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把双刃剑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顾客批评与意见的巧妙回应话术顾客批评与意见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或品牌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们可以帮助企业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顾客满意度,从而增加品牌忠诚度和口碑;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未能正确回应这些批评和意见,就有可能导致顾客的不满和削弱品牌形象。
因此,掌握一些巧妙回应批评和意见的话术,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关注顾客情感并转化为积极因素。
当顾客向企业提出批评或意见时,往往背后隐藏着他们的情感需求。
回应时应首先表达对顾客的理解和关注,并通过积极的语言和态度,传递出企业对顾客的重视和愿意主动改善的诚意。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回应:“非常感谢您对我们产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非常珍视顾客的建议,将会认真考虑并作出改进。
”这样的回应既回应了顾客的情感需求,又表达了企业对问题的重视。
其次,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并及时告知解决结果。
顾客提出批评或意见通常是因为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不满意。
作为企业,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不仅要着眼于眼前的问题,更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回应时,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话术:“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了不便,我们会立刻对问题进行处理,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
同时,我们将详细调查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通过这样积极主动的回应,顾客可以感受到企业的诚意和负责任的态度。
再次,感谢顾客并倾听他们的建议。
每位顾客的每一条批评或意见都是宝贵的,他们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改进机会。
因此,我们在回应顾客时,应该表达对顾客的感谢之情,并倾听他们的各种建议。
可以使用这样的回应:“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建议,我们真诚地感谢每一位顾客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将会仔细研究您的建议,并采纳其中合理的部分。
”这样的回应可以使顾客感到被尊重和受重视,增加顾客对企业的认同感。
最后,维护顾客关系并提供进一步支持。
顾客提出批评或意见,无论是对产品还是服务方面的,都是期望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和回答。
赞美与批评一把双刃剑作文
在咱们的生活里,赞美和批评真的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
先说赞美吧,这玩意儿有时候真的挺让人开心的。
就像你突然收到朋友的一句“你真棒!”或者老板夸你“工作做得不错”,那感觉,简直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
但话说回来,有时候赞美多了也容易让人飘飘然,觉得自己啥都行,结果一遇到点挫折就受不了。
再来说说批评。
批评这玩意儿,有时候真的挺让人难受的。
特别是那种直接戳你痛处的批评,简直就像被雷劈了一样。
但话说回来,批评也有它的好处。
它能让你看清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哪里需要改进。
而且,有时候批评还能帮你避免更大的错误。
这把双刃剑真的挺有意思的。
它让你在赞美中保持清醒,别被夸得找不着北;又让你在批评中保持自信,别被说得一无是处。
总的来说,就是得学会在这两者之间找平衡。
这样,你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批评和表扬是一把双刃剑作者:夏传凯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年第06期央视七套曾报道两则新闻:一则新闻说有一个搞大棚蔬菜的年轻人发现,在大棚内按时播放音乐,大棚里的辣椒、黄瓜、茄子等蔬菜比以前不放音乐时长得更好。
另一则新闻说有一个养猪场的老板也是白天在猪场里播放音乐,结果他发现猪场里的猪长得比以前更快。
曾听说韩国有个故事:古代有个相国叫黄喜。
有一天他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时,看见一个老农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
黄相国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听话呢?谁知那个老农只是用眼瞪了一下他,并不搭话。
过了一阵,老农停下手中的活儿,让两头牛到离他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吃草。
他才走到黄相国身边,轻轻地他说,牛虽是畜牲,心和人是一样的。
我们不能大声评说哪头牛不听话,因为它们能从我们的声音和表情里分辨出我们的评论。
虽然它们都尽了力,可如果我们批评其中的一头牛,那这头牛就会难过。
今后这头牛就会心生怨气,慢慢地变得不听使唤了,还可能故意与我对着干。
所以,很抱歉,刚才我没有回答你。
我们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谁能离开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教育方法。
那个种植大棚蔬菜的年轻人,那个猪场的老板,那个韩国老农,他们对表扬和批评把握得真好。
做过教师的人,一定会遇到班上有学生不听话。
他们身上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比如上课学习注意力差、不爱完成作业、惹是生非,有的还喜欢和老师顶嘴、和同学吵架打架……甚至还有偷摸行为……遇上这样的学生,我们究竟怎么做呢?我们教师或父母,常常以为不听话的学生(孩子)是没有或缺乏自尊心的,随意地大声呵斥他们。
为了一点小小的过错,不管什么场合,也不管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全然不理会小小的学生(孩子)是否承受得了。
还以为是良药苦口,让学生们(孩子们)硬吞下去。
学生(孩子)表情越痛苦,越证明自己这次教育所起的作用越大。
其实,能约束人们不再重犯错误的唯一僵绳却是人们内省的自尊与自制,本质核心就是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尊重,是对社会公有法制(学校的校纪校规或家庭的家纪家规)的遵守服从。
批评的力量改变和成长的催化剂批评是一种双刃剑,它能够带来改变和促进个人成长。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批评的积极作用,过于关注其消极影响。
然而,当我们正确看待并运用批评时,它可以成为我们的伙伴,推动我们迈向成功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批评的力量,以及它如何成为改变和成长的催化剂。
首先,批评可以帮助我们寻求提升。
当他人对我们的行为、思想或作品提出不同意见或指出缺点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反馈。
通过接受和理解批评,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自己,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正如一位伟大的作家曾经说过:“批评是我进步的阶梯。
”只有通过面对批评,我们才能够超越自我,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其次,批评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当我们接受他人的批评并思考其中的价值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和观点。
批评可能会打破我们思维的固有模式,激发我们思考问题的新角度。
正如一位著名科学家所言:“只有当你在争议中接受反对意见时,你才能够有创造性。
”通过接受和运用批评,我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方式面对问题,激发创造力,实现个人的突破和进步。
第三,批评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坚韧的心态。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挑战和困难。
