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商务区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478.01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简介

来源: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工作隶属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领导,党的工作隶属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领导,负责对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包括所属区域)进行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是滨海新区七大功能区之一,横跨海河下游两岸,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依托海河,形成“一河两岸六区”功能布局,包括: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天碱商业区、新港地区、大沽宜居生活区和蓝鲸岛大沽炮台区。中心商务区2007年筹建,2010年12月,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并建立党组,成为滨海

新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定位是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中国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力争用15到20年的时间实现整体规划和功能定位目标。

一、区域优势明显

中心商务区是滨海新区地理位置和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具有四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中心商务区处于京津滨发展轴和环渤海沿海发展带的交汇点,是京津冀产业布局轴带中最核心的位置。

二是交通优势。中心内商务区毗邻天津港,到达天津机场车程在半小时以内。于家堡高铁站2015年9月正式开通运营后,到达北京南站只需45分钟。未来区域内还有地铁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陆海空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

三是载体优势。中心商务区在建楼宇面积1060万平方米,已经建成的总面积达347万平方米,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商务楼宇聚集区,也是承接北京核心功能转移的首选之地。

四是政策优势。中心商务区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这五个高度关联、相互支撑的国家战略机遇,是我国北方地区改革试验和政策创新的高地。

二、发展成效显著

中心商务区开工建设七年多来,无论在楼宇建设还是在产业发展上,都迈出了坚实步伐。回顾发展历程,中心商务区在改革创新中萌芽成长,抢抓先行先试机遇,大胆实践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一是着力推动建设大量楼宇作为“启动器”。中心商务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拔地而起48座楼宇,其中已竣工投入使用的有12座,总面积超过110万平米,这为集聚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服务于天津乃至京津冀开发开放的商务商业聚集区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成为聚集吸附优质项目的“启动器”。

二是着力推动金融创新。几年来,中心商务区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基地、融资租赁中心、商业保理中心、股权基金中心、要素市场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等“一个基地、五个中心”建设,金融要素集聚效应日益显著。金融法律服务基地、天津租赁研究院、天津保理协会、天津仲裁中心等集中入驻,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加速汇集,金融链条和创新业态都在逐步完善。同时,中心商务区于家堡作为APEC首例低碳示范城镇,已经成为国内低碳金融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三是着力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强化各类投资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审批时限规定,推动“审管分离”,提高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简化办事环节,提高业务效率,建立社保工作站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举办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培训,既方便企业用工又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开展行政服务中心、建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效能建设,2014年全年办理各类审

批、服务事项近6万件,实现“零延误”“零投诉”,申请人满意率达百分之百。

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助推下,中心商务区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财政收入26.08亿元,增长2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1亿元。楼宇经济发展已具雏形,10余座楼宇入驻企业419家,局部区域已形成集聚效应。区域交通条件全面改善,于家堡高铁站完成穹顶膜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轨道铺装全面完工,将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通车;海河隧道通车,与周边区域已形成快速通勤的密集路网。区域公建配套加速推进,十分钟生活圈内医疗、教育、生活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天津师大附小建成投入使用,耀华中学滨海学校、国际医院、响螺湾生活配套中心建设加速推进。

三、全力实现跨越

中心商务区将按照天津市推进“两个便利化”、打造“两个升级版”的总体要求和滨海新区实施“三步走”战略的统一部署,牢牢把握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和整合政策、创新、产业等优质资源的工作着力点,强化资金、人才、政策、机制保障,打响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环境提升、管理服务攻坚战,补足短板增优势,聚集人气添活力,确保高铁站按时通车、于家堡起步区开街运营一炮打响,实现局部繁荣。

(一)打造五大产业。打造总部经济、创新金融、科技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文化传媒创意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总部经济方面,

着力引进跨国性、总部型的销售公司、连锁企业、结算中心和投资性公司,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国性大企业区域总部、市属企业集团等一批功能性机构和行业领先企业集聚。创新金融方面,大力引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积极吸引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产业基金、支付结算、要素市场、资产管理、票据经纪、征信评级等金融创新运营性企业集聚,努力在推动资金跨境流动、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科技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着力引进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物联网、人工智能、节能降耗、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支持的研发机构和设备制造企业。加快打造培育一批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高成长性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方面,着力引进境内外知名电商、支付商、网络服务商在中心商务区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跨境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区域营运中心和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文化传媒创意产业方面,重点推进文化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打造涵盖创意、制作、营销、版权交易、衍生品开发的完善产业链条。吸引聚集新闻出版、影视制作、工业设计、数字内容等创意产业资源。

(二)形成五大体系。一是建立现代化的楼宇和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楼宇建设进度,完善楼宇内配套设施,力争在2015年使商务区形象有较大改观。健全交通系统,实现于家堡高铁站通车,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努力打造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二是建立科学完备的产业政策体系。深入研究自贸区政策的落实措施,积极研究创新性政策,力争在自贸区改革创新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三是建立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以精细化、规范化、人性化为目标,将国际化标准和理念贯穿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城市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显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组建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