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排查和管理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3.50 KB
- 文档页数:50
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工作总结为进一步强化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工作,消除精神病人对社会的危害,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根据市、区综治办的要求,九里街道在全处范围内开展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摸底管控工作,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
一、调查摸排、分级管理。
12月下旬,街道综治办、派出所对所属辖区内的精神病患者展开全面性的调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层层落实管控,实行责任人、监护人双项责任制。
办事处、村(社区)委会、责任区民警是主要责任人,精神病患者的近亲属是主要监护人,落实监护人的看管责任;对没有监护人或近亲属的,所在单位、社区、村委会要相应履行监护职责;对生活无着落,流浪街头的精神病患者要积极护送到民政部门并妥善救助。
平时密切关注一般性精神病人的动态,落实药物治疗、心里疏导、生活安定措施,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二、及时监控,迅速处理。
街道制定了防控工作预案,在遇突发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时及时出警并控制局面。
今年以来,街道加大了对间歇性精神病人的管控力度,对辖区内精神病患者逐一落实监控责任、稳控责任,对病人实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其病情加重,立即上报,迅速处置,确保其发病前得到有效监护和及时治疗,避免了患者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
三、及时汇报,社会联动。
各村(社区)对摸排调查出的精神病患者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重点管控人员,做到及时向办事处汇报,一方面联系患者所在社区工作人员,稳定患者情绪,另一方面协调民政部门实施医疗救助,如美尔社区蒲某一人生活,性格孤僻且经常在社区广场转悠,对社区内幼儿园师生人身安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龟山派出所协同办事处、美尔社区和二处落实管控措施,商讨解决办法,将其送往医院治疗,以确保社区居民、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积极动员,根除隐患。
为从根源上消除隐患,龟山派出所民警会同办事处和患者所在社区干部,主动联系患者监护人认真协商,动员监护人及时将病人送往医院治疗,监护任家庭确有困难的由街道筹集医疗费用,由警方护送患者前往精神病院医治或由其监护人带离本地回老家保守治疗。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高效、有序地做好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应急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XXX具体联络人:XXX一旦发生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根据事件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决定启动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领导小组负责对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二、应急处理有关部门的职责1. 当发生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时,主管医师、医务科长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由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本预案,以及预案级别,并立即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器械等物资。
2. 领导小组人员为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听从组长调遣,随时准备应对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
3. 领导小组负责修、制订应对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应急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药房负责医疗救治所需的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给;XXXX负责医院的后勤安保协调工作,并负责事件上报;XXX 负责与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政府的联系;三、报告制度1. 任何部门及个人发现发生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和接收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病人必须立即据实报业务院长,不得隐瞒、缓报、谎报;2. 报告内容: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发生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临床症状,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参与救治科室,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等。
四、应急措施(一)处置流程精防机构采取的有关应急医疗处置措施,应遵循《疾病诊疗规范精神病分册》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规定。
对“精神医学科门诊留观”或者“精神医学科紧急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按照门诊留观和紧急住院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共6大类重性精神疾病,病情不稳定,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有暴力倾向等表现、达到3-5级高风险行为的患者或在不能辨认、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的精神病人。
第二章组织保障第三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属地管理,区及镇(区)要成立由分管综治(稳定)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卫生、教育、残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区稳定办、镇综治办(稳定办)。
各级政府要落实必要的经费保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村(居)委会应明确一分管领导负责。
第四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部门要切实履行下列职责:(一)综治(稳定)办牵头组织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辖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对辖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二)公安部门牵头组织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各镇、村(居)委会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
协调相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方案。
会同有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跟踪管理。
移送有暴力倾向或正在实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到定点医院诊治。
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共6大类重性精神疾病,病情不稳定,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有暴力倾向等表现、达到3—5级高风险行为的患者或在不能辨认、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的精神病人。
第二章组织保障第三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属地管理,区及镇(区)要成立由分管综治(稳定)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卫生、教育、残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区稳定办、镇综治办(稳定办)。
各级政府要落实必要的经费保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村(居)委会应明确一分管领导负责。
第四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部门要切实履行下列职责:(一)综治(稳定)办牵头组织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辖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对辖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二)公安部门牵头组织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各镇、村(居)委会开展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
协调相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方案。
会同有关部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跟踪管理。
移送有暴力倾向或正在实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到定点医院诊治.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全国、全省严打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国、全省公安治安系统开展重点打击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全国、全省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摸清全县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底数,掌握其现实情况,为今后加强救治服务、落实管理措施、有效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维护公共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精神病人合法权益打下基础,县公安局、县综治办、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残疾人联合会决定,自即日起至9月底,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行动。
