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发展方向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28.28 KB
- 文档页数:3
探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成效与发展趋势我国的电力系统由多个部分共同构成,继电保护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但是目前我国由于继电保护工作没有做好,引发的电力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轻则给变电站带来经济损失,重则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需要加强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工作人员要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新的控制原理、方法运用到计算机继电保护中,并严格遵循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的规范,进而推动继电保护工作朝更高层次发展,实现保护、测量、控制以及数据通信的一体化。
1 继电保护的概念分析所谓继电保护,指的是对电力系统或者电力系统的组成元件进行保护的装置,其能够使电力设备在发生故障时,防止其损坏。
继电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其运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信号通知工作人员对故障进行排除,进而降低危害,减少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及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2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方法2.1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存在的问题2.1.1 电气二次回路监测。
电气二次设备在结构方面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电气二次回路与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的微机化,很容易对其状态进行监测。
但是电气二次回路是由多个继电器与连接设备电缆组成的,具有分布点多、分散的特点,对继电器触点的状况、回路接线的正确性不容易实现在线监测。
因此,电气二次回路,需要加强设备的验收、离线检修资料的管理,并通过在线监测,对其状态进行诊断。
2.1.2 电磁抗干扰监测。
随着大量的微电子器件和高集成电路在电气二次设备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电气二次设备的电磁干扰更加敏感,容易受到电磁干扰。
电磁波对二次设备产生干扰会导致出现采样信号失真、保护误动、拒动、自动装置异常以及损坏元件等问题。
因此,需要对二次状态检修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考核试验,并对不同的发电厂、变电站的干扰源以及敏感器件进行监测、管理。
例如检查二次设备屏蔽接地状况,加强对微机保护装置附近移动通信设备的管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继电保护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对各种故障情况进行监测和诊断,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故障的扩大和蔓延,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继电保护的作用主要包括对电力设备进行过载、短路等故障的保护,对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快速隔离和恢复,以及对违规操作和外部干扰进行检测和保护。
2. 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主要包括基于保护装置的数字化继电保护技术、保护装置之间的通信联动技术、基于人工智能和模糊逻辑的故障诊断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3. 继电保护的存在问题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难以满足复杂电力系统的要求。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基于电流、电压等参数的继电保护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二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
目前,继电保护设备之间的通信联动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着系统间通信不畅、数据传输不准确等问题。
三是继电保护与其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问题。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这些技术的融合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
1.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继电保护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化继电保护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继电保护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保护装置的精度和可靠性,还可以实现对系统状态、故障信息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运行提供支持。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建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是电力系统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网结构的复杂化,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建议两方面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1.先进的继电保护技术:当前的继电保护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方面的继电保护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这些保护装置能够对电力系统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和保护,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继电保护技术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各项参数,并通过数字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处理,提高了继电保护的速度和灵敏度。
3.高可靠性和可靠性技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继电保护技术已经发展出多级保护、并联保护等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保护,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4.继电保护设备的完善性:现代继电保护设备在设计上更加完善,包括故障检测能力、抗干扰能力、抗击雷能力等方面的性能有了很大提升。
继电保护设备的体积也越来越小,方便安装和维护。
二、发展建议1.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新兴的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应加大对这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水平。
2.完善多级保护和并联保护技术:多级保护和并联保护技术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进一步完善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需求。
还应研究和开发新的保护策略,提高继电保护的精度和速度。
3.强化设备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应加强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研制和生产,提高其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还应加强对继电保护设备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工作,提高设备的互操作性和通用性。
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得到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分布格局的复杂化,也不断更新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
继电保护状态维修它突破了传统定期检修制度的弊端,避免了周期性检修的负面效应以及大负荷的维修工作量。
