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音乐剧的异同
- 格式:pdf
- 大小:129.81 KB
- 文档页数:2
西方的宝石与东方的明珠当我们在观看一台音乐剧时,我们会被舞台上营造的很有意境的氛围、各种各样各有特色的音乐、舞蹈所吸引,被华丽真实的舞台布景所感染,不知不觉身入其境。
而当我们品味一出中国戏剧时,我们也会为那一板一眼的唱腔,一招一式的身段,以及简洁却应景的舞台布置,别具东方神韵的细节处理而折服。
一个是在西方的优雅开放中孕育而生;一个是在东方的古典内敛中脱颖而出。
不管是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西方的音乐剧和中国的戏曲都有很多相同点与不同点。
两者的异同都可以从艺术表现形式与创作特点来分析。
音乐剧与戏曲的相同点:一、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两者都属于戏剧,都是以音乐和演唱为主要演出形式之一的都是舞台艺术。
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
在舞台服装上,都可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穿戴,反映出角色的低位特征。
二、从艺术创作来看都可以从历史、文学、神话故事等方式取材故事,把名家的著作改编之后带上舞台。
都需要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结构,都需要创作唱词(歌词)作为演员的台词(道白)。
如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剧,相似之处无需言表,一致歌颂人类永恒不变的爱情。
2、音乐剧、戏曲的不同点:一、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音乐剧不再应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
首先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
因此,早期有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乡村音乐的音乐剧等。
总之,风格是非常现代的。
在舞蹈方面,不只是过去美式的踢踏舞,不单有了芭蕾舞的动作,还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它很多现代舞蹈语言。
同时,舞台技术也很现代化,一些先进科技的布景技巧和印象、灯光方面的先进技术都登上了音乐剧的舞台,这也是中国的戏曲所不曾有的。
而戏曲种类繁多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为主,乐器也主要为民族乐器。
从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看中西艺术美学差异摘要: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分别作为中西戏剧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在音乐、表演、舞美和商业化程度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差异,而这样的差异恰恰揭示了中国与西方艺术美学基本理论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分析,中国戏曲艺术的革新问题值得商榷。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音乐剧;艺术美学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008-03收稿日期:2009-02-23作者简介:张娣,从事美学理论研究。
中国没有西方意义的哲学,也没有西方意义的美学,但就学理而言,中国是有美学的,且美和艺术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它渗透在各种人生体验中,“如儒家的‘礼乐’文化,道家同于自然的逍遥无为,禅宗对于存在瞬间的心灵的体悟等。
对于它们来说,这种种经验都是人生在世的最根本经验,但它们都是审美经验”。
这就与西方从诗学到感性学再到艺术哲学形态的美学在内容上会有着根本的差异。
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戏曲和西方音乐剧这两种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中西艺术美学思想的差异所在。
一、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的差异(一)从音乐来看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音乐与一部戏曲的地方特色相联系,但这种地方特色只是与唱词相关,而音乐旋律的运用是一套完全的程式化规则,即在传统戏曲中,何种主题、人物、情节下应该使用何种音乐是固定的,同一种人物情感用同一种曲牌或同一种板腔,都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因此,我们在观赏不同戏曲时,往往会觉得听到的音乐是差不多的,只是不同地方戏曲的唱词采用的方言不同而已,这就很容易使观众产生“语言不通”的感觉。
同时,在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打击乐的充分运用是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使节奏感更为强烈,使戏曲艺术中的唱念做打都能伴随着这强烈的节奏进行。
而在西方音乐剧中,从音乐剧的英文名“Musical”来看我们就可以得知音乐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音乐剧的灵魂所在。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都是各自文化传统中重要的演艺形式,区别在于歌剧是一种由音乐、歌唱和舞台表演组成的艺术形式,而戏曲则是一种由音乐、舞蹈和表演组成的演艺形式。
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不同点,主要如下:1. 艺术根源西方歌剧起源于欧洲、尤其是意大利,而中国戏曲起源于中国。
歌剧的核心是以音乐为主体,通过歌唱、演唱、独奏等形式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而戏曲,则以戏曲音乐为载体,结合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2. 表演形式在表演形式上,西方歌剧演员必须具备高超的唱技和演技,通过声音和肢体的表现来传达剧情和角色性格。
而戏曲演员则更加注重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的表现,尤其是面部表情,这被称为“脸谱”。
3. 文化背景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异是它们背后的文化背景。
歌剧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欧洲历史、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特点,有着浓厚的宗教、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的影响。
而戏曲则较为民间化,反映了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哲学和民间故事等方面的特色,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4. 艺术形式对比前两点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在表演形式上还是背后文化的沉淀与传承上,两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西方歌剧作品的特色之一是情感丰富、高度表现,其艺术手法较为讲究,而且通常会有强烈的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这与西方文化中审美追求的个性化、奔放、自由不羁有关。
而中国戏曲则注重人物性格的描绘和情节的衔接,偏重于整体效果和视觉效果,随着演出时的各种变化,流露出一种悦耳动听的韵味。
