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无锡市崇安区九年级上册期中数学试题_
- 格式:doc
- 大小:375.50 KB
- 文档页数:8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数学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 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直径是弦;②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④半径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其中正确的有 ( )A .4个B .3个C . 2个D . 1个2. 用配方法解方程2250x x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 )A .()216x -= B .()216x += C .()229x += D .()229x -=3. 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212350x x -+=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B .14C .12或14D .以上都不对4. 在Rt△ABC 中,∠C=90°,∠B=30°,BC =4 cm ,以点C 为圆心,以2 cm 的长为半径作圆,则⊙C 与AB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相切或相交5. 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10k x k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 A.k >14-B. 14k ≥-且0k ≠C.k <14-D. k >14-且0k ≠6.某厂一月份生产某机器300台,计划二、三月份共生产980台。
设二三月份每月的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 A .300(1+x )2=980 B .300(1-x )2=980C .300(1+x )+300(1+x )2=980D .300+300(1+x )+300(1+x )2=9807. 如图,将量角器按所示的方式放置在三角形纸板上,使点C 在半圆上.点A 、B 的读数分别为86°、30°,则∠ACB 的大小为 ( ) A .15︒ B .28︒ C .29︒ D .34︒8.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6π,半径是1的⊙O 从与AB 相切于点D 的位置出发,在△ABC 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三角形滚动,又回到与AB 相切于点D 的位置,则⊙O 自转了 ( )A .2周B . 3周C .4周D .5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6分)9.将一元二次方程x 2+1=2x 化成一般形式可得 ,它的解是 . 10.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4,底面半径为2,则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第8题) O D AB C(第7题)11. 一元二次方程220x x +-=的两根之和是 ,两根之积是 .12. 方程x 2-6x +k =0的一根是4,则k = ,另一个根是______.13. 如图,点A 、B 、C 在⊙O 上,若∠BAC = 24°,则∠OBC = °.14. 如图,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D 为直径,∠C =130°,则∠ADB 的度数为 .1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一条圆弧经过格点A ,B ,C ,其中B 点坐标为(3,4),则该弧所在圆心的坐标是 .16.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 (ab >0)的两个根分别是m +1与2m ﹣4,则ab= .17. 如图,一张圆心角为45°的扇形纸板按如图方式剪得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扇形纸板的面积是 .18. 如图,⊙O 的半径为2,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PB 切⊙O 于点B ,则PB 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19(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解下列方程: (1)042=-x x (2)x 2-8x-10=0(配方法)(3)x 2+6x -1=0 (4)2x 2+5x -3=0(第13题)OB C D A(第14题) O x y A B C(第15题)(第17题) (第18题)A BC P O 20(本题满分6分)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与弦AC 的夹角∠A=30°,AC =CP . (1) 求证:CP 是⊙O 的切线;(2) 若PC =6,AB=4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1(本题满分4分)如图,AB 是⊙O 直径,弦CD 与AB 相交于点E ,∠ACD =52°,∠ADC =26°.求∠CEB 的度数.22(本题满分4分)某商店经销一批小家电,每个小家电的成本为40元。
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 B.C. D.2.如图,CD是⊙O的直径,弦DE∥OA,若∠D的度数是50°,则∠C的度数是()A.B.C.D.3.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1)DE=1,(2)△CDE∽△CAB,(3)△CDE的面积与△CAB的面积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有()A. 0个B. 1个C. 2个D.3个4.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3,弦AB长为24,则点O到AB的距离是()A. 6B. 5C. 4D. 35.如图,正六边形螺帽的边长是2cm,这个扳手的开口a的值应是()A. cmB.C. cmD. 1cm6.如图,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树叶画四周镶一条金色的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若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则满足的方程是()A. B.C. D.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 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B. 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C. 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D. 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8.如图,△ABC中,AE交BC于点D,∠C=∠E,AD=4,BC=8,BD:DC=5:3,则DE的长等于()A.B.C.D.9.如图,一张半径为1的圆形纸片在边长为a(a≥3)的正方形内任意移动,则在该正方形内,这张圆形纸片“不能接触到的部分”的面积是()A.B.C.D.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边DC,CB上移动,连接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运动,若AD=2,线段CP的最小值是()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1.已知=,则= ______ .12.近年来全国房价不断上涨,我市2013年的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为7000元,经过两年的上涨,2015年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为8500元,设这两年房价的年平均增长率均为x,则关于的方程为______ .1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4.如图,AB为⊙O的直径,PD切⊙O于点C,交AB的延长线于D,且CO=CD,则∠PCA= ______ °.15.小红需要用扇形薄纸板制作成底面半径为9厘米,高为12厘米的圆锥形生日帽,如图所示,则该扇形薄纸板的圆心角为______ .16.如图,△ABC是正三角形,曲线CDEF叫做正三角形的渐开线,其中弧CD、弧DE、弧EF的圆心依次是A、B、C,如果AB=1,那么曲线CDEF的长是______.1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的圆心在x轴上,坐标为(a,0),半径为1,直线l为y=2x-2,若⊙A沿x轴向右运动,当⊙A与直线l有公共点时,点A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翻折,点B落在点D的位置,且AD交y轴于点E,那么点D的坐标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0分)19.(1)3y(y-1)=2(y-1)(2)(x-1)(x+2)=70(3)2y2-3=4y(配方法)20.小玲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学校教学大楼AB的高度:如图,在水平地面上放一面平面镜,镜子与教学大楼的距离EA=21米.当她与镜子的距离CE=2.5米时,她刚好能从镜子中看到教学大楼的顶端B.已知她的眼睛距地面高度DC=1.6米.请你帮助小玲计算出教学大楼的高度AB是多少米?(注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1.在等腰△ABC中,三边分别为a、b、c,其中a=5,若关于x的方程x2+(b+2)x+6-b=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ABC的周长.22.如图,在单位长度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一段圆弧经过格点A、B、C.(1)请找出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O的位置;(2)请在(1)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问题:①⊙O的半径为______ (结果保留根号);②的长为______ (结果保留π);③试判断直线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3.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BD是⊙O的直径,过点A作⊙O的切线AE交CD的延长线于点E,DA平分∠BDE.(1)求证:AE⊥CD;(2)已知AE=4cm,CD=6cm,求⊙O的半径.24.如图,Rt△ABC中,∠ACB=90°,∠B=30°,AB=4,以BC为直径的半圆交AB于点D,以A为圆心,AC为半径的扇形交AB 于点E.(1)以BC为直径的圆与AC所在的直线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π).25.某公司销售一种进价为20(元/个)的计算器,其销售量y(万个)与销售价格x(元/个)之间为一次函数关系,其变化如下表:40万元的净利润,且尽可能让顾客得到实惠,那么销售价格应定为多少?(注:净利润=总销售额-总进价-其他开支)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的边长为AO=6,BO=8,(1)如图①,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由点C向点A沿线段CA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由点O向点C沿线段OC运动,求当P、Q、C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2)如图②,E是OB的中点,将△AOE沿AE折叠后得到△AFE,点F在矩形AOBC 内部,延长AF交BC于点G.求点G的坐标.27.如图1,小红将一张直角梯形纸片沿虚线剪开,得到矩形和三角形两张纸片,测得AB=15,AD=12.在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下面的几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将△EFG的顶点G移到矩形的顶点B处,再将三角形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E 点落在CD边上,此时,EF恰好经过点A(如图2)求FB的长度;(2)在(1)的条件下,小红想用△EFG包裹矩形ABCD,她想了两种包裹的方法如图3、图4,请问哪种包裹纸片的方法使得未包裹住的面积大?(纸片厚度忽略不计)请你通过计算说服小红.28.对于半径为r的⊙P及一个正方形给出如下定义:若⊙P上存在到此正方形四条边距离都相等的点,则称⊙P是该正方形的“等距圆”.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2,4),顶点C、D在x轴上,且点C 在点D的左侧.(1)当r=4时,①在P1(0,-3),P2(4,6),P3(4,2)中可以成为正方形ABCD的“等距圆”的圆心的是______;②若点P在直线y=-x+2上,且⊙P是正方形ABCD的“等距圆”,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2)如图2,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EFGH的顶点F的坐标为(6,2),顶点E、H在y轴上,且点H在点E的上方.①若⊙P同时为上述两个正方形的“等距圆”,且与BC所在直线相切,求⊙P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②将正方形ABCD绕着点D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线段HF上没有一个点能成为它的“等距圆”的圆心,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由原方程得到2x+1=0,即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故本选项错误;B、当a=0时.