当他人对我们的努力提出质疑或批评时,我们可以通过处理批评来培养坚韧的心态。
通过了解批评的本质,我们能够把它视为一种机会而非威胁,将其视为成长的催化剂。
只有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和积极的态度,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最后,批评可以提高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正确处理他人的批评,展示出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技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接受批评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释,我们能够增加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
在团队合作中,批评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通过诚实而建设性地提出批评,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成长,达到共同进步和目标的效果。
综上所述,批评的力量在改变和成长中不可忽视。
批评可以帮助我们寻求提升,激发创造力,建立坚韧心态,提高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表扬批评双刃剑掇谈摘要:表扬与批评是一把双刃剑,表扬为“阳”,批评为“阴”,阴阳相互依存,共同存在同一个统一体,割裂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一味地“表扬”或者“批评”,教师的学生管理就会走上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境地,教育就会走向偏颇。
关键词:表扬批评正文“男人要捧,女人要哄;男人要崇拜,女人要宠爱。
”这句话形象说明了“表扬”对学生成长的巨大激励作用。
“桑树条要小时候挠。
”这句话强调从小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可见表扬和批评是教育管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无论表扬还是严格要求,都只是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手段,而绝非目的,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或为了严格要求而严格要求。
表扬是为了使学生发扬优点,巩固成绩,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克服缺点,弥补不足。
当错误地运用表扬或严格要求时,其沟通的效果可能事与愿违。
恰当的表扬与严格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及自我认可的能力。
因此掌握表扬与严格要求的艺术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分四个方面简单谈谈如何正确实施“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一、真诚而又差别的对待,是正确实施“表扬”与“严格要求”的前提。
管理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真诚相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期待别人对我们真诚、我们对待别人就要展示出诚意,当严格要求别人时,要心平气和、内心平静,理智清醒,从而让对方产生心理共鸣,让对方真切地感受到对他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一句暖心的问候、一番真诚的鼓励、一次愉快的交流都是表扬与批评的具体表现。
“表扬与批评”的语气和词语要委婉含蓄,严格要求的场合要独到得当。
管理者不能抱有个人恩怨,对事不对人,在大众场合要大张旗鼓的表扬,树立典型,激励后进,达到扬善除邪的效果。
工作中掌握被严格要求者的心里作用,不能让矛盾激化情绪对立。
学生学习生活中点滴的进步,学生思维中闪现的创造火花,学生情感的人格的逐渐成熟都可以成为表扬的契机。
教师只有及时抓住它,充分利用它;才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才可以激发他们热烈、愉快、积极上进的情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双刃剑法则:凡事有利有弊并可相互转化,故趋利避害、化弊为利法则含义1.事物如双刃剑有两面性皆有利弊,故趋利避害。
2.同时利弊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故可化弊为利。
双刃剑的原意与延伸当一面对着敌人,另一面一定会对着自己.这时如果将剑刃对着敌人砍去的时候,敌人用兵器一挡,剑就会反弹回来,对自己就会有一定的危险。
延伸:两面都有刃的剑用来形容事情的双重影响性,既有利也有弊。
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正确估计到事物的两面性,合理的运用好。
双刃剑法则的案例:科技、网络、性格、言语科技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交响曲。
科学技术向来是把“双刃剑”,例如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社会和伦理问题。
因此有人担忧:智能机器人将来是否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以至对就业造成影响,甚或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
最近谷歌(Google)旗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三胜排名的世界第一的柯洁,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和讨论。
人工智能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了人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同时,并带给人们诸多方便,方便购物、轻松获得知识。
同时难免也会因一些不良内容而对我们造成精神伤害。
网上内容良莠不齐,色情、暴力网络等不良内容也充斥整个网络,沉迷于格调低俗的网上聊天等。
而网络游戏,更是让不的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但由于网络制度的不完善,但是如果控制不好,也会让人沉溺其中,让人深受其害。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美丽却拥有着毒性。
所以努力增强网络给人们的带来的好处,减少其消极的一面对人们的伤害。
性格是把双刃剑任何性格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性格本身并无高下之分。
纵观古今,每一种性格都有成功者,每一种性格也都有失败者。
性格就像一把双刃剑,看怎么使用。
要发挥出性格的最大威力,关键在于扬长避短。
言语是把双刃剑1.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败事。
2.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
My Opinion on CriticismCriticism, a double-edged sword, cuts both ways in our lives. On the one hand, it can serve as a powerful tool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improvement, shining a spotlight on our weaknesses and shortcomings. On the other hand, unchecked or misdirected criticism can become a destructive force, eroding self-esteem and undermining confidence.In my opinion, constructive criticism is invaluable in ou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provides feedback that helps us identify areas where we can improve, whether it's in our work habits, our communication skills, or our approach to problem-solving. By listening to criticism with an open mind and a willingness to change, we can learn from our mistakes and become better versions of ourselves.