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22
加涅(R. M. Gagne)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对教育界和心理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了许多有关学习、教学和课程开发的概念和理论。
以下是一些与加涅相关的定义概念:
1. 信息加工理论:加涅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理解、应用等阶段。
2. 累积学习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一种累积过程,新的学习依赖于先前学习的基础。
他提出了九种学习类别,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高级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3. 学习风格:加涅根据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和信息加工方式将学习风格分为四种: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基质型和同化型。
4. 教学设计:加涅提倡以学习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他提出了五段教学模式,包括:导入、演示、解释、操作和总结。
5. 动机分类:加涅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并提出了八种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分别是:归属感、合作、认可、竞争、好奇心、序列、成长和成就。
6. 课程评价:加涅提倡对课程进行持续、系统的评价,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
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
从机能上,即从行为水平上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力图建立心理活动的计算机模型;涉及人如何注意、选择和接收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内在化和组织,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和指导自己的行为等。
认知心理学家利用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信息论的有关概念阐明人的认知过程及其适应行为,推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觉、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的研究中,取得迅速发展。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做出生涯决策以及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决策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
1991年,盖瑞破得森(Gary Peterson),詹姆斯•桑普森(James Sampson),罗伯特•里尔登(Robert Reardon )合著了《生涯发展和服务:一种认知的方法》(Career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 A Cognitive Approach ) 一书,阐述了这一认知信息加工的方法(简称CIP)。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起自不同的来源。
有人认为(Ellis , 1978),是受了格式塔记忆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强调,有机体如何组织他们记忆的内容,反映了他们是如何主动地组织知觉的方式。
也有人(Norman , 1970)区分了对当今信息加工理论有影响的三种理论:⑴由埃斯蒂斯和斯彭思等人最早提出的学习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learning theories) ; (2)强调以选择性注意为起点、长时记忆痕迹为终点的信号探示理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ies); ⑶注重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机模型理论(Computer-model theories)o按照斯奈尔贝克(G. E. Snelbecker)的观点,目前,被认为属于信息加工理论范围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1.侧重于数理统计分析的信息论美国学者香农(C. Shannon)被公认为是信息论之父。
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是指人类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融合和表达的过程,它是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该理论主要研究人类在面对复杂信息时的信息加工流程、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注意力的控制等问题。
信息加工理论旨在揭示人类认知本质和功能,为教育、管理、广告等实践领域提供理论支撑。
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原理1. 选择性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指人们在感知外界信息时,根据自身需求、兴趣、目的等条件,自动筛选出与之相关的信息,忽略其它无关信息的过程。
选择性注意力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信息加工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当我们以文本阅读为例时,我们可以快速扫描文章,选择出与我们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汇,忽略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 系统性加工系统性加工指人们在选择性注意力的基础上,对所选信息进行有意的加工,即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待学习的信息进行自我意义构建和创新性的组织处理。
系统性加工过程中,人们通常将所学习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之前的知识或经验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异同点,使其更加深入了解所学的内容。
3. 反馈效应反馈效应是指信息加工的结果反过来影响人们对原信息的认知和加工。
这是信息加工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例如,一个人对一幅画作持有非常初级且不了解其任何相关的背景知识,看了几次后,如果得知这幅画作的作者及它所描绘的画面内容,通过再次观察,人们会发现自己的认知对象的理解和欣赏上有了显著的改变,这就是反馈效应的作用。
4.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类在短暂的时期内,对于信息进行处理、储存和操作的能力,工作记忆一般通过短期记忆等方式进行操作。
如果数据信息没有被及时清除和储存,就会被忽视或遗忘,这就需要通过练习来增强工作记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时要注意清晰的转移注意力的同时,把要学习的内容先进行快速模式下阅读。
之后可以针对性的再次阅读,同时可以进行语音、视觉联想和练习记忆等过程。
小议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应用一、理论基础—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主要是将个体在学习时从接受刺激到表现反应的内在心理活动视作信息处理的历程。
它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
信息加工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有西蒙(H.Simon)、安德森(J.R.Anderson)和加涅(E.D.Gagne)等人。
二、实施载体—即兴题即兴,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毫无准备,仅就当时的感受创作、表演或演讲的。
语言类即兴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或者把即兴创作和表演结合起来。
学生根据回答是否有创造性而获得不同的分数。
三、研究目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国的学生理论成绩很优秀,但是在实践活动中涉及到创新思维方面的素质时学生的表现有所欠缺。
这篇论文以即兴题为载体,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研究过程—三者有机结合语言类即兴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给定的开放性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把存储在大脑中的长时记忆的内容快速的提取出来。
根据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回忆提取信息的过程取决于记忆编码的过程。
发散思维就是信息快速提取的过程,提取信息需要线索,所以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快速的想到若干线索并沿着线索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
首先要快速的把开放性的问题与生活中的相关事物联系起来,不要停顿,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想法的数量,保证思维的流畅性。
