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第7、8章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4
RFID(作业一)
1.条形码的硬件设备有哪些特点?
1. 操作方便。
2.不接触条码符号,可完成对不平表面的扫描。
3.性能较可靠,寿命较长,相对激光枪较便宜。
4.识读距离<=10mm。
2.商品条形码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有哪些?
1.条形码印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输入的准确率。
2.首读率<90%对条形码的识别带来较严重的危害。
3.条形码识读出错是不可避免的。
4.质量不好的条形码比不用条形码更糟!
5.质量不好表现为:宽度公差、污点,孔隙边缘粗糙度、反射率和对比度PCS、在反射率<50%,PCS<70%时就可能影响条形码的识读等。
rfid习题及答案RFID习题及答案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使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和识别。
它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RFID技术,下面将提供一些RFID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1. 什么是RFID技术?答: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和识别的技术,通过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配合,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和识别。
2. RFID系统由哪些主要组成部分?答: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后台管理系统组成。
3. RFID技术有哪些主要应用领域?答: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
4. RFID技术相比于条形码有哪些优势?答:RFID技术相比于条形码具有非接触式读取、大容量存储、快速读写、抗干扰等优势。
二、应用题1. 在物流管理中,如何利用RFID技术提高效率?答:通过在货物上附着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追踪和定位,提高货物的入库、出库和配送效率。
同时,RFID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自动识别和计数,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率。
2. 在供应链管理中,如何利用RFID技术提高可视化管理?答:通过在物流节点和仓库中安装RFID读写器,可以实时获取物流信息,包括货物的位置、状态和数量等,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物流环节,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 在仓储管理中,如何利用RFID技术提高库存管理?答:通过在货物上附着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自动识别和定位,减少人工盘点的时间和成本。
同时,RFID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和报警,提高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在智能交通中,如何利用RFID技术提高交通管理?答:通过在车辆上安装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自动识别和定位,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和优化。
学 生 研 究 报 告课 题 名 称 利用RFID 实现对图书的管理院 部 名 称 龙蟠学院专 业 M11电子信息工程班 级 M11电子信息工程学 生 姓 名 李梦茹学 号 **********任 课 教 师 姚 健 东成绩目录摘要 (3)第1章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4)1.1 课题背景 (4)1.2 课题内容 (4)1.3 研究意义 (4)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 (6)2.1 RFID技术的定义及其组成 (6)2.2 RFID技术的原理 (6)2.2.1 射频识别的基本流程 (6)2.2.2 RFID的工作原理 (6)2.2.3 RFID工作的物理学原理 (7)2.3 RFID技术的特点 (8)第3章硬件设计 (9)3.1 登记 (10)3.2 入库 (10)3.3 借阅 (11)第4章软件设计 (13)第5章总结 (15)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图书的管理摘要本系统实现对图书的管理。
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RFID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其现状。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RFID技术及其原理,在此通过对它的定义和结构组成及其特点来介绍RFID技术,RFID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的物理学原理。
第三部分运用RFID技术依次来实现对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流程监控,构建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在这部分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RFID 技术来实现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并且与传统系统比较得之RFID技术的优越性。
第四部分进行总结,RFID技术对图书的管理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采用该技术进行图书的管理,随着技术的发达,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会更广阔,将会给图书馆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关键字: RFID;自动识别技术;图书;登记;入库;借阅第1章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 课题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和信息服务的扩展,传统的图书馆软硬件已经渐渐的落后读者的需求,使得图书馆不能有效的发挥作为信息枢纽的功能。
基于RFID 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摘要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的进步。
但馆藏文献,尤其是传统的纸质文献,仍然是图书馆基础的资源体系和提供服务的最主要方式和内容。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条形码识别方式,在管理过程中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实现自助借还等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方式,制约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逐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实现图书馆智能化技术手段。