科学地安排检修时间和检修项目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电网的发展要求,而且也顺应了技术发展的历史需要。
关键字:继电保护;状态维修;注意问题及展望一、继电保护1.1继电保护的含义继电保护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且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发出报警信号,或直接将故障部分隔离切除来对其进行研究探讨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
它主要是因为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有核心的有触点继电器来保护系统运行及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原件,让它免受损害,所以称作继电保护。
1.2继电保护的性能电力系统在非正常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障碍并及时处理在当今超高压时代下只有借助继电系统这种专门的反事故装置才能完成在百分之几秒切除障碍,由此也体现了继电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快速性、灵敏性、和选择性。
①安全性:继电保护装置在不要求运行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自动运行的状态,以此避免发生错误性动作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是值得信赖的。
②可靠性:与安全性相似的是,在保护装置要求运行的状态下,它不会拒绝执行该动作,以确保及时保护作用,在某些意义上来说它促进了一定的安全值。
而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不仅有装置本身质量、结构合理性、原件好坏和触点多少等内在因素,还有运行维护水平、调试是否正确、正确安装等外部因素。
③快速性:在如今电力发达的社会,人们对电的需求是日益增大,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电力系统所承受的负荷量加大,所以在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就需要继电保护在最短的时间内切除障碍,以减少损失。
同时它也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故障部分的损坏程度,避免障碍进一步扩大。
1.3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和主要作用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自动装置,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电力发生异常情况或将影响安全系数的状况下,发出报警,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并及时进行维修,另一方面就是在已经发生障碍的情况下,自动切除障碍部分,从而不影响非障碍部分电力的继续运行。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探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电保护状态进行检修是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及时发现潜在故障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相关内容。
1.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起到快速切除故障区域的作用,阻止故障扩散,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继电保护状态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预防潜在故障的发生电力系统设备经过长时间运行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潜在故障,如继电器元器件老化、接触不良、接线松动等。
及时对继电保护状态进行检修,可以发现这些潜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避免故障的发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3.提高继电保护的响应速度继电保护的快速响应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可以发现继电器的动作速度是否正常,是否满足系统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继电保护的响应速度,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对于继电保护设备,首先要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设备的供电情况、指示灯的亮灭情况等。
如果发现设备供电不正常或指示灯不亮,应先解决设备供电问题,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检查设备的接线状态继电保护设备的接线是否正确、接触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检修时应仔细检查继电保护设备的接线状态,确认接线正确、接触良好,如发现接线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应及时予以修复。
3.检测继电保护设备的动作速度继电保护设备的动作速度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
检修时可借助专业的测试设备,如继电保护测试仪,对继电保护设备的动作速度进行测试,如发现速度过慢或不准确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设备。
4.检查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参数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参数包括设置值、滞回特性、灵敏性等,对于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设备,其参数设置也不同。
检修时应仔细检查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参数是否与实际情况匹配,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调整和重设。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而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1.1 安全可靠的基础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准确地切除故障部分,保护系统设备和电力负荷的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的安全可靠性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当前,继电保护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和配电站等电力系统设施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1.2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系统的逐步完善,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继电保护采用的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如数字化、智能化、通信化等,使得继电保护设备的保护功能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继电保护设备的故障检测和故障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切除故障部分,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1.3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当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负荷的不断增加,继电保护设备所要应对的故障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保护设备需要具备更高的检测和切除能力;继电保护设备的高可靠性和高故障处理能力也给设备本身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拓展应用领域未来,随着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继电保护设备将被广泛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接入将对继电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将对继电保护设备提出新的挑战。
未来继电保护将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变电站和配电站,而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
2.2 技术革新和创新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电保护将会继续进行技术革新和创新发展。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及发展方向探讨