该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C、由原方程得到x2-x-1=0,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D、该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本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答.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3)是整式方程;(4)含有一个未知数.由这四个条件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满足这四个条件者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了利用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2+bx+c=0(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2.【答案】A【解析】解:∵DE∥OA,∴∠AOD=∠D=50°,∴∠C=∠AOD=25°,故选:A.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OD=∠D,再根据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可得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关键是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3.【答案】D【解析】解:∵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是它的中位线,∴DE=1,DE∥AB,∴△CDE∽△CAB,∴DE:AB=1:2,∴△CDE的面积与△CAB的面积之比为1:4.故选D.由题意即可推出DE∥AB,推出DE=1,△CDE∽△CAB,△CDE的面积与△CAB 的面积之比为相似比的平方,即为1:4.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关键在于推出DE∥AB.4.【答案】B【解析】解:过O作OC⊥AB于C,∵OC过O,∴AC=BC=AB=12,在Rt△AOC中,由勾股定理得:OC==5.故选:B.过O作OC⊥AB于C,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即可.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求出OC的长.5.【答案】A【解析】解:连接AC,过B作BD⊥AC于D;∵AB=BC,∴△ABC是等腰三角形,∴AD=CD;∵此多边形为正六边形,∴∠ABC==120°,∴∠ABD=×120°=60°,∴∠BAD=30°,AD=AB•cos30°=2×=,∴a=2cm.故选A.连接AC,作BD⊥AC于D;根据正六边形的特点求出∠ABC的度数,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D的度数,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D的长,进而可求出AC的长.此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根据等腰三角形及正六边形的性质求解.6.【答案】B【解析】解:依题意,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则(80+2x)(50+2x)=5400.故选:B.根据矩形的面积=长×宽,我们可得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应该是:(树叶画的长+2个纸边的宽度)×(树叶画的宽+2个纸边的宽度)=整个挂图的面积,由此可得出方程.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对于面积问题应熟记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7.【答案】D【解析】解:A、应经过此半径的外端,故本选项错误;B、应该垂直于此半径,故本选项错误.C、应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切线的判定方法,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要正确理解切线的定义:和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掌握切线的判定:①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本题考查了命题和定理,知识点有:切线的判定方法.8.【答案】D【解析】解:∵∠C=∠E,且∠BDE=∠ADC,∴△BDE∽△ADC,∴=,∵BC=8,BD:DC=5:3,∴BD=5,DC=3,AD=4,∴=,解得DE=,故选:D.由条件可证明△BDE∽△ADC,且可求得BD和DC的长度,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可求得DE.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时注意: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9.【答案】B【解析】解: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当圆运动到正方形的一个角上时,形成扇形BAO,它的面积是.则这张圆形纸片“不能接触到的部分”的面积是4×(1-)=4-π.故选:B.这张圆形纸片“不能接触到的部分”的面积是就是小正方形的面积与扇形的面积的差的4倍.本题主要考查了轨迹、正方形和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记忆公式是关键.10.【答案】B【解析】解:∵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边DC,CB上移动,∴DE=CF,在△ADE和△DCF中,,∴∠DAE=∠CDF,∵∠CDF+∠ADF=∠ADC=90°,∴∠ADF+∠DAE=90°,∴∠APD=90°,取AD的中点O,连接OP,则OP=AD=×2=1(不变),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C、P、O三点共线时线段CP的值最小,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O===,所以,CP=CO-OP=-1.故选B.根据点E、F的运动速度判断出DE=CF,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DE和△D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DAE=∠CDF,然后求出∠APD=90°,取AD的中点O,连接OP,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点P到AD的中点的距离不变,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C、P、O三点共线时线段CP的值最小,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出CO,再求解即可.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确定出点P到AD的中点的距离是定值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1.【答案】【解析】解;由=,得=.由合比性质,得=.=,故答案为:.根据比例的性质,可得y:x的值,再根据倒数的意义,可得答案.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较简单12.【答案】7000(1+x)2=8500【解析】解:设这两年房价的年平均增长率均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7000(1+x)2=8500,故答案为:7000(1+x)2=8500.由于设这两年房价的平均增长率均为x,那么2014年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为7000(1+x)元,2015年的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为7000(1+x)(1+x)元,然后根据2015年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为8500元即可列出方程.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关键是掌握增长率问题的计算公式:变化前的量为a,变化后的量为b,平均变化率为x,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a(1±x)2=b.13.【答案】k>且k≠1【解析】解:根据题意得k-1≠0且△=22-4(k-1)×(-2)>0,解得:k>且k≠1.故答案为:k>且k≠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判别式的意义得到k-1≠0且△=22-4(k-1)×(-2)>0,然后求出两个不等式的公共部分即可.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14.【答案】67.5【解析】解:∵PD切⊙O于点C,∴∠OCD=90°;又∵CO=CD,∴∠COD=∠D=45°;∴∠A=∠COD=22.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OA=OC,∴∠A=∠ACO=22.5°(等边对等角),∴∠PCA=180°-∠ACO-∠OCD=67.5°.故答案是:67.5°.根据切线的性质知∠OCD=90°,然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CD中∠COD=∠D=45°;再由圆周角定理求得∠ACO=22.5°;最后由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得∠PCA的度数.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切线的定义推知∠OCD=90°.15.【答案】216°【解析】解:母线长==15,设该扇形薄纸板的圆心角为n°,所以2π•9=,解得n=216,即该扇形薄纸板的圆心角为216°.故答案为216°.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母线长=15,设该扇形薄纸板的圆心角为n°,利用弧长公式得到2π•9=,解得n=216.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16.【答案】4π【解析】解:弧CD的长是=,弧DE的长是:=,弧EF的长是:=2π,则曲线CDEF的长是:++2π=4π.故答案为:4π.弧CD,弧DE,弧EF的圆心角都是120度,半径分别是1,2,3,利用弧长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得三条弧长,三条弧的和就是所求曲线的长.本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弧CD,弧DE,弧EF的圆心角都是120度,半径分别是1,2,3是解题的关键.17.【答案】1-≤a≤1+【解析】解:如图:当⊙A在直线L的左侧,⊙A与直线L相切时,△BOD∽△ABC,∵直线l为y=2x-2,∴B(1,0),D(0,-2),∴OB=1,OD=2,∴,即,∴BC=,∴AB=,当⊙A在直线L的右侧,⊙A与直线L相切时,同理A′B=,∴A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是1-≤a≤1+,故答案为:1-≤a≤1+.根据⊙A与L有公共点从左相切开始,到相交,到右相切,所以A移动的距离是左相切到右相切时的距离.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知道点A 移动距离.18.【答案】(-,)【解析】解:如图,过D作DF⊥AF于F,∵点B的坐标为(1,3),∴AO=1,AB=3,根据折叠可知:CD=OA,而∠D=∠AOE=90°,∠DEC=∠AEO,∴△CDE≌△AOE,∴OE=DE,OA=CD=1,设OE=x,那么CE=3-x,DE=x,∴在Rt△DCE中,CE2=DE2+CD2,∴(3-x)2=x2+12,∴x=.又DF⊥AF,∴DF∥EO,∴△AEO∽△ADF,而AD=AB=3,∴AE=CE=3-=,∴==,即==.∴DF=,AF=.∴OF=-1=.∴点D的坐标为(-,).故答案为:(-,).如图,过D作DF⊥AF于F,根据折叠可以证明△CDE≌△AO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E=DE,OA=CD=1,设OE=x,那么CE=3-x,DE=x,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E的长度,而利用已知条件可以证明△AEO∽△ADF,而AD=AB=3,接着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DF、AF的长度,也就求出了D的坐标.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折叠问题,也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折叠的隐含条件,利用隐含条件得到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它们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19.【答案】解:(1)∵3y(y-1)=2(y-1),∴(y-1)(3y-2)=0,∴y-1=0或3y-2=0,∴y1=1,y2=;(2)∵(x-1)(x+2)=70,∴x2+x-2=70,∴x2+x-72=0,∴(x+9)(x-8)=0,∴x+9=0或x-8=0,∴x1=-9,x2=8;(3)∵2y2-3=4y,∴2(y2-2y+1-1)-3=0,∴2(y-1)2=5,y=1±,y1=1+,y2=1-.【解析】(1)移项将方程右边化简为0,然后在提取公因式即可求解;(2)将方程左边去括号然后再化简成x2+x-72=0,利用因式分解即可求解;(3)移项然后在利用配方法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20.【答案】解:根据题意可得:∠AEB=∠CED,∠BAE=∠DCE=90°,(2分)∴△ABE∽△CDE,(5分)∴,(7分)∴,(8分)∴AB=13.44(米).(11分)答:教学大楼的高度AB是13.44米.(12分)【解析】根据反射定律,∠1=∠2,又因为FE⊥EC,所以∠3=∠4,再根据垂直定义得到∠BAE=∠DCE,所以可得△BAE∽△DCE,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题时关键是找出相似的三角形,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方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21.