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二)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的丰富内涵和多样风格令人赞叹不已。
以下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唐代文学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众多杰出的诗人。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作常常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奔放的情感,展现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如《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出他的豁达与自信。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是现实主义的典范。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刻地描绘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王维,其诗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富有禅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给人一种宁静、淡远的美感。
唐代的诗歌流派众多,除了以上诗人,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等,他们的诗作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士的英勇。
唐代的古文运动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的浮华文风。
二、宋代文学词在宋代达到了鼎盛。
柳永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多描写市民生活和男女之情,语言通俗,音律优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苏轼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壮阔之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李清照,作为南宋女词人,前期作品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因经历了国破家亡,词风转为沉郁悲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叠词生动地表现出内心的愁苦。
宋代的诗歌也有一定成就,以陆游为代表。
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三、元代文学元杂剧在元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窦娥冤》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古代文学2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1、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赋作家:贾谊。
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3、司马相如是汉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其中《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也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4、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对汉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又一赋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善于模仿著称的作家。
代表作: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5、司马迁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例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6、乐府: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儿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乐府诗在汉武帝时达到顶峰。
7、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
8、东汉两名家:班固两都赋----《西都赋》、《东都赋》张衡------《二京赋》9、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有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名词解释)10、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观沧海》。
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11、《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2、三曹最有成就的是曹植,代表作,前期---《白马篇》,后期《赠白马王彪》,赋《洛神赋》。
13、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竹林七贤:嵇康、向秀、王戎、阮籍、山涛、刘伶、阮咸14、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的太康诗风就是指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嵇阮:嵇康和阮籍15、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确是《咏史》诗八首,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
16、南朝民歌代表《西洲曲》,抒情长诗北朝民歌代表《木兰诗》,叙事长诗南方民歌是南方农商文化的产物,好美女,多写男女之情;清丽缠绵北方名歌是北方内陆农牧文化的产物,崇尚英雄,粗犷豪放17、元嘉三大家:鲍照、颜延之、谢灵运18、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为“永明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它的主要特点
是以音乐方式演唱,是古代音乐和文学艺术的结合体。
2.唐诗: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唐诗是当时最
为著名和流行的文学形式。
唐诗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运用了大
量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格。
4.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戏剧形式,包括了杂剧、散曲和
元杂剧等。
元曲的特点是结构精巧,情节曲折,语言生动。
其中最著名的
作品是《长生殿》、《窦娥冤》等。
5.四大奇书:四大奇书指《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三国演义》。
它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描绘了社会风俗和人物性格。
7.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
许多杰出的小说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金瓶梅》、《红楼梦》等。
这些
小说以真实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文学运动,发生
在清代中期。
这一运动主张以唐宋以前的文学作品作为写作的模板,主张
回归古文的风格和规范,以弘扬传统文化。