例如:上文中的语言即兴题例子,学生可以毫不犹豫的想出身边的许多动物,在想的过程中可以时不时的迸发出一些创造性的答案,有些学生会停顿,没有好的答案就不继续下去,导致思维的暂停。
有的时候快速的想出一些线索后会发现已有的线索会激发出新的线索,发生化学反应。
其次要主动的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比如事物的颜色、大小、状态、声音、材料、符合逻辑的特点等等,保证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上文中的《动物的作用》语言题,对于动物可以快速的这样想出许多:(1)从体型的大小来说,大体型的有:牛、虎、狮子、驴、河马等。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
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结果时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信息加工。
在各加工阶段发生的事情,称为学习的事件,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内部过程。
与此相应,教学过程要依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对学习过程发生影响。
因此,教学阶段应该与学习阶段相吻合。
在每一教学过程发生的事情称为教学的事件,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
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使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相匹配。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提出的学习模式是依据电子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并结合人对信息加工的特点提出来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的,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它主要用来说明人的学习的结构和过程。
对于理解人类的学习,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依据这一基本的学习过程和模式,对于如何安排教学以及进行教学设计都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主要表现为内部过程,而这种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教学和教学设计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事件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内部过程。
那么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如何一一对应呢?为了进行分析,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教学设计与之一一对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美国学者香农(C. Shannon )被公认为是信息论之父。
心理学家认为,信息论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把人类作为信息加工者的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人在对刺激作出反应时的积极选择的作用,而不是像在刺激-反应理论中所看到的那种起被动作用的人。
计算机模拟(computer simulation )通常是指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来描述人类信息加工过程时所采用的方法。
这方面最典型的人物是西蒙。
纽厄尔与西蒙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行为所涉及的基本结构,他们称之为“信息加工系统”或“IPS ”,图解如下:奈瑟(Neisser )承认计算机模拟和信息论对当代认知过程理论和研究的影响,并从信息论和计算机模拟方法中借用了许多方式,但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两种方法保持一定的距离。
奈瑟理论观点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是建构。
在他看来,研究认知过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过程是建构性质的。
(2)认知建构包括两个过程。
(3)思维有一种执行控制的机制,就像计算机程序中有一种执行程序一样。
(4)二级过程的认知运演是习得的,尽管它们部分是受遗传结构因素影响的。
(5)可以通过对视知觉的类推,来描述和解释记忆和遗忘的过程。
几乎所有信息加工论者都认为,学习实质上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他们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
信息加工论者主要关注的是这样两个问题:1、 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两种信息加工模式: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The Atkinison-Shiffring Model )和克雷克- 洛克哈特模式(The Craik-Lockhart Model )。
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由三个结构成分组成:(1)感觉登记;(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在他俩看来,重要的是,这三种记忆贮存不应该被看做大脑所占的特定部位,而应把它们看作是记忆过程中的三个方面或运演的特征。
克雷克-洛克哈特模式:他俩人的基本观点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与其说是由于信 息贮存在大脑中的“地方”产生的,不如说是由于它们获得的加工类型产生的。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Mills Gagne)结合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撑也极具技术操作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该理论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吸收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科学等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的精华,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类学习的内部过程。
一、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简述加涅将人类学习与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进行比拟,将学习行为分为若干加工阶段,假定人脑中的某些内部结构并有与这些结构相应的信息处理过程。
下图是其模型的一种形式。
在这个模型中,表示了信息从一个结构到另一个结构的完整流程:来自环境的刺激信息从感受器到感觉登记器,经过瞬时登记之后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极其有限,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不复述,会很快遗忘。
当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便要进入编码过程。
编码是指用各种方法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进行组织。
经过编码的信息可以长时间保持。
保留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可能通过提取再回到短时记忆,由短时记忆直接通向反应器,也可以直接从长时记忆进入反应发生器,引起反应器的活动,最终引起反应。
加涅的信息加工过程除了有关信息处理的过程外,还有一个控制过程,这就是“执行控制”和“预期”。
控制过程影响着注意和选择性知觉,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器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和采用何种提取策略。
“预期”是指学习动机,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对达到学习目标的期望。
“执行控制”和“预期”可以激化和改变信息流的加工,可以影响到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所以,加涅将它们单独进行排列。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加涅认为最典型的学习模式是信息加工模式。
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根据信息加工模式,揭示了学习的各个内部加工阶段,并把这些阶段与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对应起来。
第三章-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加涅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注重探讨刺激与心智活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心理活动。
他在对学习理论的探讨中,试图阐明学生的认知结构,并着重用信息加工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
在他看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代表了人类学习研究方面的重要进步。
(一)基本观点1.学习及其条件加涅认为:“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长过程。