综上所述,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艺术形式、表演方式和文化传承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虽然两种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心灵享受,更好地传承文化之魂。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比较——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为例1420612141 法制新闻1441 田颖雪摘要:中国戏曲和西方音乐剧作为一种种西方戏剧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在起源发展不同的背景下,必然会有差异;同时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也必然存在着共性。
以中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音乐局《巴黎圣母院》为例,将两者进行比较,浅析两者的共性和差异,也为两种文化的不同提供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音乐剧、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巴黎圣母院一、中国戏曲和西方音乐剧的起源发展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中国的艺术根基,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王国维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
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
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
各种各样的音乐在欧洲都得以茂盛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
但华丽或庄严的歌剧或清唱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于是出现了被称之为“居于杂耍和歌剧中间”的艺术形式,即音乐剧。
二、差异分析(一)表演形式不同中国戏曲由于在传统文化中发展,已成为审美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所以舞台表演较之西方音乐剧来说,注重的是“神”,不拘泥于“形”的表达,完全体现了戏曲中审美情趣的写意之处。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的片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楼台相会,祝英台哭诉她要嫁给马文才。
这里的桌子椅子只是演员剧情需要的摆设,主要是由舞台上的祝英台和梁山伯的表演和演唱来营造出楼台相会的这样一个场面。
更多的是靠观众来想象,而不是用布置的场景来营造整个故事的氛围,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底和表现张力。
而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开篇《大教堂时代》便是一个吟游诗人对于这个时代的娓娓道来的歌唱,舞台的布景整个都在观众的视野范围之内,所以每一根柱子和人都组成了舞台的一部分,其中有一句歌词唱道“野蛮人聚集在各个城门,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这时候整个舞台上都是穿着破烂的野蛮人躺倒在地,异教徒站在城门石柱上,所有的布景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给观众的是一场视听盛宴,增强了共鸣,体现了音乐剧的写实风格,讲求对现实世界完全忠实地模仿,并由此创造出生活幻觉的“真实观”。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XX学院 XX班 XXX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是音乐艺术与戏剧艺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二者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型态、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的艺术类型,从艺术形式上来认识,都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因而有诸多的相同之处,但因其起源于不同地域,发展于不同地域,故彼此间又存在诸多不同。
下面将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中国戏剧和西洋歌剧在文化背景,艺术表演方式和蕴含的人文精神的不同。
指出中国戏曲该如何发展。
一、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形成的时代背景的不同艺术植根抵于人民生活之中, 而音乐艺术又都源自民族民间音乐中, 各有各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希腊悲剧和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戏曲。
可见我国戏曲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了独具特色的重要地位。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 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 经汉唐到宋金的发育成长过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
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
如今有360多个剧种,多种唱腔。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而作为世界艺术珍宝的西洋歌剧, 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剧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源自古希腊悲剧的剧场音乐,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
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歌剧的主流。
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的不同,分有正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类型。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差异作者:宋雨泽来源:《大观》2022年第05期摘要: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就像两条平行线,沿着各自的轨道有序发展,在大洋两侧形成了各自的音乐形态。
它们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每一个节点都有着显著的风格和特色。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为研究对象,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从审美方式、舞台表现及演唱技巧三方面入手,得出以下结论:不论是中国戏曲还是西方歌剧,都是立足于国家发展、融合了当地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是对文化的传承、对历史的记载,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文化瑰宝。