【答案】解:∵关于x的方程x2+(b+2)x+6-b=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2)2-4(6-b)=0,即b2+8b-20=0;解得b=2,b=-10(舍去);①当a为底,b为腰时,则2+2<5,构不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②当b为底,a为腰时,则5-2<5<5+2,能够构成三角形;此时△ABC的周长为:5+5+2=12;答:△ABC的周长是12.【解析】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根的判别式△=0,据此可求出b的值;进而可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即可求得其周长.此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在求三角形的周长时,不能盲目的将三边相加,而应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为前提条件下分类讨论,以免造成多解、错解.22.【答案】2;π【解析】解:(1)如图所示:连接AC,作线段AC的垂线OE,交正方形网格于点O,则O点即为⊙O的圆心;(2)①在Rt△OCF中,∵CF=2,OF=4,∴OC===2;②在Rt△OAG与Rt△OCF中,AG=OF=4,OG=CF=2,OA=OC=2,∴∠OAG=∠COF,∠AOG=∠OCF,∵∠OAG+∠AOG=90°,∠OCF+∠COF=90°,∴∠AOG+∠COF=90°,∴∠AOC=90°,∴===π;③直线DC与⊙O相切.理由:∵连接CD,在△DCO中,CD=,CO=2,DO=5,∴CD2+CO2=25=DO2.∴∠DCO=90°,即CD⊥OC.∴CD与⊙O相切.(1)连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线,由垂径定理可知OE与网格的交点即为⊙O的圆心;(2)①直接根据正方形网格的特点及勾股定理求出OC的长即为⊙O的半径;②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C=90°,再根据弧长公式求出的度数;③连接CD,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D、OD的长,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OCD的形状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弧长的计算,在解答此题时要先根据垂径定理作出圆心,再根据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3.【答案】(1)证明:连接OA.∵AE是⊙O切线,∴OA⊥AE,∴∠OAE=90°,∴∠EAD+∠OAD=90°,∵∠ADO=∠ADE,OA=OD,∴∠OAD=∠ODA=∠ADE,∴∠EAD+∠ADE=90°,∴∠AED=90°,∴AE⊥CD;(2)解:过点O作OF⊥CD,垂足为点F.∵∠OAE=∠AED=∠OFD=90°,∴四边形AOFE是矩形.∴OF=AE=4cm.又∵OF⊥CD,∴DF=CD=3cm.在Rt△ODF中,OD==5cm,即⊙O的半径为5cm.【解析】(1)欲证明AE⊥CD,只要证明∠EAD+∠ADE=90°即可;(2)过点O作OF⊥CD,垂足为点F.从而证得四边形AOFE是矩形,得出OF=AE,根据垂径定理得出DF=CD,在Rt△ODF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的半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答案】解:(1)相切,理由是:∵∠ACB=90°,BC为半圆的直径,∴以BC为直径的圆与AC所在的直线相切;(2)在Rt△ACB中,∠B=30°,∴∠A=90°-30°=60°,AC=AB=×4=2,由勾股定理得:BC==2,∴S阴影=S半圆-(S△ABC-S扇形AEC),=π-×2×+,=-2,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解析】(1)切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a、经过半径的外端;b、垂直于这条半径,满足这两个条件,则与圆相切;(2)先根据条件求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长和锐角∠A的度数,再利用差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本题考查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勾股定理及扇形的面积,属于常考题型,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求阴影部分面积时,要注意利用和或差来求解.25.【答案】解:设y与x的解析式为:y=ax+b,则,解得:,∴y=-0.1x+8,根据题意,得:(x-20)(-0.1x+8)-40=40,∴x1=40,x2=60,∵尽可能让顾客得到实惠,∴价格应定为40元.答:价格应定为40元.【解析】设y与x的解析式为:y=ax+b,将表格中的数代入解析式,求出a、b的值,求出解析式,然后表示出利润,根据利润为40万元,求出销售价格.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26.【答案】解:(1)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由勾股定理得,OC==10,当CQ=CP时,2t=10-4t,解得,t=,此时CP=2×=,∴AP=8-=,P点坐标为(,6),当PC=PQ时,如图①,过点Q作AC的垂线交AC于点E,CQ=10-4t,CP=2t.∵△CEQ∽△CAO,∴EQ=CQ=(10-4t)=6-t,PE=(10-4t)-2t=8-t-2t=8-t,由勾股定理得,(6-t)2+(8-t)2=(2t)2,整理得:36t2-140t+125=0,解得,t1=,t2=(舍去),此时,AP=8××2=,∴P点坐标为(,6),当QC=PQ时,如图②,过点Q作AC的垂线交AC于点F,CQ=10-4t,CP=2t,∵△CFQ∽△CAO,∴QF═(10-4t)=6-t,PF=2t-(10-4t)=t-8,则(6-t)2+(t-8)2=(10-4t)2,整理得,21t2-40t=0,解得,t1=,t2=0(舍去),此时,AP=8-×2=,则P点坐标为(,6),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6),(,6),(,6);(2))如图③,连接EG,由题意得:△AOE≌△AFE,∴∠EFG=∠OBC=90°,∵E是OB的中点,∴EG=EG,EF=EB=4,在Rt△EFG和Rt△EBG中,,∴Rt△EFG≌Rt△EBG(HL)∴∠FEG=∠BEG,∠AOB=∠AEG=90°,∴△AOE∽△AEG,∴AE2=AO•AG,即36+16=6×AG,解得,AG=,由勾股定理得,CG==,∴BG=6-=,G的坐标为(8,).【解析】(1)分CQ=CP、PC=PQ和QC=PQ三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2)连接EG,由翻转变换的性质得到△AOE≌△AF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FG=∠OBC=90°,证明Rt△EFG≌Rt△EBG得到∠FEG=∠BEG,∠AOB=∠AEG=90°,得到△AOE∽△AEG,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本题考查的是翻转变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翻转变换的性质、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7.【答案】解:(1)∵BE=AB=15,在直角△BCE中,CE===9∴DE =6,∵∠EAD +∠BAE =90°,∠BAE =∠BEF ,∴∠EAD +∠BEF =90°,∵∠BEF +∠F =90°,∴∠EAD =∠F∵∠ADE =∠FBE∴△ADE ∽△FBE ,∴ ,, ∴BF =30;(2)①如图1,将矩形ABCD 和直角△FBE 以CD 为轴翻折,则△AMH 即为未包裹住的面积,∵Rt △F ′HN ∽Rt △F ′EG ,∴ ′ ′ = ,即 ,解得:HN =3,∴S △AMH = •AM •MH = ×12×24=144; ②如图2,将矩形ABCD 和Rt △ECF 以AD 为轴翻折,∵Rt △GBE ∽Rt △GB ′C ′,∴ ′ ′ ′,即′ ′ ,解得:GB ′=24, ∴S △B ′C ′G = •B ′C ′•B ′G = ×12×24=144, ∴按照两种包裹方法的未包裹面积相等.【解析】(1)先证明△ADE ∽△FBE ,利用相似的性质得BF ;(2)①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明Rt △F′HN ∽Rt △F′EG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HN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结果;②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明Rt △F′HN ∽Rt △F′EG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HN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结果.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翻折变化,以动态(平移和旋转)的形式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的知识和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答案】P 2,P 3;(4,-2)或P (-4,6);0<r < 或r >2 +2【解析】解:(1)①连接AC和BD,交于点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到正方形ABCD四条边距离都相等∴⊙P一定通过点M,∵A(2,4)∴M(0,2)设⊙P的圆心坐标是(x,y),∴r=4时,∴x2+(y-2)2=(4)2,即,x2+(y-2)2=32,把P1(0,-3),P2(4,6),P3(4,2)代入,只有P2,P3成立,∴可以成为正方形ABCD的“等距圆”的圆心的是P2,P3,故答案为:P2,P3;②∵点P在直线y=-x+2上,且⊙P是正方形ABCD的“等距圆”,∴把y=-x+2代入x2+(y-2)2=32,得x2+x2=32,解得x=±4,∴y=-2或6,∴P(4,-2)或P(-4,6).故答案为:(4,-2)或P(-4,6).(2)如下图:①∵⊙P同时为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的“等距圆”,∴⊙P同时过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E和正方形EFGH的对称中心I.∴点P在线段EI的中垂线上.∵A(2,4),正方形ABCD的边CD在x轴上;F(6,2),正方形EFGH的边HE 在y轴上,∴E(0,2),I(3,5)∴∠IEH=45°,设线段EI的中垂线与y轴交于点L,与x轴交于点M,∴△LI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LI⊥y轴,∴L(0,5),∴△LO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LO=OM∴M(5,0),∴P在直线y=-x+5上,∴设P(p,-p+5)过P作PQ⊥直线BC于Q,连结PE,∵⊙P与BC所在直线相切,∴PE=PQ,∴p2+(-p+5-2)2=(p+2)2,解得:P1=5+2,P2=5-2,∴P1(5+2,-2),P2(5-2,2),∵⊙P过点E,且E点在y轴上,∴⊙P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2-2|=4或2|2-2|=4-4.②如图2,连接DH,作DT⊥HF,以D为圆心,DE为半径作圆,交DT于点E1,交HD于E2,当0<r<DT-DE1时,线段HF上没有一个点能成为它的“等距圆”的圆心.∵HF所在的直线为:y=-x+8,DT所在的直线为:y=x-2,∴T(5,3),∵D(2,0),∴DT==3,∵DE=DE1∴DT-DE=DT-DE=3-2=,1∴当0<r<时,线段HF上没有一个点能成为它的“等距圆”的圆心.当r>HE2时,线段HF上没有一个点能成为它的“等距圆”的圆心.∵HE2=HD+DE2,DE2=DE,∴HE=HD+DE=+2=2+2,2∴当r>2+2时,线段HF上没有一个点能成为它的“等距圆”的圆心.综上可知当0<r<或r>2+2时线段HF上没有一个点能成为它的“等距圆”的圆心,故答案为:0<r<或r>2+2.(1)①连接AC和BD,交于点M,设⊙P的圆心坐标是(x,y),列出圆心到M的关系式,把P1(0,-3),P2(4,6),P3(4,2)代入,看是否成立来逆定,②把y=-x+2代入x2+(y-2)2=32,求出x和y的值,再写出坐标.(2)①先求出△LI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L(0,5),进而得出△LO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P(p,-p+5)据关系列出方程求了圆心,的坐标,最后得出弦长.②连接DH,作DT⊥HF,以D为圆心,DE为半径作圆,交DT于点E1,交HD于E2,当0<r<DT-DE1时,线段HF上没有一个点能成为它的“等距圆”的圆心.当r>HE2时,线段HF上没有一个点能成为它的“等距圆”的圆心.据此求解.本题考查圆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此外对本题中的“等距圆”的定义正确理解也是解题的关键.。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第4题图)(第5题图)(第7题图)2014-2015无锡市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苏科版含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3x -2x=0 B.x (x -1)=1 C.x 2=(x -1)2 D.ax 2+bx +c =02.若△ABC ∽△DEF ,相似比为1:2.若BC =1,则EF 的长是…………………( )A. 12 B. 1 C. 2 D. 4 3.原价168元的商品连续两次降价a %后售价为128元,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 128(1+a %)2=168 B. 168(1-a 2%)=128 C. 168(1-2a %)=128 D. 168(1-a %)2=1284.如图,⊙O 的直径CD 垂直弦AB 于点E ,且CE =2,DE =8,则AB 的长为( )A.2B.4C.6D.85.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BC 是弦,点P 是 ⌒BC上任意一点.若AB =5,BC =3,则AP 的长不可能为………………………………………………………………( ) A. 3 B. 4 C. 4.5 D. 56.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45º,半径长为12,则该扇形的弧长为…………………( )A. 34π B. 2π C. 3π D. 12π 7.