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例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9
学科培训教学设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教具学具:课件或挂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口算卡片。
6×2= 4×2= 20×3= 40×2=300×2= 20×4= 50+7= 6+40=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出示教学例1。
师: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1情景图)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盒装12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
师: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生:12×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盒共有多少支。
生:把12看成10,用10×3=30,3盒大约共30支。
师: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摆出小棒,也可以画图等。
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可能会说:方法1:摆小棒。
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方法2:画图。
3个长条共30个方格,再加上单个的6个共36个。
方法3:连加。
12+12+12=36。
方法4:分解组合。
先算10×3=30,再算2×3=6,然后算30+6=36。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不进位)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0页信息窗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不进位)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及解决相应的生活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含义,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美来源于生活,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不进位)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每组50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写的什么?(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从这句话,你知道什么?(体育锻炼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为了我们的健康,咱们学校在大课间都组织了哪些活动?(跳绳、沙瓶操……)同学们请看,这儿有关于大课间的活动信息。
(多媒体展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上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上节课我们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吗?(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32.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计算方法。
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引导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出示小组探究学习要求:(1)说一说:小组成员有序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当小组成员发言结束,可以相互补充或质疑。
(2)想一想:列出的算式代表的意思是什么?(3)试一试:尝试列竖式进行笔算,笔算时的每一步计算过程表示什么意思?笔算时应注意什么?(4)比一比: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比一比哪个小组方法多。
各小组做好记录,准备汇报。
温馨提示:可以用口算、摆小棒或木块、简单的画图、加法、笔算等方法。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学习内部倾听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运用摆小棒的方法理解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