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绝招14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3.53 KB
- 文档页数:5
【关键字】语文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一)一、(2016·吉林省实验中学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摆手先生马瑞璇二十年前,摆手先生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
帅气,诗人气质。
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
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
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但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叫他摆手先生。
因为他另有一个绰号,叫“一首小诗”。
平时独来独往、神神叨叨的他,一遇集体活动却异常活跃。
活跃的原因是他喜欢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小诗。
”他这样说。
大家笑,他不笑。
我们那一轮在校生里,出现过一位容貌叫人看了吃惊的校花,是中文系陶教授的女儿。
摆手先生和陶教授来往密切,用摆手先生的话叫做“切磋文学问题”。
一次在陶教授家,他幸福地得到校花一个微笑的礼遇。
从陶教授家回来,摆手先生给校花写情书。
情书一改他诗人的风格,写得简短朴素:“今晚六点,我在你家楼下等你。
若同意,请赴约;若不同意,请背对窗外摆一摆手。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校花继续做名花无主的校花,而摆手先生从此被大家改了绰号,“一首小诗”被“摆手先生”代替。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做一所镇级中学的语文教师。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
一年前,摆手先生死了。
追悼会的前一晚,我陪他妻子住。
夜半听见他妻子在另一个房间里嘤嘤地哭泣。
我担心她的身体,想劝劝她。
眼前的情形把我牢牢地定在房门口。
他的妻子跪坐在地上,面对死者遗像,一边哭一边揉搓着当天收到的丧葬费和旅游局的赔款。
“一起过日子这么多年,在外人眼里咱俩很不般配。
可是,你对父母好,对孩子好,对你的学生更好。
”说到这里她颓然低下头,推开怀里的钱,伏在地上又抽咽起来。
突然,她抬起头爬到遗像前,用手摸着死者的脸颊:“咱俩是天生的一对儿,咱俩的日子还得接着过啊!这个家,还是咱俩一起撑。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绝招16 多方挖掘,探究意蕴-探究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绝招16 多方挖掘,探究意蕴-探究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绝招16 多方挖掘,探究意蕴-探究题的全部内容。
绝招16 多方挖掘,探究意蕴-探究题练备考主打题(2016·河南省郑州市二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聚宴符浩勇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一下。
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
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
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
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
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家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
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小了。
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
绝招12 四步分析,快速判断-“5选2”题练备考主打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立春陈毓立春娘生立春,正是立春那天。
立春爹在柿子树下打转,无法可想,就去田地里转。
立春爹踢着脚下的麦田,麦田软和,似乎冒着热气;抬头,他看见一大群麻雀从地的这头扑棱到那头,“扑棱来扑棱去,天生就是扑棱的命”。
立春爹嘟哝过麻雀,猛然看见地畔一束梅花开得惊艳,梅花的香气像清凉的水流,涤荡着他的心和眼,似乎那新生儿娇嫩的陌生的哭声重返他的耳边,使他的心里生出难言的温软,他立即折身往家里赶。
他跟立春娘说,给孩子起名立春吧。
女儿就女儿吧,戏里都唱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哪。
现在,立春已过了立春娘生立春的年纪,但她依然苗条得像春风中的一枝柳。
她腰身壮大的男人五年前就和她生分了,她至今没有孩子。
五年前,立春随丈夫厉槟榔去东莞打工,那个厂子像是在那里等了厉槟榔25年,使得25岁的厉槟榔像一枚钉子被楔进铁板中,再也拔不出来。
他只知道,流水线上的日子走到月末,他会得到工钱,一沓钞票,这是他在遥远的家乡做什么都没法换来的。
但立春讨厌工厂,她抱怨橡胶的气味熏染得她也快成橡胶制品了。
直到立春不辞而别,返回家乡,他也没有愧疚。
他坚信生活就是生活,他不会像立春那样任性,那样抗不得硬。
他现在还无力想象未来,他唯一确定的就是他不能回去再种那十几亩山地,种了吃、吃了再种的生活不是他的人生了。
厉槟榔喜欢东莞,那里朝气蓬勃,比那个死了一半的村庄更让他有活着的体会。
他说,假如没出来,不知道蓝水河之外有个叫东莞的地方,他也许还能在蓝水河活下去,现在他知道了,蓝水河的日子就是他不再想要过下去的日子,就算立春违拗他,要回蓝水河,但他是坚决地不回去了。
“一个东莞,一个蓝水河,你选择。
”厉槟榔说。
“一个蓝水河,一个东莞,你选择。
”立春把厉槟榔的喊话颠倒组合了一下,丢回给了厉槟榔。
这之后,他们各自走向自己指点的方向,这一决定,五年过去了。
偶尔地,立春想,自己可能太拗了。
不喜欢那个橡胶厂,可以换一个嘛,东莞的厂子多过乡下的猪圈,怎的自己就找不到一家合适的?但立春立即就被自己把东莞的厂子和猪圈联想的念头惊到,她想她可能真的不喜欢东莞,那里的热,腊月里都能看见苍蝇飞,胳膊上总是黏糊糊的。
阅读强化练5文学性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一、(2022·辽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南泥湾侯发山①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②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
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是他没有印象了。
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
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她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
后来,我查了查资料,父亲是1961年来的。
当时,受自然灾害的肆虐,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
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
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
他当时20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
三年后,跟与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
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③后来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被批斗的对象,被说成国民党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
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
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
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没想到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④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地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