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连接OC 交⊙O 于点D ,连接BD , ∠C =40º,则∠ABD 的度数是……………………………………………………( ) A. 25º B. 20º C.30º D.15º 8.如图,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内有两个三角形(数据如图),则S 阴影S 空白的值为……( ) A. 3 B. 4 C. 5 D. 69.如图,已知△ABC 和△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D 在BC 上,DE 与AC 相交于点F ,AB =9,BD =3,则CF 等于…………………………………………………………( ) A. 1 B. 2 C. 3 D. 410.如图,Rt△ABC 中,AC ⊥B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D 交AB 于点E ,M 为AE 的中点,BF ⊥BC交CM 的延长线于点F ,BD =4,CD =3.下列结论:①∠AED =∠ADC ;② DE DA = 12;③AC ²BE =12;④3BF =4A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第8题图)(第9题图)FA D EM (第10题图)(第15题图)(第14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1.方程x 2=0的解是 .12.一元二次方程(a +1)x 2-ax +a 2=1的一个根为0,则a = .13.若一元二次方程mx 2=n (mn >0)的两个根分别是k +1与2k -4,则nm= . 14.如图,已知AB 是△ABC 外接圆的直径,∠A =35º,则∠B 的度数是 . 15.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DE ∥BC .若AD =4,DB =2,则DE BC的值为 .16.如图,AB 、AC 、BD 是⊙O 的切线,P 、C 、D 为切点,如果AB =5,AC =3,则BD 的长为 . 17.如图,△ABC 中,AE 交BC 于点D ,∠C =∠E ,AD :DE =3:5,AE =8,BD =4,则DC 的长等于 .18.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2,以BC 为直径的半圆交AB 于点D ,P 是 ⌒C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 ,则AP 的最小值是 .19.如图,A 、B 、C 、D 依次为一直线上4个点,BC =2,△BCE 为等边三角形,⊙O 过A 、D 、E 3点,且∠AOD =120º.设AB =x ,CD =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20.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8,E 是边AB 上一点,且AE =14AB .⊙O 经过点E ,与边CD 所在直线相切于点G (∠GEB 为锐角),与边AB 所在直线交于另一点F ,且EG :EF =5:2.当边AD 或BC 所在的直线与⊙O 相切时,AB 的长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分. 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21.(16分)解方程:(1)x 2-5x -6=0 (2)2x 2-4x -1=0(3)(x -7)2+2(x -7)=0 (4)(3x +2)2=4(x -3)2(第19题图)(第18题图)(第20题图)CBF E ADG O²22.(8分)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 +1)x +m 2-1=0. (1)若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两实数根分别为x 1、x 2,且满足(x 1-x 2)2=16-x 1x 2,求实数m 的值.23.(8分)如图,AB 为⊙O 的直径,PD 切⊙O 于点C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且∠D =2∠A .(1)求∠D 的度数;(2)若CD =2,求BD24.(10分)如图,在□ABCD 中,过点B 作BE ⊥CD 于E ,F 为AE 上一点,且∠BFE =∠C . (1)求证:△ABF ∽△EAD ;(2)若AB =4,∠BAE =30º,求AE 的长; (3)在(1)(2)的条件下,若AD =3,求BF 的长.25.(8分)某商店准备进一批季节性小家电,单价40元.经市场预测,销售定价为52元时,可售出180个,定价每增加1元,销售量净减少10个;定价每减少1元,销售量净增加10个.因受库存的影响,每批次进货个数不得超过180个,商店若将准备获利2000元,则应进货多少个?定价为多少元? AF DB26.(10分)如图,在单位长度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一段圆弧经过格点A 、B 、C . (1)画出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D 的位置(不用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连接AD 、CD . (2)请在(1)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问题:①以点O 为原点、水平方向所在直线为x 轴、竖直方向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C (6,2) 、D ;(2,0)②⊙D 的半径为 2 5(结果保留根号);③若用扇形ADC 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该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 5π4 ;④若E (7,0),试判断直线EC 与⊙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27.(10分)如图,在锐角△ABC 中,AC 是最短边,以AC 中点O 为圆心,12 AC 长为半径作⊙O ,交BC 于E ,过O 作OD ∥BC 交⊙O 于D ,连结AE 、AD 、DC .(1)求证:D 是 ⌒AE的中点; (2)求证:∠DAO =∠B +∠BAD ; (3)若 S △CEFS △OCD = 1 2 ,且AC =4,求CF 的长.28.(10分)在□ABOC中,AO⊥BO,且AO=BO.以AO、BO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B(-6,0),直线y=3x+b过点C且与x轴交于点D.(1)求点D的坐标;(2)点E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当∠BED=45°时,求直线EC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设直线EC与x轴交于点F,ED与AC交于点G.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OF-FE运动,在OF上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在FE上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在运动过程中直线PA交BE 于H,设运动时间为t.当以E、H、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GC相似时,求t的值.备用图初三数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14.11一、选择题(每题3分)B C D D A C A C B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11. x 1=x 2=0 12. 1 13. 4 14. 55º 15. 2316. 2 17. 154 18. 5-1 19. y =4x 20. 4或12三、解答题21. ① x 1=6,x 2=-1 ② x 1,2=2±62 ③x 1=7, x 2=5 ④x 1=-8,x 2=45………………………………………………………………(每小题4分,分步酌情给分) 22. (1)∵原方程有实数根,∴△=4(m +1)2-4(m 2-1)≥0…………………………(3分) 解得m ≥-1,故m 的取值范围是m ≥-1…………………………………(4分)(2)若方程两实数根分别为x 1、x 2,则x 1+x 2=-2(m +1),x 1x 2=m 2-1……(5分) 由(x 1-x 2)2=16-x 1x 2得(x 1+x 2)2=16+3x 1x 2,即4(m +1)2=16+3(m 2-1) (6分) 化简整理得,m 2+8m -9=0,解得m =-9或m =1………………………(7分) 考虑到m ≥-1,故实数m 的值为1…………………………………………(8分) 23. (1)连结OC …………………………………………………………………………(1分) ∵PD 切⊙O 于点C ,∴OC ⊥PD ………………………………………………(2分) ∵⊙O 中,OA =OC ,∴∠COD =2∠A ,而∠D =2∠A ,∴∠COD =∠D (3分)∴在Rt △COD 中, D =45º…………………………………………………(4分) (2)∵在Rt △COD 中,CO =CD =2,∴OD =22………………………………(6分) ∴BD =22-2…………………………………………………………………(8分) 24.(1)先证∠ABF =∠EAD ,…………………………………………………………(2分)再证∠BAF =∠AED ,…………………………………………………………(3分) ∴△ABF ∽△EAD ………………………………………………………………(4分)(2)AE =833…………………………………………………………………………(7分)(3)由△ABF ∽△EAD ,得BF AD =ABAE,………………………………………………(8分)故BF =AB •AD AE =3³4 833=332.………………………………………………(10分) 25. 因每批次进货个数不得超过180个,故原销售定价应增加…………………… (1分) 设在原销售定价基础上增加x 元,则销售量减少10x 个……………………… (2分) 根据题意,(52+x -40)(180-10x )=2000,…………………………………… (4分)而x ≥0,∴x =8…………………………………………………………………… (7分) 答:应定销售价每个60元,进货100个………………………………………… (8分) 26. (1)画图,略……………………………………………………………………… (2分)(2)C (6,2)、D (2,0)、25、52(1+1+1+2分)………………………… (7分)EC 与⊙D 相切(判断1分,说理2分)…………………………………… (10分) 27.(1)∵AC 是⊙O 的直径,∴∠AEC =90°,即BC ⊥AE …………………………(1分) ∵OD ∥BC ,∴OD ⊥AE …………………………………………………………(2分)∴⊙O 中,D 是 ⌒AE的中点………………………………………………………(3分) (2)延长AD 交BC 于G ,在⊙O 中, OA =OD ,又有OD ∥BC ,∴∠DAO =∠ADO =∠AGC =∠B +∠BAD …………………………………(6分) (3)∵S △OCD =12S △ACD , S △CEF S △OCD = 1 2 ,∴ S △CEFS △ACD= 14 ………………………………(7分)可证△CEF ∽△CDA …………………………………………………………(8分) ∴ CFCA = 12 ,CF = 12 ³4=2…………………………………………………(10分)28.(1)C (6,6)……………………………………………………………………………(1分) b =-12,D (4,0) ……………………………………………………………(2分) (2)E (0,12) …………………………………………………………………………(4分) 直线EC 的解析式是y =-x +12………………………………………………(5分) (3)t =3………………………………………………………………………………(7分)或 t 10分)。
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30分.2.卷中除要求近似计算的按要求给出近似结果外,其余结果均给出精确结果.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要使二次根式2 x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X 围是…………………………( ) A .x >2B .x <2C .x ≥2D .x ≤22.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 A.2+3= 5 B. 2·3= 6 C. 6÷2= 3 D.(-2)2=2 3.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4和3,圆心距为1,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含 B .内切 C .相交 D .外切4.方程(x -1)2=2的根是……………………………………………………………( )A .-1、3B .1、-3C .1-2、1+2D .2-1、2+15.一元二次方程x (x -3)=0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6.在平面中,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 .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 一定是…………………………………………………………………………………( ) A .菱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C .矩形 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8.如图,⊙O 上有两定点A 与B ,若动点P 从点B 出发在圆上匀速运动一周,那么弦AP 的长度d 与时间t 的关系可能是下列图形中的………………………………( )9.某地区2010年投入教育经费2500万元,预计2012年投入3600万元.设这两年投入教①d t O ③ d t O②d t O④dtO第8题图B ·••O 班级 某某 学号AB C GFED O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2500(1+x )2=3600B .2500x 2=3600C .2500(1+x %)2=3600D .2500(1+x )+2500(1+x ) 2=3600 10、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连接AC ,过点C 作直线CD ⊥AB 交AB 于点D ,E 是OB 上一点,直线CE与⊙O 交于点F ,连接AF 交直线CD 于点G .若AC =22, 则AG ·AF =…………………………………………( ) A .10 B .12 C .8 D .16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空2分,共18分.