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格式:xls
- 大小:379.00 KB
- 文档页数:1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发布《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行业标准》的通知(一)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10.11.11•【文号】人社部发[2010]84号•【施行日期】2011.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发布《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行业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部属各单位,公务员局:《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推荐性行业标准已经我部审核批准,现予发布。
标准编号是:LD/T31-2010,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2010年11月11日附件: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2010-11-11发布2011-01-01实施)目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指标编码结构5 指标内容5.1 指标类型5.2 指标长度6 基础指标集6.1 指标使用说明6.2 用人单位监察信息6.3 监察执法信息6.4 监察案件信息6.5 网格管理信息6.6 监察机构和监察员信息附录A(规范性附录)指标补充编码前言本标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尚建华、翟燕立、赵森、杨春明、崔尧、汪诚。
引言为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标准,规范全国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支持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制定《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标准,并作为全国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信息规范。
该标准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
就业监测基础数据库(表)结构及代码(2016版)一、主要名词解释1.指标编码:指数据指标在数据库(表)中的字段名,遵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试行)》有关规定编制。
2.指标类型:指数据指标在数据库(表)中计算机处理类型。
类型用字母表示,其中:N为数值型,C为可变字符型。
3.指标长度:指数据指标在数据库(表)中的长度。
数值型指标的长度以“m,n”或“m”的形式定义,其中n 表示小数位数,m减n为整数部分位数。
4.代码标识:“Y”表示该指标的取值为一组代码,要与代码表一起使用。
二、库(表)名称和代码1.劳动者基本信息表(DY11)包括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职业资格信息、专业技术职务信息和户籍住址信息。
劳动者指已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接受管理与服务的劳动者。
(共计24个指标)2. 就业创业证管理信息表(DY12)包括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就业创业证信息、证件注销信息。
(共计10个指标)3. 就业登记信息表(DY13)包括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就业登记信息、终止就业登记信息。
(共计13个指标)4. 失业登记信息表(DY14)包括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失业登记信息、注销失业登记信息。
(共计12个指标)5.就业援助对象信息表(DY16)包括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就业援助对象认定情况信息。
(共计11个指标)6.就业政策享受情况表(DY17)包括劳动者的基本信息、享受就业政策情况信息。
(共计18个指标)7.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表(DY31)包括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
(共计13个指标)8. 高校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表(DY41)包括高校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实名登记信息和就业推荐服务信息。
(共计23个指标)9. 高校毕业生接受就业服务情况表(DY42)包括高校毕业生的基本信息、接受就业服务情况信息。
(共计7个指标)10.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享受情况表(DY43)包括高校毕业生的基本信息、享受就业政策情况信息。
(共计13个指标)11. 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人员基本情况表(DY46)包括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人员的基本信息、公益性岗位信息、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情况信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利用异地退管系统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11.01.26•【文号】人社厅发[2011]12号•【施行日期】2011.0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利用异地退管系统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为方便异地居住人员办理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手续,进一步提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效率,我部决定于2011年4月启用异地居住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异地退管系统)。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认识,提升认证水平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是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利用异地退管系统开展异地协助认证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能更好地掌握认证对象异地居住情况,降低资格认证工作成本,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的经办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防范冒领社会保险待遇行为的发生,确保基金安全。
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充分认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异地协助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积极推进异地退管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
二、建立运行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异地退管系统的推广应用,遵循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原则,先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起步,其他地区逐步启动。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报经部里批准,以地市为单位与四省市同期开展此项工作。
(一)实现“五个统一”1、统一异地协助认证对象。
异地退管系统启动初期的认证对象,统一确定为按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的人员,起步阶段为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
2、统一异地协助认证周期。
