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59
隧道工程
一、基本知识:
1、隧道类型按长度分L>3000m特长隧道,3000m≤L>1000m长隧道,1000m≥L>500m中
隧道,L≤500m短隧道。
2、隧道的组成:隧道由主体建筑{洞身结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拱部、边墙、仰拱】)
洞门结构}和附属建筑{人行道(或避险车洞)、防排水设施、通风、消防、照明等设施}组成。
3、受力性质和特点:洞身衬砌承受围岩压力、结构自重及其他荷载;洞门承受仰坡和边坡
的土压力及滚石和落石的撞击荷载。
4、作用:二次衬砌:(拱部:墙体以上拱起的弧形构造为拱部,主要支承洞室上面的荷载;
仰拱:墙底以下的向下拱弧形构造为仰拱,主要承受地层向上的压力;边墙:边墙介于两者之间,主要抵抗水平方面的围岩压力。
洞门的作用:稳定洞口边坡、仰坡、防止洞口坍方落方、美化洞口的作用。
1、隧道: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
2、隧道分类:地质条件:土质隧道、石质隧道。
埋置深度:浅埋隧道、深埋隧道。
所处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
断面形状:圆形、矩形、马蹄形.用途:交通隧道(铁路、公路、水底、地下铁道、航运隧道、人行地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按施工方法分:钻爆法隧道,明挖法隧道,机械法隧道(盾构机、TBM掘进机),沉埋法隧道。
3、隧道特点:优点:(1)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能耗;(2)节约地皮;(3)有利于环境保护;(4)应用范围广;缺点:(1)造价高(2)施工期限长(3)施工作业环境差。
4、我国隧道的发展方向:1、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2、提高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3、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减少隧道病害。
4、推进隧道信息化施工,发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
5、隧道防灾救援措施系统化.6、做好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5、为什么修建隧道?答:1、拓展地面空间2、城市道路建设绕避地面建筑,减少交通干扰。
3、解决高程障碍;4、绕避江河、城镇、人口密集区等平面障碍等;5、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6、时避开地面灾害的有效形式。
6、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
1、工程地质技术规范要求;2、地形地貌调查;3、地层、岩性调查;4、地质构造调查(褶皱,节理、断层);5、水文地质调查;6、滑坡落石、岩堆、泥石流等部良地质调查;7、地温测定。
7、隧道工程地质勘探分为:初测阶段和定测阶段。
8、超前地质预报: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物产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解释及预报,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
9、超前地质预报的好处:在高速铁路隧道和长大隧道施工阶段,重视和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质理论和先进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预测开挖工作方面的地质情况,对于安全施工、提高工效、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
隧道小知识点隧道是一种在地下或水下穿越山脉、河流或城市等障碍物的人工通道。
隧道的建设需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其结构的稳固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隧道建设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环境调查:在隧道建设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环境调查,包括了解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隧道的位置、设计结构和施工方法至关重要。
2.隧道类型:根据隧道的用途和地质条件,可以分为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隧道等。
每种类型的隧道都有其特殊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
3.设计阶段:在设计隧道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隧道的长度、宽度、高度、坡度、曲线半径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通风、照明、排水和安全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4.施工方法:隧道的施工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开挖法、盾构法和爆破法。
开挖法适用于较小的隧道,它通过人工或机械挖掘土壤和岩石来建造隧道。
盾构法适用于较长的隧道,它使用盾构机在地下推进和开挖隧道。
爆破法适用于较硬的岩石,它通过爆炸来破坏岩石,然后进行清理和支护。
5.隧道支护: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护,以确保其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常用的隧道支护方法有钢拱架、混凝土衬砌、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等。
6.隧道安全:隧道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性,需要安装适当的照明和紧急疏散设备,以及防火和排烟系统。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以确保隧道的正常运行。
7.隧道管理:隧道的管理包括隧道的巡视、维护和修复等工作。
隧道管理的目标是保持隧道的良好状态,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隧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工程、环境和安全等多个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严格的施工和管理,才能建造出稳定安全的隧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隧道建设将会越来越高效和可持续。
修建隧道知识点总结一、隧道建设的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隧道建设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条件,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隧道施工方案。
地质勘探主要包括地质勘测与地质预测两个方面。
1. 地质勘测地质勘测是指对隧道周边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和地质勘探,以获取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地下水情况等地质信息。
地质勘测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质分析两个部分。
在野外地质调查中,需要对地表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量,以了解地质条件和地层情况。