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criticism hinges on howit is delivered. Constructive criticism should be specific, focusing on observable behaviors or outcomes rather than personal attributes. It should also be delivered in a respectful and empathetic manner, acknowledging the recipient's feelings and efforts. Criticism that is toogeneral, harsh, or delivered in a condemnatory tone is unlikely to be well-received or productive.Moreover, we should not be afraid to offer criticism when it is warranted. A well-timed and well-phrasedcriticism can help someone recognize their blind spots and take steps to correct them. Of course, this requires a certain level of tact and diplomacy, as we must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being honest and respectful.On the flip side, receiving criticism can be a challenging experience.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criticism is not a personal attack but rather a tool for growth. We should approach it with an open mind, willing to consider the points raised and see if there's truth in them. If the criticism is valid, we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change our behavior or improve our skills. If it's not, we can simply let it go and move on.In conclusion, my opinion on criticism is that it canbe a powerful force for positive change when used constructively and respectfully. It's a vital part of ou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elping us identify weaknesses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However, we must alsobe mindful of how we deliver and receive criticism,ensuring that it remains a positive and productive experience for all involved.**对批评的看法**批评,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利也有弊。
班级管理中的“双刃剑”艺术:“批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剂滚滚历史长河注定了你必须站在历史的前沿挥洒无尽的细流汇成推澜的动力教师,是班级管理中的灵魂。
作为教师,要在教育中展现一种爱的魅力,但是爱也要讲究艺术和方法,我们不提倡无原则的爱;要善于用教育的“双刃剑”,教育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日本教育家三浦修吾曾说过:“老师要当个艺术家。
”教育是使人健康、茁壮成长的指路灯,教育中不能缺少爱,但更不能少了批评;教育面对的对象本身就是有瑕疵的,需要耐心去雕琢。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批评不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一、春风细雨的批评,会滋润学生的心灵有这样一个故事:被誉为“当代中国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她在北京第二小学任教时,一次,她班上的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
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笔送给这位学生,并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
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送回去的。
”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霍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霍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中充满了种种错误。
哲学家黑格尔指出:“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
”当学生知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内心会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
因此对犯错误的学生得当处理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是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
面对因一时冲动拿了别人东西的学生,一旦把这种行为与“偷”字联系起来,足以击碎其脆弱的心灵,使其背负终生。
霍老师巧妙地维护了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呵护了学生的心灵,这种别致的批评,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省的契机、自我修正的时间,从而体现出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
这种批评,学生会一辈子铭刻在心,从而激励着学生。
二、批评的形式是多样的,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一剂猛药更有效果有一则名为“美丽的歧视”的小故事:大伟在高考落榜后,由于父母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选择回到学校复读,当时他在班里的成绩是倒数第五名。
批评是把双刃剑中小学教师该如何掌握这门艺术
中小学生正处在思想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犯一些错误,老师掌握好批评这门艺术至关重要。
在批评学生时,要达到良好的效果,老师们该怎么做呢?这些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一等奖获奖者为您支招。
从“真倒霉”到“我愿意”
韩国凤(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教师、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当班级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经常会“失控”,觉得只有大声批评,才是解决问题,并且告诉自己这是为了学生好。
事实上,在许多时候,批评不仅没有让问题得到解决,还会将学生的心推向远方。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知道,批评不应是情绪的发泄,更不应是抱怨和指责,而应该是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能够唤起学生内心的种子,促进学生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自强,制定良好的改进和提升策略,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教师要善于研究巧妙的办法,让批评成为一种别样的温暖。
教师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问题的出现,从容地去分析策略,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选择适合问题解决的办法,化批评为鼓励,让批评变为期待。
既要有原则,又要讲情感;既指出问题,又确定目标,使老师的指导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
学生们在和谐的氛围里,自信地成长。
我们也要这样说:出了问题,我们不抱怨“真倒霉”;捕捉契机,用智慧让批评成为动力和温暖,“我愿意”!