9.诗词格律:中国古代诗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这些格律要求包括了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对于古
代诗词的写作和鉴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1、战乱和分裂。
礼教松弛,思想解放2、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发言玄远、清谈玄理,纵情山水,玄言诗3、门阀制度导致了士族与庶族的对立。
士族与皇室共掌大权,对皇权专制有一定的削弱。
众多文学家族的出现;寒士文学4、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隐居不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成为了许多士人切实的选择,成为文坛吟咏的一大主题。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文学的自觉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
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1.文的自觉与人的自觉汉代经、史、子、集渐趋分离,文学逐渐摆脱经学束缚的时代。
文人在大量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开始总结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
(经学是政治的,独断的,排他的)汉末以来抒情传统的建立和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汉魏晋文学之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正是人的觉醒促使文学“自觉”发展的典型例证。
文学由此而注重抒发一己生命的情思,甚至走向了政教的对立面。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曹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典论·论文》)2.文体辨析、文集编纂及文学批评的兴盛文体辨析的兴盛、文学流派的形成,是文学繁荣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一方面促进了写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批评。
文学独立、自觉的另一个标志是总集、别集的编纂。
不同的编法,在于表达不同的文学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学批评促进了总集的编纂。
文学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大批依据文学审美特征而开展批评的论文和专著。
其讨论内容的丰富和批评形式的多样化,都为后世的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础。
文学的自觉是不是伪命题? 《光明日报》2015年6月25日第7版游国恩、李泽厚、袁行霈、人民大学李炳海:文学的自觉是一个渐进过程,是社会性的、群体性的,是抒情化、个性化的,从孔子以来的道德论、教化论。
)o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A ]贺铸《青玉案》 )。
2、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融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这首词写于([B ]元宵节 )o3、 姜夔《扬州慢》小序中说,其中“《黍离》”所用典故出自([A ]《诗经》 )<>4、 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中的“杜郎”是指([B ]杜牧 )。
5、 下列词人与词集归属正确的是([C ]周邦彦《片玉词》 )o6、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人是([B ]欧阳修 )o7、 陆游《关山月》一诗的题目是([A ]乐府旧题 )o8、 王禹偶《村行》是一首([B ]七言律诗 )诗。
9、 被刘克庄称为宋诗开山之祖的是([B ]梅尧臣 )o 10、范成大《四时111园杂兴》“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描写是([A ]春天 11、欧阳修《戏答元珍》中抒发自慰之情的是([D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不须嗟)。
12、末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A ]江西诗派 )o13、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驳斥“征利”的话语是([C ]为天下理财 )o14、 《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的“满招损,谦得益”出自([A ]《尚书》 )o15、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于([B ]南京 )o16、 陆游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更著风和雨”写的是[D ]梅花17、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描写的是([A ]南京 18、 柳永雅词在艺术上的特点之一是([C ]以赋为词 )o 19、 柳永《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写的是([B ]杭州20、 元代作家萨都剌的集子是([A ]《雁门集》 )o21、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诗出自([D ]《村行》 )o22、 f l “张三影”之称的文学家是([C ]张先 )o23、 作者在《岳阳楼记》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是([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o2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是([B ]晏殊 )o25、 下列《八声甘州》词句中,用了领字的一句是([B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26、 “重湖叠爆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所描写的地方是([B ]杭州 )o27、 下列“苏门四学士”中,后来称为江西诗派宗师的是([D ]黄庭坚 )<>28、 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描写的是([C ]忧郁孤独的感受 )<>29、 下列词人中,被认为是北宋文人词集大成者的是([C ]周邦彦 )o30、 《项脊轩志》以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作结,其目的是表达([D ]对亡妻的思念)<>31、 元杂剧中表现王昭君故事的剧作是([B ]《汉宫秋》 )o32、 《朝天子》(咏喇叭)中“喇叭”喻指([C ]宦官 )<>33、 《朝天子》(咏喇叭)采用的艺术手法是([B ]嘲讽夸张34、 我国第一部供案头阅读的长篇通俗小说是([A ]《三国演义》 )o35、 美汉卿《窦娥冤》中揭示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是([B ]封建统治腐败 )o36、 张养浩《潼关怀古》“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指([A ]华山37、 《窦娥冤》中窦娥发誓“三伏天飞雪”所用典故是([D ]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o38、 王实甫《西厢记》“淋漓襟袖啼红泪“司马青衫更湿”出自([B ]《琵琶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合集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3)大量用典(2)诗中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介词。
