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6.70 MB
- 文档页数:82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标解读内容要求学业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性能与应用之间的联系。
2.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了解硅酸盐、硅和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1.通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学习,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通过实例认识二氧化硅、硅、硅酸盐等的性质和应用,认识和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任务一 硅酸盐材料陶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手工制造陶瓷的一般过程如图所示。
请你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制造陶瓷的原料是什么?(2)手工制造陶瓷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哪个过程?答案 (1)制造陶瓷的原料是黏土。
(2)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④烧结。
1.硅酸盐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硅氧四面体硅酸盐材料大多具有硬度高、难溶于水、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2.陶瓷产品 主要原料制备过程生产应用陶瓷 ① 黏土 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建筑材料、绝缘材料、日用器皿、卫生洁具等3.玻璃和水泥 产品主要原料主要设备主要成分用途普通 玻璃 ② 纯碱、石灰石、石英砂③ 玻璃窑④ Na 2SiO 3、 CaSiO 3、SiO 2建筑材料、光学仪器、各种器皿、高强度复合材料等水泥 ⑤ 石灰石、黏土⑥ 水泥回转窑 ⑦ 硅酸盐和沙子、碎石、水等混合可以得到混凝土,大量用于建筑和水利工程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制水泥、玻璃的共同原料是石灰石( √)2.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混合物( ✕)3.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4.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1.下图是常见的硅酸盐产品。
请指明各图中展示的硅酸盐产品所属的类别。
它们都是混合物吗?答案图1、2属于陶瓷,图3属于水泥,图4属于玻璃。
它们都是混合物。
2.钢化玻璃是普通平板玻璃经过再加工处理而成的一种玻璃。
高中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及特点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4. 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例分析5. 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应用和制备方法。
2. 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案例资料、实验器材和药品。
2. 设计好相关问题,准备课堂讨论和回答。
3. 安排好实验内容和实验指导。
【导入】(简要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及特点(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通过对比有机非金属材料,突出其特点。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举例说明各种材料的应用领域。
)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制备技术。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无机非金属材料实例,如玻璃、陶瓷等,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安排实验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资料,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活动探究,通过硅与碳,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正确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通过学生对二氧化硅及用途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化学。
四、教学重点硅、二氧化硅的性质、用途五、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性质、结构六、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课件和图片,引入本节课内容,一起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阅读教材P107—P108,完成学案【基础自学】部分3、通过硅的微课自学单质硅的性质及用途,总结硅的性质(一)单质硅及半导体材料1、物理性质: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2、化学性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加热加热时,可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Si+O2=SiO23、硅的制备:高温SiO2 +2C=== Si + 2CO4、硅的用途: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芯片、太阳能电池【过渡】硅在自然界中是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有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等,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二)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用途。
11、自然界中的存在图片展示石英,沙子,玻璃,玛瑙等2、物理性质固体、熔沸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3、化学性质【学生讨论】根据下列问题,预测SiO2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硅属于哪类物质?(2)这类物质都有哪些化学性质?(3)二氧化硅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学生黑板展示讨论结果,找其他小组同学评价【总结】a、、酸性氧化物:(1)与强碱发生反应。
2NaOH+SiO2= Na2SiO3+H2O(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高温SiO2+CaO=CaSiO3(3)与水的反应SiO2不与水反应(沙子不溶于水)b、弱氧化性高温SiO2 +2C=== Si + 2COc、特性:常温与氢氟酸反应,用于刻蚀玻璃4HF+SiO2=SiF4↑+2H2O(盛HF溶液不能用玻璃瓶)4、二氧化硅的用途阅读课本自学光导纤维【思考】展示玻璃瓶塞NaOH试剂瓶和橡胶塞NaOH试剂瓶,思考为什么瓶子打不开呢?学习Na2SiO3的性质及其用途【小结】对比SiO2与CO2的异同点【当堂检测】完成以下题目1、下列物质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 陶瓷B 玻璃C 水泥D 铝合金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玻璃瓶来盛装的是( )A.烧碱溶液B.浓硫酸C.氢氟酸D.碳酸钠溶液3、要除去SiO2中的CaO杂质,最适宜的试剂是()A.纯碱溶液 B 盐酸 C 硫酸 D 苛性钠溶液4、下列关于碳和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4价氧化物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单质在加热时都能与氧气反应C.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 D.碳元素有能导电的单质【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都乐于展示自我。
情境问题导入硅谷(Si licon Valley),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大都会区旧金山湾区南面,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别称,是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
硅谷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
硅为什么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有哪些性质呢?教学过程设计(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充分发挥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向、评估和激励作用。
)【情境导入】任务一:【问题1】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含量分别是什么?【问题2】硅酸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如何表示?任务二:【过渡】材料是人类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它产品的物质。
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20世纪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材料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问题1】阅读教材P19页内容,回答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用途和组成分别是什么?【过渡】我国具有悠久的陶瓷制造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能烧制陶器,至唐宋时期,我国的陶瓷制品已经享誉海内外。
目前,陶瓷仍然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多为硅酸盐材料,生活中随处可见。
【问题2】常见的硅酸盐材料主要成分、生产原料分别是什么?材料陶瓷玻璃水泥主要成分成分复杂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一、硅酸盐材料1、硅酸盐的组成及结构:陶瓷、玻璃、水泥,存在硅氧四面体结构。
2、陶瓷:原料—粘土;应用—建筑材料、绝缘材料、卫生器具等。
3、玻璃:原料—纯碱、石灰石、石英砂,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和SiO2等,应用—建筑材料、光学仪器和各种器皿,制造玻璃纤维用于高强度复合材料。
高中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4. 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举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和制备方法。
2. 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生动展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概念和图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具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了解和认识。
4.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3. 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如玻璃、水泥、陶瓷等。
4. 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原理:深入解析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5.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了解和认识。
6.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解答学生的疑问。
