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 水稻种植业
- 格式:pptx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41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 A 2. D【1题详解】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
故选A。
【2题详解】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
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
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
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水稻种植业一、知识点讲解水稻种植业(1)自身特征: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2)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平原和丘陵地区(3)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气候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单产高。
(4)生产特点:农户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经验丰富,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二、跟踪训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种植青稞 B.b地种植花卉C.c地饲养水牛 D.d地发展林果2.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B.大牧场放牧业雨热同期C.乳畜业市场广阔D.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力丰富解析第1题,d位于丘陵山区,适宜发展林果业;a地地形平坦,可发展水稻种植业;b地靠近公路,可以发展乳畜业,养殖奶牛;c 地靠近城市,水源充足,可发展花卉业。
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 1.D 2.D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解析乙地位于东南亚,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但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乙地为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水利工程量大。
故选B项。
答案 B4.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下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
读图,回答下题。
甲、乙、丙分别位于 (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解析印度位于北半球,南非和巴西位于南半球,所以印度的种植时间与中国差不多,从图中即可找出甲应该是印度,从而不难选出C选项。
阶段检测卷(六) 产业区位选择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浙江杭州期末)某电商企业以发货速度快而在同行业中占据优势。
在一、二线城市中,最快送达时间为下单后三小时内。
该电商在全国设有八个区域仓储配送中心。
下图示意该电商运营模式。
据此完成1~2题。
1.该电商发货速度快,得益于( )①自己经营的物流体系②根据大数据分析,提前在仓库备货③网络技术先进,快速响应订单④与支付服务商联系紧密,保证支付畅通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2.仓储配送中心在城市中布局的区位和对应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高铁站附近人流密集B.机场附近交通便利C.市中心离消费人群近D.城市边缘地价便宜高原夏菜指在夏季气候凉爽地区生长的蔬菜,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夏季气温17~25℃的高原地区。
每年5—10月,甘肃省榆中县的高原夏菜源源不断地运往杭州、上海、广州等南方市场,给暑热的南方带去黄土高原蔬菜的清香。
据此完成3~4题。
3.榆中县种植优质夏菜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气温适宜B.地势低平,土壤疏松C.热量充足,年温差小D.水源充足,污染少4.形成夏季北菜南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①市场需求大②劳动力不足③耕地比重小④高温多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与黄豆酱油相比,黑豆酱油一般不添加小麦,酿造时间长(酿晒长达6个月)、工艺复杂。
台湾西螺镇(下图)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从各地挑选优质黑豆,加以古法技艺成为全台优质的酱油产地。
西螺镇有多家百年酱油老店,但当地经济发展缓慢。
据此完成5~6题。
5.黑豆酱油比黄豆酱油更受台湾居民的青睐,主要是因为黑豆酱油( )①环保健康②香味浓厚③价格便宜④酱色深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西螺镇适合酿造黑豆酱油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豆类原料充足B.空气湿度饱和C.日照时间充足D.水源优质丰富浙江安吉是中国第一竹乡。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知识讲解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考点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
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农业区位条件。
常见措施如下: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具体步骤如下:二、经典高考试题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
故选B。
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措施。
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已经很少。
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
故选B。
答案(1)B(2)B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备考干货】2020高考地理常考的13种特色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理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具有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学习的重点,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等是我们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但是你知道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园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信息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等都是什么意思吗?虽然这些在地理课本上没有见到过,但它们都是非常有特色农业地域类型哦,快来涨知识!1、【蓝色农业】指的是以蓝色海洋为依托的水生农业。
具体来说就是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鱼、虾、贝、藻类等养殖的水产农牧活动。
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占地球面积的71%,拥有地球上3000多万种物种中的99%,而陆地拥有物种不到1%。
在当今人口膨胀,资源、土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感到单纯依靠陆地农业将不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
向陆地以外寻求新的食物来源成为了许多研究者的行动目标,其中,以发展海洋动植物的人工养殖为主要活动的蓝色农业成为了首选。
实施“蓝色农业”计划,开发、保护海洋,将有利于缓解人类的资源压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2、【白色农业】指的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
“白色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因为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称之为“白色农业”。
这种工业型新农业,其生产潜力巨大。
“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即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兽)药、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
“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是实现“人畜分粮”目标的物质基础。
3、【绿色农业】传统绿色农业是指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植物种植,它从人类历史新石器时期产生的原始农业至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
现代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从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以绿色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农产品的产业。
微专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0-2021年高考真题选择题专题训练一、(2020,全国Ⅱ卷,T3-5)24 .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小题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小题3】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二、(2020,江苏卷,T17-18)25 .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A.华北平原B.东北区C.西南区D.东南沿海区【小题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经营规模D.机械化水平三、(2020,江苏卷,T21-22)26 .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
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
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小题2】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四、(2020,江苏卷,T25-26)27 . 斯里兰卡农民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积20km2)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提升练习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食粮”。
据此完成第1~3题。
1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其根本原因是()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D.水稻种植很适合小农经营2“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3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最关键的是改变()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D.地势低平、多水旱灾害解析:第1题,水稻具有单产高的优势,分布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第2题,“杂交水稻”说明我国农业发展需从提高科技水平入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第3题,传统稻米产区多为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生产率低,这是农业生产改进的关键所在。
答案:1.C 2.A 3.B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
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读“泰国多年平均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第4~6题。
4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A.3—4月B.7—8月C.9—10月D.12月至次年1月5泰国香稻种植业的突出特点是()A.小农经营B.单位面积产量低,商品率高C.机械化水平高D.水利工程量小6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B.发达的通信与交通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香稻扬花期需要凉爽的气候条件,明媚的阳光,故应出现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12月至次年1月。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在高考地理中,农业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农业常识:
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自
然条件如气候(热量、降水、温差、光照)、地形、水源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动力、资金、管理水平、种植历史等;技术条件如冷藏、良种、化肥、机械、农药等。
2.农业类型: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
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和混合农业。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
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包括农、林、牧、副、渔。
6.农业按投入分类:包括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包括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具体详细地理解、掌握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内容,锻炼和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保答题全面、完整、不漏点。
2020高考全国2卷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A 2.D。
第46讲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选择性必修3]2.3—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基本方针:“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2.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3.影响因素: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4.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1)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易误辨析]耕地资源等同于耕地吗?提示耕地资源不等同于耕地。
耕地资源与耕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耕地资源包括已开发利用的耕地,还包括可开发为耕地而尚未开发为耕地的土地。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1.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扩大耕地数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保障粮食安全的调节手段手段 主要目的基本情况跨区域调剂 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由“南粮北调”演变为“北粮南运”国际贸易 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9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进口小麦;21世纪以来,主要是进口大豆粮食储备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我国的“统购统销”政策和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独具特色[思考] 现在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极高,可能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提示 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粮食生产量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保障耕地资源的主要对策(1)耕地数量⎩⎪⎨⎪⎧守住耕地红线:18亿亩以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实行占补平衡制度:占用多少补充多少(2)耕地质量⎩⎪⎨⎪⎧高产田:稳产保育中低产田:地力提升[连线] 将我国不同区域与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