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绩效考评与系统的绩效管理_刘平
- 格式:pdf
- 大小:177.67 KB
- 文档页数:4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综述作者:曹娟刘江平黄小华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第16期[摘要] 本文根据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内涵、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进行综述,提出事业单位今后推行绩效管理的研究方向:建立具有事业单位特点的绩效管理理论体系;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制度、绩效薪酬制度等配套措施;细分事业单位类型,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绩效管理办法。
[关键词]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综述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48[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80- 021 前言绩效管理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重视,绩效管理逐渐被广泛认可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过程[1]。
经过40年的研究与实践,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提高企业绩效做出了应有贡献[2]。
近年来,事业单位也纷纷引入绩效管理理念,但由于体制不同,配套措施不到位,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推进缓慢,存在诸多问题[3]。
本文拟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内涵、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关系、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进行综述,提出事业单位推行绩效管理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2 有关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内涵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参照企业绩效管理内涵来进行阐述的,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循环的、系统的管理过程[4]。
如韩晋(2007)提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杨宁(2009)[5]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定义为通过对组织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组织日常管理的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以及目标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
试卷代号:2667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绩效与薪酬实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22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D2.C3.A4.B5.D6.C7.B8.A9.B 10.A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11.ACD 12.BCD 13.ABCD 14.ABD 15.ABCD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括号里打“√”,在错误的命题的括号里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6.×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26. 特征法:把人格特征作为决定绩效的重要因素,通过界定有利于带来高绩效的人格特征,评价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些人格特征,以此来推断员工的绩效。
27. 外在薪酬:外在薪酬是指从组织得到的回报,它既包括可以用货币形式表示的工资、奖金等,也包括不能用货币形式表示的回报,如晋升机会、学习机会等。
28. 基本薪酬:是组织按照员工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或者员工为工作而掌握的技能或能力所支付的货币性薪酬。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9. 如何避免绩效考核中误差的产生?答:第一,实施考核者误差培训;(2分)第二,实施考核者准确性培训;(2分)第三,做好日常绩效纪录;(2分)第四,明晰绩效考核标准;(2分)第五,提高考核者的自信心。
(2分)30. 组织如何决定薪酬策略?答:组织根据市场水平或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确定自己的薪酬水平。
(1分)这个薪酬水平可以高于、相当于或低于市场水平或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
