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09.97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渐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已成为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消化道问题之一。
功能性便秘指的是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便秘的周期性发作以及排便不够彻底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缺乏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患者存在胃排空和肠蠕动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这些都可能导致便秘的发生。
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显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策略。
1.2 研究目的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上存在较大挑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医学科研领域对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的认识和研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便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分析目的:比较补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调肠理气法通便以及莫沙必利治疗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门诊诊断为便秘的患者150例,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利用补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的60例患者为治疗1组,调肠理气法通便的45例患者为治疗2组,莫沙必利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便秘症状变化、排便质量、胃肠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率和安全性。
结果:治疗1组与治疗2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排便起效时间、3个月和6个月时的排便间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个月和6个月时的排便质量、排便症状评分和胃肠生活质量均好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
而且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治疗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和调肠理气通便法治疗便秘均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使用西药治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标签:不同治疗方法;中药;莫沙必利;疗效长期以来,对于便秘的治疗多采用缓泻剂,但长期的泻药应用反而逐渐加重便秘的症状,使治疗更加困难。
祖国医学对于本病早有论述,有“后不利力”、“大便难”等病名记载,认为其主要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且与胃、脾、肺、肾等关系密切,脾胃升降失常,肝气不舒,肺气不降,肾脏失养都会对便秘产程影响。
便秘受各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导致反复难愈[1]。
祖国医学在便秘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多主张以益气润燥治疗为主,补、润、通结合。
已经有众多研究都显示,中医药治疗便秘具有治法完备、疗效确切,缓解症状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势[2]。
本论文结合文献资料研究和临床治疗便秘的经验,以中医药不同方法来治疗便秘,并比较预后疗效和安全性,寻找出中药治疗便秘的证治规律性,发掘中药治疗便秘起效的机制和治疗优势,以期能够对便秘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门诊诊断为便秘的患者150例,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利用补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的60例患者为治疗1组,调肠理气法通便的45例患者为治疗2组,莫沙必利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
使用全科方法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2-15T07:51:45.47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19期 作者: 王亚洲1 林春芳2通讯作者[导读]使用全科方法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王亚洲1 林春芳2通讯作者(1厦门第三干休所;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福建厦门361000)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全科方法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所90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观察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
参照组45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45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再以全科方法进行治疗,对组间治疗效果实施观察对比。
结果 慢性便秘组间治疗效果差异对比,实验组疗效明显较参照组更优,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0.05)。
结论 在老年慢性便秘患者治疗中,对患者使用全科方法进行治疗对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优化临床疗效,建议推广。
关键词:全科方法;老年;慢性便秘;临床效果便秘是一种排便困难的感觉,是指排便次数显著减少,属于临床常见病之一,一般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
慢性便秘是指连续六个月以上患者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3次,多数为功能性慢性便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老年人是慢性便秘的高发人群之一,需及时加以治疗干预,以防止患者长期便秘毒素不断蓄积增加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几率[1]。