请把结果直接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8-2=__.12.一组数据1,3,2,5,x 的平均数为3,那么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 ___. 13.梯形上下底分别是4,6则中位线长___________.14.已知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mx x 的一个根,则m=.15.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之比为2:3,周长为20cm ,•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长分别为__.16.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50°,它所对应的弧长20πcm,则此扇形的半径是_________cm ,面积是_________cm 2.17.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Rt ACB ∠=∠,4AB =,分别以AC ,BC 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1S ,2S ,则1S +2S 的值等于.18.如图,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 1A 2A 3,△A 3A 4A 5,△A 5A 6A 7,…,都是斜边在x 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 1A 2A 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1(2,0),A 2(1,﹣1),A 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 2013的坐标为__.(第15题)CABS 1S 2三.解答题(共有10小题,共82分.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9.计算(每小题4分,共8分):(1)计算:12227- (2)计算:20122010)23()23(+⋅-(每小题4分,共8分)(1)0242=-+x x ;(2)2(3)4(3)0x x x -+-=21.(本题满分8分)如图,在□ABCD 中,点E 在边BC 上,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BE =CF .求证:∠BAE =∠CDF .22.(本小题满分8分)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2=+++k x x 有实数解。
ABCO(第6题图)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数学面卷一、选择题1.方程(3)(1)3x x x -+=-的解是( )A .0x =B .3x =C .3x =或1x =-D .3x =或0x =2.若关于x 的方程022=+-n x x 无实数根,则一次函数n x n y --=)1(的图像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3.下列说法:(1)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3)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4)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5)外心在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方程x 2+4x ―1=0的两个实数根的和为4.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 2-6x +8=0的一个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 . 9B . 11C .13D . 11或135. 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BOC =70°,则∠ABD =( ) A .20°B .46°C .55°D .70°6.如图,点O 是△ABC 的内切圆的圆心,若∠A =80°,则∠BOC 为( )A .130°B .100°C .50°D .65°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2x +3=0有实数根,则整数a 的最大值是( )A .2B .1C .0D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3,-5)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上有且仅有两点到x 轴所在直线 的距离等于1,则圆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 A .r>4B .0<r<6C .4≤r<6D .4<r<69.如图,P A 切⊙O 于点A ,割线PBC 经过圆心O ,OB =PB =1,OA 绕点O 逆时针方向旋转 60°到OD ,则PD 的长为( )A .7B .231C .5D .22 10.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21x =-没有实数根,即不存在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1-.若我们规定一个新数“i ”,使其满足21i =-(即方程21x =-有一个根为i )。
(第8题图)A BCO(第9题图)(第10题图)CBA DO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苏科版(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若式子x -3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3B. x ≤3C. x >3D. x <3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3-33=1B. 2+3= 5C. 212= 2 D. 3+22=5 23.用配方法解方程x 2-2x -1=0时,配方后所得的方程为…………………… ( ) A .(x +1) 2=0 B .(x -1) 2=0 C .(x +1) 2=2 D .(x -1) 2=2 4.矩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 .对角线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圆心的弦是圆的直径 B .等弧的长度一定相等C .周长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D .同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6.若x +1与x -1互为倒数,则实数x 为………………………………………… ( )A .0B . 2C .±1D .± 27.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1=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没有实数根D .无法确定8. 如图,DC 是⊙O 的直径,弦AB ⊥CD 于F ,连结BC 、DB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AD = ⌒BDB .AF =BFC .OF =CFD .∠DBC =90º9.如图,点O 是△ABC 的内切圆的圆心,若∠A =80°,则∠BOC 为……… ( )A .130°B .100°C .50°D .65° 10. 如图,已知BO 是△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CD ⊥AB 于D .若AD =3,BD =8,CD =6,则BO 的长为……………………………………………………… ( )A .6B .52 5C .4 2D .45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1. 比较大小: 3 27.12.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a 3-3a = .13.若实数a 、b 满足(a 2+b 2)2-2(a 2+b 2)-8=0,则a 2+b 2= . 14.如图,点A 、B 、C 在⊙O 上,AB ∥CO ,∠A =38º,则∠B = º.15. 如图,将菱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菱形的对称中心O 处,折痕为EF .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 cm ,∠A =120︒,则EF = cm.16.如图,△ABC 中,AB =AC ,DE 垂直平分AB ,BE ⊥AC ,AF ⊥BC ,则∠EFC = °.A BCDEF O EDA17.⊙O 的半径OA =1,弦AB 、AC 的长分别是2、3,则∠BAC 的度数为 .18.若a -4+||b -1=0,且一元二次方程kx 2+ax +b =0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19.如果一组数据-1、0、3、5、x 的极差为7,那么x 的值可以是 . y =-3 32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长度单位是厘米,直线x +6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于B 、A 两点.点C 在射线BA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运动,以C 点为圆心作半径为1厘米的⊙C .点P 以2厘米/秒的速度在线段OA 上来回运动,过点P 作直线l ∥x 轴.若点C 与点P 同时从点B 、点O 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直线l 与⊙C 最后一次相切时t = 秒.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分. 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21.(12分)计算:① 8-||―2+(-12)0② (63-213+48)÷12 ③ 3a 2÷(-3a2)³122a322.(16分)解方程:① x 2-10x +9=0 ② 2x 2-2x -5=0③ x 2+5=25x ④ x 2-(a +1)x +a =0 (a 为常数)23.(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对角线BD 平分∠ABC ,P 是BD 上一点,过点P 作PM ⊥AD ,PN ⊥CD ,垂足分别为M 、N .(1)求证:∠ADB =∠CDB ;(2)若∠ADC =90︒,求证:四边形MPND 是正方形.ABCD NMP(第20题图)24.(8分)省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甲的平均成绩是 环,乙的平均成绩是 环; (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3)根据(1)、(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计算方差的公式:s 2=1n[(x 1--x )2+(x 2--x )2+…+(x n --x )2]25.(8分)已知□ABCD 的两边AB 、AD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x 2-mx +m 2-14=0的两个实数根.(1)当m 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 是菱形?求出这时菱形的边长; (2)若AB 的边长为2,那么□ABCD 的周长是多少?26.(8分)把球放在长方体纸盒内,球的一部分露出盒外,如下所示为正视图.已知EF =CD =16厘米,求出这个球的半径.--------------------------------------------密----------封----------线----------内----------请----------不----------要----------答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27.(10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 =4,过点B 作⊙O 的切线,C 是切线上一点,且BC =2,P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连结PC 交⊙O 于点D ,过点P 作PC 的垂线,交切线BC 于点E ,交⊙O 于点F ,连结DF交AB 于点G .(1)当P 是OA 的中点时,求PE 的长; (2)若∠PDF =∠E ,求△PDF 的面积.B28. (10分)已知A(23,0),直线y=(2-3)x-2与x轴交于点F,与y轴交于点B,直线l∥AB且交y轴于点C,交x轴于点D,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A′,连接AA′、A′D.直线l从A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向上平移,设移动时间为t.(1)求点A′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求证:AB=AF;(3)过点C作直线AB的垂线交直线y=(2-3)x-2于点E,以点C为圆心CE为半径作⊙C,求当t为何值时,⊙C与△AA′D三边所在直线相切?初三数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3分)A C D B D D A C A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11. < 12. a (a +3)(a -3) 13. 4 14. 19º 15. 316. 45º 17. 75º或15º 18. k ≤14 19. 6或-2 20. 267三、解答题21. ①原式=22-2+1=2+1 ②原式=3-13+2=423③原式=-163a 2³2³2a a ³3=-a322. ① x 1=1,x 2=9 ② x 1,2=1±112③x 1=x 2=5④x 1=a , x 2=1…………………………………(21、22每小题4分,分步酌情给分) 23. (1)易证△ABD ≌△CBD (SAS )………………………………………………(3分)∴∠ADB =∠CDB ……………………………………………………………(4分) (2)∵∠ADB =∠CDB ,且PM ⊥AD ,PN ⊥CD ,∴PM =PN ……………………(5分)又∵∠ADC =∠PMD =∠PND =90º,∴四边形MPND 是矩形………………(7分) 而PM =PN ,∴矩形MPND 是正方形……………………………………(8分)24.