摘要: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正常工作与否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如何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也就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发展方向
1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势必会使得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电网设备数量大幅增加。
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预防性试验进行状态检修,就会造成检修人员少和设备多之间的矛盾。
在越来越大的检验工作量情况下,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继电保护检修模式是进行定期检验,它不考虑设备的健康水平,到规定的时间就进行检验,完全没有针对性,这势必会使检修成本大大增加。
在变电检修技术不断发展,推进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的前提下,如果继电保护没有进行相应的状态检修工作,就会造成一、二次设备检修策略的不匹配,使得设备重复停电,显然会大大降低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电网的复杂造成了检修工作量的大大增加,由于在进行继电保护检验过程中,必须要求一次设备停止运行,这就会严重影响电网运行方式,在增加调度和运行人员操作工作量的同时,也会对电网运行安全构成威胁;3)在目前的变电站设计中,一般没有考虑设置10kV旁路母线开关,在继电保护检验工作中,对用户的停电会造成负荷的损失。
2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特征
状态检修是基于设备状态,利用各种监测方法,结合设备运行状况等进行分析,针对故障的影响及趋势的监测和诊断结果,科学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的检修方式。
这其中包含三个流程:设备状态监测,故障分析诊断,检修决策制定。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通常是针对电气二次设备状态进行的,能有效弥补计划检修方式的不足,是未来设备检修的趋势所在。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包括:设备状态、故障监测,诊断信息分析与处理,继电保护装置带电检验、故障排查,检修后的复查验收,检修记录总结归档等多个方面。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可以保证设备有效运行时长,提高继电保护质量,增进企业经济收益,减员增效优化运行,实现继电保护管理的“能控、实控、优控”,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3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原理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基于设备的状态监测,检修伊始要对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启闭迅速可靠,无滞后)进行分析,可靠性数学模型为Markov Model,这里采用可靠度函数R(t)做定量分析:
其中f(x)为故障密度函数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以下参数表示:
继电保护设备故障率=(设备预定功能—设备故障造成的功能损耗)/设备预定功能
机电设备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符合weibull提出的“浴盆曲线”,可靠性评估可以依据此曲线,对继电保护部件的可靠性进行监测分析,通过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对故障影响程度和影响趋势做出判断,合理确定检修时间和检修手段。
继电保护以预防为主进行检验。
因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处于
静止预防状态,只有当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继电保护装置才会应激启动,因此及
时对其进行检验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现场继电保护带电检验可以就计划检验中的不足进行一一补足,通过作业人
员的现场检验,针对即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和比对迅速得出处理
措施,实现在一次设备带电运行状态下的继电保护装置校验。
4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技术发展
4.1 继电保护设备发展
在电力科技研发中,继电保护装置是整个继电保护功能的基础与前提,这一
装置的性能和整个继电保护效果密切相关。
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分析,其发展阶
段主要经历了整流式、机电式、晶体管式以及集成电路等几个阶段。
一段时期以来,熔断器在继电保护设备上运用较多,依据当时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发展史水平,这是较为有效的设备部件,在继电保护设备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随着电
力科技的发展,熔断器逐步被淘汰,因为这样的继电保护装置速度相对不高,灵
敏性较低,抗震等级不达标,实际运用中磨损较大,使用性能以及寿命等方面存
在一定的制约性,与电力科技发展的态势不相适应。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晶体
管替代了熔断器,广泛运用于继电保护设备上,其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
也有着一定的先天不足,如抗干扰能力低、精确性不高以及质量稳定性差等方面,所以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实际运用时间也较为短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得到了广泛运用,继电保护装置进入到了微处理器以及微型
计算机运用的新阶段,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继电保护设备智能化、科学化发展将会更加迅速,对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发挥的保障作用也更为有效。
4.2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技术发展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技术和继电保护设备的技术研发具有紧密联系,和继电保
护设备研发进步同行,并且依附于继电保护设备的技术进步。
纵观继电保护状态
检修技术研发过程,提升状态检修技术的核心在于准确把握继电保护设备的复杂
状态,并依据这样的分析对检验内容以及周期进行科学确定,构建完善的监控体系,更好地发挥对系统的保障作用。
依据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环节来分类,主要
分为事后检修和预防性检修两种类型,本质上来讲就是被动检修和主动检修。
现在,更多的电力企业倾向于主动检修,能够有效防范潜在的隐患问题,及时排除
安全隐患,延长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年限,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益。
电力企业应当以预防性检修为主,事后检修作为补充,如果在预防性检修中没有
及时发现问题,导致影响扩大,事后检修还可以发挥弥补的功能。
预防性检修一
般也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主要为预知性检修和状态检修,预知性检修是依据定
期检修计划中既定的内容、周期检修,状态检修是结合当前继电保护装置状态,
借助于状态监测装置以及诊断装置对继电保护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准确分析,从而
判定继电保护装置是否需要进行检修以及确定检修的合适时机。
这种状态检修技
术较为复杂,以后伴随着自检和实时监测功能的发展与完善,必将会得到进一步
提高和广泛运用。
结语
在继电保护中,状态检修是一次技术性的革命,它能够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的
状态,使检修计划和决策更趋向于科学合理。
在实际推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工
作中,也要对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技能和素质加以完善,加强技术资料管理,确
保资料档案真实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永丽,李致中,杨维.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及其最佳检修周期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2(6):63-65.
[2]王钢,丁茂生,李晓华,等.数字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24(7):47-52.
[3]沈智健,周家启,卢继平,等.距离保护运行风险评估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2(1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