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人们对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歌剧;舞台表现;演唱技巧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都是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方最早的戏剧是古希腊戏剧,不仅仅包含悲剧,也包含喜剧,种类比较齐全,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
中国戏曲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大约公元12世纪,北宋战争频繁,常以戏曲号召百姓入伍。
这两种戏剧形式与古印度梵剧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璀璨耀眼的瑰宝。
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无论是在文化背景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歌剧是在优雅开放的环境中诞生的,而中国戏曲则是在对东方古典的反思中发展起来的,这与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社会形态密切相关,也与民族背景与其他因素有着莫大的联系。
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中国以含蓄、典雅为主的审美和西方自由、奔放的审美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演变和创新,融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它们记录历史文化,融合本民族的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并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1]。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发展道路虽然完全不同,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但是表演形式上还是有其相似之处的,都属于综合性艺术,如都包含音乐,需要借助舞台布景及灯光、乐器的配合等。
论我国戏曲与国外歌剧之间的异同分析论文论我国戏曲与国外歌剧之间的异同分析论文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在学术研究中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国内歌剧的引进首先是通过俄罗斯开始的,随着中东铁路在东北修通,有了交通的保障,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往来幵始密切起来,歌剧的引进也是从俄罗斯的名族歌剧开始的,如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为代表创作的俄罗斯民族歌剧。
随后中国的学者走出国门,带回了国外的先进理念,许多外国着作开始有了中文译本,国内掀起一股翻译国外书籍的风潮,这时关于歌剧的理论研究才逐渐被引入国门,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只是初始牛角,后五十年才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论着作,然而,从内容上看,还只是局限于歌剧作品集的整理以及歌剧演出形式的研究,对于歌剧作为一种文化所承载的内涵等更深层次的理论着作鲜有少见。
同样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戏曲艺术在中国有着与歌剧在欧洲相同的历史意义,更因为二者同从古老的戏剧发展而来,二者的比较研究也就必不可少。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是戏剧在不同文化下发展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两种戏剧形式,中国戏曲是从中国戏剧中慢慢发展演变而来的,西洋歌剧也是从希腊文明中的戏剧文化发展而来,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原始戏剧,探索二者的起源,我们发现其有着惊人的相似过程,不仅仅是起源,它们的发展过程、表现形态、艺术内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
1.1课题的研究意义对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比较研究提出新的看法,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填充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之比较研究的一个空白内容,同时也将中国戏曲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使更多的学习者把关注点投向中国传统声乐文化。
戏曲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一大精髓,其中蕴含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性格特点、精神文明和独特语言的最集中、最表象的体现;西洋歌剧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广泛的古典艺术之一,经过了几个世纪,到今天,它仍占据着各大舞台的中心地位。
将二者放在一起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乂。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1、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形成的艺术基础和时代背景的异同: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艺术形成的时代背景。
西洋歌剧是十六世纪未、十七世纪初,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应运而生的,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的结果,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它于当时特殊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中国戏曲形成于十二世纪前后,宋、元时期,比西洋歌剧的出现早400多年。
但它在形成之前,已经过了较长的孕育期,其萌芽可追溯至中国秦朝的乐舞,俳优等,它是中国民间歌舞、说唱艺术的继承、融合和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
但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特殊的政治情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中的声乐艺术的异同:中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不同于西洋歌剧,受戏曲剧本及唱词结构的制约性很强,有两种基本体制:一是以乐曲系长短句式为基础构成“分折”剧本结构,也称“杂言体”,如:昆腔和高腔。
与之相应的唱腔结构是“曲牌体”;二是以诗赞系对偶性整齐句式为基础构成的“分场”剧本结构,也称“齐言体”,如梆子腔和皮黄腔。
与之相应的唱腔结构是“板腔体”。
还有在二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体”。
3、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中的器乐艺术的异同:器乐除为声乐伴奏外,还起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剧情、发展戏剧矛盾冲突和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
这是器乐艺术在二者中的共同作用。
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中的器乐形式也基本相同,包括序曲或前奏曲、声乐伴奏曲、间奏曲以及舞蹈音乐,但又有各自的艺术特点、艺术个性和艺术需求。