(1)9,9 ……………………………………………………………………………(2分)(2)s 2甲=16[(10-9)2+(8-9)2+(9-9)2+(8-9)2+(10-9)2+(9-9)2]=16(1+1+0+1+1+0)=23 ………………………………………………(4分) s 2乙=16[(10-9)2+(7-9)2+(10-9)2+(10-9)2+(9-9)2+(8-9)2]=16(1+4+1+1+0+1)=43………………………………………………(6分) (3)推荐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理由如下:两人的平均成绩相等,说明实力相当;但甲的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比乙小,说明甲发挥较为稳定,故推荐甲.………(8分)25.(1)令△=m 2-4(m 2-14)=m 2-2m +1=(m -1)2=0……………………………… (2分)∴m =1,此时菱形边长为12…………………………………………………… (4分)(2)当AB =2时,22-2m +m 2-14=0……………(5分)解得m =52………… (6分)∴C =2(AB +AD )=2m =5…………………………………………………… (8分)26. 由题意,⊙O 与BC 相切…………………………………………………………… (1分) 不妨记切点为G ,作直线OG ,分别交AD 、劣弧 ⌒EF于点H 、I ,再连结OF ……(2分) 在矩形ABCD 中,AD ∥BC ,而IG ⊥BC ,∴IG ⊥AD ……………………………(3分)A (P )BD COF EABEDF G O (P )(第26题图)(第27题图①)(第27题图②)∴在⊙O 中,FH =12EF =8…………………………………………………………(4分)设求半径为r ,则OH =16-r ,在Rt △OFH 中,r 2-(16-r )2=82……………(6分) 解得r =10,这个球的半径是10厘米……………………………………………(8分)27.(1)当P 是OA 的中点时,PB =3………………………………………………(1分) ∵CE 是⊙O 的切线,∴AB ⊥CE ……………………………………………(2分)又∵CP ⊥PE ,∠CPB =∠E ,∴△CBP ∽△PBE …………………………(3分)∴CB BP =PB BE ,∴BE =PB 2BC =92 …………………………………………………(4分) ∴在Rt △PBE 中,PE =32+(92)2=3132……………………………………(5分)(2)在Rt △PDG 中,由∠PDF =∠E =∠CPB ,可知∠GPF =∠GFP于是GD =GP =GF ……………………………………………………………(6分) 直径AB 平分弦DF ,有两种可能.(ⅰ)弦DF 不是直径,如图①,则AB ⊥DF ,于是PD =PF ,∠GPD =∠GDP =45º∴BP =BC =2=BO ,点P 与点O 重合. S △PDF =12³2³2=2………………(8分)(ⅱ)弦DF 恰为直径,如图②,则点P 即为点A . 而BC =2,BP =4,∴BE =8S △PCE =12³10³4=20,∴S △PDF =(410)2³20=165……………………………(10分)28.(11分)5分)(3)∵直线l 是点A 和A ’的对称轴,∴直线l 是∠A ’DA 的平分线,∴点C 到直线AD 和A ’D 的距离相等,∴当⊙C 与AD (x 轴)相切时,也一定与A ’D 相切.图①∵∠OAB =30°且AB =AF ,∴∠ABF =15°,∴∠CBF =75°=∠CEB ,∴CB =CE . 题中所指CE 为半径,即以CB 为半径.又⊙C 与AD 相切,∴CO =CE =CB ,∴t =1………………………………(7分)如图②,当⊙C与AA’相切于点M时,DM=2(t-2)+10分)综上所述,符合要求的t图1 图2C。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九年级数学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及选择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学校、姓名、考号、座号填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本试卷分为卷I (选择题)和卷II (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方程x (x +1)=0的解是A. x =0B. x =1C. x 1=0,x 2=1D. x 1=0,x 2=-1 2.图中三视图所对应的直观图是3.用配方法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0,配方后的方程可以是 A .(x -1)2=4B .(x +1)2=4C .(x -1)2=16D .(x +1)2=16..4.如果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像经过点(-3,-4),那么函数的图象应在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一、二象限C .第二、四象限D .第三、四象限..B.5.若函数xmy =的图象在其所在的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1B . m >0C . m <1D .m <0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ABC △相似的是7.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2,那么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是 A .2:1B.C . 1:4D .1:28.一元二次方程2x 2 + 3x +5=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 C .没有实数根D .无法判断9.如图是小明一天上学、放学时看到的一根电线杆的影子的俯视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A .(1)(2)(3)(4)B .(4)(3)(1)(2)C .(4)(3)(2)(1)D .(2)(3)(4)(1)10. 下列各点中,不在反比例函数xy 6-=图象上的点是 A .(-1,6) B .(-3,2) C .)12,21(- D .(-2,5)11.如右图,在△ABC 中,看DE ∥BC ,21=AB AD ,DE =4 cm ,则BC 的长为A .8 cmB .12 cmC .11 cmD .10 cmA .B .C .D .AB1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所有的矩形都相似B .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11题图C .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D .所有的正八边形都相似 13.在函数y=xk(k<0)的图像上有A(1,y 1)、B(-1,y 2)、C(-2,y 3)三个点,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y 1<y 2<y 3B .y 1<y 3<y 2C .y 3<y 2<y 1D .y 2<y 3<y 1 14.如图所示的两个圆盘中,指针落在每一个数上的机会均等,则两个指针同时落在偶数上的概率是A.525 B.625C.1025D.192514题图15.如图,正方形OABC 和正方形ADEF 的顶点A ,D ,C 在坐标轴上,点F 在AB 上,点B ,E 在函数1(0)y x x =>的图象上,则点E 的坐标是A .1122⎛⎫⎪ ⎪⎝⎭; B .3322⎛+ ⎝⎭C .11,22⎛⎫ ⎪ ⎪⎝⎭;D .3322⎛ ⎝⎭15题图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初三数学适应性练习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选项标号涂黑.............)1。
16的算术平方根等于(▲)A.±4 B.一4 C.4 D.16±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aab33= B.1-=+--babaC. 326aaa=÷ D.222)(baba+=+3.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7 B.8 C.9 D.104.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7,圆心距为4,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5.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3,则它的周长为(▲)A.11 B.10 C.10或11 D.以上都不对6.矩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互补7。
一组数据2,7,6,3,4, 7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7和4.5 B。
4和6 C。
7和4 D。
7和58。
抛物线223y x x=-++的顶点坐标是(▲) A.(-1,4) B.(1,3) C.(-1,3) D.(1,4)9.一次函数y kx 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0kx b-+>的解集为( ▲)A.1x>-B.1x<-C.1x>D.1x<10。
如图,在斜边为3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AB中,作内接正方形A1B1C1D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1B1中,作内接正方形A2B2C2D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2B2中,作内接正方形A3B3C3D3…依次作下去,则第2014个正方形A2014B2014C2014D2014的边长是( ▲) A.201213B.201313C.201413D.201513(第10题图)(第9题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只需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1。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B) (C) (D) .2. 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210x x +=B .20ax bx c ++=C .(1)(2)1x x -+=D .223250x xy y --=3. 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3= 3= C. = 2=-4.一组数据为2、3、5、7、3、4,对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平均数是4 B .极差是5 C .众数是3 D . 中位数是65. 下列关于矩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C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D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6. 12a =-,则 ( )A .a <12 B. a ≤12 C. a >12 D. a ≥12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 ) A .55°,55° B .70°,40° C .55°,55°或70°,40° D .以上都不对 8. 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 ,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 A .12cm 2 B . 24cm 2 C . 48cm 2 D . 96cm 29. 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 ,点E 是AB 的中点,点G 是BC 上的一点,︒>∠60BEG ,现沿直线EG 将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纸片上的点H 处,连接AH ,则与BEG ∠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 A.4 B. 3 C.2 D.1(第9题图) (第10题图)10.把四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卡片(如图①)不重叠地放在一个底面为长方形(长为m cm ,宽为n cm )的盒子底部(如图②),盒子底面未被卡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则图②中两块阴影部分的周长和是 ( ) A .4m cm B . 4n cm C . 2(m +n ) cm D . 4(m -n ) 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1.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1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416a -= .1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60x mx +-=的一个根为2,则另一根是___ ____.142(5)0b -=,求a b -=1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BC ,AD ∥BC ,EF 为中位线,若AB =2b ,EF =a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16.如图,P 是菱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E ⊥AB 于点E ,PE =4cm ,则点P 到BC 的距离是_ ____cm .17.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AB =12,AD =3,E 、F 分别为AB 、DC 上的两个动点,则AF +FE +EC的最小值为18.存在正整数a ,能使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4(3)0ax a x a +-+-=至少有一个整数根,则a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54分. 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19.计算(8分)(1 (2)20.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8分)(1)2890x x +-= (2)2250x x --=(配方法)21.(6分)如图已知E 、F 分别是□ABCD 的边BC 、AD 上的点,且BE=DF .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22.