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⑤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⑥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绝招14 以人为本,分析形象-形象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绝招14 以人为本,分析形象-形象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知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绝招14 以人为本,分析形象-形象题的全部内容。
绝招14 以人为本,分析形象—形象题练备考主打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八千岁汪曾祺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他如果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
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
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
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
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蔽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八千岁开米店。
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概不作保".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
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
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也就都“别处发财”。
宋侉子是个世家子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特别爱养骡马。
没几年就把祖产挥霍去一半,干脆做起了骡马生意。
他相骡马有一绝,一次只买几匹,但要是好的,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那一年,他带回两匹大黑骡子,来看的人不断,一问价钱,就不禁吐了舌头。
八千岁带着儿子到宋家看了看,心里打了一阵算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5篇)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篇一、基本原则与一轮复习的角度、方法与要求不同,二轮复习不可能进行比较细致系统的复习,但是我们必须突出三个“结合”。
第一,突出综合训练与巩固已有成果相结合;第二,强化答题规范意识与指导答题技巧相结合;第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综合训练。
主要就是以完整的古文阅读题(高考成题与自主设计题相结合)为材料。
主要是养成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强化语感能力,强化语境推断能力。
2、巩固已有成果。
主要是指有计划地将一轮复习的系统知识分解设题,以“快餐题”方式操作。
3、强化答题规范意识。
主要是指古文翻译中的“采点意识”与“语脉意识”。
4、指导答题技巧。
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依据固有的知识推断词的意义与用法。
选用资料应该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操作方法与过程1、基本方法:“快餐”与“综合”相结合以综合为主。
应该说,学生有了一轮复习的知识积累与经验,也就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及根据语境推断的能力。
这时候最关键的是通过快餐训练巩固所学,然后将分块知识组合,综合训练。
在综合训练过程中,将散点再整理,并上升到理性上,给学生以更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更实际的操作技巧。
2、操作过程。
(1)基本情况检测。
试题不需要很烦琐,但针对性、目的性要很强。
最好由一则古文为材料,每个点设计两个题,翻译题可以设计四个。
可以看学生的知识点现状,也可以看学生的综合能力。
检测时间最多一节课。
(2)检测情况反馈反馈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巩固古文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心理紧迫与预期。
(3)分工设计快餐题与综合题快餐题每周一次。
试题单一,一般不需要大段落语境,只需要句子语境就可以,课内外结合。
以16K纸一张为宜。
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可以利用早读或者其他零碎时间检测。
一般用正课前十分钟,有重点的反馈,在强调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力推断。
翻译题一定要强调两个“意识”。
综合阅读题一周一篇,学生课下完成与课堂限时完成相结合。
练备考主打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八千岁
汪曾祺
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
他如果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
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
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
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
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蔽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
八千岁开米店。
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
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概不作保”。
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
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
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也就都“别处发财”。
宋侉子是个世家子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特别爱养骡马。
没几年就把祖产挥霍去一半,干脆做起了骡马生意。
他相骡马有一绝,一次只买几匹,但要是好的,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
那一年,他带回两匹大黑骡子,来看的人不断,一问价钱,就不禁吐了舌头。
八千岁带着儿子到宋家看了看,心里打了一阵算盘。
他知道宋侉子的脾气,一口价,当时就取了八百大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件事轰动全城。
一连几个月,八千岁买骡子的壮举,成了大家茶余酒后的话题。
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
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
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
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
他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糙红米饭。
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
稻仓里有许多
麻雀,宋侉子有时拿扫帚拦空一扑,能扑下十几只,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
八千岁可不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吃头!
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
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
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就入了青帮,从此便无所不至。
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
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
他还很风雅。
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
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
他不是上过一年美专么?他有一匹乌骓马,请宋侉子来给他看看,嘱咐宋侉子把自己的踢雪乌骓也带来。
千不该万不该,宋侉子不该褒贬了八舅太爷的马。
八舅太爷问:“你那匹是多少钱买的?”宋侉子知道反正这匹马保不住了,就顺水推舟,很慷慨地说:“旅长喜欢,留着骑吧!”——“那,我给你画一张画吧!”