追根溯源提升能力
李玲(北京市一师附小教师、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怎样批评孩子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呢?
一、聆听倾诉,客观分析。
在批评之前,我都会先询问清楚原因,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
即使是没带作业这样的小事,我也会问一问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此时,作为教师可以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在这件事中,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也正是帮助孩子树立是非观、价值观的好时机。
二、占据地利,舒缓心结。
选择批评孩子的地点也是很有学问的。
根据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
比如:事件很小,孩子很快意识到了错误,简单的沟通即可解决问题,那就可以选择教室门口或楼道内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如果事件比较复杂,需要较长时间的沟通分析,我会选择心理咨询室或是一个安静的房间,这样孩子容易放松心情,利于我们专注地交流。
三、幽默处理,友善提示。
孩子们年龄小,有些错误真不是什么原则性大问题,但是不解决可能又会出现问题,那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有的时候,一句玩笑、一个善意的调侃,却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批评学生的“三不”原则
李彩艳(北京市通州区中山街小学教师、紫禁杯特等奖获得者):对于如何批评学生,我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
不公开。
不到万不得已,不当众批评学生。
这里的“当众”,泛指有其他人在的场合。
例如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外出时有其他社会人员在场的场合。
当众批评学生,会使学生非常难堪,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生对老师的反感。
年级越高,孩子的自尊心越强,老师就越要减少当众批评。
不讽刺。
学生做错了,就事论事,不讽刺挖苦、含沙射影。
因为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是不容践踏的,老师公平公正地批评学生是可以接受的。
再有,老师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老师千万不能借批评之名讥讽学生。
不着急。
学生犯了错误,在没有想好对策之前,我不急着去批评学生,而是找准时机,选择恰当的时间去和学生沟通。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班里有学生购买一种装在瓶子里的蜜蜂,我觉得这种做法非常不好。
但我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借下午科学课之前的时间,和全体学生聊起了动物保护的话题。
孩子们一下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多么不妥。
第二天,我悄悄问那几个学生怎么安置蜜蜂的。
他们说,他们把蜜蜂放飞在小区的花园里了。
选择好时机,学生就易于接受你的批评,批评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
康珺(北京市大兴一中教师、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批评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在众多同学面前,是非常强烈的。
若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批评中,有尊重之心、诚恳之意,批评也是出于对他们的关爱,那么,这个批评教育即便还没结束,也成功一半了。
批评要考虑学生自身特点和诸多情境因素,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喜好、情绪状态和承受能力,当然也要考虑到具体情境,要做到就事论事。
尤其是学生已经意识到错误的状况或处于情绪激动甚至带有抵触情绪的时候,都是不能简单批评、草率行事的。
批评教育,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批评要注意语言得体。
批评情境下,学生对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十分敏感,所以,要注意讲究批评语言的表达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此时的学生,大都是敏感、脆弱的,我们要秉持关爱的原则,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
试想,当一个学生,听到“你为什么要逃课?这么做违反了校规校纪你知不知道?”这样声色俱厉的训斥语,和听到“老师在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想冲破很多束缚任性几回,但是规定不是针对咱们个人的,是不是?”这样情理兼顾的开头语,心理感受肯定不同吧!
批评要以帮助学生改过为最终目标。
很多老师都能注意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但是,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批评教育解决了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还是要继续跟进和指导,让学生有信心改进、有办法改正,这样,才能实现批评的教育效果。
让批评入耳更入心
王蕾(北京市延庆三中教师、紫禁杯班主任一等奖获得者):带高三毕业班,备考过程中孩子们的焦虑情绪严重。
有个学生甚至与宿管老师发生了冲突,出言不逊,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
老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情绪有示范引导作用。
尽管生气我还是把他领到办公室并平静地让他描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没有评论对错也没有插话。
通过沟通,他坦言二模前压力大,总是很烦躁。
我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找到问题根源,并使之趋于平和,然后鼓励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错误的事情已经发生时,老师发脾气、训斥已经没有用了,然而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理智耐心地寻找恰当的方法,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是有难度的教育手段。
为了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首先,教师本身就应该持有正确的批评观,问自己批评的目的是什么,该采用的批评方式是什么,是否采取了恰当的说话方式和态度。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知错,终止、纠正错误的行为和思想,引领正确的发展方向。
可如果态度居高
临下,粗暴简单,谁又会乐意接受呢?没准事情会朝着我们不期望的方向愈行愈远。
其次,学生犯了错误,在没有想好对策之前,千万别着急去批评,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去沟通,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学生。
此外,学生出现偏差、犯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循此找到犯错误的原因,并为他们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