(5分)一次期中考试中,A、B、C、D、E五位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有如下信息:(1)求这5位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和英语成绩的标准差.(2)为了比较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采用标准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分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分=(个人成绩-平均成绩)÷成绩标准差.从标准分看,标准分高的考试成绩更好,请问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科考得更好?23.(6分)已知,下列n(n为正整数)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相应的位置处)1.(3分)下列函数关系中,y是x的二次函数的是()A.y=2x+3 B.y=C.y=x2﹣1 D.y=+12.(3分)如图,已知⊙O是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点E是弧AD上任意一点,则∠BEC的度数为()A.30°B.45°C.60°D.90°3.(3分)二次函数y=﹣3x2﹣6x+5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A.(1,8) B.(﹣1,8)C.(﹣1,2)D.(1,﹣4)4.(3分)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8cm,则这个圆锥的母线长为()A.12cm B.10cm C.8cm D.6cm5.(3分)把抛物线y=﹣x2向左平移1个单位,然后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x﹣1)2﹣3 B.y=﹣(x+1)2﹣3 C.y=﹣(x﹣1)2+3 D.y=﹣(x+1)2+36.(3分)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4cm和5cm,大圆的一条弦AB与小圆相切,则弦AB的长为()A.3cm B.4cm C.6cm D.8cm7.(3分)已知点A在半径为r的⊙O内,点A与点O的距离为6,则r的取值范围是()A.r>6 B.r≥6 C.r<6 D.r≤68.(3分)已知二次函数y=﹣x2﹣2x+k的图象经过点A(1,y1),B(,y2),C(﹣2,y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y1<y2<y3B.y2<y1<y3C.y3<y1<y2D.y1<y3<y29.(3分)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在下列五个结论中:①2a﹣b<0;②abc<0;③a+b+c<0;④a﹣b+c>0;⑤4a+2b+c>0,错误的个数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3分)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经过点C且与边AB相切的动圆与CB,CA分别相交于点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是()A.B.4.75 C.5 D.4.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只需把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相应的位置处)11.(2分)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点C、D是半圆上两点,∠ABC=50°,则∠ADC=.12.(2分)抛物线y=﹣2x2+8bx+1的对称轴是直线x=﹣2,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3.(2分)已知扇形的半径为3cm,圆心角为120°,则此扇形的弧长是cm.14.(2分)抛物线y=2x2+8x+m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则m的值为.15.(2分)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O是△ABC的内切圆,点D是斜边AB的中点,则tan∠ODA=.16.(2分)已知⊙P的半径为2,圆心P在抛物线y=﹣x2+1上运动,当⊙P与x轴相切时,圆心P的坐标为.17.(2分)如图,AB是⊙O的直径,CD、EF是⊙O的弦,且AB∥CD∥EF,AB=10,CD=6,EF=8.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2分)已知二次函数y=﹣x2+2|x|+1.如果方程﹣x2+2|x|+1=k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须满足的条件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请在答卷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R.(1)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圆规作出已知圆的内接正△ABC;(只需保留作图痕迹)(2)试求正△ABC的周长.20.(8分)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4x+c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及顶点坐标;(3)若点P(m,m)在该函数图象上,求m的值.21.(7分)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延长BC至点D,使DC=CB.延长DA与⊙O的另一个交点为E,连结AC,CE.(1)求证:∠B=∠D;(2)若⊙O的半径为2,BC﹣AC=2,求CE的长.22.(8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B,AB=2,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为直线x=2.(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设P为对称轴上一动点,求△APC周长的最小值;(3)设D为抛物线上一点,E为对称轴上一点,若以点A,B,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点D的坐标为.23.(8分)如图,AB是⊙O的直径,BC为⊙O的切线,D为⊙O上的一点,CD=CB,延长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D为⊙O的切线;(2)若BD的弦心距OF=1,∠ABD=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24.(9分)某公司在固定线路上运输,拟用运营指数Q量化考核司机的工作业绩.Q=W+100,而W的大小与运输次数n及平均速度x (km/h)有关(不考虑其他因素),W由两部分的和组成:一部分与x的平方成正比,另一部分与x的n倍成正比.试行中得到了表中的数据.(1)用含x和n的式子表示Q;(2)若n=3,要使Q最大,确定x的值;(3)设n=2,x=40,能否在n增加m% (m>0)同时x减少m%的情况下,而Q的值仍为420?若能,求出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5.(10分)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0,4)且与x轴交于(﹣2,0),(2,0).(1)直接写出抛物线解析式;(2)如图,将抛物线向右平移k个单位,设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为D,与x轴的交点为A、B,与原抛物线的交点为P.①当直线OD与以AB为直径的圆相切于E时,求此时k的值;②是否存在这样的k值,使得点O、P、D三点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存在,求出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A,B,与x轴分别交于点E,F,且点E的坐标为(﹣,0),以OC为直径作半圆,圆心为D.(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证:直线BE是⊙D的切线;(3)若直线BE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点为P,M是线段CB上的一个动点(点M 与点B,C不重合),过点M作MN∥BE交x轴与点N,连结PM,PN,设CM的长为t,△PMN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存在着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10分)在半径为2的扇形AOB中,∠AOB=90°,P是OA延长线上一点,过线段OP的中点H作OP的垂线交弧AB于点C,射线PC交弧AB于点D,联结OD.(1)如图,当弧AC=弧CD时,求弦CD的长;(2)如图,当点C在弧AD上时,设PA=x,CD=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3)设CD的中点为E,射线HE与射线OD交于点F,当DF=时,请直接写出∠P的余切值.2014-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相应的位置处)1.(3分)下列函数关系中,y是x的二次函数的是()A.y=2x+3 B.y=C.y=x2﹣1 D.y=+1【解答】解:A、该函数式中,y是x的一次函数,故本选项错误;B、被开方数中含自变量,不是二次函数,故本选项错误.C、该函数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D、分母中含自变量,不是二次函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2.(3分)如图,已知⊙O是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点E是弧AD上任意一点,则∠BEC的度数为()A.30°B.45°C.60°D.90°【解答】解:连接OB,OC,∵⊙O是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BOC=90°,∴∠BEC=∠BOC=45°.故选:B.3.(3分)二次函数y=﹣3x2﹣6x+5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A.(1,8) B.(﹣1,8)C.(﹣1,2)D.(1,﹣4)【解答】解:∵a=﹣3、b=﹣6、c=5,∴﹣=﹣1,=8,即顶点坐标是(﹣1,8).故选:B.4.(3分)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8cm,则这个圆锥的母线长为()A.12cm B.10cm C.8cm D.6cm【解答】解:圆锥的母线长==10(cm).故选:B.5.(3分)把抛物线y=﹣x2向左平移1个单位,然后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x﹣1)2﹣3 B.y=﹣(x+1)2﹣3 C.y=﹣(x﹣1)2+3 D.y=﹣(x+1)2+3【解答】解:当y=﹣x2向左平移1个单位时,顶点由原来的(0,0)变为(﹣1,0),当向上平移3个单位时,顶点变为(﹣1,3),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3.故选:D.6.(3分)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4cm和5cm,大圆的一条弦AB与小圆相切,则弦AB的长为()A.3cm B.4cm C.6cm D.8cm【解答】解:如图,连接OC,AO,∵大圆的一条弦AB与小圆相切,∴OC⊥AB,∴AC=BC=AB,∵OA=5cm,OC=4cm,在Rt△AOC中,AC==3cm,∴AB=2AC=6(cm).故选:C.7.(3分)已知点A在半径为r的⊙O内,点A与点O的距离为6,则r的取值范围是()A.r>6 B.r≥6 C.r<6 D.r≤6【解答】解:∵点A在半径为r的⊙O内,∴OA小于r而OA=6,∴r>6.故选:A.8.(3分)已知二次函数y=﹣x2﹣2x+k的图象经过点A(1,y1),B(,y2),C(﹣2,y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y1<y2<y3B.y2<y1<y3C.y3<y1<y2D.y1<y3<y2【解答】解:y=﹣x2﹣2x+k=﹣(x+1)2+k+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开口向下,而点A(1,y1)离对称轴最远,点B(,y2)离对称轴最近,所以y1<y3<y2.故选:D.9.(3分)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在下列五个结论中:①2a﹣b<0;②abc<0;③a+b+c<0;④a﹣b+c>0;⑤4a+2b+c>0,错误的个数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答】解:①∵由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可知,a<0,由函数的对称轴x=﹣>﹣1,故<1,∵a<0,∴b>2a,所以2a﹣b<0,①正确;②∵a<0,对称轴在y轴左侧,a,b同号,图象与y轴交于负半轴,则c<0,故abc<0;②正确;③当x=1时,y=a+b+c<0,③正确;④当x=﹣1时,y=a﹣b+c<0,④错误;⑤当x=2时,y=4a+2b+c<0,⑤错误;故错误的有2个.故选:B.10.(3分)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经过点C且与边AB相切的动圆与CB,CA分别相交于点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是()A.B.4.75 C.5 D.4.8【解答】解:如图,∵∠ACB=90°,∴EF是直径,设EF的中点为O,圆O与AB的切点为D,连接OD,CO,CD,则OD⊥AB.∵AB=10,AC=8,BC=6,∴∠ACB=90°,∴EF为直径,OC+OD=EF,∴CO+OD>CD=4.8,∵当点O在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的高上CD时,EF=CD有最小值∴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CD=BC•AC÷AB=4.8.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只需把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相应的位置处)11.(2分)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点C、D是半圆上两点,∠ABC=50°,则∠ADC=130°.【解答】解:∵AB是半圆的直径,点C、D是半圆上两点,∠ABC=50°,∴∠ADC=180°﹣∠ABC=130°.故答案为:130°.12.