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的思考詹㊀竞(金华广播电视总台ꎬ浙江㊀金华㊀321001)摘㊀要:事业单位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ꎬ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益服务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ꎬ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ꎬ事业单位因人力资源管理落后㊁人岗适配度㊁效能比低下等因素ꎬ使得公益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ꎮ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ꎬ事业单位人才竞争优势不大ꎮ因此ꎬ单位需要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层面实现破冰ꎬ通过人员组织结构的变化ꎬ提高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水平ꎬ进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单位在市场化冲击下维持稳定生存和发展ꎮ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绩效考核ꎬ绩效考核的良好运用ꎬ使企业市场增强竞争力ꎮ站在事业单位的角度ꎬ绩效考核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ꎮ因此ꎬ文章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ꎬ率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介绍ꎬ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绩效考核的价值ꎬ对其现状进行描述ꎬ进而提供相关有效措施ꎬ为单位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ꎬ希望能够发挥积极作用ꎮ关键词:事业单位ꎻ人力资源管理ꎻ绩效考核中图分类号:F272.9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6728(2023)07-0191-04㊀㊀事业单位在长期的运转之中ꎬ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ꎬ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ꎬ可以更好地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有效管理ꎬ促进事业单位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很大程度的提升ꎮ对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ꎬ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效果ꎮ绩效考核机制对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㊁日常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事业单位需要认识到在绩效考核机制上存在的问题ꎬ进而通过不断地完善优化ꎬ实现事业单位有效人力资源管理ꎬ对促进事业单位未来生存发展具有积极作用ꎮ一㊁事业单位和绩效考核概述我国事业单位运营目的就是为社会公众服务ꎬ具有一定的公益性ꎬ在多个领域为人民群众服务[1]ꎮ在我国经济运转的过程中ꎬ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增加ꎬ事业单位通过自身的职能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ꎬ承担起社会责任ꎮ一方面ꎬ事业单位是一个拥有众多机构ꎬ层次比较复杂的系统ꎬ另一方面ꎬ事业单位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产物ꎮ悠长的历史背景表明ꎬ事业单位与国家财政经费的开支具有紧密关系ꎮ我国将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三大类:承担行政职能的行政机构ꎻ具有经营活动性质的逐步划分为企业ꎻ对从事公益服务的ꎬ保留事业单位序列ꎬ按照一类与二类进行划分ꎬ不能配置市场资源的就属于一类ꎬ一部分有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则被称为二类ꎮ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指在确保公益目标实现的前提下ꎬ可自主进行相关服务的经营ꎬ并取得相应的服务收益ꎬ提供服务的价格需以政府指导价为参考ꎮ大多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工资部分执行的是档案工资ꎬ即国家事业单位工资体系ꎬ而奖励性绩效工资ꎬ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奖金部分ꎮ文章认为ꎬ在研究绩效考核时ꎬ把事业单位按 企业化 主体来定义剖析ꎬ是更符合实际情况的ꎮ绩效考191作者简介:詹竞(1984—㊀)ꎬ女ꎬ汉族ꎬ浙江兰溪人ꎮ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ꎮ核是指根据先前制定好的规范与指标ꎬ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成绩进行合理科学的评判ꎬ在业务工作㊁态度与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ꎬ以此来确定工作人员的个人绩效与工作水平的管理方法ꎮ绩效考核在单位之中是一种十分关键的管控措施ꎬ为其提供基础的数据ꎬ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ꎮ绩效考核可以做到 人尽其用㊁人尽其才 ꎬ有利于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ꎬ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ꎮ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凝聚力量ꎬ进而增强工作的有效性ꎬ实现战略发展目标ꎮ立足于企业的视角ꎬ采取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ꎬ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ꎮ二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价值第一ꎬ能够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工作质量ꎮ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ꎬ可以使工作人员更加了解自身的工作情况ꎬ明确工作的具体状态ꎮ同时ꎬ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清楚自身存在的不足ꎬ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问题ꎬ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ꎮ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