(3)他利用诗歌议论时政,探讨学术问题,鉴赏文物书画,歌咏日常常见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创新,秀过表面现象进一步表现他对事物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以议论为诗。
(4)在诗之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诗实为枢纽。
叶燮《原诗》认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梅尧臣、苏舜钦二人。
4、梅尧臣诗的特点(1)题材非常广泛,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现实人民的疾苦,另一类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
(2)常以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其间,使之有理趣,如食橄榄,耐人咀嚼,这也是宋诗的特色。
(3)诗歌创作经历了由前期的清丽平淡到后期的古朴深远转变。
(4)以朴素的语言表现真实的感情,从而有耐人咀嚼的艺术吸引力。
(5)梅尧臣做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而深邃其里的。
梅诗的“平淡”具备这样的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浓厚而语句平淡,寓意峭工朴素,淡而有味,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倾向。
5、苏舜钦诗的特点(1)他力主改革弊政,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悲愤的生活经历,豪迈刚烈的性格,都促使他用豪犷激切,直抒胸臆的方式写诗。
(2)作诗充满激情,其诗歌作品的主要风格是豪犷雄放。
(3)他的观察力虽没有梅尧臣那样细密,情感比较激昂,语言比较畅达,只是修辞上常犯精糙生硬的毛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
带有鲜明的功利主义,主张为文要“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主张文道合一。
王安石的散文特色:(1)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笔力雄健,文风峭刻。
(2)以议论说理见长,有些文章给人以一种形象性、艺术感染力较弱的感觉。
(3)语言简炼明快。
6、简析王安石早晚诗风的不同(1)早年诗多直抒胸臆,不少咏史诗或怀古的诗篇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陈忻一、宋初三体,特别是西昆体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是领袖三.欧阳修散文的特点(成就、贡献)四.梅尧臣、苏舜钦开创宋诗风格五.王安石“荆公体”(半山诗)六.苏轼散文的特点、苏轼诗歌的特色、苏轼词的革新意义七.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山谷体诗、黄庭坚主要文学主张八.陈师道后山体九.柳永慢词的意义贡献十.周邦彦词的集大成(艺术特色)十一.李清照“易安体”的特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十二.朱敦儒“樵歌体”十三.辛弃疾词内容、艺术成就、辛派词人十四.中兴四大诗人十五.陆游的爱国诗、散文有哪些十六.杨万里“诚斋体”、“活法诗”十七.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十八.姜夔白石词清空骚雅的特征十九.梦窗词的特色二十.清雅派词人二十一.永嘉四灵、江湖诗派二十二.吴蔡体、国朝文派、二十三.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金元最有成就的诗人二十四.《西厢记诸宫调》的价值二十五.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及其主要代表作品的意义和主要人物分析、四大爱情剧、五大历史剧二十六.元杂剧的体制、旦本、末本二十七.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二十八.关汉卿公案剧、妇女生活剧、历史剧的代表作品二十九.《西厢记》故事的源起、王西厢的戏剧冲突、主要人物分析三十.散曲及其分类(小令、套数、带过曲)三十一.曲状元马致远、清丽派散曲代表人物乔吉、张可久三十二.南戏与杂剧的区别、元代四大传奇(四大南戏)、南戏之祖、三十三.话本、平话《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原始雏形。
三十四.元诗四大家、铁崖体三十五.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奇书)及其各自的类型和思想倾向、艺术成就三十六.明代短篇小说(拟话本)三言二拍及其思想倾向、艺术成就三十七.明代杂剧:徐渭《四声猿》三十八.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汤沈之争三十九.临川四梦、《牡丹亭》人物形象四十.明代诗文:台阁体、茶陵派、唐宋派、童心说、公安派、竟陵派张岱小品文集大成、前七子、后七子、复社几社诗歌四十一.清代诗歌:江左三大家、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袁枚性灵诗派四十二.清代文:学者之文、清初三大家、桐城派古文、阳湖派四十三.清代骈文:汪中四十四.清词: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精华三绝(纳兰性德)四十五.清代小说:才学小说《镜花缘》、清代拟话本小说家李渔四十六.《聊斋志异》思想内容、艺术四十七.《儒林外史》思想内涵、讽刺艺术四十八.《红楼梦》脂本、程甲本、程乙本四十九.《红楼梦》思想意蕴、人物形象五十.清代戏剧:李玉苏州派(一人永占、《清忠谱》)、李渔《闲情偶寄》五十一.南洪北孔、《长生殿》艺术特色、人物分析;《桃花扇》思想内涵五十二.弹词三大五十三.近代启蒙诗人龚自珍、魏源;同光体;五十四.梁启超诗界革命、黄遵宪新派诗、南社、苏曼殊、秋瑾、王闿运、樊增祥五十五.清词:清季四大词人、王国维“境界说”五十六.近代文:经世文派、湘乡派、“姚门四弟子”、“曾门四弟子”、梁启超“新文体”五十七.近代小说:侠义小说、狭邪小说、四大谴责小说五十八.京剧、话剧(春柳社、春阳社)。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备复习资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自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复习资料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必备的复习要点和资料,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门课程的考试。
一、宋代文学宋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宋词1、柳永柳永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和羁旅行役,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苏轼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其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
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壮阔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
3、李清照李清照是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她的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其词语言优美,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
(二)宋诗1、黄庭坚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开创了江西诗派。
2、陆游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涵盖了爱国、日常生活、田园等多个方面。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气势雄浑奔放。
