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60.08 KB
- 文档页数:4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的效果研究目的研究和观察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共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1±0.6)年。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成功率为100.0%。
23例患者中14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5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3.3±0.8)d,进食流质食物的平均时间为(4.5±1.1)d,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为(3.4±0.9)d,无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近期随访无复发。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能够起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但操作简单,更加安全可靠,患者的恢复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腹腔镜;根治性胃切除术;辅助治疗;治疗效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胃癌的发病率在近几年逐渐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居消化道疾病的首位[1]。
临床上对于胃癌的治疗方式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该术式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在本次研究中,对23例胃癌患者采用了腹腔镜辅助下的根治性胃切除术,旨在探讨腹腔镜辅助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共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在36~69岁,平均年龄为(52.2±10.8)岁;临床表现均存在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胀气、反酸厌食等症状。
肿瘤位置包括:9例胃窦,4例胃底贲门部,4例胃体近胃角,3例在胃体中部,2例在胃体近贲门,1例皮革胃。
经术后病理诊断为:8例为中分化管状腺癌,8例为低分化腺癌,2例为恶性间质瘤,2例为胃恶性淋巴瘤,1例为肝样腺癌,1例为印戒细胞癌,1例为粘液腺癌。
1.2方法患者行全身麻醉,取截石位,两腿分开。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切除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5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依据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
对照组予以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切除术。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失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0.11±9.79)min、(140.29±8.36)ml、(2.77±0.69)d、(5.78±1.03)d,均少于對照组的(79.33±5.83)min、(214.29±10.88)ml、(4.05±0.99)d、(7.98±1.4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进展期胃癌予以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切除术,临床价值较高,可促使疾病康复,具有创伤性小、操作时间短等优势。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切除术胃癌作为恶性肿瘤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进展期胃癌属于疾病中晚期,机体可见浆膜层及肌层癌组织侵入,此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以根治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案[1-5],可收获满意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创伤较大,极易出现多种意外事件,预后效果不佳,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在胃癌根治切除术中应用效果受到广泛认可。
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3年5月11日~2017年4月3日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中抽取56例进行此次研究,依据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3;年龄最大70岁,最小51岁,平均年龄(63.02±4.03)岁;病灶直径(3.78±0.65)cm;病变位置:10例为胃底贲门区,18例为胃窦;5例为高分化,12例为中分化,11例为低分化。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分析一、引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肿瘤之一,尤其在一些亚洲国家,胃癌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手术是胃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则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手术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腹腔镜手术并非没有风险,手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现状1.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将胃癌组织切除,并进行相关淋巴结清扫的手术。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
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围手术期护理是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全过程的护理工作。
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包括: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中的护理、术后的康复护理等方面。
术后的康复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饮食指导等内容。
3.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难点腹腔镜手术具有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围手术期护理也相对更为复杂。
术后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等风险也相对更高,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
