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常用生化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8
1、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
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
接种后,置36±1.0°C培养,每天观察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
2、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
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试验方法:以18~24h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斜面或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试验数种培养物)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C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
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
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或肉汤颜色无变化。
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关系。
培养基pH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适。
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
3 、明胶液化试验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或点种于平板培养基。
于20~22℃培养7~14天。
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
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
细菌的生化试验目的要求了解细菌生化试验的原理、方法及在细菌鉴定中的意义。
仪器及材料温箱、接种环、酒精灯、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醋酸铅蛋白胨水培养基、柠檬酸盐琼脂斜面培养基、MR试剂、VP试剂、靛基质试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沙门氏菌的24h纯培养物等。
方法与步骤细菌的生化试验,就是通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分析细菌的代谢产物来鉴别细菌的试验。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生化试验。
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用来做生化试验。
1.糖发酵试验将细菌无菌操作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48h,结果:只产酸(+),产酸产气(⊕),不发酵(-)。
2.甲基红(MR)试验与维-培(VP)试验取菌接种于2支含0.5%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温箱培养4d,分别作甲基红和维-培试验。
(1)甲基红试验取上述培养基一支,加入甲基红试剂(甲基红0.1g溶于95%酒精300ml中)5~6滴,液体呈红色者为阳性,黄色者为阴性,橙色者为可疑。
(2)维-培试验取上述培养基一支,先加维-培甲液(6%α-甲萘酚酒精溶液)3ml,再加入维-培乙液(40%氢氧化钾水溶液)1ml,混和后静置于试管架内观察2~4h,凡液体呈红色者为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3.靛基质试验有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遇相应试剂而呈红色。
试验时,取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2~3d;于培养基中加入戊二醇或二甲苯2~3ml,摇均,静置片刻后,沿试管壁加入靛基质试剂(配法: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1.0g,95%酒精95ml溶解后,再加浓盐酸50ml)2ml,若能形成玫瑰靛基质而呈红色,则为阳性反应,不变色为阴性反应。
4.HS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化2氢遇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则形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亚铁。
用接种针取菌穿刺于含有醋酸铅或硫酸亚铁的琼脂培养基中,37℃培养4d,凡沿穿刺线或穿刺线周围呈黑色者为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微生物学中,鉴定细菌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
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物质的代谢情况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本报告将介绍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二、目的本报告旨在介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包括试剂、操作步骤、结果解释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实验。
三、材料与方法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基;2. 硝酸盐还原试剂;3. 糖类试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4. 氨基酸试剂:天冬氨酸、赖氨酸;5. 酶试剂:淀粉酶、蛋白酶;6. 无水硫酸铜溶液。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解释1. 硝酸盐还原试验步骤:(1)取一支细菌液体培养物,加入硝酸盐还原试剂;(2)观察液体颜色变化。
结果解释:若液体变为红色,则表示细菌能够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是亚硝化菌。
若无颜色变化,则表示细菌不能还原硝酸盐。
2. 糖类代谢试验步骤:(1)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葡萄糖、果糖、半乳糖;(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葡萄糖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代谢;若在果糖或半乳糖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果糖或半乳糖进行发酵代谢。
