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变质岩区调方法(2013.12.12)
- 格式:ppt
- 大小:10.51 MB
- 文档页数:70
第五章变质岩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第一节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及产出特点一、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变质岩是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经受变质的原岩包括沉积岩、火成岩以及曾变质过的岩石。
地壳中先成的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由于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的矿物和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的改造与转变叫变质作用。
最主要的变质作用有变质结晶、变形和变质分异3种类型。
把变质岩按变质作用类型和成因可分为区域变质岩类、热接触变质岩类、接触交代变质岩类、动力变质岩类、气液变质岩类、冲击变质岩类。
上述各类中,区域变质岩出露面积最大,约占大陆面积的18%。
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由火成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为正变质岩。
二、变质岩的特征及产出特点1.变质岩的特征变质岩的最大特征是继承性与新生性共存。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与原岩的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同时与变质作用的特点有关;在基本没有发生交代作用的情况下,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决定于原岩成分和变质条件;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取决于岩石的变质程度;变质岩具有成分的复杂多样性和产出位态的多样性,因而地层单位系统也具有多重性;变质改造有多期性和多阶段性,变质岩的产出具有多层次叠加性。
a-粉砂质泥岩夹砂岩(成层有序);b-矽线石石英岩(成层无序);c-深熔片麻岩(块状无序)图5—1 “假夹层假互层”和“假韵律”的形成(据杨振升,1988)a一早期顺层剪切变形的变质地层遭受后期强烈地褶皱和纵向构造置换改造的结果,早期地层的层序由新到老依次为:①大理岩;②透辉变粒岩;③石墨片麻岩;④石榴黑云片麻岩;⑤麻粒岩b一假单斜岩层剖面可能出现的“假夹层”、“假互层”和“假韵律”层序:I一由麻粒岩夹石墨片麻岩组成的“假夹层”组合;Ⅱ一由石榴黑云片麻岩和石墨片麻岩组成的“假互层”组合,其中的透辉变粒岩薄层可能被忽视;Ⅲ一由麻粒岩与石榴黑云片麻岩组成的“假互层”组合;Ⅳ一由石榴黑云片麻岩、石墨片麻岩、透辉变粒岩、大理岩组成的“假韵律”组合;V一由透辉变粒岩、石墨片麻岩、石榴黑云片麻岩组成的“假韵律”组合变质岩的产出特点,取决于原岩建造的性质和改造作用的程度,特别是岩石的变质程度、变形强度、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构造的改造等多个方面。
变质岩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变质岩:是经过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对早先形成的岩石进行改造使其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原岩在新的物理,化学,环境下为建立新的平衡以达到相对稳定的自然现象。
二、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温度:是主要因素:表现在:温度升高,岩石内部质点的活动能力升高,促进物质成分迁移,从而形成新的矿物。
如高岭石经过高温吸热形成红柱石和石英的作用,并且可以促进重结晶压力:静水压力、定向压力、粒间流体压力挥发物质的作用:除水的作用外,还有CO2, 、F、Cl、S、P等挥发物质的影响,分布于矿物的溶液中,称间隙溶液三、变质作用的方式:重结晶作用:在高温下,矿物在固态的情况下,重新生长的过程,或是岩石中的化学组分重新分配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还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质相消失。
由于这种作用常常造成岩石中各种组分的重新组合,所以又称为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是指变质条件下,由变质原岩以外的物质的带入和带出,而造成的一种矿物被另外一种化学成分上与其不同的矿物所置换的过程变质分异作用变质分异作用是指在岩石总成分不变的前提下,造成矿物组合不均匀的一种变质作用。
变形和碎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是动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变质的主要方式。
各种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时,就会出现塑性变形或破裂现象。
在较高的温度和静压力条件下,岩石应变以塑性变形为主,此过程岩石保持着连续性和整体性。
在地壳浅部低温低压条件下,多数岩石具有较大脆性。
当其受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就会出现碎裂现象。
四、变质岩的特征及分类变质岩的物质成分主要由SiO2 、 Al2O3 、 Fe2O3 、MgO 、 FeO 、 MnO 、CaO 、Na2O 、K2O、H2O、 CO2和TiO2、 P2O5 等氧化物组成根据原岩的化学组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是否发生改变,把变质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等化学变质作用,另一类是异化学变质作用。