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1. 术前心理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于患者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增强他们对手术的信心,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术中护理技术腹腔镜手术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他们需要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流程,配合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腹腔镜手术术后的并发症管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任务之一,对于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现状与进展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进行操作的微创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被确诊为胃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可以减轻手术创伤,加速康复,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认可。
本文将就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现状与进展进行探讨。
在过去,胃癌手术传统上是通过开放手术进行的,即在腹部切开一个较大的切口,通过该切口进行手术切除,并在术后需对切口进行缝合。
这种手术方式存在明显的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治疗。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腹腔镜手术所需切口较小,术后伤口疼痛、恢复迅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了高清显微镜进行操作,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手术部位,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康复速度明显加快。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手术方式。
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也在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
现代腹腔镜手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手术切除,而是在手术中加入了辅助治疗的手段。
比如在胃癌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腹腔镜技术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转移淋巴结,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
对于一些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还可以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手术(ESD),实现了对肿瘤的局部切除,有效保留了患者的胃功能。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还在手术器械和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目前在腹腔镜手术中,已经广泛应用了高清晰度的3D腹腔镜系统,使医生在手术中能够清晰地看到手术部位。
一些先进的微创手术器械也逐渐应用于胃癌的手术中,如辅助手术机器人、激光刀、多功能吻合器等,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操作性和安全性。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进展的综述发表时间:2019-05-15T11:36:18.2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2月2期作者:钟继勇郭建辉[导读] 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若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则需要选择手术治疗,以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钟继勇郭建辉(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若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则需要选择手术治疗,以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切除肿瘤的病灶,减少癌细胞的扩散。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中应用的较为广泛,此种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对患者的生理与生理应激反应。
但是对于远期疗效以及免疫功能等都存在一定的争议。
基于此,本文就针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手术路径【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2-0097-01【引言】胃癌属于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据不完全报道,我国目前约有40万人新发胃癌[1],而每年因胃癌死亡的患者在30万左右。
对于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2]。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应用期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再加上腹腔镜技术与设备的不断发展,手术效果更为显著。
1.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最早治疗胃癌的手术是2D腹腔镜技术,此方式对医师的要求很高,由于其显示出来的二维平面图像,所以操作空间存在局限性,且不能够完整的显示出患者的病变情况,一定程度增大了手术的难度[3]。
近几年,医学技术不断发展,3D腹腔镜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临床推广应用,而3D腹腔镜技术与2D技术相比,其视野较为精细,能够完整的将患者的病变情况显现出来,由于我国3D腹腔镜技术的起步较晚,在2012年才得以推广[4]。
2021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全文)摘要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胃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近30年历史。
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化及患者对美容需求的不断提高,单孔腹腔镜技术应运而生。
自2010年首次报道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以来,其手术安全性逐渐得到了初步证实,但此结果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与传统腹腔镜胃癌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因此备受外科医师青睐。
同时,由于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长、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
目前针对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仍存在着难点、争议和困惑,本文将就此展开回顾和展望。
自1994年日本Kitano教授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以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历经27年的发展,其手术适应证已从早期胃癌扩展至进展期胃癌。