二、元代文学(一)元曲1、关汉卿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杂剧题材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黑暗。
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2、王实甫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经典之作,描写了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散曲马致远的散曲以豪放洒脱著称,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
三、明代文学(一)小说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水浒传》《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 108 位好汉在梁山起义的故事,作者施耐庵。
这部小说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四、清代文学(一)小说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一、宋初文坛二、王禹偁与宋初三体王禹偁与三体1、王禹偁属白体2、早年学习白居易唱和诗3、贬官商州后,学习白居易讽谕诗,并从白居易上窥杜甫,说“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4、近体诗如《村行》,风格清新,近于晚唐体的平淡清远5、西昆体系后起,与王禹偁无关三、王禹偁文论及其贡献1、王禹偁提出“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的文论。
即在传道与有言之外,提出明心与有文实质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2、贡献:继承韩愈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先之功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四、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所起的促进作用诗风:1、过去认为王禹偁是西昆体流弊的拨正者。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西昆体的流行,在王禹偁故去之后。
王禹偁应属宋初三体中的白体。
2、与一般白体诗人不同,王禹偁从白居易的唱和诗转而学习白体讽谕诗,并由此上窥杜甫。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有开先之功,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文风:1、文论:提出“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实质上要求文道合一与文行合一,并偏重于文。
2、创作:继承韩愈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
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先之功。
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五、西昆体(名词解释)1、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文学流派,有广狭二义。
狭义单指近体诗而言,广义则包括四六文。
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体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创作特色为:学习李商隐近体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六、西昆体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是西昆体形成流派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集收入作品250首,作者十七人。
其中杨、刘、钱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
故以此三子为魁首。
创作特色:学习李商隐近体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七、昆体工夫对宋诗发展的影响1、昆体工夫:西昆体创作时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的创作特色。
1、金元时代重要作家:元好问、关汉卿、1、马致远、王实甫、张养浩、高明、赵孟頫。
2、作家字号、作品集:邓牧,字牧心,自号三教外人,又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
著有《洞霄图志》、《伯牙琴》。
元好问,字裕之,自号遗山山人,世称元遗山。
有《遗山先生集》。
关汉卿,号已斋叟,一生共作杂剧十四余种,现存十八种,以《窦娥冤》、《单刀会》最为著名。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其中《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马致远,号东篱。
作有杂剧十五种,现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六种,现存散曲作品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有《三事忠告》、《牧民忠告》、《归田类稿》等。
散曲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雎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或作嘉贤。
著有散曲集《雎景臣词》(后人辑本)。
张可久,字小山。
散曲有《小山乐府》。
贯云石,原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别号芦花道人。
有《酸甜乐府》。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有《琵琶记》及诗文《柔克斋集》。
刘因,一名骃,字梦吉,号静修。
有《静修集》。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
有《松雪斋文集》。
萨都剌,字天赐,号直斋、有《雁门集》。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铁笛道人。
有《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
3、名句、警句: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4、元好问是金代最杰出的诗人。
关汉卿是元杂剧坛的奠基人。
关汉卿是元初剧坛的领袖人物。
关汉卿的杂剧以《窦娥冤》、《单刀会》最为著名。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
张可久是作品传世最多人元散曲作家。
5、诸宫调:宋、金讲唱文艺的一种新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说用散文,唱用诸宫调,相传为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
它打破了说唱限于一个宫调的规律,用若干宫调唱奏一个故事,名为诸宫调。
耐烦《中国文学史(二)》重点知识第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从魏晋开始,南北朝及唐代前期,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2.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3.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
代表: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
①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②梁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③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论文学的文章。