鉴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识别距离远、支持多目标识别等特点,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是比较理想的技术手段和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论文首先分析了基于RFID 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详细介绍了RFID 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RFID 技术与传统条形码技术的比较揭示了RFID 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将射频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然后分析了目前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运用于图书馆在识别距离、多标签识别防碰撞算法、通信总线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论文的相关部分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具体分析和提出了设计思想。
在通信总线选择方面选用相比RS-485 总线抗干扰性更强的CAN 总线来提高图书馆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增加CAN 网关环节来解决PC 机与CAN 网络阅读器节点不能直接相连的问题;在识别距离方面考虑到高发射功率对人身体的影响,因此选择小功率读写芯片并通过适当的增加功率放大电路来提高阅读器的识别距离;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需要处理的图书量非常大,因此一般的防碰撞算法根本无法满足图书馆管理的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对当前不同的防碰撞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提出了识别速度相对较快且易于实现的递减式动态时隙ALOHA 防碰撞算法来解决多标签碰撞问题。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即使在同时识别128 张标签的时候依然保持高效,能够很好的满足图书馆管理的要求。
目录第 1 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1)1.1.2 射频识别技术的优势 (1)1.1.3 RFID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3)1.1.4 当前图书馆管理现状 (5)1.1.5 课题研究的意义 (6)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 (8)1.2.1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8)1.2.2 论文结构 (8)第2 章射频识别技术 (9)2.1 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9)2.2 射频识别系统基本原理 (10)2.3 基带编码技术 (11)2.4 数字调制技术 (13)2.5 防碰撞技术 (14)2.6 ISO/IEC15693 协议标准 (15)2.6.1 从阅读器到标签的通信 (16)2.6.2 从射频标签到阅读器的通信 (19)2.7 本章小结 (20)第3 章系统总体设计和问题 (21)3.1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1)3.2 实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3)3.3 本章小结 (24)第4 章阅读器硬件设计 (25)4.1 阅读器硬件组成 (26)4.2 存储器扩展模块设计 (28)4.3 人机交互功能模块设计 (28)4.4 CAN 接口模块设计 (30)4.5 射频读写模块设计 (31)4.6 本章小结 (35)第5 章阅读器防碰撞软件设计 (36)5.1 射频识别技术中常用的防碰撞机制 (36)5.1.1 ALOHA 法 (37)5.1.2 时隙ALOHA 法 (38)5.1.3 二进制搜索防碰撞算法 (40)5.2 防碰撞算法分析与仿真 (42)5.2.1 定时隙ALOHA 防碰撞算法 (43)5.2.2 时隙ALOHA 法的改进算法 (47)5.3 递减式动态ALOHA 防碰撞算法的软件设计 (50)5.4 本章小结 (51)第6 章通信总线设计 (53)6.1 CAN 网关硬件设计 (53)6.2 CAN 网关软件设计 (54)6.3 本章小结 (56)第7 章总结与展望 (57)7.1 本文总结 (57)7.2 射频识别技术的展望 (58)第1 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R F I 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章1、完整的自动识别管理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答:完整的自动识别管理系统包括自动识别系统(Auto Identification System,AIDS),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或则中间件(Middleware)和应用系统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
2、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答: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分为条码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磁卡识别技术、光学识别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
3、简述RFID系统的主要构成。
答:RFID系统主要有电子标签、读写器、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四部分组成。
第三章1、简述EPC系统(物联网)的基本构成及其主要功能。
答:EPC系统有全球产品电子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它利用全球产品电子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成一个实现全球万事万物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物联网。
2、EPC系统的工作流程。
答:在物联网中每一物品都被赋予一个产品电子编码即EPC,可用来对物品尽心五一的表示。
产品电子编码主要存储在物品的电子标签中,读写器可通过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达到对产品的识别的目的,电子标签与读写器构成一个识别系统,读写器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取后将产品电子编码发送给中间件,中间件通过物联网向名称解析服务器发送一条查询指令,名称解析服务根据特定规则查询获得物品存储信息的IP地址,并根据IP地址访问物联网信息发布服务以获得物品的详细信息,IOT-IS中存储着该物品的详细信息,当期收到查询要求后就将该物品的详细以网页的形式返回给中间件以供查询。