”为了进一步说明学习的本质,加涅还区分出学习活动的四个构成要素:(1)学习者。
人和许多动物都能从事学习。
对人来说,人作为学习者有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有一个大脑把来自感官的信号用许多复杂的方法加以转变,还可以通过肌肉来表达各种行为以显示他已经学会的东西。
(2)情境。
刺激学习者的感官的事件统称刺激情境,单一的刺激事件通常称为刺激。
不断接受的刺激被组织成为刺激种反应的各种神经活动的图式,有些图式存贮在他的记忆中,可以重新恢复。
于是,这些记忆可以转变为行为,这些行为是通过被观察到的肌肉运动来执行各刺激种反应的。
(3)已有的学习结果。
对于学习的另一重要的“输入”是从记忆中恢复的内容。
这些内容有一种已经组织好的形式,它们是以前学习活动的结果。
(4)反应。
从这些输入及其以后的转变所产生的动作称为反应。
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地加以描述。
加涅反复强调,引起学习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内部条件,即学生在开始学习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另一类是外部条件,即学习的环境。
它涉及怎样安排教学内容,怎样传递给学生,怎样给予反馈以使学生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学生的内部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同,外部条件也应作相应的改变。
在加涅看来,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
2.学习的分类加涅早期将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八类,它们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的联合,多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
学习的要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加涅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简介一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200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60年代;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认知心理学革命”..认知学习理论也分为两派同时发展着;一派是以奥苏贝尔和布鲁纳为代表;强调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被称为建构主义者或结构主义者..另一派即是以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侧重研究人脑学习加工知识的过程和规律;分析信息从外部输入大脑;经过加工阶段;到产生外显反应时所经历的信息加工过程.. 加涅原是经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他吸收入了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持也有技术操作支持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加涅的主要著作:《学习的条件》1962、《教学设计的原理》1969《知识的获得》1962《学习对个体发展的贡献》1970《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1976《记忆结构与学习结果》1978《学习结果及其作用》1984《教学的学习基础》1988等..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三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模拟并说明人类学习和人脑加工外界刺激的过程的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二、五类学习结果1.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3.言语信息..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息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息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4.动作技能..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5.态度..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人选择自己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二种成分..三、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需要不同教学事件的支持;而教学事件又以学习者内部条件为基础;即学习者的内部认知..感觉器官直接接受来自环境中的感觉信息;并产生感觉滞留;形成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信息很容易丧失;这是对部分信息进行特殊的选择注意;进行特别加工;从而使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略长;但也比较短;也存在信息丧失;这是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复述;可以加深对短时记忆信息的记忆与理解;使之进入长时记忆阶段;再次过程中也需要调用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相应的规则和知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直接利用;也可先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到短时记忆中;在作出相应的操作;由效应器实施..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过程;即执行控制和预期;它们对整个认知过程起到控制引导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学习的四个要素:1.学习者2.刺激情境3.记忆4.反应四、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一学习过程加涅认为;学习是个体的一整套内部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把环境中的刺激转化为能进入长时间记忆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即学习的结果能给个体提供完成各种操作的能量..根据学习层次理论;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 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2.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3.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4.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5.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6.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7.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8.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加涅指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习过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使外部条件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和正确的联系;从而给学习者以积极的影响;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 二教学事件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习..教学:嵌于有目的的活动中的促进学习的一系列事件..学活动又称为教学的外部事件..加涅所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因为这九大教学事件是根据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过程提出来的;符合学习者对信息的认知过程..学习结果与教学事件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1.引起注意刺激变化刺激变化刺激变化刺激变化刺激变化2.告诉目标说明期望学习者达到什么状态;指明要求回答的言语问题实际示范要运用哪一种概念、规则或程序提供业绩的类别和实力说明或实际示范某一策略澄清期望采用的解决办法的一般性质说明目标提供旨在作出选择的行动类型实际示范期望的业绩3.回忆先前学习回忆组织有序的知识实体刺激回忆有组织的信息的上下文情景回忆先决规则和概念刺激回忆从属规则和概念回忆较简单的先决规则和概念回忆该学习所要求的任务策略及与之相关的智力技能回忆做出个人选择的情境及行动;运用榜样实际示范这种选择回忆相应的信息和技能回忆执行子程序及组成技能4.呈现刺激利用区分明显的特征呈现书面的或视听型言语陈述描述对象或符号的特征;使之带有概念和规则的形式.. 提供概念或规则的实例说明问题症结之所在并展示要施行的策略由榜样说明作出选择的性质由榜样实际示范他人的选择提供包括工具及实施途径的外部刺激;实际示范执行子程序5.提供学习指导通过知识实体间的相互联系详细说明内容;利用形象和记忆术提供纳入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的言语联结给出概念或规则的多种具体实例;为适当的序列联结提供言语线索对给出有实例的策略提供言语指导对新的解决办法给予指点和启发由榜样说明或实际示范行动选择;同时观察榜样对行动如何进行强化反复练习提供反馈性练习6.