(2分)抛物线y=﹣2x2+8bx+1的对称轴是直线x=﹣2,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8x+1.【解答】解:∵抛物线y=﹣2x2+8bx+1的对称轴是直线x=﹣2,∴﹣=﹣2,解得b=﹣1,∴y=﹣2x2﹣8x+1,故答案为:y=﹣2x2﹣8x+1.13.(2分)已知扇形的半径为3cm,圆心角为120°,则此扇形的弧长是2πcm.【解答】解:∵L=,扇形的半径为3cm,圆心角为120°,∴扇形的弧长L==2π.故答案为:2π.14.(2分)抛物线y=2x2+8x+m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则m的值为8.【解答】解:∵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0,∴b2﹣4ac=82﹣4×2×m=0;∴m=8.故答案为:8.15.(2分)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O是△ABC的内切圆,点D是斜边AB的中点,则tan∠ODA=2.【解答】解:连接OE、OF、OQ,设⊙O的半径是r,由勾股定理得:AB==5,∵⊙O是三角形ABC的内切圆,∴OE⊥AC,OF⊥BC,OE=OF,AE=AQ,BF=BQ,∵∠C=90°,∴∠C=∠CFO=∠CEO=90°,∴四边形CFOE是正方形,∴CE=CF=OF=OE,∴3﹣r+4﹣r=5,r=1,AQ=AE=3﹣1=2,OQ=1,∵D是AB的中点,∴AD=,∴DQ=AD﹣AQ=,tan∠ODA==2,故答案为:2.16.(2分)已知⊙P的半径为2,圆心P在抛物线y=﹣x2+1上运动,当⊙P与x轴相切时,圆心P的坐标为(,﹣2).【解答】解:∵⊙P的半径为2,⊙P与x轴相切,∴点P的纵坐标为2或﹣2,∵圆心P在抛物线y=﹣x2+1上运动,∴当y=2时,﹣x2+1=2,此时无解;当y=﹣2时,﹣x2+1=﹣2,解得:x=±,∴圆心P的坐标为:(,﹣2).故答案为:(,﹣2).17.(2分)如图,AB是⊙O的直径,CD、EF是⊙O的弦,且AB∥CD∥EF,AB=10,CD=6,EF=8.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解答】解:作直径CG,连接OC、OD、OE、OF、DG、OF.∵CG是圆的直径,∴∠CDG=90°,则DG===8,又∵EF=8,∴DG=EF,∴=,∴S扇形ODG=S扇形OEF,∵AB∥CD∥EF,∴S△OCD=S△BCD,S△OEF=S△BEF,∴S阴影=S扇形OCD+S扇形OEF=S扇形OCD+S扇形ODG=S半圆=π×52=π.故答案是:π.18.(2分)已知二次函数y=﹣x2+2|x|+1.如果方程﹣x2+2|x|+1=k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须满足的条件是k=2或k<1.【解答】解:y=﹣x2+2|x|+1=﹣(x±1)2+2.则顶点坐标是(±1,2).令x=0,则y=1.则由﹣x2+2|x|+1=k,得k=﹣(x±1)2+2.∵方程﹣x2+2|x|+1=k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根据图示知,当k=2或k<1时,满足题意.故答案是:k=2或k<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请在答卷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R.(1)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圆规作出已知圆的内接正△ABC;(只需保留作图痕迹)(2)试求正△ABC的周长.【解答】解:(1)如图,△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2)过点O作OD⊥BC,垂足为D,则BD=CD=BC.∵在Rt△OCD中,∠ODC=90°,∠OCD=30°,∴CD=OC•c os30°=R,∴BC=2CD=R,∴△ABC的周长=3R.20.(8分)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4x+c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及顶点坐标;(3)若点P(m,m)在该函数图象上,求m的值.【解答】解:(1)将A(﹣1,﹣1),B(3,﹣9)代入,得,∴a=1,c=﹣6,∴y=x2﹣4x﹣6;(2)对称轴:直线x=2,顶点坐标:(2,﹣10);(3)∵点P(m,m)在函数图象上,∴m2﹣4m﹣6=m,∴m=6或﹣1.21.(7分)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延长BC至点D,使DC=CB.延长DA与⊙O的另一个交点为E,连结AC,CE.(1)求证:∠B=∠D;(2)若⊙O的半径为2,BC﹣AC=2,求CE的长.【解答】(1)证明:∵AB为⊙O的直径,∴∠ACB=90°,∴AC⊥BC,∵DC=CB∴AD=AB,∴∠B=∠D.(2)设BC=x,则AC=x﹣2.在Rt△ABC中,AC2+BC2=AB2,∴(x﹣2)2+x2=4,解得:(舍去),∵∠B=∠E,∠B=∠D,∴∠D=∠E,∴CD=CE,∵CD=CB∴CE=CB=1+.22.(8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B,AB=2,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为直线x=2.(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设P为对称轴上一动点,求△APC周长的最小值;(3)设D为抛物线上一点,E为对称轴上一点,若以点A,B,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点D的坐标为(2,﹣1).【解答】解:(1)如图,∵AB=2,对称轴为直线x=2.∴点A的坐标是(1,0),点B的坐标是(3,0).∵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B,∴1、3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c=0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1+3=﹣b,1×3=c,∴b=﹣4,c=3,∴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4x+3;(2)如图1,连接AC、BC,BC交对称轴于点P,连接PA.由(1)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4x+3,A(1,0),B(3,0),∴C(0,3),∴BC==3,AC==.∵点A、B关于对称轴x=2对称,∴PA=PB,∴PA+PC=PB+PC.此时,PB+PC=BC.∴点P在对称轴上运动时,(PA+PC)的最小值等于BC.∴△APC的周长的最小值=AC+AP+PC=AC+BC=3+;(3)如图2,根据“菱形ADBE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点D是抛物线y=x2﹣4x+3的顶点坐标,即(2,﹣1),当E、D点在x轴的上方,即DE∥AB,AE=AB=BD=DE=2,此时不合题意,故点D的坐标为:(2,﹣1).故答案是:(2,﹣1).23.(8分)如图,AB是⊙O的直径,BC为⊙O的切线,D为⊙O上的一点,CD=CB,延长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D为⊙O的切线;(2)若BD的弦心距OF=1,∠ABD=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解答】(1)证明:连接OD,∵BC是⊙O的切线,∴∠ABC=90°,∵CD=CB,∴∠CBD=∠CDB,∵OB=OD,∴∠OBD=∠ODB,∴∠ODC=∠ABC=90°,即OD⊥CD,∵点D在⊙O上,∴CD为⊙O的切线;(2)解:在Rt△OBF中,∵∠ABD=30°,OF=1,∴∠BOF=60°,OB=2,BF=,∵OF⊥BD,∴BD=2BF=2,∠BOD=2∠BOF=120°,∴S阴影=S扇形OBD﹣S△BOD=﹣×2×1=π﹣.24.(9分)某公司在固定线路上运输,拟用运营指数Q量化考核司机的工作业绩.Q=W+100,而W的大小与运输次数n及平均速度x (km/h)有关(不考虑其他因素),W由两部分的和组成:一部分与x的平方成正比,另一部分与x的n倍成正比.试行中得到了表中的数据.(1)用含x和n的式子表示Q;(2)若n=3,要使Q最大,确定x的值;(3)设n=2,x=40,能否在n增加m% (m>0)同时x减少m%的情况下,而Q的值仍为420?若能,求出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设W=k1x2+k2nx,∴Q=k1x2+k2nx+100.由表中数据,得,解得∴Q=x2+6nx+100.(2)当n=3时,Q=x2+18x+100.由n=﹣<0,可知,要使Q最大,x==90.(3)由题意,得420=[40(1﹣m%)]2+6×2(1+m%)×40(1﹣m%)+100.即2(m%)2﹣m%=0,解得m%=,或m%=0(舍去).∴m=50.25.(10分)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0,4)且与x轴交于(﹣2,0),(2,0).(1)直接写出抛物线解析式;(2)如图,将抛物线向右平移k个单位,设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为D,与x轴的交点为A、B,与原抛物线的交点为P.①当直线OD与以AB为直径的圆相切于E时,求此时k的值;②是否存在这样的k值,使得点O、P、D三点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存在,求出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抛物线的顶点为(0,4),∴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4,又∵抛物线过点(2,0),∴0=4a+4,解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2)①如图,连接CE,CD.∵OD是⊙C的切线,∴CE⊥OD.在Rt△CDE中,∠CED=90°,CE=AC=2,DC=4,∴∠EDC=30°,∴在Rt△CDO中,∠OCD=90°,CD=4,∠ODC=30°,∴OC=,∴当直线OD与以AB为直径的圆相切时,k=OC=;②存在k=2,能够使得点O、P、D三点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理由如下:设抛物线y=﹣x2+4向右平移k个单位后的解析式是y=﹣(x﹣k)2+4,它与y=﹣x2+4交于点P,由﹣(x﹣k)2+4=﹣x2+4,解得x1=,x2=0(不合题意舍去),当x=时,y=﹣k2+4,∴点P的坐标是(,﹣k2+4).设直线OD的解析式为y=mx,把D(k,4)代入,得mk=4,解得m=,∴直线OD的解析式为y=x,若点P(,﹣k2+4)在直线y=x上,得﹣k2+4=•,解得k=±2(负值舍去),∴当k=2时,O、P、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6.(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A,B,与x轴分别交于点E,F,且点E的坐标为(﹣,0),以OC为直径作半圆,圆心为D.(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证:直线BE是⊙D的切线;(3)若直线BE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点为P,M是线段CB上的一个动点(点M 与点B,C不重合),过点M作MN∥BE交x轴与点N,连结PM,PN,设CM的长为t,△PMN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存在着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由题意,得A(0,2),B(2,2),E的坐标为(﹣,0),则,解得,,∴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2;(2)如图,过点D作DG⊥BE于点G.由题意,得ED=+1=,EC=2+=,BC=2,∴BE==.∵∠BEC=∠DEG,∠EGD=∠ECB=90°,∴△EGD∽△ECB,∴=,∴DG=1.∵⊙D的半径是1,且DG⊥BE,∴BE是⊙D的切线;(3)由题意,得E(﹣,0),B(2,2).设直线BE为y=kx+h(k≠0).则,解得,,∴直线BE为:y=x+.∵直线BE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点为P,对称轴直线为x=1,∴点P 的纵坐标y=,即P (1,). ∵MN ∥BE , ∴∠MNC=∠BEC . ∵∠C=∠C=90°, ∴△MNC ∽△BEC , ∴=,∴=,则CN=t ,∴DN=t ﹣1,∴S △PND =DN•PD=(t ﹣1)•=t ﹣.S △MNC =CN•CM=×t•t=t 2.S 梯形PDCM =(PD +CM )•CD=•(+t )•1=+t . ∵S=S △PND +S 梯形PDCM ﹣S △MNC =﹣+t (0<t <2).∵抛物线S=﹣+t (0<t <2)的开口方向向下,∴S 存在最大值.当t=1时,S 最大=.27.(10分)在半径为2的扇形AOB 中,∠AOB=90°,P 是OA 延长线上一点,过线段OP 的中点H 作OP 的垂线交弧AB 于点C ,射线PC 交弧AB 于点D ,联结OD .(1)如图,当弧AC=弧CD 时,求弦CD 的长;(2)如图,当点C 在弧AD 上时,设PA=x ,CD=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3)设CD 的中点为E ,射线HE 与射线OD 交于点F ,当DF=时,请直接写出∠P 的余切值.【解答】解:如图1,(1)联结CO,∵HC垂直平分OP,∴CP=CO=2,∴∠COP=∠P,∵=,∴∠COP=∠DOC,∴∠DOC=∠P,又∵∠ODC=∠PDO,∴△DOC∽△DPO,∴=又CP=OD=OC=2,∴=,∴4=DC(DC+2),解得:CD=﹣1+,CD=﹣1﹣(舍去)(2)根据割线定理可知:PC•PD=PA•(AP+OA)∵PC=OC=2,∴2(2+y)=x(x+4),∴y=x2+2x﹣2,(2﹣2≤x≤2﹣2)(3)如图2,连接OC和OE.显然可以得:Rt△CHP≌Rt△CHO,∴∠CPH=∠COH=x(不妨设其大小为x)∴∠DCO=2x.(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同时,PC=OC=2,∵CE=DE(已知)∴由垂径定理可知:OE⊥CD,∵OD=OC,∴∠ODC=∠OCD=2x.同时,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Rt△OPE中.tan∠APD=,∵∠CHO=∠CEO=90°,∴四点H,C,E,O四点共圆,∴由同圆中,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可知∠HEC=∠HOC=x,∴∠DEF=∠HEC=∠HOC=x.在△DEF中,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定理,∠ODC=∠F+∠DEF,∴2x=∠F+x,∴∠F=x.∴△DEF为等腰三角形,CE=DE=DF=.∴PE=PC+CE=2+=,在Rt△ODE中,DE=,OD=2,∴由勾股定理可得OE=,∴co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