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胃癌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备受外科医师青睐。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发展,患者对美容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加速康复外科和术后无管化等微创理念的深入,追求更加微创的操作成为外科医师的新关注点。
这也促使腹腔镜手术由多孔手术向减孔、单孔,甚至无孔而经自然腔道进行手术的过渡与转变。
1969年,Wheeless成功开展了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这是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首次应用于临床。
此后,SILS陆续被应用于阑尾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等手术中。
SILS是基于更加微创、美观的医患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微创外科技术,它通过绕脐切口置入腹腔镜操作器械进行手术,术后仅在脐周留有难以辨认的手术瘢痕,因此又称"无瘢痕"手术。
与传统多孔腹腔镜胃癌手术相比,SILS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存在操作难度高、肿瘤学根治效果不明确和学习曲线可能更长等不可忽视的挑战。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现状与进展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能够在不开放腹腔的情况下,通过小切口在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成为胃癌手术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现状目前,腹腔镜胃癌手术已经成为胃癌的常规治疗方式之一。
通过腹腔镜手术,可以实现胃的切除、淋巴结清扫等操作,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时间短。
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和外貌影响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手术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进展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也在不断进步。
传统的腹腔镜手术主要采用四孔法,即在腹腔内设置4个小孔进行手术操作。
而现在,一些高水平医疗机构已经开始采用单孔法或者无孔法进行胃癌手术。
单孔法是通过一个小切口进行手术,无孔法则完全没有外科切口,手术器械通过自然孔道进入腹腔进行操作。
这些新的操作技术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创伤,更提高了手术的美容效果。
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还将朝着更准确和精细的方向发展。
随着影像学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的导航和操作精度将得到提高。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已经在一些大型医院得到应用,可以通过机器人手臂对手术器械进行更精确的操控和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个体化治疗也逐渐成为胃癌治疗的趋势。
腹腔镜手术与个体化治疗的结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遗传学和基因检测等手段,可以预测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还可以通过术前术后综合治疗的手段,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镜手术将成为未来胃癌治疗的主流方式之一,并且通过与个体化治疗的结合,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的研究进展我国作为全球上胃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在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占比高达23%,居于首位[1] 。
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治疗措施及护理等有关。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县级医院也已从开腹胃癌根治术逐步向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过度,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当前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的一种微创术式,这种术式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治疗效果较好[2]。
为了使广大护理人员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并运用快速康复理念及配合优质护理的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
从而进一步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现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护理进行综述如下。
一、术前护理1.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心理状态的有效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有效的沟通方式。
告知患者及家属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配合要点、麻醉及手术方法等内容,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依从性[4]。
良好的术前心理护理,能够减少患者恐惧、失眠、担心等不良情绪产生,稳定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及心率,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5]。
目前,三级甲等医院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落实比较到位,但对县级医院而言,笔者认为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短板,还需有待加强,值得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和深思。
2.皮肤准备术前1天做好皮肤准备。
脐部清洁是皮肤准备工作的重点。
因脐部是手术第一戳孔,常作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孔进路,如果术前清洁不彻底,术中皮肤细菌可随切开、穿刺进入组织,引起感染[6]。
因此,术前要求彻底清洁脐孔内污垢,动作轻柔,保证脐孔皮肤不破损。
脐部清洁法有松节油和肥皂液除污垢法,两者对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及切口愈合的影响并无差异,但后者易取得且无刺激性[7],笔者比较认同肥皂液脐部除污垢法。
除了做好脐部的清洁外,同时也要做好腹部的皮肤清洁、干净,为减少术后的感染打下基础。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胃癌在临床上为一类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今治疗该病仍然以传统外科手术为主。
不过近年来手术方式已取得较大发展,尤其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产生及发展。
然而此种术式应用在该病进展期治疗时涉及诸多方面,国内外依旧存有较大争议,例如手术适应证和具体术式及相应重建方法的选择,此外还有镜下D2淋巴结实施清扫和术后近远期疗效及肿瘤学特征等方面。
