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体育训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体育训练教案九年级体育训练教案1教学内容一. 几种不同强度的耐久跑练习二. 游戏——“搬运轻伤员”教学目标 1. 参与目标:通过活动,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并有不错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2. 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获得锻炼心肺功能的一些方法及搬运伤员的技巧.3.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4. 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能力。
5. 通过自由引导,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
课的部分学生学习与活动形式时间次数队形教师指导导入常规 1.体育委员,检查人数、服装.2.师生问好3.教师宣布课的内容、目标4.安排见习生及安全教育 3分五列横队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身激发学生兴趣游戏:1. 篮球的传球配合2. “抢球”3. “闯关”4. “跳圈”5. “跳竹竿” 8分~10分分组练习 1.提前一节课要求每组学生各自编或收集一个游戏,进行热身运动(由各小组长负责)。
要求:活动人数多,运动量适中,强度较小。
有趣味性,适合本组同学。
2.引导学生分组并参与游戏活动。
3.引导学生在原有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改善练习方法,增多趣味性。
一.耐久跑1. 对角线变速跑(80m+40m×6)方法:学生一路纵队在一长方形场地进行对角线快跑,边线慢跑的变速跑练习(如图)要求:快跑用70%—80%的速度,而慢跑可以很慢,但必须是跑动的,不能走路。
适合对象:此练习强度较大,适合体质和心肺功能较好的学生。
3.6分钟跳长绳练习方法:学生8—10人为一组,两人摇绳(或请见习的同学帮忙),其他同学成一路纵队站立于一摇绳同学的一侧,跳跃过绳跑道另一摇绳同学的一侧,依次进行“8”跑动。
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紧跟前一位学生,两位学生之间尽量不让绳轮空。
绊绳或空绳的学生交换摇绳者。
适合对象:此练习由于人数被限制,因此练习强度也较大,适合于体质较好和跳绳技巧较成熟的学生。
体育教案初中耐力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耐力训练的重要性,理解耐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2. 技能目标: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使其能够坚持长时间的运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毅力和自信心,使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二、教学内容:1. 耐力跑:培养学生长时间跑步的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2. 耐力素质训练:通过各种锻炼方式,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高抬腿、摆臂等。
2. 基本部分(30分钟)2.1 耐力跑训练:组织学生进行800米或1000米的耐力跑,要求学生均匀分配体力,保持跑步姿势正确。
2.2 耐力素质训练: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每项训练进行3组,每组10-15次。
2.3 间歇训练:进行一些高强度的短时间训练,如30秒的全速跑,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3-5次。
3. 提高部分(10分钟)3.1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提高,如增加耐力跑的距离,提高间歇训练的强度等。
3.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跑步姿势和训练方法,给予鼓励和指导。
4. 结束部分(5分钟)4.1 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慢跑、拉伸等。
4.2 教师总结本次训练的内容和收获,强调耐力训练的重要性。
四、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关注学生的体能状况,适时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
3. 鼓励学生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完成耐力跑训练,提高心肺功能。
2. 学生能够完成耐力素质训练,提高耐力素质。
3. 学生能够坚持训练,表现出良好的毅力和自信心。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整训练强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耐力训练中取得进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使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初三体育课教案〔精选5篇〕初三体育课教案〔精选5篇〕初三体育课教案篇1一、教材:1、蹲踞式跳远;2、篮球比赛;3、篮球根本技术练习;4、足球比赛;5、足球根本技术练习。
二、教学目的:1、理解跑得快、跳得远的概念。
2、开展体能,掌握运动技术。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的精神与拼搏进取的精神。
三、课开场的做法:1、上课响铃体育委员会与体育老师集合队伍与整理队伍。
2、体育委员或老师通过队列报数或点名理解学生出勤情况。
3、老师导入语。
4、体育委员带着学生慢跑,老师场地上挪动或随队跑,鼓励提醒学生不落伍。
5、学生模拟老师做几节徒手操。
6、以上练惯用时10分钟。
四、学习教材的做法:1、蹲踞式跳远:a.四路纵队按顺序轮流做蹲踞式跳远,练习内容有:5米助跑、0.5米起跳点、蹲踞式跳远;10米助跑、1米起跳点、蹲踞式跳远;20米助跑、2米起跳点、蹲踞式跳远。
b.练习次数为每项内容各一至二次c.练惯用时10分钟2、足球与篮球:(1)学生选项足球进展全场比赛或半场比赛或抢截游戏;(2)学生选项篮球进展全场比赛或半场三对三、四对四、五对五比赛;(3)学生选项足球进展根本技术踢接球练习;(4)学生选项篮球进展根本技术练习有:投篮、运球、传接球练习;(5)学生选项分组以兴趣、友伴、才能等几种形式组合;(6)老师引导学生分组练习,进展场地巡视,理解与解决学生分组练习所出现的问题或与学生一起练习。
指导学生练习。
(7)此局部练惯用时18分钟至20分钟。
初三体育课教案篇2教学内容:〔1〕高校体育课程目的、任务〔2〕安康内涵;〔3〕科学体育健身;〔4〕安康体质测试意义及要求。
教学目的:〔1〕通过本此课教学,使学生理解高校体育教学教育目的,进步学生对安康认知程度,促进体育参与的主动性,养成科学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通过本次课学习,使学生深入认识体育的健身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练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主动性,寓德育于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初三体育课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体育课教案体育课教案〔材料〕第11课时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教学内容:教材P59~60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一幅图列出两加两减四道算式,并能熟练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列出两加两减四道算式。