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将产品电子编码与物联网信息发布服务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物品信息,而且将实现对物品数据的实时更新。
rfid第六章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RFID技术中,RFID代表什么?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B. Radio Frequency Image DetectionC. Radio Frequency Information DeviceD.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Device答案:A2. RFID系统中的阅读器主要功能是什么?A. 发射信号B. 接收信号C. 发射和接收信号D. 存储数据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A. 标签B. 阅读器C. 传感器D. 天线答案:C4. RFID技术中,被动标签的能量来源是什么?A. 电池B. 阅读器发射的射频信号C. 太阳能D. 手动充电答案:B5. EPCglobal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A. 国际标准组织B. 国际物流组织C. 国际环保组织D. 国际教育组织答案:A6. RFID技术中,UHF指的是什么频率范围?A. 30kHz-300MHzB. 300MHz-3GHzC. 3GHz-30GHzD. 30GHz-300GHz答案:B7. RFID标签中,EPC指的是什么?A. 电子产品代码B. 电子支付代码C. 电子产品认证D. 电子产品分类答案:A8. RFID系统中,多路径效应可能导致什么现象?A. 信号增强B. 信号衰减C. 信号干扰D. 信号稳定答案:C9.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是什么?A. 货物追踪B. 货物分类C. 货物运输D. 货物存储答案:A10. RFID技术中,标签的读取距离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A. 标签大小B. 阅读器功率C. 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介质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RFID技术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微波频段。
答案:低频、高频2. RFID系统中,______标签需要内置电池供电。
rfid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RFID技术中的“RFID”代表什么?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B.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DeviceC. Radio Frequency Interface DeviceD.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Design答案:A2. RFID系统中的读写器是什么?A. 用于读取和写入数据的设备B. 用于传输数据的天线C. 用于存储数据的芯片D. 用于接收信号的设备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A. 标签B. 读写器C. 传感器D. 天线答案:C4. RFID技术最常用的频率范围是?A. 低频(LF)B. 高频(HF)C. 超高频(UHF)D. 微波(MW)答案:B5. RFID标签的类型通常包括哪几种?A. 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B. 有源标签和半无源标签C. 无源标签和半无源标签D. 有源标签和被动标签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物流管理B. 医疗健康C. 零售业D. 制造业答案:ABCD2. RFID标签的天线设计通常包括哪些类型?A. 偶极子天线B. 环形天线C. 螺旋天线D. 微带天线答案:ABCD3. RFID系统中的标签可以存储哪些类型的数据?A. 序列号B. 产品信息C. 位置信息D. 时间戳答案:ABCD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RFID系统的性能?A. 标签的材质B. 读写器的功率C. 环境因素D. 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距离答案:ABCD5. RFID技术的优势包括哪些?A. 高效率B. 准确性C. 实时性D. 可扩展性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RFID技术可以完全替代条形码技术。
(错误)2. RFID标签可以存储大量数据。
(错误)3. RFID技术可以穿透金属物体。
RFID原理及应用复习一、判断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
(yes)2.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读写器、 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 M-M 终端。
(no)3.13.56MHZ,125kHz,433MHz都是RFID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yes)4.在物联网节点之间做通信的时候,通信频率越高,意味着传输距离越远。
( no ) 5.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
(yes)6.在物联网中,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行识别、追踪和监控,但不可以触发相应的事件。
( no )7.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是不属于网络某个特定的层面,而是与网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网络架构、标识解析、网络管理、安全、QoS等。
(yes)8.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
(yes)9.RFID拥有耐环境性,穿透性,形状容易小型化和多样化等特性(yes)10.物联网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
(yes)二、不定项选择题1.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CD)。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会话层2.物联网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一般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D )A、节点能量B、障碍物C、天气D、时间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组成系统(B)。
A、 EPC编码体系B、EPC解码体系C、射频识别技术D、EPC信息网络系统4. 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5.RFID卡(C)可分为:主动式标签(TTF)和被动式标签(RTF)。
A、按供电方式分B、按工作频率分C、按通信方式分D、按标签芯片分6.下列物联网相关标准中那一个由中国提出的。
RFID第7、8章作业
第7章
7-4.含有芯片的电子标签由哪3部分组成?画出结构框图,并说明框图中各部分的作用。
1.编解码电路
编解码电路用来完成编码和解码的工作。
