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幼儿园ppt课件-大班科学课件:《地震来了怎么办?》
- 格式:ppt
- 大小:12.67 MB
- 文档页数:12
《地震来了怎么办》幼儿园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地震来了怎么办》这一主题展开。
教材选取了《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手册》中关于地震的相关章节,详细内容如下:1. 认识地震:地震的成因、地震波及其传播方式;2. 地震来临时的自我保护:保持冷静、躲藏方法、保护头部;3.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如何寻找安全出口、如何救助被困同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意识;2. 培养幼儿在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3. 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品质,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震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地震模拟器、安全教育活动手册;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地震模拟器,让幼儿体验地震的感觉,引导幼儿谈论地震时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地震知识(10分钟)(1)利用PPT课件,讲解地震的成因、地震波及其传播方式;(2)结合教材,讲解地震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地震来临时如何保持冷静、躲藏方法、保护头部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地震自救与互救的角色扮演,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延伸到家庭。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成因、地震波;2. 地震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答案:地震来临,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躲藏到安全的地方,保护头部,地震后寻找安全出口,互救互助。
2. 画一幅地震自救与互救的画,要求色彩鲜艳,主题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法。
幼儿课件《地震来了怎么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安全常识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应对》中的“地震来了怎么办”。
详细内容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地震后的安全检查和应急逃生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3. 提高幼儿在地震后的应急逃生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及地震后的应急逃生技巧。
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自我保护意识及应急逃生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演示模型、图片、视频、安全常识卡片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震发生时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感受地震的威力,引发他们对地震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危害性以及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图片形式展示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地震知识,以及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5. 操作实践(10分钟)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应急逃生。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概念、危害性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 地震后的应急逃生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用画笔和画纸画出地震发生时的场景。
(2)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和家人。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参加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组织幼儿参观地震科普馆,深入了解地震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互动性4. 操作实践的安排5.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及地震后的应急逃生技巧。
《地震来了怎么办》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地震来了怎么办》。
该内容属于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范畴。
具体章节为《自然灾害的防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及地震后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3. 教会学生在地震后如何与家人团聚,以及如何向他人求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地震中冷静应对,正确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科普图片、地震自救视频、安全标志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安全自救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科普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地震有初步的认识。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3. 随堂练习(10分钟)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视频学习(5分钟)播放地震自救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震自救方法。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地震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6. 安全标志认知(5分钟)利用安全标志卡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安全标志。
7. 自救手册制作(10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自救手册,加深对地震自救知识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概念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 地震后的安全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今天所学内容,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地震应急预案。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画一幅地震自救的宣传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但在实际操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冷静,需要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周围的人,提高全民地震防范意识。
《地震来了怎么办》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防护》第三节内容,详细讲解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
内容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地震后的安全检查与紧急救援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教育幼儿关爱生命,学会地震后的互救与自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地震后的安全检查与紧急救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地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安全防护道具(如安全帽、书包、毛绒玩具等)。
3. 紧急救援道具(如哨子、手电筒、急救包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视频或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威力,引导幼儿关注地震安全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什么是地震?(2)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3)地震后,如何进行安全检查和紧急救援?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救援。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概念。
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3. 地震后的安全检查与紧急救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震来了,我该怎么办?答案: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迅速躲到桌子下或墙角处,用手保护头部,避免被物品砸伤。
2. 作业题目:地震后,如何进行安全检查和紧急救援?答案:地震后,要确保自己安全,然后检查身边是否有受伤的人,进行紧急救援。
如有可能,使用哨子、手电筒等道具发出求救信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地震有了基本的认识,掌握了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幼儿紧张、慌乱等。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地震逃生演练,提高幼儿的地震安全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让家长参与其中,共同提高地震安全防护能力。
幼儿园优质课件《地震来了怎么办》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防范》,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地震来了怎么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方法。
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原因及逃生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震演示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笔、纸张、安全常识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震的场景,让幼儿对地震产生直观的认识,引发他们对地震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地震的定义、原因,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创设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逃生。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方法,如:躲到桌子下面、护住头部、保持冷静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小组讨论,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同伴,然后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定义、原因2.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方法3. 逃生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震逃生演练请小朋友与家长一起,在家中模拟地震逃生,完成后将过程描述下来,下节课分享。
2. 答案:(1)保持冷静,迅速躲到桌子下面。
(2)护住头部,避免被物品砸伤。
(3)逃生时,低姿势前进,避免被倒下的物品绊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内容。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地震科普馆,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地震,提高安全意识。