同时,需要对地下水情况进行勘察,以确定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涌动情况。
室内地质分析主要是通过室内实验,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分析和试验,了解地质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 地质预测地质预测是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对隧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地质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
地质预测主要包括土层稳定性、断层活动性、地下水流动情况等方面。
通过地质预测,可以提前对隧道建设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隧道工程设计隧道工程设计是在充分了解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要求和工程标准,对隧道的结构、尺寸、材料和施工方法等进行设计和规划。
隧道工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隧道的结构形式、尺寸和材料等参数。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施工方法和工程要求等因素,从而确定隧道的设计参数,包括隧道断面形式、设计强度、支护方式等。
2. 施工方法设计施工方法设计是指确定隧道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方法,包括采用的掘进方式、支护方式、排水处理、通风系统等。
在施工方法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施工设备、人员安全等因素,从而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
设计校核是指对隧道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校核和评估,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设计校核主要包括地质条件的合理性、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施工方法的可行性等方面,通过设计校核,可以找出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
隧道工程知识点总结隧道工程是现代建筑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矿山等领域。
隧道的建设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术,下面将对隧道工程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隧道的分类根据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用途和建设方法,隧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基于地质条件的分类:岩石隧道、软土隧道、水下隧道等。
2. 基于用途的分类: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利隧道等。
3. 基于建设方法的分类:盾构隧道、钻孔隧道、爆破隧道等。
二、隧道的设计与施工1. 地质勘察:隧道工程前期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确定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参数,以便进行隧道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2. 隧道设计:隧道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隧道用途、交通量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剖面形状、支护结构和排水系统等。
3. 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包括掘进、支护和衬砌等过程。
常用的施工方法有盾构法、钻孔爆破法和切削法等。
三、隧道的支护措施为了保证隧道的稳定和安全运营,需进行合适的支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初期支护:包括钢支撑、喷锚、锚杆和网片等,用于支撑土体和石体,防止塌方和坍塌。
2. 终期支护:包括衬砌、灌浆和支撑钢架等,用于保护地下结构,增强隧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3. 地下排水系统: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下水的排除,以防止水压对隧道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
四、隧道灾害防治隧道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灾害风险,如地震、滑坡、涌水等。
为了减少这些灾害对隧道的影响,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1. 地震防护:采用适当的隧道布置、增加隧道的抗震能力等方法,增强隧道的地震抗力。
2. 滑坡防治:通过加固地表、采取防滑坡措施等方式,减少隧道周围地区的滑坡风险。
3. 地下水的防治:采取防水屏障、施工暗挖法等方式,控制地下水的涌入,保持隧道的干燥。
五、隧道通风与排烟隧道工程中,通风和排烟是确保隧道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需采取适当的通风与排烟系统,保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火灾安全。
1、隧道定义:隧道是一种修建在地下的工程建筑物,1970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隧道会议综合了各种因素,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作用任何方法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的洞室。
”2、隧道分类:按照穿越障碍和作用的不同,交通线上的隧道可分为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底隧道,地下铁道隧道。
3、隧道主要用途:“作为地下通道,隧道的主要用途有两方面:即用作交通运输通道和水流通道。
4、隧道工程特点:1)、地质条件对其决定性影响;2)、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3)、工作面小,少,施工速度慢;4)、施工环境差;5)、一旦建成,难以更改,设计和施工应完善;6)、受天气气候影响小。
5、地质勘察工作:隧道通过地段的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工作。
6、地质超前预报内容:地区地质分析与宏观地质,预报不良地质及灾害地质超前预报,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临警预报。
7、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有:地质分析法、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物探法、特殊灾害地质的预测方法。
8、围岩分级:根据岩体的若干指标,按照稳定性将围岩分成不同的级别。
9、围岩的定义:围岩指的是隧道开挖后产生应力重分布岩体(或土体),或隧道开挖后对其对稳定有影响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或土体)。
10、掌握我国铁路隧道的围岩分级方法:我国现行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了要采用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法和按弹性波速度的分级法。