ꎮ而且ꎬ通过这一方法ꎬ可以帮助单位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ꎬ使其能够得到应得的激励ꎬ发挥对全体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ꎬ带动单位所有人员共同进步ꎮ第二ꎬ绩效考核可以作为工作人员晋升的数据支撑ꎮ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分析ꎬ可以帮助单位领导判定员工职位调动与升降ꎮ通过工作人员的个人结果ꎬ可以使人事部门对员工调配和使用更加合理㊁科学ꎮ通过对绩效考核信息的汇总分析ꎬ管理层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员工在其岗位上的工作状态ꎬ有利于发挥员工个人的积极作用ꎻ而且ꎬ可以让业绩较好的工作人员更加顺利的晋升ꎬ对业绩较差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与激励ꎬ使其能够更加专心地完成工作ꎮ第三ꎬ可以为培训工作提供数据依据ꎮ在职人员的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中一项重要的活动ꎬ针对受训人的不足进行弥补培训ꎮ绩效考核帮助单位领导清楚地认识员工的不足ꎬ并针对不足为员工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案ꎬ进而实施能够真正帮助工作人员提升素质的培训计划ꎮ及时调整培训计划ꎬ使培训发挥出最大效果ꎮ第四ꎬ可以进一步提升上下级沟通效率ꎮ在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过程中ꎬ能够提高领导与工作人员的交流有效性ꎬ使上下级之间相互理解ꎬ有效沟通ꎬ为员工与领导之间建立了沟通平台ꎮ通过积极沟通ꎬ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ꎬ及时纠正员工不正确的工作行为ꎬ认清岗位职能和责任ꎬ从而实现工作业绩的提高ꎮ第五ꎬ能够更快地实现战略目标[2]ꎮ不但能够让单位的领导层更加明确地了解工作人员个人对部门目标实现所做出的贡献ꎬ通过对实现情况差异的研究与分析ꎬ可以明确阻碍目标实现的根本原因ꎬ并进一步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ꎮ例如ꎬ加强工作模式的创新ꎬ创新工作环境ꎬ可以提升考核的质量ꎬ促使单位更加稳定的发展ꎬ推动单位积极运转ꎮ三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的现状(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目标不明完善绩效考核体系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ꎬ对考核目标的确立ꎬ是绩效考核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ꎮ当前ꎬ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发挥服务职能ꎬ经费大多来源于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ꎬ因此对盈利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ꎮ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ꎬ但是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ꎬ单位宗旨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ꎮ由于致力于的目标不同ꎬ因此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考核标准也不尽相同ꎮ对事业单位不能照搬企业考核标准进行ꎮ部分事业单位领导人思想陈旧ꎬ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ꎬ缺乏完善的考核理念ꎬ致使考核目标不清晰ꎬ没有设立具体的绩效目标ꎬ未将考核目标与单位实际战略目标相结合ꎮ单位职工缺乏理论知识ꎬ并未真正认识绩效考核的内涵ꎬ使得体系建立存在较多的困境ꎮ由于绩效管理方法不妥当ꎬ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不满意ꎬ引发负面情绪ꎮ由于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组织ꎬ工作数量㊁进度等无法更具实际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整ꎬ再加上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大多认为其属于事务性工作ꎬ因此仅在考核将要到来时ꎬ临时构291建绩效考核小组ꎬ进行考核工作ꎬ对绩效目标和指标的确定具有随意性ꎬ根本原因就是对绩效考核认识不清ꎮ另一方面ꎬ部分单位人员收入=工资+绩效ꎮ事业在编人员执行档案工资(这部分与一类事业单位一致ꎬ在收入中占大头)ꎬ那么在可用于支配的盘面内ꎬ留给绩效奖励的部分有限ꎬ而编外人员的收入以绩效为主ꎬ所以编制内的事业在编人员绩效管理的效能较为低下ꎬ容易靠工资吃饭ꎮ(二)绩效考核工作表面化较严重目前ꎬ一些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ꎬ对考核流连于形式化ꎬ难以发挥出其实际效用ꎮ对绩效考核ꎬ一些单位考核周期过长ꎬ仅仅在年初开展考核工作ꎬ难以真正挖掘出单位之中现存的不足ꎬ不能顺利铲除不利于考核开展的要素ꎮ周期一年的绩效考核ꎬ容易使被考核人员出现在考核期间表现良好ꎬ在平时工作中懒散ꎬ不具有上进行心的情况ꎮ同时对考核时间来说ꎬ由于是在年前年后进行的ꎬ经历了跨年ꎬ导致领导对考核结果不追究也不重视ꎬ考核结果缺乏其实用价值ꎬ出现绩效考核工作表面化严重ꎬ过于看重形式ꎬ仅仅使对上级工作安排进行应付ꎮ一些单位缺乏健全的反馈机制ꎬ以至于过程反馈的有效性不足ꎬ能够发挥出考核结果的作用ꎮ在对结果反馈的情况下ꎬ能够促使基层工作人员与管理层更好地探讨单位内现存的不足ꎬ进而创新应对措施ꎬ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ꎮ但一些事业单位将考核结果仅告知被考核人ꎬ没有针对结果反馈出的问题ꎬ提出相关解决意见和建议ꎬ致使被考核者无法通过考核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改进ꎬ考核者没有针对被考核者的绩效提升角度出发ꎬ体系的构建难以发挥作用ꎬ无法真正实现考核的目标ꎮ绩效考核是实现单位与员工共同进步的手段ꎮ要将绩效考核的落脚点置于提高全体员工绩效ꎬ促进单位更加高质量的发展ꎮ而且ꎬ单位应当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基础ꎬ促进单位人工资本的增值[3]ꎮ因此ꎬ单位不该将绩效考核流连于形式化ꎬ不对考核结果进行详细分析ꎬ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ꎮ若长期如此ꎬ那么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将毫无实际效用ꎮ(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式单一通过对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㊁工作态度与个人素质与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ꎬ通过宏观考核标准的设立ꎬ对考核结果取各项最高得分ꎬ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㊁良好㊁基本良好㊁不称职等ꎮ事业单位之间考核方式有所差异ꎬ但大多对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式方法过一单一ꎬ绩效指标的设立也具有多样性ꎮ但一些单位对考核指标的设立不够科学ꎬ考核的方法欠妥当ꎮ仅仅采取单一的方法ꎬ对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并无促进作用ꎬ不利无法针对各个部门与各个项目开展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概括ꎬ对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状态无法进行真实㊁全面地反映ꎬ对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没有直观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反映出来ꎮ另外ꎬ部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汇总包括职工的自我述职ꎬ由于这里考核指标主观性极强ꎬ客观性无法发挥出来ꎬ导致难以通过个人的述职报告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适当的评价ꎮ针对较为受欢迎的工作人员ꎬ考核评级分数就较高ꎬ那些不擅长交际的职工则被打了低分[4]ꎮ这种主观的评价ꎬ是不能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ꎬ无法真实准确地体现出单位职工对各个项目所做出的努力ꎬ也不能真正创新考核体系ꎮ四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的策略(一)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采取适当的方式展开考核工作ꎬ能够真正发挥出绩效工作的重要意义ꎮ考核本身就是具有激励性质ꎬ考核结果作为职位晋升㊁薪资发放等激励方式运用的依据ꎬ就需要保证考核标准科学合理ꎮ首先ꎬ单位需要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能ꎬ针对单位战略目标进行合理的岗位设计ꎬ严格要求岗位职能与权责相符ꎬ对岗位战的不同做好定性定量地分析ꎬ从而制订岗位说明书ꎬ对工作任职要求进行明确规范[5]ꎮ对无法量化的岗位ꎬ采用直观的考核指标ꎮ岗位职责的明确有利于任职者对绩效进行科学评估ꎮ此外ꎬ制订比较灵活的考核周期ꎬ不再仅以年为单位进行绩效考核ꎮ注重日常考核ꎬ绩效考核周期需要能够转却及时地反映出单位最近实际工作情况ꎮ针对职权较高㊁工作性质较391为复杂人员的绩效考核可以适当延长绩效考核周期ꎮ对与工作性质㊁工作要求较低的人员应该增加考核频次ꎬ缩短考核周期ꎬ实时反映工作状况ꎮ其次ꎬ单位还可以实施动态化考核管理ꎬ随着单位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变化ꎬ人员绩效指标也应该随之采取相应的调整ꎬ对人员绩效和事业单位整体绩效进行改善ꎬ促进单位生存发展ꎬ进而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ꎮ(二)构建绩效考核反馈的机制绩效考核反馈机制是事业单位发挥绩效考核效果的重要手段ꎮ因此ꎬ在考核做成中ꎬ应该将领导与民众的声音综合在一起ꎬ利用民主评议的方式ꎬ对考核原则严格遵循ꎬ对考核的每个阶段都应该得到注重ꎬ进而体现考核的科学㊁合理性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接受考核结果ꎬ具有激励的促进作用ꎮ此外ꎬ在考核过程中ꎬ需要加强考核人员与被考核人员之间的交流共同ꎬ使得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工作环境状态进行全面的把握和了解ꎬ从而对考核结果做出准确㊁科学的评价ꎮ对被考核者来说ꎬ良好的反馈机制能够将个人与组织要求之间的差距反映出来ꎬ并进一步改进自身工作ꎬ查漏补缺ꎬ增强个人绩效ꎮ因此ꎬ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机制建设ꎬ保持考核中的良好沟通和交流ꎬ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不足ꎬ并朝向良好发展的方向进行努力改进ꎮ通过反馈机制的建设ꎬ能够更好地加强单位上下级沟通ꎬ对基层工作人员具有鞭策作用[6]ꎮ(三)建设合理的人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对员工来说ꎬ是对其工作绩效最直接的制定方式ꎬ也是最直接的物质奖励方式ꎮ单位内部对物质奖励要适度ꎬ并尽量避免平均分配ꎬ根据编内编外差异选择相应的激励方式ꎬ对编内人员尽可能对其物质和精神进行激励ꎬ改善其靠 死工资 吃饭的现状ꎬ对可流动的岗位进行轮岗制ꎬ避免其在固定岗位丧失工作热情ꎮ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定岗说明书ꎬ根据岗位职责㊁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决定薪酬系数ꎬ从而避免 一刀切 的制度ꎬ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活跃性ꎮ同时可以设立专项奖金ꎬ对在工作中取得巨大成果㊁实现巨大突破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ꎬ鼓励这种知难而上的工作态度ꎬ倡导单位形成勇于直面挑战㊁勇于担当的良好风气ꎬ促进单位工作环境氛围的改善ꎬ增强事业单位在同行业中的影响力ꎮ此外ꎬ对非工资性质的收入也应该进行合理分配ꎬ这同样也是激励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ꎮ另一方面ꎬ事业单位薪酬制度㊁绩效工资应该与当地发展水平联系到一起ꎬ参照公务员津贴补助ꎬ确定与企业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持平ꎬ定期对市场进行调研ꎬ根据当地物价水平㊁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等进行及时调整ꎮ五㊁结束语综上所述ꎬ事业单位加强绩效工作ꎬ发挥正向作用ꎬ增强单位整体的工作绩效㊁加强上下级之间沟通交流ꎬ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ꎮ但事业单位在进行体系构建的过程中ꎬ应当完善相关制度ꎬ创新方法ꎬ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反馈机制ꎬ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薪酬制度ꎬ发挥出绩效考核在考核过程中的实际作用ꎬ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朝向健康方向发展ꎮ参考文献:[1]孙鸿鹏.