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题-第七讲
- 格式:pdf
- 大小:152.54 KB
- 文档页数:31
第七讲:
城市改革,国有企业和遗留问题
工业部门的问题
•低激励
•结构不平衡
•协调
解决问题的思路
•1978年以前:
–结构:中央调整农轻重的比例
–协调:改变条块管理,权力下放,但出现“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缩、一缩就死”。
–激励:学雷锋,但不能人人都成为雷锋
•1978年以后:
–结构:中央调整农轻重的比例
–协调:改变条块管理,权力下放,但出现“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缩、一缩就死”。
–激励:强调物质利益
改革的进程
•从微观开始,给厂长经理部分自主权,允许他们分享利润增加或损失减少的一部分
•由企业微观治理推向向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
–由单轨的配置和价格体制向双轨的配置和价格体制转变,最终趋向市场单轨的配置和价格体制。
国企改革
•分权让利
–利润留成制度(1979)
–承包制(1986)
•明晰产权
–大型国有企业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制–中小型国企私有化
国企改革的总体评估
•试点有效,但推广以后就无效
•激励和效率提高,但是利润率下降,和政府作为所有者的收益减少
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体系改革
•在计划之外允许市场轨出现
•从计划向市场并轨
改革进程:物资与外汇•物质:
–1979-84, 允许计划外生产和销售
–1984-, 减少指令性计划
•外汇管理:
•扩大地方外贸自主权
•减少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指导性计划
–以综合贸易公司替代单一产品的贸易公司
–外汇留成
–外汇调剂市场
改革进程:金融
•建立银行体系
–恢复四大银行,建立人保
•存贷挂钩,
•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
•建立资本市场: 上海和深圳,1990
•金融体系仍然是双轨制,而且,政府严格控制,市场轨极端受到控制
出人意料的结果
•乡镇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兴起
–乡镇企业工业产出由1978年的9.3% 增加到
1994年的 42%
–乡镇企业出口由1987年的 11% 增加到1994
年的 35%
摸着石头过河的逻辑•中国改革开始时并没有一份蓝图,但是渐进改革的结果,经济体制已经非常接近市场化
•经济问题背后总有经济逻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针对问题,与时俱进地解决问题来改革,那么,渐进式改革的政策必然按一定的逻辑方向前进
产出和生产力增长率
1980-88
国有部门Output 8.5
TFP 2.4
非国有部门Output 16.9
TFP 4.6
1953-78 Output 10.1
TFP 0.53 (-1.0)
工业中国企的份额1978 77.6% 1994 34.1% 1998 28.2% 2000 23.5%
增长率
1980-90.1 1990-99 中国10.2 10.7
低收入国家 4.3 2.4
中等收入国家 2.8 3.5
高收入国家 3.2 2.4
世界 3.1 2.5
问题
•金融部门脆弱
–银行呆坏账
–股市投机、做庄、泡沫•腐败
•国有企业的低绩效
问题的根源
•制度的不合适性
•扶持国有企业的需要
大型企业与所有权、经营权分离问题
•激励不相容
•信息不对称
市场竞争和委托代理问题
•市场竞争和充分信息
•充分信息和激励工资合约以及经理人市场
政策性负担和预算软约束
•政策性负担和政策性亏损
•政策性亏损和责任归属问题•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
•政策性负担和预算软约束
政策性负担的类型
•社会负担
–养老金
–冗员
•战略性负担
消除政策性负担的方法
•社会性负担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冗余工人下岗
•战略性负担
–产品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拨款
–产品有很大的国内市场:通过到海外上市或合资的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产品国内市场有限但企业有丰富的人力资本:转产–产品没有市场,企业也缺乏人力资本:破产
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
金融部门的主要问题
•呆坏账
•金融结构的问题
–金融结构指的是直接融资(比如股票市场融资)和间接融资(比如银行贷款)所占比例以及大银行和中小银行所占比例。
金融结构的现状
•四大国有银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但依然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改革以后,股票市场、政策性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出现了。
但它们还是很弱小和无序。
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
•动员金融资源
•配置金融资源
•降低系统风险
有效配置是最重要的
•配置和动员
–有效配置将会产生更多的金融资源
–有效配置可以产生更高的资本收益,以及更高的储蓄意愿和降低风险
•配置和系统风险
–有效配置可以降低系统风险
•金融体系的效率取决于它把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门中表现最好的企业的能力。
•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最好的企业和最有活力行业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劳动密集型部门和金融体系
•在中国现今的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部门是最有活力的。
•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企业。
•与发达国家中的产业相比,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技术相对成熟
•在中国现今发展阶段,金融体系的效率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支持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中小企业一般无法到股票市场上上市。
•中小企业很难在大银行获得贷款。
•二板市场也不能解决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中小银行是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融资工具。
•中小银行应该成为中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核心。
政府针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政府更热衷于发展大银行和股票市场。
•有时候,政府也允许中小银行自发的出现。
•缺乏适当的监管措施导致1990年代中如雨后春笋出现的许多各类信用社广泛的丑闻和坏账。
•政府政策的改变是中小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