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实施细则-校办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7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设计和进行临床医学研究的能力。
2.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准确地掌握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熟练运用临床医学仪器设备。
3.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4.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和医疗安全意识,能够正确处理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二、培养方案
1.必修课程
(1)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
(2)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等临床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诊断治疗技能。
(3)医学研究方法学:包括临床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
2.选修课程
(1)专业学科选修课程:包括放射学、超声学、影像学等专业学科选修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所选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医学伦理学:包括医学伦理、医学法律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和法律意识。
3.实践教学
(1)临床实习:学生在医院临床科室进行实习,与临床医生一起参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并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附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15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授予学士学位的门类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授予硕士学位的门类有医学、管理学;授予博士学位的门类有医学。
学科专业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公布的授予。
第三条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国家分配,并具有相应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的工作方针、决议和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位工作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
(二)作出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决定。
(三)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中存在的争议与其它事宜。
(四)审定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标准及资格的确认。
(五)制定学科、学位点建设的相关制度规定。
(六)参与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中主要政策的制定及决策工作。
第五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查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二)审查博士、硕士学位的申请,提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建议,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三)审查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请,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报送有关材料。
(四)审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资格及其上岗申请,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五)研究和处理所辖范围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关重大事宜。
第三章学位申请条件第六条申请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相应的学术水平。
第七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技诚信原则。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学位(1999)5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9)36号]文件的规定,为贯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下简称一委两部一局)《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1998)59号]精神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修订本细则,现公布如下:一、为确保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成立由主管校长负责,研究生处负责人和各附属医院分管教学和科研的院长组成的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以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为贯彻有关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文件精神,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由研究生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各科培养方案及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各附属医院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实施情况作定期检查评估,以确保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对象(一)统招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二)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第一阶段合格证书的在职临床医师:1、在我校附属医院(三级以上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人员。
在取得合格证书4年之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修满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可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临床(口腔)医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的我校附属医院(三级以上医院)在职临床医师,可在结束课程后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类型进行后续培养,并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和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南方医科大学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即高年住院医师水平);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结合临床实际,完成1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二、研究方向1.内科学1)心血管病2)血液病3)呼吸系病4)消化系病5)内分泌与代谢病6)肾病7)风湿病8)传染病2、儿科学3、老年医学4、神经病学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6、皮肤病与性病学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8、临床检验诊断学9、外科学1)普外2)骨外3)泌尿外4)胸心外5)神外6)整形7)整形8)烧伤10、妇产科学11、眼科学12、耳鼻咽喉科学13、肿瘤学14、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5、运动医学16、麻醉学17、急诊医学18、中医内科学19、中医外科学20、中医骨伤科学21、中医妇科学22、中医儿科学23、中医五官科学24、针灸推拿学25、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26、中西医结合临床27、输血医学28、临床病理学29、全科医学三、招生对象具有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历,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
四、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弹性学制,3-5年。
2、学习形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形式。
3、时间安排:(1)全日制学生按照学校在校研究生管理规定,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入学后前三个月集中进行,课程结束后进行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培训;(2)非全日制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其它业余时间上课,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前3学期。
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二级学科轮转、临床技能考核及学位论文答辩实施细则为贯彻国家教育部“教高司[1998]24号”文件精神,做好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实施对象七年制学生进入二级学科轮转应符合以下条件:1、已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的学习,获得规定的学分,且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2、完成了临床通科实习并通过相应的出科理论与技能考核;3、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及江苏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4、已获得南京医科大学学士学位者。
学生进入二级学科轮转前由教务科汇同各有关学院进行逐一审核,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应继续学习,重修不合格课程,直至符合条件,方可进入二级学科轮转;或可根据学生意愿及已完成的学分,给予肄业或本科毕业相应处理。
二、训练目标在二级学科定向的基础上,经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基本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的要求,即达到三级甲等医院低年资住院医师的技术水平和处理临床问题能力。
同时,初步掌握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具备从事临床课题研究的能力.三、二级学科轮转的实施由七年制学生所在的二级学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七年制学生的二级学科临床轮转。
(一)二级学科定向与导师及指导小组的确定在学生进入二级学科临床轮转前,根据自愿原则,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主带导师,并定向至二级学科培训。
二级学院按学校有关文件要求组织遴选七年制学生导师,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每位学生的导师,并报教务处审批。
导师负责学生的二级学科临床轮转阶段的全过程培养,包括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其三级学科轮转科室、指导其临床及科研工作。
原则上每位导师每年同时指导七年制新生人数不超过2名。
