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肌肉
- 格式:ppt
- 大小:30.57 MB
- 文档页数:51
系统解剖学记忆口诀和顺口溜
系统解剖学记忆口诀和顺口溜有很多,例如:
1.运动系统口诀: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肌肉动力骨杠杆,关
节枢纽连邻骨;体表标志要记牢,临床应用有帮助1。
2.全身骨口诀:全身骨头虽难记,抓住要点就容易;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
零六分开记;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3.胸骨口诀:胸骨形似一把剑,上柄中体下刀尖。
4.颅骨口诀:颅骨二十三块整,脑面颅骨要分清;脑颅八块围颅腔,腔内藏
脑很适应;额枕筛蝶各一块,成对有二颞和顶;面颅十五居前下,上颌位居正当中;上方鼻骨各一对,两侧颧骨连颧弓;后腭内甲各一块,犁骨膈于鼻腔中;下颌舌骨各一块,全部颅骨均有名。
肌肉解剖学基础知识头部肌肉包括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属扁薄的皮肌,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头面部的皮肤。
主要分布于面部的口、眼、鼻等孔裂周围,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可牵动面部皮肤,引起皮肤移位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面肌又称为表情肌。
•恐惧:额肌、颏三角肌•厌恶:皱眉肌、降眉间肌、鼻肌、上唇方肌•高兴:上唇方肌、笑肌、颧肌、鼻肌•惊奇:额肌•轻蔑:下唇方肌、颏三角肌•生气:上唇方肌、口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颏三角肌)•悲伤:颏三角肌、皱眉肌、额肌所有的面部肌肉均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帽状腱膜】包绕在头颅上方的一层纤维膜,与覆盖它的皮肤紧密结合为一层,可在骨面上滑动。
它是头颅多个皮肌的起点。
【额肌】额骨正面,眉骨上方。
位于额部皮下,起于帽状腱膜,止于眼眶上缘的一块面肌。
该肌收缩能够拉紧帽状腱膜,并参与形成如提眉、皱眉等面部表情。
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枕肌】由两部分组成的扁平肌,起自帽状腱膜,向后延伸到达枕骨外侧区。
该肌收缩能够拉紧帽状腱膜,使其覆盖头颅。
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皱眉肌】一块细小纤薄的面肌,位于眼轮匝肌和额肌深面,从眼眶内区到眉内侧部皮肤。
该肌收缩形成皱眉。
受面神经支配。
【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环绕在眼裂周围的环形面肌。
呈扁椭圆形,分眶部、睑部和泪囊部。
分布在眼内眦和外眦之间,并附着于眼睑皮肤。
该肌可开启、闭合眼睑,完成瞬目、眨眼等动作。
受面神经支配。
【颊肌】附着于口角周围皮下的面肌。
起自下颌骨上缘、上颌骨下缘,并延伸到面颊的深面,部分肌束起自下颌骨和颅底翼突之间的翼突下颌韧带。
该肌的主要功能是外拉口角,并与其他肌肉协作完成吹口哨、吮吸等动作。
尽管主要是作为面部表情肌,但它还具有帮助咀嚼、进食等功能。
它由上颌动脉的下行降支颊动脉供血,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口轮匝肌】由一侧口角向另一侧延伸的上下两股肌束环绕口裂构成的椭圆形面肌。
在口角,该肌附着于皮肤以及相对应的上颌骨。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教学设计1. 引言
- 运动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 了解运动系统对于医学生和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 技能目标:能够识别主要骨骼、关节和肌肉
- 情感目标:培养对人体结构的敬畏和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
- 骨骼系统
- 骨骼的分类和功能
- 主要骨骼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 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 关节系统
- 关节的分类和功能
- 主要关节的名称、位置和结构
- 关节的运动范围和类型
- 肌肉系统
- 肌肉的分类和功能
- 主要肌肉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 肌肉的收缩和运动机制
4.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结合图像、动画和视频
- 实物展示:使用骨骼模型、关节模型和肌肉模型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见解
- 实践操作:进行肌肉定位和关节活动练习
5. 教学资源
- 多媒体讲课设备
- 骨骼模型、关节模型和肌肉模型
- 解剖学图谱和参考书籍
- 相关视频和动画资源
6. 教学评估
- 形成性评估: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 总结性评估:期末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
7. 总结
- 强调运动系统对于人体活动和健康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探索解剖学知识
以上是一个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包括引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估和总结等部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
第一章:骨与肌1.环转运动: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整个骨运动的轨迹呈圆锥形,其实质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
有两个运动轴的关节均可作此运动。
2.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
若沿人体前后正中线方向将人体切为左、右完全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则称为正中矢状面。
骨髓: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
3.骺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所留有的一线状痕迹,成为骺线。
4.红骨髓:位于骨松质间隙内,有造血功能,呈红色,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
5.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椎间盘:相邻两椎体之间的连接。
