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部电极放在左乳头左侧,其中心位于腋中线上 2)前后位:心底部电极置于左前胸壁,覆盖胸前区,另一个
电极置于右肩胛下区
电极位置是影响除颤成功率第二因素
➢两个电极的安置必须使心脏(首要是心 室)位于电流的路径中心。使电流能流过 整个心脏。
除颤三部曲 第一步:选择能量
成人:单向波:360J 双向波:200J
5.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 或盐水相连 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 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 伤及操作者。
6.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 接触.
7.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 物品接触。
8.电除颤后,一般需要20~30s才能恢复正常 窦性节律,因此电击后仍应继续进行CPR, 直至能触及颈动脉搏动为止。
M4735
M-Serial
CCT
除颤仪的发明
❖ 1947年,BECK等首次在临床上用交流电电 击开胸后的心脏而使心室颤动终止。
❖ 1952年,卓尔(PUAL ZOLL)教授成功装 置第一台除颤仪-交流电胸外除颤器并应用 于临床。
❖ 1962年,LOWN等证明直流电比交流电更 为安全和有效。
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 挽救了成千上万病人的生命!
心电图特点 1.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形态与时限多正常,伴差异传导时异常 3.逆行性P波,不宜辨认 4.起始突然
室上性心动过速 →
同步电复律
心电图特点 1.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f波频率为 350~600次/分 2.心室律>100次/分,绝对不规则 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房颤 → →
同步电复律
心电图特点 1.连续出现室早≥3个 2.心室率100-250次/分 3.QRS波形态畸形,时限大于0.12秒 4.突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