西洋歌剧的出现,推动了欧洲乐器制造业的大发展,更为当时器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使得西洋管弦乐队真正趁于规范化。
而中国戏曲则是在因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器乐带动形成的民间歌舞形式、说唱艺术形式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色彩纷呈的戏曲剧种,各剧种的乐队同西洋歌剧来比也有着大的差异。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表演特征之异同宗吴萍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
它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被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他综合了各种舞台艺术形式,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于一身。
王国维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
同样是综合各种表现手段,以歌舞的形式演故事的西方音乐剧,虽产生一百多年,却是后来者居上,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尤其近些年来越多的音乐剧在中国上演,从《猫》到《歌剧院的幽灵》,他们各有所长,让中国的观众意识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但是关于音乐剧的一些问题却知之甚少,因此下面将中国戏曲和音乐剧做一简单的特征上的对比。
一、戏曲与音乐剧的相似之处(一)综合性。
中国的戏曲始于原始歌舞,自优孟经汉魏与百戏合,经隋、唐的歌舞大曲、说唱、参军戏,到北宋形成宋杂剧,才确立了“戏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再经元、明,进入了成熟时期。
在它的萌芽、发展、确立、成熟和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不排持任何一种传统艺术因素的综合和借鉴,采取开放性的传统,具有极强的同化力,融化了别人,壮大了自己。
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如武术本来是传统的防身手段,与戏剧并不相干,但被吸收融化到戏曲中,就成了塑造英雄豪杰武生、武旦行当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还有柔术、杂技虽有表演性质,虽主要属于一般的娱乐性的技巧炫耀,但一旦和剧中人物和舞台气氛结合,就形成了戏剧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贵妃醉酒》中的“卧鱼”。
戏曲涉及的艺术门类之多,在古今中外的综合表演艺术类别中可以说是罕见的。
音乐剧也是以歌、舞、剧的合一为基本形态的,音乐剧的实质就是一种歌舞剧,但不是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
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只用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去唱,所以一部音乐剧中有爵士乐风格的,也有摇滚和乡村音乐风格的。
舞蹈方面,不仅有芭蕾舞还有踢踏舞,也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他很多现代的舞蹈词汇。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异同00648043 姚金宇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都是音乐与戏剧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们各自遵循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显现出了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美学特征。
一方面,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都是随着各自音乐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成熟过程而逐渐形成、完善的表演体系,在音乐为主、多种艺术形式汇聚的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在二者各自漫长的发展史中,具有本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东西方不同的发展环境都对戏剧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西方歌剧的历史概况西方歌剧的诞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戏剧。
古希腊戏剧多半包含音乐和舞蹈的元素。
歌队和角色朗诵、吟唱的韵文都附加伴奏。
随后经历了中世纪的教仪剧【1】、15世纪的田园剧【2】、早期意大利牧歌剧【3】,以及15世纪末在意大利宫廷出现的幕间剧等形式。
其中,幕间剧这种在戏剧表演的幕间安插音乐演出,迅速成为比戏剧本身更受欢迎的节目,并影响了新的艺术形式——歌剧的发展。
西方歌剧的真正诞生,一般认为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最早的一部音乐戏剧诞生于1597年,名字叫《达夫尼》【4】。
西方音乐史上至今保存最早的,也是第一部对外公演的歌剧是写于1660年的《尤利迪斯》【5】。
随后西方歌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个不同风格的歌剧派别,包括佛罗伦萨歌剧、罗马歌剧、威尼斯歌剧、那不勒斯歌剧等,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伟大剧作家,例如莫扎特、罗西尼等。
不难看出,西方歌剧传承了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的宗教、礼仪的内容,但却本质上是文艺复兴的产物,对自由的呼声体现在了歌剧创作的每一个环节。
西方歌剧的魅力在于它不是用单纯推理分析展开剧情和人物,而是通过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把人物中最本质最原始的内心活动放在我们的视觉和听觉面前,通过感官的刺激使我们感到真正的戏剧力量。
因此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剧”的因素在歌剧艺术中已经退居其次,而对音乐本身的追求成为了推动西方歌剧发展的主流力量。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差异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一直都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们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和表现形式。
从它们的艺术特征上来看,有以下几点不同。
2013 ■在唱法方面西方歌剧一般由宣叙调、咏叹调贯穿始终。
剧中往往要穿插重唱、合唱、舞曲。
西方的声乐体系是按照演唱者的音域和演唱方法来划分成“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包括“戏剧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的。
这个区分是由歌剧的作曲家来给予区别的,一个小伙子可能是由一位男低音演员来主唱的,也可能是由一位男高音或男中音演员来主唱的;而一位老人却也同样可能是要么由男低音来唱、男中音来唱或者是男高音来唱;也就是说,一个剧中人的歌唱艺术风格,是由作曲家和演唱者来决定的。
演员的演唱风格不是根据角色,而是根据曲子和自己演唱的“声部”来决定的。
而在中国的戏曲艺术里,演唱的声乐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套———演员的演唱区分不是根据演员音域的高低,而是根据角色“行当”的特点。