•地震基本知识•幼儿园地震风险评估•地震逃生技能培训•幼儿园地震逃生设施设备目•师生家长协作与沟通机制•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录01地震基本知识地震定义及成因定义成因地震波传播方式体波面波地震烈度与震级概念地震烈度地震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量度,常用里氏震级表示。
国内外典型地震案例中国唐山大地震日本关东大地震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02幼儿园地震风险评估多层建筑为主结构类型多样室内设施丰富030201幼儿园建筑结构特点地震对幼儿园影响分析人员安全设施损坏心理影响逃生通道及安全区域评估逃生通道评估幼儿园内的逃生通道是否畅通,有无障碍物,是否符合安全规范。
安全区域确定幼儿园内的安全区域,如操场、空地等,用于地震时人员疏散和避险。
标识系统检查并完善幼儿园内的安全标识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指引人员逃生。
应急预案制定重要性明确职责快速响应通过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序应对。
提高意识03地震逃生技能培训地下水异常如井水水位上升或下降、水变浑浊等。
动物异常行为如家禽不进窝、狗狂吠、鱼跃出水面等。
地光和地声地震前可能会看到天空发光或听到地下发出响声。
识别地震前兆现象掌握正确避震姿势和方法室内避震室外避震公共场所避震紧急疏散程序演练制定疏散路线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多条安全疏散路线,并标识清晰。
定期演练组织幼儿和教师定期进行地震疏散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保持冷静在演练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按照预定路线有序疏散。
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地震知识01增强安全意识02培养自救能力0304幼儿园地震逃生设施设备1 2 3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指示灯应急照明和指示系统疏散通道及出口设置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逃生门避难场所及物资储备避难场所物资储备标识标牌救援设备配置建议救援工具通信设备医疗急救设备05师生家长协作与沟通机制加强师生家长地震知识普及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师生家长普及地震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预警信号、逃生技巧等。
幼儿园课件《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五章“自然灾害”中的“地震来了怎么办”。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地震后的安全行动要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
2. 使学生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生存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地震后的安全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后的安全行动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科普挂图、地震模拟器、安全常识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模拟器,让学生体验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2)介绍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躲藏、保护头部、避免使用电梯等。
(3)讲述地震后的安全行动要领,如远离危险品、检查水电设施、及时疏散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地震安全常识卡片,结合实例讲解如何应对地震。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地震逃生路线图。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地震逃生的注意事项,分享彼此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概念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 地震后的安全行动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家庭地震逃生路线图。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逃生路线,注意避开危险品和易倒塌物品。
2. 作业题目:地震发生后,如何检查家中的水电设施?答案:关闭电源、水源,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泄漏,确保安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情景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地震科普馆,深入了解地震知识。
(2)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3)鼓励学生向家长宣传地震知识,共同提高家庭的安全意识。
《地震来了怎么办》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地震来了怎么办》的相关知识。
教材为幼儿园安全教育课本第四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及地震后的应急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 教育幼儿在地震后如何进行应急处理,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难点:地震后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演示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安全知识卡片、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震发生时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地震的情景,引导他们关注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原因。
(2)介绍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躲到桌子下、护住头部等。
(3)教育幼儿地震后如何进行应急处理,如寻找安全出口、避免拥挤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图片形式展示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让幼儿判断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并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原因自我保护方法地震后应急处理2. 地震自我保护方法:躲到桌子下护住头部避免拥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地震的原因。
(2)画出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
2. 答案:(1)地震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导致地面震动。
(2)正确答案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但在地震后应急处理方面,部分幼儿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课件《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选自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避险与自救》第三节《地震来了怎么办》,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地震后的求生技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的能力。
3. 教育幼儿关爱生命,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后的求生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知识PPT、地震自救互救视频、地震模拟体验仪。
2. 学具:安全手册、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地震自救互救视频,让幼儿了解地震的情景,引发他们对地震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危害性以及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内如何避险为例,讲解具体的自我保护措施。
4. 随堂练习(5分钟)模拟地震发生,让幼儿亲身体验地震,并在体验过程中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
5. 分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地震后的求生技能,分享各自的想法。
7.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纸张创作地震自救互救宣传画,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概念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 地震后的求生技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画笔和纸张创作一幅地震自救互救宣传画。
(2)与家长一起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演练自我保护方法。
2. 答案:(1)宣传画内容要包含地震自救互救的方法,如:躲在桌子下面、双手护头等。
(2)演练过程中,要确保幼儿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开展地震知识竞赛,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地震自救互救方法。
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地震来了怎么办》的主题内容,该内容基于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涉及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及地震后的安全行动要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正确地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
3. 教育幼儿在地震后如何与家长、老师保持联系,确保安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地震发生时,能够冷静应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知识挂图、地震动画视频、模拟地震仪。
2.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动画视频,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场景,引导幼儿关注地震发生时的危险。
2. 知识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危害性以及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模拟地震仪,演示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如躲到桌子下、保护好头部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检查幼儿对地震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情况。
5. 互动环节(10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地震知识,以及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强调地震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注地震预警信息,提高安全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地震来了怎么办?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如桌子、床等。
保护好头部,避免被物品砸伤。
不要慌张,保持冷静。
2. 地震后的安全行动要领寻找安全的地方避难。
与家长、老师保持联系。
不乱跑,听从指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地震来了,我们要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保护好头部,保持冷静,不慌张。
2. 画一幅地震逃生的画,展示地震逃生时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幼儿在地震自我保护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