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平法识图规则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3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一般按照剪力墙上洞口的大小、多少及排列方式,将剪力墙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整体墙没有门窗洞口或只有少量很小的洞口时,可以忽略洞口的存在,这种剪力墙即称为整体剪力墙,简称整体墙。
当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超过剪力墙侧面积的15%,且洞口间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洞口长边尺寸时,即为整体墙。
小开口整体墙门窗洞口尺寸比整体墙要大一些,此时墙肢中已出现局部弯矩,这种墙称为小开口整体墙。
连肢墙剪力墙上开有一列或多列洞口,且洞口尺寸相对较大,此时剪力墙的受力相当于通过洞口之间的连梁连在一起的一系列墙肢,故称连肢墙。
框支剪力墙当底层需要大空间时,采用框架结构支撑上部剪力墙,就形成框支剪力墙。
在地震区,不容许采用纯粹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壁式框架在连肢墙中,如果洞口开的再大一些,使得墙肢刚度较弱、连梁刚度相对较强时,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已接近框架。
由于剪力墙的厚度较框架结构梁柱的宽度要小一些,故称壁式框架。
开有不规则洞口的剪力墙有时由于建筑使用的要求,需要在剪力墙上开有较大的洞口,而且洞口的排列不规则,即为此种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剪力墙的类型划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划分,严格划分剪力墙的类型还需要考虑剪力墙本身的受力特点。
根据受力性能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独立墙肢整体小开口剪力墙整截面剪力墙壁式框架连肢剪力墙平面布置剪力墙结构中全部竖向荷载和水平力都由钢筋混凝土墙承受,所以剪力墙应沿平面主要轴线方向布置。
1.矩形、L形、T形平面时,剪力墙沿两个正交的主轴方向布置;2.三角形及Y形平面可沿三个方向布置;3.正多边形、圆形和弧形平面,则可沿径向及环向布置。
单片剪力墙的长度不宜过大:1.长度很大的剪力墙,刚度很大将使结构的周期过短,地震力太大不经济;2.剪力墙以处于受弯工作状态时,才能有足够的延性,故剪力墙应当是高细的,如果剪力墙太长时,将形成低宽剪力墙,就会易受剪破坏,剪力墙呈脆性,不利于抗震。
故同一轴线上的连续剪力墙过长时,应用楼板或小连梁分成若干个墙段,每个墙段的高宽比应不小于2。
平法看图要点之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看图原则:先校对平面,后校对构件;根据构件类型,分类逐一细看;先看各构件,再看节点与连接。
1.看结构设计说明中的有关内容。
明确底部加强区在剪力墙施工图中的部位及高度范围;2.检查各构件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
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墙柱及洞口布置,查对剪力墙各构件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是否正确。
特别应注意变截面处上下截面与轴线的梁轴线的关系;3.从图中(截面注写方式)及表中(列表注写方式)检查剪力墙身、剪力墙柱、剪力墙梁的编号、起止标高、截面尺寸、配筋、箍筋。
当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时,应将表和结构平面图对应起来一起看;4.剪力墙柱的构造详图和剪力墙身水平、竖直分布筋构造详图,结合平面图中剪力墙柱的配筋,搞清从基础到屋顶整根柱或整片墙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5.剪力墙梁的构造详图,结合平面图中剪力墙梁的配筋,全面理解梁的纵向钢筋、纵向钢筋锚固、箍筋设置要求、梁侧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要求等;6.其余构件与剪力墙的连接,剪力墙与填充墙的拉接;7.全面理解剪力墙的配筋图,读者可以自己动手画出整片剪力墙各构件的配筋立面图。
抗震柱KZ的箍筋还是外箍加拉筋好一位呢称为涵秋1234的网友不久前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发帖说:03G101-1中讲到柱复合箍筋时,有一点让人很疑惑的地方,就是柱的复合箍筋里面套的小箍筋可以用拉钩代替,大家可以仔细看03101-1的46页注2的这句话,如果那样,能够省下一些制作箍筋的钢筋,尽管是笔误,但是估计没人敢那样做,我把那句话挑出来问过技术负责人、监理总监、设计院设计师,大都认为是笔误,但是所表达的意思没人敢表态,这也印证了对03G101的评价,作为参考可以,依据只能选取有用的。
一丁老师指出,03G101-1关于柱复合箍的这个要求提得非常好,不是笔误,而是一项有科学试验研究成果做坚强依托的切实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大箍套小箍,(03G101-1)主要是对梁箍筋的设计要求;对抗震框架柱子的井字复合箍,(03G101-1)则推崇外箍加拉筋的抗震构造。
剪力墙平法识图规则在建筑工程中,剪力墙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构件,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力和风荷载。
而要准确理解和施工剪力墙,掌握剪力墙平法识图规则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剪力墙平法识图的相关规则。
一、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剪力墙平法施工图通常采用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来表达。
列表注写方式,就是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表格的形式来注写几何尺寸和配筋等具体数值。
这种方式条理清晰,便于对照查看。
截面注写方式,则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
其直观性较强,能让人对构件的情况一目了然。
二、剪力墙柱的平法识图规则剪力墙柱包括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大类。