该分级法主要考虑了围岩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岩石强度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中的三方面因素,把围岩分为6级。
11、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三个基本因素:岩性(岩石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的完整性或结构状态)地下水(地下水发育时,围岩级别应该降低)一个附加因素:初始地应力12、围岩压力的定义:围岩压力是指地下开挖空间周围的岩体和支护结构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从狭义上指围岩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13、围岩压力分类:围岩压力按作用力发生的形态,一般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松动压力、形变压力、膨胀压力、冲击压力。
隧道修建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隧道的种类隧道按照用途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隧道种类包括:1. 公路隧道:用于道路交通的隧道,一般位于地下,用于连接两个地点,使交通更加便利。
2. 高铁隧道:为了保证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高铁隧道的构造要求更为严格,一般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材料。
3. 地铁隧道:用于地铁列车行驶的隧道,一般位于城市地下,是地铁线路中的重要部分。
4. 水下隧道:挖掘在水下的隧道,使船只、交通工具在水下方便快捷地通过。
5. 轨道隧道:铁路或有轨电车的隧道,一般在山区和城市地下。
6. 特大型隧道:全长在10-100km,横跨山脉、经过地震带、穿越活跃构造区、应用极其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二、隧道设计原则隧道的设计是隧道工程的起点,设计不仅要考虑工程的经济与技术可行性、但同时也必须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与工况。
隧道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地质勘探:在设计隧道工程前,需要对工程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探,以了解地下情况,包括地层、岩石、地下水等信息。
2. 施工安全:设计中考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比如避免地质灾害,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
3. 施工经济:考虑隧道工程的施工成本,尽量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案来设计隧道。
4. 建筑功能:隧道的设计应该符合实际使用需求,提供良好的交通、通风、照明条件等。
5. 环境保护:设计中需要考虑隧道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噪音、振动、水土流失等。
三、隧道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过程,需要应用多种技术和设备。
常见的隧道施工技术包括:1. 顶进法:是一种主要用于岩层的掘进方法,通过利用钻机和爆破等工艺,逐步将隧道掘进到指定的位置。
2. 盾构法:是一种主要用于软土和淤泥地层的隧道掘进方法,通过使用盾构机和推进装置,实现隧道的掘进和支护。
3. 喷射混凝土法:在施工过程中,用喷射混凝土机将混凝土喷射到岩石表面,形成支护层,同时保证了隧道的强度和耐久性。
隧道工程基础知识隧道工程是指在地下用人工开挖的方式建造的通道,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水利工程、能源工程等多种领域。
隧道工程的建造需要经过严密的设计、规划、施工和监测等环节。
本文将介绍隧道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
隧道工程分类隧道工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按用途分类城市交通隧道城市交通隧道是用于城市内交通运输的隧道,包括地铁线路、轻轨道、公路和人行隧道等。
水利工程隧道水利工程隧道主要用于引水、排水、输水、灌溉等水利工程。
能源工程隧道能源工程隧道包括输送煤气、输送原油和天然气等气体管道,也包括输电线路和泵站等。
按施工方法分类挖掘法隧道挖掘法隧道是指通过开挖隧道地面部分或整个交通隧道的方法构建隧道。
挖掘法隧道又可以分为手工挖掘、机械挖掘和盾构隧道三种方式。
其他施工方法隧道其他施工方法隧道包括千斤顶法隧道、钻孔法隧道、喷射法隧道和包围法隧道等。
隧道工程建造流程隧道工程建造流程包括了多个阶段,其中重要步骤如下:前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选址、勘察和设计。
选址需要考虑交通、地下水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勘察阶段需要进行岩土勘察、地下水勘测和地质勘查等,以确定隧道施工的条件和各种风险。
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前期勘察结果进行隧道的设计,包括隧道轨迹路线、横断面形状、支护方式、排水设计等。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隧道建设的关键阶段,包括了隧道开挖、支护和衬砌等过程。
开挖阶段是将隧道路线开挖出来,支护阶段则需要进行支护结构的建设,以保证隧道的稳定。
衬砌阶段则是在隧道内侧进行加强支持,以确保隧道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完工阶段完工阶段是指建造隧道工程的完结和验收,包括试验、检查和验收等步骤。
试验阶段主要包括照明和通风系统的试验,检查阶段则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隧道的质量检查,验收阶段是对完成的隧道工程进行验收,以确保其达到设定的要求。
隧道工程相关技术隧道掘进技术隧道掘进技术是指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和设备的技术。
隧道施工的安全知识隧道施工安全知识一、洞口工程施工安全1、施工前,必须先做好洞口排水系统。
2、工程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以防开挖的洞口原状结构在雨水的冲刷下发生失稳坍塌,造成事故。
3、洞口的路基及边坡、仰坡断面应自上而下开挖,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开挖人员不得上下重叠作业。
在高于2米的边坡上作业时,应符合高处作业的相关规定。
4、洞口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情况对地表或仰坡适当采取锚喷、锚网喷、注浆、超前支护等封闭或加固措施。
5、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和检查洞口仰坡山体结构的稳定,发现有松动危石或山体不稳定迹象时,必须立即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
6、洞口段开挖后应加强支护,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钢支撑加锚网喷支护等措施,并尽快施作混凝土衬砌。
7、洞口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开挖面拱顶及地表变形下沉量的监控和量测,结合应用统计技术,准确掌握洞口土体结构被开挖破坏后的位移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便根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隧道施工安全知识二、洞身开挖施工安全1、基本要求:开挖前掌子面测量及开挖作业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有松动岩石或裂块,应及时清除或支护处理后,方可进行作业。