教学准备:挂图、花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足球场看一看。
(出例如题图)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引导列式。
〔1〕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板书:6+4=□,4+6=□)怎么计算这两道算式呢?看看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2〕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板书:10-4=□10-6=□)怎样想10减4等于几?2.比拟交流。
提问:同样的一幅图,我们列出了几道算式?这四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3.完成“试一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2〕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3〕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三、稳固提高,深化认识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游戏:拿卡片,说算式。
〔学生准备0~10的数字卡片〕提出要求:每次拿出两张数字卡片,使他们相加等于10,再说出算式。
同桌二人合作完成,一人边拿边说算式,另一人监督检查,然后交换进行。
最后集体交流评价。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游戏:小兔撑伞。
出示:拿着“10—〞花伞的小兔,小朋友拿出数字卡片当花伞,用10去减它,再说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体育素质练习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跑步: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协调性。
2. 跳跃: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力量训练: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4. 柔韧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关节灵活性和肌肉柔韧性。
5. 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内容:慢跑两圈,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以及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
目的: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学生的身体温度,为正式训练做好准备。
2. 跑步训练(10分钟)内容:进行一些跑步练习,如快速起步、变速跑、耐力跑等,以及一些跑步技巧的指导。
目的: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耐力和协调性,培养良好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技巧。
3. 跳跃训练(5分钟)内容:进行一些跳跃练习,如跳绳、立定跳远、三级跳等,以及一些跳跃技巧的指导。
目的: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正确的跳跃姿势和动作技巧。
4. 力量训练(5分钟)内容: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引体向上等,以及一些力量训练的技巧指导。
目的: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5. 柔韧性训练(5分钟)内容:进行一些柔韧性训练,如压腿、踢腿、体前屈等,以及一些柔韧性训练的技巧指导。
目的:提高学生的关节灵活性和肌肉柔韧性,预防运动损伤。
6. 团队合作游戏(10分钟)内容:进行一些团队合作游戏,如接力赛、拔河比赛等,以及一些团队合作游戏的指导。
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7. 放松活动(5分钟)内容: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轻松跑两圈、做一些柔韧性拉伸运动等。
目的:放松学生的肌肉,缓解运动过程中的紧张状态,提高学生的身体舒适度。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如跑步速度、跳跃高度、力量等。
初中体育教案耐力训练一、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
2.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掌握耐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耐力跑训练2. 耐力素质练习3. 团队协作游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耐力跑的技巧和呼吸节奏的掌握。
2. 难点:学生在耐力训练中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如颈部、腰部、腿部等。
2. 基本部分(30分钟)2.1 耐力跑训练(15分钟)a. 组织学生进行800米耐力跑,要求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
b. 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要注意呼吸节奏,保持均匀呼吸。
c. 教师在旁边指导,纠正学生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方式。
2.2 耐力素质练习(10分钟)a. 组织学生进行跳绳、俯卧撑、深蹲等耐力素质练习。
b. 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尽量保持动作标准,不要偷懒。
2.3 团队协作游戏(5分钟)a.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b.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接力跑比赛。
3. 结束部分(5分钟)3.1 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慢跑、拉伸等。
3.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训练中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耐力跑训练、耐力素质练习和团队协作游戏,旨在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耐力训练方法,如登山、越野跑等,以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耐力训练中学会调节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挑战。