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应一式四份,学生、导师、二级学院、教务处各存一份.根据导师的意见,成立专业指导小组,成员涵盖学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三级学科方向,每个三级学科指定1—2人。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保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培养及管理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科学严谨,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而奋斗。
(二)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临床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和一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医疗人才。
(三)掌握临床医学下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临床综合分析和思维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的科技资料与文献;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二、培养要求(一)临床诊疗技能训练进行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
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急症急救处理、诊疗操作、危重病人抢救、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
研究生每轮转一个科室,应对完成的工作量进行总结和考核。
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二)综合素质训练1.知识结构要求具有宽广、坚实、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可以独立解决和处理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兼具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与素养。
(1)基础知识要求掌握临床医学下某一个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专门知识要求系统、全面地掌握临床专科的理论和知识。
(3)人文社科知识要求掌握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行为学等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真正从心理、生物学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患者、诊治患者。
南京医科大学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学生培养计划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年级
学科专业
学院
入学年月
制定计划日期
填表说明
1、本《培养计划》为研究生培养阶段必备材料,结束后归卷为七年制学生科技档案。
2、本计划表应参照《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要求,以导师为主与七年制学生商讨、于导师选定后三个月内完成,逾期者不得进入下阶段培养。
3、“课程学习情况”应包括七年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部课程。
4、“指导小组成员”,由导师和各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和学术骨干组成,成员应涵盖学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三级学科方向,每个学科指定1-2人,成员应具备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资历,同一指导小组成员中至少应有一名成员具备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6、本计划一式四份,经所属学院批准后,学生本人、导师、学院各存一份,一份送教务处备案。
7、本计划一经制定,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更改。
课程学习情况
指导小组成员。
三年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试点工作研究生培养方案细则(临床医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南京大学医学院启动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改革试点工作。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改革项目,提高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以下简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结合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专业方面,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掌握扎实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高层次临床医师。
二、研究方向01内科学02儿科学03神经病学0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05影像医学与核医学06临床检验诊断学07外科学08妇产科学09眼科学10耳鼻咽喉科学11肿瘤学12麻醉学13急诊医学14皮肤病与性病学15临床病理学16全科医学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1、课程学习:入学后一学期内利用平时或晚间及周末在学校完成学位课程学习。
2、临床技能训练:按国家卫计委要求进行不少于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结合临床工作,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工作。
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公共基础课(A类)英语 4 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三选一)1 18专业基础课(B类)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科研伦理简介 2 36 重大疾病的研究进展 2 36专业实践课(C类)临床技能培训 6 108循证医学 1 8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1 8 医学法学 1 8 重点传染病防治 1 8 学术讲座 2 36公共选修课(D类)炎症与疾病 2 36 生物医学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36 生物信息学与医疗大数据 2 36 生物医学仪器分析 2 36生物医学科学史 2 36 疾病研究的生物学方法 2 36 实用医学实验动物学 2 36 公共卫生与重大传染病预防 2 36疾病遗传分析导论 2 36组织病理学 2 36分子病原学 2 36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2 36内科学新进展 2 36外科学新进展 2 36妇产科新进展 2 36药物新理论与新技术 2 36 申请学位要求:一般为32个学分。
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学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二条研究生院负责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组织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考核评估;组织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督导。
第三条各培养单位负责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制定通科轮转安排,指导和督查科室培养计划落实情况,检查出科考核和相关临床技能考核工作。
第四条各规培科室主任负责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指导教师,统筹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期间的管理、培养和日常考评工作,负责督查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落实各项培养任务;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到导师所在科室时原则上由导师负责指导临床实践。
第五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集体指导的方式。
导师为第一责任人,临床通科轮转期间实行导师和临床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制,临床实践指导教师一般应为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个别规培科室因导师不足的可由具有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第六条临床实践指导教师要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施训。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指导下管理病人,并及时将受训情况填写在培养手册上。
第七条导师除了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选课和学位论文外,还须督导研究生严格执行临床轮转计划、按时完成临床相关科室的轮转任务。
每个月至少安排一次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络,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情况;并与轮转所在科室临床实践指导教师保持沟通联系,了解研究生轮转情况。
第三章培养过程管理第八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涵盖政治思想、专业理论、临床技能、专业外语、医疗文件书写、科研和教学能力等。
培养过程管理主要涉及课程学习、临床轮转学习、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第九条研究生课程学习按照我校培养方案要求完成;选课程序及要求按照《xx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与成绩管理规定》进行。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条例(2019年3月修订)一、学历教育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基本条件(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除外)(一)毕业基本条件1.所有学位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2.博士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年,硕士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5年;3.完成培养计划,通过中期考核;4.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
(二)学位授予基本条件1.达到毕业基本条件;2.研究成果达到相应要求;3.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二、学历教育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基本条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毕业基本条件1.所有学位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2.博士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年;硕士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5年;3.完成培养方案中要求的临床科室轮转,临床工作量达到相应要求;4.通过临床能力(理论和技能)毕业考核(硕士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的免考);5.硕士应取得《医师资格证书》;6.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二)学位授予基本条件1.达到毕业基本条件;2.研究成果达到相应要求;3.硕士完成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博士完成专科医师培训并取得《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如国家和江苏省开展了专科医师培训)。