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及运用探讨[J].中国产经ꎬ2022(12):108-110.[2]徐文辉.建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机制的策略探讨[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ꎬ2021(19):79-81.[3]张玉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探讨[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ꎬ2021(11):108-110.[4]孙玉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ꎬ2021(9):38-39.[5]崔雪梅.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思考[J].商讯ꎬ2021(24):180-182.[6]王艳.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考[J].今日财富ꎬ2021(6):182-183.491。
试论企业业绩评价的权变化
陈丽萍;吴延芳
【期刊名称】《科技与管理》
【年(卷),期】2005(007)001
【摘要】从权变角度出发,探讨了企业业绩评价发展进程中权变理论的渗透.在战略、企业文化、激励等方面,分析了建立现代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以权变理论为支撑的必
要性,提出以环境、组织等为业绩评价权变管理的要素,认为应随机制宜的设计"最优"企业业绩评价系统.
【总页数】3页(P28-29,32)
【作者】陈丽萍;吴延芳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试论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新变化 [J], 李军;申志民
2.试论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J], 吴徐群
3.试论企业业绩评价新体系 [J], 汤建良
4.试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J], 王茜
5.试论企业财务预算目标与企业业绩评价 [J], 刘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管理控制和绩效管理关系的文献评论一、管理控制和绩效管理的关系要从管理控制的角度分析绩效管理的发展,首先要弄清楚两制定良好的短期计划、按照确定的控制变量记录短期计划的实际完成程度、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诊断分析.罗伯特·西蒙斯(Robert Simons,1995)甚至认为,所有有关管理控制系统的文章讨论的都是诊断控制系统,其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实现可预测的目标.西蒙斯认为,要利用诊断控制系统对任意一个流程进行控制,必须能够做到:预先制定标准或者目标;对产出进行测量;根据标准纠正偏差.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绩效管理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实施手段再合适不过. 从以上分析可知,狭义的管理控制主要通过三个环节发挥控制作用:制定目标计划,检查执行情况以及通过激励措施强化控制力量.而这正是绩效考核的基本思想.或者可以说,管理控制是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而绩效管理是管理控制的主要实施手段.接下来,本文就从管理控制的角度分析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的演变.二、基于管理控制的绩效管理演变为了厘清基于管理控制思想的绩效管理演变过程,我们不仅要分别分析管理控制和绩效管理的历史发展,更重要的是指出两种演变之间的内在关系.(一)管理控制的历史发展1.工匠控制与管理控制.1974年,哈里-布雷弗曼(Harry Br范文erman)提出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两种控制方式,即工匠控制与管理控制.工匠控制即企业主通过命令等对工人进行直接控制.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是劳动分工和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此时,管理者依靠对知识的垄断掌握对劳动过程的控制权力。
2.直接控制和责任自治.1977年,弗来德曼(A.L_Friedman)提出了“直接控制”和“责任自治”两种管理策略.前者采取强制性的威胁、严密监督、给予工人最少的责任等手段去限制劳动力的变化范围,也即把工人当机器对待.而后者给予工人以地位、权威和责任,努力去赢得工人的忠诚,鼓励他们采取对公司有益的方式去适应变化中的局势.这样做时,高层管理者给予工人以地位、权威和责任,努力去赢得T人的忠诚;在责任自治中,尽管管理控制权力仍然掌握在管理当局手中,但是通过给予工人一定程度的自治,让其参与了管理活动.3.简单控制、技术控制和官僚控制.1979年,爱德华说明控制方式从简单控制(又分为资本家亲自控制和等级控制)转变为技术控制和官僚控制.当企业规模很小时,权力的实际行使集中在资本家手里,称为资本家亲自控制.随着规模的扩大,资本家不得不将某些权力委托给所雇用的经理或工头,出现等级控制.这两者都属于简单控制,由管理当局掌握控制权力并制定规则.技术控制,指将控制机制嵌入公司的技术结构中,不仅要通过机械化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要能够指导工作任务,评估工人的工作、酬劳和惩罚工人.从而通过技术控制把整个公司的劳动力引向由生产技术确定的共同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模式之中.官僚控制,指将控制机制嵌入公司的社会和组织结构之中,其控制基础是非个人的“公司规则”或“公司政策”,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将公司内部等级权力的行使制度化.。