7.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估:阅读学生的课后心得体会,了解其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认知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无机非金属材料》说课稿一、教材解读本章节为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中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围绕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讲解。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了解不同类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了解其组成、结构以及性质,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制备方法;–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以及与金属材料的区别;–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对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制备方法;•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及安全措施。
四、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教学多媒体设备;•相关实验器材和试剂。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例如: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哪些特点?第二步:知识讲解与学习(2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让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有直观的认识;2.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性,比较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区别;3.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人工方法和自然方法;4.强调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如玻璃、陶瓷、水泥等。
第三步: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技巧。
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和性质。
3. 培养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4.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5. 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应用、制备方法和性质。
2. 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应用、制备方法和性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课件: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图表、视频等。
3.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如样品、实验试剂等。
4.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实验结果。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玻璃、陶瓷、水泥等,引发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兴趣。
2. 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解释其不导电、不导热、硬度大、脆性等特点。
3. 分类和应用: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氧化物、硅酸盐、磷酸盐等,并介绍其在建筑、电子、光学等领域的应用。
4. 制备方法: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如熔融法、烧结法、溶胶-凝胶法等,并通过实验演示其中一种方法。
5. 性质: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质,如熔点、硬度、透光性、透气性等,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
6.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7.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复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5章第4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结合实例认识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1.本部分主要考查Si、SiO2、Na2SiO3的性质和用途及SiO2的结构。
由于许多高科技领域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都与硅有关,往往以工业生产流程图为载体考查综合应用,题型以选择题、工业生产流程图题为主。
2.复习备考时,多关注以硅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与基本理论和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相联系的综合题。
内容索引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1硅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筛查1.硅及其化合物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1)单质硅。
①硅单质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
②硅与强碱溶液反应(特征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知识点1知识点2(2)SiO2的性质。
①晶体类型:共价晶体。
②酸性氧化物:SiO2+2NaOH ══Na 2SiO3+H2O。
③与氢氟酸反应(特性)。
SiO2+4HF══SiF4↑+2H2O。
(3)硅酸。
①硅酸是难溶于水的弱酸。
②硅酸的制法: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SiO2难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反应制备硅酸)特别提醒(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因此氢氟酸可用于刻蚀玻璃,盛放氢氟酸不能用玻璃瓶而用塑料瓶。
(2)NaOH溶液可以用玻璃瓶盛放,但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
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1知识点22.硅的制备工艺流程12知识巩固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氢氟酸与SiO 2反应,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一、教材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的是一些常见的传统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了解陶瓷、玻璃,水泥,新型陶瓷的特点、用途、应用情况。
本章节内容稳合选修二(化学与技术)课程的设置理念,也暗合STS教育理念,新能源,新材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无机非金属材料》被安排在本章内容的第一节,突出表现出这一节内容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在必修一中我们重点探究学习过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知识,了解到一些常见的硅酸盐以及它们的相关知识性质,也初步认识到了几种常见的硅酸盐产品---陶瓷,玻璃及水泥,对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也有些雏形的了解。
本节内容,在本章的学习中起着统筹作用,为后面两节内容做了铺垫,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对于化学与材料就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及感性认知。
二、学情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在重点学习了必修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内容后,对于常见的硅酸盐材料陶瓷,玻璃及水泥有了一定的认知,并通过实验探究也掌握了Na2SiO3的性质,有了这些基础,学生接触新知识也比较自然顺畅了。
【学生“生活概念”分析】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地渗透了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联系实际的面较宽,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概念。
学生在预习时已经按照我先前的引导查阅了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学生理解能力基本上没问题,但是处理信息能力及对信息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应用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说明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无机非金属材料;2,知道陶瓷、玻璃和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3,熟悉几种应用广泛的新型陶瓷,掌握高纯度单晶硅的工业制备方法,掌握石墨与金刚石的性质差异;4,举例说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幻灯片列举的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无机非金属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无机非金属材料就在我们身边,正在各方面被广泛应用;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掌握到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和Ca2SiO3。
高二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说课稿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第三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
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因为硅是地壳的基本骨干元素,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含硅元素的材料制品大都以二氧化硅为原料,硅酸盐工业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介绍硅及其化合物,体现了硅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也突出了它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科学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硅及其化合物性质也比较简单,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轻,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培养。
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尝试联系生活实际及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物质的化学性质;从微观结构去深化对性质和用途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我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硅单质及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认识硅及二氧化硅的广泛用途,探索非金属的性质和非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的能力。
通过“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模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并体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及实验解决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本及课件中大量的精美图片、实物、相应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魅力及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社会观,关心环境,资源再生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