对于延期申请学位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注册获得学籍起,已满6年仍未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按自动放弃硕士学位申请资格处理;4.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三、非学历教育博士:在职医师攻读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结业及学位授予基本条件(一)结业基本条件1.所有学位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2.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3年,不超过6年;3.完成培养计划,通过中期考核;4.完成学位论文,技能考核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
(二)学位授予基本条件1.达到结业基本条件;2.取得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或获得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证书;3.取得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合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4.研究成果达到相应要求;5.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总则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学位(1999)5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9)36号]文件的规定,为贯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下简称一委两部一局)《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1998)59号]精神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修订本细则,现公布如下:
一、为确保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成立由主管校长负责,研究生处负责人和各附属医院分管教学和科研的院长组成的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以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为贯彻有关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文件精神,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由研究生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各科培养方案及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各附属医院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实施情况作定期检查评估,以确保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一、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对象
(一)统招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第一阶段合格证书的在职临床
医师:
1、在我校附属医院(三级以上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人员。
在取得合格证书4年之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修满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可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临床(口腔)医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的我校附属医院(三级以上医院)在职临床医师,可在结束课程后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类型进行后续培养,并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三)临床医学七年制毕业生(其授予标准,申请资格等要求根据七年制的特点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
二、授予学位的名称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Master of Medicine, M.M)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Stomatological Medicine, S.M.M)
三、培养目标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和相关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
病、多发病;掌握各项检查及治疗技术,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具备查阅本专业文献的能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和综述等)并通过答辩。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通过校学位英语考试。
四、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年限
学习年限为3-5年。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不少于20学分;入学后第1学期内完成课程学习。
(一)必修课程
1、政治理论课20学时 1学分
2、外语100学时 3学分
3、医学统计学 60学时 3学分
4、科研设计、学术规范与实验安全 24学时 1学分
5、医学文献检索与循证医学 30学时 2学分
6、医学法学 20学时 1学分
7、临床流行病学 36学时 2学分
8、专业课100学时 4学分
9、专业外语40学时 1学分
10、临床病例讨论和读书报告 1次 1学分(二)选修课程(C、D、E类选修课程)选修1学分以上。
公共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由研究生处在第1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英语、专业课由各专业自行开设。
在第4学期中进行中期教学检查。
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在第6学期中进行,考核合格者可以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
(一)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实行主导师负责制。
入学1周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责任(主)导师。
入学3个月内,由导师和所在医院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生本人的特点,制定其培养计划。
研究生在相关学科轮转时,医院和相关轮转科室要为每个研究生1名合作指导教师。
所在医院协同轮转学科负责研究生的出科考核,以确保每一个培养环节的质量。
第一项(二)中的该类人员,可以免于临床相关学科的轮转,该类人员实行主导师负责制。
(二)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训练要求:按照各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临床相关学科的轮转,参加本学科专业的临床技能训练时间不少于1年(具体轮转安排及要求详见各学科培养方案),第一项中的(一)类人员,毕业前将统一参加江苏省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的考试,考试通过,可颁发“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
第一项(二)中的2类人员,如果在联系导师环节前已经具备2个免轮转条件(已经取得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或已经取得主治职称的我校三级以上附属医院的在职临床医师),可以免于临床相关学科的轮转,只在本学科继续接受临床技能训练。
临床技能训练期间,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病例讨论、大会诊、讲座、读书报告、学术会议等),其中病例讨论和读书报告要求在本学科本人至少组织完成各1次。
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不安排脱产时间做学位论文。
临床技能训练期间须填写《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记录及考核手册》。
轮转结束时,由各附属医院和轮转学科组织考核专家对研究生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具体要求见《临床技能训练记录及考核手册》),考核合格者进入下一阶段培养。
考核不合格者,原则上需在该学科续训1个月,如考核再次不通过,科室可终止其培养。
所有人员在申请学位前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临床能力毕业考核,考核合格,方可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申请
(一)学位申请须提交以下材料,研究生处对其进行资格审查:
1、完整合格的《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
技能训练记录手册》及导师评语;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需提交完整合格的《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记录手册》或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
2、通过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3、完成学位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并取得规定学分(在有效期内);
4、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在职临床(口腔)医师,须提交本科毕业
证书和学位证书、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的成绩合格证明(在有效期内);
5、完成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的学位论文,在统计源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论著或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
第1作者为研究生本人,第1作者单位必须为南京医科大学。
以上材料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
(二)论文答辩
由所在附属医院组织答辩委员会对研究生或在职临床医师进行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导师不可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答辩委员会对研究生提交的论文进行审阅和答辩,作出是否通过答辩的决议。
(三)学位授予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可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八、经费管理
(一)统招硕士研究生经费管理:
1、重新调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费下拨比例(单位:元/生)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业务管理费包括:轮转科室出科考核、答辩前的临床综合技能考核等业务管理。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人员收费标准及经费管理办法:见学校相关规定。
(三)研究生课程班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人员的收费标准及经费管理办法:见学校相关规定。
九、本细则2011年使用,由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处
二O一O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