鉴于此,本文对此种术式用于治疗胃癌的相应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癌;研究进展腹腔镜有关医疗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陆续开展,如今已经在普外科、妇产科以及泌尿科等诸多手术领域广泛使用[1]。
近年来我国利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式的发展比较快,且收效显著[2]。
现对此术式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 治疗原则和种类通常在治疗原则中,该类术式应遵循传统性开腹手术有关肿瘤的根治原则,主要包含对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整块切除和操作非接触性原则,足够边缘及彻底淋巴清扫等。
而合理实施淋巴结清扫为该类术式最为关键的问题,且必须遵循:①严格遵照国际上公认的日本胃癌相应规约要求,判断肿瘤部位及分期以选择实施不同程度的清扫范围,以达到彻底实施清扫患者各组淋巴结的目的;②清扫时力求遵守整块切除原则。
该类术式依腹腔镜有关技术可分成全腹腔镜根治术、腹腔镜辅助根治术以及手助腹腔镜根治术;依手术方式加腹腔镜可分成根治性近、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以及全胃切除术;依照淋巴结有关清扫范围可分成D1、D1+α、D1+β、D2、D3等。
手术方式和类型的选择与患者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分期,术者的经验、熟练程度,患者的情况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2 早期胃癌的治疗情况早期胃癌行腹腔镜术式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下胃腔中黏膜切除术(intragastric mucosal resection,IGMR)与腹腔镜下胃部楔形切除术(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LWR)。
腹腔镜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胃癌是发生在患者胃黏膜上皮的一种肿瘤疾病,属于恶性肿瘤中的一种,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要高于其他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另外,胃癌的发生地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有关,西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南方地区。
同时,男性患者的患病率要高于女性患者,且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但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心理因素和工作压力等,导致胃癌的发生率呈现出年轻化。
目前,在治疗胃癌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很多,例如药物治疗法、手术治疗法等,其中,在本次研究中,本文主要针对腹腔镜配合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过程中的临床进展进行分析。
研究报告如下。
【关键词】胃癌;远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06-021.引言胃癌的肿瘤细胞、病变位置可发生于胃的任何地方,其中,主要常的发病位置位于患者的胃窦部、胃大、小弯以及胃的前后壁。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患有胃癌的患者都属于腺癌,早期胃癌患者基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出现,一般会表现出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常被患者误会为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从而导致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导致我国早期胃癌患者的诊断率较低[1]。
就目前而言,在治疗远端胃癌的时候,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目前,我院通过采用腹腔镜辅助治疗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且安全性较高,但是,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进行治疗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治疗、根治手术,尤其是在对进展期的远端胃癌患者来说,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腹腔镜辅助治疗的方法,还不成熟,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进展,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2.腹腔镜辅助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手术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将患者胃部及其周围相关组织的原发肿瘤、转移的淋巴结以及受累浸润的各种组织一并切除的手术,该手术能够将肿瘤切除,从而使患者达到治疗或者治愈。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现状与进展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利用腹腔镜器械经小切口进入腹腔进行操作,从而减少了创伤和恢复时间。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胃癌的治疗。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期望有非常大的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和化疗,但这些方法往往伴随着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副作用。
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具有许多优点。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手术操作视野清晰,操作灵活,能够更加准确地清除病灶和淋巴结,减少了残留肿瘤和转移的风险。
腹腔镜手术还可以保留患者的胃功能,减少了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和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术后生活质量也更好,恢复时间更短。
一项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亚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且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无明显差异。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腹腔镜手术对手术器械和技术要求较高,所以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由于胃癌常常伴随着淋巴结转移,所以对淋巴结清扫的要求也很高。
腹腔镜手术的长期疗效和患者的生存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医生的不断精进,腹腔镜手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腹腔镜手术的长期疗效和患者的生存率,并且加强对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研究进展完整版胃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
中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仅约为20%,早期胃癌筛查是一项巨大的挑战[1]。