2.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对内部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的部件。
3.存储器
存储器是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
7-7.在具有存储功能的电子标签中,地址和安全逻辑由哪几部分构成?简述每一个部分的作用。
存储器有几种类型?简述每一种存储器的工作方式。
地址和安全逻辑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电源电路
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区域后,电子标签获得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直流电源,使地址和安全逻辑电路处于规定的工作状态。
2.时钟电路
控制与系统同步所需的时钟由射频电路获得,然后被输送到地址和安全逻辑电路。
3.I/O寄存器
专用的I/O寄存器用于同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
4.加密部件
加密部件是可选的,用于数据的加密和密钥的管理。
5.状态机
地址和安全逻辑电路的核心是状态机,状态机对所有的过程和状态进行控制。
存储器的类型
1.只读电子标签
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范围时,电子标签就开始输出它的特征标记,通常,芯片厂家保证对每个电子标签赋予唯一的序列号。
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通信只能在单方向上进行。
2.可写入式电子标签
在识别过程中,内容既可以读出又可以写入的电子标签是可写入式电子标签。
在可写入式电子标签工作时,读写器可以将数据写入电子标签。
3.具有密码功能的电子标签。
对于可写入的电子标签,如果没有密码功能的话,任何读写器都可以对其进行读出和写入。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电子标签进行保护。
对电子标签的保护涉及数据的加密,数据加密可以防止跟踪、窃取或恶意篡改电子标签的信息,从而使数据保持安全性。
4.分段存储的电子标签。
一般来说,一个读写器只有电子标签一个存储段的密钥,只能取得电子标签某一个应用的访问权;而一个读写器一般只有一个一个密钥,只能在对应的存储段进行访问。
7-9.MIFARE卡在世界IC卡应用领域居什么地位?简述MIFARE卡的优缺点,给出MIFARE 卡的技术参数。
MIFARE技术在IC卡应用领域占世界80%的市场份额,是目前射频IC卡的工业标准,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内容容量最大的一种感应式智能IC卡。
优缺点:
1.操作简单、快捷
2.抗干扰能力强
3.可靠性高
4.适合于一卡多用
技术参数:
MIFARE One 卡是加密存储卡,主要芯片有NXP MIFARE One S50、NXP MIFARE One S70。
1.MIFARE One IC S50
(1)容量为8KB的EEPROM;
(2)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为4块,每块16B,以块为存储单位;
(3)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权限;
(4)每张卡有唯一的序列号,32位;
(5)具有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操作;
(6)无电源,自带天线,内含加密控制逻辑和通信逻辑电路;
(7)数据保存期为10年,可改写10万次,读无限次;
(8)工作温度-20℃~50℃(湿度为90%)
(9)工作频率:13.56MHz;
(10)通信速率:106KBPS;
(11)读写距离:10cm以内(与读写器有关)。
2.Mifare One IC S70
(1)容量为32KB的EEPROM;
(2)分为40个扇区,其中32个扇区中每个扇区存储容量为64B,分为4块,每块16B,8个扇区中每个扇区存储容量为256B,分为16块,每块16B,以块为
存储单位;
(3)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控制;
(4)每张有唯一的序列号,为32位;
(5)具有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操作;
(6)无电源,自带天线,内含加密控制逻辑和通信逻辑电路;
(7)数据保存期为10年,可改写10万次,读无限次;
(8)工作温度-20℃~50℃(湿度为90%)
(9)工作频率:13.56MHz;
(10)通信速率:106KBPS;
(11)读写距离:10cm以内(与读写器有关)。
第8章
8-1.读写器的硬件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每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在设计读写器时,需要考虑基本功能,应用环境,电气性能和电路设计的那些因素?
读写器的硬件一般由天线、射频模块、控制模块、接口组成,控制模块是读写器的核心,控制模块与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射频模块与读写器天线完成。
控制模块与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读写器的接口完成,接口可以采用RS-232、RS-485、RJ-45或WLAN.
设计要求
1.基本功能和应用环境
(1)读写器时便携式还是固定式。
(2)读写器是支持一种还是多种类型的电子标签读写。
(3)读写器的读取距离和写入距离。
(4)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周边的环境。
2.电气性能
(1)空中接口方式
(2)防碰撞算法的实现方法
(3)供电方式与节能的措施
(4)加密的需求
(5)电磁兼容(EMC)性能
3.电路设计
(1)选用现有的读写器集成芯片或是自行进行电路模块设计
(2)天线的形式与匹配的方法
(3)收、发通道信号的调制方式与带宽
(4)若是自行进行电路模块设计,还应设计相应的编码与解码、防碰撞处理、加密和解密等电路
8-3.简述由U2270B构成的汽车防盗系统读写器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
1.工作原理
一个典型的汽车防盗系统由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两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是信息的载体,应置于要识别的物体上或者由个人携带;读写器含有微控制器,可以具有读或读写
的功能,这取决于系统所用电子标签的性能。
2.系统构成
电子标签、读写电路、单片机、语音报警系统、电源监控电路、存储接口电路和汽车发动机电子点火系统。
3.硬件设计
U2270B是非接触识别系统中一种典型的低频读写基站芯片,他是电子标签和单品机之间的接口。
它一方面向电子标签传输能量、交换数据,另一方面负责电子标签和单片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4.软件设计
IC卡发射的数据由基站天线接收后,由U2270B处理后经基站Output脚把得到的数据流发给单片机AT89S51的输入口。
这里基站只完成信号的接收和整流的工作,而信号解码的工作要由微处理器来完成。
微处理器要根据输入信号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持续时间来模拟时序进行解码工作。
8-5.高频读写器采用的MFRC500芯片,射频工作频率是什么?支持哪种协议?对天线的驱动距离可达多少?是否支持加密算法?是否可用于验证MIFARE产品?并行接口可直接连接到多少位微处理器?芯片的引脚有多少?
工作频率:13.56MHz
支持协议:ISO14443A规定的协议
对天线的驱动距离:100mm
支持加密算法
可以用于验证MIFARE产品
并行接口自动检测连接的8位微处理器
芯片的引脚有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