研究[2]表明,单一药物治疗慢性便秘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是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药物治疗可能会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近年来有学者主张采取全科治疗方法以提高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为此,本次研究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将我所90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列为观察对象,以进一步分析全科方法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所90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观察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
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分析目的分析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随访1年实验组治愈率为78%,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愈率为42%有,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内外治法具有疗效优、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标签:中医内外治法;出口梗阻型便秘;常规西医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多由三种及以上的因素引起,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及盆底失迟缓综合症等[1]。
为此临床上常采取联合治疗方案。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中医内外治法治疗,效果明显。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排便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出口梗阻型便秘。
其中男性37例,女性63例,年龄在35~80岁,平均(53.1±2.4)岁,病程在1.2~25年,平均(10.0±1.20)年;出口梗阻型便秘分型:直肠前突16例,直肠粘膜内脱垂13例,盆底失迟缓综合症4例,合并症(两两合并或三者合并)67例。
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手术与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不同类型的出口梗阻型便秘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直肠前突患者行Block 修补术,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则给予痔上粘膜环切订合术治疗,盆底失迟缓综合症患者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严格按照各自要求或标准操作。
该组患者术后给予果导片(即酚酞片,临汾奇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4020528,)治疗,50~200mg/d,睡前顿服。
慢性便秘药物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促进肠动力药物对慢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完善慢性便秘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治疗过的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共35例,对这35例患者均采用促进肠动力类治疗药物,对患者单纯性连续使用药物15d,观察患者自感便意情况,便体质量,排便间隔,以及体质改变情况,根据观察数据结果做详细分析。
结果,使用促进肠动力药物对慢性便秘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为15例,有效患者为15例,无效患者为5例,药剂尤其对便体质量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便体由干、黑、涩,变为润泽、深黄、顺滑。
结论,具有促进肠道动力的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病理情况,临床显效迅速,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慢性;便秘药物;治疗前言:慢性便秘通常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引发的,在临床治疗中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慢性便秘严重影响了病患的生活质量,同时会引发一些其它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慢性便秘临床上又可以称之为顽固性便秘或是难治性便秘,慢性便秘的临床治疗用药尚无统一的规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缓泻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来恢复或增强已减弱的胃肠运动功能是这类疾病治疗的主要措施。
因此开发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慢性便秘药物治疗的评估参数包括便次、粪便性状、排便是否困难等,并有量化指标。
常应用Brista评估治疗后粪便性状变化,还有粪便重量或含水量,排便困难的程度、不畅等变化;此外,对伴随的腹胀、腹痛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目前这方面研究主要包括合成类化药物及中药,尤其在促胃肠动力中药研究方面,国内有长足的发展。
现就近年来缓泻剂、促胃肠动力合成类药物的基础与临床试验研究进展以及促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治疗过的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共35名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共有22例,男性患者共有23,并未显示出性别差异性;最小患者年龄为22岁,最大患者年龄为6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0岁,患者疾病类型:单纯性慢性便秘患者共有14例,慢性便秘联合冠心病患者共有10例,慢性便秘联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有6例,慢性便秘联合脑血管疾病患者共有5例、这35例患者中属于慢传输性便秘类型的患者共有23例,属于出II梗阻类型的慢性便秘患者共有22例。
《温腑秘通汤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功能性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症状包括排便不畅、排便困难等。
在中医理论中,这种病症常与脾肾阳虚有关。
针对这一病症,温腑秘通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温腑秘通汤在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证患者60例,非脾肾阳虚证患者4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对脾肾阳虚证患者采用温腑秘通汤治疗,每日一剂,连续治疗4周。
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程度、大便性状等。