每一个特定的“行当”,都有着自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方法。
比如,小生绝不是“男高音”;花脸也绝不是“男低音”,青衣不能作为“女高音”,老旦也不能作为“女低音”。
任何一位演员,如果掌握了这个“行当”的演唱风格与发声要领,那么就可以演唱这个行当的角色:一个女演员可以按照花脸的演唱要领来唱好张飞,一个男演员也可以按照花旦的演唱要领来表演尤三姐。
女演员演唱的男角色,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性的人物,而不是“女声”表演;男演员演唱的女角色,给我们看到的也同样是真真正正的女人,而不会是“男人装女人”———除非他是在表演“女扮男装”或“男扮女装”的人物。
由此可见,二者演唱方面的有着极大的不同。
■在音乐创作方面首先,中国的戏曲基本属于“一曲多用”的范畴,而歌剧则基本属于“专曲专用”。
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盖尔曼所唱的歌曲,就不能也不应当通过什么手法改造后换上新词在《利哥莱托》中去给利哥莱托演唱。
京剧与西方歌剧的审美差异和文化差异-戏剧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戏曲艺术,尤其是京剧,被许多中、西方人误称为是中国古代的歌剧。
这一观点不但误解当代中国人,还会误解后来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两种艺术有许多形式上的相似性。
但若仔细比较就不难看出,京剧艺术追求的是神似,而西方歌剧更多的追求的是形似,二者实在是一对典型的、差异很大的艺术形式。
一、京剧与西方歌剧(一)京剧: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一种集音乐、文学、表演、化妆、、服饰等各个方面,并且具有程式化的综合艺术。
京剧的产生之初是清代乾隆年间,徽班的艺术家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又有国剧之称。
在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后,具有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的美学特点。
由于京剧是从中国传统戏曲转化而来,既有戏曲艺术中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亦有装扮角色、表演故事,以情、理、艺动人教人娱人的功能,同时又因为京剧使用的语言是话为主,使之形成了既具有传统戏曲艺术的一切特点,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气质。
尤其在近代,京剧进行了许多的革新,逐渐形成了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梅派;以周信芳为代表的麒派;以程砚秋为代表的程派,各派各有创新,各具特点。
(二)西方歌剧歌剧是一种集歌唱、诗歌、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艺术。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悲剧。
16 世纪的数字低音的提出与使用,为歌剧产生提供专业技术的准备,文艺复兴,则为歌剧的直接产生提供了文化支撑文艺复兴要求艺术回归到生动表现人物形象、生活、情感。
第一部歌剧是1597 年上演的利努契尼编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
由于这部歌剧已经遗失,所以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 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
到18 世纪时,伴随着歌剧的发展,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斯卡拉蒂,注重发挥人声,运用ABA 的段落形式,在第三段重复时由歌手任意加装饰和花腔,这种形式后来发展为阉人歌手炫技的时机,为阉人歌手的发展提供了音乐上的空间。
浅谈中国戏剧和西方音乐剧的异同作者:王晓敏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5期摘要:戏剧是一种运用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任务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它不同于单纯的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唤起读者的经验和联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读者的脑海中复活起来,达到感染教育读者的作用。
戏剧把形象送到观众面前,让形象自己去行动,它给观众的感受是直接的。
关键词:戏剧;音乐剧;舞台气氛;文化交流西方音乐剧和中国戏曲同样是舞台样式,“歌舞剧”三者并重的综合艺术,但音乐剧虽仅产生一百多年,却后来者居上,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从《演艺船》到《西区故事》,他们让中国的观众意识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
但我们中国的观众对音乐剧的问题知之甚少,甚至简单地认为音乐剧是洋戏曲,中国戏剧是土生土长的音乐剧。
为此,下面简单将中国戏剧和欧美音乐剧做一下比较,以便中国观众能够正确看待戏剧和音乐剧今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戏剧和欧美音乐剧的相似处1.综合化中国的戏曲糅合了原始歌舞、百合戏、隋唐歌舞、说唱参军戏及宋杂剧,逐渐形成其自身的一些艺术特点,宋朝是它的萌芽阶段。
之后经过元代和明朝的一些歌舞因素的融合,戏剧进入了成熟阶段。
戏曲从萌芽到成熟及再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排斥过任何一种其他传统艺术元素的融入,兼收并蓄。
中国戏曲集音乐、舞蹈、杂技、武术和诗歌等多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原本是中国国民习武用于防身的,看似和戏曲毫不相干,但在戏曲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吸收了武术的一些元素,如武生是以英雄豪杰的形象出现在戏曲中的,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之一。
此外,我们古代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民间杂技,虽具表演性质,但在其单独存在时仍然属于纯娱乐性的技巧展现。
当其中的元素一融入戏曲,和戏曲中的具体人物及舞台气氛一结合,便极具戏剧情节,成为戏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如《贵妃醉酒》中的“卧鱼”。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涉及的门类之多在古今中外的综合表演艺术中可谓是出类拔萃,因此是中国的国粹。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摘要】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和受众群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歌剧注重舞台效果和声乐表演,而中国戏曲则注重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
在音乐风格方面,西方歌剧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而中国戏曲音乐受传统民乐影响较深。
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和受众群体也存在差异。
在讨论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差异、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受众群体、传统与现代、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戏曲形式。