约束边缘构件又分为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柱、约束边缘转角墙柱等。
在识图时,要注意其编号、截面尺寸、纵筋和箍筋的配置情况。
例如,编号 YAZ 表示约束边缘暗柱,其纵筋和箍筋的规格、间距等信息都会在相应的标注中给出。
构造边缘构件同样有多种类型,如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等。
它们的标注方式与约束边缘构件类似,但配筋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剪力墙柱的纵筋,要注意其根数、直径和级别。
箍筋则要关注其类型(如矩形箍筋、菱形箍筋等)、肢数、直径和间距。
三、剪力墙身的平法识图规则剪力墙身的编号由墙身代号、序号以及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
例如,Q1(2 排)表示编号为 1 的剪力墙身,配置 2 排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
在识图时,要明确墙身的厚度、长度,以及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规格、间距。
水平分布钢筋通常在墙身的外侧和内侧分别配置,标注方式如“外侧水平分布钢筋:C12@200;内侧水平分布钢筋:C10@200”。
竖向分布钢筋的标注方式类似。
此外,还需注意墙身是否存在洞口,以及洞口的加强钢筋配置情况。
剪力墙平法识图规则在建筑工程中,剪力墙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构件,用于承受水平荷载和提供结构的侧向稳定性。
而要准确理解和施工剪力墙,掌握剪力墙平法识图规则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规则。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是通过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来表达的。
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的是剪力墙的通用数值,包括墙编号、墙厚、墙身纵筋、墙肢的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等信息。
比如说,墙编号 Q1 (200),这里的“Q1”表示编号为 1 的剪力墙,“200”则表示墙厚为 200 毫米。
墙身纵筋的标注也有其特定规则。
以 HRB400 级钢筋为例,如果标注为“10@200”,那就意味着使用直径为10 毫米的HRB400 级钢筋,其间距为 200 毫米。
约束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约束边缘转角墙等。
在集中标注中,会明确其编号、尺寸和纵筋、箍筋等配筋信息。
原位标注则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标注的具体数值,主要是对集中标注内容的补充或修正。
比如,某一部位的墙厚发生变化、纵筋根数或直径不同等。
列表注写方式类似于集中标注,但它是通过表格的形式来清晰地列出剪力墙的各项参数和配筋信息。
截面注写方式是在剪力墙的剖面图上直接标注其尺寸、纵筋、箍筋等详细信息。
在识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墙厚的变化。
由于建筑结构的需要,剪力墙的厚度可能在不同部位有所不同。
这需要我们仔细对照图纸,确保施工时的尺寸准确无误。
其次是纵筋的连接和锚固。
纵筋的连接方式和锚固长度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要根据具体的钢筋级别、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来确定。
再者是箍筋的布置。
箍筋的间距、直径和形状等都要按照图纸的标注进行施工,以保证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另外,对于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识图要格外仔细。
它们的配筋和尺寸通常与墙身有所不同,是保证剪力墙结构性能的关键部位。
为了更好地掌握剪力墙平法识图规则,我们还需要熟悉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图集。
剪力墙平法识图完整版本剪力墙平法识图完整版本一、介绍剪力墙平法识图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将详细介绍剪力墙平法识图的各个方面,包括识图方法、设计要求、施工规范等内容。
二、剪力墙平法识图方法1. 概述剪力墙平法识图是基于平面结构进行的识图方法。
在此方法中,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平面形状,并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方便分析的单元。
然后,根据结构划分的单元,进行荷载分析和内力计算,最终得到结构的受力状态。
2. 平面形状的确定确定结构的平面形状是剪力墙平法识图的第一步。
一般情况下,该平面形状应符合结构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到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施工上的可行性。
3. 单元划分单元划分是剪力墙平法识图的关键步骤之一。
单元的划分应根据结构的形状、受力情况和材料特性等因素进行,以便进行荷载分析和内力计算。
4. 荷载分析和内力计算荷载分析和内力计算是剪力墙平法识图的核心内容。
在进行荷载分析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各项荷载,并将其分配到各个单元上。
然后,根据单元划分和荷载分析的结果,进行内力计算,得到各个单元的内力状态。
5. 结构受力状态的确定通过荷载分析和内力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单元的受力状态。
根据受力状态,可以进行结构的设计和优化,以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三、设计要求1. 强度要求剪力墙平法识图的设计要求中,强度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对于剪力墙结构而言,强度要求包括水平荷载的抗力和剪力墙的抗震能力等。
2. 刚度要求刚度要求是剪力墙平法识图的设计要求之二。