4.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形成的共同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5.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6.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形态。
7.玄学三典:《庄子》、《老子》、《易经》。
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
9.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10.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传。
11.曹操的部分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钟惺《古诗归》。
12.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13.曹操诗歌的特点:用古题写诗;发扬光大四言体诗。
14.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5.曹丕和文人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邺下文人集团)。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北宋初有复古主义文论的:柳开、田锡、穆修田锡:(1)田锡论诗,主“性情”,主“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熔豪健、雅丽于一炉。
(2)他只是一位过渡性的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这是他在文学以展史上的功绩和贡献。
1、论宋初的复古思潮(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2)不同的作家对从学韩到弃韩这一宋初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3)柳开是最初对北宋复古革新思潮有所觉醒的儒者代表。
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必然的分裂。
(4)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文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
(5)穆修在搜求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6)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潮,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宋初“三体诗”: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说,主要有“白体”,学习白居易,作诗通俗,代表人王禹偁;“昆体”,学习李商隐,代表人杨亿,影响最大;“晚唐体”,学习贾岛,代表人林逋。
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在它们之前风靡了近半个世纪的诗风则是以当时文坛巨子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1)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
(2)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3)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4)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
整体把握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为文学自觉的时代。
唐诗发展史的四分法。
建安诗歌的基本特征及其代表作家。
建安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
建安七子成就最高的诗人,建安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女诗人。
曹植创作分期及其代表作。
曹操《蒿里行》《短歌行》的名句正始文学的总体特征。
阮籍诗歌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
两晋文学总体特征及其代表作家。
陶渊明开创田园诗风。
《饮酒》《归园田居》名句,桃花源记并诗。
刘宋文学的总体特征。
谢灵运开创山水诗风。
《过始宁墅》《登池上楼》名句。
永明体总体特征及其代表作家。
梁陈宫体诗总体特征及其代表作家。
北朝作家庾信诗歌代表作《拟咏怀》二十七首南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代表作汉魏六朝文学批评代表作。
初唐诗歌发展概况。
王勃名篇名句。
杨炯《从军行》名句。
《新唐书》对沈宋在诗歌发展史上的贡献的概括。
贬死在钦州的初唐著名诗人。
陈子昂的诗歌代表表作《感遇》三十八首,标举诗歌改革两面大旗。
闻一多《唐诗杂论》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评价及其理解盛唐诗歌发展概况。
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
田园山水诗派代表作家。
王维。
《渭城曲》名句、诗佛布衣终老诗人。
高适《别董大》《燕歌行》名句。
岑参边塞诗代表作。
七绝圣手王昌龄。
杜甫《望岳》《月夜》《丽人行》《新婚别》。
李白《行路难》《乌栖曲》《蜀道难》。
中唐诗歌发展概况。
贬死柳州的诗人,《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郊喊岛瘦。
张王乐府。
诗鬼李贺。
韩愈《山石》。
中唐音乐诗三绝唱。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名句。
白居易新乐府诗特征。
晚唐诗歌概况。
李商隐《无题》《夜雨寄北》杜牧《泊秦淮》《山行》晚唐词家。
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
唐创奇总体特征及代表作家作品。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必背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古代文学史二涵盖了从宋代到清代的文学发展历程,包括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学体裁(如诗、词、文、小说、戏曲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等相关知识。
②重要程度:在古代文学学科里,它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完整发展脉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不掌握这部分知识,就无法得到对古代文学全面的认知,对阅读、分析和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有阻碍,而且在自考古代文学相关课程中占着很大的分值比重,是获取学历资格的关键内容。
③前置知识:需要对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比如字词的理解和语法有一定掌握,还要大体了解古代文学的整体分期概念,以及一些基础的文学理论知识,比如什么是体裁等,就像如果不懂词语的意思,那看诗词就会像看天书,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就因为古汉语基础不好,看宋代的词理解得一塌糊涂。
④应用价值:如果想从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工作,比如古典文献整理、国学教育或者成为古典文学创作人员,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就是基本功。
而且对丰富自身文化素养,理解古代人的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等有着重要意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古代文学史这个大框架下,古代文学史二处于后段,是对前期文学发展的延续和新发展。