引发行为表现“说出来”请学习者解释信息未曾遇到过的情况请学习者在新实例中运用规则或概念解决不熟悉的问题要求解决问题在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情境中观察所作选择;问卷调查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作出选择完成业绩7.提供反馈确定信息陈述的正确程度确定应用规则或概念的正确程度确定解决问题的独创性对行动选择提供直接的或替代的强化对有关动作的精确性及时间要求提供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要求说出陈述的各种含义学习者用释义的方式重新说明信息在一系列附加的新实例中应用;学习者实际表现应用概念或规则学习者独创性的提出一个新的解决办法学习者在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作出期望的选择学习者完成全部技能组成的业绩9.增强保持和迁移在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中增效练习和间时练习与附加的信息复合体达成言语联结在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中增效练习和变式练习提供包括实例变式的定时复习提供解决各种新问题的机会为经挑选的行动选择提供附加的多样化情境学习者持续练习技能..。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什么是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是指认知心理学家把人看做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做是对信息的加工。
他们常常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作比拟,来说明人类的学习和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因而把研究的焦点放在追溯、描述心理运演的顺序和它们的产品上。
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其他学习理论不同,它不是以某一位理论家的研究或某种特定的研究方法为特征的,所以,该理论的观点是多种多样的。
加涅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学习的结果时,都把学习作为一个过程,每一过程都有开端和结尾。
因此,可以把这些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内容学习的模式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识别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
现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式,加涅认为,最典型的学习模式是信息加工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流动的经过: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
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个记忆贮存的时间非常短,一般只需百分之几秒。
有些部分登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失了。
被感觉登记了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
信息在这里可以保持二三十秒钟。
短时记忆的能力有限,一般只能贮存7个左右的信息项目。
当信息离开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编码是指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
信息是以编码的形式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
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要经过检索提取信息。
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然后再通向反应发生器。
我们再来看图中的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
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为学习动机。
正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
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讲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第七节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信息加工理论的分类、基本假设、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掌握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原理和认知模型的定义等现代心理学发展到6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科学的迅速崛起,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回答人类复杂认知过程上的失败,加之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积极影响,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范式——认知心理学(Congnitive Psychology)诞生了。
认知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
它强调心理学对人的各种认知过程的研究,并根据对各种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研究提出相应的认知模型或信息加工模型。
这些信息加工模型可供计算机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参考,并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的各种认知功能。
人工智能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它的诞生以1950年图灵发表的《计算机和智能》一文为标志。
关于人工智能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其核心意义是一致的,这就是使计算机能够做出一些表现人类智能的事情,并借此帮助我们理解智能的工作原理。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重心是设计各种体现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如问题解决程序、模式识别程序和学习程序等,使计算机代替人脑进行智能性工作。
认知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在于针对不同的学习类型提出学习过程的认知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让计算机模拟或实现相应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索学习过程的内在规律。
这样,认知心理学研究就同人工智能科学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本章在对信息加工心理学作简要地介绍之后,着重介绍几个学习的认知模型。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信息加工理论分类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学习的认知模型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及其面临的问题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集中于认知过程的研究,与认知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也和其他心理学思想一样源远流长。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加涅(R. M. Gagne)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该理论将学习过程看作是对信息的接受、加工和储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对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优化的信息加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
教师需要明确学习者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习者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并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学习者特征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教师需要对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提供参考。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例如,采用问题解决法、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程序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情境、呈现问题、提供资源、引导探究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和反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教师通过应用这一理论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