2、钻眼作业⑴钻眼前,应认真检查并清除存在的浮石及瞎炮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钻眼作业; ⑵凿岩机支架在碴堆上钻眼时,应确保碴堆的稳定;⑶不得在残眼中钻眼;⑷必须采用湿式凿岩设备;⑸采用液压凿岩台车钻眼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3、爆破作业基本要求⑴爆破作业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要求,编制爆破设计方案,制订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⑵洞内爆破作业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并由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爆破作业合格证的专职爆破工担任。
严禁作业人员穿着化纤衣服进行爆破作业。
⑶洞内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至规定的安全距离以外:①独头巷道内不小于200m;②相邻上下坑道内不小于100 m;③双线上半断面开挖不小于400 m;④双线全断面开挖不小于500m。
隧道工程施工知识点1. 规划设计阶段隧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是整个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它影响着隧道工程后续的施工、运营和维护。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地质、水文、地形、交通等因素,确定隧道的位置、长度、断面形状等设计参数。
设计中还需要综合考虑隧道工程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2. 勘察阶段在进行隧道工程勘察时,需要对隧道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隧道的地质构造、岩石性质、断裂带、地下水情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后续的隧道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
3. 施工工艺隧道工程施工的主要工艺包括掘进、支护、注浆、砌筑、通风等。
掘进是隧道工程施工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盾构法、钻爆法、挖掘机法等。
支护是指对开挖的土体或岩石进行支护以防止坍塌,常用的支护方法包括钢架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注浆是通过注入特定的材料来加固地层,提高地基稳定性。
砌筑是指隧道壁和顶部的砌筑工程,通风是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空气的流通和工人的健康。
4. 安全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全面的安全技术措施。
在施工现场要设立安全标志、设置警示线、配备救援人员和装备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遵守安全规定,做好事故应急预案。
5. 质量控制隧道工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和工程验收等。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要求选用符合标准的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的符合性。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规范操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在竣工验收时,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试验,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环保措施隧道工程施工会产生大量的渣土、粉尘、废水等污染物,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实施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在施工现场要建立环保设施,加强扬尘、废水处理等工作,合理规划施工时间,控制噪声和振动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 施工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包括施工进度计划、资金管理、材料供应、工人管理等方面。
隧道工程一、基本知识1、公路隧道按长度分类表:特长隧道:L>3000;长隧道3000≥L>1000;中隧道:1000≥L>500;短隧道:L≤500.2、公路隧道建筑限界:1)建筑限界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取5.0m;三、四级公路取4.5m。
2)当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不设余宽;当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应设不小于25cm的余宽。
3)隧道路面横坡:当隧道为单向交通时,应取单面坡;当隧道为双向交通时,可取双面坡。
坡度应根据隧道长度,平、纵线形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一般可采用1.5%~2.0%。
4)当路面采用单面坡时,建筑限界底边线与路面重合;当隧道采用双面坡时,建筑限界底边线应水平置于路面最高处。
5)单车道四级公路的隧道应按双车道四级公路的标准修建。
3、特长隧道应在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紧急刹车带。
双向行车隧道,其紧急停车带应双侧交错设置。
上下行分离式独立双洞的公路隧道之间应设置横向通道,人行横通道的设置间距可取250m,并不大于500m。
车行横通道的设置间距可取750m,并不得大于1000m;长1000~1500m的隧道宜设1处,中、短隧道可不设。
4、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基本原则: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5、隧道分部工程包括:总体、明洞、洞口工程、洞身开挖、洞身衬砌、防排水、隧道路面、装修、辅助施工措施。
6、新奥法施工中有别于传统施工方法的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施工监测。
7、隧道总体实测项目:8、隧道净空是指隧道内轮廓所包围的空间,包括公路隧道建筑限界、通风及其他功能所需的断面积。
9、岩石的初始应力由两个方面,一个是自重力,另一个是构造应力,其中构造应力难以计算,一般靠实测。
10、当洞门的山体由滚落碎石块可能时,一般接长明洞,以减少对仰坡、边坡的扰动,确保落石不滚到行车道上。
11、按新奥法原理,岩体是承载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
12、按新奥法理论,支承围岩压力的承载环是由:围岩、锚杆、喷射混凝土组成。
第一章绪论一隧道分类0 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下面的条形建筑物,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⒉以上者均为隧道。
1 按岩层分为:岩石隧道(软岩,硬岩)、土质隧道。
2 按隧道长度分为:特长隧3000;长隧道1000-3000; 中长隧道500-1000;短隧道500;3 按断面面积分为:特大断面隧道100大断面50-100中等断面10-50小断面3-10极小3 第二章隧道的勘察1 隧道勘察的方法,主要有:收集与研究既有资料、调查与测绘、勘探、实验与长期观察。