同时,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三、结果1. 临床疗效经过4周的治疗,温腑秘通汤在脾肾阳虚证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患者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排便困难程度显著减轻,大便性状得到改善。
中医证候评分也明显降低,表明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2. 生活质量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在食欲、睡眠、精神状况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温腑秘通汤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
四、讨论温腑秘通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在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该方剂通过温阳补虚、润肠通便的作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排便情况,缓解了便秘症状。
同时,该方剂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食欲、睡眠和精神状况。
在安全性方面,温腑秘通汤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温腑秘通汤在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因此,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方剂,为功能性便秘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温腑秘通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分析目的:研究探讨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方法:选择功能性便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功能性便秘采用常规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且口感好,剂量易掌握,患儿及家属均有较高依从性。
标签:小儿功能性便秘;酪酸梭菌活菌散;疗效便秘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按便秘性质可将其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其中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占小儿便秘90%以上,占小儿胃肠门诊的25%。
虽然功能性便秘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如果时间过长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生命质量,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后果。
所以如何对小儿功能性便秘进行有效的治疗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此,笔者所在医院选取12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60例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9个月~13岁,平均7.5岁。
根据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因及临床表现病因多为盆底肌肉协调障碍;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不良的精神因素及排便习惯;胃肠激素分泌和调控异常影响了胃肠蠕动;肠道微生态菌群紊乱[1]。
患儿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小儿腹胀,哭闹以及拒食等症状。
1.3 方法所有患儿在进行治疗前,应采用开塞露或者手指掏出大便等物理疗法帮助患儿排除宿便,解除其临床症状,然后对两组患儿进行基础综合治疗[2]。
治疗一例顽固性便秘的心得体会便秘是指大便难以排泄、排便次数减少并伴有腹胀、腹痛、肛门疼痛等症状。
在临床中,有些患者尽管经过了各种治疗手段,依然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此时就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因、饮食习惯等因素,寻找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地控制便秘症状。
我所见过的一位患者,女性,32岁,以顽固性便秘为主诉,毫无疑问,这种症状对于她来说是极其困扰的。
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我们应遵循两个原则:首先,必须确定康复时间的期限,以便了解治疗的效果。
其次是根据病因判断患者所需的特定治疗方案。
对于顽固性便秘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饮食控制:由于患者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其中包括膳食纤维摄取不足、饮食偏高等情况,导致其肠道蠕动功能下降,经常出现便秘症状,因此我们需要在患者的饮食结构上加以改善。
在控制膳食纤维的摄取量、增加水分摄入、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方面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并进行日常观察。
2.药物治疗:对于便秘患者,最常用的药物是通便剂。
一般来说,我们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治疗便秘的第一选择通常是渗透性通便剂。
但此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长期服用会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形成药物性便秘,所以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用药方案。
在此案例中,我们给患者开了渗透性通便剂,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我们意识到药物治疗在解决便秘问题中并不是永恒的解决方案,所以在使用药物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以及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
3.腹部按摩:通过腹部按摩、腹部推拿等手段,可以通过加速肠道蠕动而使便秘得到缓解。
因此我们建议患者进行每天30分钟的腹部按摩。
同时,我们也要警告患者每天按摩的时间过久或者按摩过程过于激烈都会导致肠子受伤,因此应该控制按摩的力度和时间。
4.精神调节:因为精神层面的原因,使得患者的肠道蠕动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了持久不退的便秘症状,因此对患者的心理调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治疗便秘的同时,我们也要着重研究患者内心的因素,找到其得到调节的方向,并开导患者重建对于健康、对于人生的正面理解,改善心态。
治疗一例顽固性便秘的心得体会
便秘是常见的症状,虽然不是生命威胁性疾病,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我在