②关联知识:密切关联古代文学史一(是前传嘛),与之形成完整的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还与古代汉语、文学理论等知识有交叉,例如文学理论中的抒情、叙事理论可以用来解读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点在于该时期文学体裁众多,作品量大,作家风格多样化。
像宋代既有豪放派苏轼的词,又有婉约派柳永的词,很容易混淆。
- 关键点:重点是掌握每个朝代的主要文学体裁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等。
例如要明白《窦娥冤》反映的元代社会黑暗以及关汉卿采用的独特戏曲创作手法。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这几乎是自考古代文学类课程的重点考查内容,占分比例在50%以上我感觉。
- 考查方式:会有选择题(比如问柳永词下列哪项特点正确)、名词解释(解释“江西诗派”之类)、简答题(如简述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论述题(论述清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最完整精要一、知识题1.北宋初期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作家有:柳开、田锡、穆修等人,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2、柳开是宋初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田锡在古文运动中是过渡者;穆修是继柳开后专力作古文的作家,是响应者。
4.在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中提出“有害”“有文”的文论观点的作家是王禹偁。
3、宋初诗坛诗派林立,宋初三体诗指“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4、王禹偁是宋初诗人,应归入宋初“白体”诗派,即白居易体。
5.宋初重要文学流派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杨亿、钞票惟演、刘筠。
6.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妨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名词解释1、“西昆体”:1)西昆体是宋初妨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钞票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妨碍非常大。
三、咨询答题1、北宋初期复古思潮方面别同作家的别同途径?答: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进展的一种趋势,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田锡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穆修校刻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时期。
2、王禹偁在文论方面有所贡献,其文论观点?答: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即传道明心、有言有文。
实际上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
3、杨亿南朝诗的特点是啥?答:1)借古讽今。
2)精于用典。
3)音节流畅。
4)辞采华丽。
体现西昆体取材博赡,炼词精整的特群。
4、西昆体的创作特群与《西昆酬唱集》?答:1)西昆体之因此形成一具诗歌流派,一具重要的标志算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十七人。
中国古代文学II考试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它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对诗歌的格律形式也有所贡献。
2山水田园诗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山水诗始于南朝宋谢灵运,南朝齐谢朓。
王维、孟浩然继承了六朝山水诗传统,艺术技巧又有发展,给后世山水诗带来较大影响。
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
3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4韩孟诗派: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李贺等。
他们不想随盛唐诗的后尘亦步亦趋,而要自创新格,另辟蹊径,“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5新乐府运动: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6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7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家的词作500首编辑成一个集子,称作《花间集》。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
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
第一讲——曹魏建安文学概说: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要新变⏹魏晋南北朝文学:汉末建安元年至隋文帝统一全国(196-589),共393年。
⏹一、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馆;文体辨析;批评理论;总集;形式追求)⏹二、体裁、题材的丰富(体裁:五古、七古;五七言四句小诗;永明体;骈文;骈赋;小说。
题材:咏史、游仙、隐逸,山水、田园,边塞)⏹三、玄学、佛学对文学的渗透⏹(一)玄学对文学的渗透(自然观;言意之辨)⏹(二)佛学对文学的渗透(想象力;佛教故事;汉语词汇;音韵学)⏹四、文学创作趋向于个性化第一讲曹魏建安风骨•第一节建安与建安风骨•第二节曹操诗的霸气•第三节理性诗人曹丕•第四节纯情诗人曹植•第五节“悲愤”诗人王粲、蔡琰等•思考题参考书目第一节建安与建安风骨⏹一、建安:东汉末汉献帝的年号(196-220)。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还包括魏建国初。
⏹二、建安诗歌的时代精神⏹1、政治理想的高扬2、人生短暂的哀叹⏹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三、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在内容和风格上的时代总特征(写实;慷慨苍凉)⏹四、建安诗人⏹三祖陈王:“三祖”,曹氏家族中三位皇帝诗人,分别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他们是当时诗坛领袖。
陈王是曹植,因封地在陈,死后谥思,又称陈思王。
曹植“才高八斗”,被称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建安时期围聚在曹氏父子周围的七位著名诗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邺下风流,西园之会⏹蔡琰(蔡文姬)第二节曹操诗歌的霸气一、建安文坛领袖与杰出代表二、曹操诗歌的内容——反映汉末动乱——抒发个人情志三、曹操诗的艺术特色——“诗歌中有霸气”(明谭元春《古诗归》)——“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宋敖器之《敖陶孙诗评》)四、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诗史、旧题乐府、山水诗、理趣、用典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第三节理性诗人曹丕o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典论·论文》o诗歌内容(《燕歌行》)o诗歌风格:o“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钟惺《古诗归》o“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o要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典论·论文》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现存最早文学批评专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可以移子弟”“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第四节纯情诗人曹植⏹一、生平与创作的巨大转变前期:《白马篇》等后期:前段《赠白马王彪》等后段《美女篇》等⏹二、对诗歌创作的杰出贡献⏹三、曹植的辞赋(《洛神赋》)《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曹植诗歌的贡献⏹曹植诗歌虽明显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但更多地吸收了楚辞和汉末文人五言诗的艺术经验,极大地发展了诗歌尤其是五言古诗的艺术技巧,提升了其艺术水平。