西方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高雅、复杂的音乐剧表演形式,包括歌唱、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
而中国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自古就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在表演形式方面,西方歌剧注重个人歌唱演技的表现,舞台布景较为豪华,常常使用现代化的灯光和音响效果。
而中国戏曲则更注重整体的表演效果,演员们多以脸谱和动作来表达情感,服装和化妆也都是独具特色。
在音乐风格方面,西方歌剧常常采用大型管弦乐队伴奏,旋律优美且气势宏大。
而中国戏曲的音乐则更注重对传统曲调的保留和发扬,常常结合传统的打击乐器和民族乐器。
在服饰道具方面,西方歌剧的服饰多样、色彩鲜艳,道具精美细致。
而中国戏曲的服饰多为传统的华丽戏服,道具也往往符合古代背景设定。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戏曲表演特点,也丰富了世界各国的戏剧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2. 正文2.1 表演形式的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表演形式上,西方歌剧注重舞台上的唱、说、演,强调声乐表演和角色演技的结合。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摘要】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们在演出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歌剧注重音乐表演和剧情发展,演员多为专业歌手,舞台制作精良。
而中国戏曲强调表演技巧和歌唱技艺,演员多为全能艺术家,服装道具丰富多彩。
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导致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艺术特点和发展前景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尽管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但也有必要探讨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文化碰撞和交流,促进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差异、演出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服装道具、文化差异、艺术特点、发展前景1. 引言1.1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背景介绍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具有长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
西方歌剧源自欧洲,起源于16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出形式和音乐风格。
著名的歌剧作品如《图兰朵》、《茶花女》等,被广泛传播和演出。
而中国戏曲起源于远古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戏曲包括京剧、黄梅戏、评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演传统。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国粹”,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艺术。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服装道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文化传承、艺术表现和发展前景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推动两种艺术形式的交流和发展。
1.2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普及程度西方歌剧起源于欧洲,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并在逐渐传播至其他国家。
西方歌剧的普及程度在欧洲国家是比较高的,许多著名的歌剧剧场如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出内容。
而在亚洲和其他地区,西方歌剧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文化中心,如东京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等。
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及异同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异同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年级: 2011学号: 1111010336学生姓名:罗雪2013年06月13日浅谈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异同当我们在观看一台音乐剧的时侯,我们会被舞台上所营造的很有意境的氛围还有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音乐和舞蹈所吸引,也会被华丽逼真的舞台布景所感染,不知不觉就会身临其境。
而当我们品味一出中国戏剧的时侯,我们也会为那一板一眼的唱腔,还有一招一式的身段,以及简洁却应景的舞台布置和别具东方神韵的细节处理而折服。
一个是在西方的优雅开放中孕育而生;一个是在东方的古典内敛中脱颖而出。
西方歌剧是在西方广阔的土地上培育出来的艺术之花,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中国戏曲的本质截然不同。
莎士比亚、易卜生等著名剧作家用他们自己的作品,广泛而深刻的反应了他们的那个时代。
但是他们又不属于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和全世界。
中国戏曲的生命力极强。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古希腊悲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就是中国戏曲。
古希腊戏剧在雅典时期比较繁荣,印度梵剧产生于纪元前后,公元5到10世纪比较繁荣。
中国戏曲在历史上的宋元时期才完全成熟,比前面两种戏曲至少晚了一千年,可以说是三者中最年轻的。
但中国戏曲经过几百年的不断丰富、改革更新和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不管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西方的歌剧和中国的戏曲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与不同点。
一、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相似之处1、从历史形态来看,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最早是从原始社会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而西方歌剧的产生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
中国戏曲历经先秦到初唐漫长的萌芽阶段,最终在唐代形成,再到宋金元时期达到成熟,最终迎来了明清时期空前的繁荣鼎盛。
西方歌剧则历经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众多音乐形式的演变的发展,最终在16世纪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