对于剪力墙结构,刚度要求包括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剪力墙的局部刚度。
3. 稳定性要求稳定性要求是剪力墙平法识图的设计要求之三。
在剪力墙结构中,稳定性要求包括结构的整体稳定和剪力墙的局部稳定。
四、施工规范1. 材料要求剪力墙平法识图的施工规范中,对材料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剪力墙结构而言,需要选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优质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护。
2.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是剪力墙平法识图的施工规范之一。
剪力墙平法识图规则在建筑工程中,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用于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和风荷载。
而要正确理解和施工剪力墙,就必须掌握剪力墙平法识图规则。
这一规则是建筑行业中用于表示剪力墙结构的一套标准方法,它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设计意图,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剪力墙平法识图规则主要包括剪力墙的编号、几何尺寸、钢筋配置等方面的表示方法。
首先,剪力墙的编号是识别不同剪力墙的重要标识。
通常,编号由墙柱类型代号、序号以及墙身类型代号组成。
比如,约束边缘构件用YBZ 表示,构造边缘构件用 GBZ 表示。
通过这些清晰的编号,施工人员能够迅速区分不同位置和功能的剪力墙。
剪力墙的几何尺寸在平法识图中也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会标注墙身的厚度、长度和高度等尺寸。
墙身厚度以毫米为单位标注,而长度和高度则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和设计要求进行标注。
这些尺寸信息对于施工中模板的制作、钢筋的下料等工作至关重要。
钢筋配置是剪力墙平法识图的核心内容之一。
剪力墙中的钢筋主要包括竖向钢筋、水平钢筋和拉筋。
竖向钢筋通常在墙的两端和中部配置,用于承受竖向荷载和抵抗弯矩。
水平钢筋则沿墙的水平方向布置,增强墙体的抗剪能力。
拉筋则用于固定竖向和水平钢筋的位置,确保钢筋的间距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在平法识图中,钢筋的标注方式有多种。
例如,对于竖向钢筋,会标注钢筋的级别、直径、间距以及在墙身中的布置范围。
水平钢筋的标注方式类似,同时还会注明钢筋的连接方式和锚固长度。
拉筋则会标注其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以及布置方式。
除了上述基本内容,剪力墙平法识图规则还涉及到洞口的表示方法。
洞口在剪力墙中是常见的,其位置、尺寸和加强钢筋的配置都需要准确表示。
洞口的标注通常包括洞口的编号、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的定位尺寸以及洞口加强钢筋的信息。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变截面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等,平法识图规则也有相应的规定。
变截面剪力墙需要标注截面变化的位置和尺寸,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则需要分别标注钢筋的配置情况。
结构施工图,剪力墙平法快速识图实例讲解1、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可按如下方法识读:(1)查看轴线编号及间距尺寸,是否与建筑图、基础图一致。
(2)确定每道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编号、数量及位置,墙身的编号、尺寸、洞口位置。
是否符合建筑平面图布置(3)明确各标高范围剪力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4)根据剪力墙编号,查看图中截面和墙身表,明确剪力墙的标高、截面尺寸和配筋。
(5)根据抗震等级、图集标准确定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构造(6)再根据抗震等级、标准构造要求确定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构造要求(包括纵向钢筋连接的方式、位置、锚固搭接长度、弯折要求、柱头节点要求;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等)。
(7)确定剪力墙梁的标高、截面尺寸和配筋。
再根据抗震等级、标准构造要求确定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构造要求(包括纵向钢筋锚固搭接长度、箍筋的摆放位置等)。
2、结构图实例分析某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某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表达出的意义如下:(1)构造边缘端柱2。
纵筋全部为22根直径为20mm的HRB400级钢筋;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mm,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200mm布置;X向截面定位尺寸,自轴线向左900mm;凸出墙部位,X向截面定位尺寸,自轴线向两侧各300mm;凸出墙部位,Y向截面定位尺寸,自轴线向上150mm,向下450mm。
(2)剪力墙身1号(设置2排钢筋)。
墙身厚度300mm;水平分布筋用HPB300级钢筋,直径12mm,间距250mm;竖向分布筋用HPB300级钢筋,直径12mm,间距250mm;墙身拉筋是HPB300级钢筋,直径6mm,间距250mm(图纸说明中会注明布置方式)。
(3)连梁2。
3层连梁截面宽为300mm,高为2520mm,梁顶低于3层结构层标高1.200m;4层连梁截面宽为300mm,高为2070mm,梁顶低于4层结构层标高0.900m;5~9层连梁截面宽为300mm,高为1770mm,梁顶低于对应结构层标高0.900m;箍筋是HPB300级钢筋,直径10mm,间距150mm(2肢箍);梁上部纵筋使用4根HRB400级钢筋,直径22mm;下部纵筋用4根HRB400级钢筋,直径2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