最上一个在C2、C3之间,最下一个在L5与骶骨之间。
由纤维环和髓核之间。
有连接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惊、减缓冲击和有利于脊柱运动的作用。
7.腱鞘:套在长腱四周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和足趾跖侧。
有约束肌腱、减少摩擦作用。
腱鞘损伤后,局部疼痛,临床上成为腱鞘炎。
8.弓状线(半环线):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
9.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0.Pterion(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11.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实验名称:系统解剖学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目的:1. 通过解剖实验,加深对系统解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学习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
3. 培养解剖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内容:一、皮肤与浅筋膜1. 观察皮肤的颜色、厚度、弹性等特征。
2. 识别皮肤的主要层次: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3. 观察浅筋膜的结构和分布。
二、头颈部解剖1. 观察颅骨的形态和结构。
2. 识别颅骨的主要骨缝、孔和管。
3. 解剖颈部肌肉,观察其起止点、层次和分布。
三、胸部解剖1. 观察胸壁的组成和结构。
2. 识别胸膜、肺、心脏、大血管等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3. 解剖胸壁肌肉,观察其起止点、层次和分布。
四、腹部解剖1. 观察腹壁的组成和结构。
2. 识别腹膜、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3. 解剖腹壁肌肉,观察其起止点、层次和分布。
五、盆部解剖1. 观察骨盆的形态和结构。
2. 识别盆壁、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3. 解剖盆壁肌肉,观察其起止点、层次和分布。
六、四肢解剖1. 观察四肢骨的形态和结构。
2. 识别四肢肌肉的起止点、层次和分布。
3. 解剖四肢肌肉,观察其起止点、层次和分布。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皮肤与浅筋膜通过观察,皮肤具有丰富的弹性、色素沉着和毛发等特征。
真皮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乳头层富含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网状层富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浅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层筋膜,浅筋膜富含脂肪组织,深层筋膜富含结缔组织。
二、头颈部解剖颅骨由23块骨组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识别颅骨的主要骨缝、孔和管。
颈部肌肉分为浅层肌肉和深层肌肉,浅层肌肉包括颈阔肌、颈前肌群、颈后肌群等,深层肌肉包括颈深肌群、舌骨肌群等。
三、胸部解剖胸壁由胸骨、肋骨和胸椎组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识别胸膜、肺、心脏、大血管等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胸部肌肉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四、腹部解剖腹壁由腹壁肌肉、腹膜和腹壁脂肪组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识别腹膜、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系统解剖学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以形态学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手段,揭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等。
通过对这些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剖观察法、组织学观察法、影像学观察法、生理学实验法等。
解剖观察法是通过解剖尸体或活体,直接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等特征。
组织学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了解组织的微细结构。
影像学观察法是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等特征。
生理学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手段,研究器官的功能和生理过程。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通过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肌肉是骨骼运动的动力来源,关节则是连接骨骼的枢纽。
骨骼由骨头组成,骨头坚硬且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承受外力的作用。
骨头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骨架。
系统解剖学第三章肌学复习题【A型题】1. 腱鞘:A. 由腱纤维鞘和腱滑膜鞘组成B. 腱系膜由腱纤维鞘形成C.腱纤维鞘分内外两层D.腱位于滑液囊内E. 无上述情况2.胸锁乳突肌:A. 起自胸骨锁骨端,止于乳突B. 为颈部深层肌C. 由颈神经支配D. 双侧收缩时可使头后仰E. 无上述情况3. 使口张开的肌是:A. 咬肌B. 颞肌C. 翼内肌D. 颊肌E. 翼外肌4.关于膈正确的描述是:A. 收缩时,膈穹上升,助吸气B. 收缩时,膈穹下降,助呼气C.舒张时,膈穹上升,助吸人D. 舒张时,膈穹下降,助吸气E. 收缩时,膈穹下降,助吸气5. 使肩外展的肌是:A. 小圆肌、肱三头肌B. 冈上肌、三角肌C.冈上肌、冈下肌D. 冈下肌、三角肌E. 冈上肌、小圆肌6.能屈腕并屈第2~5指的肌是:A.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B. 肱桡肌和掌长肌C. 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D.旋前圆肌和肱桡肌E.旋前方肌和尺侧腕屈肌7.使第2、第4、第5指内收的肌是:A.蚓状肌B. 骨间背侧肌C. 骨间掌侧肌D. 尺侧腕伸肌E. 小指伸肌8. 伸膝关节的肌是:A. 股四头肌B. 半腱肌C. 半膜肌D.股四头肌、缝匠肌E. 股内侧肌9. 参与跟腱形成的是:A.比目鱼肌B. 胫骨前肌C. 胫骨后肌D. 踇长屈肌E. 趾长屈肌10. 使足外翻的肌是:A. 胫骨前肌B. 腓肠肌C. 跚长屈肌D. 腓骨长肌E. 胫骨后肌【名词解释】1. 肌腱与腱膜:肌腱是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