临床工作中遇到过一例顽固性便秘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分
享如下。
1.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在治疗患者的时候,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便秘患者的
病史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有关。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的改变对治疗患者的便秘也有很大的影响。
2. 补充充足的水分和饮食纤维
便秘的治疗首先要从改变饮食习惯做起。
建议患者多喝水,每天至少喝2升以上的水,并增加高纤维饮食,适量增加蔬菜、水果等摄入量。
在食用谷物、肉类等食品时,也要选
择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3. 注意站立和运动
便秘的患者建议多站立行走,也可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跳绳、快走、游泳等。
这
些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的活力,缓解便秘症状。
4. 适当使用药物
如果以上方法已经无法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可以考虑使用排便剂。
排便剂可分为泻
药和润滑剂。
泻药可以通过直接刺激结肠黏膜而促进肠道蠕动,加速便便排除。
但过度依
赖泻药会导致依赖性便秘。
润滑剂则是通过润滑肠道壁和软化粪便,使粪便更容易排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润滑剂可导致脱水状态。
总之,治疗便秘需要整合各种方法,综合治疗,不断进行探索,尽可能地选择最佳治
疗手段,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6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15ml,2次/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治疗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治疗满意度位86.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法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排便效果,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150-02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又称功能性便秘,是因患者直肠和盆底动力不足引发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排便困难及排便次数明显减少[1]。
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会增加粪便在患者结肠内停留的时间,粪便内的有毒物质会引发患者的粪性溃疡、肠梗塞及尿潴留等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
目前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的主要方法就是服用增强肠动力药物或泻剂、使用开塞露来缓解症状,但是长期使用会引发患者结肠黑变等不良反应,削弱患者的直肠功能,影响患者排便[3]。
本次研究中,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肛肠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86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1.7±9.4)岁,病程7个月~17年,平均病程(4.5±2.7)年;对照组患者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1±8.7)岁,病程8个月~16年,平均病程(5.2±2.4)年。
先天性便秘病例分析报告引言:便秘是指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或频率减少的情况。
先天性便秘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便秘问题。
本篇报告针对一名患有先天性便秘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探讨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案,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年龄为9岁的男孩,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为2.5kg,出生后即出现排便困难。
孩子自出生后起就表现出便秘症状,大便时间长,常常需要用力排便,并伴有大便干燥的现象。
家族中没有其他成员患有类似疾病。
患者的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正常,但仍然无法解决便秘问题。
病因分析:便秘的病因非常复杂,在先天性便秘患者中,存在多种可能的病因。
通过对该患者的综合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及家族病史,我们倾向于先天性巨结肠病(Hirschsprung病)的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先天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部分或全部结肠缺乏神经节细胞,无法正常的进行肠道蠕动,导致大便潴留和便秘。
该病多为家族遗传性,但也有少部分病例为突变引起。
症状分析:该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长期便秘,大便时间长,伴有大便干燥的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反复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不适感。
这些症状提示肠道功能不良,大便排出受阻。
治疗方案:对于先天性巨结肠病导致的便秘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矫正和药物治疗。
手术矫正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移除缺乏神经节细胞的部分结肠并进行重建术。
但对于该患者来说,由于其病情较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首先选择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肠剂:清洗肠道,减少粪便潴留。
常用的方法包括口服液体排毒剂,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液。
2. 肠道激动剂:通过刺激肠壁运动,促进肠道蠕动以增加排便。
多用于缺乏肠道运动能力的患者,如大黄、芒硝等。
3. 肠道松弛剂:减少便秘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帮助顺利排便。
如甘油。
预后:对于先天性便秘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和手术矫正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便秘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09T16:54:09.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周秀平 (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卫生院黑龙江海伦 152