3. 氨基酸代谢试验步骤:(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天冬氨酸和赖氨酸;(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天冬氨酸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天冬氨酸进行代谢;若在赖氨酸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赖氨酸进行代谢。
4. 酶代谢试验步骤:(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淀粉和蛋白质;(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淀粉试管内出现了透明带,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分泌淀粉酶;若在蛋白质试管内出现了变色,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分泌蛋白酶。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细菌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生长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确定细菌种类的过程。
在细菌鉴定中,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1. 氧气需求实验氧气需求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氧气需求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氧气浓度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如果细菌只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需氧菌;如果细菌只能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厌氧菌;如果细菌既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也能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兼性厌氧菌。
2. 糖类发酵实验糖类发酵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对不同糖类的发酵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糖类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培养基的酸碱度变化。
如果培养基的酸碱度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糖类进行了发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对哪些糖类具有发酵能力,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3. 氧化还原实验氧化还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氧化还原剂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如果培养基的颜色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氧化还原剂具有反应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4. 酶活性实验酶活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酶活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底物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底物的变化情况。
如果底物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底物具有酶活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的酶活性,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细菌的生化实验一、糖的发酵培养基:糖培养基PH7.6的蛋白胨水溶液(蛋白胨1%)(氯化钠0.5%)适量糖,1% 1.6%澳甲酚紫酒精溶液0.1% 分装10*100mm小试管,每管3-41^,内置一密闭端向上的发酵管, 10磅10分灭菌。
方法: 用接种环取少量纯培养物接种于培养基中,37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一般观察2-3天。
结果: 产酸则培养基由兰紫变黄,用“ + ”表示。
产酸又产气,则培养基变黄,小管内有气泡,用“。
”表示,无变化则培养基仍为兰紫色,管内也无气泡,用“-”表示。
原理: 指示剂澳甲酚紫的指示范围为PH5.2-6.8(黄-紫)。
每一种糖(醇)培养基内只含一种糖(醇)的成分,接种进去的细菌若能发酵这种糖,则可产生乳酸,使PH下降,培养及就由兰紫色变为黄色,如果同时还产生CO2、H2、CH4等气体,则小管内留有气泡,如果不能发酵分解这种糖,则培养及不变色也无气泡。
培养基:蛋白胨水蛋白胨1%氯化钠0.5%蒸馏水适量其中的蛋白胨最好选用含色氨酸较多的多价蛋白胨。
每支小试管分装3-4ml, 10磅10分灭菌。
试剂:(欧立希氏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1g纯乙醇95ml浓盐酸20ml以上物品依次混合溶解方法:接种细菌于培养基中,37摄氏度培养24-48小时后,取出加乙醚约0.7cm厚,塞紧棉塞后摇震,使乙醚与培养物混匀,静置于试管架内数分钟,待乙醚浮至培养基表面,打开棉塞,沿试管壁慢慢加入靛基质试剂4-5滴,不要摇。
结果:乙醚层现红色为阳性,以“ + ”表示,不变者为阴性,以“-”表示。
原理:细菌若有色氨酸酶,就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
靛基质无色,但遇到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则可以生成红色的靛基质,以肉眼可见。
三、甲基红实验:培养及:葡萄糖蛋白胨水(PH7.4)葡萄糖0.5%磷酸氢二钾0.5%蛋白胨0.5%蒸馏水适量加热溶解后,分装小试管,每管3-4ml,10磅10分灭菌试剂:0.1g甲基红溶于300ml95%乙醇中,加蒸馏水至500ml方法:接种细菌于培养液中,37摄氏度培养2-4天,取出加M、R试剂3-4 滴。
细菌的生化实验一、糖的发酵培养基:糖培养基PH7.6的蛋白胨水溶液(蛋白胨1%)(氯化钠0.5%)适量糖,1%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 0.1%分装10*100mm小试管,每管3-4ml,内置一密闭端向上的发酵管,10磅10分灭菌。
方法:用接种环取少量纯培养物接种于培养基中,37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一般观察2-3天。
结果:产酸则培养基由兰紫变黄,用“+”表示。
产酸又产气,则培养基变黄,小管内有气泡,用“☉”表示,无变化则培养基仍为兰紫色,管内也无气泡,用“-”表示。