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
肌腱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
长肌的肌腱多呈圆索状,阔肌的肌腱阔而薄,呈膜状,又叫腱膜。
2.浅筋膜由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3.深筋膜指所有与肌肉相互作用的排列有序的致密纤维层;深筋膜连接不同的骨骼肌系统成分,并将肌肉收缩力向远处传递。
4. 腱鞘腱鞘包于某些长肌腱表面,多位于腱通过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外。
1、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和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②内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和壁层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和骨面之间的摩擦4)一个临床症状: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
其大小由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
囊腔内含少量滑液。
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
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
(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②眼轮匝肌: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张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和颊肌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和吸吮。
3、咀嚼肌(三叉N):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
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
系统解剖学重点归纳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它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深入研究人体内部有着重要的意义。
系统解剖学的重点归纳如下:
1、解剖学结构和组织:从细胞到组织,从组织到器官,从器官到系统,研究人体的构造和组织;
2、解剖学运动:研究人体在不同状态下如何运动,以及不同肌肉组织如何协调运动;
3、解剖学循环:研究血液循环系统如何运作,以及血液循环中的重要物质的流动情况;
4、解剖学呼吸:研究人体的呼吸系统如何工作,以及呼吸系统中的重要物质如何流动;
5、解剖学神经:研究神经系统如何工作,以及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物质如何流动;
6、解剖学内分泌:研究内分泌系统如何工作,以及内分泌系统中的重要物质如何流动。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人体结构的组织和器官系统。
作为医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基本医学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提高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课程目标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整体认识和深入理解,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位置、关系和功能,并能够将解剖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通过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名称、位置和形态特征;2. 理解人体结构的层次和组织结构的特点;3. 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解剖学图谱的阅读方法;4. 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能将解剖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教学内容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人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以及与临床相关的解剖学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体骨骼系统:包括骨骼的分类、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骨骼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2. 人体肌肉系统:包括肌肉的分类、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肌肉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3. 人体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4. 人体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5.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6. 人体泌尿系统:包括泌尿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7. 人体生殖系统: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以下几种: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 实验:通过解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人体标本,加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 图谱练习:通过解剖学图谱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解剖学图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