中考体育教案设计(精品6篇)中考体育教案设计篇1教材:1、蹲踞式跳远;2、篮球比赛;3、篮球基本技术练习;4、足球比赛;5、足球基本技术练习。
二、教学目标:1、理解跑得快、跳得远的概念。
2、发展体能,掌握运动技术。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的精神与拼搏进取的精神。
三、课开始的做法:1、上课响铃体育委员会与体育教师集合队伍与整理队伍。
2、体育委员或教师通过队列报数或点名了解学生出勤情况。
3、教师导入语。
4、体育委员带领学生慢跑,教师场地上移动或随队跑,鼓励提醒学生不掉队。
5、学生模仿教师做几节徒手操。
6、以上练习用时10分钟。
四、学习教材的做法:1、蹲踞式跳远:a.四路纵队按顺序轮流做蹲踞式跳远,练习内容有:5米助跑、0.5米起跳点、蹲踞式跳远;10米助跑、1米起跳点、蹲踞式跳远;20米助跑、2米起跳点、蹲踞式跳远。
b.练习次数为每项内容各一至二次c.练习用时10分钟2、足球与篮球:(1)学生选项足球进行全场比赛或半场比赛或抢截游戏;(2)学生选项篮球进行全场比赛或半场三对三、四对四、五对五比赛;(3)学生选项足球进行基本技术踢接球练习;(4)学生选项篮球进行基本技术练习有:投篮、运球、传接球练习;(5)学生选项分组以兴趣、友伴、能力等几种形式组合;(6)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练习,进行场地巡视,了解与解决学生分组练习所出现的问题或与学生一起练习。
指导学生练习。
(7)此部分练习用时18分钟至20分钟。
五、距下课铃响两分钟,教师集队与讲评,或督促与提醒学生离开场地。
结束本课。
中考体育教案设计篇2课内任务:1、通过初步学习挺身式跳远技术,进一步发展下肢和腰腹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培养果敢、顽强拼搏的精神。
2、通过技巧展示练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协调性,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
3、通过垫上力量练习,提高腹肌、背肌力量素质。
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略)2、宣布课的任务:挺身式跳远3、值日生播送一条体育新闻4、准备活动①蛇行变向跑,注意协调放松和组织纪律性。
体育体能教案初中版一、指导思想本课设计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水平四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依据,以增加健康,学会学习,提高体能为核心,注重学生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和原则,理解体能训练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体能训练动作,提高运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态度,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柔韧性训练、平衡性训练等。
2. 体能训练的技巧:如跑步、跳绳、投掷、爬山等。
3. 体能训练的原则:包括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发展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慢跑、关节活动等,使学生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预防运动损伤。
2. 基本技能训练(15分钟):分别进行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柔韧性训练和平衡性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训练方法。
3. 实践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各种体能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感受,总结训练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训练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动作掌握程度:检查学生对各种体能训练动作的掌握情况。
3. 体能提高程度:通过定期测试,比较学生体能的提升情况。
4.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如自信心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能状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2. 创设良好的锻炼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
3.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体育初中体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各种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性等体能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的理论知识2. 力量训练: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3. 速度训练:短跑、折返跑等4. 耐力训练:长跑、跳绳等5. 协调性训练:障碍跑、接力等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内容:慢跑、关节活动、拉伸等目的: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身体柔韧性。
2. 教学讲解(5分钟)内容:讲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示范各种训练方法的动作要领。
目的:让学生了解体能训练的意义,掌握训练方法。
3. 训练环节(20分钟)内容:分组进行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性训练。
目的: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增强身体素质。
4. 游戏环节(10分钟)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如接力、拔河等。
目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运动兴趣。
5. 结束放松(5分钟)内容:采用抖动、拉伸等方式进行肌肉放松。
目的: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身体恢复。
四、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运动场地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调整训练强度,确保训练效果。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体能训练,培养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4. 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体能提高:通过定期测试,比较学生体能的提升情况。
3. 学生满意度:收集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满意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身体状况,确保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