宋侉子拿了这张画,到八千岁米店里坐下,说不出话来。
八千岁劝他:“算了,看开一点。
”宋侉子只好苦笑。
没想到,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
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
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
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
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
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
至少得罚一千现大洋。
宋侉子说:“他拿不出。
你看看他穿的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
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肯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
宋侉子劝八千岁不要舍命不舍财。
八千岁说:“你做主吧。
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个信得过的朋友!”说着就落了两滴眼泪。
宋侉子心里也酸酸的。
宋侉子请八千岁的两个同行出面作保,叫八千岁儿子带了八百现大洋,把八千岁保了出来,劝他:“算了,不就是八百块钱吗?看开一点。
”八千岁心想,毕竟少花了两百,又觉得有些欣慰,好像他凭空捡到两百块钱似的。
八舅太爷接到命令要调防。
他要办一桌满汉全席,在荷花亭子里吃它一整天!消息传遍全城,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了。
赵厨房到八千岁的米店买米,八千岁就问:“有多少道菜?”——“一百二十道。
”——“啊?!”——“你没事过来瞧瞧。
”
八千岁真还过去看了:烧乳猪、叉子烤鸭、八宝鱼翅、鸽蛋燕窝……八千岁真是开了眼了,一面看,一面又掉了几滴泪:这是吃我哪!
八千岁回家就用一盆水把“僧道无缘”“概不作保”的字条刮下来。
做了一身长袍,长短与常人一样,把老蓝布换了下来。
晚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烧饼来,八千岁往账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叙述了八千岁的人生变化过程,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情世态的微妙变化。
B.八千岁之所以叫八千岁,是因为他的穿着方式和外在形象经年不变、简朴破旧,尽显顽固老态。
C.八千岁被抓后托宋侉子拿主意,宋侉子也为营救八千岁挺身而出,是因为两人在长期的生意和生活交往中形成了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D.八千岁两次掉泪,意味深长。
既有钱财被敲诈的悲伤,也有对自己长期明哲保身几乎无人可托的悔意,以及对八舅太爷大肆挥霍敲诈所得的痛心。
E.八舅太爷强占他人字画古董却又送一张自己画的画交换,体现出盗亦有道,虽行为不堪也要讲究江湖道义。
答案:CD解析:A项,“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与原文不符。
B项,八千岁名称由来表述不完整,除了衣着和形象,还因为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
E项,“盗亦有道”“讲究江湖道义”的解释不符合文意,实际上是凸显八舅太爷的无耻霸道。
2.请结合文章前四段的内容,概括作品中“八千岁”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精明节俭:生意上精打细算,生活要求低。
②冷漠吝啬:不为别人作保,不肯接济他人。
③保守刻板:迷恋旧有的生产方式,生活一成不变。
解析:答题时可结合人物的语言、行为、态度等方面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生意上精打细算,对生活要求低,穿打补丁的老蓝布衣服,食谱非常简单,可见其精明节俭;不为别人作保,不肯接济他人,“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可见其冷漠吝啬;迷恋旧有的生产方式,用碾子、骡子等古典的方法生产,生活一成不变,说明他保守刻板。
3.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可信。
②艺术手法上,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宋侉子的豪放通达,更凸显出八千岁的吝啬刻板。
③主题表现上(或人物关系上),宋侉子与八千岁的信义之交,和宋侉子与八舅太爷的虚与委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小说的主题。
解析:宋侉子是八千岁的朋友,许多事情都参与其中,也就起到了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的作用;二人性格完全不同,宋侉子的豪放通达,更凸显了八千岁的吝啬刻板,起到了次要人物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宋侉子是八千岁唯一可信任的朋友,而他对八舅太爷却虚与委蛇,由此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4.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含义:体现了八千岁人生哲学的改变,对自己的吝啬、冷漠有了一定的反省。
艺术效果:①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②人物情感上,表现了八千岁对八舅太爷这类不义之徒的强烈愤慨,情感不再麻木。
③思想内容上,以八千岁的性格转变映衬时代变迁的讯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解答时要先理解题干中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再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由“食谱非常简单”改为“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体现了八千岁人生哲学的改变,对自己的吝啬、冷漠有了一定的反省。
这种突然的转变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也表现了八千岁对八舅太爷这类不义之徒的强烈愤慨,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逝去,不是升斗小民所能看清的,但他们却能够清晰地感觉到那种动荡,而作品的主题也因这短短一句话得到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