每年4至6月统一开展异地协助认证工作;待条件成熟后考虑一年多次或即时协助认证办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亳州市蒙城县的行政代码篇一:行政区划代码安徽省各市县行政区划代码340000安徽省340100合肥市340101市辖区340102瑶海区340103庐阳区340104蜀山区340111包河区340121长丰县340122肥东县340123肥西县340200芜湖市340201市辖区340202镜湖区340203弋江区340207鸠江区340208三山区340221340222340223340300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蚌埠市340301市辖区340302龙子湖区340303蚌山区340304禹会区340311淮上区340(亳州市蒙城县的行政代码)321怀远县340322五河县340323固镇县340400淮南市340401市辖区340402大通区340403田家庵区340404谢家集区340405八公山区340406潘集区340421凤台县340500马鞍山市340501市辖区340502金家庄区340503花山区340504340521340600340601雨山区当涂县淮北市市辖区340602杜集区340603相山区340604烈山区340621濉溪县340700铜陵市340701市辖区340702铜官山区340703狮子山区340711郊区340721铜陵县340800安庆市340801市辖区340802迎江区340803大观区340811宜秀区340822怀宁县340823340824340825340826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340827望江县340828岳西县340881桐城市341000黄山市341001市辖区341002屯溪区341003黄山区341004徽州区341021歙县341022休宁县341023黟县341024祁门县341100滁州市341101市辖区341102琅琊区341103南谯区341122来安县341124全椒县341125定远县341126凤阳县341181341182341200341201天长市明光市阜阳市市辖区341202颍州区341203颍东区341204颍泉区341221临泉县341222太和县341225阜南县341226颍上县341282界首市341300宿州市341301市辖区341302埇桥区341321砀山县341322萧县341323灵璧县341324泗县341400巢湖市341401 341402341421341422市辖区居巢区庐江县无为县341423含山县341424和县341500六安市341501市辖区341502金安区341503裕安区341521寿县341522霍邱县341523舒城县341524金寨县341525霍山县341600亳州市341601市辖区341602谯城区341621涡阳县341622蒙城县341623利辛县341700池州市341701市辖区341702贵池区341721341722341723341800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宣城市341801市辖区341802宣州区341821郎溪县341822广德县341823泾县341824绩溪县341825旌德县341881宁国市篇二:安徽省行政区划代码-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徽省行政区划代码代码名称340502340000安徽省340503340100合肥市340504340101合肥市市辖区340521340102瑶海区340600340103庐阳区340601340104蜀山区340602340111包河区340603340121长丰县340604340122肥东县340621340123肥西县340700340200芜湖市340701340201芜湖市市辖区340702340202镜湖区340703340203弋江区340711340207鸠江区340721340208三山区340800340221芜湖县340801340222繁昌县340802340223南陵县340803340300蚌埠市340811340301蚌埠市市辖区340822340302龙子湖区340823340303蚌山区340824340304禹会区。
附录A燃气监管信息系统分类代码表分类代码采用6位数字代码格式,第1〜2位表示代码分类,第3〜6位表示子类。
子类代码长度固定为4位,在只有一级子类的情况下,后2位使用“00”填充。
示例:010100国有控股企业030101管道天然气续表A.O.1分类代码表续表A.0.1分类代码表续表A.O.1分类代码表附录B燃气监管信息系统数据编码规则一、行政区划代码使用国家统计局编制的统计用区划代码,总长度为12位。
本平台中分为两个使用场景: (一)代表市、县级数据,使用县级行政区划代码,长度为6位。
(二)代表乡镇、村级数据,使用村级行政区划代码,长度为12位。
二、分类码使用分类码区分不同的数据主体,所有数据主体编码的前2位为分类码。
三、数据主体编码(一)燃气企业横杠。
下同。
(二)管线编码长度14位。
示例:12-130101-001-001(三)管线分段编码长度17位。
示例:15-130101-001-00001(六)场站编码长度14位。
示例:16-130101-001-001(七)液化石油气钢瓶(A)应急预案示例:21-130101-001示例:21-130101(十)应急物资库(十三)燃气用户示例:52-130101-0000001示例:53-130101-0000001(十四)从业人员编码长度14位。
行政区划代码使用人员首次录入平台时所属企业所在县级行政区划代附录C燃气监管信息系统数据标准河北省城乡燃气监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应满足以下数据目录及数据流向要求。
续表CO.1河北省城乡燃气监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目录和数据流向部分续表Co.1河北省城乡燃气监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目录和数据流向部分续表C.o.1河北省城乡燃气监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目录和数据流向部分续表C0.1河北省城乡燃气监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目录和数据流向部分续表CO.1河北省城乡燃气监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目录和数据流向部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调整养老保险联网指标和加强数据上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08.07.04•【文号】人社部函[2008]118号•【施行日期】2008.07.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调整养老保险联网指标和加强数据上报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08〕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2003年以来,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养老保险联网数据上传量和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数据上传量已接近参保总人数的90%,数据质量大大提高。
联网数据对各地养老金调整测算、个人账户做实测算、基金支撑能力评价等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各地在数据上报工作中,部门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金保工程的建设步伐。
为支持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对数据精细分析管理的需要,更好地为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依据,按照前瞻性、规范性和指导性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充分论证后,我部决定自2008年4季度起对养老保险联网指标进行调整,由80项增加到180项。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联网指标主要调整内容(一)进一步完善了联网指标。
在参保单位、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信息的基础上,新增了死亡人员、供养亲属、被冒领人员、转移人员、地区参数等五类信息。
补充和细化了缴费类、特殊人群标识类、个人账户做实类、退休人员身份类、退休时养老金和缴费基数、调待金额累计等指标,增加了精算类指标。
调整后的指标见养老保险联网指标库(表)结构及代码。
(二)进一步明确了联网指标内涵、代码。
根据各地反馈意见和分析要求,明确了联网指标的内涵。
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和业务发展需要,对各联网指标的代码分类给予修正。
(三)进一步明确了数据上报期别。
参保单位、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供养亲属、地区参数信息表每月上报当期信息,转移人员每月上报当年信息,死亡人员、被冒领人员每月上报历年累计和当年信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行政区划代码变更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11.11.02•【文号】人社厅函[2011]581号•【施行日期】2011.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行政区划代码变更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11]5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行政区划代码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中各个地区(机构)的标识项,是确保地区间信息交换源头地和目的地的唯一代码。
为确保业务正常开展和数据完整准确,需在国家有关标准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统一使用的行政区划代码表,并规定行政区划代码变更的流程和规则。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信息系统适用范围各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原则上均使用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
跨地区业务类系统(异地转移、异地退管、异地就医等)、交换区联网数据管理类系统(联网监测、财务交换库、基金监管、就业监测等)、社会保障卡类系统所用行政区划代码应与部里实现同步更新。
本地业务类系统(社保核心平台、劳动99、新农保系统等)所用行政区划代码可根据统一版本适时更新。
二、变更管理原则(一)统一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国家标准,结合本行业数据管理层级和经办机构分布特点,制定本行业行政区划代码扩充规则。
具体参见《关于调整养老保险联网指标和加强数据上报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08〕118号)的附件2。
(二)集中管理。
部里根据各地变更申请情况,依据扩充规则,集中编制并发布行政区划代码,全国统一启用。
(三)稳定实用。
凡独立经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地区(机构),在系统中均须具有对应的所属行政区划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