为确保排查行动取得预期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措施,扎实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切实摸清底数,掌握现实情况,为切实加强救治服务、落实管理措施、有效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有力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精神病人合法权益打下工作基础。
二、工作目标(一)摸清底数。
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和上海世博会安保、广州亚运会安保为契机,以乡镇、街道、社区、乡村为单位,对精神疾患人员进行普遍调查,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真正摸清底数。
(二)采集信息。
全面采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详细信息和照片资料,建立健康档案,为录入全国卫生系统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信息库打好基础;公安机关要根据排查结果,及时更新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相关数据。
(三)病情评估。
切实掌握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现实情况,开展危险性评估,逐人制定救治、服务、管理措施,落实看护人员和责任。
三、排查范围全面调查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癲痫所致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人员以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疾患人员。
重点排查曾经肇事肇祸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疾患人员,即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违犯《刑法》或者《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精神病人;或患有上述重性精神疾病,且病情不稳定、流露暴力倾向,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高风险的精神病人。
“五步法”强化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在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控工作中,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汇口派出所社区民警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入户访、家属控、共同盯、积极治、真情帮”的收治管控“五步工作法”。
截至目前,汇口派出所共列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6名、其他精神病人42名,没有发生一起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管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步:“入户访”。
今年3月,该所积极牵头镇综治、民政、卫生、财政等部门成立了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组织社区民警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要求,对精神疾患人员进行全面调查,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摸清底数。
通过认真细致的排查,摸清了辖区患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人员,以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疾患人员底数,并积极开展危险性评估,逐人制订救治、服务、管控措施,落实监管人、看护人员和责任。
同时,全面采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详细信息和照片资料,逐一建立档案,更新相关信息系统数据,为日常管控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
第二步:“家属控”。
将排查出的42名病情较轻、家人能自行管理且日常活动范围都处于家人可控的视线范围内的精神病人,采取辖区民警与其家属签订协议的方式,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做好日常自行看管,保证不闹事、不肇祸。
第三步:“共同盯”。
将间歇性、病情相对稳定、有一定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精神病人列为关注级。
这部分人员日常活动能力较强,但范围相对稳定,在发病时有可能会发生一些过激行为。
对于他们,通过工作,委托其家庭所在村的村干部和周边领导做好日常监测,如发现病情复发、情绪不稳、活动范围反常等情况,要及时报告,果断采取强制治疗措施。
今年5月11日,辖区三洲村村民反映该村精神病人员何某近来情绪不稳定,有肇事肇祸的倾向。
何某患精神病多年,病发后曾有持刀追人、砍人的现象。
为防止何某病发后肇事肇祸,该所社区民警在镇综治办的协助下及时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及时消除了隐患。
49社会治理论坛浅析如何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工作袁红星(黑龙江省尖山农场)【摘要】 在重视民生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大背景下,精神病防治和精神病人管控已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要真正管控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除了要掌握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特点外,必须有全面系统的设计、协作配合的机制,齐抓共管、标本兼治,重管控更重防治,从源头入手,分类、分级、分段管控,最大限度地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风险。
【关键词】 精神病人管控;社会管理;尖山农场【作者简介】袁红星(1973—),男,政工师,本科,黑龙江省尖山农场综治办。
精神病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疾病,病重者失去社会适应能力,更有臆想型的情绪失控者,会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给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因此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防控工作是确保社会稳定和谐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特点1.暴力犯罪多发。
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与正常人违法犯罪不同,在行为过程中多表现暴躁、偏执和善恶不分,以威胁、放火、打砸等破坏性暴力行为居多,动辄使用凶器伤人、杀人,手段极其残忍,在群众中极易引起恐慌。
2.侵害目标多样。
大多数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侵害行为大多数指向自己身边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周边邻居等;也有一些狂乱型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侵害不特定的目标。
3.伤害后果严重。
精神病人暴力侵害后果以杀人和重伤居多,男性精神病患者造成的伤害程度要大大超过女性精神病患者。
4.行为难以预判。
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的行为是不由其主观意志决定的,正常人很难用理性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了解这一群体,因此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缺乏足够的准确预判。
二、尖山农场精神病人管控现状尖山农场现有精神疾病患者39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23人;一般性精神病人26人,重症精神病人13人,有暴力倾向者1人。
农场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控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原则,将管控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建立农场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家属或监护人共同管控的“四级”管控机制,基本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管控、第一时间处置。
xx镇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控工作总结为进一步强化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工作,消除精神病人对社会的危害,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xx镇在全处范围内开展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摸底管控工作,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摸排、分级管理。
xx镇各村对所属辖区内的精神病患者展开了全面性的调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层层落实了管控,实行责任人、监护人双项责任制。
xx镇政府干部、各村村支书等主要领导干部是主要责任人,精神病患者的近亲属是主要监护人,落实监护人的看管责任;对没有监护人或近亲属的,所在村委会要相应履行监护职责;对生活无着落,流浪街头的精神病患者要积极护送到政府相关部门并妥善救助。
平时密切关注一般性精神病人的动态,落实药物治疗、心里疏导、生活安定措施,加强了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置。
二、及时监控,迅速处理。
镇政府制定了防控工作预案,在遇突发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时及时出警并控制局面。
今年以来,镇政府加大了对间歇性精神病人的管控力度,对各村内精神病患者逐一落实监控责任、稳控责任,对病人实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其病情加重,立即上报,迅速处置,这样的处理方式确保了其发病前得到有效监护和及时治疗,避免了患者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
三、及时汇报,社会联动。
各村对摸排调查出的精神病患者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重点管控人员,做到了及时向上级汇报,一方面联系患者所在村的工作人员,稳定了患者情绪,另一方面协调相关部门实施医疗救助,对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落实了管控措施,商讨解决办法,将其及时送往治疗,确保了各村村民的人身安全。
四、积极动员,根除隐患。