第四章变质岩区野外调查要点第四章变质岩野外调查要点一、常见区域变质岩分类常用的区域变质岩分类见表4-1。
表4-1 常见区域变质岩分类表84续表4-1二、区域变质岩描述要点1.变质岩结构构造1)变余结构、构造:在低级、极低级变质岩中,甚至在部分中高级变质岩中,保留原岩的结构特点,如变质侵入岩中的变余辉绿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变余块状构造;变质火山岩中的变余岩屑结构、变余晶屑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变余气孔结构、变余流纹构造、变余枕状构造;变质沉积岩中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层理构造。
然而,在强烈变形作用下可产生类似85于层理的成分层构造、类似于砾岩的石香肠、构造透镜体构造,应注意区分。
2)变晶结构:由变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矿物称做变晶。
由变晶形态、大小、相互关系反映的结构称作变质结构。
变晶按粒度分为:粗粒(≥2mm)、中粒(2~1 mm)、细粒(1~0.1mm)、微粒(<0.1mm)。
变晶结构进一步可分为变斑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等。
3)变质构造,包括以下几种:(1)板状构造(板劈理):由肉眼难以辨别的微晶—隐晶质变质矿物组成,沿密集的板片状板劈理裂开平整光滑、色泽暗淡的面状构造。
(2)千枚状构造:由肉眼难以分辨的片状、粒状微晶变质变余矿物组成,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的面状构造。
(3)片状构造:由肉眼可以识别的片状、针柱状及粒状变质矿物组成的面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与片状构造又称为片理。
(4)片麻状构造:由粒状、板片状中粗粒变质矿物组成,板片状矿物在粒状变质矿物中断续定向分布构成的构造。
(5)其余还有线状构造(线理)、块状构造、斑点构造、眼球状构造、阴影状构造、条痕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
2.基本岩石名称(1) 变质轻微仍保持原岩特点的岩石称“变××86岩”、“变质××岩”。
(2) 以岩石构造为基本名称,如板岩(板状构造)、千枚岩(千枚状构造)、片岩(片状构造)、片麻岩(片麻状构造)。
变质岩区地质调查变质岩, 地质调查【变质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以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理论为指导,以同一成因类型原岩建造的变质岩石或变质岩石组合为填图单位,以构造分析方法为手段,以地质事件为主线的填图方法体系。
根据原岩建造的性质和改造作用的程度,可分为:1构造-地层-事件法;2构造-岩层-事件法;3构造-岩石-事件法。
【区域变质岩分类】区域变质岩包括范围较广,生成条件比较复杂,分类及命名方案很多。
程裕淇等(1963)以变质原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与变质后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为依据,并参加格鲁宾曼的化学矿物分类法、尼格里的化学分类法,以及哈格尔、埃斯科拉、巴特尔等人的分类法,将区域变质岩石分为九个常见类型和五个不常见类型。
其中常见的有九类:碱长片麻岩类、云母片岩及云母片麻岩类、斜长片麻岩类、含云母变粒岩及云英片岩类、斜长角闪岩及角闪片岩类、钙硅酸盐岩类、大理岩及白云石大理岩类、石英岩类、滑石片岩及蛇纹片岩类。
不常见的有五类:钠闪石岩及硬玉岩类、磁铁岩类、刚玉岩类、变质磷块岩类、变质砾状碎屑岩类。
【变质侵入体类型】经变形变质改造后的侵入岩。
按其原岩类型分为:变超镁铁质岩、变镁铁质岩、变中性岩及变花岗岩石等;按变质程度分为:高级变质侵入岩,中低级变质侵入岩。
高级变质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麻粒岩-片麻粒岩区等,一般以长英质片麻岩为主体,与层状橄榄岩、辉长岩、斜长岩及不同性质的表壳岩等组成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系或正常的钙碱系列岩系。
中低级变质侵入岩主演是花岗质类岩石,常具多期侵位特征,除分布在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区外,常见于一些年轻造山带核部。
【变质深成侵入体】形成于地壳深处(>2-3千米),由岩浆缓慢冷却凝固生成的全晶质粒状岩石(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再经变形变质改造而成的侵入岩体。
深成侵入体的产状主要有:1简单深成岩体;2复杂深成侵入体;3复式深成侵入体;4叠加复式深成侵入体;5环状花岗岩类杂岩体。
变质岩区1:5万区调野外记录的表格化和定量化
胡健民;裴先治
【期刊名称】《中国区域地质》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变质岩区1∶5万区调野外记录的表格化和定量化胡健民,裴先治(西安地质学院区调所)1引言自80年代初我国区调工作的重点转移到1:50000区调上以来,地矿部于1983年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完成2×10 ̄6km ̄2的1:50000区调的战略任务。
为了高水平地...
【总页数】5页(P374-378)
【作者】胡健民;裴先治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3.1
【相关文献】
1.河南地矿三院完成五幅区调项目野外工作 [J], 吴明凤
2.1∶25万区调中第四系深覆盖区野外工作方法研究——以淮安市幅为例 [J], 郭盛乔;张祥云;葛云;龚绪龙;李向前;谈迎;王茂亭;周爱国
3.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野外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青海省刚欠查鲁马区调项目为例[J], 叶红锋
4.河南地矿三院新疆克孜勒吉勒干区调项目组野外工作圆满结束 [J], 刘波
5.赣州市两变质岩区稀土预查项目通过野外验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