[导读] 便秘是指比健康时大便次数减少,排便过程不顺利,粪便干结难以排出便秘是指比健康时大便次数减少,排便过程不顺利,粪便干结难以排出,排便后不尽感,不用通便药时往往不能完全排空粪便。
正常人的排便习惯差异很大,客观的评估往往需要结合既往的排便习惯情况。
每周自发排便少于两次或大便太少太硬,排出困难,排便困难并伴有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期用力排便致直肠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需借通便药或手帮助排便提示存在便秘。
便秘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其背后常隐藏着复杂的病因,全面认识便秘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治疗方法,将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自2008年2月~2009年12月的便秘患者87例,其中男51例,女36例。
年龄24~67岁,平均45.5岁。
1.2临床表现便秘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排便异常,大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减少,甚至大便量小于每天100g,完全没有主观排便冲动。
粪便干结,团块样或羊屎样球状大便,有时需用手指抠出大便或插入肛门刺激或用手挤压会阴区方能顺利排便,排便费时、费力。
排便不尽,肛门阻塞坠胀,大便变细或重复排便。
有些患者长期便秘,有口苦口臭、食欲下降、头昏头痛、恶心不适、焦虑、失眠忧虑等躯体症状。
1.3辅助检查通过常规检查便可检查出可发现引起便秘的大多数疾病。
血常规、大便常规、血沉及大便潜血应作为便秘病人的常规检查。
2 治疗
2.1一般治疗
加强排便生理教育,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放弃不良排便习惯,如人为克制便意、排便时看书导致排便时间过长、过度用力排便等。
至少每2天解1次大便,每次屏便(Valslva动作)不超过5分钟,用5~7分力。
利用正常排便条件反射规律定时排便,如在早晨起床后结肠产生集团运动,粪便被推入直肠引起的起立反射,进餐后的胃结肠反射每日餐后半小时排便。
2.2饮食治疗
主要是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量。
纤维素可增加:①消化道生理刺激作用,对肠壁的刺激增强,肠蠕动加强,肠内容物通过时间缩短;
②增加粪便的重量和容积;③增加肠正常菌群数量。
使粪便的机械刺激增高、水分增加、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多饮水可使大便软化,润滑肠壁,促进排出。
高纤维素饮食标准:每日摄入纤维素30g,主要是粗加工的谷类、玉米、薯类,蔬菜和水果,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调整。
一般要求每天饮水量2000ml以上,每天早晨空腹饮水500ml可引起胃扩张而产生胃结肠反射,诱导产生排便,促进排便。
2.3运动治疗
排便时需升高腹内压,经常进行深呼吸运动,可增强腹肌力量,有利于粪便的排出。
体力活动可刺激结肠蠕动,加快肠内容物的推进,对于某些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人,长期坚持做胸膝位提肛锻炼有利于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增强盆底肌运动协调性,减轻症状,甚至治愈。
出现排便困难时,坐马桶排便时,脚下垫高15cm,保持髋部尽量弯曲的姿势,有利于排便。
腹部按摩有助便秘防治。
2.4药物治疗
2.4.1容积性泻剂治疗
专门为不能充分进食高纤维饮食者提供的(如非淀粉多聚糖化物及类似物)含有大量纤维素及车前子,能增加粪便量及体积,刺激肠蠕动,增加正常菌群数。
此类药不被人体吸收,服用时需增加饮水量。
最常见的制剂有甲基纤维素、金谷纤维素等,一般在服用1周内起效,不适于需迅速缓解症状的暂时性便秘、严重便秘及出口梗阻型便秘,以防粪嵌塞。
可考虑作为温和便秘的长期治疗,如孕妇发生的便秘。
部分人服用后,出现腹痛腹胀。
常用量:甲基纤维素每天1.5~5g。
2.4.2高渗性泻剂
主要是不吸收糖和多聚乙烯乙醇及其化合物,在小肠不被人体吸收,具有高渗特点,增加肠道内水分,刺激肠道运动;在结肠被细菌分解成脂肪酸、二氧化碳和氢,增加肠腔内渗透压。
临床常用的制剂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PEG)、甘露醇等,服用后2~3天内出现通便效果。
乳果糖服用后会影响血糖,且价格高;山梨醇不会影响血糖,更适宜糖尿病人;聚乙二醇4000肠腔内不发酵、不产气、无腹痛和排气反应,不影响电解质平衡及肠黏膜完整性,无甜味,老年人和儿童应用较安全。
国外用等渗PEG电解质平衡溶液(PEG—ELS)Miralax 和高渗盐及乳果糖比较治疗慢性便秘的效果,前者具有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安全经济的优点,是比较符合结肠生理的渗透性缓泻剂,特别适合慢性传输型便秘,尤其是心、肾功能不全者。
高渗性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电解质紊乱、腹泻、腹胀,部分渗透性泻药应用后期疗效下降,可能与结肠菌群改变有关。
常用量:每天PEG 10~30g,乳果糖每天15~30ml,山梨醇每次5~10g,每天2~3次。
2.4.3粪软化剂
属表面活性剂,主要使水分及脂质混入粪中使之软化,并抑制小肠、大肠对水分的吸收,刺激肠道分泌水及电解质。
不良反应少,矿物油能促进该类药品的吸收,忌合用。
常用药:多库酯钠每天50~240mg。
2.4.4润滑剂
主要是石蜡油、甘油等,润滑肠道减少结肠对水分的吸收,不刺激蠕动,适宜顽固性便秘粪便干结、排出无力的老年体弱者。
油润滑剂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且长期应用会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萎缩。
常用量:石蜡油或甘油每次10~30ml。
2.5促动力药治疗
2.5.1胆碱类药
治疗便秘总体效果不理想,而作为苯甲酰胺5-HT4受体激动剂的西沙必利具有选择性促进肠肌层神经节后乙酰胆碱的释放,促进肠动力,临床上作为胃肠动力药,主要用于上消化道疾病。
临床对照实验表明其对部分慢传输型便秘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与普通泻药联合应用能减少后者的用量,且停药后效果持续。
西沙必利有引起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妊娠喂乳者禁用。
近年开发的结肠选择性更强的苯并咪唑类5-HT4受体激动剂普卡必利(prucalopride)和吲哚烷基胺类5-HT4受体激动剂替加色罗(tegaserod),能促进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加快结肠传输,不引起直肠排便紊乱,明显改善便秘症状,不良反应小,适宜慢性传输型便秘和与便秘为主的 IBS。
常用量:西沙必利每次5~10mg,每天3次;普卡必利每天2mg。
2.5.2红霉素
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一种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其促进胃、十二指肠动力已被公认。
有研究发现,口服红霉素可使正常人的右半结肠传输时间缩短,也能缩短慢传输型便秘的全结肠通过时间,结肠通过时间缩短主要限于右侧结肠和乙状结肠。
因其个体治疗反应不一,多需静脉给药且上消化道不良反应明显,肝功能不全、妊娠、喂乳者禁用,临床应用较少。
参考文献
[1]金大鹏,朱宗涵.全科医师实用手册.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荣文舟.便秘.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