《企业信息管理:用信息系统改进绩效》
佚名
【期刊名称】《信息系统工程》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有效地管理信息,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总页数】1页(P7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企业信息管理能力对营销绩效的影响研究 [J], 苏保朵;郭爱芳;袁顺波;张云
2.企业信息管理能力对营销绩效的影响分析 [J], 王潇鹤
3.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研究 [J], 王青山
4.企业信息管理能力对营销绩效的影响研究构架 [J], 纪佳怡;王钰琼;徐鹤;彭晓晓
5.企业信息管理能力对营销绩效的影响研究 [J], 胡依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绩效管理发展历程资料汇总组长:邱雅组员:余小燕、庄燕华、嘉琪、长远、菲绩效管理的源头:绩效评估绩效管理始于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官吏考核早在代已经出现,兴于唐朝,完善于清朝。
绩效评估在中国古代叫考课,也叫考绩和核真,在“史记”和“资治通鉴”等著作上,都有很多有关与此的介绍。
治民先治吏,是历代王朝实行统治的共同政治经验。
从封建制度中综合看来,“治吏”制度无外乎选拔、考绩、品级、奖惩、俸禄、休致、养忧等一整套的官吏管理方式,但每个朝代的重点都放在考绩和奖惩上,考绩和奖惩制度执行的好坏,成为一个朝代兴盛的主要原因。
[1]而在西方工业领域,罗泊特·欧文斯最先于19世纪初将绩效评估引入格兰。
美国军方于1814年开始采用绩效评估,美国联邦政府则于1842年开始对政府公务员进行绩效评估。
[2]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其整体效能和绩效。
Levinson(1976)曾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评价系统都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一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绩效评价的明显缺点在于:对绩效的判断通常是主观的、凭印象的和武断的;不同管理者的评定不能比较;反馈延迟会使员工因好的绩效没有得到及时的认可而产生挫折感,或者为根据自己很久以前的不足做出的判断而恼火”。
[3]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绩效评估的局限性和不足。
绩效管理正是在对传统绩效评估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Spangengerg(1992)认为传统的绩效评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常与组织中的其他背景因素相脱离,如组织目标和战略、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
而这些背景因素对于成功地实施绩效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传统的绩效评估对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的作用非常有限,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也不大,所以导致了绩效管理的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11-24 10:36:00 ] 作者:王文菁编辑:studa090420 [摘要]近年来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管理利器。
从管理者自身的角度来看,考核似乎更像是一种权力,而管理则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们更倾向于开展绩效考核。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家们备感压力,简单的绩效考核已很难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将企业从简单的绩效考核升格为全面绩效管理势在必行。
文章着重从人和文化的因素出发,力求寻找更简洁和更适用于企业文化特点的绩效管理方法和思路,把握那些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绩效面谈 [作者简介]王文菁,供职于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6 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是时下企业管理最热门的词语之一。
近年来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大有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蔓延之势。
1 / 14从百度搜索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更热衷于绩效考核,而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非全部。
本文拟探讨企业为什么要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以及开展绩效管理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为什么企业更热衷于绩效考核原因一:从工作的内容上看,绩效管理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和持续性要求,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比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投入,涉及到的工作深度和广度也更大。
我国真正全面学习、应用各种管理知识也才二十年左右,要在企业中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确实存在很大难度。
原因二: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可以准确锁定特定人群的调资,有效降低全面调资方案所造成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