全球43.9%的胃癌新发病例和48.6%的胃癌致死病例都发生在中国,严重危害中国人民群众的健康且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2,3]。
当前,胃癌的总体治疗策略是以外科治疗为主,辅以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
1994年,日本学者Kitano首次报道应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distal gastrectomy,LRDG)治疗早期远端胃癌[4]。
1999年,我国学者柯重伟首次报道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癌根治的研究结果及经验总结,开启了我国腹腔镜胃癌手术新纪元[5]。
二十余年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我国发展迅猛,大中城市乃至一些县级医疗中心具备了成功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硬件设备及外科技能。
LRDG指于腹腔镜直视下切除2/3的远端胃及完成D2淋巴结清扫,根据腹腔内或腹腔外完成消化道重建分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或全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初期多数医疗中心主要进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随着胃癌腹腔镜外科规范化的全国推广普及,以及外科医师手术经验的积累,全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也在各级医疗中心得以开展实施[6]。
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加,外科学家正寻求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来证实LRDG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为LRDG的同质化开展及相关技术的成熟提供理论基础。
在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关于LRDG治疗远端胃癌的临床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聚焦于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远端胃癌适应证的选择、合理消化道重建的探索,并报道了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7,8]。
本文旨在梳理、补充和总结当前LRDG治疗远端胃癌的高级别循证证据,供国内同道参考。
1 加速康复背景下腹腔镜技术的优势加速康复是指一种循证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维持生理功能,增强活动能力,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早期口服营养,缩短住院时长,被广泛应用于胃部手术中[9,10]。
・综述・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研究进展林子晶,何纪恩,刘瑞廷(编译),车向明(审校)[摘要]近年来,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手术有着诸多优点[1]: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腹壁瘢痕小等。
由于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腹腔镜器械的开发与改进,使得胃切除并淋巴结清扫(D2)可以被腹腔镜所完成。
由于评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DG)技术有一定困难,并且对于其优势以及肿瘤学可行性的研究还很少,所以LADG作为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
为了阐明这种治疗方法的形势和相关问题,我们回顾了有关LADG并淋巴结清除术治疗胃癌的文献。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除术[中图分类号]R7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81-102X(2007)05-0348-04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手术有着诸多优点: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腹壁瘢痕小等。
由于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腹腔镜器械的开发与改进,使得胃切除并淋巴结清扫(D2)可以被腹腔镜所完成[1]。
由于评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DG)技术有一定困难,并且对于其优势以及肿瘤学可行性的研究还很少,所以LADG作为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
本文就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适应证111 早期胃癌(EGC)早期胃癌[2]中黏膜癌约有2%~5%、黏膜下癌约有11%~20%的淋巴转移率[3]。
虽然已经有许多关于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的研究,但早期胃癌[3]有无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仍然存在争议。
Ono等发现直径<3cm且没有溃疡的早期分化型黏膜癌病人极少发生淋巴转移。
Omote等报道:直径<3cm且黏膜下侵袭不超过300μm的黏膜下癌极少发生淋巴转移。
Oizumi等发现直径<1cm的黏膜下癌极少发生淋巴转移。
LADG有三种腹腔镜下淋巴结清除术式:胃周淋巴结清除术(D1+α),额外增加肝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D1+β),标准淋巴结清除术(D2)。
在日本,依照日本胃癌协会的治疗指南,淋巴结清除术式的选择通常是基于胃癌术前临床分期。
Yasuda等推荐D1+α淋巴结清除术用于病理学检查测量直径在1~4cm的黏膜下癌。
Hyung等提出D2式适于那些直径>215cm的分化型黏膜下癌以及直径作者单位:710061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大于115cm的未分化型黏膜下癌。
日本胃癌协会已经制定了早期胃癌选择最佳治疗方法的指导方针:D1+α适用于没有经内镜胃黏膜切除术(EMR)手术指征的黏膜癌以及直径小于115cm的分化型黏膜下癌;D1+β适用于其他术前没有淋巴转移(N0)的黏膜下癌和直径>210cm并且术前已有胃周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D2式适用于直径大于210cm并且伴随N1淋巴结转移的胃癌。
随着接受EMR的早期胃癌病人数的增多,术后复发所导致的需要再做胃切除术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Korenaga等报道:在EMR术后需要再做胃切除术的早期胃癌病人中55%是黏膜下癌。
LADG作为行EMR术后胃癌复发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一种新的治疗理念已经被引入,即检查可能发生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病人哨兵淋巴结的位置及活检。
哨兵淋巴结活检所见用于指导腹腔镜下淋巴结清除术。
112 进展期胃癌(AGC)进展期胃癌行淋巴结清除术的手术范围目前仍然有争议。
在一些亚洲国家,D2式常规地被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清除。
许多医疗机构中腹腔镜下D2淋巴结清除术的技术最近得到了发展。
日本内镜外科协会(JSES)开展了一项全国性调查得出:日本2003年中镜下D2淋巴结清除术已经占到了10%。
进展期胃癌在术后常常通过腹膜播散和血行转移不断复发。
但是,在CO2气腹下行腹腔镜手术对进展期胃癌的进展和复发控制的效果目前仍不得而知。
Park等通过临床病理学发现,无淋巴结转移(N0)的以及局限于固有肌层的胃癌在行LADG术后有着良好的预后。