为了从根源上消除隐患,xx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和患者所在的主要负责人,主动联系患者监护人认真协商,动员监护人及时将病人送往医院治疗,监护任家庭确有困难的由镇政府筹集医疗费用,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护送患者前往医院医治或由其监护人陪同在村里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
兰州市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管控工作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肇事肇祸等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和管控工作,切实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甘肃省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本行政区内患者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型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疾病,病情不稳定,发生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肇事肇祸行为,或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评估为有肇事肇祸倾向,达到3级以上高风险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
第三条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管控工作遵循“党政主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和“属地管理,应管尽管,应治尽治,应助尽助”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和经费保障第四条由市政府分管卫计,治安工作的领导人组长和副组长,市综治,公安,卫计,人社,民政,财政,残联以及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精神病康复医院等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计委,有市卫计委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分管领导任副主任,负责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管控日常工作。
各成员单位确定一名具体人员,负责工作联络。
县(区)和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关机构,负责做好本辖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管控工作。
第五条实行联席会议制度。
市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管控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联席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召集,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总结通报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县(区)和乡镇(街道)也应定时召开联席会议。
第六条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财政部门将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资金申请使用部门提出资金使用计划,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核,财政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依据审核结果拨付和使用资金。
精神病书面材料从肇事肇祸和规范管理两块写行程工作汇报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施重点管控,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管理课题。
本文结合万年县实际情况,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入手,谈谈如何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工作。
一、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特点(一)暴力犯罪多发。
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与正常人违法犯罪不同,在行为过程中多表现暴躁、偏执和善恶不分,以威胁、放火、打砸等破坏性暴力行为居多,动辄使用凶器伤人、杀人,手段极其残忍,在群众中极易引起恐慌。
(二)侵害目标多样。
大多数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侵害行为大多数指向自己身边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周边邻居等;也有一些狂乱型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侵害不特定的目标。
(三)伤害后果严重。
精神病人暴力侵害后果以杀人和重伤居多,男性精神病患者造成的伤害程度要大大超过女性精神病患者。
(四)行为难以预判。
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的行为是不由其主观意志决定的,正常人很难用理性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了解这一群体,因此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缺乏足够的预判。
一旦精神病人实施肇事肇祸行为,受害人大多猝不及防,很容易受到暴力伤害。
二、当前万年县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的现状万年县现有精神疾病患者78人,其中男性72人,女性6人;一般性精神病56人,暴力型精神病人41人(含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33人)。
近年来,万年县公安机关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控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将管控责任落实到每个民警身上,建立派出所民警、乡镇干部、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家属或监护人共同管控的“四级”管控机制,基本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管控、第一时间处置。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监护责任不落实。
肇事精神病人病情的反复性、康复的长期性、行为的不确定性给其家庭造成经济、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影响家人履行监管责任,导致监护的缺位,继而形成发病、肇事、监护、再发病、再肇事的恶性循环。
开展防范精神障碍患肇事肇祸排查及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为使班务管理工作较往年上一新台阶,班里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年初班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维护管理考核细则,每月中下旬对各机房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月底配合局维护中心再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解决并签署指导性意见为使班务管理工作较往年上一新台阶,班里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年初班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维护管理考核细则,每月中下旬对各机房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月底配合局维护中心再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解决并签署指导性意见自接到《关于坚决防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的通知》(镇社管综治委〔2022〕5号)文件后,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各村及时了文件精神,立即部署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摸底、排查等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深入排查,扎实做好了精神病人排查登记和管理工作。
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的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开展了全面排查摸底。
对摸排出来的有肇事肇祸行为(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疑似精神病人,逐一送当地精神病院进行精神医学鉴定、危险性评估、诊断和治疗,重点对曾经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进行走访,并逐一建立重性精神病人健康档案按要求随访,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信息,及时报公安、民政等部门,确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
通过排查,我乡共有精神病患者33人,其中有6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县精神病院进行治疗,有26名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在家由家人看管,还有一个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朱啟先目前不知去向。
二、强化措施,建立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机制。
林口乡派出所公、民政所、卫生院、财政所等部门根据各自为使班务管理工作较往年上一新台阶,班里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年初班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维护管理考核细则,每月中下旬对各机房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月底配合局维护中心再进行为使班务管理工作较往年上一新台阶,班里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年初班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维护管理考核细则,每月中下旬对各机房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月底配合局维护中心再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解决并签署指导性意见一次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解决并签署指导性意见职能搞好分工和配合,认真开展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查控和收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