原理:指示剂溴甲酚紫的指示范围为PH5.2-6.8(黄-紫)。
每一种糖(醇)培养基内只含一种糖(醇)的成分,接种进去的细菌若能发酵这种糖,则可产生乳酸,使PH下降,培养及就由兰紫色变为黄色,如果同时还产生CO2、H2、CH4等气体,则小管内留有气泡,如果不能发酵分解这种糖,则培养及不变色也无气泡。
二、靛基质实验培养基:蛋白胨水蛋白胨 1%氯化钠 0.5%蒸馏水适量其中的蛋白胨最好选用含色氨酸较多的多价蛋白胨。
每支小试管分装3-4ml,10磅10分灭菌。
试剂:(欧立希氏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1g纯乙醇 95ml浓盐酸 20ml以上物品依次混合溶解方法:接种细菌于培养基中,37摄氏度培养24-48小时后,取出加乙醚约0.7cm厚,塞紧棉塞后摇震,使乙醚与培养物混匀,静置于试管架内数分钟,待乙醚浮至培养基表面,打开棉塞,沿试管壁慢慢加入靛基质试剂4-5滴,不要摇。
结果:乙醚层现红色为阳性,以“+”表示,不变者为阴性,以“-”表示。
原理:细菌若有色氨酸酶,就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
靛基质无色,但遇到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则可以生成红色的靛基质,以肉眼可见。
三、甲基红实验:培养及:葡萄糖蛋白胨水(PH7.4)葡萄糖 0.5%磷酸氢二钾 0.5%蛋白胨 0.5%蒸馏水适量加热溶解后,分装小试管,每管3-4ml,10磅10分灭菌试剂:0.1g甲基红溶于300ml95%乙醇中,加蒸馏水至500ml方法:接种细菌于培养液中,37摄氏度培养2-4天,取出加M、R试剂3-4滴。
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试验(一)什么是生化试验?指通过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谢方式和条件等来鉴别细菌的类别、属种的试验。
生化试验或称生化反应:细菌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不一致,因此其代谢产物各异。
在培养基中加入可与被测终产物反应的指示剂,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如颜色的改变等,利用生化方法来鉴定细菌的试验,统称为细菌的生化试验或称生化反应(二)生化试验的方法:1在培养物中加入某种底物与指示剂,经接种、培养后,观察培养基的pH值变化。
2在培养物中加入试剂,观察它们同细菌代谢产物所生成的颜色反应。
3根据酶作用的反应特性,测定酶的存在。
4根据细菌对理化条件和药品的敏感性,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三)生化试验的注意事项1.待检菌应是新鲜培养物,培养18~24h。
2.待检菌应是纯种培养物。
3.遵守观察反应的时间。
观察结果的时间,多为24或48小时。
4.应做必要的对照试验。
5.提高阳性检出率,至少挑取2~3待检的疑似菌落分别进行试验。
(四)检验细菌的生化试验范围:1、糖(醇)类代谢试验 2、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3、有机酸盐和铵盐的利用试验 4、呼吸酶类试验 5、毒性酶类试验二、糖醇类代谢试验(一)糖醇类发酵试验(二)葡萄糖氧化发酵(O/F)试验(三)V-P试验(四)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MR(五)七叶苷水解试验(六)甘油品红试验(一)糖醇类发酵试验1、原理:不同的细菌对各种糖醇的分解能力及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各不同,有的能分解多种糖(醇),有的只能分解1~2种糖(醇) ,有的分解糖(醇)能产酸产气,有的分解糖(醇)只产酸不产气,根据这些特点,可鉴别细菌。
常用的糖醇单糖:葡萄糖、甘露糖醇、木糖、半乳糖鼠李糖双糖:乳糖、蔗糖、麦芽糖、蕈糖三糖:棉子糖多糖:菊糖、肝糖、淀粉醇类:甘露醇、山梨醇、肌醇、卫茅醇2试验方法: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糖发酵管中,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背景细菌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生理特征和生化反应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特性。
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其中的关键步骤,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物质的代谢情况,可以获取有关其代谢能力、营养需求和产物生成等信息。
本报告旨在介绍常用的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提供准确的鉴定和分类建议。
分析1. 嗜热/嗜冷性嗜热/嗜冷性是指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
常用实验方法包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根据结果可将细菌分为嗜热菌(适宜高温)、嗜冷菌(适宜低温)或中温菌(适宜中等温度)。
2. 好氧/厌氧性好氧/厌氧性是指细菌对氧气需求的差异。
常用实验方法包括在含氧和不含氧的培养条件下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根据结果可将细菌分为好氧菌(需氧)、厌氧菌(不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能在有或无氧的条件下生长)。
3.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观察细菌壁结构的常用方法。
该实验通过处理细菌样品,并使用革兰染色剂将其染色,然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根据结果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蓝紫色)或革兰阴性(红粉色)。
4. 淀粉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对淀粉的降解能力。
该实验将待测细菌培养于含淀粉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液滴定并观察是否出现透明圈。
透明圈表示淀粉被降解且产生了淀粉酶。
5. 水解酪蛋白活性水解酪蛋白活性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对酪蛋白的降解能力。
该实验将待测细菌培养于含酪蛋白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盖有硫酸铜的试管放置在平板上,观察是否出现由蓝色转变为紫色的反应。
颜色变化表示细菌产生了水解酪蛋白酶。
6. 氧化/发酵代谢氧化/发酵代谢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产物。
该实验将待测细菌接种于含有碳源的培养基中,并根据pH指示剂颜色变化观察细菌是通过氧化代谢还是发酵代谢产生能量。
氧化代谢通常伴随着pH值升高,培养基呈碱性;而发酵代谢则通常伴随着pH值降低,培养基呈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