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 格式:docx
- 大小:92.01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燃料的应用和污染情况,理解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污染和开发新能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人类需要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的应用和污染情况,学习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如何开发和利用可更生能源,以及减少化石燃料污染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械和设备,以便进行化石燃料燃烧的实验。
2. 准备一些化石燃料和新能源的资料和图片,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提前组织学生分组,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准备一些相关视频和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氢气等,让学生思考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燃料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
2. 探究活动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燃料的性质和用途,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燃料。
例如:(1)探究煤和石油的组成元素:通过燃烧煤和石油,收集产生的气体,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含有的元素。
(2)探究天然气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天然气的颜色、气味等外观特征,并尝试点燃天然气,观察火焰的颜色和气味。
(3)探究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收集氢气并观察其颜色、气味等外观特征,并尝试点燃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和气味。
同时,介绍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和缺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氢气作为燃料。
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燃料,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燃料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燃料。
燃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燃料的燃烧之后,进一步学习化石燃料的燃烧。
本课先从感受燃烧放热入手,初步了解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之后过渡到化学变化产生能量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和自主学习,了解三大化石燃料。
同时认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新能源的开发。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采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化石燃料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学生们对于煤、石油、天然气并不陌生,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课件展示、自主学习等方法来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但在本节课学生也容易出现以下极大问题:(1)对化石燃料的形成、组成、利用等知识存在误区。
不清楚如何将化石燃料充分合理的进行利用。
(2)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不够全面。
并不了解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分组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三大化石燃料的形成、重要性及不可再生性;通过元素质量守恒猜想甲烷燃烧产物并进行实验验证。
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知识与技能)2.通过阅读材料获取信息,逐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的推断,强化化学思维;结合生活实际做法推断燃料充分燃烧条件,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利用。
通过认识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重要性等,让学生树立节能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诊断和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究水平)。
2. 通过自主阅读探究三大化石燃料,对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的推断,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材料阅读分析能力,对质量守恒中元素守恒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
3. 通过对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树立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和开发新能源的意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应用学科价值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涉及到燃料的种类、性质、利用和开发。
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燃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燃料的基本知识,对于燃料的燃烧、性质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环保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认识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燃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掌握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方法。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了解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性。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安排实验室,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3.设计好相关问题,准备实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燃料相关的图片,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介绍燃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料的燃烧过程,观察不同燃料的燃烧现象,从而加深对燃料性质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更多有效的燃料利用和开发方法。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的课题 2。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燃料的充分燃烧,二是化石燃料的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一方面,它是对之前所学的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学习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燃烧的条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知道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新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燃料燃烧和利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对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三、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初步学会分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刊、报纸、上网、访问和请教他人等方法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多向度平台,体验独立学习、合作探究、团队交流等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理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激发民族自豪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重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化石燃料的一些基本知识。
难点:对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理解,以及对充分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课中我以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共同特征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通过前面6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经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也具有一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此外,初三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做实验,很想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3、我校学生情况我校学生生源中上,但是知识面不宽,动手能力差,好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总是显得被动;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认为自己考上高中无望,便有所放弃,不愿意认真学习。
因此,让更多学生动手去做实验,既能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又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
此外,学生对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有所认识,兴趣较高。
这节课总体难度不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很高,通过测试题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但是个别题目错误较多,比如2、4、17等题,反映出学生对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仍然不是十分清楚,需要多做练习,及燃料充分燃烧的问题理解不够,需要课下继续交流讨论。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3.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介绍化石燃料的成因及开采、用途。
2.通过甲烷燃烧实验,介绍可燃物中碳、氢元素的鉴定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类型及其主要成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甲烷燃烧产物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天,贵州省某山村一片废弃的农田莫名其妙着起火来,并持续不断燃烧着,人们议论纷纷,惶恐不安。
据村民介绍,每到晚上,田间的火苗就此起彼伏。
最初,村民们以为这块田“中邪”了,都不敢靠近,后来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就经常有人站在“鬼火”边取暖,还有人利用“鬼火”烧水、煮饭。
经专家反复考察检测,证明燃烧发出火焰的物质是一种煤层气,因为这片农田处在断裂地带,导致地下的天然气冒出。
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二、推进新课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渡]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燃料的燃烧来获得能量。
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呢?[演示实验]实验7-3,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CaO+H2O Ca(OH)2[归纳总结]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出热量的,如物质的燃烧、缓慢氧化、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等;有些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讨论交流]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常被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你能举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吗?2.化石燃料的利用[投影展示]讲解煤的形成过程。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知识点一、燃料和热量
1.化石燃料
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和其他生物遗体在地球内部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后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热能、光能、电能等),其中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1)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并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煤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有硅、铝、钙、铁等元素)。
(2)石油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状液体,通常显黑色或深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稍小。
石油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且随着产地不同而不同。
石油也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3)天然气一般是指在地下自然形成的可燃性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另外沼气、矿坑气(瓦斯)等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2.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1)煤是我国主要的化石能源,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有煤的汽化和煤的焦化。
①煤的汽化: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发生不完全燃烧,转化为煤气,又可作化工原料。
主要产品有CO、CH4、H2等。
②煤的焦化:也称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组成煤的物质发生分解反应。
主要产品及用途:焦炭用于金属冶炼、电极材料(占70%~80%)等;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占2%~5%);焦炉气主要含有CO、CO2、H2等,可作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占10%~20%)。
(2)石油是复杂的混合物。
通过给石油加热,由于组成石油的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它们就会被先后蒸馏出来,从而得到分离。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炼制的产品主要有:汽油、煤油和柴油。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
这些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和交通运输中的常用燃料。
3.化石燃料燃烧
(1)化石燃料通过燃烧以热能的形式给人们提供能量。
(2)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是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3)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
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燃烧、镁和盐酸反应等。
相反有些化学反应
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要吸收热量。
【要点诠释】
1.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并节约使用。
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
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二是燃料和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如果空气(或氧气)不足或跟燃料接触面积太小,燃料就会不完全燃烧,不仅使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燃料,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知识点二、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原因: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固体废物等。
(2)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时污染因素的来源:
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氮等产生SO2、NO2等气体;
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及碳粒等。
2.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煤和石油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他们燃烧时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需要使用和开发清洁的燃料。
乙醇和氢气属于清洁能源。
C2H5OH+3O22CO2+3H2O 2H2+O22H2O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和潮汐能等。
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要点诠释】
1.氢能源是非常理想的能源,但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
2.对于酸雨的认识要注意:不是“只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就会形成酸雨”,实际上酸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空气中和雨水作用而形成的,对酸雨的界定是pH要小于5.6。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燃料与热量
1.天然气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燃料。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
填充氮气的目的是。
(3)天然气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使用时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
加入乙硫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市民共同的心声。
(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填化学式);
(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炭粒和有毒的(填化学式)气体,污染空气;(3)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
的化学式是。
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因为。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B.都是可再生能源
C. 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变式2】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所谓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1)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_____ (填写字母编号)。
A.氢气B.煤C.乙醇汽油D.煤气(主要含CO)
类型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与新能源
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
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1)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
1g物质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1g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CH4 2.75g 56KJ
C 3.67g32KJ
4.汽车如果改用天然气作燃料,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原因是__________。
(答一点)
举一反三:
【变式】含硫煤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雨水后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带来很大危害。
(1)请举出两个方面的危害实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处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