2,占55.1%;生态脆弱区 7个,面积2186km2,占1.4%;地质灾害易发区16个,面积4156km2,占2.7%;地下水水源涵养区28个,面积42277km2,占27.0%;不宜开采区 14个,面积16682km2,占10.6%。
目前山东省的集中式供水水源区水质普遍较好,以优于Ⅲ类水为主,另有少量Ⅳ类水;分散式开发利用区以Ⅳ~Ⅴ类水为主,其中鲁北、鲁西南黄泛平原区水质普遍较差,以Ⅴ类水为主,超标项目主要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等。
地下水水源涵养区现状水质普遍较好,以Ⅲ类水为主,另有少量Ⅱ类和Ⅳ类水;地质灾害易发区水质普遍较差,以Ⅳ~Ⅴ类水为主;不宜开采区水质以Ⅴ类水为主。
二、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控制指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控制指标包括地下水功能区开采控制量、水质保护目标、水位控制目标三类。
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近代物理学、化学、实验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发病机理和防治的科学。
膜内在蛋白:又称膜整合蛋白质或镶嵌蛋白。
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其部分镶嵌于膜中,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膜脂疏水区共价紧密结合,不易从膜上分离下来,跨膜蛋白也属此列。
膜外在蛋白:他们不直接与脂双层疏水部分直接相连,而通过静电作用、离子键、氢键与脂分子极性头部或膜整合蛋白质分子亲水部分相互作用间接结合。
主要分布在膜的内在表面,为水溶性蛋白质。
细胞外被: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覆盖物,富含糖类,也称糖萼。
一般指与质膜相连的糖类物质,是质膜中糖蛋白和糖脂向外延伸的寡糖部分。
脂筏模型:脂筏是指质膜外层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的微结构域,是一种动态结构。
脂筏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其上载有蛋白质,与膜信号转到有密切关系。
①许多蛋白质聚集于脂筏,便于相互作用②脂筏提供蛋白质一个有利于构象变化的环境,形成有效构象。
通道蛋白:由a螺旋构成的介导被动运输的跨膜蛋白,其形成亲水性通道。
具有离子选择性,转运速率高,瞬间。
包括电压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等。
载体蛋白:细胞膜上的某种与物质运输有关的跨膜蛋白,它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可逆性结合而改变自身构象,使溶质分子穿越细胞膜。
协同运输:一些载体蛋白如离子泵在转运一种溶质分子时,同时或随后伴随转运另一种溶质分子的运输方式。
后者逆浓度梯度运输时其动力不是直接水解ATP,而是借助前者的形成的浓度梯度,以其为动力。
钠钾泵:为嵌在质膜类脂双层上的跨膜蛋白,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
具有载体和酶活性。
实际上就是Na+-K+ATP酶。
驱动Na+、K+的对向运输,主动的逆电化梯度把Na+泵出细胞外,把K+摄入细胞内。
汶上县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及建议崔柳毅【摘要】通过分析汶上县地下水超采引发的问题及危害,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建议.【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2页(P42-43)【关键词】汶上县;超采区治理;地下水【作者】崔柳毅【作者单位】汶上县水利局,山东汶上27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8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增加,汶上县浅层地下水孔隙水超采区面积已发展到207.8 km2。
为此,汶上县积极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修复超采区地下水生态环境,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保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
1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问题及危害随着超采区内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加剧了超采区地下水的开采。
逐步形成了以苑庄镇、义桥镇、南站镇、康驿镇为中心的东部漏斗区,漏斗区中心水位埋深由七十年代初的6~8 m,增大到目前的14 m之多。
由于浅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力坡度增大,促进了地表污水的下渗,地下水受到污染的风险增大。
同时,随着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导致单井出水量减少,抽水成本大幅度提高,增加了群众经济负担。
2 治理措施2.1 控采限量一是实行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与水位双调控制度。
健全完善县乡二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按照省、市年度下达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对重要水源地建立地下水水位预警管理机制,分别划定地下水位黄、橙、红警戒线,实行预警管理。
二是建立并实施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
三是规范完善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工作。
对取用地下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乡镇,暂停审批其建设项目新增取用地下水。
在地下水超采区内,除居民生活用水与应急供水外,严禁新增地下水取水量。
在超采区内确需取用地下水的,要在现有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内调剂解决,并逐步削减地下水开采量。
四是依法限期封停超采区地下水取水工程。
2.2 节水压减1)大力实施农业节水。
积极推广管灌、微灌、喷灌技术,根据“济宁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任务要求,按照汶上县2016—2020年高效节水规划,超采区内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 466.67 hm2,工程实施后年节水量达268 万m3。
菏泽黄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分析马龙;冯超臣【摘要】对菏泽黄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采用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法来分析开采程度的强弱,判定其开采潜力。
全区浅层地下水尚处于正均衡状态,属有开采潜力区。
为保持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全区按照科学合理的采、补、控、改等原则分为增源区、增采区、节水区和咸水改造利用区分区。
%Potentiality of shallow groundwater resource in Heze Yellow River flood plain areas has been ana-lyzed .By using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potentiality index method ,exploitation degree of groundwater has been analyzed ,and its mining potentiality has been determined as well .Shallow groundwater is still in a state of positive equilibrium in this area ,and belongs to potentiality exploitation area .In order to keep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duction ,repair ,change and control ,this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source increasing area ,mining in-creasing area ,water saving area and salt water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area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黄泛平原;浅层地下水;潜力分析;菏泽【作者】马龙;冯超臣【作者单位】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兖州 272100;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兖州 27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菏泽黄泛平原地区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区,也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居中部过渡地带,具有承东启西、引南联北的战略地位。
环渤海山东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及利用对策徐建国1,卫政润,张 涛,朱恒华,刘春华(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济南 250013)摘要:在对环渤海湾山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潜力资源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尚有14.26×10 8m3/a的开采潜力,但潜力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部分地区超采严重。
为保持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地下水环境,提出了加大黄泛平原引黄灌区浅层地下水开采力度、加大胶东丘陵区拦蓄利用雨洪资源的力度、积极规划建设地下水库、鲁中南山前冲洪积平原区跨区调水补源、加快浅层微咸水的开发利用研究、加快浅层微咸水的开发利用研究和控制水污染、建立优质饮用地下水源保护区等6条对策建议。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环渤海;山东地区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1007-6956(2004)03-1 引言环渤海湾山东地区是山东省的经济核心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水资源是比较突出的一个。
为保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潜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量水而行。
因此,摸清区内地下水资源潜力,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环渤海湾山东地区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布局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一方面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强度过大,出现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引发海水入侵;局部地区因人为污染地下水质量急剧恶化。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未得到利用。
所以对于环渤海山东地区这样的缺水区,如何充分发掘当地地下水资源潜力,合理规划开发地下水资源,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浅层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浅层含水层组是环渤海山东地区主要的地下水资源开采层段,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全区可划分为鲁北平原和胶东半岛低山丘陵两个浅层地下水系统区(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