2 调查与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3 勘探按岩石的物理性质可采用挖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
挖探主要为:坑探和槽探。
4 工程地质调查主要有:直接观察和访问当地群众第三章隧道总体设计1 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平面位置选择是指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及不同方向的垭口选择,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A 路线总方向上的垭口B 地质条件C 隧道长度D 两侧展线难易程度E 工程量大小以及路桥隧总体线形2 哑口位置选择应考虑:A 优先考虑在路线总方向上或其附近的低垭口,此时垭口在两侧具有良好展线的横坡时,一般越岭隧道最短。
B 虽远离路线总方向,但垭口两侧具有良好的展线条件,又不损失越岭高程的垭口。
C 隧道一般选在分水岭垭口两边河谷标高差不多,并且两边河谷平面位置接近处。
D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垭口。
3、越岭隧道高程的选择:考虑运营条件的改善和通航能力的提高,宜采用低高程方案,但必须进行地形、地质、施工、运营、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综合比较来确定最优隧道高程。
3不良地质条件主要:有滑坡,崩坍,松散堆积,泥石流,岩溶及含盐,含煤,地下水发育不良地质隧道的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详细分析,深入调查,制定相应施工方案和措施,备注材料,组织设计,使工程优质、安全、高效。
2)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
隧道工程知识点隧道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土木工程领域,涉及到隧道的设计、施工、监测等各个环节。
在进行隧道工程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下面将介绍一些隧道工程中常用的知识点。
1. 隧道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隧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使用用途可以分为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水利隧道等;按照工程技术分类可以分为盾构隧道、顶管隧道、明挖隧道等;按照洞体布置方式可以分为单洞、双洞、多洞等。
不同类型的隧道在设计和施工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2. 隧道的设计原则在进行隧道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经济性。
其中包括地质勘察、隧道断面选取、支护结构设计、排水设计等方面。
设计隧道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交通需求、施工技术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3. 隧道的施工工艺隧道的施工过程需要采用合适的工艺和方法,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
常见的隧道施工工艺包括盾构法、掘进法、爆破法等。
不同的工程条件和要求适用不同的施工工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4. 隧道的监测和维护隧道建成后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工作,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监测工作包括地质监测、结构监测、水文监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隧道维护工作包括清淤、补漏、涂料保养等,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
5. 隧道安全与环保隧道工程需要注重安全和环保,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事故和污染。
在运营管理中也需要做好安全管控和环境保护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土木工程领域,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点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进行隧道工程时,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以上介绍的隧道工程知识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桥隧知识点总结桥隧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桥隧工程具有复杂的工程技术和高度的综合性,因此对桥隧工程的知识掌握和运用,对于工程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桥隧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阐述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1. 桥隧工程的定义和分类桥梁是连接两地之间的跨越式的结构,可以由钢、混凝土、木材等材料建造而成。
桥梁一般分为梁式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刚构桥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隧道是用来穿越山脉、河流、城市等地形障碍的地下通道,可以分为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城市地铁隧道、水下隧道等。
隧道的建造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地表环境等诸多因素。
2. 桥隧工程的设计原则桥梁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受力分布、风吹阻力等因素,从而设计出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
对于隧道工程,设计则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防水排水、通风等方面的因素,设计出符合使用要求的结构。
3. 桥梁结构的材料及施工桥梁结构的主要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木材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在桥梁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桥梁的施工需要考虑施工设备、工艺流程、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可靠。
4. 隧道结构的材料及施工隧道结构的主要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砖石等。
隧道的施工需要考虑地下施工环境、通风和排水、支护等问题,确保隧道的顺利建造和使用。
5. 桥梁和隧道的维护和管理桥梁和隧道的维护和管理是确保其安全和可靠使用的重要环节。
桥梁和隧道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以保障其正常使用。
6. 桥梁和隧道的检测和评估桥梁和隧道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顺畅和安全。
因此,对桥梁和隧道的检测和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桥梁和隧道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以确保其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