最近日本和意大利有许多关于进展期胃癌(T2N)LADG术后有着良好长期效果的报道。
2技术211 LADG1994年,Kitano[4]首先报道了针对EGC的LADG伴D1淋巴结清除术。
因为腹腔镜胃切除术只需要一个极小的剖腹术来从腹腔中取出标本,以毕Ⅰ式胃切除重建。
原始的操作过程步骤如下:(1)腹腔镜下切除和结扎主要的血管并行D1+α淋巴结清除术,至胃完全游离出来;(2)在5cm长的剖腹口下以胃十二指肠吻合术为标准切除远端2/3的胃。
LADG术由于微创和疗效可靠而变得越来越受到瞩目,同时其他针对胃癌的腹腔镜手术也得到了发展。
在日本根据早期胃癌的位置来选择开展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LAPG)和全胃切除术(LATG)已经有一段时间。
此外,腹腔镜下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和保留迷走神经的腹腔镜下胃切除术都是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
早期胃癌的LATG伴D2淋巴结清除术已经被报道,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流行。
212 手辅助的腹腔镜下胃切除术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上的难点为缺乏触觉和器械活动受到限制。
因此,手辅助的技术开始得到了发展并且已经在以下手术中参与其中:早期胃癌的LADG、LAPG或LATG伴淋巴结清除术。
目前手辅助下腹腔镜胃切除术效果的评估性研究还很少。
Kim等[5]比较了手辅助下的LADG胃切除术和开放的远端胃切除术(ODG),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手辅助的腹腔镜胃切除术也许是外科医生获得腹腔镜胃切除术手术经验的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213 其他技术为了使完成LADG更加安全, Hyung等报道了在行LADG时利用内镜夹和腹腔镜超声波来定位肿瘤的位置。
Usui等指出在行LADG 之前用三维计算机血管造影术来了解血管丛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Takiguchi等强调了在外科手术时扩大淋巴结清除术手术范围时通过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来进行导航的重要性。
3评估311 LADG的短期效果在CO2气腹下腹腔镜手术是依靠长镊和凝固剪来完成的。
由于术中最低程度的创伤而被全世界所接受。
虽然腹腔镜手术进行时可以通过监视器清楚地放大手术视野,但这里所见到的是既不同于触觉也不同于现实的3-D内部结构的视野。
因此,在学习完成LADG以及其他腹腔镜外科手术时首先应该确保这些操作能被安全地完成。
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手术应激都以手术学上的证据被评估,包括手术时间和失血量。
目前已有7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2组随机法控制研究LADG与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
以上9组研究中的5组均是有关LADG伴腹腔镜下D1+α/β淋巴结清除术,而其他三组研究则是关于LADG伴D2淋巴结清除术。
LADG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30~320min,9组中的4组提示LADG的手术时间要比ODG长大约50 min。
LADG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为60~237g,9组中的7组提示LADG的出血量要小于ODG。
在6份有关LADG手术效果的报告中,分别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50~330min,术中出血量为200~345g。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比起ODG来,LADG有着较长的手术时间和较少的术中出血。
312 手术并发症LADG技术上的困难影响到中转开腹手术和产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
大多数有关LADG并发症的文章是在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和病例组研究后得出的。
15组研究中有5组报道了中转开腹手术。
手术方式转换的几率为213%~25%,而转换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广阔的转移,并不是手术中出现并发症。
通过JSES的调查,LADG术中和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10%~12%。
最常见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为出血以及吻合口问题。
有趣的是,LADG伴D1+α与LADG伴D2在术中并发症发生几率上并没有明显差异。
通常,LADG伴D1+α淋巴结清除术被认为是最初的学习过程,当外科医生获得更多经验后,LADG伴D2淋巴结清除术发生术中并发症的几率可能会下降。
在这些回顾性研究中,LADG 和ODG平均的发病率为1011%和1611%。
相反,在14组研究中都指出LADG的死亡率为0。
只有一例LADG术后病人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前只有两组有关LADG与ODG术中并发症比较的随机化临床试验。
Kitano等[6]报道LADG和ODG在治疗早期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几乎是没有差别的。
Huscher等[7]完成一个随机临床试验,在比较LADG与ODG治疗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之后得出了二者几乎相同的结论。
以上这些结论都提示了LADG在治疗胃癌上技术的可行性。
313 手术后的病程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比起开放手术已知的数个优点,包括较少的创伤,较早恢复正常生活,以及较少的疼痛。
自LADG开始应用起,有关它术中应激的研究就开始了。
针对LADG手术后的病程现有8组病例对照研究。
它们当中的五组研究集中在早期胃癌病人的研究上,而其余三组则研究的是所有胃癌病人(包括进展期胃癌病人)。
报道对比LADG以及ODG术后胃肠通气,正常饮食、行走等。
这些结果提示LADG比起ODG有着手术创伤小的优势。
4肿瘤学方面411 淋巴结清除术的质量LADG在胃癌病人上的应用目前的争议是由于缺乏与肿瘤学相关的临床证据。
许多一丝不苟执行ODG术式的外科医生常常会怀疑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而导致LADG伴淋巴结清除术的不充分。
因此,LADG并淋巴结清除术的手术质量需要被检验。
LADG伴淋巴结清除术与ODG手术数量上的比较表明,LADG伴D1+α淋巴结清除术所清除的平均淋巴结数目为19个,几乎与ODG手术所清除的数目(2117个)相当。
这些数字提示了LADG伴淋巴结清除术与ODG术有着几乎相同的手术效果。
412 生存率和复发无瘤生存率和复发率目前只有五组有关LADG治疗早期胃癌的远期效果的研究,相对应的LADG治疗包括进展期的胃癌手术远期效果的研究有三组。
接受LADG治疗早期胃癌的病人其五年无瘤生存率几乎达到了100%。
在一组回顾性研究中,Huscher等指出包括进展期胃癌在内的接受LADG治疗的胃癌病人其术后3年生存率达到了69%,其下又有46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中位数,25个月)。
在2005年,Huscher等首先报道了LADG与ODG在远期效果上比较的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
包括进展期的胃癌病人接受LADG后的五年生存率与接受ODG治疗的患者没有明显地差别(5713%对5819%)。
以上这些研究的结果从肿瘤学方面提示,LADG作为胃癌治疗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目前还没有有关LADG远期效果的大样本的多元随机化临床试验。
413 目前的形势自1994年Kitano[8]首先用LADG治疗胃癌起,LADG手术已经在日本等国取得推广。
JESE对自1991~2003年接受腹腔镜胃切除术治疗的7800例胃癌病人开展了一项全国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