在他手里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变化表现在:⏹1、刻意追求文采(词藻艳丽/形象鲜明/语言精致而整饬)。
⏹2、注意开头结尾的锤炼。
(开头往往突兀而来,高耸峭拔,意境阔大,气势不凡,一来就给人不同寻常的感受。
结尾或戛然而止,掷地作响;或余音袅袅,令人回味。
)⏹3、更富于个性化特征。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
秾纤得中,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束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连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曹植《洛神赋》)第五节建安七子⏹“七子”中成就最突出的是王粲(177—217)字仲宣,有《七哀诗》三首,《登楼赋》是建安辞赋中的名篇。
⏹刘桢(?—217),字公干。
有《赠从弟三首》,气壮韵高,最为人称道。
⏹陈琳和阮瑀皆以书檄闻名,但也能诗,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具有浓郁民歌特色。
⏹孔融在“七子”中年最高,政见特异。
擅长散文,代表作《荐祢衡表》,骈俪成分较重,然气势奔放,辞采飞扬,曹丕说他“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刘桢《赠从弟三首》之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思考题o一、名词解释:三曹,三祖陈王,建安七子,建安风骨,建安之杰,邺下风流,《典论·论文》o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新变主要有哪些表现?o三、曹操对文学史的主要贡献o四、前人评价曹操诗歌的特点时有曰:“此老诗歌中有霸气”,试加评析。
o五、你如何评价钟嵘《诗品》对三曹的定位?o六、曹丕、曹植在文学自觉中的不同表现o背诵曹操《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曹丕《典论论文》中重要章句及《燕歌行》,曹植《白马篇》第二讲曹魏正始之音⏹第一节穷途阮籍⏹第二节嵇康风神⏹思考题参考书目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第一节穷途阮籍前人评价:“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 (李善《文选》注)“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思想内容1、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32)2、或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喻世事的反复: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3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12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50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
533、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人反复歌咏的对象(14、24、71)。
4、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4、5、65),功名富贵之难保(13、53、59),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20、27、30)。
由于从自然到人事都充满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
《咏怀诗》其一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第二节嵇康风神◆前人评价:何焯《文选评》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
”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
”(《明诗》)又说:“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体性》)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自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钟嵘《诗品》评其诗为“峻切”◆《赠秀才入军》之十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正始之音,竹林七贤诗文中表达出来的声音,感情。
正始是曹方用过的年号,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些列政治斗(曹氏与司马氏的权力斗争)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士人们的心声。
正始年间最著名的七位代表名人,七位早年经常结拜遨游于竹林之中,饮酒赋诗,风流任诞。
二、比较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的不同特点三、比较阮籍、嵇康的个性特征与诗歌风格第三讲西晋太康诗风⏹第一节太康、太康诗人⏹第二节潘岳悼亡⏹第三节陆机赴洛⏹第四节左思咏史⏹附永嘉志士刘琨第一节太康、太康诗人一、太康(280—289)是晋武帝年号。
政治经济状况相对稳定,文坛比较繁荣,涌现出一批作家,著名的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
除左思外,其余的太康作家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华美。
既失去了建安文学的慷慨悲凉之音,也失去了正始文学的沉郁遥深之调,正如刘勰所评论的:“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文心雕龙·明诗》)二、代表作家“三张”——张载、张协、张亢( 一说张华)“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三、潘岳和陆机“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第二节潘岳悼亡◆开“悼亡诗”之先河◆“善为哀诔之文”《悼亡诗》之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渑免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怳如或存,周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隟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哀永逝文》部分“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谓原隰兮无畔,谓川流兮无岸。
望山兮寥廓,临水兮浩汗。
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
”第三节陆机赴洛◆陆机诗内容贫乏,无非是士大夫的一般感慨,却竭力追求词藻和对偶,结果流于堆砌呆板,繁冗乏力,如《长歌行》:“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不过是时光易逝、人生难久一点意思,却敷衍成对偶的八句。
◆《赴洛道中作》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